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不得不知的97个专业术语!请收藏

合集下载

100个书法术语

100个书法术语

以下是100 个书法术语:1. 笔法2. 笔势3. 笔意4. 笔力5. 笔锋6. 中锋7. 侧锋8. 藏锋9. 露锋10. 逆锋11. 回锋12. 方笔13. 圆笔14. 转笔15. 折笔16. 提案17. 行笔18. 驻笔19. 顿笔20. 挫笔21. 按笔22. 提笔23. 悬针24. 垂露25. 横画26. 竖画27. 撇画28. 捺画29. 点画30. 钩画31. 挑画32. 长画33. 短画34. 粗画35. 细画36. 结构37. 布局38. 章法39. 行气40. 落款41. 钤印42. 篆书43. 隶书44. 楷书45. 行书46. 草书47. 碑刻48. 帖学49. 墨迹50. 飞白51. 瘦金体52. 柳体53. 欧体54. 颜体55. 赵体56. 永字八法57. 九宫格58. 三十六法59. 八十四法60. 笔耕不辍61. 力透纸背62. 入木三分63. 铁画银钩64. 龙飞凤舞65. 蚕头燕尾66. 藏头护尾67. 银钩虿尾68. 一波三折69. 笔酣墨饱70. 笔走龙蛇71. 丰筋多力72. 渴骥奔泉73. 飘若浮云74. 矫若惊龙75. 游云惊龙76. 龙骧豹变77. 初写黄庭78. 春蚓秋蛇79. 群鸿戏海80. 美女簪花81. 横扫千军82. 如锥画沙83. 入木三分84. 力透纸背85. 银钩虿尾86. 蚕头燕尾87. 藏头护尾88. 绵里裹针89. 刚柔并济90. 沉著痛快91. 酣畅淋漓92. 挥洒自如93. 天马行空94. 怒猊抉石95. 渴骥奔泉96. 行云流水97. 跌宕起伏98. 鸾翔凤翥99. 矫若游龙100. 龙蛇飞动这些术语涵盖了书法的各个方面,包括笔法、结构、布局、风格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97个书法术语

97个书法术语

一点号北京榜书家协会3天前↑点上方"北京榜书家协会"关注我们2、法书又称法帖,指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的诗句。

法书不同于书法。

法书是对古代名家墨迹的尊称,包含着书法作品之楷模的意思。

3.翰墨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4.墨迹用墨书写的手迹。

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诗句。

《宋书·范晔传》也有“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的记载。

5.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

唐代张怀瓘《书断》:“开元十六年五月,内出二王真迹,及张芝、张昶等书付集贤院。

”6.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类。

金,指钟鼎铜器之类;石,指碑碣石刻之类。

《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7.刻石专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

如秦代《会稽刻石》,东汉《石门颂》摩崖刻石。

桓谭《新论》:“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二。

”8.摩崖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

如汉碑中之《石门颂》,魏碑中郑道昭之云峰山题诗、题名等。

《宣和书谱·正书一》:“遂良(褚遂良)喜作正书,其摩崖碑在西洛龙门。

”9.碑刻石中的一类形制。

《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树碑用以歌功颂德始于秦而盛于汉。

在晋代曾严禁立碑。

故历来晋碑难得。

唐代是我国碑刻最发达的时期,不仅内容丰富,书法上也有极高价值。

10.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

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石鼓文即是一件猎碣。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

书法笔法术语大全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书法领域中,笔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书法创作的技巧和艺术表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法笔法术语:1. 笔锋:指毛笔的尖端部分,它是毛笔的主要用锋部分。

根据笔锋的特点,可以分为锐锋、健锋、刚锋和柔锋等。

2. 运腕:指通过手腕的转动来控制毛笔的运行,是书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

运腕的技巧可以分为提腕、转腕、扭腕、翻腕等。

3. 提按: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手指对笔杆的上下提按动作来控制线条的粗细和力度,是产生书法线条变化的重要手段。

4. 转折: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笔锋的转动来改变线条的方向和形状,是实现线条流畅和圆润的关键技巧。

5. 藏锋:指在起笔或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之中,使线条显得含蓄而饱满。

藏锋的技巧可以分为逆锋、回锋、搭锋等。

6. 露锋:指在起笔或收笔时,将笔锋露出在笔画之外,使线条显得挺拔而富有生气。

露锋的技巧可以分为出锋、抢锋、直锋等。

7. 轻扫: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轻轻扫过纸面来产生轻盈和流畅的线条,通常用于表现行草书的动感和流畅感。

8. 重按: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用力按下笔杆来产生粗重而有力的线条,通常用于表现楷书或隶书的庄重和沉稳。

9. 节奏感:指在书写过程中,通过控制笔速和力量的变化来产生节奏感,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和动感。

10. 笔意:指通过笔触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变化来表达书法的意境和情感,是书法艺术的灵魂和核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书法笔法术语,了解这些术语可以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书法的技巧和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

