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文学作品分析教案
文学作品分析教案一、教学理念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的核心,也是文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文学作品分析教学主要通过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使学生能够领略作品的精神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同时还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和解读。
3、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分析的基本理论文学作品分析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它包括文学作品的形式分析、内容分析、语言分析、风格分析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既保证知识质量,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文学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主题分析、人物分析、情节分析、语言分析、风格分析、意象分析等。
在教学中,应选择与文学作品相适应的方法进行详细解析,既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文学作品解读的实践操作文学作品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探究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和创作意图。
在教学中,可以选用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教材,在教学中设置分析和解读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任务合理选择。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检验和评估,它应当既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专业水平,又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创新思维。
在评价中,应选用多种测评方式,如作品分析报告、小组讨论、写作作品、网上课堂等多种形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文学概论》课程纲要(《文学理论教程》、《文学基本原理》)教学大纲
讲授
或者期中作业集中展示
期中作业PPT展示
十四
文学消费与接受
1.文学消费和一般消费的关系
*2.文学消费的意义
#3.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特点
2
讲授
案例分析
十五
文学接受的过程
1.文学接受的动机
*2.期待遇挫的概念
#3.文学接受的高潮
2
讲授
案例分析
十六
文学批评
1.文学批评的性质
*2.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
#3.各类文学批评的特征
XXXXXXX大学
《文学概论》课程纲要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中/英文)
文学概论
TheoryofLiterary
学时/学分
32/2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周学时
2
课程简介
《文学概论》是一门研究一切文学现象,探索文学本质规律的人文科学,主要讲授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文学现象,解决文学实践中的问题的理论思维模式,为学习各门文学史和文艺理论史的课程作好理论准备。
2
讲授
案例分析
九
文学创作的原则
1.文学创作的原则
*2.艺术真实与艺术概括
#3.文学形象的典型化
2
讲授
案例分析
十
文学创作的主客体
1.文学创作主体是什么
*2.文学创作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3.作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2
讲授
案例分析
[作业3]:
1.内容:作家的个性对创作有什么影响,通过你自己的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2
讲授
案例分析
备注:在知识点一栏中,“*”、“#”分别为重点、难点标注,放置在知识点序号前。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类型:专业课本课程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学时:64学时)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高等师范院校文学院语言文学专业的理论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具体、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样式、类型、形态、结构、层次、叙事与抒情的技巧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具有分析、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习其它课程,为今后从事语言、文学工作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实际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授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二是文学的鉴赏和评论。
为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文学课程、进行文学实践活动(创作或批评)以及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要求教师应该依据本大纲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中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规定命题范围;学生应该依据本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和范围认真学习和理解规定的教材,务求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领会,在搞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四、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结合归纳梳理式、设疑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五、教学基本内容及课时安排(一)理论教学部分绪论一、中国与西方“文化生态”差异二、中西精神文化的不同特质三、中西文学理论基本差异的文化根源第一章中国古代文论中文学与世界之关系第一节“物感”说一、“物感”说的萌芽二、“物感”说的发展三、“物感”说的成熟第二节“原道”说一、“道”之衍化二、“文”/“道”关系第二章西方文论中文学与世界之关系第一节西方的传统文论——文学是模仿一、柏拉图的模仿论二、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论三、中世纪到19世纪以前的模仿论第二节现实主义和反映论一、再现与认识二、现实主义与历史第三节广阔的现实一、变形的现实二、深层的现实第三章中国传统文论的作者观第一节诗言志——创作目的一、“诗言志”的上古、先秦社会生活形态二、“诗言志”的诗教、乐教形态三、“诗言志”影响下的文学理论第二节才、气、学、习——作者修养一、“才”二、“气”三、“学”与“习”第三节神思——创作过程一、“睹物兴情”——“神思”的发生二、神与物游:“神思”的展开三、手中之竹——“神思”的传达第四章西方文论中的作者观念第一节古代的作者观念一、记忆与灵感二、中世纪的作家:匿名的书写者第二节想象与体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者观一、天才论——作者的凸显二、创造者——浪漫主义眼中的作者三、经验的表达——现实主义的作者观第三节文学史的作者和作者之死一、作者作为钥匙二、意图谬误——新批评的作者观三、作者之死:结构主义文论中作者的地位第五章文学作品第一节文笔之辨一、“文”义溯源二、“笔”字溯源三、文笔之辨四、文体分类第二节言意之辨一、从“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到追求言外之意二、“言尽意”与语言理论的建构第三节文术一、提倡“养术”二、“三准”与“首尾圆和”三、不同文体中的不同之“术”第六章西方文论的作品观第一节罗满英加登的作品结构观一、语音层二、意义层三、再现层四、图式观相层第二节现代诗学一、隐喻二、含混三、反讽四、张力第三节现代叙事学一、故事二、文本分析话语分析第七章文学与读者第一节“以意逆志”与“诗无达诂”一、从以意逆志“到”知音“:寻求原意阅读二、“诗无达诂“第二节“训诂“与”涵泳“一、“训诂“二、“涵泳“第八章西方文论的读者观第一节解释学视野的读者观念一、回归作者原意二、解释的创造性——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理解2三、解释的循环第二节接受美学的读者观念一、姚斯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史观念二、伊瑟尔的读者审美响应理论第九章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观第一节教化美刺一、儒家的诗教传统二、“文以载道“第二节无用之用一、道家之论自然之美二、文学作品的“自然英旨“三、文学艺术的“无用之用“第三节自娱娱人一、曹丕的“立言不朽“论对文学教化观念的挣脱二、晚明时代“载道“观念的变异第十章西方文论的价值观第一节寓教于乐第二节审美无功利第三节人,诗意的栖居(二)课时安排六、考核(一)考核形式:考试。
