中美投资银行之比较_张军东
国内外投资银行的对比.doc
![国内外投资银行的对比.doc](https://img.taocdn.com/s3/m/bdd048b1f46527d3250ce004.png)
国内外投资银行的对比我国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的主体则脱胎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通过一些带有行政意味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包括:第一,由专业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或全资子公司,这类证券公司多属于全国性的大证券公司,如华夏证券和海通证券等;第二,由地方金融机构入股或出资组建的股份公司或全资子公司,如申银证券等;第三,由地方财政系统组建的证券经营机构,如上海财政证券等;第四,全国性的信托投资公司和地方金融机构所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如中信证券等;第五,中外合资设立的,如中金、高盛高华。
经营业务的差异投资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有三项,即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和企业并购,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私募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设交易不断成为现代投资银行的主体业务。
在业务领域上,中国的投资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有证券承销、证券交易、自营业务和基金管理,对其它业务尤其是金融创新业务涉足很少。
而美国的投资银行,则在上述所有的投资银行业务中都有涉足,其在金融创新业务中的表现则尤为突出。
在业务的权重上,中美投资银行也存在则很大的差异性。
中国投资银行的证券交易(也即经济业务)占据很大的份额(中金等少数投资银行除外),这也就是国内大多数投资银行被称为券商的原因。
而以高盛为代表的美国证券公司,其业务重点则放在了证券承销和自营业务上,金融创新交易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此可见,中美投资银行不仅开展的业务范围有差别,而且业务的倾向也有所区别。
收入构成的差异中美投资银行在经营业务上的差异,相应的也就导致了二者的收入构成会大不相同。
表1仅从主要投资银行业务角度考察了中美投资银行收入构成的差别(经济业务等零售业务收入未纳入考虑),可以发现,美国投资银行的年总收入中,企业并购和股票承销所占据的份额是最多的,一般都在30%以上,债券承销占据的份额大约为10%左右,而银团贷款所占据的份额则相对较小。
中国的证券公司的年收入中,贡献率最大的当属股票承销(占到总收入的70%以上),其次是证券承销业务,企业并购业务和银团贷款很少、甚至没有。
中美银行收入结构对比
![中美银行收入结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156eb48b6529647d27285263.png)
中美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分析中美两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差异主要由银行资产结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与金融管制等原因导致。
我国商业银行应紧跟国际趋势,进行收入结构调整,开展多元化的非利息收入业务尤其是中间业务,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收入结构。
同时,国家应该从法律法规、行业监管方面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大和更自由的空间。
对于银行来说,其收入途径基本上相同,但不同途径贡献的收入总量,在不同银行却有明显的区别。
这一点在国别比较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表现为收入结构不同,但却反映出不同银行之间的资产定价能力、盈利能力与受管制的程度。
本文以中美银行收入结构的对比来深入分析这一点。
收入结构对比中国银行业收入结构分析。
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已有三大银行成功上市,形成了股权多元化的格局,在现代治理结构中已经达到了“形似”。
但如果深入分析这三家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将会有新的发现。
以下表格表明了2005年三大上市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构成。
从各部分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总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净利息收入,一部分是非利息收入。
其中净利息收入是由三部分支撑的:一是存贷利差收入,这部分在净利息收入中占比最大。
三家银行中,除中国银行指标略低外,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存贷利差的利息收入贡献均在50%以上。
二是同业往来利息收入,一般包括同业拆借和存款准备金利息收入。
三家银行此项利息收入占比不大,一般在5%左右。
三是有关债券投资利息收入。
我国的债券发行在近两年增长较快,在市场流动性充裕的前提下,作为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对债券的持有增大,所以此部分收入对利息收入贡献也比较突出,平均占比30%左右。
另一方面,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的结构比较简单,虽然各家银行对其划分口径略有差异,但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手续费和汇兑损益。
按照《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管理办法》中的表述,这部分就是通常的中间业务收入。
三家银行这部分都在6~7%左右;二是投资损益,这项占比是最小的,中国银行情况稍好一些,也只有不到3%。
中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
![中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1b2cf2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c7.png)
中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薛萌萌;王建国【摘要】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三大支柱业务.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收入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偏低.近几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从总体看,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本文从收入规模、市场集中度、经营内容、产品创新、服务技术和软硬件设施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结论是在数量、质量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美国相比,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认清差距、借鉴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期刊名称】《河北金融》【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6-8)【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比较【作者】薛萌萌;王建国【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保定071000;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福建厦门 3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4引言中间业务(Intermediary Business),是指商业银行代理客户办理收款、付款和其他委托事项而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银行不占用自身资金并以中间人的身份,利用银行本身的网点优势、网络技术优势、信用优势和人才等优势,为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服务。