同时,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也可以通过欣赏不同书法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法特点和艺术风格,从而更好地领略书法的魅力。

书法教学术语大全

书法教学术语大全

常见的书法教学术语
1. 笔法:书法中笔画的表现方式和方法。

2. 运笔:书写时笔锋的运动方式,包括提、按、顿、挫、转、折等。

3. 起笔:笔画开始的运笔方式,有藏锋、露锋、方笔、圆笔等不同的方式。

4. 收笔:笔画结束时的运笔方式。

5. 结构:字形和笔画间的组合关系。

6. 布局:作品的整体安排,包括字距、行距、章法等。

7. 临摹: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包括对真迹的模仿和在心中对字帖的再现。

8. 笔力:书法中笔画的力度,可以通过提按、顿挫等运笔方式表现。

9. 姿态:书法中笔画的表现形式,包括斜、曲、直、圆等。

10. 气韵:书法中笔画间的气脉相通,是书法艺术的灵魂。

11. 骨力:书法中笔画间骨架的力度。

12. 墨色:书法中墨的运用,包括浓、淡、枯、湿等变化。

13. 节奏:书法中笔画间的快慢、轻重变化。

14. 意趣:书法中表现出的个人情感和趣味。

15. 笔势:书法中笔画的运动趋势。

16. 提按:书写时利用毛笔的提和按来表现笔画的变化。

17. 转折:书写时改变笔画方向的方式,包括顿笔成方角或圆弧。

18. 藏锋:笔画开始时较暗,不露痕迹。

19. 露锋:笔画开始时显露锋芒,有动态感。

20. 雁尾:某些笔画收尾时的形状,像大雁飞行一样。

书法需要了解的专业术语

书法需要了解的专业术语

1,需要了解的专业术语:
笔画软:就是弧度大了,写的时候不够肯定,犹犹豫豫,速度慢了等意思
发力点:就是你看见的粗的地方,例如捺画的下面,写尖尖的之前,撇画的起笔
顿笔:例如横画的起笔收笔处,稍微轻按一下,折处也有哦
重心:每个字都有重心,相当于人的肚脐,腿的长短决定肚脐的高低,高就是重心高。

紧凑:笔画往中间聚拢
结构松散:就是笔画往四周散开了,
收放:也就是聚散,开合,松紧等意思
老师点评后习,不要强求一次性就能改正,每个人的问题,会反反复复出现,直到一段时间的千百次的练习后才能消失,因此不要急于一下子矫正,这样反而会挫伤练字的劲头,您知道自己问题所在,每一次写的时候注意即可,以后慢慢加强练习。

书法常用术语大全,收藏

书法常用术语大全,收藏

书法常用术语大全,收藏书法术语●正书亦称“楷书”“正楷”“真书”。

字体名。

为了端正草书的漫无准则和减省汉隶的波磔,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

始于汉末,为魏晋通用至今的一种字体。

笔画平整,形体方正,故名。

《宣和书谱》称:“在汉建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法。

所谓楷法者,今之正书也。

人既便之,世遂行焉。

于是西汉之末,隶字石刻间染为正书。

降及三国锺繇,乃有《贺克捷表》,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晋王羲之作《乐毅论》、《黄庭经》,一出于世,遂为今昔不赀之宝。

”●楷书即“正书”。

●正楷即“正书”。

●真书即“正书”。

●行书亦称“行押书”。

书体名。

相传为汉末刘德升所创。

行书一般在楷书形体的基础上,作流畅便捷的书写,既不象草书纵放难辨,又较楷书生动简便,是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手写书体。

书写行书湏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南宋姜夔认为行书“以笔老为贵,少有误失,亦可晖映。

所贵浓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俱备。

”●榜书亦称“榜署”。

泛指书写于匾额上之大字。

古称“署书”。

汉代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

今亦称“擘窠书”。

●署书亦称“榜书”。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秦书有八体,”六曰署书”。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载:“检者,书署也,凡一切封检题字,皆曰署,题榜曰署。

”●擘窠书大字的别称。

古人写碑为求匀整,有以横直界线划成方格者,叫“擘窠”。

唐代颜真卿《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称:“前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

”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书有擘窠书者,大书也。

特未详擘窠之义、意者,擘,巨擘也;窠,穴也,即大指中之窠穴也,把握大笔在大指中之窠,即虎口中也。

小字、中字用拔镫,大笔大书用擘窠”后用以泛指大字。

●漆书书体名。

①以漆书写的文字。

相传在孔子住宅的壁中发现的古文经书,以漆为之,故名。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漆书壁经。

”②书法形体。

清代金农把字的点画破圆为方,横粗直细,似用漆帚刷成。

书法教学:书法专用术语大全,对于书法专业和初学者都是至宝

书法教学:书法专用术语大全,对于书法专业和初学者都是至宝

书法教学:书法专用术语大全,对于书法专业和初学者都是至宝100个书法专业术语,认识20个的请举手!书法艺术自产生以来,除了有丰富的作品呈现给我们,还有前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

