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支撑体系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b1c41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09.png)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一) 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模板支撑架承受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需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实行如下监测措施:(1)监测工程: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按每10-15 米设置检测剖面,每个检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丁 2 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 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需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展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在浇筑碌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 30 分钟一次。
在碌初凝前后及碌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进展调整。
监测时间应掌握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碌终凝后。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序号工程搭设允许变形允许变形预警检查工具立杆弯曲3m<LC1 4m4m<M 6.5m 2水平杆、斜杆的钢偏差< 12mm< 20mm值值/ / 吊线和卷尺管弯曲LV6.5m< 30mm / / 吊线和卷尺3立杆垂直度全高4立杆脚手架高度H 确定偏差< 50mm相对值 V/ / 经纬仪及钢板尺/ /内H/600吊线和卷尺5立杆顶水平位移/10mm8mm经纬仪及钢板尺6支架整体水平位/10mm8mm经纬仪及钢7移立杆根底沉降/10mm8mm板尺经纬仪及钢板尺(4)理。
当监测数据超过表8-1 预警值时必需马上停顿浇筑碌,疏散人员,并进展加固处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展检查,按标准底板混凝土强度到达施工强度时方可进展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局部碌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撤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展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高支模监测专项施工方案
![高支模监测专项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04411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08.png)
一、编制依据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4. 相关工程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5.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涉及高支模施工,搭设高度大于8米,或搭设跨度18米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15kN/m²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20kN/m及以上。
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三、监测目的1. 确保高支模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
2.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3. 为后续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四、监测内容1. 支撑体系变形监测2. 支撑体系应力监测3. 支撑体系沉降监测4. 支撑体系倾斜监测5. 支撑体系振动监测五、监测方法1. 支撑体系变形监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周期性测量,记录其变形情况。
2. 支撑体系应力监测:采用应变计、压力传感器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其应力变化。
3. 支撑体系沉降监测:采用水准仪、全站仪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周期性测量,记录其沉降情况。
4. 支撑体系倾斜监测: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周期性测量,记录其倾斜情况。
5. 支撑体系振动监测:采用振动传感器、加速度计等仪器,对支撑体系进行实时监测,记录其振动情况。
六、监测频率1. 施工初期:每天进行监测,直至施工稳定。
2. 施工中期:每周进行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后期:每月进行监测,确保施工质量。
七、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记录、整理和分析。
2. 分析支撑体系变形、应力、沉降、倾斜和振动等数据,判断其安全稳定性。
3. 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八、安全措施1. 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 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3. 做好监测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高支模监测方案
![高支模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226e7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87.png)
高支模监测方案1. 引言高支模是在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模板系统,用于支撑和定型混凝土结构。
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支模监测方案,以帮助施工方有效地监控高支模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监测目标高支模监测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高支模系统在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稳定。
具体目标如下:•监测高支模的变形情况,包括水平和垂直变形;•监测高支模的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高支模的倾斜和扭曲变形;•监测高支模的应力和应变。
3. 监测方法为了实现高支模监测的目标,可以采用以下监测方法:3.1. 水平测量水平测量是监测高支模水平变形的一种常用方法。
可以使用水平测量仪器对高支模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
在施工期间,定期对高支模的水平位移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水平变形。
3.2. 垂直测量垂直测量是监测高支模垂直变形的重要方法。
可以使用垂直测量仪器对高支模的垂直位移进行监测。
同样,在施工期间,定期对高支模的垂直位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高支模的垂直变形情况。
3.3. 倾斜测量倾斜测量可用于监测高支模的倾斜和扭曲变形。
可以使用倾斜测量仪器对高支模的倾斜角度进行测量。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定期测量倾斜角度,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倾斜和扭曲变形。
3.4. 应力和应变测量应力和应变测量是监测高支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使用应力传感器和应变计等仪器对高支模的内部应力和应变进行测量。
定期对高支模进行应力和应变测量,并记录测量数据,进一步分析和比较结果,以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应力集中和变形等问题。
4. 数据记录和分析为了监测高支模的运行状态,需要将监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可以使用电子记录设备将监测数据自动记录下来,也可以使用手动记录方式将数据记录在纸质记录表上。