文学理论 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学习文学理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传统文学理论与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了解各个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作品,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能力,通过文学理论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探究作品的艺术形式与创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文学现象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4. 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通过学习文学理论与欣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a. 文学的定义与特点b. 文学理论的分类与流派c. 重要文学理论家与他们的主要观点2. 传统文学理论与批评a. 古希腊文艺理论b. 古印度文论c.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理论d. 俄罗斯形式主义与洛克言论e. 英美新批评与装置理论3. 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a. 结构主义与语言学派b. 重现主义与后现代主义c. 文化研究与后殖民主义d. 性别与女性主义批评e. 原生态与环境文学批评4. 文学与社会议题的探讨a. 文学与政治b. 文学与历史c. 文学与文化d. 文学与社会5. 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a. 文学作品的理论解读b. 文学创作的背后与文学理论的启示c. 学生文学创作展示与讨论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1. 教学方法a.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师针对具体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的关系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文学理论的理解与应用。
b. 课堂案例分析,通过学习典型案例,掌握文学理论的实际运用。
c. 作业与课程设计,鼓励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结合相关文学理论进行分析与写作。
8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1》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课程要求文学理论1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以文学和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宏观视野和理论高度系统阐释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科学的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评论文学作品、准确分析其他文学现象、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文学课程、进行文学研究和语文教学以及其他文化事业实际工作提供概念范畴及方法论基础。
本课程承担着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理论素养培养和提高的重要任务,对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方法,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释各种文学现象;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的掌握文学理论的有关知识,获得一定的理论修养,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高雅的文学趣味,培养学生鉴赏理解分析和评价各种文学作品、文学活动以及文学现象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及文学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文学理论1课程内容包括:文学理论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文学本质论、文学价值与功能论、文学创作论五大板块内容构成。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能够清楚文学理论的课程性质,掌握有关文学是什么、有什么用、由谁来写、写什么的知识,掌握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探秘文学创作的心理,解决文学怎么写的问题。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上正确分析、评价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各种相关理论学说,确立正确的文学观念,提高正确地分析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文化现象的能力,提高了文学创作能力。
总之,使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审美鉴别和创作能力,乃至精神境界都有所提升。
在培养学生从事汉语言文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能力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毕业后更加能够胜任中学的语文教学和管理工作。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与要求“文学理论”课是中文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主要以美学方法为总的指导,从理论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其基本内容一般可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准确而系统地掌握和理解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初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培养并提高其分析古今中外文学现象的能力和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的原则和方法(1)培养兴趣,端正态度,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原则(2)掌握原理,追根究底,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3)开拓视野,纵横打通,分析比较—对比综合的原则(4)师生共进,形质同重,多维沟通—互动交流的原则第二章文学的形象系统第一节文学形象(一)文学形象的定义(二)文学形象系统性表现的两个方面:1、就艺术世界的有机性而言之;2、就不同性质的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而言之。
(三)文学形象的形成与人的知、情、意的精神需要的内在联系。
(四)文学形象的总体特征:(1)文学形象的具体可感性;(2)形象的艺术概括性;(3)文学形象的审美理想性;(4)文学形象的审美属性。
第二节文学典型(一)典型理论的发展及论争的过程(二)典型的定义(三)典型的美学特征:(1)典型的特征性;(2)典型的丰厚历史意蕴;(3)典型的艺术魅力(四)典型环境的定义(五)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六)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论述对上述点要求理解并能运用于作品分析。
第三节文学意境一、意境论的形成和意境的界说(一)意境论的形成(二)意境的界说二、文学意境的艺术特征(一)情景交融(二)虚实相生(三)生命律动(四)韵味无穷三、意境的分类(一)刘熙载分类法(二)王国维分类法第四节文学象征意象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文学意象(一)意象的四种含义(二)“表意之象”与“审美意象”二、文学象征意象的艺术特征(一)哲理性(二)象征性(三)荒诞性(四)求解性三、象征意象化的原则与方法(一)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二)在抽象思维指导下实现最佳的象征意象组合(三)“意象应合”的原则四、文学象征意象的分类(一)寓言式象征意象(二)符号式象征意象第三章叙事性作品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中国和西方的传统叙事理论各有其特色。
(完整版)文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欣赏和理解文学的魅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意义。
2.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进行文学评论和创作。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准确表达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见解。
三、教学内容1.文学作品选读入门阶段: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选读,例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拓展阶段: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世界文学作品的选读,例如《百年孤独》、《傲慢与偏见》等。
2.文学理论与批评文学批评方法的介绍与应用。
文学流派的探讨,例如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
文学作品的意象与象征的解读。
3.文学写作与创作文学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基于已阅读文学作品的创作,例如文学评论、故事改编等。
四、教学方法1.经典文学作品的讲解与解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2.文学作品的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文学作品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4.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式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情况。
2.作业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考察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以及创作能力。
3.小测验:定期进行文学知识的测试,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4.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包括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论的运用等。
六、参考资料1.《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
2.《百年孤独》、《傲慢与偏见》等中国现当代和世界文学作品。
3.《文学批评导论》、《写作技巧指南》等文学理论与写作方面的书籍。