那么书法最起码的专业词汇你都知道么?下面100个书法术语能认出23个以上的童鞋请举手吧!1书法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

汉字只是其载体,就像人的身体虽有五官和四肢,但是面貌才是识别人与人之间差别的主要所在。

书法,就是在有五官和四肢的“身体”上,有自己的模样。

100个书法专业术语,认识20个的请举手!2法书法书,又称法帖,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

以及对古代名家墨迹的敬称,或以此誉称表达对书法作者的尊重之意。

法度归根结底属于经验的总结,大家普遍认为是美的规律就是“法”。

3翰墨翰墨,也不过就是书法的别称。

“翰”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来借指毛笔、文章、书信等。

再后来就把它与“墨”合二为一,特指书法。

4金石这个名词很简单,无非就是“金”、“石”。

分别解释,“金”就是古代的青铜礼器,“石”就是碑、墓志、摩崖等石质的书写载体。

写刻、浇铸在青铜器或摩崖、墓碑等上面的文字就是金石书法。

5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

6墨迹,即用墨书写的手迹。

一般指存留下来的书法作品。

100个书法专业术语,认识20个的请举手!7拓本用宣纸和墨或朱砂,将原本刻在青铜或石刻上的书法,以反印的形式摹制出来的拓件叫做拓本。

实物最早见于唐代。

8刻石一般特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

如《龙门二十品》、《墓志七品》等等。

100个书法专业术语,认识20个的请举手!9碑汉代之前是很少有个人的墓碑。

大部分的碑都用来歌功颂德记录和传承某些重大事情。

后来在魏晋时期开始将墓志的形式转变成为地上立碑写传记。

10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指圆顶的石碑。

《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如今存之石鼓文,镌刻于鼓形圆石上,内容为歌咏秦国君主游猎之事,故也称“猎碣”。

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

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

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执笔法:书法术语,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

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

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

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压、钩、格、抵)。

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符合生理机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拨镫法:书法术语,运笔的一种技法。

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拔灯芯的。

主要有二说。

一、《书苑菁华》引晚唐林韫《拨镫序》语:“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

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

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

推、拖、撚、拽,诀尽于此。

”二、《桃源手听》引北宋钱若水语:“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压、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

”但《唐诗纪事》及《宣和书谱》所记陆希声五字执笔法并无“拨镫法”字样。

案林韫的运指四字诀和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系两种不同含义的方法。

不少学者对执笔法多主陆说。

双钩:书法术语。

①复制法书的技法。

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

”陆游有“妙墨双钩帖”诗句。

②一种书写“空心字”的技法。

据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墨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

③执笔法的指法名称,与“单钩”相对。

北宋黄庭坚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

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

”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称为“双钩”。

单钩:书法术语。

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

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

与“双钩”相对。

唐代韩方明称:“若篆书,则可多用单钩,取其圆直有准。

97个书法专业术语

97个书法专业术语

97个书法专业术语1.书法狭义上,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2.法书又称法帖,指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的诗句。

法书不同于书法。

法书是对古代名家墨迹的尊称,包含着书法作品之楷模的意思。

3.翰墨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4.墨迹用墨书写的手迹。

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诗句。

《宋书∙范晔传》也有“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的记载。

5.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

唐代张怀瓘《书断》:“开元十六年五月,内出二王真迹,及张芝、张昶等书付集贤院。

”6.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类。

金,指钟鼎铜器之类;石,指碑碣石刻之类。

《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7.刻石专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

如秦代《会稽刻石》,东汉《石门颂》摩崖刻石。

桓谭《新论》:“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二。

”8.摩崖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

如汉碑中之《石门颂》,魏碑中郑道昭之云峰山题诗、题名等。

《宣和书谱∙正书一》:“遂良(褚遂良)喜作正书,其摩崖碑在西洛龙门。

”9.碑刻石中的一类形制。

《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树碑用以歌功颂德始于秦而盛于汉。

在晋代曾严禁立碑。

故历来晋碑难得。

唐代是我国碑刻最发达的时期,不仅内容丰富,书法上也有极高价值。

书法中的名词术语

书法中的名词术语

书法中的名词术语一、笔法相关1. 中锋2. 侧锋3. 藏锋4. 露锋5. 提按6. 疾涩二、字体结构相关1. 重心- 含义:指一个字的重量中心。

一个字的重心平稳,字就显得端庄、稳定。

例如,“中”字,竖画要写得垂直,并且位于整个字的中心位置,这样整个字的重心才稳。

在楷书结构中,重心的把握尤为重要,像柳公权的楷书,每个字的重心都处理得非常精妙,使字在平稳中又不失灵动。

2. 比例- 含义:指字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等关系。

如在左右结构的字中,左右部分的比例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左右均等,像“林”字;有的是左窄右宽,如“江”字;有的是左宽右窄,像“到”字。

