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及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

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

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被称为日本文学的经典之作,也受到全世界读者的喜爱和推崇。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涉及广泛,其主题思想却始终贯穿着他写作的全过程。

在本论文中,我们将着重研究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并且通过对其作品的深入分析,给出具体的论点和建议。

一、芥川龙之介生平及其文学背景的探讨。

二、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的种类和特点的分析。

三、芥川龙之介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文学表现的对应关系。

四、芥川龙之介对人性和人生哲学的思考与探讨。

五、芥川龙之介对爱与欲望的态度和文学表现。

六、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社会批判与启迪意义。

七、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宗教与道德思考。

八、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性别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九、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后现代思想与文学表现。

通过以上提纲,我们可以对于如何论述芥川龙之介的主题思想、如何解读他的文学作品有一个大体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需要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分析和阐释,来展开对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的深入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于芥川龙之介作品的分析不能仅限于表面的故事情节解读,而是要从其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和文学表现出发进行分析和探讨。

这样才能真正揭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背景和创作理念。

其次,芥川龙之介的主题思想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应该将其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背景相结合,通过对比、对照的方式来更加准确地解读他的主题思想和文学表现。

最后,对于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应该避免单一的解读视角和方法,尽可能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解读作品,增强对其主题思想和文学表现的理解和把握。

综上所述,芥川龙之介是一位具有重要文学影响力的作家,通过对其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丰富我们对其文学创作和人生观的认识。

对于文学学者和喜爱文学的读者,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将是一份不可忽视的值得研究和深入探讨的宝藏。

1. 芥川龙之介生平及其文学背景的探讨。

议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特点

议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特点

议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特点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是日本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之一。

在其十多年的短暂创作生涯中,创作了《罗生门》、《鼻子》、《地狱图》等一批优秀的历史小说,受到了文艺界的高度评价。

本文通过分析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代表作,阐述其历史小说特点。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特点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和新思潮派的杰出代表之一,生于1892年,卒于1927年,在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共发表了148篇小说。

受益于深厚的汉学修养和对古典小说的热爱,芥川龙之介创作的作品具有精巧、别致、深刻、隽永等特点,在日本文学家中独树一帜,被誉为大正时代的文坛的“鬼才”。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历史小说,代表作有《鼻子》、《罗生门》等;第二阶段主要为现代小说,代表作有《河童》、《大导寺信辅的前半生》等。

本文重点分析其历史小说的特点。

1.脱离传统正史取材广泛是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特点之一,他的小说不仅涉及日本的古代、近代史,还涉及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历史。

创作历史小说是如何处理历史与虚构之间的关系,是历史小说的核心之一。

对此,日本近代文学家芥川龙之介、井上靖、森鸥外各有风格。

森鸥外的历史小说更注重尊重正史,力求展现历史正史。

井上靖在注重正史的基础上也加以大量虚构。

不同于井上靖、森鸥外,芥川龙之介认为历史小说是可以虚构的,历史小说创作应深入历史事件和任务中探寻其精神实质,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的描述,而是进行艺术加工,并通过这些加工后的人物和事件表达作者的思想。

《罗生门》和《鼻子》就体现了这一点。

《罗生门》以《今昔物语》中的两篇古典物语为原型进行加工,故事情节简单,描写了日本平安时代饥荒时,一个京都的仆人,被主人解雇后在罗生门城楼避雨的故事,仆人在城楼上看到一老妪在拔一个女尸的头发,了解到老妪以此做假发为生和女尸生前卖蛇肉后,仆人不再拔刀问责,反而将老妪的衣服抢走的故事。

仆人、老妪和女尸在《今昔物语》中是分属于不同古典物语的人物,但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罗生门》中却将其者合而为一,用合并后的故事表现出人性丑恶的一面。

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创造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

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创造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

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创造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文化汇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日本文学史上,芥川龙之介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汇流代表。

他在他的短篇小说中,创造出了一种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风格,这种风格既具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立性和超越性,又具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内省性和诗意性。

在抉择与创造之间,芥川龙之介选择了后者,他运用自己的文化背景,创造出了极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一、芥川龙之介的文化背景二、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艺术风格三、文化汇流中的西方影响四、文化汇流中的东方影响五、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的文化汇流六、个体与社会的抉择之间七、批判西方文化,保留东方文化八、文化汇流的历史背景九、总结芥川龙之介生于日本,但他受到了大量西方文化的影响。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独立性和超越性,这种风格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与传统的日本文学有着天然的冲突。

但同时,他的作品也充满了东方文化的内省性和诗意性,这种文化气质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他通过在自己作品中的创造与抉择,运用自己的文化背景,创造出了极具个性的文学作品。

他的小说中呈现出的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抉择也是文化汇流的重要表现。

他通过批判西方文化,保留东方文化,创作出了独特的文学形态。

文化汇流不仅是一个文学史现象,它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文化汇流在日本文学中变得愈加普遍。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汇流在日本文学中的具体呈现。

1. 芥川龙之介的文化背景提纲分析: 这一部分介绍芥川龙之介的个人和家庭背景、教育和阅读经历,探究这些因素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创作。

2.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艺术风格提纲分析: 这一部分将介绍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风格,包括他的叙述技巧、意象运用、主题关注等。