七、注意事项1.学生需积极参与讨论和作业完成,主动思考和提问。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一)中文名称:文学原理(二)英文名称:Literary Theory二、学时、学分:总学时:90学时学分:5学分三、开课学期:开课学期:第2、3学期四、考核方式:课程考核要求:考试五、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六、课程概述《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讲解文学的一般规律,包括探讨文学本质,文学创作的原则和审美价值追求及作品构成和文学风格,接受美学等内容,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
七、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4学时)1、了解文学理论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学科品格2、掌握文学理论的性质,建立关于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体系3、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文学理论基本形态包含西方文论中的各家学说,归纳为两大类:科学主义文论和人本主义文论(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4学时)1、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状况2、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3、理解“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观点的内含(三)文学作为活动(8学时)1、了解文学活动的性质和意义2、掌握文学活动的四要素3、了解围绕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形成的批评理论的发展变化(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8学时)1、掌握文学的三种概念2、掌握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了解文学活动的话语蕴藉性(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6学时)1、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状态2、掌握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3、了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六)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8学时)1、了解艺术生产、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客体客体和主体的三种说法2、掌握文学主客体的代表性理论观点3、了解文学主客体的代表性理论观点(七)文学创造过程(8学时)1、了解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想象和联想、理智与情感、陌生化2、掌握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3、了解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八)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8学时)1、了解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区别2、掌握艺术真实原则、艺术概括原则的基本内含的具体要求3、了解艺术创造中情感把握的基本原则(九)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4学时)1、了解文学类型的划分2、掌握三种基本文学类型的特点及差异,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3、了解根据三种基本文学类型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效的文本分析和鉴赏。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 《文学理论》课程主要以.doc
文学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意义《文学理论》课程主耍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通过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
《文学理论》课程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重耍基础课。
通过对文学本体、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史等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学理论的一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初步分析文学作品和文艺现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的能力,并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实际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授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二是文学的鉴赏和评论。
为此,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文学课程、进行文学实践活动(创作或批评)以及从事语文教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初步的理论基础。
本大纲是在参照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修订二版)一书并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增删的基础上编写的,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命题考试的依据。
教师应该依据本大纲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中的要求來安排教学内容、规定命题范围;学生应该依据本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和范围认真学习和理解规定的教材,务求对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领会,在搞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到融会贯通。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1、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品格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4、文学活动整体观照、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以及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5、文学的概念、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以及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6、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以及文学的继承与发展7、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文学创造的主客体8、创作的发生艺术构思词语提炼与技巧运用9、艺术真实、艺术概括、情感把握、形式创造的基本内涵10、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类型的发展演变文学作品的体裁11、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典型论的发展、文学典型的定义及特征、文学意境的定义及特征、审美意象的定义及特征12、叙事的构成、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13、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以及抒情性作品的结构14、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15、期待视野、接受心境、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共鸣、领悟、延留16、文学批评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批评家的态度及素养(二)难点1、文学理论的性质2、人类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文学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的位置3、文学的概念4、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5、文学创造与其它精神生产的区别6、文学创造的主客体7、创作的发生8、艺术构思9、词语提炼与技巧运用10、文学作品的类型文学作品类型的发展演变文学作品的体裁11、文学作品的本文层次、典型论的发展、文学典型的定义及特征、文学意境的定义及特征、审美意象的定义及特征12、叙事的构成、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叙述者与作者、叙述者与声音13、抒情话语、抒情性作品的结构14、文学消费的二重性、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15、期待视野、接受心境、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共鸣、领悟、延留16、文学批评的界定、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批评家的态度及素养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共72学时)绪论(2课时)[内容]1、课程的性质(1)“文学理论”是一门系统讲授文学基本原理及基础知识的课程,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属人文学科。
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大纲《文学理论》教学大纲1、本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文学理论是在总结人类文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将随着文学的发展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完善。