在书法创作中,准确把握字的比例关系,能够使字的结构更加合理美观。

3. 对称与呼应- 对称:是指字的左右或上下部分在形状、大小等方面相对称。

例如“日”“田”等字,具有明显的对称结构。

在篆书和楷书的结构中,对称结构的字较为常见,对称能给人一种稳定、规整的美感。

三、墨法相关1. 浓墨- 含义:墨汁浓稠,写出的笔画乌黑发亮,富有厚重感。

在书法创作中,使用浓墨的书法家很多,如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多采用浓墨书写,他的楷书笔画厚重雄浑,浓墨的运用增强了这种艺术效果。

2. 淡墨- 含义:墨汁较稀,写出的笔画颜色较浅。

淡墨能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

在明代董其昌的书法作品中,常使用淡墨,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一种淡雅、清新的感觉。

3. 枯墨- 含义:墨汁即将用尽时写出的笔画,笔画中出现飞白,有干枯之感。

枯墨在书法创作中可以表现出一种苍劲、古朴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清代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中,枯墨的运用使作品充满了冷峻、孤寂的气息。

4. 润墨- 含义:介于浓墨和淡墨之间,墨色滋润。

润墨写出的笔画圆润、流畅,富有韵味。

在赵孟頫的书法作品中,润墨的运用使他的字圆润清秀,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书法术语大全

书法术语大全

□金错刀①对书法用笔颤掣波发笔道的美称。

《谈荟》载:“南唐李后主(煜)善书,作颤笔摎曲之伏,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宣和书谱》谓:“后主又用金错刀法作面,亦清爽不凡,另为一格法。

后主金错刀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

”②字体名。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有金错刀书一体。

具体形式与风貌今已不可稽查。

□筋书书法术语。

劲键遒丽的点画谓之“筋书”。

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

多力丰筋者圣。

书法言筋、骨,均寓褒奖之义,如历来称颜真卿、柳公权书为“颜筋柳骨。

”□一笔书书法术语。

指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直下而成,故名。

汉代张芝首创。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伯英(张芝)章草,学崔(瑷)、杜(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

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

”□颤笔亦称“战笔”,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科技法,因笔画呈颤动状,故名。

《谈荟》载:“南唐李后主(煜)善书。

作颤笔摎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

”亦称“金错刀”。

《宣和面谱·花鸟三》载:“唐希雅初学李氏错刀笔,后画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

”□悬针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名。

与垂露为两种形体。

冯武(简缘)《书法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

但锋尖耳。

不可如鼠尾。

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

后人遂以为法。

”□垂露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

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

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护尾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

指行笔至笔画尾部而反收其笔锋。

东汉蔡邕《九势》称:“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

”护尾与藏头的用笔方法,笔势逆入而反收,逆则强健得势,收则显示笔有余力。

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

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

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书法用笔技法术语大全执笔法:书法术语,写毛笔字以手指执笔管的方法。

执笔,是进行写字活动的基本手段。

大致有如下几点:如双苞(即*双钩)、单苞(即*单钩)、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

传自锺繇、王羲之、虞世南,陆彦远等综合而成的“五字执笔法”(即擫、压、钩、格、抵)。

经历代书法家长期书写的实践,咸认为是符合生理机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确方法。

拨镫法:书法术语,运笔的一种技法。

镫一作灯,故亦有譬喻执笔运指如挑拔灯芯的。

主要有二说。

一、《书苑菁华》引晚唐林韫《拨镫序》语:“镫,马镫也,盖以笔管着中指、名指尖,令圆活易转动;笔管直,则虎口间空圆如马镫也。

足踏马镫浅,则易转运。

手执笔管亦欲其浅,则易于拨动矣。

推、拖、捻、拽,诀尽于此。

”二、《桃源手听》引北宋钱若水语:“古之善书鲜有得笔法者,唐陆希声得之凡五字,擫、压、钩、格、抵,用笔双钩,则点画遒劲而尽妙矣,谓之拨镫法。

”但《唐诗纪事》及《宣和书谱》所记陆希声五字执笔法并无“拨镫法”字样。

案林韫的运指四字诀和陆希声的执笔五字法系两种不同含义的方法。

不少学者对执笔法多主陆说。

双钩:书法术语。

①复制法书的技法。

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南宋姜夔《续书谱》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

