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
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分点突破二访谈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
分点突破二访谈类文本阅读一、(2021·卓越联盟新高考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
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
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
高考语文专题(18)访谈阅读及答案
专题十八访谈阅读[学法——把握话题,关注问答]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把握文体特征]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所以需要熟悉访谈文本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掌握访谈内容,为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一、访谈的概念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三、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
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高考语文选考访谈类题及答案
好用类文本阅读·访谈一、陈以胜:培育创新型人才重在“长板效应”陈以胜,1972年诞生于重庆,1993年高校毕业后到广州创业。
历任广州新太信息产业公司运营总监、滚石挪动中国区助理总经理、亿友网副总裁。
现任北京上有阳光信息技术总裁。
前一段时间,全部高校、职校的毕业生都忙于应聘,有些人参与了许多面试,但至今没有找到志向的工作。
近日,就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生应聘时的留意事项等问题,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有阳光信息技术总裁陈以胜。
“有些毕业生连父母的工作、生日都说得含模糊糊,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不太留意感恩。
”记者:作为企业负责人,您在聘请时最留意的是什么?陈以胜:以我个人而言,聘请时一看品德,二看悟性,三看阅历,四看学历。
记者:为什么把学历放在最终一位呢?陈以胜:从多年的用人经验来看,正规高校特殊是名校对口专业的毕业生聘来就能用,但并不好用。
他们在工作中不会出现大的失误,但思索问题往往局限于书本上学的内容,创建性不突出。
所以有时候我们宁肯聘请中专生和职高生,只要觉得这个学生有潜力、有悟性,就会培育他。
这样由企业自己培育出来的人才一是好用,二是忠诚度高。
记者:品德是比拟抽象的概念,在短短的面试中能考察出来吗?陈以胜:这个的确有确定难度。
不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从确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
比方面试的时候我喜爱和应聘者拉拉家常,问问他父母的状况。
有些毕业生连父母的工作、生日都说得含模糊糊,这样的孩子有可能不太留意感恩。
“我提倡的是‘长板效应’,就是说,确定要找到一个人最突出的优势,然后把他支配到最能发挥优势的岗位上去。
”记者:那些应聘失败的毕业生最大的问题在什么地方?陈以胜:在面试中被我们淘汰的毕业生,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特性和特长。
我常常问应聘者一个问题:“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身边的人表扬你最多的是哪个方面?”这么一个简洁的问题,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应聘者答不出。
这就说明他在特性上没有突出的特点,我们就很难推断应当支配他到哪个部门工作。
2017-2018学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大题精做:10 访谈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访谈类文本阅读【2014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罗哲文(1924—2012),中国古建筑学家。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
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
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
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
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1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
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
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
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
从那时候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
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
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
高考语文专题(18)访谈阅读及答案.docx
专题十八访谈阅读[学法——把握话题,关注问答 ][视情选学,有备无患 ] [把握文体特征 ]明结构,快读文;知特点,准做题访谈虽说是新闻文体的一种,但又不同于新闻文体,所以需要熟悉访谈文本特点并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才能既准确又迅速地掌握访谈内容,为解答题目奠定基础。
一、访谈的概念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访谈。
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二、访谈的基本特征1.针对性。
由于访谈主要是通过对一定的对象、一定的事件或一定的问题,在现实的情景中提问的,因此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
对要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
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内容。
3.典型性。
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
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三、访谈的要求1.主题:深刻,有针对性、时效性、典型性。
2.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1)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2)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含的价值。
(3)结尾:适当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3.语言:平实,口语化,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4.态度: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5.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体现现场感。
