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管工程规范-泵的配管规定

合集下载

泵的配管原则

泵的配管原则

一、泵的吸入口管道流程:1、管径离心泵入口管径应比进口直径达1-2级后相等;往复泵入口管径应比进口直径达1-3等级后相等;总之,需要进行水利学计算,应满足泵必须的汽蚀余量的要求。

2、管道的坡度若泵进出口管线可能存在气体,而吸液设备高于泵时,则进口管道由吸液设备坡向泵,坡度最小为1:6为宜。

3、切断阀为了便于维修和开车,应设置切断阀并尽可能的靠近泵入口,口径应与管径相同。

为了节约阀门的投资,当吸入管径比进口管径达两级时,可选用比进口管径大一级的阀门,但需要验算汽蚀余量。

若系统只有一台泵,切断阀压力等级应与进口管道相同,若有两台或两台以上泵时,则切断阀及他与泵之间的管件等级至少应为正常操作温度下最大出口压力的3/4。

4、过滤器小间隙泵,如:螺杆泵、齿轮泵、注塞泵等应设永久性过滤器。

每台装一个,位于切断阀与泵进口之间。

离心泵除物料脏或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设永久性过滤器,但要求设开车用临时过滤器。

当口径大于或等于40时,也可设永久性过滤器,经常采用Y型过滤器,安装紧靠泵吸入管道切断阀的下游。

5、缓冲罐往复泵当汽蚀余量必能满足要求时,可在绷得进口管道上设置缓冲罐。

二、泵排除管道流程:1、切断阀泵出口应设置切断阀,门的口径应与管径相同。

若管径比泵的出口管径竟大一级或大两级以上时,则阀门可比管径小一级。

对于进出口压差大于4.0Mpa的离心泵宜设串联的双切断阀。

2、止回阀容积式泵通常不设止回阀。

每台离心泵或漩涡泵在泵出口与切断阀之间应设置止回阀,直径与切断阀相同。

泵出口管线为分支时,宜在泵出口总线上设置止回阀。

对于进出口压差大于4.0Mpa的离心泵宜设串联的双切断阀。

3、泄压阀每台往复泵和转子泵出口与第一个阀门之间,应设置安全阀,若泵自备,则可不另设。

蒸汽往复泵出口一般不设泄压阀,但当泵失控时压力可能超过泵体虽能承受的压力或泵压力超过下游系统有较大影响时,应在泵出口处设置泄压阀。

其他类型泵若关闭出口阀压力可能增大会毁坏管道或设备时,应设置安全阀。

泵的配管规定

泵的配管规定

第一章 总 则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第1.0.3条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第二章 泵的配管第一节 泵的一般配管原则第2.1.1条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第2.1.2条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第2.1.3条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第2.1.4条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第2.1.5条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第2.1.6条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第2.1.7条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第2.1.8条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第2.1.9条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图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第2.1.10条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第2.1.11条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弹簧支、吊架。

一、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垂直时)应设可调支架,见图2.1.11-1和图2.1.11-2。

图2.1.11-1 泵水平吸入管支架图2.1.11-2 泵吸入管弯头处支架二、不带底座的管道泵进出口管道支架应尽可能接近管口,见图2.1.11-3。

配管工程规范-配管设计规定(常用版)

配管工程规范-配管设计规定(常用版)

配管工程规范-配管设计规定(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配管设计规定目录1 总则………………………………………………………………………………………………1.1 适用范围………………………………………………………………………………………1.2 相关文件………………………………………………………………………………………1.3单位制…………………………………………………………………………………………1.4符号和缩写词…………………………………………………………………………………2 设计基础………………………………………………………………………………………2.1 管道设计基本点………………………………………………………………………………2.2 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2.3 管道材料………………………………………………………………………………………2.4 腐蚀裕量………………………………………………………………………………………2.5 管道的公称尺寸………………………………………………………………………………3 管道系统的构成…………………………………………………………………………………3.1 管道器材………………………………………………………………………………………3.1.1 管子…………………………………………………………………………………………3.1.2 弯头、弯管和虾米弯…………………………………………………………………………3.1.3 异径管………………………………………………………………………………………3.1.4 支管连接……………………………………………………………………………………3.1.5 法兰…………………………………………………………………………………………3.1.6 阀门…………………………………………………………………………………………3.1.7 端部密封……………………………………………………………………………………3.1.8 盲板…………………………………………………………………………………………3.1.9 过滤器………………………………………………………………………………………3.2 管道的连接……………………………………………………………………………………3.3 管道材料等级变化……………………………………………………………………………3.4 管道的隔热……………………………………………………………………………………3.5 管道的涂漆……………………………………………………………………………………4 管道系统的配管设计……………………………………………………………………………4.1 概述……………………………………………………………………………………………4.1.1 管道走向……………………………………………………………………………………4.1.2 管道布置……………………………………………………………………………………4.1.3 管道坡度……………………………………………………………………………………4.1.4 管道柔性……………………………………………………………………………………4.1.5 管道的间距…………………………………………………………………………………4.1.6 阀门的安装…………………………………………………………………………………4.1.7 调节阀………………………………………………………………………………………4.1.8 止回阀………………………………………………………………………………………4.1.9 疏水阀………………………………………………………………………………………4.1.10 过滤器……………………………………………………………………………………4.1.11 补偿器……………………………………………………………………………………4.1.12 仪表………………………………………………………………………………………4.1.13 放空和放净………………………………………………………………………………4.1.14 管道支架…………………………………………………………………………………4.2 操作用通道、平台和梯子……………………………………………………………………4.2.1 一般规定……………………………………………………………………………………4.2.2 通道、平台和梯子…………………………………………………………………………4.2.3 平台的设置…………………………………………………………………………………4.2.4 通道的净高…………………………………………………………………………………4.2.5 通道的宽度…………………………………………………………………………………4.3 基础高度……………………………………………………………………………………4.4 典型管道系统的配管设计…………………………………………………………………4.4.1 管道旁通……………………………………………………………………………………4.4.2 安全阀系统…………………………………………………………………………………4.4.3 蒸汽管道……………………………………………………………………………………4.4.4 蒸汽凝水管道………………………………………………………………………………4.4.5 取样系统……………………………………………………………………………………4.4.6 软管站………………………………………………………………………………………4.4.7 洗眼和淋浴站………………………………………………………………………………4.4.8 蒸汽伴热系统………………………………………………………………………………5 管廊和设备周围的管道设计…………………………………………………………………5.1 管廊周围的管道设计………………………………………………………………………5.2 塔/立式容器周围的管道设计………………………………………………………………5.3 卧室容器周围的管道设计…………………………………………………………………5.4 换热气周围的管道设计……………………………………………………………………5.5 泵周围的管道设计…………………………………………………………………………5.5.1 一般规定……………………………………………………………………………………5.5.2 泵进口管道设计……………………………………………………………………………5.5.3 泵出口管道设计……………………………………………………………………………5.6 压缩机周围的管道设计……………………………………………………………………5.7 加热器周围的管道设计……………………………………………………………………罐区周围的管道设计………………………………………………………………………附表-1 操作用通道、平台和梯子………………………………………………………………附表-2 通道要求…………………………………………………………………………………附表-3 装置基础标高……………………………………………………………………………1 总则1.1 适用范围1.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的管道布置设计。