”陆游有“妙墨双钩帖”诗句。

②一种书写“空心字”的技法。

据载:宋代蒲元,尝以双钩字写河上公注《道德经》,笔墨精细,若游丝萦绕,孤烟袅风,连绵不断,或一笔而为数字,分布匀稳,风味有余。

③执笔法的指法名称,与“单钩”相对。

北宋黄庭坚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

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

”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称为“双钩”。

单钩:书法术语。

执笔法指法名称.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

书法术语大全

书法术语大全

□柳穿鱼
书法术语。比喻应用啄法的短撇。如形、影、彤、彬诸字,其右侧的竖三撇,须有仰、平、覆三种有变化的笔势,似三条小鱼,用柳枝穿连起来,故名。
□激石波
书法术语。用笔时平捺称“波”,激石者指字之捺笔似水之自泉口流出遇石激而涌过。这种捺笔称为“激石波”。如《兰亭序》“欣”字捺有章草笔意者即是。
□逆入平出
书法术语。笔画起落笔和出锋收笔的一种用笔技法。逆入,指起笔时,笔锋要朝书写笔画的反方向入纸,随即转锋行笔,以达到“藏锋”于点画之中,均匀地万毫齐力,平铺纸上形成中锋运笔的势态。平出,指笔画至末不收,势尽出锋,回腕空收。
□疾涩
书法术语。用以对笔势的评述。笔势由用笔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笔锋顺逆诸因素产生。疾笔求其劲挺流畅,涩笔求其凝注浑重。东汉蔡邕《九势》称:“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然精于疾涩笔势者往往寓涩于疾。东晋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称:“势疾则涩。”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古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涩非迟也,疾非速也。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之。”
□垂露
书法术语。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护尾 书法术语。用笔的一种技法。指行笔至笔画尾部而反收其笔锋。东汉蔡邕《九势》称:“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护尾与藏头的用笔方法,笔势逆入而反收,逆则强健得势,收则显示笔有余力。北宋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论点,即从“护尾”扩展而来。
□万毫齐力
书法术语。指作书时非但主毫要丝丝得力,而且要调动副毫的作用,使笔毛一无扭结地聚结运动。这样写出的点画才力量弥满,圆健得势。南朝梁王僧虔《笔意赞》:“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

书法术语大全

书法术语大全

□金错刀①对书法用笔颤掣波发笔道的美称。

《谈荟》载:“南唐李后主(煜)善书,作颤笔摎曲之伏,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宣和书谱》谓:“后主又用金错刀法作面,亦清爽不凡,另为一格法。

后主金错刀书用一笔三过之法,晚年变而为画,故颤掣乃如书法。

”②字体名。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有金错刀书一体。

具体形式与风貌今已不可稽查。

□筋书书法术语。

劲键遒丽的点画谓之“筋书”。

东晋卫夫人《笔阵图》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

多力丰筋者圣。

书法言筋、骨,均寓褒奖之义,如历来称颜真卿、柳公权书为“颜筋柳骨。

”□一笔书书法术语。

指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直下而成,故名。

汉代张芝首创。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伯英(张芝)章草,学崔(瑷)、杜(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

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

”□颤笔亦称“战笔”,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科技法,因笔画呈颤动状,故名。

《谈荟》载:“南唐李后主(煜)善书。

作颤笔摎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

”亦称“金错刀”。

《宣和面谱·花鸟三》载:“唐希雅初学李氏错刀笔,后画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

”□悬针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名。

与垂露为两种形体。

冯武(简缘)《书法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

但锋尖耳。

不可如鼠尾。

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

后人遂以为法。

”□垂露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

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

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护尾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

指行笔至笔画尾部而反收其笔锋。

东汉蔡邕《九势》称:“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

”护尾与藏头的用笔方法,笔势逆入而反收,逆则强健得势,收则显示笔有余力。

写书法的专业动作术语

写书法的专业动作术语

写书法的专业动作术语
1. 推笔: 用力前行手写笔,一般用于写直笔。

2. 点墨: 把笔尖蘸上墨汁,然后轻轻的在纸面上点出一点墨迹,为下笔做好准备。

3. 首尾相连: 书法作品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应当像一条线一样自
然流畅,即“首尾相连”。

4. 点画: 点画是指描绘书法作品中的一些小细节的过程,例如
描绘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距离、书写的顺序等。

5. 提笔: 用于在完成一个笔画后,将笔尖离开纸面,以便重新
开始下一个笔画。

6. 勾勒: 勾勒出书法作品中的关键笔画,在书写作品的时候,
要特别注意不要犯错。

7. 叠点: 叠点是指用笔尖在纸面上随意地点出多个小点,以便
表达出特定的意思或效果。

8. 造型: 造型是指用笔勾勒出书法作品中的形状和结构,对于
创作一些特别的书法作品非常有用。

9. 挥毫: 挥毫是指用笔尖在纸面上运用自如的描绘出书法作品
中的各种笔画和结构。

10. 润笔: 润笔是指使用水或墨汁等润湿笔尖,以便提高书写速度和笔锋的清晰度。

硬笔书法点评专业术语

硬笔书法点评专业术语

硬笔书法点评专业术语
硬笔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主流表现形式,其书写工具为
硬笔,制作材料多为竹片或铜片。