这些业务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
西方金融界将中间业务称为Intermediary Business或Middle Market Business,其服务对象包括各类银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
在金融国际化和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也逐渐成为了商业银行新的效益增长点和竞争点,其创新发展已成为商业银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为了适应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积极转变传统经营理念,将中间业务发展作为实现金融工具创新和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突破口。
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到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从商业银行战略规划的高度来重新认识中间业务的发展。
中美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差别研究
![中美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差别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734e9b6fd0a79563d1e7201.png)
公司 业务及 信誉 始 终保持 在全 球一 流水 平 。
3 ) 创新产品评审委员会负责审批公司各项创新产品, 评估创新业务、 产品
蕴含 的风 险及其控 制 程序 。 4 ) 操作 风险委 员 会负责 研究 、 开发、 提供 与操 作风 险相 关的管 理政 策、 管 理 框架 和分 析模 型 , 监督 操作 风 险管理 流程 的有 效性 。 5 ) 财 务委员会 负责制定 公司资产 流动性政策 和科学合 理的库存头 寸限额 ,
评 估公 司资 金头 寸和 资本化 率 , 评估 公 司现金 流量 和风 险 敞 口。
2 . 我 国证 券公 司的 风险管 理组 织架 构 以 中信证 券为 例 ( 如 图2 所示 ) , 公 司建 立 了以董 事会 下属 的风 险管理 委 员 会为决策 机构 、 相关 内部 控制 部门和前 台 内部控 制人员发 挥监督作 用的组 织 模式, 形 成 了以法 律监 察部 、 合规部 、 风 险控制部 、 稽核 部为核心 的 、 以业务部 门 自身监控 岗位 为辅助 的多 层次 内部控 制体 系 , 从 决策 、 执 行和监 督三个 层面 上 控 制风险 。 其 中, 法律 监察部 、 合规 部 、 风险控制 部 、 稽 核部及其 它相 关职能部 门
门 的市场 风险 限额 。 2 ) 资本 委员会 负 责评估 和 审批一切 涉及 公 司资本 义务 的商业 交易 。 这 些 资本 义务包 括信用 、 替 代流 动性 、 债 券承销 、 股 票大 宗交易 等 。 它 的职 责是确 保
本文 通过对 比美 国投资银行 和我 国证 券公 司的风 险管理组织 架构 , 归纳美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74f072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3.png)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近年来,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其中企业融资结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中国和美国的企业融资方式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还反映了两国金融体系的差异。
本文将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入手,探讨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以期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让我们来看一下中美企业融资结构的差异。
中美企业融资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股权融资比重的差异,二是债券融资的发展程度的差异。
在股权融资方面,美国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股票融资来筹集资金。
美国的股权融资市场非常发达,一家公司可以通过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来融资。
而在中国,股权融资的比重相对较低,中国企业更多地依靠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来筹集资金。
在债券融资方面,美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庞大,各种类型的债券品种繁多,包括政府债、公司债、抵押债券等。
而中国的债券市场相对较小,品种也相对单一。
虽然中国的债券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的对比可以看出,在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两个方面,美国的市场更加发达,种类更加丰富。
中国则更侧重于债务融资,而股权融资比重不高。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两个方面,对国内企业融资进行思考。
从企业融资方式来看,我国的企业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银行贷款融资,另一种是通过股权融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企业主要依靠银行贷款来融资,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快速获得资金,但也存在着利率高、期限短等问题。
中国的股权融资比重相对较低,很多企业由于对股权融资了解不深,以及市场监管不严格等原因,对股权融资持有谨慎态度。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不断完善,股权融资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相较于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具有利率低、期限长、不需要偿还本金等优势。
我们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发展股权融资,提高股权融资比重。
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
![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1822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a.png)
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发展,中美两国的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中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共性和异性,为两国商业银行进一步提升个人理财业务提供参考。
在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
由于国内经济持续增长,居民财富不断积累,加之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中国商业银行在此背景下,积极拓展个人理财业务,不断推出各类理财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美国,个人理财业务同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美国商业银行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资产管理和投资顾问为核心的个人理财业务。