泵的配管规定

泵的配管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7-2002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1. 总则 (1)2. 泵的配管 (1)附图1-1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 (8)附图1-2 侧向吸入和排出泵的配管 (9)附图1-3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带永久过滤器) (9)附图1-4 旋涡泵的配管 (10)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1. 总则1.1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1.2 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1.3 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2. 泵的配管2.1 泵的一般配管原则2.1.1 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

2.1.2 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2.1.3 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2.1.4 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2.1.5 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2.1.6 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 ),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2.1.7 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 ,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2.1.8 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 ,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2.1.9 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 图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2.1.10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讲解]泵缓冲罐和安全阀及配管

[讲解]泵缓冲罐和安全阀及配管

缓冲罐和安全阀1 缓冲罐是往复泵和计量泵的重要附属设备,用于减小管路中流量的不均匀度,分为吸入缓冲罐和排出缓冲罐种。

吸入缓冲罐的作用是减小吸入管路流量不均匀度,减小惯性损失,提高泵的吸人性能。

排出缓冲罐的作用是减小排出管路流量不均匀度,避免过流量的产生,以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

缓冲罐的结构型式有直接接触式和隔膜式两类。

(1)直接接触式缓冲罐直接接触式缓冲罐也称常压式缓冲罐,内充常压气体,气体与输送液体直接接触,如图2-72所示。

充入的气体一般为空气,当输送易燃易爆液体时应充人惰性气体。

此外由于气体与输送液体直接接触,部分气体会溶解在液体中(在高压下溶解量较大),而被液体带走。

因此在缓冲罐上设有注气阀门或注气设备,以便补充空气。

(2)隔膜式缓冲罐隔膜式缓冲罐也称预压式缓冲罐,为蓄能器式,利用隔膜将气体和液体隔开(见图2-73),工作时须预先充入一定压力的气体(空气或氮气)。

隔膜式缓冲罐和直接接触式缓冲罐相比,其体积小,且气体与液体不接触,能保证输送液体的性质。

除另有规定外,推荐采用隔膜式缓冲罐。

隔膜式缓冲罐分单隔膜式与双隔膜式两种。

单隔膜式缓冲罐的隔膜材料有不锈钢、PVDF、橡胶等;双隔膜式缓冲罐常用于金属隔膜不宜用的场合,隔膜材料有PVC、玻璃纤维增强聚四氟烯等。

(3)缓冲罐的选用①排出缓冲罐的选用:当往复泵的流量不均匀度不能满足工艺流程需要时,可安装排出缓冲罐。

在允许范围内(通常-0.005~0.04),具体数值根据使用要求确定。

排出缓冲罐的容积可按式(2-32)计算。

式中D—柱塞或活塞直径m;L—柱塞或活塞行程长度,rn;Pd——泵出口压力,MPa;Pra——泵出l:1管路的总阻力损失(不包括加速度头),MPa;Pgas——缓冲罐充气压力,一般为泵出口压力的60%,MPa;Q——工艺要求的允许流量不均匀度;广脉动系数,单缸泵一1.1,双缸泵妒一0.42,三缸泵咖一0.05。