它以文学的整体活动为其研究出发点,其基本任务一般规定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四个方面。
它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方法。
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一切文学现象及其普遍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美学、文化学等各个方面对其作综合性的理论研究的人文科学。
文学理论作为高等院校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程,承担着学生专业理论素质培养和提高的重要任务。
它不仅为学习其它文学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准备和相关的学科方法,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文学理论教程要求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小论文作业、辅导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比较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方法,并懂得运用这一原理、方法来分析和说明各种文学现象。
同时还使学生学会对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批判地吸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论,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提出自己的思考。
3.课程教学改革本教学大纲从两个方面体现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一是增加了中国古代文论和外国古代、现当代文论的内容;二是增加了文学评论写作环节,使一门理论课更具有实践性特点,真正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的宗旨。
二、教学大纲内容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4学时)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一门社会科学学科,是一门意识形态很强的学科,归属于文艺学。
文艺学的涵义,文艺学通常流行的三分支及其关系,五分支新说的提出及逻辑依据。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文学理论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具体地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013-2014下)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文学理论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48/3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6授课时间:周一3、4节;周四(单)3、授课地点:6E3024节任课教师姓名:曾红职称:副教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xx Email: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个别答疑:课前、课间、课后及课余,随时进行。
2、集体答疑:对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在课上集体解答。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必修)。
是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有关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正确分析、研究和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形象,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
为学习其他文学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准备和相关的学科方法,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及鉴赏、评论文学作品打好基础。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命题和原理,准确识记和表述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术语和范畴,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各种文学现象,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为学习其它文学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准备和相关的学科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性学习、名作鉴赏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教材内容与中外文学发展史的学习相联系,融会贯通具体、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样式、类型、形态、结构、层次、叙事与抒情的技巧和风格特征,使学生具有分析、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学会正确分析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课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中,要求学生做到“博读、勤思、善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及文学欣赏水平,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进步的文学观。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为写作、现代汉语,后续课为美学原理。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一)中文名称:文学原理(二)英文名称:Literary Theory二、学时、学分:总学时:90学时学分:5学分三、开课学期:开课学期:第2、3学期四、考核方式:课程考核要求:考试五、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六、课程概述《文学理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向学生讲解文学的一般规律,包括探讨文学本质,文学创作的原则和审美价值追求及作品构成和文学风格,接受美学等内容,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
七、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4学时)1、了解文学理论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学科品格2、掌握文学理论的性质,建立关于文学活动、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体系3、了解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及其划分依据,文学理论基本形态包含西方文论中的各家学说,归纳为两大类:科学主义文论和人本主义文论(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论建设(4学时)1、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状况2、掌握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内容3、理解“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观点的内含(三)文学作为活动(8学时)1、了解文学活动的性质和意义2、掌握文学活动的四要素3、了解围绕文学活动的四要素形成的批评理论的发展变化(四)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8学时)1、掌握文学的三种概念2、掌握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了解文学活动的话语蕴藉性(五)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6学时)1、了解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状态2、掌握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3、了解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相互关系(六)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8学时)1、了解艺术生产、文学创造的主体、文学创造的客体客体和主体的三种说法2、掌握文学主客体的代表性理论观点3、了解文学主客体的代表性理论观点(七)文学创造过程(8学时)1、了解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想象和联想、理智与情感、陌生化2、掌握艺术创造的基本过程3、了解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机制(八)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8学时)1、了解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科学真实的区别2、掌握艺术真实原则、艺术概括原则的基本内含的具体要求3、了解艺术创造中情感把握的基本原则(九)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4学时)1、了解文学类型的划分2、掌握三种基本文学类型的特点及差异,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3、了解根据三种基本文学类型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有效的文本分析和鉴赏。
高中一年级文学教案: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
