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音史名词解释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咏。
罗马教会使用的圣歌,节奏自由松散,旋律庄严朴素,用纽姆符号记谱,内容上以罗马传统圣经为基础,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轮唱等多种形式。
早期的圣歌是单声部的。
2、 Organum奥尔加农。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
最初的Organum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Organum的附加声部,是一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
3、Discantus 狄斯康特。
12世纪宗教音乐的演唱方式。
当定旋律声部也用节奏模式来组织时,上下声部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这种织体写作被称为discantus风格。
4、Motet经文歌。
13世纪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
(最典型的是三声部,上文是法文歌词,下方是拉丁文圣咏)5、16世纪Madrigal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
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
它是以著名诗人的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
作曲家对歌词的处理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对音乐的影响。
6、Choral众赞歌。
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的礼拜歌曲,是新教的礼仪音乐,由马丁·路德倡导全体会众用本国语同唱。
众赞歌的音乐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复调体,而是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7、Chanson尚松。
15~16世纪的尚松泛指所有的世俗复调歌曲。
文艺复兴时期的Chanson强调曲调合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声部织体。
8、Recitative宣叙调。
音高和节奏随着歌词的抑扬顿挫而变化,音域不宽,音调简单,介于说白与旋律之间的吟唱,是一种仿效古希腊悲剧的单声音乐风格。
9、Cantata康塔塔。
Baroque时期的大型声乐体裁,是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的声乐套曲。
10、Basso continuo通奏低音。
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的旋律线条。
独立的低音部持续整个作品,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的数字标示和弦,留给演奏家即兴处理。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1、清唱剧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的宗教声乐套曲,16世纪末诞生在教堂的祈祷厅里,采用宗教题材,用拉丁语或意大利语演唱。
罗马作曲家卡瓦里埃利1600年写作的《灵魂与肉体的表现》常被称作第一部清唱剧,卡里西米为现代清唱剧的形式确立做出重要贡献,亨德尔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清唱剧,代表作有《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和《犹大·马加比》。
2、康塔塔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组成的歌曲套曲,诞生在17世纪初的意大利,最初是在室内演唱的世俗单声部歌曲,由几组宣叙调和咏叹调交替,独唱为主。
康塔塔传入德国后,成为路德派教堂音乐的重要形式,大量运用众赞歌写作,泰勒曼和巴赫都创作了路德教堂康塔塔年集。
3、受难曲根据《圣经》中四部福音书关于耶稣受难的记述而谱写的音乐体裁,形成于4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受难曲呈现“清唱剧受难曲”的特点,在德国发展蓬勃,泰勒曼、马特松等人都创作过此类作品,最杰出的代表作是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4、抒情悲剧17世纪法国作曲家吕利创作的歌剧类型,多根据悲剧大师高乃依及歌剧脚本作家泽诺的悲剧谱写而成,融合了独唱宣叙调和咏叹调、合唱以及芭蕾,代表作有《伊西斯》、《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等。
5、组曲1750年前后指一组用同一调性写作的舞曲乐章,其前身是16世纪琉特琴或键盘乐器中成对或成组的舞曲。
德国作曲家弗洛贝格尔确立了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四乐章舞曲组曲的题材形式,对巴赫和亨德尔的键盘组曲有极大影响。
法国作曲家库伯兰的羽管键琴组曲包含8—15首小曲,多带有描绘性标题,如“恋爱中的夜莺”、“蒙妮卡姐妹”等。
6、宣叙调大型声乐戏剧中的一种歌唱方式,音调和节奏都与语言紧密结合,又称“朗诵调”,16世纪末起源于佛罗伦萨作曲家佩里的歌剧,17世纪以后广泛用于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和其他教堂声乐中。
18世纪后,宣叙调分为“清宣叙调”和“有伴奏宣叙调”两种,前者节奏自由快速,以键盘乐器简单伴奏,后者富于表情,用管弦乐伴奏。