通过对他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揭示出他的文学风格的独具特色,为探究他的抉择与创造提供基础。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t外国文学t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魏大海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创作上别具一格,还有一些其他要素使然。

比如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中,以近代式理性的精神自由,随意地解释历史或披着历史的外衣描写现实性主题;比如他诸多带有强烈观念主义色彩的精致短篇如《罗生门》《鼻子》《地狱图》和《竹丛中》等;比如他的末代东方文人色彩身份;还有那些改写自日本古典名著或中国典故的作品;最后是他备受关注的随笔和游记作品(如《中国游记》)。

日本近现代作家中,自杀辞世者不在少数,如北村透谷、原民喜、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太宰治等。

芥川龙之介也是自杀辞世的(1927年),重要的是芥川的自杀具有时代象征的意义,一般认为那是日本现代文学的起始。

而以芥川名字命名的“芥川文学奖”则是日本顶级的纯文学大奖,长期以来对日本纯文学的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芥川全集历史小说文学成就汉译概说芥川龙之介的汉译全集,最初是跟高慧勤老师一起主编。

当然是在高慧勤老师的带领下,托恩师的福。

最初出版是在山东文艺出版社,五卷本。

赶得急,不能说十分完美。

2012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了修订版,修正了一些明显的误译,且将初版中缺失的一篇《掉头的故事》添加进去。

此时尊敬的高慧勤老师不在,修订的工作只好由我单独承担。

我们知道日本筑摩书房出过几个不同版本的《芥川龙之介全集》,有二十四卷、十二卷以及八卷本全集。

当初的汉译本全集依据筑摩书房的八卷本全集,面世的却是五卷本。

高慧勤老师与山东文艺出版社当初出于何种考虑,将八卷本改作五卷本?我记不清了。

此次有幸获人民文学出版社关注,以八卷本形式再版汉译《芥川龙之介全集》,对于国内喜欢芥川文学的读者,对于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作家芥川龙之介,对于我的恩师高慧勤老师,无疑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

此次的八卷本全集序仍采用高慧勤老师最初的前言,前言对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地位、艺术特质与理念、重要的代表性作品等,进行了十分透彻、详尽地解读释义。

孟原召毕业论文

孟原召毕业论文

孟原召毕业论文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于孟原召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摘要:《奇遇》是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小说之一,评论者多将他的中国题材小说看作是对抗近代化的文学隐喻,而忽略了这类小说对于我们理解芥川的中国文化观的重要性。

小说《奇遇》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案例,深层解读这篇小说,考察芥川写这篇小说的文化语境以及与其中国之行的关联性,可以看出小说处在芥川“文艺中国”和“现实中国”的中国观的临界点,自此,预示着芥川对古典中国浪漫、神秘幻象的解构和颠覆,显示了芥川对中国既敬仰又睥睨的双重目光。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文艺中国现实中国幻象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小说家,被日本文坛称之为短篇小说巨擘,其小说名作《罗生门》《鼻子》等作品,于1921年最先由鲁迅译介到中国,1927年,芥川自杀后,中国文坛还掀起了翻译芥川作品热,2001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芥川龙之介全集》(五卷),芥川成为第一位在中国出版全集的日本作家。

一、芥川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奇遇”芥川龙之介是一位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濡养的文人作家,他自小在养父的家中长大,养父喜爱南画、俳句,颇具江户文人气质,芥川从少年起就喜爱读汉文学作品,他虽不懂汉文,但通过日文的译本阅读了《西游记》《水浒传》《剪灯新话》《新齐谐》《三国志》《聊斋志异》及其他汉诗文,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二、古典中国、浪漫幻象的解构《奇遇》的主要情节取自《剪灯新话》之《渭塘奇遇记》,但在结构上却比原作复杂得多,完全颠覆了中国古典“才子佳人”的模式,具有某种后现代元小说的特点。

原作写元至顺年间,南京有一王生,容貌俊秀,神色清朗,人称“奇俊王家郎”,一次,王生去松江收秋租,乘船经过渭塘时,在一酒家小酌,邂逅店主十八岁的女儿,二人眉目传情,后王生离开酒家怅然若失,当晚,他就做梦到了酒家,与女子相会,以后每个晚上都在梦中与女子相会,一晚,王生梦见女子把紫金碧甸戒指赠送给他,王生自己解下水晶双鱼扇坠回赠给她,等到醒过来,发现戒指确实戴在手中,而再看自己的扇坠,却没有了。

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

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

论芥川龙之介创作的怀疑主义倾向芥川龙之介是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多以怀疑与探究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思考性和探索性。

本文将从芥川龙之介的创作中探究他怀疑主义的倾向,并从以下九个提纲标题展开论述。

一、芥川龙之介的背景及创作风格芥川龙之介于1892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早年受到英国文学的熏陶,主要作品有《蜘蛛红线》、《入殓师》等。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清新、流畅,以探索人性、揭示社会现象为主要创作主题。

二、对传统秩序的怀疑芥川龙之介对传统秩序深持怀疑态度。

他的作品中时常描绘了传统道德与现实人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如《鼻》中的主人公野坂以及《羅生門》中的复杂关系,均是对传统秩序的怀疑。

三、对个人内心的怀疑除了对传统秩序的怀疑外,芥川龙之介也较为关注个人内心的怀疑。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角色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如《再生》中的牧和《罪人》中的主人公均是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究与反思。