②吸入缓冲罐的选用安装吸人缓冲罐,可使泵的吸入压力不均匀系数如控制在1%~5%。

泵的配管简介

泵的配管简介

|
Process, Power & Marine
|
Since 2004
|
ISO9001 : 2000 Quality Certified
|
800-828-9836
|
• 主体内容
1.泵的工作原理 2.泵的分类 3.泵的配管(一般规定) 4.泵的配管(离心泵) 5.泵的配管(往复泵) 6.泵的几种典型配管形式
|
2.泵的分类
按工作原理分类: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 型泵。 按结构分类:单级泵和多级泵。 按用途分类:给水泵、计量泵。 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分类:水泵、油泵和泥浆泵。 按驱动方法分类:电动泵和水轮泵。
DDTS: A LEA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S PROVIDER
DDTS: A LEA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S PROVIDER
|
Process, Power & Marine
|
Since 2004
|
ISO9001 : 2000 Quality Certified
|
800-828-9836
DDTS: A LEAD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ERVICES PROVIDER

|
Process, Power & Marine
|
Since 2004
|
ISO9001 : 2000 Quality Certified
|
800-828-9836
|
Process, Power & Marine
|
Since 2004

循环水泵与配管设计技术规范

循环水泵与配管设计技术规范

循环水泵与配管设计技术规范8.6.1 循环水泵选型。

1 循环水泵台数宜与冷冻机组相匹配,如多泵并联干管制,宜设备用泵,如单元制可不设备用泵。

2 水泵选型应本着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宗旨来选择,确定流量、计算扬程是正确选择水泵的关键。

3 确定流量。

1)水泵的出水量应按冷却水量确定;2)水泵高效区流量宜与制冷机冷却水量允许调节范围相一致。

4 计算扬程。

1)水泵扬程应按设备和管网循环水压要求确定;2)水泵扬程应详细计算,并考虑1.1的安全系数;3)当冷却塔布置在高层建筑屋面上时,应复核所选水泵泵壳承压能力;4)若设计循环水量大于冷凝器额定水量时,则应复核冷凝器的阻力损失。

5 水泵并联。

1)每台泵出水管上应设止回阀,并宜用流量控制阀,自动稳定流量,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2)水泵并联应注意流量衰减,同时还考虑单台水泵运行时,电机超电流现象。

8.6.2配管要求。

1 采用多塔并联(干管制)系统时,配管方式有冷却塔合流进水(见图8.6.2—1),和冷却塔分流进水(见图8.6.2—2)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使用较多,它的优点是配管简单,占用空间小。

缺点是各台冷却塔流量分配不易均匀,并应在每台冷却塔进水管上设电动阀门控制;第二种方式仅在冷却塔与冷冻机位置相对较近,具有一定布置空间时采用,可克服第一种方式的缺点。

2 循环管道的流速宜采用下列数值:1) 循环干管管径小于等于250mm时,为1.5~2.0m/s;管径大于250mm小于500mm时,为2.0~2.5m/s;管径大于500mm时,为2.5~3.0m/s;2)当循环水泵从冷却塔集水池中吸水时,吸水管的流速宜采用0.6~1.2m/s;当DN<100mm时,可选0.6~0.8m/s;当DN>100mm选用0.8~1.2m/s;3)当循环水泵直接从循环干管上吸水时,吸水管直径小于等于250mm时,流速为1.0~1.2m/s;吸水管直径大于250mm时,流速为1.2~1.5m/s;4)水泵出水管管径小于等于250mm时,流速为1.2~1.5m/s,管径大于250mm时,流速为1.5~2.0m/s。

配管设计规定

配管设计规定

6.1配管设计规定1、配管设计的一般规定⑴工艺管道的配管设计,必须符合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⑵管道的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⑶管道应尽可能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以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

⑷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构件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⑸管道设计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揉性,确保对机泵和设备嘴子的作用力和力矩不超过允许值;并在此前提下使做到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⑹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的支撑,保证管道能稳定就位、正常安全运行。

⑺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

否则应根据检修和操作的要求设置放空、放净口。

管道布置应尽量减少“盲肠”。

⑻有隔热保温、保冷的管道,在支架处应设置管托。

当管道热膨胀量超过100mm时应选用加长管托。

⑼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墙、楼板或屋顶时,应加设套管,套管与管道之间空隙应密封,并不影响管道热位移。

套管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直径。

管道焊口不能在套管内,并要距套管150mm。

穿越楼板、屋面的套管应高出地面50mm。

⑽管道的设计布置应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

⑾除必要的法兰、罗纹连接外,管道尽量采用焊接连接。

⑿气液两相流的管道在分流、合流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严格按PID图的要求布置。

2、管道净空高度和埋设深度⑴管道跨越厂区、装置区的道路和铁路时:跨越装置内检修道路和消防道路时净空高度为4.5m;装置内人行道路面净空高度为2.2m;跨越厂区道路的管道净空高度为5m(六厂规定为6.5m);跨越铁路时,轨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为5.5m;管架立柱边缘距离道路路肩不应小于1m、距离铁路中心线不应小于3m。

⑵装置内管廊的高度,除应满足设备接管和检修要求外,还应符合如下规定:管廊下布置泵或冷换设备时,管底净空高度按设备或管道布置的要求决定;管廊下不布置泵或冷换设备时,管底净空高度不宜小于3m;管廊下方作为消防通道时,管廊净空高度不得小于4.5m。

水泵房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方案

水泵房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方案

无锡宝能A地块生活泵房内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施工方案建设单位:无锡市宝能房地产有限公司施工单位:无锡市给排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日期:2016年8月24日目录一:施工准备 (3)二:操作工艺 (4)三:质量标准 (11)四:成品保护 (12)水泵房内设备及配管工程安装方案一、施工准备1.设备材料要求⑴所有材料、设备进场时应做检查验收,主要设备应进行开箱检查,应对品种、规格、外观等进行验收,包装应完好,表面无划痕及外力冲击破损。

如发现质量有异常,应进行技术鉴定或复检,严重的应要求厂家进行更换。

⑵主要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器具和设备必须具有中文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各类管材应有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各系统设备及阀门等附件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及相关检测报告,主要设备(水泵)还应附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