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
6.提问者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新闻访谈类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梦碎雅典杨明马小林奥蒂又输了,这次依然输给了“坏运气”。
这位37岁的牙买加老将具备夺取世界女子百米冠军的实力已达17年之久,但好运却从未降临到她的头上。
当奥蒂今晚闪着泪花走出第六届世界田径锦标赛赛场时,她追求了一生的梦想化作了一场噩梦。
奥蒂已经赢得过一次百米冠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女子田径选手能在37岁“高龄”依然在世界赛场上奔跑;也没有任何一个世界名将比奥蒂遭遇更多的莫名其妙的不幸。
这次大赛前,她以10秒96的成绩排名今年世界第三。
美国的奥运冠军德弗斯和世界冠军托伦斯因故不能参加本届的百米赛,这给了奥蒂一次绝好、也是最后一次竞争世界“短跑女皇”的机会。
经过三轮出色的表现,奥蒂最终站到了决赛起路线前,观众送给她的激励掌声超过了所有其他选手。
她太珍惜这次机会了,这将是她人生最关键的一次搏击,就像剑手要毕其功力于一击。
奥蒂蹲下了,全场静默着。
发令员举起手臂。
反常的两声枪响表明有人抢跑。
所有人跑出后都停下来,惟独奥蒂没有听出是犯规的枪声。
这对于比赛经验最丰富的她来说,真是不可思议。
起跑通常不好的奥蒂这次“启动”完美之极。
她像旋风般掠过跑道,人们惊呆了。
夜色中,孤独的奥蒂如黑色的闪电射向终点,转瞬之间,她已经跑过80米!在全场的惊呼声中奥蒂停下来,她意识到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此时,全场再次静默得反常。
在这片静默之中,奥蒂转身,面无表情地朝起点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着……奥蒂,为什么总是不幸的奥蒂!人们想起在1993年的世界锦标赛百米决赛中,奥蒂和美国的德弗斯几乎同时撞线,成绩均为10秒82。
但是,国际田联通过录像将金牌判给了对手。
站在银牌领奖台上,奥蒂的那双泪眼给世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历史居然惊人地再一次重演!1996年奥运会百米决赛上,奥蒂又一次在同样的情形下输给了德弗斯,又一次成为无可奈何的“伴娘”,让世界唏嘘不已。
去年底,奥蒂曾经决定退役。
捧着一大堆银牌和铜牌,心怀不甘的她宣布改当时装设计师。
(高中段)实用类文本阅读(三)访谈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三〕访谈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林清玄访谈录(节选)《日报》:在都市忙碌急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
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
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
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送,书很畅销。
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
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
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
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
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
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送,是没方法预期的。
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
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
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局部有相似之处,但实际上很不同。
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
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拟大?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
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苏东坡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
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拟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之赏析访谈技巧(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之赏析访谈技巧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记者:全民阅读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
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
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
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
江苏、湖北、深圳、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
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中华民族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长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
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阅读的本质给予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借鉴、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
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很好地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
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答案)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整理)【文体特点】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这里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所以要做到:(1)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2)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
背景知识要比较充足,在访谈过程中才能左右逢源。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
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
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经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
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孕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XXX。