他们提供广泛的投资选择,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同时也提供个性化的财务规划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财务目标。
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包括货币市场型、债券型、股票型、混合型等。
许多银行还提供结构性和创新型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的特殊需求。
在服务方面,中国银行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也日益紧密,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美国商业银行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也具有较高的水平。
他们提供各种类型的投资产品,包括共同基金、ETFs、定期存款等。
同时,美国商业银行还提供丰富的投资咨询服务,包括针对个人的财务规划、投资策略等。
中国商业银行在营销策略和推广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
一方面,银行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提高公众对理财产品的认知度;另一方面,银行还通过客户经理、网点等渠道,向客户提供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
许多银行还加强了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通过共享资源、互设渠道等方式,实现业务的拓展。
美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策略则更注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
他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精准分析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同时,美国商业银行还注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官网、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推广产品和服务。
中美银行实证对比分析
![中美银行实证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8d1362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4.png)
中美银行实证对比分析【摘要】本文对中美银行进行了实证对比分析。
在介绍了两家银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后,对其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接着分析了两家银行的风险管理措施和业绩表现,并展望了它们的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了结论。
该研究有助于了解中美银行的异同,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美银行、实证对比分析、历史背景、发展情况、组织架构、经营模式、风险管理措施、业绩表现、未来发展趋势、结论。
1. 引言1.1 中美银行实证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管理工具,通过对不同对象进行对比,在共同的标准下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找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并为未来的决策提供依据。
在金融领域中,中美银行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银行,它们在各自国家的金融市场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中美银行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家银行在经营管理、风险控制、业绩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为金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对中美银行的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两家银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可以比较它们的组织架构和经营模式,可以评估它们的风险管理措施,并分析它们的业绩表现。
也可以对中美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提出结论,为金融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通过这种对比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美银行的实际情况,为相关决策和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参考。
2. 正文2.1 中美银行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中美银行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的银行,其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对比分析。
中美银行的历史背景。
中国银行是中国成立最早的银行,追溯到清朝末年,而美国银行则起源于美国独立战争期间。
两家银行的成立时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但都是各自国家的重要金融机构。
中美银行的发展情况。
中国银行经历了中国各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发展逐渐壮大,包括国际化发展、业务范围扩大等,成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之一。
而美国银行则在美国金融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和国际化战略,实现了全球化发展。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614e9764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5.png)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中美两国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可以为我们提供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方面的思考和借鉴。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美两国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融资结构的比较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的对比出发,分析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在中美两国的企业融资结构中,债券融资在一定程度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从整体来看,中美两国企业融资结构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中美两国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相对来说更大一些,而中国企业在债券融资方面相对滞后。
中美两国企业债券融资的利率、期限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美国企业的债券融资更加成熟和多样化,债券利率较低,期限较长,而中国企业的债券融资则相对较高,期限较短。