西音史名词解释
西音史名词解释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
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
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
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
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
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日课,弥撒,记谱法,经文歌,拉丁歌曲,方言歌曲,新艺术,兰迪尼终止式,勃艮第地区的音乐,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威尼斯乐派,通奏低音,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协奏曲,喜歌剧,艺术歌曲,标题性序曲,交响诗,无词歌,夜曲,日课:基督教教仪活动的一类,是修道院规定每一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
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
弥撒:是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用面饼和葡萄酒表示耶稣的身体和血来祭祀天主记谱法:古希腊记谱法在中世纪失传,最早的中世纪记谱文献见于9世纪的圣加尔修道院。
僧侣规多总结的四线谱为五线谱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经文歌: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演唱解释《圣经》的复调合唱歌曲。
“克劳苏拉”是经文歌的前身拉丁歌曲:大约11世纪拉丁歌曲开始盛行,拉丁歌曲以拉丁诗词作为歌词,开始或许与宗教活动有某些联系,后来逐渐与世俗音乐活动融合。
拉丁歌曲有孔杜克图斯、戈利亚德歌剧方言歌曲:中世纪欧洲各个国家地方语言的歌曲,最早的方言歌曲称“英雄业绩歌”,是以民间说唱形式诵唱。
还有法国游吟诗人、德国的恋诗歌手新艺术:14世纪初,法国音乐在各方面出现的一些新的现象,标志着新艺术音乐革新的开端。
但人们习惯称整个14世纪法国和意大利音乐为新艺术兰迪尼终止式:13—15世纪,作品的收束在上声部音阶七级音与主音之间插入六级音,被称为“兰迪尼终止式”。
(六度到八度终止式的变化处理)???勃艮第地区的音乐: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第一代作曲家叫勃艮第地区乐派。
勃艮第宫廷音乐家流动性很大,音乐带开放性的“国际性”。
勃艮第依次不具有民族、国家的含义,更多的是一个时期的地理文化。
勃艮第乐派主要有三大代表人物:英国的约翰·邓斯泰布尔,法国的纪尧姆·迪费,法国的吉尔·班舒瓦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1300至1650年。
文艺复兴一词是法文,愿义为“再生”。
从狭义上,文艺复兴是一场意在回复古代哲学和艺术价值的运动,然而文艺复兴的成就很快就超过了古希腊、罗马的影响范畴。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
1.古希腊音乐
以诗与乐或诗乐舞三位一体为主的音乐艺术。
诗的地位在乐之上,是只记旋律的单声部音乐。
已存在支声,几乎全是即兴表演。
2. 抒情诗
原指和着里尔琴而唱的诗歌。
分为:笛歌(阿夫洛斯管伴奏)
琴歌(里尔琴伴奏)
自弹自唱
有阿尔凯奥斯诗体、萨福诗体。
3.颂歌
为重大仪式而写的诗歌,运用华美的合唱形式,伴有舞蹈和乐器伴奏。
*太阳神颂歌
是祭献太阳神阿波罗的合唱体,风格庄严,基萨拉伴奏。
*酒神颂歌
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所唱的诗歌,风格狂放,阿夫洛思管伴奏。
后发展为悲剧和独唱曲。
4.悲剧[希腊]
由酒神颂歌发展而来。
是戏剧、诗歌、音乐、舞蹈合而为一的综合艺术形式。
包含:戏剧表演合唱抒情。
取材于神话传说。
5.喜剧[希腊]
源于酒神祭典上的狂欢歌舞,最初只是滑稽剧,不像悲剧那么严肃。
分为:旧喜剧,中喜剧,新喜剧三个阶段。
6.笑剧[罗马]
是一种综合性的滑稽表演。
可模仿日常生活或悲剧中的情节,中间插入歌曲和舞蹈。
7.哑剧[罗马]
表现神化。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一、简答题:1.古希腊的音乐理论成果——(1)音程和音节理论:毕达哥拉斯是西方第一个以理论方式来说明和解释音乐现象的人,他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音乐与宇宙天体存在类似,因此音乐可以很好的说明宇宙现象,他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的比例关系。
(2)四音音列:阿里斯多赛诺思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之一是四音音列,古代关于旋律、音阶调式的理论都建立在四音音列的基础之上。
分为:自然音列、变化音列、更细微划分的四音音列。
(3)完整的音列体系分为两种:大完整音列体系和小完整音列体系。
(4)调式:以氏族部落命名的七种调式—副多利亚、副弗里几亚、副利第亚、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混合利第亚,以多利亚为核心。
(5)记谱法:以字母和符号分别用于记写歌唱和器乐的演奏,除了有表示音高的记号外,还有表示引得长短和停顿休止的记号。
2. 格利高利圣咏的横向扩展——附加段和继叙咏。
①附加段是在原基础之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兴于9、10世纪。
附加位置:圣咏前或中。
附加手段:歌词或旋律。
附加目的: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