记录的数据包括变形、位移、倾斜角度、应力和应变等。
高支模工程监测方案
![高支模工程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26af6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c.png)
高支模工程监测方案一、前言高层支模工程是指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用于支撑模板和楼板的一种结构工程,其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因此,在高层支模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监测和检测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本文将就高层支模工程监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高层支模工程监测目的高层支模工程监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支模结构安全可靠、质量可控,并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通过对支模结构的力学性能、变形情况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监测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工程施工中的隐患和问题,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和质量。
三、高层支模工程监测内容高层支模工程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支模结构的力学性能、变形情况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支模结构的力学性能监测(1) 监测支模结构的受力情况,包括支撑力、拉力、压力等;(2) 监测支模结构的稳定性,包括支模梁、支模柱的稳定性;(3)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变形位移、变形速度、变形形态等。
2. 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监测(1)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2)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速度,包括水平速度、垂直速度等;(3) 监测支模结构的变形形态,包括支模板、支模柱的变形形态。
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监测(1) 监测支模结构的安全状态,包括支模结构的受力、变形、损伤等情况;(2) 监测支模结构的质量状况,包括支模结构的材料质量、工艺质量等。
四、高层支模工程监测方法高层支模工程监测主要采用传感器监测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监测方法:1. 传感器监测方法(1) 采用力学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2) 采用位移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3)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变形速度进行监测;(4) 采用应变传感器对支模结构的变形形态进行监测。
2. 现场检测方法(1) 对支模结构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2) 对支模结构的质量进行抽检,确保材料和工艺符合要求;(3) 对支模结构进行临时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9641eb9da38376baf1fae7f.png)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一)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按每10-15米设置检测剖面,每个检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 20~30分钟一次。
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后。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4)当监测数据超过表8-1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行检查,按规范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1/400起拱。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1a50eb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2.png)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1.简介高支模支架在建筑和桥梁等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对于工程安全和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支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监测目标高支模支架的监测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支架的变形监测:通过监测支架的变形情况,可以判断支架是否出现了不正常的变形,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调整,以确保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支架的载荷监测:通过监测支架承载的荷载情况,可以判断支架是否超载或存在不均匀受力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支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支架的材料监测:通过监测支架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可以确保支架的材料符合工程标准和要求,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寿命。
3.监测方法为了实现对高支模支架的监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3.1 传感器监测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监测手段,通过安装在支架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支架的变形、位移和载荷等情况。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和负荷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监测数据传输到监测系统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3.2 形变测量仪监测形变测量仪是一种专门用于测量支架变形的设备,通过在支架上设置形变测量仪,可以准确测量支架的变形情况。
形变测量仪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支架的变形数据,并将数据通过数据线传输到数据采集器或计算机中进行分析和处理。
3.3 监测人员巡查监测人员巡查是一种常规的监测方法,通过派遣专业的监测人员对高支模支架进行巡查,及时发现支架的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监测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准确判断支架的状况。
4.监测频率为了有效监测高支模支架的变形和负荷情况,需要确定适当的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的确定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支架的使用情况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高支模支架的监测频率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确定:•在支架初次搭设完成后,应进行初次监测,以获取初始状态下的支架信息,确定基准值。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cc9bad9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1.png)
高支模工程监测监控措施(一)、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高支模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施工员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板进行检查,按规范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施工员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2/1000起拱。