这种书法作品的特点是工整、清晰、饱满、鲜明,是一种较为规范的书写方式。

在硬笔书法中,有一些专业术语值得注意,下面针对这些术语进
行点评和解析:
1. 竖:指硬笔书法中的直线部分,要注重笔画的粗细变化,使书
写的整体美观。

竖如其名,必须端直,顶端适当加粗,底部略微叉开,方能显得稳健有力。

2. 横:指硬笔书法中的横线部分,与竖线相配合,要自然、平滑,与竖线相交的地方要流畅自然,形成美观的结构。

横以两端起伏为宜,有轻有重,中间微陷,优美自然。

3. 钩:指硬笔书法中的转角部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位,
与整个字体的流畅度和紧凑度密切相关。

钩状若龙鳞四起,有着明显
的卷曲之意,此外还应该注意钩字两端高低和钩的弯曲度。

4. 折:指硬笔书法中字体的拐角处,因为硬笔书法不像软笔书法
可以写出线条的流畅感,所以在书写时需要给字体合理的安排一个折线,使其字形更加丰满,大小、位置均匀,造型立体、丰满。

5. 提:指硬笔书法中下筆或上筆在字形中的提升,须有快有慢,久而不衰。

提起时一定要注意,一般应凸出一分,但不应过高过低,形成字形紧凑的美感。

硬笔书法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书法形式,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书写技巧。

以上介绍的五个专业术语,在书写中应该予以充分的注意和理解,努力提高自己的硬笔书法水平,才能使自己的书写更加出色、更有观赏性。

书法108个名词解释

书法108个名词解释

书法108个名词解释来自:龙啸烟云 > 《待分类》1.书法: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

通常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讲究执笔,运笔,用墨,点画,结构,分布(行次,章法),风格,韵味等。

笔法,笔势,笔意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

书法家运用书写的技法,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内心的感情,创造美的意境。

中国的书法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日本称书法为“书道”。

2.法书:指有规则,有法度,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而可作学习范本的书法作品。

通常称他人书作为“法书”时,则含有尊重之意。

3.翰墨:与“笔墨”同义。

翰,原指羽毛,借指毛笔,文字。

翰墨,即笔和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4.真迹:由名家亲自书写或绘成的书画作品。

5.甲骨文:殷商时代刻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遗址,故又称“殷墟文“。

因使用刀刻,而称”契文“;因刻于龟甲或兽甲之上,而称”龟甲文“;因文字为记载占卜,祭祀之类活动,而称”卜辞“。

是可辨识的最古的汉字。

6.金文:殷商至汉代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因铜在古代称金,故程“金文”。

古代铜器一般分礼器和乐器两类,礼器作祭祀用,以鼎为代表;乐器作演奏用,以钟为代表。

古代以钟,鼎代表所有铜器,故金文又称“钟鼎文”。

7.石鼓文:指唐初在今陕西宝鸡三原发现的十块鼓形石头上所刻的文字。

石鼓,为鼓形的石头,非石头制作的鼓。

据近人考证,石鼓为公元前八世纪秦人所制,文字为秦人所刻。

十块石鼓每块上刻一首四言诗,记载秦国国君狩猎情况,故又称“猎”。

石鼓文是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

8.籀文:又称“籀(zhou)书”,“大篆”。

是介于甲骨文于小篆之间的一种字体。

相传周宣王太使籀作大篆,故取籀为名。

石鼓文为籀文的代表作品,故石鼓文又称为“籀文”。

9.大篆:广义指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六国文字。

狭义专指籀文。

10.小篆:又称“秦篆”。

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用的字体。

评价书法的专业术语

评价书法的专业术语

评价书法的专业术语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
的文化内涵。

评价书法作品需要从多个专业术语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书法作品的结构和构图是评价的重要标准之一。

结构包
括整体布局的平衡和谐,字体的大小、粗细、间距等方面的协调统一。

构图则涉及到作品的整体形式美感,如开头、承接、发展、转折、高潮、结尾等要素的安排和表现。

其次,评价书法作品需要考虑笔墨的运用。

这包括墨的浓淡、
水的多少、笔的轻重、劲软等方面的运用。

专业术语有“墨色浓淡”、“水墨相宜”、“笔墨相濡”等,这些都是评价书法作品的
重要标准。

再者,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也是评价的关键。

比如,楷书要求
端庄秀丽,行草要求潇洒俊逸,隶书要求刚劲有力,篆书要求古拙
有力。

专业术语有“笔法婉转”、“结体工整”、“气韵生动”等,这些都是评价书法作品字体特点的重要方面。

此外,评价书法作品还需要考虑其表现主题和意境的能力。


法作品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笔墨的表现来传达主题和意境。

专业术语有“意境深远”、“气韵生动”、“神韵超逸”等,这些都是评价书法作品表现能力的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评价书法作品的专业术语涵盖了结构构图、笔墨运用、字体特点以及表现能力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考量这些专业术语,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97个书法专业术语之(三),不可不知