四、对社会现象的怀疑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关注到了社会现象的怀疑。

他关注了社会底层的人无法改变其命运的境遇,如《杜子春》中的主人公就是逼迫下从小失去了自我决定的能力。

而《半面人》则关注了社会现象中的另一面,即在社交场合中个人行为所面临的压力。

五、对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怀疑芥川龙之介也关注到了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怀疑。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人类在通过知识活动时所面临的无意义和困难,如《金闲史》和《和菓子》中等。

六、对宗教信仰的怀疑芥川龙之介对宗教信仰也有所怀疑。

他反复探讨了人类对宗教的信仰是否会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如《竹取物语》中主人公对宗教信仰的蔑视和嘲笑。

七、对现代文明的怀疑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关注到了现代文明的怀疑。

在《羅生門》中,他描绘出一个混乱的幕府时代文化,而在《罪人》中描绘了一个扭曲的社会。

八、对普遍价值观的怀疑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包含了对普遍价值观的怀疑。

在《人的一生》中,他对“欲望是罪恶”的观点产生了怀疑,而在《在风中》中,他开展了对个人行为层面的怀疑与挑战。

浅议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

浅议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

浅议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作者:黄宝权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大正时期最为典型的作家之一,极具研究价值。

本文主要阐述了芥川龙之介及其文学创作;分析了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芥川龙之介形成了怎样的中国文化观;解读了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中隐藏的中国因子。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国元素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与中国以及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要想探索中国文学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变化和走向,则可以从芥川龙之介及其文学作品入手。

一、芥川龙之介及其文学创作芥川龙之介1892年生于东京;在他出生三个月后,其母不幸患上精神疾病;其后,芥川龙之介被母亲的兄长芥川道章领养。

芥川家世代在将军府担任文职工作,芥川龙之介的养父母精通琴棋书画,家庭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氛围,芥川龙之介自幼就受到了中日古典文化的熏陶,对中日古典文学作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大正时期,芥川龙之介成为日本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日本民众誉为“鬼才”,师从夏目漱石。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作品多以中国古典题材的历史小说为创作蓝本,如《聊斋志异》、《剪灯夜话》等。

中国元素是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南京的基督》、《湖南的扇子》、《女体》等作品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历史小说,蕴含诸多的中国元素。

芥川龙之介于1921年3月以海外特派员身份访问中国,为期4个月,这是芥川龙之介唯一的一次海外旅行。

在此期间,芥川龙之介游历了中国的十多个城市,并在回国后就此次游历创作了多篇文章。

芥川龙之介于1927年7月24日自杀身亡,他为日本文坛留下了丰富的精品佳作,深受日本民众、中国民众乃至世界民众的尊重。

二、中国文化对芥川龙之介的影响在中国文化范畴中,中国古典文化对芥川龙之介的影响最大。

一方面,芥川龙之介从小接受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被浪漫而充满诗意的中国古典小说和汉诗所折服;另一方面,芥川龙之介在游历中国后,他心里自我构建的魅力中国犹如空中楼阁轰然倒塌。

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芥川龙之介与中国

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芥川龙之介与中国

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化汇流是人类历史上不断出现的现象,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其中,文学作品是文化汇流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抉择和超越成为作家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的巨匠,《罗生门》等名篇的创作者芥川龙之介在其创作中受到了中国文学的影响。

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墨村》和《铁道员》中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中受到了中国小说《红楼梦》和《水浒传》的影响。

在笔下,芥川将中国文学中的主题和视角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交流。

同时,在文化汇流中,作家必须面对抉择和超越的问题。

在芥川的创作中,他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与中国文学不同,芥川笔下的主人公和故事情节更体现出日本社会和文化的特点,同时,他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和表达技巧,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此外,这种文化汇流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比如,是否在文学创作中应该彻底超越外来文化的影响?抑或是选择保留一定程度的“本土性”?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

因此,在论文报告中,可以从以下的不同角度进行思考:1. 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的概念和意义2.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中中国文学的影响3. 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抉择与超越”4. 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和对比分析5. 文化汇流中的全球化和本土性之间的辩证关系6. 外来文化的传播和保护的思考7.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和灵感8. 文化汇流中的文學造詣和国家认同9. 文化汇流中的新时代和新命题通过这些角度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的概念,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以及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文化汇流带来的新时代和新命题,深入思考如何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并将其更好地融入到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去。

1. 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的概念和意义该提纲是为了引出文化汇流中的核心问题——抉择和超越。

《聊斋志异》在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中国物”中的变异研究

《聊斋志异》在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中国物”中的变异研究

《聊斋志异》在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中国物”中的变异研究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以其富有想象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而闻名。

他的作品总是能够深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类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欲望。

其中,他的历史小说《中国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日本人来到中国,在当地经历了一系列事件的故事。

在小说中,芥川龙之介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其中就包括《聊斋志异》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聊斋志异》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由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

这部作品以其神秘、诡异、幽默的风格,讲述了一系列灵异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好奇。

这些故事通常涉及到鬼怪、妖精、妖狐等超自然现象,展现了中国人对于灵异世界的探索和幻想。

在日本,这部作品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许多日本作家都曾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芥川龙之介也不例外。

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国物》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聊斋志异》的变异运用。