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目光,擅长发觉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工具的感激。
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能够根据情景进行创造。
一般能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白话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情而定。
整个进程中,都要注意访谈的各个方面。
掌握好访谈的各个细节,要抱着尊重、理解、研究的态度与访谈工具交谈。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
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
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
访谈类文本阅读题解答诀窍
访谈类文本阅读题解答诀窍薛海潮2008年考试说明选考内容明确指出,“新闻”作为实用类文本也在考查之列。
从2007年三份新课程高考试卷的实用类文本来看,访谈性质的新闻类文体更受青睐(广东卷是访谈《访钢琴演奏家傅聪》、山东卷是通讯《梦碎雅典》)。
所以,对同学们而言,牢固掌握访谈类文本阅读的解答诀窍十分重要。
【文体特点】“访谈”,即就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
这里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只针对某一特定的人、事、问题;②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多是专家或知情者。
③形式多样,如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④访谈文章具有时效性、典型性,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吸引对方,唤起对方的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是提问者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
访谈虽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形式,但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考查形式】共4题,18分。
包含两道单项选择和两道简答题,单项选择各3分,计6分;简答题每道6分左右,计12分。
单项选择题侧重对筛选、辨别、理解能力的考查,简答题则侧重对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考查。
【阅读指导】访谈类文本的突出特征是:结构简单明了,语言准确鲜明,表现手法相对单一。
我们应根据其文体特征,迅速把握访谈话题,理清访谈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主要内容的方法如下: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握文本讨论的话题、主要进程和关键内容。
2.筛选、辨别、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本中心意思,这是我们解答访谈文本的重中之重。
首先,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注重对“问”的角度的审视。
这对从文章中筛选、辨别并整合重要信息,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71课时 访谈类文本阅读回答的技巧(课堂训练)-2017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解析版)
第十章访谈类文本阅读第71课时回答的技巧课堂训练(说明:关于回答技巧类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选做。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作家王蒙先生曾说:“可以不读书,不可以不读《读书》。
”这句话一度流传甚广,表达了读书界对于《读书》这个杂志的挚爱之情。
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公共平台,它的思想倾向及文风、作者群的改变也将无一例外地成为公众话题。
作为刊物掌舵人,无疑是构成刊物成与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带着众多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掌舵人之一黄平。
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新京报:我很喜欢《读书》这本杂志,觉得您执掌的《读书》引发的讨论也好,专题也好,所涉及的范围比前两个时代都扩大了,这是既定的计划吗?黄平:计划谈不上。
我参与《读书》的编辑工作,有一点很明确,就想拓展它的领域:这一方面是时代要求,另一方面,如果我们不关心时代、当下,不关心我们的左邻右舍,缺乏世界眼光,那么我们这个清高其实是假的,真正思想上的勇气是敢于面对当下的挑战,至于你的回应是不是那么正确,能否被别人接受,那是另外的问题。
新京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读者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新问题、新知识、新观点,但可能带来了另外一种效应,比如过于分散,没有重点了。
黄平:第一,《读书》是一个综合性的杂志,学科领域很宽,经常发表讨论建筑、考古、人文地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文章,它不是专业性的;第二,它又是思想、文化类的。
在这两个定位下,是否应该一定有一个不分散的东西,这是一个问题。
比如,你可以集中到文史哲,甚至文史哲里面只讨论史,那就不是《读书》了。
新京报:一些批评认为,《读书》没有抓住当下社会最核心的问题??黄平:怎么批评都行,不过有些批评者可能是没有认真读《读书》,只要客观地看看,我觉得应该很清楚,它对当代当下甚至部分超者的距离,使采访顺利开始。
②第二次提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前一个话题做以简单总结,进而引出下一个问题,使采访过渡自然。
③第三次提问,用委婉的方式,提出于有针对性的问题,既避免了场面的尴尬,又达到了采访的目的。
《中国冬奥》访谈类文本阅读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6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奥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
新闻访谈类文本阅读题
2011高考新闻访谈类文本阅读题精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映秀镇,体育又回来了记者张悦发自四川映秀镇8月8日晚11时,四川映秀再次被震动了。
只是这一次“震中”不再是这里,而是在千里之外的鸟巢。
这个时候,在刚出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浩浩荡荡的队伍最前头,在2.26米的代表团旗手姚明身边,一个身高未及姚明胯部、虎头虎脑的孩子毫不怯场地迈着步子,走向全世界的镜头。
“我们浩浩跟姚明在一起,他也是旗手!?”陈建惊呆了。
这个在镜头中与姚明一起出场的小孩是他的外甥,“5.12”汶川大地震中在映秀小学废墟中救出两个同学的林浩。
“这是我们村的福气”大山中的渔子溪村沸腾了,“整个村子都在激动,为映秀为渔子溪出了个小英雄。
”陈建说。
一大群人激动地跑到村委会附近,大家或者相互拥抱,或者大声欢呼。
陈建更是含泪跪在了地上,“这是我们村的福气,浩浩好样的!”这一安排也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