中美两国企业在债券融资的用途上也存在着一些不同。
美国企业更多地倾向于利用债券融资进行投资和扩张,而中国企业更多地倾向于利用债券融资进行补充资金和流动资金需求。
对比中美企业融资结构的差异,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的一些现状和问题。
在国内,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
银行贷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比较便利的融资方式,但也面临着利率高、审批时间长等问题。
股权融资则需要承担一定的股权让渡和股东利益的平衡问题。
国内债券融资的市场机制尚未健全,债券利率相对较高,期限较短,且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债券融资的门槛也较高,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和资金的支持。
国内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快改革和完善融资环境。
针对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国内企业应该加强创新,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企业可以适度借鉴国外融资模式,开展债券融资、租赁融资、信托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方式,提高融资的灵活性和效率。
浅论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差距
![浅论我国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的差距](https://img.taocdn.com/s3/m/8839538be53a580216fcfe2a.png)
丰。
2 我 国 投资 银 行 与 国 外投 资 银 行 的 差 距表 现 我国投资银行业起步于 2 0世纪 8 0年代 , 经过 2 O多年 的发 展 , 券 市 场 的规 模 不 断扩 大 , 范 程 度 也 不 断 提 高 , 其 是 随 证 规 尤
一
‘一 J
n r一 一
。 , )
第一产业
第一 产 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二产业
0 B4 6
245 . 44 O28 3 . 4
第三产业
0.6 0 44
0 6 24 6 13 06 .o
台 1
15 72 .0
3.25 8 6 17 07 0
感应度系数
O6 2 49
典型的例子如美林证券 。而欧洲的投资银行业务一般 就是 由商 业银 行 来 完 成 的 。 国 的投 资 银 行 起 步较 晚 , 国 的投 资银 行 的 我 我 主体是证券公司。1 [ 投资银行经营业务所获得的利润很高 , ] 以发 行股 票为例 ,在美 国投资银行的股票发行业务一般要收取 5 % 1%的佣金 ;而且兼并重组 与破产清算也使投 资银 行获利颇 0
国的扩张 已经拉开 了序幕。随着我 国逐步兑现 k 0的开放承诺 , f 国外投行纷纷进驻 中国。而中国投行原本发展 时间偏短, 竞 争力也相 当有限 , 么中国投行该如何应对 国外投行在 中国的不断发展 , 那 本文就来探 讨我国投 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有哪 些差距, 从而有助 于中国投资银行 的发展。
关 键词 : 投资银行; 证券公司; 经营业务
1 投 资银 行 概 论
投资银行起源于商业银行 , 但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 商业银 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储蓄、 发放贷款 , 利用存款 和贷款 间的利息差 来盈利 。 而投资银行与一般的商业银行相 比, 它既不接受存款也 不发放贷款, 而是为企业提供 发行股票 、 发行债券 或重组 、 清算 业务, 从中抽取佣金 ; 投资银行也 向投资者提供 证券经纪服务和 资产管理服务 , 并运用 自有资本 , 在资本市场上进行投资或投机 交 易 。在 美 国 , 资 银 行 往往 有 两 个 来 源 : 是 由商 业 银 行 分 解 投 ~ 而来 , 型的例 子如摩根士丹利 ; 是由证券经纪人发展而来 , 典 二
中美两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比较
![中美两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c5691785727a5e9856a6167.png)
中美两国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比较作者:魏鹏来源:《新金融世界》2018年第08期2017年,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愈发明朗,银行业总体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高,风险状况基本稳定,中美商业银行在稳步发展中调整战略,寻求突破。
八家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分析2017年,美国四家大型银行,即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延续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探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积极调整经营转型战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
纵观中国四家大型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2017年克服了资产、负债、利润、资本、风险、成本等因素的制约,继续转变经营思路,加强风险管理,同样取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
(一)主要风险状况1.贷款情况2017年,中国四行贷款量增速有所放缓,为7.49万亿美元,若剔除折算汇率影响,贷款量同比2016年增长8.68%,低于2016年同比2015年贷款增长率的20.47%。
从具体的贷款量增速看,农行贷款增长率最高,达到了10.3%,而贷款总量最大的工行,近两年增速一直稳定在9%左右。
2017年,美国四行除富国贷款规模较上年略有下降外,其余三家银行均呈上升趋势。
贷款资产比反映了总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
从八行整体对比看,中国四行总贷款占总资产比率平均高于美国四行14个百分点。
2017年,中国四行这一比率同比2016年均有小幅增长,且占比都达到了50%以上,而近三年贷款增涨速率也基本相似,表明行业发展总体平稳。
而美国四行这一指标分化显著,摩通和花旗这一比率相对较低,富国虽然最高,但是也呈现出逐年递减的态势,这表明在资产占用上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贷款质量情况不良贷款率是反映银行贷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7年美国四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低于中国四行0.86个百分点,其中摩通最低,不良贷款率仅为0.64%,农行最高,这一指标为1.81%。
从拨备覆盖率来看,八行中美国的银行整体高于中国的银行,花旗更是达到了267%,摩通也达到了229%,除中行外,其余七家银行2017年拨备覆盖率较上年均有所提高。
浅谈中美投资银行业务比较
![浅谈中美投资银行业务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ccbc899a1c7aa00b42acb0e.png)
浅谈中美投资银行业务比较作者:陆孝皓来源:《时代金融》2012年第15期投资银行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就是我们俗称的IBD(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
由于各国的经济千差万别,投资银行业务在各国的产生和发展也各有特色,其中以美国华尔街投行的发展最具代表性,故本文介绍国内券商投行业务与美国华尔街金融公司投行业务并做比较。