在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个日本旅行者,他在中国的旅途中经历了许多奇异的事件。

这些事件包括神秘的幻境、鬼魅的出现、以及人与自然的交融等等。

这些情节与《聊斋志异》中的灵异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具有超自然的色彩和悬疑的氛围。

然而,芥川龙之介并非简单地模仿《聊斋志异》,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重构。

他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人生观融入到了这些故事中,赋予了作品新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对《中国物》中的小说情节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芥川龙之介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和。

首先,在《中国物》中,芥川龙之介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来描绘中国的风土人情,展现了他对异国他乡的好奇和探索。

这与《聊斋志异》中的古代中国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当代人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主人公在中国的旅程中,不仅经历了种种离奇的事件,也逐渐认识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矛盾。

这种情感上的冲突和变化,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色彩。

其次,在故事情节上,芥川龙之介也引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和主题,使得《中国物》更具当代性和可读性。

从芥川龙之介与井上靖的中国题材文学作品探究其中国观

从芥川龙之介与井上靖的中国题材文学作品探究其中国观

从芥川龙之介与井上靖的中国题材文学作品探究其中国观[摘要]有“鬼才”之称的芥川龙之介和战后中间小说的开拓者井上靖是以中国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

芥川龙之介自幼对中国文化有强烈兴趣,并以中国题材为背景创作了九部中国题材历史小说。

明治维新之后到日本大规模侵华战争之前,芥川龙之介是到中国访问的代表日本文学家之一,并在中国观光期间以中国题材为背景创作了《中国游记》等文学作品。

从抗日战争时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井上靖作为以中国为题材创作历史小说的四位代表作家之一,共创作了十七部中国题材历史小说。

此外,井上靖在多次游览中国期间留下了大量中国游记作品。

本论文通过对芥川龙之介以及井上靖中国题材作品的探究,发掘作品中折射出的“分裂的中国观”和“友好的中国观”,也以此来了解二十世纪战前战后日本文人中国观的变化及其对于中日文化交流的客观作用。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井上靖;中国题材作品;中国观在日本,以中国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层出不穷,从散布于民间的故事传说以及物语到当代的作家游记等文学作品,有很多取材于中国。

其间有很多众所周知的大家,包括日本文学泰斗夏目漱石、唯美派代表作家谷崎润一郎、被称为文坛“鬼才”的芥川龙之介、中间小说的创始者井上靖以及当代读者喜欢的村上春树等。

文学作品是作者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反映,一个代表作家的作品有时可以集中反映整个时代作家的价值观趋向。

在近代日本,以中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创作在二战前与战后经历了一个剧烈的转变,文学作品中折射出不同中国观。

一、背景明治维新后到日本1937年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之前,有多位作家到过中国。

他们在中国期间中,都是以目之所及足之所至去了解中国,对于中国的评价不尽相同。

一方面作家本身对于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又对当时的中国表示失望,带有浓厚的时代特点以及个人色彩。

生于大正年间被称为文坛“鬼才”的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南京的基督》等均取材于中国,其中《中国游记》在日本成为代表性的中国游记。

芥川龙之介中国古典题材小说创作——以《杜子春》为中心

芥川龙之介中国古典题材小说创作——以《杜子春》为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芥川龙之介中国古典题材小说创作——以《杜子春》为中心姓名:王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日语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刘春英20080501芥川龙之介中国古典题材小说创作——以《杜子春》为中心作者:王涛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1.学位论文张延红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文学——借鉴与创新2005芥川龙之介(1892~1927)这位日本现代文坛上的巨匠,早已为中国读者所熟知。

本论文从芥川爱好文学的家庭环境、对“怪异”故事的特殊兴趣以及幼年时起就精通中国古典文学的角度探求芥川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渊源。

作者以历史小说《酒虫》(取材于《聊斋志异》的同名篇《酒虫》)、童话系列中的《杜子春》(取材于唐传奇《杜子春传》)、《魔术》(取材于《聊斋志异》的《佟客》)、《仙人》(取材于《聊斋志异》的《劳山道士》)为例,首先回顾了关于这四部作品的传统学说之后,再对其异同作更详细地分析与总结。

通过芥川的改作,故事内容人物形象更加充实、丰满,并融入了大胆的想象,借助历史故事巧妙地处理现代社会问题以及自身问题,反映出他对善与美的无限憧憬和向往,而且巧妙地改变原作结局,也改变了文章的主题。

2.期刊论文郭艳萍.Guo Yanping芥川龙之介与《聊斋志异》-日本研究2007,""(4)在<芥川龙之介全集>中与中国古典文学相关的作品近二十多篇,其中完全借用<聊斋志异>的故事写出的小说有四篇,即<仙人>、<酒虫>、<落头之谈>、<仙人>.本文论述芥川与<聊斋志异>的关系及其选材的着眼点,写作手法和目的.3.学位论文杜文倩文化汇流中的抉择与超越——芥川龙之介与中国2006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被称作“大正文学的象征”,他生命的完结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的终结。

基于芥川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坛的巨大声誉,以及芥川与中国文化之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本文尝试从宏观上把握“芥川龙之介与中国”这一课题,以芥川的中国之行为支点,构建一个双向影响的天平式框架,一端是芥川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汲取与探索,一端是芥川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坛的推动和启示,以芥川与中国文化之间的亲近与龃龉、重合与疏离展现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动态趋势。