97个书法专业术语之(三),不可不知

97个书法专业术语之(三),不可不知41.一笔书书法术语。

指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直下而成,故名。

汉代张芝首创。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

”42.颤笔亦称“战笔”,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因笔画呈颤动状,故名。

《宣和面谱·花鸟三》载:“唐希雅初学李氏错刀笔,后画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

”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名。

与垂露为两种形体。

冯武(简缘)《书法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

但锋尖耳。

不可如鼠尾。

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

后人遂以为法。

”44.垂露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

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

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45.护尾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

指行笔至笔画尾部而反收其笔锋。

护尾与藏头的用笔方法,笔势逆入而反收,逆则强健得势,收则显示笔有余力。

北宋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论点,即从“护尾”扩展而来。

46.逆入平出书法术语。

笔画起落笔和出锋收笔的一种用笔技法。

逆入,指起笔时,笔锋要朝书写笔画的反方向入纸,随即转锋行笔,以达到“藏锋”于点画之中,均匀地万毫齐力,平铺纸上形成中锋运笔的势态。

平出,指笔画至末不收,势尽出锋,回腕空收。

书法术语。

用以对笔势的评述。

笔势由用笔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笔锋顺逆诸因素产生。

疾笔求其劲挺流畅,涩笔求其凝注浑重。

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古人用笔,不外‘疾’、‘涩’二字。

涩非迟也,疾非速也。

以迟速为疾涩,而能疾涩者无之。

”48.方圆指字的用笔和形体上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

方中寓圆,圆中有方,既有矛盾,又能统一,才能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若“舍方求圆,则骨气莫全,舍圆求方,则神气不润。

故方圆也可用来评价书法艺术的优劣。

49.燕尾指章草中的一种波法。

如神龙本《兰亭序》“欣”字右下半的“人”,其状似燕之尾,故名。

书法专业词语

书法专业词语

书法专业词语
1. 行书:一种书法字体,笔画流畅,线条优美,常用于书法作品的书写。

2. 楷书:一种书法字体,笔画端正,线条稳健,常用于书法作品的书写。

3. 隶书:一种书法字体,笔画刚劲有力,线条简洁明快,常用于书法作品的书写。

4. 草书:一种书法字体,笔画潇洒飘逸,线条自由奔放,常用于书法作品的书写。

5. 篆书:一种古代书法字体,笔画方正刚劲,线条简洁明快,常用于书法作品的书写。

6. 书法家:指擅长书法艺术的人,能够运用不同的字体和技法创作出优美的书法作品。

7. 书法作品:指书法家创作的书法艺术作品,包括字帖、对联、书法画等。

8. 书法技法:指书法创作中所运用的技巧和方法,如笔画、结构、布
局等。

9. 书法材料:指书法创作所需要的材料,如毛笔、墨汁、宣纸等。

10. 书法展览:指展示书法作品的展览活动,旨在推广和传承书法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书法,不得不知的97个专业术语!请收藏中国书法博大精深,近代书法大师沈尹默评价书法“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法作为一种高雅艺术,她以独特的书法美使人迷恋。

学习书法,这些书法术语不可不知!1、书法狭义上,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

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内容。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

2、法书又称法帖,指学习书法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

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

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的诗句。

法书不同于书法。

法书是对古代名家墨迹的尊称,包含着书法作品之楷模的意思。

3、翰墨义同”笔墨”。

原指文辞。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后世亦泛指书法和中国画。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4、墨迹用墨书写的手迹。

唐代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诗句。

《宋书·范晔传》也有“上示以墨迹,晔乃具陈本末”的记载。

5、真迹真实可靠的手迹而不是出于他人的假托和伪造。

唐代张怀瓘《书断》:“开元十六年五月,内出二王真迹,及张芝、张昶等书付集贤院。

”6、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类。

金,指钟鼎铜器之类;石,指碑碣石刻之类。

《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7、刻石专指镌刻于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画。

如秦代《会稽刻石》,东汉《石门颂》摩崖刻石。

桓谭《新论》:“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八百余处,而可识者七十二。

”8、摩崖把文字直接书刻在山崖石壁上称“摩崖”。

如汉碑中之《石门颂》,魏碑中郑道昭之云峰山题诗、题名等。

《宣和书谱·正书一》:“遂良(褚遂良)喜作正书,其摩崖碑在西洛龙门。

”9、碑刻石中的一类形制。

《后汉书·窦宪传》注:“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树碑用以歌功颂德始于秦而盛于汉。