②继叙咏是产于9世纪左右的圣加尔修道院。
在“哈里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了哈里路亚的一个独立形式。
诺特克是继叙咏的创造者。
曲式为a,bb,cc,dd……n.16世纪后,大部分继叙咏被禁用于罗马天主教礼拜仪式。
3. 格利高利圣咏的纵向扩展——①奥尔加农:产于9世纪是西方最早的复调音乐,以格利高利圣咏为固定调。
分为:平行奥尔加农—在上方或者下方加上一个平行五度或四度的声部;自由或反向奥尔加农—两个声部以同音斜向开始,进入四度音程后开始平行,最后结束汇合于同音;花唱(华丽)奥尔加农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复调的两个声部表现出即兴和自由特征,没有明显的节拍特征,活跃、华丽的上声部与下方缓慢、静止的圣咏声部形成鲜明的对比;有量奥尔加农—运用六种节奏模式,都为三拍或六拍。
西音史名词解释
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 an chant)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统一教会形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诗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里高利圣咏,它主要是单音音乐,拉丁文词,男声演唱,乐谱只有音高而无节拍记录,主要在天主教会每日祈祷的日课和弥撒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追求超脱于现实的“彼岸”精神,回避世俗个性情感。
奥尔加农(organum)也叫:平行调是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最初的奥尔加农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奥尔加农的附加声部,这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因此被称为奥尔加农。
游吟诗人(Ttoubad ours)也叫:特罗巴多Ttoubad ours于11世纪末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地区,北部地区的Tt oubado urs约于12世纪末开始发展,他主要由宫廷贵族、骑士阶层甚至一些帝王组成,也有一些有才华的下层诗人、音乐家(戎格勒)加入。
他们不仅创作诗歌,谱写曲调,有时也自己演唱,他们的歌曲主要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的影响,大多是单声部,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演唱,常以爱情题材为主。
恋诗歌手(Minne singer)12、13世纪在德国也开始出现方言抒情歌曲,这类歌曲在德国称为恋歌(minne sang),歌唱这些歌曲的歌手称为Mi nne singer。
12世纪后期,在德国城镇、宫廷流传,他的歌曲抽象,有时有明显的宗教色彩,音乐旋律比较稳重严肃,大多是分节歌式,成员主要是宫廷贵族。
圣诞颂歌(Carol)15世纪中叶,英国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形式,Carol原是一种单声部舞蹈歌曲,15世纪已不再作为舞蹈的伴唱,而在各种仪式中或市民、宫廷、贵族和教堂的队列进行中演唱。
Carol的题材有道德、政治、宗教等。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西音史名词解释
西音史名词解释1. 古希腊音乐的一般特点:单声部音乐,有自然音、变化音,音乐同舞蹈、诗歌紧密结合,歌唱时有乐器伴奏,用字母记谱,歌词往往是当时一些重要的诗篇2. 古希腊主要有弦乐与管乐两种乐器:里拉:演奏常与祭太阳神阿波罗联系。
阿夫洛斯管:常用于敬奉酒神。
3. 荷马史诗:古希腊公元前9-前8世纪,盲诗人荷马汇集整理《伊里亚特》、《奥德赛》这两部最早大型史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包括音乐生活。
4.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民间的酒神颂。
在祭祀酒神活动中,人们化妆在阿夫洛斯管乐声中载歌载舞。
后逐步演化成悲剧表演,在后来发展中,悲剧内容扩展到希腊神话中的其他悲剧人物和事件,保留了合唱、舞蹈等形式。
17世纪西方歌剧的产生,以及19世纪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受到古希腊戏剧的影响。
5.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人称为和谐论,古希腊的音乐理论认为宇宙和谐的基础是完美的数的比例,可以最好的说明宇宙现象。
认为八度、五度、四度是完美的协和音程,因为他们具有最简单的数量比例关系。
6. 四音音列:阿里斯多塞诺斯音乐理论的最核心内容,建立于一个固定四度框架,中间的两个音不固定,它们可以灵活变动。
7. 完整音列体系:若干四音音列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音列。
大完整音列体系(由四个相同结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完整的两个八度),小完整音列体系(由三组四音音列构成既下行十一度)。
8. 古希腊调式体系:是以古希腊几个重要氏族部落命名,它们分别是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及各种变体。
9. 古希腊音乐功能学说(音乐教化学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音乐充满了伦理价值的取向,认为不同的调式与不同的情感相联系,不同调式的使用可以影响人的道德情感。
音乐是净化心灵,教化品性的重要手段,好的音乐可以使人向善,但不好的音乐也可以使人品行不端。
10.圣咏: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称为圣咏。