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

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

芥川龙之介文学主题思想研究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作品不仅深刻探讨人性、社会和生命的存在意义,也在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本文将探讨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主题思想,分析他的作品中的主题,并结合批评家的研究,探讨其思想对于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影响。

一、芥川龙之介的生平及其文学上的意义二、芥川龙之介的主题思想概述三、爱情和性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四、罪恶和道德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五、孤独和无助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六、社会和文化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七、文体和艺术手法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的运用八、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对于日本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影响九、结论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多数体现了其处于现代东京的生活经验,也表达着他对于封建文化,文化改革和政治制度的看法。

他的作品更多是探讨艺术性的问题,而非解决现实问题的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受到了法国象征主义和俄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他深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现代文化的矛盾。

他的作品基于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并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探讨了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

爱情、性、罪恶、道德,孤独和无助、社会和文化是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思想。

他特别强调虚无主义和孤独,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度表现,这可以看作是他文学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文体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十分巧妙。

他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出色的描述能力,通常在细节和词语的选择上表现出色。

他还十分注重如何利用语言来达到某种努力和效果,他往往喜欢以反复和重复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写作目标。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不仅在日本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还对于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体现了大量的日本文化和思想。

他的思想和作品也表达了他对于当时的日本文学和文化状况的不满,同时也为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芥川龙之介的文学作品在表达人性、社会、生命等主题上表现出色,其中包括爱情、性、罪恶、道德,孤独和无助、社会和文化等主题思想,并运用了巧妙的文体和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印记,这一切不仅推动了日本文学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学生产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芥川龙之介和中国文学

芥川龙之介和中国文学

国文 学的 关 系。
关 键词 : 芥 川龙之 介 ; 中国文 学 ; 比较 ; 联系 中图分 类号 : I 3 1 3
0 引 言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4 — 5 7 8 7 ( 2 0 1 3 ) 0 5 - 0 0 8 1 — 0 3
相 似 的生 活经 历 , 芥 川格 外偏 爱 许 浑 的诗 句 。许浑
标 志 着大 正 时代 的结 束 . 同样 也 标 志着 日本 近代 文 坛 的落幕 。 由此 可 见 。 芥 川龙 之 介 在 日本 文坛 的地
位 芥川 在 短 暂 的一 生 中 留下 了许 多 作 品 。 他 的许
多短 篇 小 说 都 广 为 人 知 , 如《 罗 生 门》 《 竹林 中 》 等。 芥 川 以理智 的态 度旁 观现 实 。 意在 揭露 人性 的丑 恶 。 他极 为重视 小说 技巧 . 因此 以他 为代 表 的第 三 次 、 第 四次新 思潮 派也被称 为“ 新理 智派 ” 、 “ 新 技巧 派” 。 芥川 龙之 介 与 中国文学 有 密切联 系 。对 于大正 作家而言 . 中 国文 学 “ 不过是衣裳 ” . 而 对 于芥 川 而 言. 绝不 仅 是 如此 芥 川龙 之介 对 中 国古 典 诗 歌 的 热爱 、 对 中 国古籍 的取材 以及他 的《 中 国游 记》 无不 显示 着他 与 中 国文 学 的联 系
作 俳句 外 . 还 研究 探讨 过松 尾芭 蕉 与 中 国唐 诗 的关
系 他 认 为 . 松 尾芭 蕉 的俳 句 受到 了大洋 彼 岸 的 中
国诗歌 的影 响 可 以说 . 芥 川 在对 芭蕉 俳谐 革 新及 如 何学 习 中 国诗 歌 的问题 上作 出 了一 定 的贡献

芥川龙之介眼中的“中国”——以《中国游记》为中心

芥川龙之介眼中的“中国”——以《中国游记》为中心

芥川龙之介眼中的“中国”——以《中国游记》为中心摘要:自幼喜爱古典文学的芥川龙之介一直对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有着特殊的好感。

在中国旅行前,他就创作了《杜子春》《奇遇》等多部中国题材作品。

1921年,芥川游历了自幼憧憬的中国。

不过,不断荒废和西化的“中国”令芥川十分失望,他心中幻想的那个浪漫古典的“中国”形象开始褪色,与此同时一个内忧外患不断,饱受战乱侵扰的近代“中国”出现在了芥川的笔端。

而芥川“观察人类”的目光还让他留意到了在战乱中努力生存的百姓,以及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的中国人。

正是这些中国人让芥川感受到了“中国”全新的一面,也从中看到了中国的新生与希望。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中国形象;《中国游记》;中国革命一、引言芥川龙之介于1921年3月下旬至7月中旬,以大阪每日新闻社海外特派员的身份游历了自幼憧憬的中国。

就在芥川抵达中国后不久,《大阪每日新闻》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印象记芥川龙之介:新人眼中的新中国近日将刊载》的报道。

中国作为世界之谜是最让人感兴趣的国家。

旧中国如老树般横卧,新中国如嫩草般舒展。

在政治、风俗、思想等各个方面,中国的固有文化与新世界相交错的地方,正是中国的有趣之处。

……吾社将关注此点,将于近日刊载芥川龙之介氏的《中国印象记》。

1正如这篇预告所写,大阪每日新闻社关注的是“中国的固有文化与新世界相交错的地方”。

芥川曾在中国旅行前给时任大阪每日新闻社文艺部部长薄田泣菫的书信中写道:“前天于静养轩欢送会席间,里见弴致辞云:‘中国人曾经很伟大,然而伟大的中国人现在却突然不伟大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你到中国去后,切莫只看中国过去的伟大,还要找到如今中国的伟大之处。