5、上层支架立杆是否与对准下层支架立杆,立杆底部是否铺设垫板。
6、模板支架立杆外侧周围是否按方案要求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
7、立杆是否有搭接现象,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8、支架立杆成一定角度倾斜,或者支架立杆的顶表面倾斜式,是否有可靠措施确保支点稳定,支撑脚底是否有防滑移的可靠措施。
9、立杆接长严禁搭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相邻两立杆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
10、高支架四周外侧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是否已按方案要求设置拉结点。
11、在浇捣梁板混凝土之前,必须由项目部组织对高支架进行全面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并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质安员、施工员必须随时对高支架进行观测。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方案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420b8459eef8c75fbfb3bc.png)
高支模支架监测措施(一)高支撑模板支架重点监测措施本工程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过程中必须随时监测。
本方案重点采取如下监测措施:(1)监测项目: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
(2)监测点布设:按每10-15米设置检测剖面,每个检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3个支架沉降观测点。
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3)监测频率:在浇筑砼过程中应实施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
在砼初凝前后及砼终凝前后也应实施实时监测,监测时间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监测时间应控制在高支模使用时间至砼终凝后。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搭设允许偏差及监测变形预警值(4)当监测数据超过表8-1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浇筑砼,疏散人员,并进行加固处理。
1、模板支架搭设前,由工长及安全员对所支撑的地下室顶板进行检查,按规范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强度时方可进行本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并要求待高支部分砼浇捣完毕后下层模板支撑方可拆除。
2、模板支架搭设过程中,工长及安全员负责对支架搭设施工进行监测,确保支撑系统施工安全,检查、巡查重点要求如下:(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底板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符合要求。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的现象。
(5)脚手架架体和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脚手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3、浇筑砼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可靠、扣件是否松动。
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设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是否变形、松动,并组织及时恢复,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施实时观测,一般监测频率不超过20-30分钟一次,浇筑完后不少于2小时一次。
4、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时,模板应起拱;本工程模板统一按全跨长度的1/400起拱。
高支模工程监测实施细则
![高支模工程监测实施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6cd69a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18.png)
高支模工程监测实施细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高支模工程监测的实施细则,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质量。
高支模工程监测是对高支模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的过程。
2. 监测内容2.1 结构安全监测- 监测工程施工期间结构的安全性,包括基坑、支撑体系、结构施工及拆除等内容。
2.2 土壤应力监测- 监测土壤在高支模工程施工期间的应力变化情况,确保土壤的稳定性。
2.3 施工质量监测- 监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浇筑质量、钢筋安装质量等方面。
2.4 环境监测- 监测高支模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例如噪音、振动、扬尘等。
2.5 材料性能监测- 监测使用的材料的性能,包括高支模板、脱模剂、混凝土等。
3. 监测方法3.1 实时监测- 使用传感器、监测设备等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记录,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3.2 定期检查- 定期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包括结构安全检查、材料性能检查等。
3.3 抽样监测- 针对特定的工作环节或重要节点进行抽样监测,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 监测记录和报告4.1 监测记录- 对监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数值等。
4.2 监测报告- 定期编制监测报告,总结监测数据,评估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
5. 监测责任和监管5.1 监测责任- 工程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和实施工程监测,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5.2 监管机构- 监督各工程施工单位的监测工作,确保监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6. 结论本文档明确了高支模工程监测的实施细则,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以及监测记录和报告等方面。
通过有效的监测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保障高支模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注意:本文档仅为指导性文件,具体实施考虑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高支模监测实施方案
![高支模监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4365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5.png)
高支模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高支模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支撑结构,它承担着支撑混凝土浇筑和楼板施工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全可靠使用,需要对其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因此,本文将介绍高支模监测的实施方案。
二、监测内容。
1. 垂直度监测。
高支模的垂直度是其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激光测距仪或水平仪进行,监测频率为每次施工前和施工后。
2. 支撑点监测。
支撑点是高支模的关键部位,需要进行定期的承载能力监测。
监测方法可以采用静载试验或者超声波检测,监测频率为每隔一定时间进行一次。
3. 材料监测。