格里高利圣咏在中世纪中期开始使用于基督教罗马教会仪式,以著名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命名。
11. 格里高利圣咏:肃穆、节制,排除世俗的感性欲念。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完整word版)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1.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音乐理论的奠基人。
他是数学家,认为“一切皆数”,因此音乐也与数学密不可分.在他看来,音乐由数学决定,并体现了宇宙的和谐.也就是说,音乐在微观世界中反映了统治宇宙的协和法则.他把音高关系(音程)与数字的比例联系起来。
2.四音音阶四音音阶是整个音乐系统的基础。
他自上而下排列。
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两个音可以变化,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四音音阶。
多利亚,弗利吉亚,里底亚,混合里底亚,副多利亚,副弗利吉亚,副里底亚都是一四音音阶为基础。
连接方式有两种,“衔接式”“分离式”。
四个四音音阶可以连成一个由15个音构成的较大的音阶,叫做“大完整体系”三个衔接式四音音阶构成的较小的音阶,叫做“小完整体系"。
3.里拉琴里拉琴是最重要的弦乐器,类似小竖琴,在一个碗状的,抱着兽皮的共鸣体(最初用龟壳制成)上有两根弯曲的支柱,在支柱的横档上系着5至12根羊肠弦,用手或拨子弹奏,是供业余演奏者使用的比较简单的乐器。
它的一种变体叫基萨拉琴。
4。
《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单声部织体,没有和声或对位;表演中可能有即兴产生的支声复调,音乐的节奏与诗歌的节奏一致,《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就体现了这些古希腊音乐的基本特点.第二章1.弥撒:弥撒是基督教会主要仪式,是对耶稣最后的晚餐的象征性再现,中心内容是圣餐仪式,用象征基督的鲜血和肉体的葡萄酒和面饼献祭和分享.其中的特定弥撒为特定的宗教节日所用,歌词可变,形成较早,常规弥撒的歌词固定不变,形成较晚,14世纪后形成作曲家创作的复调套曲。
这两类弥撒的音乐部分各有五段。
2.教会调式系统:中世纪圣咏的调式系统,也称教会调式系统,是在7~9世纪之间形成的.由法兰克人在整理和记录圣咏时归纳而成,整个调式系统在11世纪基本完成,并在随后的很多世纪中被当作音乐理论的基础。
这个调式系统包括多利亚、弗里几亚、利第亚和混合利第亚这四种基本调式(称为正调式),和它们的变格形式(比正格低四度,称为副调式),共有八种调式。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复习
西方音乐史1.通奏低音:是巴洛克音乐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运用构成了一种主调和声织体。
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声伴奏构成。
这种织体强调的是两端的声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它的低音声部持续在整个作品中,因此叫做通奏低音。
作曲家只写出两个声部,中间的和声声部并不写出,需要由演奏者即席演奏,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边标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来对每个和弦加以指示,所以,通奏低音也叫数字低音。
2.意大利喜歌剧:25.清唱剧:是巴洛克早期产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
通常有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组成,他有一个叙述故事的人,更强调合唱,并且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
合唱很重要,大部分清唱剧是宗教内容。
26.康塔塔:是巴洛克时期产生于意大利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它通常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与合唱组成。
即可用宗教题材,也可用世俗题材。
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型的,独唱的康塔塔;另一类是大型的,除独唱,还有合唱和管弦乐队伴奏。
43.D.斯卡拉蒂:前半生在意大利,后半生移居葡萄牙和西班牙,作品主调为多复调为辅。
最重要的作品是大约555首单乐章的键盘奏鸣曲,特点:他的写作有教学目的,每一首奏鸣曲都类似一首练习曲,解决一定的技巧运用和音乐解释方面的问题;艺术表现力也很强使听众心醉神迷。
;在结构上实际已经是古典奏鸣曲式的萌芽;已经显示出18世纪新的主调音乐风格。
44.巴赫: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巴赫的器乐曲中是非常重要的作品。
它们各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合起来共有48首。
意义:教学目的是钢琴复调音乐的典范之作;展示十二平均律,可以在任何一个调上自由地转调,因此被后人誉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在创作上推动了大小调动能和声的发展。
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展示他写作大协奏曲的技巧。