’我亦如此打算。

”2由此可以看出,芥川观察中国的基本视角是不仅要寻找古代的中国,还要寻找新的中国。

归国后,芥川陆续发表了《上海游记》《江南游记》《长江游记》等纪行文,1925年由改造社整理出版了单行本《中国游记》。

本文将通过《中国游记》详细分析芥川在文中描绘的“中国”以及他的中国认识,考察他在作品中想要传达的全新的“中国”形象。

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及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

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及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
摘 要 :日本近 代作 家芥 Jl1龙之 介 的研 究至今 热度 不减。 随着该研 究 的逐 步深入 ,关 于芥川 龙之介 借 鉴 中国和 日本 古典文 学作品进 行再创 作 的行 为究 竟是“剽 窃”还是创 作 的争论 。即 :如何评 价此 类作 品的 问题显得 日益 突 出。而解决这 个 问题 的 关键应 当从 分析 、研 究他 的文 学观入 手 。寻找 他 为何利 用 中国、日本 等 国古典 文 学进行 文 学创作 活动 的思 想根 源 , 然后 才能 为评价 其文 学作 品提供 必要 的原 则和参 照 。
关键 词 :翻 案 :内容 ;形 式 ;技 巧 ;形 式 主 义 中 图分 类 号 :1106.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1008- 7974(2012)05一 OO37—04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广 东 海 洋 大学 2010年 度社 科项 目“芥 川 龙 之 介 的 文 学 观 与 中 国古 典 文 学 之 关10245 收 稿 日期 :2012— 03— 06 作 者简 介 :司志 武 (1980一),安 徽 省 定 远 县 人 ,广 东 海 洋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讲 师 ,暨 南大 学 在 读博 士 。
1.“剽窃 ”的 质疑声 其实 ,芥川 自己在 19l7年 7月的 《我与创 作》 (『私 创作 』)开 篇第一 句就坦 言 自己的作 品取材 于 古 旧 ,但 因此 也 被 人看 做是 “一个 喜欢 玩 弄古 董 ,到 处搜 罗赝 品的 老头 子 ”『3p84。从 『11还 可 以读 出芥川 当 时 已经 被评论 家 诟病 的情况 ’ 】他同时又强 调 自己 在创作 时并非 将 素材进 行简单 拼接 ,而是要 在 自己 的心 情 、意识下 进 行创作 。进而 ,芥川 在 《为 了明 晰 的形 式》(『c 墨 I)L 形 老 否 c二』)一文 中 , 谈 到在 创作 之初 头脑 中存在是 一种 “混 沌意 识 ”,不 过最后 它一定 是 以“明晰 的形 式 (c主 茎 I)L 形 )” 出现 ,因为 他相 信“艺术 就是表 现 (芸 衍 表现 )”, 这也是 他写小 说 的“直 接要求 ” 叫 。由此可见 ,芥 川对 于取材 于古 典 ,并 进行再 创作有 一套 自己的理 论 。但 在 当时并 没有说 服批评 家们 ,而在芥 川去世 之 后 ,各 位 作 家 、学 者 在 总结 、评 析其 人 、其作 的时 候 , 还有 类 似池 崎忠 孝批 判芥 川 是 “大 剽窃 家 ”④⑤,堀 辰 雄评 论说 “即便 断 言他 (芥 川 )没有 自己独 有 的杰 作 也是可 以 的。他 的任何 杰作 中都 留有 前个世 纪 的影 子” 声音 。而 今 天 ,随着芥 J1I作 品与古 典文学作 品 之间 的实质性 联 系不断 被发现 .“剽窃 ” 的质疑之 声 或 将再 次兴起 2.马赛 克 的 比喻 与芥川 “模 仿 ”论 不 过芥 川龙 之介 的作品 所具有 的“魔 力”是 不容 抗 拒 的 ,像 《杜子 春》这 样 的作 品 ,即使 人们 明知 它是 一 篇改 写 、翻案 的作 品 .大多数 人还是认 为原典 和作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文学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文学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文学摘要: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大正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在他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被世人称为“秀才作家”。

芥川不仅喜欢日本文学,而且还特别爱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从他的很多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子。

本文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小说《杜子春》和中国古代传奇《杜子春传》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继而来探索芥川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的渊源。

关键词:《杜子春》;中国古典文学;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4-0075-02一、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的芥川(一)爱好文学的家庭芥川龙之介生于东京,因生于辰年辰月辰时,故取名龙之介。

芥川出生后九个月时母亲突然精神失常,遂由舅父芥川道章收为养子,从此易姓芥川。

芥川家延续十几代为士族之家,颇具江户文人之风,并且对文学艺术怀有浓厚的兴趣。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以及作为文人墨客云集之地的居住区的风物情趣给青少年时期的芥川以莫大的影响,并在芥川文学特征的形成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是由于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感染,芥川从七岁就开始接触汉文学。

喜欢中国的《西游记》、《水浒传》等小说,由于有专门的老师来指导汉文,芥川在汉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