高支模所使用的材料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对支模材料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测。
监测内容包括材料的强度、韧性等指标,监测频率为每批次材料到货前进行。
4. 环境监测。
施工环境对高支模的使用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需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温度、湿度等指标,监测频率为每天进行一次。
三、监测方案。
1. 监测计划制定。
在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等。
监测计划应由专业人员编制,并经相关部门批准。
2. 监测设备准备。
在监测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监测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校准。
3. 监测人员培训。
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因此需要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的监测技能和知识。
4. 监测记录和分析。
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监测记录应详细、准确,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总结。
四、监测措施。
1.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高支模存在问题,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确保施工安全。
2. 提升管理水平。
加强对高支模的管理,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高支模的安全使用。
3. 定期检查维护。
定期对高支模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延长高支模的使用寿命。
高支模工程难点重点分析及监理措施
![高支模工程难点重点分析及监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19e4fb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6e.png)
高支模工程难点重点分析及监理措施分析高支模工程的难点和重点,包括模板支撑、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监理工程师应重点控制支撑体系/脚手架的安全和防高空坠落措施。
审核支撑体系/脚手架施工方案,复核计算,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施工荷载。
在施工过程中,对支撑体系/脚手架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安全施工。
一、审核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综合考虑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和模板的周转情况等因素,提出审核意见。
重点审定模板设计的合理性、承载能力、稳定性、模板接缝处理方案、构造简便性和全套模板设计图等方面。
对进场模板规格、质量进行检查,包括钢组合模板、木模板、胶合板模板和竹胶模板等。
要求承包单位预拼装重要部位的模板,并提出模板螺栓加工的预控意见。
选用质地优良和价格适宜的隔离剂是重要措施,应注意脱模剂对不同材质模板的适用性。
2、在选择脱模剂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最终饰面要求。
如果构件的最终饰面需要油漆、刷浆或抹灰,应该选用不会影响混凝土表面粘结的脱模剂。
对于建筑装饰的混凝土构件,则应选用不会污染或变色混凝土表面的脱模剂。
3、在施工时需要注意气温和环境条件。
在雨季施工时,应选用耐雨水冲刷的脱模剂。
4、施工工艺的适应性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有些脱模剂可以在刷完后立即浇筑混凝土,但有些则需要等待干燥后才能进行。
因此,在选择脱模剂时,需要考虑其干燥时间是否能够满足施工工艺要求。
此外,脱模效果与拆模时间也有关系,当脱模剂与混凝土接触面中间粘结力大于混凝土的内聚力时,会出现表层混凝土被局部粘掉的现象。
因此,具体的拆模时间应该通过试验来确定。
1、在柱支模前,需要先在基底弹线,以轴线和边线进行双重校正钢筋位置,并为合模后检查位置提供准确的依据。
2、为了防止胀模、跑模、错位等问题,模板支撑需要符合模板设计要求。
柱模应该有斜模或拉杆,每边宜设两根,固定在事先埋入楼板内的钢筋环上。
用花篮螺栓调节校正模板垂直度。
拉杆与地面夹角宜为45°,预埋钢筋环与柱距离宜为3/4柱高。
高支模监测措施
![高支模监测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6e653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d.png)
高支模监测措施1. 概述高支模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模板支撑系统,用于支撑和固定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为了确保高支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监测措施。
本文将介绍高支模监测的目的、方法和常用措施,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2. 监测目的高支模的监测旨在及时掌握支模结构的变形情况,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可靠。
具体而言,高支模监测的目的包括:•记录高支模组件的安装和拆除过程中的变形情况;•监测高支模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掌握高支模承载力的变化情况,确保不超过设计要求;•发现支模结构的破损和失稳现象,及时采取修复和加固措施。
3. 监测方法高支模的监测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3.1 视觉监测视觉监测是最直观的监测方法之一,通过人工观察和测量来判断高支模的变形情况。
视觉监测包括以下内容:•观察高支模的直观形变情况,如倾斜、震动等;•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尺寸测量,包括高支模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记录高支模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
3.2 机械监测机械监测主要通过安装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对高支模结构的变形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
常用的机械监测设备包括:•倾斜仪:用于测量高支模的倾斜角度,判断结构的稳定性;•拉线仪:用于测量高支模的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承载力测量仪:用于监测高支模的负荷情况,判断结构的承载能力。
3.3 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基于计算机模型的高支模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模型,模拟高支模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位移。
数值模拟包括以下步骤:•收集高支模的材料和几何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描述高支模的结构和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高支模的变形和位移结果;•将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4. 常用监测措施为了确保高支模的施工安全和质量,常用的监测措施包括:4.1 定期巡视和检查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高支模的异常情况。
高支模监控措施
![高支模监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3ab561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e.png)
高支模监控措施
一、监控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02年版)和《建筑工
(GB50300-2001)中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检查与验收要求进行。
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二、监控措施
在进行高支模施工时,必须密切监测模板支撑的沉降、位移及变形情况,模板施工必须贯彻“信息化施工”原则。
由于本工程的模板支撑复杂,且支模高度较高,建筑物体复杂。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对高支模全面监测是安全施工的关键,在每一处高支模布置不少于3个点,且监控点之间水平间距不大于8米,进行沉降、位移及变形观测。