⑶材料、设备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和腐蚀。

搬运材料和设备时应注意安全,应小心轻放,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触和抛、摔、滚、拖。

⑷其他材料质量都必须符合设计及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规定。

2.主要施工机具⑴机械:小推车、套丝机、砂轮机、台锯、电锤、手电钻、电焊机、试压泵等。

⑵工具:倒链、滑轮、钢丝绳、滚杠、撬杠、道木、管、压案、台虎钳、手锯、手锤、活扳手。

⑶量具及其他:水平尺、水准仪、线坠、钢卷尺、小线、压力表、氧气、石笔、墨斗。

3.作业条件⑴根据设计图纸上设备、管线情况,依照建筑实际情况绘制安装草图,配合土建施工进度做好各种预留、预埋,尤其是各种埋件必须位置准确。

⑵土建结构施工完毕,地面、墙面装饰均基本完成,现场清理干净,无杂物。

⑶在设备基础施工前应根据设备房间内设备数量、大小,系统种类,管线的多少、管道的大小,依据设计图纸、厂家设备合理策划设备、管道的布置和排列。

按照实际情况重新测绘设备用房安装草图,以及编制材料计划。

⑷主要设备必须预留出检修通道、距墙、顶及设备之间应有合理的检修间距。

泵的配管规定

泵的配管规定

泵的配管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泵的配管附图1-1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附图1-2 侧向吸入和排出泵的配管附图1-3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带永久过滤器)附图1-4 旋涡泵的配管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第1.0.3条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第二章泵的配管第一节泵的一般配管原则第2.1.1条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第2.1.2条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第2.1.3条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第2.1.4条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第2.1.5条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第2.1.6条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第2.1.7条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第2.1.8条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第2.1.9条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图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第2.1.10条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第2.1.11条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弹簧支、吊架。

一、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垂直时)应设可调支架,见图2.1.11-1和图2.1.11-2。

混凝土泵送配管的选用与设计

混凝土泵送配管的选用与设计

混凝土泵送配管的选用与设计一,混凝土泵送配管的选用与设计原则:1,混凝土输送泵管应根据输送泵的型号、拌合物性能、总输出量、单位输出量、输送距离以及粗骨料粒径等进行选择;2,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25mm的输送泵管;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时,可采用内径不小于150mm的输送泵管;3,输送泵管安装接头应严密,输送泵管道转向宜平缓;4,输送泵管应采用支架固定,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输送泵管转向处支架应加密。

支架应通过计算确定,必要时还应对设置位置的结构进行验算;5,垂直向上输送混凝土时,地面水平输送泵管的直管和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 0. 2倍的垂直输送高度,且不宜小于15m;6,输送泵管倾斜或垂直向下输送混凝土,且高差大于20m时,应在倾斜或垂直管下端设置直管或弯管,直管或弯管总的折算长度不宜小于1. 5倍高差;7,垂直输送高度大于100m时,混凝土输送泵出料口处的输送泵管位置应设置截止阀;8,混凝土输送泵管及其支架应经常进行过程检查和维护。

二,混凝土输送管和配件:混凝土输送管有直管、弯管、锥形管和软管。

除软管外,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混凝土输送管多为壁厚2mm的电焊钢管,其使用寿命约为1500〜2000m3 (输送混凝土量),以及少量壁厚4.5mm、5.0mm的高压无缝钢管,常用的规格及最小内径要求见表 15-50、表 15-51。

直管常用的规格管径为100mm、125mm和150mm,相应的英制管径则为4B、5B 和6B,长度系列有0.5m、1.0m、2.0m、3.0m、4. 0m几种,由焊接直管或无缝直管制成。

弯管多用拉拔钢管制成,常用规格管径亦为100mm、125mm和150mm,弯曲角度有90°、45°、30°及15°,常用曲率半径为1.0m和0. 5m。

锥形管也多用拉拔钢管制成,主要用于不同管径的变换处,常用的有仞75〜夕150mm、夕150〜夕125mm、夕125〜夕100mm,长度多为Im。

2019年泵的配管0531.doc

2019年泵的配管0531.doc

泵的配管0531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泵及泵周围的配管设计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化工新建工艺装置中泵及泵周围的配管,扩建或改建装置的设计可参照执行。

2 泵周围的配管2.1 总则a)泵的位置标注以泵的出口中心为基准,如图2.1a。

b)泵的基础高度:通常为EL+100~+300mm之间,如图2.1.b所示。

特殊泵的高度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图2.1.a 图2.1.bc)泵周围的配管1)泵出口管道热应力和振动,出口管阀门的高度一般≤1800mm,当>1800mm时,需设操作踏步或操作平台,尽量不采用链条传动开启阀门。