一、中美主要投资银行概述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公司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更改注册地位为“银行控股公司”等一系列现象似乎昭示着金融危机对华尔街的金融巨擘们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可是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2011年亚太投行市场(不包括日本)收入前10依旧被华尔街金融公司占据,平安证券、国信证券、中信证券位列11-13,紧随其后。
本土作战尚有不小差距,别说在欧洲和美洲市场的业务了。
按照罗伯特.库恩的投资银行定义,收购与兼并、风险管理等策略性业务是否属于投行的主要业务是区分一个国家的投行是否进入现代投资银行的主要标志,下面即以2011年中美投行业务构成来分析,见表1。
因此,国内的专业化证券公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投资银行,但是中国投资银行业务以及其主体已经大量存在。
二、中美投资银行业务覆盖范围比较我们来看美国投行全球分支机构国家个数的情况:高盛,30;摩根大通,60+;摩根士丹利,27;与华尔街金融公司覆盖全球设分支机构战略相比,国内仅中金公司在美国、英国、新加坡设立了海外办公室;除地理的差别外,中金与中信为仅有的两家担任国内企业境外上市融资的主承销商,绝大多数的证券公司将目标集中在了国内A股市场。
由于WTO限制,目前不允许外资投行涉足A股融资业务,美国投行针对中国大陆特殊情况也做出2点应对措施来最高限度地挖掘国内融资业务市场:其一是在香港设立大中华区/亚太区总部,涉足境内企业H股,境外纳斯达克融资等业务,例如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其二是以不超过33%股权与国内券商成立合资证券公司,涉足国内A股市场,例如:摩根士丹利于2011年6月与华鑫证券合资成立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9a4d4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4.png)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金融市场是一个国家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资金配置、风险管理、经济增长等重要职能。
在全球范围内,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都属于世界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市场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美金融市场的一些关键特点和经济环境,来揭示两国金融市场的异同。
一、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对比中美两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历程存在显著的差异。
美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早,发展成熟,具有完善的金融机构和市场结构。
而中国的金融市场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渐崛起,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金融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对比美国的金融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其股票市场总市值和债券市场规模均居全球前列。
同时,美元也是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市场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在规模和影响力上仍然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
三、金融监管体系对比中美两国的金融监管体系也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对较为分散,由多个机构共同负责,包括美联储、SEC、CFTC等。
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相对更加集中,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等部门负责。
四、资本市场对比资本市场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国的股票市场相当发达,拥有众多知名的交易所,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
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上交所和深交所是中国两大主要交易所。
五、金融创新对比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美国的金融创新相对较为成熟,从金融衍生品到金融科技,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和广泛的应用。
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创新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六、金融体系的国际化程度对比美国的金融体系一直以来都非常国际化,吸引了全球各国投资者的关注和资金流入。
中国的金融体系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但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中国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
七、金融稳定风险对比金融稳定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美国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遭受了重大冲击,随后加大了金融监管力度。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fff4d9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c2.png)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思考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近年来,中美两国经济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这种合作不仅体现在贸易和投资领域,也体现在融资结构和融资方式上。
中美企业融资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不仅反映了两国企业融资环境的异同,也给国内企业融资方式和债券融资环境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来看,美国企业的融资结构更加多元化。
在美国,企业融资主要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进行。
股票市场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股权融资渠道,也是美国企业在融资中比较重视和广泛应用的融资方式。
而债券市场作为企业债券融资的主要渠道,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在美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运作相对成熟,各种类型的债券产品丰富多样,融资渠道更加开放和便利,这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美国还有高度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企业可以通过金融衍生品进行定制化融资,满足不同企业的融资需求。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的融资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贷款和股权融资为主。
中国的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中国银行体系庞大,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交织,也使得贷款融资成为了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中国的股权融资相对美国来说并不广泛,股票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企业上市融资的机会较少。