1、高支模位移、变形监测
沿立杆每隔5米左右布置一个测点,每一处高支模共布置10个测点其目的是掌握砼浇筑时在水平土压力作用下,高支模水平位移状态,收集位移速度,大小及其变形的信息。
同时可以用观测结果验证设计计算获得指导施工的重要参数。
观测位移可采用测角法和视准线法。
2、高支模沉降监测
沿高支模支设完成后派专人对模板高支撑进行观测,砼浇筑期间,每小时观测一次,其它期间每天观测二次,对模板支撑的位移、沉降和倾斜值进行观测,将观测结果汇总,填入《高支模异常监测数据表》中,一旦出现险情立即停止砼浇捣,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每天将观测结果报业主和监理,当变形达到15mm/2m,位移达到25mm,沉降达到10mm,停止施工,采取加固措施处理。
高支模工程难点重点分析及监理措施
![高支模工程难点重点分析及监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beda8f1336c1eb91b375d54.png)
高支模工程难点重点分析及监理措施xx工程附楼一层层高为6米,大量存在高支模施工,这也是监理的难点和重点。
高支模部位模板支撑、钢筋绑扎、混凝土的浇筑安全隐患较大。
对于此等部位施工过程中的支撑体系/脚手架的安全以及防高空坠落措施应作为监理工程师安全监理的重点控制部位。
首先认真审核支撑体系/脚手架施工方案,复核支撑体系/脚手架的计算,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要求考虑足够的施工荷载,同时在施工层下部设局部支撑,使荷载传至基础。
施工中对支撑体系/脚手架进行重点检查,严格按标准的施工方案实施,督促承包单位确保安全施工。
一、监理对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审核根据主体工程的结构体系、荷载大小、合同工期及模板的周转情况等,综合考虑承包单位所选择的模板和支撑系统是否合理,提出审核意见。
1、审核要重点审定:(1)能否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关位置,对结构节点及特异部位模板设计是否合理(是否采用专用模板);(2)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有否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3)模板接缝处理方案能否保证漏浆;(4)模板及支架系统构造是否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清理和混凝土浇筑、养护;(5)要求承包单位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分块、组装、节点及零件加工图)。
2、对进场模板规格、质量进行检查目前施工中常用钢组合模板、木模板、胶合板模板、竹胶模板等。
监理工程师对模板质量(包括重复使用条件下的模板),外型尺寸、平整度、板面洁净程序以及相应支撑系统进行检查并确定是否可能性用于工程,提出修整意见。
重要部位应要求承包单位按要求预拼装。
对承包单位采用的模板螺栓在加工前提出预控意见,确保加工质量及模板连接的牢固。
3、隔离剂(脱模剂)选用质地优良和价格适宜的隔离剂是高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质量和平共处降低模板工程费用的重要措施。
各种隔离剂都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
在审批时应注意:(1)注意脱模剂对模板的适用性。
高支模实时监测环保措施
![高支模实时监测环保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e5b7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c.png)
高支模实时监测环保措施背景介绍高支模是一种常用于建筑工程的钢模板结构,具有耐用、承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房屋、桥梁、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中。
但是在高支模的使用过程中,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影响,如粉尘、噪声等。
因此,对高支模的实时监测和环保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实时监测目前,高支模的实时监测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嵌入式物联网监测系统。
该系统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高支模的温度、压力、震动等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和数据处理。
2.图像识别技术。
通过安装摄像头对高支模进行拍照或视频监控,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高支模进行检测和分析。
3.传统监测方法。
包括工人现场观察、采集工地粉尘、噪音、震动等信息的手工测量和警报器、报警装置等设备的实时报警。
综合上述监测方式,目前主流的实时监测方法是嵌入式物联网监测系统和图像识别技术,这两种方法具有实时监测、数据准确等优点。
环保措施高支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粉尘、噪音等污染物,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在高支模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采用环保型材料。
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材料,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2.严格执行环保标准。
对高支模的使用和施工过程中,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环保标准进行施工,严格控制粉尘、噪音等污染物排放。
3.实行“三同时”制度。
即设计、施工、环境保护等“三同时”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4.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高支模环保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人的环保意识,实现全员环保。
通过以上环保措施的实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高支模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实现可持续施工。
总结高支模的实时监测和环保措施对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时监测方面,嵌入式物联网监测系统和图像识别技术是目前主流的监测方式。
在环保措施方面,需要从选材、执行标准、制度实施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入手,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支模支撑体系监测措施
1、监测点的设置
监测点在每次所浇模架周边布点,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中的要求,进行位移监测时,须按照如下要求设置监测点:
(1)每个支撑结构应设基准点;
(2)在支撑结构的顶层、底层及每5步设置位移监测点;
(3)监测点应设在角部及四边的中部位置。
对于板底、梁底支撑,分别在顶层、中部及底层设置监测点,沿高度方向,具体设置方法为:顶层的监测点设置在自顶部数第二排水平杆平面内,中部监测点设置在立杆中部位置附近的水平杆平面内,底部监测点设置在从底部扫地杆以上的第二排水平杆平面内。
监测点布置详见附图:
2、监测仪器设备和人员的配备
(1)监测仪器设备
(2)人员配备
根据监测工程量及测量的需求,配置测量人员四名,两人负责测量,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分析及处理每天的监测数据。
3、监测方式方法及预警值要求
设置基准点,可在周边已拆模、沉降稳定的墙柱上涂红漆作为标记,利用水准仪进行沉降测量,对于垂直度变化的监测,可在利用支架立杆上端的点位采用挂钢丝垂球的办法进行监测。
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的要求,相应预警值要求如下:
其中H为支撑结构高度
在进行内力检测时,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要求,其测点布置宜符合如下规定:
(1)单元框架或单元桁架中受力大的立杆宜布置测点;
(2)单元框架或单元桁架的角部立杆宜布置测点;
(3)高度区间内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
4、监测频率
(1)根据《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要求,位移监测频率不应少于每日1次,内力监测频率不得少于2小时一次。
(2)其他要求:
支撑架变形观测共分三个阶段,频率为每天一次。
1)脚手架搭设好以及未上模板钢筋时;
2)模板铺设完成以及钢筋绑扎完成时;
3)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实时不间断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