2)泵入口管道要求大的直径和短的直管,并为叶轮拆卸留出空间。

入口管若采用小的直径和长的直管,则易发生汽蚀,入口管道还应考虑过滤器拆卸空间。

3)泵入口管应设可调支架,该支架的基础若有不规则沉降时,则应与泵基础作成整体基础。

d) 吸入配管设计注意事项1)卸下弯头管,叶轮即可卸出,见图2.1.d.1。

2)卸下异径管,叶轮即可卸出,见图2.1.d.2。

图2.1.d.1 图2.1.d.23)吸入配管的异径管设置见图2.1.d.3所示。

图2.1.d.3●吸入管应在设有凹或凸出支撑,水平吸入管的设计应在配管热膨胀时不产生弯曲状。

并将水平管设置一个坡向泵进口的倾斜度,以防止积液或产生气袋。

●对于上部出料类型泵的止回阀尽可能装在垂直管线上。

●泵吸入管和出料管的导淋应尽可能利用泵的排液口来排放,当有腐蚀性固体物料,利用壳体导淋有困难时,则应在管道上装设导淋阀,并在P&ID上标明。

2.2 泵的入口和出口配管基本布置2.2.1进口在顶端侧,出口在顶部的形式1)在垂直走向管线上设置出料阀的布置(一般出料管直径为DN50~DN150)。

其操作阀的高度一般≤1800mm,当>1800mm时,需设操作踏步或操作平台。

如图2.2.a.1所示。

图2.2.a.1 平面图2)在水平走向管线上设置出料阀的布置(一般出料管尺寸≥DN200),当有热应力时应增加L的长度。

转动设备无应力配管的规范要求

转动设备无应力配管的规范要求

一.概述管道与转动设备连接是石油化工装置管道安装中比较常见的。

如管道与泵的连接,管道与压缩机组的连接,管道与转动设备连接配管安装时,规定做到无应力配管,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二.相关规范规定1.规范SH3501~2023中6.2.9条规定:与转动机器连接的管道,宜从机器侧开始安装,并应先安装管支架。

管道和阀门等的重量和附加力矩不得作用在机器上。

6.2.10条规定: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及其支、吊架安装完毕后,应卸下接管上的法兰螺栓,在自由状态下所有螺栓应能在螺栓孔中顺利通过。

法兰密封面间的平行偏差、径向偏差及间距应符合规定值。

2.《石油化工泵组施工及验收规范》SH/T3541-2023中5.3.3条及5.3.4规定与上述规定相同。

3.《化工机器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HG20233-2023中6.3.2条规定: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固定焊口应远离机器进行焊接,距离不应小于1m,避免焊接热应力对机器导致影响;6.3.3条规定:管道与机器连接时,不得使机器承受外加负荷,严禁强制对口连接。

4.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SH/T 3538—20234.1 管道与机器的连接4.1 .1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安装前必须将内部吹扫干净。

4.1.2 与机器连接的管道,其固定焊口应远离机器,且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道与机器的连接前,应在自由状态下,检查配对法兰的平行度和同轴度,其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法兰平行度、同轴度允许偏差b)配对法兰面在自由状态下的间距,以能顺利插入垫片的最小距离为宜;c)管道与机器最终连接时,应在联轴器上或机器支脚处,用百分表监测转子轴和机器机体的径向和轴向位移:1)转速大于6000r/min的机器,位移应不超过0.02mm;2)转速小于或等于6000r/min的机器,位移应不超过0.05mm。

4.1.3 管道安装合格后,不得承受设计文献规定以外的附加载荷。

三.泵口配管1.配管条件1.1支吊架已制作并安装就位,经检查符合规定,对安装工艺程序中后安装的支吊架除外;1.2机泵已就位、找正、精找平完,办理了工序交接手续;1.3相关的工艺系统主干管已配管完毕。

离心泵进出口的标准配管方法

离心泵进出口的标准配管方法

离心泵进出口的标准配管方法
离心泵进出口的标准配管方法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 进口管路:
- 进口管路应保持直线,避免出现弯曲和过多的弯头。

- 进口管路应具备适当的直管段长度,以确保流体能够稳定进入泵。

- 进口管路的直径应根据泵的进口口径确定,不能过小,以避免流量受到限制。

2. 出口管路:
- 出口管路应保持直线,避免出现弯曲和过多的弯头。

- 出口管路应具备适当的直管段长度,以确保流体能够顺利流出泵。

- 出口管路的直径应根据泵的出口口径确定,不能过小,以确保流体能够畅通流出。

3. 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连接:
- 进口和出口之间应设置适当的连接件,如法兰、螺纹等,以确保泵与管路连接牢固。

- 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连接件应具备适当的密封性能,以防止泄漏。

4. 泵与管道连接的支撑:
- 泵与管道连接处应设置支撑和固定装置,以保证泵与管道之间的连接不受外力影响而松动或断裂。

需要根据具体的离心泵和管道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安装,可以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如API标准、ASME标准等。

此外,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还需考虑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以确保配管的安全可靠运行。

泵的配管要求知识

泵的配管要求知识

泵的配管要求知识点击次数:89 发布时间:2010-2-23 17:52:06泵的配管要求知识为了避免管道、阀门的重量及管道热应力所产生的力和力矩超过泵进出口的最大允许外载荷,在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上须设置管架。

泵管口允许最大载荷应由泵制造厂提供。

垂直进口或垂直出口的泵,为了减少对泵管口的作用力,管口上方管线须设管架,其平面位置要尽量靠近管口,可以利用管廊纵梁支吊管线,所以常把泵布置在管廊下。

为了提高泵的吸入性能,泵吸入管路应尽可能缩短,尽量少拐弯(弯头最好用大曲率半径),以减少管道阻力损失。

为防止泵产生汽蚀,泵吸入管路应尽可能避免积聚气体的囊形部位,不能避免时,应在囊形部位设DN15或DN20的排气阀。

当泵的吸入管为垂直方向时,吸入管上若配置异径管,则应配置偏心异径管,以免形成气囊。

输送密度小于650Kg/m&sup3;的液体,如液化石油气、液氨等,泵的吸入管道应有1/10~1/100的坡度坡向泵,使气化产生的气体返回吸入罐内,以避免泵产生汽蚀。