巴赫的这部作品规模较大,使用了多种多样的独奏乐器的组合,展示了绚丽多彩而又富于独创性的对比,华丽而高超的复调技法,以及活跃而宏伟的旋律,巴赫用这首作品把大协奏曲这种体裁推向了最后的高峰。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1.被称为音乐之父的是德国作曲家(巴赫);被称为乐圣的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是(格林卡);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德国作曲家(海顿);被称为弦乐四重奏之父的是德国作曲家(海顿);被称为音乐诗人的是德国作曲家(舒曼);被称为钢琴诗人的是波兰作曲家(肖邦);被称为歌曲之王的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被称为钢琴之王的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称为圆舞曲之父的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而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
2.柴科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名为(《悲怆》);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名为(《未完成交响曲》);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名为(《苏格兰交响曲》);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名为(《自新大陆交响曲》);舒曼的第一交响曲名为(《春天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名为(《列宁格勒交响曲》)。
3.海顿的作品《四季》从题材上说是一部清唱剧,而维瓦尔第的《四季》从题材上说则是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的《四季》是(钢琴套曲)。
4.德国作曲家(巴赫)的《四十八首前奏曲与赋格》被称为是钢琴文献中的“旧约圣经”,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文献中的“新约圣经”。
在此之后,苏联现代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又写下了一套钢琴作品,被称为“二十世纪的十二平均律”。
5.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波西米亚人》又称(《艺术家的生涯》)或(《绣花女》)。
6.莫扎特的三大歌剧是(《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
7.世界上最长的是歌剧是由(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写下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此剧一共分四部,依次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利德》、(《诸神的黄昏》)。
8.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所做歌剧中的许多脚本来自于文学大师的精典之作,其中《茶花女》的脚本来自(小仲马)创作的同名小说;《奥塞罗》的脚本来自莎士比亚创作的同名戏剧;而《弄臣》(又称(《黎哥莱托》))是来自(雨果)创作的(《国王寻欢作乐》);《浮士德》来自于(歌德)的同名诗剧。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标题音乐:以文字或标题阐明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作品。
其渊源可上溯至16世纪以前,19世纪上半叶因欧洲浪漫派音乐家的提倡而盛行。
标题音乐的名称也因此产生。
重要作曲家有柏辽兹、李斯特等。
它比没有标题的音乐表现力更尖锐、生动、易于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因而在器乐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动机:音乐术语。
通常指主题中一些富于个性的音调。
它是音乐机构中最小的单位,每个动机必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重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乐音。
它是主题音乐的核心,是主题或乐曲发展的基本素材。
3、幻想曲:一种含有浪漫色彩而无固定曲式的器乐叙事曲。
原指一种管风琴或古钢琴的即兴独奏曲。
十八世纪末叶起,成为独立的器乐曲,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均有钢琴幻想曲。
格林卡运用俄国民间音乐写成的管弦乐曲名为《卡马林斯卡亚》幻想曲。
4、主导动机:音乐术语,也称“主导主题”,适用于浪漫派中期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标题音乐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境界、概念等音乐动机或主题。
如柏辽兹《幻想进行曲》中的“情人”主题;里姆斯基——柯萨科夫《舍赫拉查达》中代表讲故事的女主人公的主题;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上的图画》中的“漫步”主题等都属于主导动机。
其含义与所谓“贯穿音调”、“固定乐思”相仿。
5、随想曲:原指十七、十八世纪时一种复调风格的键盘乐曲。
十九世纪以来,指一种富于幻想的即兴器乐曲,如帕格尼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钢琴随想曲。
某些随想曲与幻想曲并无严格区别,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
此外,还有专供小提琴技巧练习的随想曲。