虽然中国也有债券市场,但相比于美国来说,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尚不完善,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中美企业融资结构对比也反映了两国的融资环境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和发达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选择,也促进了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结构的多元化。
美国政府和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的监管也更加严格,投资者的权益得到较好的保护,这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美国有着相对开放和自由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这也为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服务。
而在中国,企业融资环境相对来说还不够健全。
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企业融资的渠道相对狭窄,也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中美银行盈利对比
![中美银行盈利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89fc40d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9.png)
中美银⾏盈利对⽐中美银⾏盈利⽐拼 2010年,中国上市银⾏平均期末摊薄净资产回报率(ROE)为17.1%,这样的⾼回报可以持续吗?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未暴露的信⽤成本以及更严格的资本监管,会在多⼤程度上影响银⾏业的回报率? ⽐较中美银⾏业ROE的构成可以发现,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贡献使美国银⾏业拥有更强⼤的收⼊获取能⼒,长期中的收⼊与总资产之⽐较国内上市银⾏⾼出300个基点;尽管美国银⾏业的所得税率更⾼,但营业税的免缴使其实际税率较中国内地银⾏低6个百分点;但更⾼的信⽤成本、⼈⼒成本侵蚀了部分收⼊;结果,⾦融危机前,美国银⾏业10年平均的有形资产回报率(剔除⽆形资产后的ROA)较国内上市银⾏⾼出15个基点,考虑⾦融危机冲击后,中美银⾏业的ROA⽔平相当。
美国银⾏业频繁的并购使资本市场的估值溢价转化为资产负债表内的商誉溢价,净资产的增厚导致美国银⾏业的总资本杠杆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16倍逐步下降到⾦融危机前的11倍,危机后进⼀步降低到9倍,即使是花旗银⾏、美洲银⾏等⼤型银⾏,混业以来的总资本杠杆率也只有13-14倍,显著低于国内上市银⾏18倍的平均杠杆率。
但在核⼼资本杠杆率和有形资产杠杆率⽅⾯,中美⼤型银⾏⼀致。
剔除并购所带来的商誉溢价后,⾦融危机前10年,美国⼤型银⾏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均值在23%左右,⾏业平均为17.6%,与国内上市银⾏2010年的均值⽔平相当;考虑⾦融危机冲击后,1997年-2010年美国银⾏业平均的有形净资产回报率降⾄14.2%,⼤型银⾏的平均回报率降⾄15%-20%的⽔平,接近国内上市银⾏当前⽔平。
所以,当前中国上市银⾏的回报率与美国⼤型银⾏的长期回报率相近。
未来,随着中国银⾏业的国际化接轨,在⾮利息收⼊占⽐上升15个百分点、成本收⼊⽐上升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信⽤成本上升63%,才会使⾏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低于2010年⽔平;⽽如果不良率上升到2.0%,则⾏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6.9%;如果不良率上升到3.0%,⾏业平均的净资产回报率下降到13.8%。
中美商业银行存款产品比较探析以美国花旗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中美商业银行存款产品比较探析以美国花旗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5bddf6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7.png)
六、结论与建议
综合以上比较分析,花旗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存款产品方面各具特色。花旗 银行在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国际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但门槛较高,更适 合高净值客户群体;而工商银行在传统储蓄业务领域表现较好,更适合广大人 民群众和经济实体客户群体。
针对未来发展,建议花旗银行和工商银行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银行简介
花旗银行成立于1812年,是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总部位于美国纽约, 拥有全球范围内的分支机构和业务网络。花旗银行提供个人银行、企业银行、 投资银行等多项金融服务,以创新、专业和高效著称。
中国工商银行成立于1984年,是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也是中国五大国有 商业银行之一。工商银行拥有广泛的国内业务网络和庞大的客户基础,提供个 人储蓄、企业贷款、投资银行等多项金融服务。
1、进一步推进金融创新: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中美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创 新,推出更多符合客户需求的存款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2、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和 内部控制机制,确保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应加强金融衍生品的研究 和应用,提高风险分散能力。
利率市场化对花旗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影响不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花 旗银行由于具有全球业务网络和较强的金融创新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市场变 化,调整存款产品和服务策略。而工商银行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银行,也在逐 步提高利率市场化的应对能力,加强金融创新,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存款利率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花旗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存款利 率都呈现上升趋势。然而,由于花旗银行的资金成本较高,其存款利率通常高 于工商银行。此外,利率市场化也推动了存款产品的创新,为中美商业银行提 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从中美银行股价值对比说起
![从中美银行股价值对比说起](https://img.taocdn.com/s3/m/c7fff6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5.png)
第35期责任编辑:千阳E-mail :Financial ·69●胡宇从中美银行股价值对比说起从中国银行股的价值与美国银行股的对比来看,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尽管中国银行股的盈利明显高于美国同类公司,但并不意味着股东的回报率更高。