单吸泵的进口处,最好配置一段约3倍进口直径的直管。

对于双吸入泵,为了避免双向吸入水平离心泵的汽蚀,双吸入管要对称布置,以保证两边流量分配均匀。

垂直管道通过弯头直接连接,但泵的轴线一定要垂直于弯头所在的平面。

此时,进口配管要求尽量短,弯头接异径管,再接进口法兰。

在其它条件下,泵进口前应有不小于3倍管径的直管段。

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阀之间用泄液阀放净。

管径大于DN50时,也可在止回阀的阀盖上开孔装放净阀。

同规格泵的进出口阀门尽量采用同一标高。

非金属泵的进出口管线上阀门的重量决不可压在泵体上,应设置管架,防止压坏泵体与开关阀门时扭动阀门前后的管线。

蒸汽往复泵的排汽管线应少拐弯,在可能积聚冷凝水的部位设排放管,放空量大的还要装设消音器。

进汽管线应在进汽阀前设冷凝水排放管,防止水击汽缸。

蒸汽往复泵在运行中一般有较大的振动,与泵连接的管线应很好地固定。

当泵出口中心线和管廊柱子中心线间距离大于0.6m,出口管线上的旋启式止回阀应放在水平位置,此时不允许在阀盖上装放净阀。

泵的布置及配管

泵的布置及配管

2 泵 的布置
2 . 1 泵 布 置 的一 般 要 求 2 . 1 . 1 泵 的布 置 应 首先 考 虑 其 方便 操 作 和 维 修 , 然 后 再考 虑 布 置 的 美 观整 齐 。 2 . 1 . 2 泵宜 露 天 和 半 露 天 布置 , 半 露 天 布 置 的泵 适 用 于 多 雨地
结。 泵 按 照 工作 原 理 分 为 三 大类 , 将 各 类 型 所 包含 的泵 型做 了简 单 的介 绍 。对 于泵 的 布 置 , 主要 介 绍 了一 般要 求, 泵 的 间距 , 液 化 烃 泵布 置的 要 求 以及 泵的 标 高等 内容 。在 泵 的 配 管 方 面 , 分 别 对 泵 配 管 的一 般要 求, 泵 的 辅助 管道 和 特 殊 管道 的 设 计要 求进 行 了概括 。
【 关| l | I 词】 泵
防火间距
汽蚀余量
安装高度
管架
1 泵 的 介 绍 及 分 类
泵 是石 油 化 工行 业 应 用 最 普遍 的设 备 , 由于 化 工 产 品 中原 料、 半 成 品和 最 终 产 品 中很 多是 具 有 不 同 物性 的 液 体 , 如 腐 蚀 性、 固液 两 相 流 等 , 因 此 需 要 能 满 足 各 种 工 况 下 的泵 来 完 成 整
2 0 1 3年 第 2期
6 2
T I AN J I N S CI ENCE &T E CHN OL OGY
科学观察
张 学 良 张 子 元
( 连云港沃利帕森工程技术有限公 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 0 0 0 0 0 )
泵 的布置及 配管
【 摘 要】 依 据 国 家相 关 标 准 规 范 围绕 泵 的 分 类 、 布 置 及 配 管 3个 方 面 对 化 工 行 业 中泵 的 设 计 进 行 了总

配管工程规范-泵的配管规定

配管工程规范-泵的配管规定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6-2001 0 新制定全部顾英张彦天郑明峰2002.04.01修改标记简要说明修改页码编制校核审核审定日期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泵的配管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泵的配管附图1-1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附图1-2 侧向吸入和排出泵的配管附图1-3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带永久过滤器)附图1-4 旋涡泵的配管工作规定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SLDI 333C06-2001实施日期:2001-01-15 第 1 页共9 页泵的配管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第1.0.3条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第二章泵的配管第一节泵的一般配管原则第2.1.1条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第2.1.2条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第2.1.3条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第2.1.4条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第2.1.5条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第2.1.6条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第2.1.7条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第2.1.8条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配管工程规范-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常用版)

配管工程规范-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常用版)

配管工程规范-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6-2001 0 新制定全部顾英张彦天郑明峰修改标记简要说明修改页码编制校核审核审定日期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放空与放净配管设计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放空、放净配管设计一般规定第三章放空、放净管的安装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的管道和设备上的放空、放净配管设计。

第1.0.2条本规定不适用于机泵类设备本体上的放空、放净配管设计。

机泵类设备的放空、放净配管应按制造厂有关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设计。

第1.0.3条本规定不适用于非金属设备和管道上的放空、放净配管设计。

第1.0.4条本规定不适用于埋地管道。

第1.0.5条工程设计有特殊要求和规定时,应按工程规定进行设计。

第二章放空、放净配管设计一般规定第2.0.1条管道系统由于进行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和吹扫清洗时需要增设的临时高点放空、低点放净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高点放空可不设置阀门,但应采用丝堵、管帽或盲法兰密闭。

低点放净宜设置阀门便于操作。

第2.0.2条进行气压试验的管道不设高点放空。

第2.0.3条管径小于DN40的管道不设高点放空。

第2.0.4条氢气管道上不宜设置高点放空和低点放净。

第2.0.5条调节阀组上的放净口应按《调节阀配管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

可选用本规定图3.0.12中放净口型式。

第2.0.6条疏水阀组上的放净口应按《疏水阀配管规定》和《蒸汽凝水捕集管设计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