6、狂想曲: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
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
其特征富于名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7、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又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来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完整版)西音史名词解释
西音史名词解释1)艺术歌曲:以诗歌为歌词,根据诗歌的内容,创作配有伴奏的歌曲。
音乐与诗歌的有机结合在一起,通常有抒情性和戏剧性两种形式。
采用分节歌和通谱歌两种创作手法。
2)清唱剧: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又叫神剧。
同歌剧一样由宣叙调,重唱,合唱,乐队组成。
其中合唱占主要地位,内容是宗教体裁,一般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舞台表演、服装、道具以及布景,只唱不演,不需要上台下台,是一种真正的清唱音乐戏剧。
3)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并融合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
4)尚松:是14--16世纪以法文诗谱写的复调世俗歌曲的总称。
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常采用上声部的三声部织体,一般上声部的是独唱声部,下面是两个器乐声部。
风格抒情,细腻而典雅。
5)绘词法:是以音乐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音画式的表现,此方法被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巴洛克时期大量采用。
它注重歌词的音节重音,还以探索音乐的手法对歌词进行的修饰。
6)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于公元9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维固定调,在他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
7)室内乐:原指贵族宫廷有少数人演奏或演唱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是小型器乐合奏和重奏曲,与大型管弦乐相区别。
(弗朗茨-里赫特)8)词歌:旋律优美,类似于歌曲但是没有歌词的小型器乐作品。
9)新艺术:由法国诗人维特里在新艺术一书中提出。
是12--13世纪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古艺术”。
风格相对着而言,其音乐追求情感的表现。
10)弟斯康特:在12或3世纪一种兴起的复调形式,当奥尔加农运用相同的节奏模式。
上下方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
11)经文歌: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
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它的重心都在上方声部。
(完整版)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勃艮第乐派15世纪开文化艺术先河的是一批欧洲大陆北方的作曲家,西方音乐史上把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称为勃艮第作曲家。
勃艮第乐派的体裁是:弥撒曲、经文歌、尚松。
尚松:是14世纪~16世纪以法国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勃艮第时期的尚松是以清新优雅为特点。
吟游诗人:并不是街头卖艺的流浪汉,大多是贵族骑士,在法国南部和北部出现了许多吟游诗人,他们有的自演自唱,有的作词谱曲,有别人演唱。
他们拿着乐器,在王宫和贵族家中吟诗歌唱,内容主要是:爱情,享乐和道德风尚的题材。
法国游吟诗人:游吟诗人:12世纪法国出现的世俗音乐家,中世纪方言歌曲更重要成就体现于法国游吟诗人的歌曲。
游吟诗人的构成:包括宫廷贵族、骑士阶层,还有下层有才华的诗人音乐家。
游吟诗人的歌曲题材:以爱情题材为主“宫廷之恋”的题材非常流行。
特点:特罗巴杜尔反映出教会和世俗旋律风格影响,大多是单声的,常加上乐器伴奏,即兴地弹唱。
历史上第一个特罗巴杜尔,是阿坤廷公爵纪尧姆九世。
他是作诗和唱歌的能手。
帕里斯特里纳帕莱斯特里纳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音乐家。
他在罗马天主教音乐原则的限制下,继承吸收佛兰德乐派的复调技巧,创作出一种具有独特美学意义的复调合唱风格。
作为一位宗教音乐作曲家,他一生服务于教堂,写了大量弥撒曲和经文歌,其中的《马赛路斯弥撒》等作品得到教会的承认,成为罗马天主教音乐的典范。
作品多为四至六个声部的无伴奏合唱。
其中清晰的声部缓缓而动,主调与复调相结合。
听来和谐、庄重、虔诚,成为宗教无伴奏合唱音乐的典范。
帕莱斯特里纳的学生和他的音乐风格的追随者,后来形成了盛极一时的罗马乐派。
格里高利圣咏(格里高利圣咏)成为影响最大的教会音乐流传至今。
特点:格里高利圣咏是吸取了(古代东方),(古希腊)以及(民间音乐)的特点而形成的是(无固定节拍),(无乐器伴奏)的(单音)音乐,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宗教礼仪音乐),分为(弥撒)和(日课经文),共1600曲以上。
西方音乐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Gregorian chant 格里高利圣咏。