(二)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的作品芥川一生创造了148篇小说,其中一些就是取材于中国,如《仙人》(1915)取材于《聊斋志异·鼠戏》,《酒虫》(1916)取材于《聊斋志异·酒虫》,《黄粱梦》(1917)取材于唐代传奇《枕中记》,《尾生之信》(1920)取材于《庄子》,《杜子春》(1920)取材于唐代传奇《杜子春传》等。

二、芥川《杜子春》与唐代传奇《杜子春传》的比较《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根据唐代传奇《太平广记?杜子春》而写的一篇童话,于大正九年(1920年)发表于儿童文学杂志《赤鸟》,与《蜘蛛丝》《白》并称为芥川龙之介童话的最佳三作品。

关于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解读

关于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解读

关于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解读论文摘要: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他集新理智派和新技巧派文学特征于一身,无论是在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还是在叙事技巧的构建上,都可谓匠心独运,构思缜密。

解读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日本中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是一位天才型作家,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经过苦心的雕琢和推敲,意旨幽深,立意精辟,文采清俊,修辞美妙,特别是对人性的刻画人木三分并富有张力,作品充满思想性、智慧性和巨大的感染力,代表了日本近代文学创作的最高美学成就及艺术品位。

在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中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就是中国元素对其创作的影响。

一、芥川龙之介创作中的中国文学思想之成因芥川龙之介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他生于东京,本姓新原。

但因母亲精神失常、父亲再婚等原因,从小被其舅父芥川道章收养,改姓芥川。

芥川家世代在将军府任文职,明治维新后,养父在东京府任土木科长,养父母精通琴棋书画,家庭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气氛。

芥川自幼就受到中日古典文学的熏陶,在养父一家的影响下,尤其喜欢中国古典作品,在童年时代他就被悠久的中国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所吸引。

他读了很多中国的古典小说,并从中认知、了解中国。

芥川龙之介大学时代主攻英文,但最为拿手的却是汉文。

他在念小学时便读了《水浒传》、《西厢记》,中学时代又读了《聊斋志异》、《金瓶梅》和《三国演义》,并喜欢汉诗。

这些不仅使他具有较高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修养,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情愫”。

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对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乃至艺术观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在他的文学创作中都有所表现。

“自1914年到1927年的文学创作中有12篇是取材于中国。

具体有《酒虫》、《仙人》、《奇遇》、《黄粱梦》、《英雄之器》、《杜子春》、《尾生的守信》、《秋山图》、《掉头的故事》、《南京的基督》、《湖南的扇子》、《女体》,在这l2篇作品中,大多数取材于《聊斋志异》、《剪灯夜话》等。

芥川龙之介与汉诗——以大正9年(1920年)为中心

芥川龙之介与汉诗——以大正9年(1920年)为中心
芥 川 龙之 介 与 汉 诗
以大正9 ( 0 )为中心 年 12 年 9
王 书 玮
芥 川龙 之 介 是 日本 近 代 著 名 的文 学 家 ,且 和 中 国的 渊 源 甚 深 , 因此 在 我 国对 芥 川 的研 究近 年 来 一 直盛 行 不 衰 。2 世 纪 以 1 来 ,芥 川研 究在 中 国取得 了长 足进 展 。就 数量 而 言 ,在 国家 图书 馆 的搜索 数据 库 中可 查到 的芥 J 的研 究论 文 已经逾 干 篇 。虽然 对 i f 芥川 和 中 国关 联 的研 究论 文数 不胜 数 ,但 其 中对 芥 川与 汉诗 的研 究却 是少 之 又少 。事 实上 ,芥 川虽 然在 大 学时 期专 攻 的是英 国文 学 ,但他 的汉 学素 养 却是 相 当深厚 的 ,对汉 诗 也是 情有 独钟 的 。 日本 近代 书有6 册 ,这 占了汉 书藏 书总数 18 的三 分之 一。并 且芥 川 7 8册 生 都在 进行 汉诗 的创作 。芥 川生 平所 作 的3 首汉 诗 中,在 12 I 4 90 年 的就有 l首 。这 一年是 芥川 在 他一生 中创作 汉诗 最多 的年份 。 0 I 关 于 芥 川 的汉 诗 研 究 , 主要 有 村 田秀 明 的 《 川 龙 之介 的 芥 I 汉 诗 研 究 》 ”和 《 中岛 敦 和 芥 川 龙 之 介 的汉 诗 》 】 I ,高 野 斗 志 美 ・ 长 敏 的 《 川龙 之 介 的 汉 诗考 》 】 邱雅 芬 的 《 中 国旅 于 芥 , 论 行 前的 芥 川龙 之介 汉诗 》 。村 田的研 究在 芥 J 的汉 诗上 加 了注 I I 释 ,还从 诗 的形态 和 内容 对汉 诗进 行 了介 绍和 分析 。高 野 的研 究 主要 将芥 川 的早期 汉 诗和 中 国诗人 的 诗进 行 了比较 分析 ,找 出 了 二 者 的诸 多 相 关 之 处和 芥 川 早 期 汉 诗 的风 格 。邱 雅 芬则 从 “ I 解 说 ”、 “ 收件 人 ”和 “ 评价 ”退 , 个方面对 12 年 的芥 川汉 诗进 90 行 了分析 ,并 指 出中 国在 芥 川 乏 r 占据 的重 要位 置 。 I r 在 充 分解 读 先 行 研 究 的 J 1,本 稿 首先 对 先 行研 究所 未 。 . 提 及 的 1 2 年 汉 诗 创 作 突然 增 多的原 因进 行实 证 研 究 ,然 后 用 90 1 2 年 的芥川 汉诗 与作 品 的灭 耳 分 析 的新视 角来 解读 12 年 芥川 90 父 90 I 汉 诗 的特 色及 渊源 ,最后探 究 1 2 年 的汉诗 对芥 川文 学所 产 生 的 90