可选用本规定图3.0.12中放净口型式。

第2.0.7条对全厂性的工艺、冷凝水和水管道(非埋地管),在历年一月份平均温度高于0℃的地区,应少设低点放净;低于或等于0℃地区,应在适当位置设低点放净。

第2.0.8条工艺系统对管道上的放空和放净有特殊要求时,应按P&I图进行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6-2001 0 新制定全部顾英张彦天郑明峰2002.04.01修改标记简要说明修改页码编制校核审核审定日期2001-01-08 发布 2001-01-15 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泵的配管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泵的配管附图1-1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附图1-2 侧向吸入和排出泵的配管附图1-3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带永久过滤器)附图1-4 旋涡泵的配管工作规定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SLDI 333C06-2001实施日期:2001-01-15 第 1 页共9 页泵的配管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装置中泵的配管设计。

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泵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配管材料等级的设计规定。

第1.0.3条当泵制造厂对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制造厂要求。

第二章泵的配管第一节泵的一般配管原则第2.1.1条当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时,进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净距除应满足泵的检修外,不应小于3.5m。

第2.1.2条输送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应布置在泵和电机的上方。

第2.1.3条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热膨胀而形成“袋形”。

第2.1.4条泵的配管要有足够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须在允许范围内。

输送高温或低温介质时,泵的配管要经应力分析,配管形状和长度应在热应力允许范围内。

第2.1.5条配管时要考虑泵的拆卸,公称管径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适当的位置需设置拆卸法兰。

第2.1.6条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

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

第2.1.7条几台并列布置的泵的进出口阀门应尽量采用相同的安装高度。

当进出口阀门安装在立管上时,一般安装高度为1.2~1.3m,手轮方位应便于操作。

第2.1.8条泵的基础高出地面不应小于0.2m,其具体高度应根据泵进口处放净管的安装高度确定。

第2.1.9条对输送可燃液体和有毒介质的泵,泵的放净管应按P&I图要求设计,不得采用明沟排放。

第2.1.10条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

第2.1.11条为使泵体少受外力作用,应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设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弹簧支、吊架。

一、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弯头处(垂直时)应设可调支架,见图2.1.11-1和图2.1.11-2。

图2.1.11-1 泵水平吸入管支架图2.1.11-2 泵吸入管弯头处支架二、不带底座的管道泵进出口管道支架应尽可能接近管口,见图2.1.11-3。

图2.1.11-3 管道泵支架三、并联泵出口管固定架的一般位置见图2.1.11-4。

图2.1.11-4 并联泵出口固定架示意图四、泵出口后的第一个弯头处或弯头附近设吊架或弹簧支架。

当操作温度高于120℃或附加于垂直的泵口上的管道荷载超过泵的允许荷载时应设弹簧吊架,见图2.1.11-5。

在缺乏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时离心泵垂直接管管口上的允许最大荷载,见表2.1.11。

图2.1.11-5 泵出口管支架示意图接管尺寸(m)允许的荷载(kgf)50 6080 120100 200150 440200 710250 1165300 1650350 2080400 2710450 3380五、为防止往复泵管道的脉冲震动,泵出口管道第一支架应采用固定架,管架间距应比一般管架间距小些。

第二节离心泵的配管第2.2.1条泵的吸入管道一、泵吸入管道在满足热应力的前提下尽量短且少拐弯,在任何情况下入口管道不允许有袋形。

二、双吸入泵的吸入口要设一段至少有3倍管径长的直管段,对大型泵则直管段长应为5~7倍管径,见图2.2.1-1。

图2.2.1-1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三、当双吸入泵的配管为上吸入时,不必考虑本条第二款所要求的直管段。

垂直管道可以通过弯头和异径管与吸入管口直接相连,要求尽量短,见图2.2.1-2。

图2.2.1-2 双吸入泵入口管配管四、为防止引起气蚀,吸入管要绝对避免有“几”形“气袋”。

入口处偏心异径管的安装方向:水平或从下面抽吸时异径管的斜边在下面(顶平),当泵是从下面吸入,吸入管是垂直的,异径管的斜边应朝上(底平)见图2.2.1-3。

偏心异径管,底平图2.2.1-3 泵吸入管道上的异径管五、当泵吸入管较长时,最好设计成一定的坡度(i=5‰),当泵比容器低时坡向泵,泵比容器高时坡向容器。

六、根据P&I图要求在吸入管的切断阀和泵口之间安装临时性或永久性过滤器,过滤器的型式和安装见图2.2.1-4。

第一种做法第二种做法蓝式或锥形过滤器第三种做法第四种做法直角式过滤器图2.2.1-4 泵入口管道过滤器示意七、当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在同一垂直面上时,为便于安装阀门,进出口可用偏心异径管或两个45°弯头增大进出口管间距,见图2.2.1-5。

(a) 用偏心大小头做法 (b) 用偏心大小头和45°弯头做法(c)用45°弯头做法图2.2.1-5 增大泵进出口管间距的做法示意八、在泵入口和切断阀之间的最底点设放净阀,排出物经漏斗排至地下污水管道,如需回收排出物至低位槽时,则应另设地下管道。

九、泵体上的放净口应配置放净阀或根据制造厂家要求配管,以便在停车检修时排放。

十、当泵从中心线以下抽吸时,应在吸入管端安装底阀,并加注液管口或加自引罐抽吸或加真空泵抽吸,见图2.2.1-6。

(a) 加底阀的做法示意(b) 加自引罐的做法示意(b) 加真空泵的做法示意图2.2.1-6 离心泵抽吸时配管示意第2.2.2条泵的出口管道一、泵的出口管道要有一定柔性,特别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必须经过应力检查,根据热应力的大小来确定管道的几何形状。