《华尔街日报》说,“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中,身穿白色T恤和短裤的林浩丝毫不怯场,自然地环视着观众席,冷静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仿佛参加的不是奥运会开幕式,而是周末郊游,那一份镇定完全不输给任何一个世界冠军。
”身材悬殊的两个身影代表着中国的两种高度,这容易让人想起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话:中国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一脉相承。
“奥运开幕了,大家至少有了种寄托”在8月8日那天,映秀镇卖卫星接收“锅盖”设备的一天之内完成了往常一年半载才能有的营业额。
“260元一个,光我们渔子溪村的村民就有几十家买了‘锅盖’。
”陈建说。
映秀镇副镇长李强告诉本报记者,镇上在挖排污管道的时候,把电缆挖断了。
但阿坝州电力公司以最快速度出去买了新电缆,拉回来重新装。
李强说,重建家园也不可能一两天就好,地震前大家就都盼着奥运了,现在奥运真正来了,我们也希望通过奥运会让他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感受到凝聚力,这样也可以转移地震带来的不能自拔的低落悲伤的情绪。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四实用类文本(访谈科普报告阅读)练习(含解析)
专题十四实用类文本(访谈、科普、报告阅读)考点29 新闻 2颗星考点30 科普 3颗星考点31 报告文学 3颗星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20分)【来源】(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点29 中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进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记录》)材料二:注:群众构成反映的是收拾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频道”的问题,集中度是目标群众收视率与总体群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群众相对于总体群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群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杨澜余光中访谈录阅读测试及答案解析[5篇]
杨澜余光中访谈录阅读测试及答案解析[5篇]第一篇:杨澜余光中访谈录阅读测试及答案解析杨澜余光中访谈录阅读测试及答案解析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能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
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
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
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
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
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
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
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杨:为荣?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
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
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
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
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
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谈类文本阅读指导(整理)【文体特点】访谈的概念:如果因为某个人、事件、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
这里要注意以下要点:访谈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某一特定人、事、问题;访谈的对象有很强的限定:专家或知情者。
通常以答记者问、采访纪实、访谈录、对话录等形式出现。
一个成功的访谈应该达到如下要求:1、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谈什么,深入、细致充分地做好准备工作。
所以要做到:(1)根据目的和受众需要,选定访谈对象,确定采访方式。
(2)适当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搜集与访谈问题有关的资料,详细了解访谈对象的方方面面。
背景知识要比较充足,在访谈过程中才能左右逢源。
(3)确定采访主题,并根据主题确定访谈的具体细则。
访谈主题要明确集中,有针对性;具体细则要清楚明白,便于操作,并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灵活机动应变。
要列出访谈提纲,分类设计问题。
2、精心实施、调控好访谈过程。
访谈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个部分。
开头要能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
主体要根据进程的变化,因势利导,充分运用各种设问技巧,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和内容的拓深、拓广。
特别是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见微知著,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
结尾要作适当的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
访谈在文本上呈现为一问一答的方式,但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还可以根据情景进行创造。
一般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语言上提问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回答则要视具体内容和人物性格而定。
整个进程中,都要注意访谈的各个方面。
掌握好访谈的各个细节,要抱着尊重、理解、学习的态度与访谈对象交谈。
3、抓好访谈文本写作。
先要整理资料、写出访谈纪要,再作进一步加工。
访谈写作力求全面真实地记录与访谈对象的谈话内容,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谈话者本意。
由于访谈反映问题要有一定深度,所以需要对材料进行再加工,要适当剪裁,着力突出关键。
注意访谈文章的时效性,典型性,使文章更加凝练、中心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
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较好地再现访谈对象的话语特点,二是体现和强调现场感。
当前媒体中有许多电视访谈节目可以作为借鉴的范例,如《焦点访谈》《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可以适当看一些,体会其过程的调控、设问的技巧、语言的风格等。
视需要还可以制作成音像资料等。
【考点关注】实用类文本中的访谈阅读我们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访谈的基本特征:针对性、专题性、典型性。
2.了解访谈的提问方式及其效果。
3.关注典型细节和基本事实的关系。