同样的资产规模不一样的市值美国银行的低市净率对比中国银行股而言,更有优势。
至少数据表明这是个绝对价值低估的机会。
美国银行市净率才0.31倍,市盈率是负的,总市值700亿美元(折合448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14万亿元人民币。
工商银行总规模也是14万亿,市值超过1.4万亿,市净率1.69倍,上半年盈利超过1000亿元。
买银行就是看经济周期。
巴菲特通过锁定每年6%的股息率,获得了认购普通股的期权。
同样再看看花旗集团的估值水平。
总资产规模在1.9万亿美元(12万亿人民币),总市值在830亿美元(5300亿人民币),市净率0.51倍,市盈率7.83倍。
从市净率角度对比而言,中国银行股由于利润居高不下,所以,市净率享有更高的溢价水平。
但这种盈利从经济预期的角度来看,是不可持续的。
影响中国银行业盈利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ROE 长期趋向于均值据一项研究表明,金融危机的冲击使部分银行一度出现负回报,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 (剔除商誉后)为8.19%,不到国内上市银行均值的一半。
但考虑到去杠杆化背景下,美国银行业平均的有形资产杠杆率仅为12倍,只是国内上市银行有形资产杠杆率的2/3,如果采用相同的杠杆率水平,危机背景下,美国银行业的ROE (剔除商誉后)均值为12%。
长期中(1997年-2010年),美国银行业平均的ROE (剔除商誉后)为14.17%,低于国内上市银行均值;但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ROE (剔除商誉后)均值接近国内上市银行当前水平,分别为16.15%和19.60%;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的汇丰银行ROE (剔除商誉后)均值维持在21%以上,高于国内上市银行。
国内外投资银行的比较
![国内外投资银行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20313ec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9.png)
国内外投资银行的比较投资银行是一家专门从事股票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交易、资产管理等投资业务的金融机构。
它不像商业银行一样主要从事存款和贷款业务,而是通过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等方式获取盈利。
在全球范围内,投资银行在金融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国内外投资银行的比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
因为不同银行在规模、投资业务类型、资本实力、风险控制、收益模式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做出一份绝对的排名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对比各家投资银行。
一、规模和业务首先来看规模。
根据2019年的数据来看,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是美国的JP摩根,其次是中国工商银行、高盛、中国建设银行、摩根士丹利等。
这些投资银行投资业务涵盖了整个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商品、资产管理等。
在国内,投资银行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现如今,国家队、中资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上市,以及境内私募股权基金、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投资银行业务繁荣的重要原因。
国内有诸如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一批大型投资银行,其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逐渐延伸。
二、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在资本实力方面,投资银行的优势在于自身资本实力保持相对稳定。
这是其发行产品的基础。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投资银行虽然也受到了影响,但相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投资银行更有抗风险的资本实力。
在风险控制方面,外资投行相对而言具有成熟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机制。
更多地投入到高科技和高端人才上,提供更专业的金融服务。
而国内的投资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还有一段路要走,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能力。
但在具有丰富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与外资投行相当。
三、收益模式和服务水平在收益模式方面,投资银行的主要收益来源是手续费和佣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常情况下,投资银行的收益会相对稳定。
其中,中国的投资银行在债券承销、私募股权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经验和技术积累,相比于外资投行收益模式上表现也不逊色。
中美创业投资发展的比较与启示
![中美创业投资发展的比较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5a73f2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2.png)
中美创业投资发展的比较与启示刘静【摘要】The United States is a country with a well-developed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However,China's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compared with the United States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such as sources of lending is single,the scale is small,the organization form canno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related laws are limited.So it is go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that compare with the United States.%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而我国的创业投资与美国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创业资本来源渠道单一、规模小;创业投资的组织形式不能很好地促进创业投资的发展;政府的优惠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较少等。
对比中美创业投资的发展,可以对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名称】《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创业投资;IPO;有限合伙人【作者】刘静【作者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吉林长春13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59一、中美创业投资发展概述创业投资通常被称为“风险投资”。
从投资行为的角度讲,创业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产业化,以取得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过程;从运作方式来看,是指由专业化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