二、为防止泵的流体倒流引起泵的叶轮倒转,泵出口一般都装有止回阀。

升降式止回阀只能安装在水平管道上;旋启式止回阀、旋启对夹式止回阀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但安装在垂直管道上时流体方向必须是从下往上;双板弹簧对夹式止回阀可安装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流体方向可以自上而下,但最好是自下而上。

要注意在安装对夹式止回阀时,出口方向必须设短管,不能与切断阀直接连接。

三、泵出口的切断阀和止回阀间用泄液环放净,如果管径≥DN100时也可在止回阀阀体上钻孔装放净阀。

见附图1-1(a)。

四、泵出口压力表安装在泵口和止回阀之间的短节上,也可安装在出口异径管上。

压力表接管要有根部阀(即切断阀),压力表表头朝向操作面。

五、泵出口管道一般应配异径管,当排出口在上部时,应配同心异径管,当排出口在侧面时,一般取偏心异径管,斜边在上面(底平)。

第2.2.3条泵的辅助管道是根据泵本身运转要求而设置的,一般有下列几种。

一、密封油系统:一般是自身循环,起密封、冷却和润滑作用,油从泵出口引进密封系统,然后进入泵内与输送液混合。

当泵本身输送的介质不能起润滑作用或含有固体颗粒时,要另外配密封油系统。

二、冷却水系统:冷却水经轴承、填料函,然后排出。

冷却和密封系统的配置要根据泵样本和技术要求进行配置,管道应尽可能紧凑,布置在泵两侧的基础上面。

第2.2.4条泵的特殊管道是指暖泵管道、蒸汽平衡管道、压力平衡管道、循环管道等。

这些管道如果需要应由工艺专业表示在P&I图上。

一、暖泵管道:在输送200℃以上高温流体时,为防止启动备用泵时骤然受热使泵发生故障而设置暖泵管道。

备用泵启动前先开暖泵阀门,使热流体经过备用泵的泵体返回入口管,待温度升高后再开启备用泵,见图2.2.4-1。

注:实线位第一种做法,虚线为第二种做法。

图2.2.4-1 暖泵管道示意二、防冻管道:在输送易冻和凝固的流体时,为防止备用泵结冻凝固,可采用配置设有限流孔板的防冻循环管道,使流体从备用泵的防冻循环管道经泵体返回入口管,见图2.2.4-2。

图2.2.4-2 防冻管道示意三、压力平衡管道:操作压力较高,阀门前后压差较大,阀门口径较大时,往往不易打开出口阀,应考虑设旁通以平衡阀门前后的压力,见图2.2.4-3。

四、蒸汽平衡管道:此管道用于在常温下饱和蒸汽压比大气压高的液体产生的气体靠自身浮力重新回到吸入罐,以免气体进入泵内使泵发生气蚀。

这种辅助管道配置时应尽可能直、短和少拐弯,特别是立式泵,由于筒内产生的气体易集聚在泵内,必须考虑平衡管的配置,见图2.2.4-4。

图2.2.4-3 压力平衡管道示意图2.2.4-4 蒸汽平衡管道示意五、循环管道,当实际需要量低于泵所允许最小扬量时,特别是低沸点液化烃类,为使泵能平衡运转,应设循环管道。

循环量小时,可以由泵出口管接到入口管上;循环量大时,应接到吸入容器上,以免因液体循环过程中温度升高使蒸汽压增高而引起气蚀。

见图2.2.4-5。

图2.2.4-5 循环管道示意第三节往复泵、齿轮泵的配管第2.3.1条对于这类容积式泵,为防止超压发生事故,一般在出口切断阀前设置安全阀。

安全阀出口接到泵入口切断阀前或阀后,如果泵自身带有安全阀,则不再另加。

第2.3.2条减振:往复泵、往复式计量泵等出口管易产生脉冲式振动,特别是在出口管径较细时,振动更为严重。

配管时应考虑在靠近泵出口的管道上安装减振缓冲罐。

减振缓冲罐的安全位置是这样的:如泵出口管道上有冷却器时,减振缓冲罐安在冷却器下游;如果管道上有流量计时,则安装在泵与流量计之间;如果输送介质温度高于180℃时,减振缓冲罐的连接管要有3m左右的长度,此管段不保温,见图2.3.2-1。

(a) (b) 有冷却器时(c) 温度高于180℃时图2.3.2-1 减振缓冲罐的安装示意第2.3.3条往复泵、齿轮泵的入口应安装管道过滤器。

第2.3.4条当采用蒸汽活塞泵时,蒸汽进口切断阀前要设凝水排放管。

蒸汽排出管要少拐弯,并在可能积聚冷凝水的部位设排净管和疏水阀,以防止凝水进入汽缸产生水击。

第2.3.5条在泵和第一个容器之间的进出口管道上的≤11/2〃支管(包括出口管道上的压力表)接口根部需设加强连接板,以防止管接口振坏。

(a)(b)附图1-1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平面注:虚线为另一种走向剖视附图1-2 侧向吸入和排出泵的配管剖视附图1-3 端部吸入、顶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带永久过滤器)SLDI 333C06-2001附图1-4 旋涡泵的配管旋涡泵配管注释:1.泵底座泄液管接至漏斗。

2.装临时过滤器3.泵吸入和排出管旁通,阀门常闭,泵处于备用态时用。

4.若管口距离太近,无法安装阀门时,可用弯头增加两管间距。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