4.探究文本的主题思想和文本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阅读方法】阅读访谈关键是迅速把握访谈的话题、理清访谈的线索、归纳访谈的主要内容、分析访谈的技巧、评价访谈的收效。
1、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1)迅速通读一遍全文,把讨论话题、主要进程、关键内容。
(2)将访问者和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提问者(访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阐述分析。
(3)重点精读一些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从形式上看就是由一问一答一直连环下去组成一篇文章。
但其问答有互动的因素,并且依靠一问一答推动访谈的进行。
这其中,双方要充分配合。
提问者要善于引导,随机应变;访谈对象要积极回应,言之有物。
如果遇到不和谐、浅层次徘徊、进行不下去的情形,提问者必须运用恰当的调控手段。
访谈文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针对提问者而言,必须掌握基本的问的技巧。
而读者在阅读时着重就是要关注提问者问的艺术技巧。
(1)一般提问方法:要么直接问,要么旁敲侧击。
可以细分为:①趣问:采用一些诙谐有趣、形象生动的话题或提问方式进行发问,以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
②直问:不转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③推问:运用逻辑推理,提出问题。
④旁问:有意岔开,先谈点别的事情,以此来制造轻松的气氛。
(2)访谈对象的回答有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访谈要及时抓住新情况,调节控制好访谈过程。
使访谈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
①追问:对访谈对象刚刚陈述的疑点或没有充分说明的地方进行追问,使访谈顺着自己的思路继续予以回答。
②延伸:对访谈对象没有涉及的领域进行引导,可以拓宽领域,避免片面性。
③对比:有时侯,访谈对象就某一问题在回答时的陈述不尽相同,如果发现这样的疑点可以进行对比提问。
也可以引入一些其他人同一问题的观点进行对比提问。
(3)要注意的问题:①一组问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
②每个问题要明确单一,一次发问不要包含两个以上的问题。
③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一定的语气。
④要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句。
⑤要善于简单点评对方的话或精要讲出自己的理解从而引出对方的进一步阐述。
3、如何对访谈进行鉴赏评价。
要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包括访谈者的观点和访谈对象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察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
访谈的题材通常都是名人、大事,与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该访谈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
“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4、如何对访谈进行探究。
要紧紧把握考试大纲来操作。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时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
“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
“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就是要分析归纳出提问者和访谈对象(主要是后者)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
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
要注意的是,高考考查一般访谈对象应该是该领域的专家,必有其独到之处,对其观点不要轻易完全否定。
【题型示例】一、永恒的骄傲——凤凰台记者鲁豫采访邓稼先夫人许鹿希许鹿希的父亲许德珩是我国五四运动的先驱之一,她自幼随父母颠沛流离,走南闯北,后来成了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妻子。
在许鹿希的世界里,邓稼先并没有离开……1鲁豫:许老师您上的是北大医学院,如果您那时候没有上北大医学院的话,可能就和邓先生擦肩而过,就碰不上了。
许鹿希:我家跟他家是世交,他父亲邓以蛰教授是北京大学教授,我父亲也是北京大学教授,所以我们两家很早就有来往,也经常看见邓稼先,也觉得这孩子挺好玩。
2鲁豫:你跟邓先生差多少岁呢?许鹿希:差四岁。
3鲁豫:按年龄来说正好是可以玩在一块儿的时候,小的时候。
许鹿希:不,不,那男孩子他太皮了。
我妈妈有一次回来说,进去的时候看见他正坐在那大门上,过去的门不是这么两扇关然后对开的嘛,他正坐在门框上头,就报“许伯伯许伯母到”,然后就把脚一蹬,那门就开了,我妈妈爸爸说这个皮呀,真皮极了。
所以这样的孩子就不会跟女孩子玩的,对吧?顽皮极了。
4鲁豫:后来什么时候又跟他在一块儿呢?许鹿希:1950年,8月20日他就拿到美国的那个博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以后9天,就坐船回来了。
回来以后,就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工作,国为他当时只有26岁,拿到美国的博士学位,所以钱三强先生跟吴有训先生就管他叫“baby doctor”。
5鲁豫:是非常年轻。
邓先生1950年回国那时候您在干吗呢?许鹿希:1950年我还在上学。
还没毕业。
6鲁豫:就快毕业了,那时候……许鹿希:我跟他就很好了,反正是只要有工夫就在一起聊聊天,玩什么的。
后来我一毕业我们就结婚了。
从1953年到1958年这五年,他在中科院原子能所做科研,我呢,在北京医科大学做教员。
7鲁豫:这是您要的生活。
许鹿希:最舒服,最快乐,这五年我们是又轻松又自在。
8鲁豫:你们结婚55年,但两个人真正朝夕相处能够过一种平凡快乐的家庭生活,却只是开始的五年时间,我真的很感慨,你们那么相爱,可以一起的时间却那么短……许鹿希:我在58年8月那一天,就是我们一点预感都没有。
由钱三强先生把邓稼先叫去了,那时候钱三强是叫做核工业部的副部长兼原子能所的所长。
他就给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个工作怎么样?邓稼先马上就明白了,这是要放原子弹,他当时回答就说,我能行吗?实际上他们已经决定了,这是调令呀,不是说征求你个人意见。
那天晚上回家以后,他也一夜没睡,我也一夜没睡。
9鲁豫:他怎么跟您说,他也不能跟您说什么是吗?许鹿希:他不能跟我说做什么。
他就跟我说,他要调动工作,我说问他调哪去,他说这不能说,做什么工作他不能说。
我说你给我一个信箱的号码,我跟你通信,他说这不行,反正弄的我当时很……我当时30岁,他当时34岁,当时孩子很小,我不知道他干什么去,可是他态度很坚决,他说做好这件事,我这一生就活的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
他说这话以后我就哭了,我说你干吗去,做什么事情要这么样子,下这个决心。
当然那个时候我不知道,后来过了一些时候我知道了……从此以后,是一干就28年。
10鲁豫:当时邓先生偶尔回来,您怎么跟他聊天呢,总要问一问最近的工作……许鹿希:一点都不能聊天,他们的规矩是片纸只字不能往回家带,不能带出来。
至于他突然回来和突然走,什么时候回来我根本不知道,一个电话来马上走,车就在等着,警卫员一上来就马上就走了。
我们中国的核试验一共做了45次,第一次的成功是1964年10月16号15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最后一次呢,第45次核试验呢是在1996年,7月29日,在邓稼先逝世的十周年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