中美两国筹资情况比较
![中美两国筹资情况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7e2a40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b.png)
中美两国筹资情况比较
张东
【期刊名称】《图书与情报工作》
【年(卷),期】1995(000)001
【总页数】3页(P6-8)
【作者】张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59.2
【相关文献】
1.新形势下中美两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评估体系的比较和新认识 [J], 张扬舟;郑婷
2.中美两国基本医疗卫生体制及有关情况比较 [J], 马旭东;胡瑞荣;赵明钢
3.美国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的启示——基于中美两国农业保险情况的比较分析 [J], 程宵;吕季;曾冰心;吴智媚
4.中美两国批准仿制药情况比较分析 [J], 严中平;陈玉文
5.牛免疫缺陷病毒(BIV)在中美两国流行情况的比较(英文) [J], 王金忠;刘淑红;陈启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视窗
中美投资银行之比较
张军东
摘 要: 中国和美国投资银行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历程,导致了二者存在着显著地差异。二者在发展轨迹、业务领 域、收入构成和治理结构上的差异,尤其显著。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投资银行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证券承销、企业重组、兼 并与收购、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投 资银行最初产生于中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的产 生是现代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的重要标志。
表 1 中美投行 2011 年各项投资银行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 数据来源: 各公 司年报)
股票承销 债券承销 银团贷款 企业并购
高盛公司 48. 34% 9. 06%
0. 61%
41. 98%
美国
摩根大通 摩根士丹利
49. 18% 59. 29%
20. 98% 7. 75%
3. 44% 1. 70%
美国投资银行业务早在一个多世纪的之前就已经发轫,在 经历了 1929 至 1933 年金融大危机和众多次经济危机的洗礼后, 投资银行在架构上、业务上都已经十分成熟。反观中国,上世 纪 80 年代政府才开始发放债券,并逐步放松普通居民和公司购 买公私债券的限制,沪、深两个证券交易市场也是在 90 年代初 才开始建立的,在此之后现代意义的 “投资银行” ( 或称为券 商) 才陆续在国内建立起来。
26. 40% 31. 26%
美银美林 38. 77% 27. 53% 5. 10%
28. 59%
平安证券 97. 12% 2. 78%
0. 11%
国信证券 98. 94% 0. 68%
0. 38%
中国
中信证券 72. 76% 19. 90%
2. 3%
4. 81%
招商证券 96. 29% 2. 12%
可以说,中美投资银行机构和业务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 历程。二者在发展轨迹、经营业务、收入构成和治理结构上都 存在着较大差异。
一、发展轨迹的差异 投资银行业务最早产生于中世纪欧洲的商人银行业务。伴 随着贸易范围和金额的扩大,一些信誉卓越的大商人便利用其 积累的大量财富从事远洋贸易融资和汇票承兑贴现业务,到 19 世纪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银行业务的银行资本家。一次世界大 战和欧美大陆铁路 建 筑 浪 潮, 使 得 银 行 家 获 得 大 量 贷 款 机 会, 商人银行业务得到迅猛发展。工业革命后,帮助新兴公司筹集 资本、进行资产管理、协助公司融资、投资顾问等投资银行业 务日益成为商人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 进入 19 世纪,随着美洲大陆殖民扩张和贸易的发展,美国 的投资银行业务崭露头角。南北战争、西部金矿和铁路、运河 建设及其后出现的大量政府债券和铁路债券发行,塑造了美国 特色的投资银行。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美国企业兼并和工业集 中浪潮,则挖掘出了投资银行的巨大潜力。随后的历次金融危 机虽然都使金融市场饱受打击,但危机后的及时调整又给投资 银行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而我国投资银行 ( 证券公司) 的主体则脱胎于旧的计划经 济体制,主要是通过一些带有行政意味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包 括: 第一,由专业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起设立的股份 公司或全资子公司,这类证券公司多属于全国性的大证券公司, 如华夏证券和海通证券等; 第二,由地方金融机构入股或出资 组建的股份公司或全资子公司,如申银证券等; 第三,由地方 财政系统组建的证券经营机构,如上海财政证券等; 第四,全 国性的信托投资公司和地方金融机构所属的信托投资公司,如 中信证券等; 第五,中外合资设立的,如中金、高盛高华。 二、经营业务的差异 投资银行最基本的业务有三项,即证券承销、证券交易和 企业并购,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 私募股权投资、投资管理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设交易不断成为 现代投资银行的主体业务。 在业务领域上,中国的投资银行最主要的业务有证券承销、 证券交易、自营业务和基金管理,对其它业务尤其是金融创新 业务涉足很少。而美国的投资银行,则在上述所有的投资银行 业务中都有涉足,其在金融创新业务中的表现则尤为突出。 在业务的 权 重 上, 中 美 投 资 银 行 也 存 在 则 很 大 的 差 异 性。 中国投资银行的证券交易 ( 也即经济业务) 占据很大的份额
( 中金等少数投资银行除外) ,这也就是国内大多数投资银行被 称为券商的原因。而以高盛为代表的美国证券公司,其业务重 点则放在了证券承销和自营业务上,金融创新交易也占据着重 要的地位。
由此可见,中美投资银行不仅开展的业务范围有差别,而 且业务的倾向也有所区别。
三、收入构成的差异 中美投资银行在经营业务上的差异,相应的也就导致了二 者的收入构成会大不相同。 表 1 仅从主要投资银行业务角度考察了中美投资银行收入 构成的差别 ( 经济业务等零售业务收入未纳入考虑) ,可以发 现,美国投资银行的年总收入中,企业并购和股票承销所占据 的份额是最多的,一般都在 30% 以上,债券承销占据的份额大 约为 10% 左右,而银团贷款所占据的份额则相对较小。中国的 证券公司的年收入中,贡献率最大的当属股票承销 ( 占到总收 入的 70% 以上) ,其次是证券承销业务,企业并购业务和银团贷 款很少、甚至没有。中金公司则是个例外,其收入结构与国内 券商差距较大,但也与美国典型投资银行的收入模式不相同。 由此可见,美国投资银行对证券承销和并购都有很强依赖 性,收入来源分散,收入结构较为合理; 但国内券商则对证券 承销具有极强依赖性,收入结构过于单一。
1. 59%
中金公司 64. 17% 21. 40%
14. 43%
四、治理结构的差异 中美投资银行的发展路径、市场环境已经两国法律制度的 不同,还导致了两国投资银行的治理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投资银行多是由合伙公司转化为上市公司的,在上市 的投行中虽然原先合伙人仍占据一定股份,但整体上较少; 其 公众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很高,股权较为分散。同时由于其 资本市场很健全,股权的流动性也很高。中国的投资银行其产 生本身就有很强的行政意味,因此股权集中度很高,持股比例 较高的多是国有公司。而且我国投资银行中已经上市的公司数 目并不多,这也就导致了其股权的流动性较低。( 作者单位: 西 南交通大学) 参考文献 [1] 戴国强. 中美投资银行比较研究 [J]. 经济问题探索,
2004 ( 8) : P75 - 79. [2] 李凤云. 投资银行理论与案例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1.
·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