高中一年级文学教案: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一、引言文学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通过对文学理论与作品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在高中一年级的文学教案中,探讨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对高中一年级文学教案中的这个任务进行详细解读,并分析如何准确满足任务名称描述的内容需求。
二、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的基础知识1. 文学理论概述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创作和艺术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它涉及到文学的起源、分类、形式、风格以及意义等方面。
高中一年级的教案中,可以从常见的文学主题、艺术手法、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介绍。
2. 作品分析方法在进行作品分析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文本分析:通过对作品中具体语言文字表达方式和形式结构等进行解读。
- 内容解读: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主题及情感色彩。
- 历史背景:了解作者生平背景、社会历史背景与时代特点。
- 艺术价值:审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独特性。
三、高中一年级文学教案任务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理论知识教授在第一阶段,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将文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
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相关概念和范例,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此外,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2. 第二阶段:作品分析实践在第二阶段,引导学生选择并读取指定的文学作品。
可以通过引入短篇小说、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来丰富作品选择。
每个学生选定一个作品,并按照前述的作品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撰写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相互讨论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3.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在第三阶段,组织评价与交流活动。
学生们将自己的分析报告以口头或书面方式进行展示,可以在班级或学校层面开展分享会、写作比赛等活动。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增加他们对文学理论及作品分析的理解和兴趣。
四、教案任务执行中的注意事项1. 学生需阅读广泛的文学作品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应该尽量涉猎并深入理解不同体裁和时期的文学作品。
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作品分析教学大纲作品分析教学大纲在文学教学中,作品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通过深入剖析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因此,作品分析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作品分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分析作品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要素,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作品的语言运用、意象描写等技巧,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和比较,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批评能力。
二、教学内容作品分析教学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背景分析。
学生需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 主题分析。
学生需要分析作品的主题,并通过对作品中的情节、人物等要素的分析,揭示主题的深层含义。
3. 结构分析。
学生需要分析作品的结构,包括情节的发展、时间的安排、章回的设置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艺术效果。
4. 语言分析。
学生需要分析作品的语言运用,包括修辞手法、意象描写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语言美感和艺术特色。
5. 比较分析。
学生需要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独特之处和艺术差异。
三、教学方法作品分析教学的方法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作品的背景和要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个案分析。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小组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将通过对文学理论流派以及代表理论作品的介绍,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使学生对文学理论有总体的掌握,熟悉各理论的主要观点,培养学生文本阅读和理论的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深度文学解读和阐释能力。
三、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形式主义与新批评
习题要点:形式主义理论批评的特色与新批评的理论特色、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具体的文本分析示例。
本单元重点、难点:1、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
2、新批评、文本细读、张力、反讽。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形式主义的理论和新批评的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二章心理分析
习题要点:弗洛伊德、拉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
本单元重点、难点:1、心理分析2、拉康的镜像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心理分析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三章神化原型理论
习题要点:神化原型理论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神化原型2、弗莱的理论。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神化原型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具体的分析著作,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四章结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结构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本单元重点、难点:1.结构主义理论。
2、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结构主义理论各流派的理论、主张,学习如何采用理论视角进行文本分析。
第五章女性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女性主义理论的三种不同流派,代表理论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女性主义。
2、英美法女性主义理论的异同。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女性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六章后殖民理论
习题要点:后殖民理论流派和理论主张。
本单元重点、难点:1、后殖民主义。
2、赛义德与霍米巴巴。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不同流派,时代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七章文化研究理论
习题要点:文化研究的兴起、理论发展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文化研究。
2、理论与文本的结合。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文化理论的不同流派、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第八章解构主义理论
习题要点:解构主义与德里达的作品阅读等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解构主义。
2、德里达与耶鲁流派。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解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发展,不同流派以及如何利用理论视角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总成绩构成:平时(30%)+期末(70%)
平时成绩:平时作业、考勤和课堂讨论,占30%。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占7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拉曼﹒塞尔登等著,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标准书号:ISBN:9787301113639
参考书:
Contexts for Criticism, Donald Keesey编著,McGraw Hill 出版,ISBN:0767422961
大纲修订人:樊淑英
大纲审定人:张友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