罗马教会使用的圣歌,节奏自由松散,旋律庄严朴素,用纽姆符号记谱,内容上以罗马传统圣经为基础,又融合了高卢因素的礼拜仪式和圣咏,有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和应答轮唱等多种形式。
早期的圣歌是单声部的。
2、Organum奥尔加农。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
最初的Organum只是圣咏的一种演唱方式,即在歌唱圣咏的同时,歌唱另一被称为Organum的附加声部,是一种简单的二声部歌唱。
3、Discantus 狄斯康特。
12世纪宗教音乐的演唱方式。
当定旋律声部也用节奏模式来组织时,上下声部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这种织体写作被称为discantus风格。
4、Motet经文歌。
13世纪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
(最典型的是三声部,上文是法文歌词,下方是拉丁文圣咏)5、16世纪Madrigal16世纪意大利的牧歌。
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世俗音乐体裁。
它是以著名诗人的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
作曲家对歌词的处理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对音乐的影响。
6、Choral众赞歌。
16世纪经过宗教改革的礼拜歌曲,是新教的礼仪音乐,由马丁·路德倡导全体会众用本国语同唱。
众赞歌的音乐不再是错综复杂的复调体,而是简朴、明朗的和声体。
7、Chanson&尚松。
15~16世纪的尚松泛指所有的世俗复调歌曲。
文艺复兴时期的Chanson强调曲调合于诗歌的韵律,节奏鲜明轻快,多为四声部织体。
8、Recitative宣叙调。
音高和节奏随着歌词的抑扬顿挫而变化,音域不宽,音调简单,介于说白与旋律之间的吟唱,是一种仿效古希腊悲剧的单声音乐风格。
9、Cantata康塔塔。
Baroque时期的大型声乐体裁,是由一系列的宣叙调、咏叹调、咏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的声乐套曲。
10、Basso continuo通奏低音。
主调和声织体,强调两端声部的旋律线条。
独立的低音部持续整个作品,中间和声不写出,用相应的数字标示和弦,留给演奏家即兴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音史名词解释
1)艺术歌曲:以诗歌为歌词,根据诗歌的内容,创作
配有伴奏的歌曲。
音乐与诗歌的有机结合在一起,通常有抒情性和戏剧性两种形式。
采用分节歌和通谱歌两种创作手法。
2)清唱剧:1600年前后诞生于意大利的大型声乐体裁,又叫神剧。
同歌剧一样由宣叙调,重唱,合唱,乐队组成。
其中合唱占主要地位,内容是宗教体裁,一般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与歌剧不同之处在于,清唱剧没有舞台表演、服装、道具以及布景,只唱不演,不需要上台下台,是一种真正的清唱音乐戏剧。
3)歌剧: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以歌唱为主要表现
手段,并融合了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艺术。
4)尚松:是14--16世纪以法文诗谱写的复调世俗歌曲的总称。
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常采用上声部的三声部织体,一般上声部的是独唱声部,下面是两个器乐声部。
风格抒情,细腻而典雅。
5)绘词法:是以音乐对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进行音画式的表现,此方法被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巴洛克时期大量采用。
它注重歌词的音节重音,还以探索音乐的手法对歌词进行的修饰。
6)奥尔加农: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产生于公元9
世纪,是以格里高利圣咏维固定调,在他的上方或下方加上一个平行四度或五度的声部,从而构成的二声部音乐。
7)室内乐:原指贵族宫廷有少数人演奏或演唱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是小型器乐合奏和重奏曲,与大型管弦乐相区别。
(弗朗茨-里赫特)
8)词歌:旋律优美,类似于歌曲但是没有歌词的小型器乐作品。
9)新艺术:由法国诗人维特里在新艺术一书中提出。
是12--13世纪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古艺术”。
风格相对着而言,其音乐追求情感的表现。
10)弟斯康特:在12或3世纪一种兴起的复调形式,当奥尔加农运用相同的节奏模式。
上下方常常会构成几乎同时进行的音对音的对位织体。
11)经文歌:指上方声部有独立歌词的复调声乐曲。
无论是歌词还是音乐,它的重心都在上方声部。
12)帕莱斯特里那的音乐风格是:
是一种平静匀称、清晰协调的复调无伴奏合唱风格。
作品织体以四声部居多,各旋律平静端庄、流畅。
以级进为主,跳进较少,三度以上跳进后必反行,避免半音化的风格,坚持采用自然音的调式音阶,总是给不和谐音以充分准备和规则的解决,或是作为经过音安排在弱拍,这种谨慎的处理是他的音乐具有别人音乐所没有的纯净度和透明度。
在谱曲
时,注重歌词的句法和重音,是旋律和歌词的重音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复调音乐歌词混含不清的现象。
13)牧歌:世俗音乐体裁,它以较高水准的诗歌而谱曲的一种复调通谱歌曲。
玛林秋、杰苏阿尔多、蒙特威尔第。
14)游吟诗人:公元9--11世纪,反映城市生活的世俗音乐兴起,一些骑士们经常饮酒唱歌,歌唱内容反映战争和爱情,这些人在法国叫游吟诗人”。
德国叫恋诗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