芥川龙之介理想化中国趣味的文学书写

芥川龙之介理想化中国趣味的文学书写

芥川龙之介理想化中国趣味的文学书写作者:汪艺戴诗琳来源:《文学教育》 2021年第14期汪艺戴诗琳内容摘要:作为日本近现代文学中新思潮派的重要作家,芥川龙之介文学作品题材涉猎广泛且意趣盎然,因而广受各国读者欢迎。

《杜子春》是芥川龙之介的中国题材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灵感源自中国唐代传奇故事,体现了其浓厚的理想化中国趣味。

而之所以产生这种理想化的中国趣味,主要是因为芥川龙之介从小所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个人独特的创作理念和大正文坛中国趣味创作偏向的影响。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中国趣味《杜子春》作为日本大正时期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芥川龙之介被誉为日本文坛之“鬼才”,尽管其人生早早画上了休止符,可是却留下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100余篇小说、50余篇小品文、60余篇随笔等。

“芥川奖”是日本文坛以其名字命名的唯一纯文学奖,足以说明芥川龙之介在日本文坛的影响力。

芥川龙之介1920年在《红鸟》杂志中首次发表《杜子春》,其创作灵感直接源自中国唐代李复言的志怪小说《杜子春传》,他在借鉴《杜子春传》的同时又进行了二次创作,描绘出理想的中国形象,展现出别样的中国趣味。

一.何为中国趣味中国趣味一词在日本最早见于1922年《中国公论》1月号“中国趣味的研究”特集。

根据西原大辅的研究,中国趣味主要包括三类,即“中国人的趣味、日本人的汉学素养与文人教养、对中国事物产生的异国兴趣”[1]18-20三类。

大正时代的日本知识分子大多对中国抱有特别的感情,众多与中国趣味相关的文学作品由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趣味也就成为该时期日本文学界的“新宠”。

当时的中国趣味类型文学作品大致包括两种:一是取材于中国古代的作品;二是取材于20世纪中国近代的(写实)作品,除小说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游记。

本文的中国趣味沿用了西原大辅的定义,主要是以芥川龙之介在游历中国之前的中国古典题材短篇小说《杜子春》中表现出的中国趣味为研究对象。

二.《杜子春》中的中国趣味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杜子春》虽然继续沿用了原著的背景和人名,但故事的细节却有很大的不同。

试论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认识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试论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认识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试论芥川龙之介的中国认识及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陈珍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1(000)020
【摘要】芥川龙之介因为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所以认为中国是一个神秘、美好的国家,中国人都是充满英雄色彩的豪杰,但是在他的中国之行后,这种认识发生了变化--对当时的中国现状及中国人感到了失望.这种对中国认识的变化影响了芥川的文学创作.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寻芥川对中国认识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总页数】3页(P67-69)
【作者】陈珍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3
【相关文献】
1.试论佛经翻译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J], 裘禾敏
2.试论中国文化对芥川龙之介创作的影响 [J], 于天祎
3.芥川龙之介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解读 [J], 马岩
4.试论俄狄浦斯情结对芥川龙之介产生的影响——从与中国《杜子春传》的比较说起 [J], 王瑞
5.芥川龙之介的托尔斯泰情结
——论《战争与和平》对芥川文学创作的影响 [J], 焦晓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及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日本文坛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及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出发,探讨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

一、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主要体现在其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中。

他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美”,并将文学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美”为主题的文学,另一种是以“人”为主题的文学。

他认为,以“美”为主题的文学是最高的文学,因为“美”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而以“人”为主题的文学则是为了描写人类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等情感,是一种情感上的满足。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也体现了他的文学观。

他的小说中经常描写人类的欲望、罪恶和痛苦等深刻的心理状态,探讨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的小说中还经常出现超自然的元素,如妖怪、鬼魂等,这些元素与现实世界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

二、芥川龙之介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曾多次表达过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钦佩,尤其是对唐诗宋词的喜爱。

他在《中日文化比较论》一文中写道:“中国文化是我国文化的母体,不管怎么说,我们的文化根源都是在中国。

”可见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崇敬。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创作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元素,如《罗生门》中的“大圣人”、“老和尚”等,都是来源于《西游记》中的人物。

他的小说中还出现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主题,如《蜘蛛的纱》中的“愁绪”、“无常”等,都是来源于唐诗宋词中的主题。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还体现在他的文学理论中。

他认为,文学的最高境界是“美”,这与中国古典文学中“文以载道”的理念是相似的。

中国古典文学中也强调“文以载道”,认为文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娱乐,更在于传达人类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芥川龙之介的“美学文学”也是强调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追求文学的精神上的享受。

三、结语
芥川龙之介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家,他的文学观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文学的追求和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通过对芥川龙之介的文学观及其与中国古典文学的关系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