在晋代曾严禁立碑。

故历来晋碑难得。

唐代是我国碑刻最发达的时期,不仅内容丰富,书法上也有极高价值。

10、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

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石鼓文即是一件猎碣。

11、碑额碑刻术语,碑头的通称,又名碑首。

一般指碑石上端额部,多有大字碑题及边饰的额头部分。

碑额一般镌刻该碑的全名,多为篆书体。

12、篆额碑刻术语。

汉代以后的各种碑刻之上端,称碑头或碑额,因碑额上所题字多用篆书,遂称“篆额”。

汉碑如《张迁碑》、《韩仁铭》等篆额,书风奇肆跌宕,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13、篆盖碑刻术语。

唐代的墓志铭,通常有石盖,因盖上文字多用篆体,故名。

篆盖与篆额内容相仿而形制不同,但《金石综例》称:“篆盖,即篆额。

”14、碑阴碑刻术语。

古代碑刻,除正面碑文外,往往将门生、故吏或出资建树者的姓名镌刻于背面,故称。

15、碑版泛指碑志之类。

《碑版广例》:“开元二十五年羊愉撰景贤大师身塔记,末有碑版所详,不复多载语,后魏昌冯王新庙碑,有碑版湮灭语。

后人碑版名称,殆自此始。

”16、碑学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北碑后,学书崇尚碑刻风气大盛,遂有北派碑学、南派帖学之分。

又指“碑版学”,即研究考订碑刻起源、体制及新旧异同等学问。

17、勒石碑刻术语。

指将法书钩摹本背面加朱复印到石面上的工序。

唐代碑刻上常有专款记载勒石者,如《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碑末有“诸葛神力勒石”字样。

18、朱背亦称“背朱”。

即“勒石”。

19、拓本从碑刻、铜器上墨拓下来的书迹或图像。

实物最早见于唐代。

具体方法将宣纸打湿蒙在器物碑刻上,敲打它,使得宜纸呈现凹凸状,然后蘸墨拓成。

古时用竖纹纸,油烟墨,拓后砑光,墨色乌黑有浮光的,称“乌金拓”;用横纹纸,松烟墨,色青而浅,不和油腊的,称“蝉翼拓”。

又以朱红色拓出的称“朱拓”;碑石初成,或刚出土时所拓的称“初拓”。

20、剥蚀指古代碑刻年久风化石有剥落。

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复锋鋩。

”21、双钩书法术语。

(1)复制法书的技法。

法书上石,沿其笔面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为“双钩。

陆游有“妙墨双钩帖”诗句。

(2)一种书写“空心字”的技法。

(3)执笔法的指法名称,与“单钩”相对。

北宋黄庭坚论书:“凡学字时,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笔压无名指。

高提笔,令腕随已意左右。

”今以食指与中指上节、中节之间相叠,钩住笔管,称为“双钩”。

22、单钩书法术语。

执笔法指法名称。

以食指钩笔管与拇指形成钳制状,余指皆垫于笔管后方。

因只以一食指主钩,故称“单钩”。

与“双钩”相对。

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称:“单钩者食指、中指参差不齐,食指钩向大指,中指钩向名指,此是单钩。

”世传北宋苏轼作书用此法,微偃其笔。

23、枕腕书法术语。

写字时把左手掌背平垫于右手腕下,称为“枕腕”。

多用于书写小字,也有使用臂搁(多以竹、木制)等物代替左手垫于腕下的。

24、悬腕书法术语。

执笔法中的一种。

手腕灵活与否对运笔至关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凭空悬起,称为“悬腕”。

写字仅仅堤腕还不能上下纵横自如地运笔。

悬腕能使肩部松开,全身之力由于无所罣碍,才得集注毫端,点画方能劲健。

25、回腕法书法术语,执笔法中的一种。

腕掌弯回,手指相对胸前,故称。

清代何绍基写字即采用此法,执笔时腕肘高悬,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违常人的生理机能,故一般多不采用。

26、腕平掌竖书法术语。

论述执笔时的腕掌关系。

由“指实掌虚”引申而来。

近人沈尹默称:“掌不但要虚,还得竖起来。

掌能竖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悬起,肘腕并起,腕才能够灵活运用。

”27、凤眼书法术语,执笔法的指法名称,握管时,大拇指节骨挺直,里侧呈微凸伏,与内弯的食指构成狭长形的缝隙,因美其名为“凤眼”。

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圆者称“龙眼”,是另一种执笔法。

28、执使书法术语。

执笔和用笔的通称,唐代孙过庭《书谱》载:“今撰执使转用之由,执谓浅深长短之类;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

”明代张绅称,“执谓执笔,使谓运用。

”参见“运笔”。

29、运笔书法术语。

指字的点画书写之过程。

南宋姜《续书谱》称:“大抵执之欲紧,运上欲活,不可以指运笔。

当以腕运笔。

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30、磔(zhé)书法术语。

点画用笔的一种技法。

“永字八法”称捺笔为“磔”。

捺法用磔,意思是笔亳尽力铺散而急发。

又,斜捺叫磔,卧捺称波。

唐太宗李世民《笔法诀》称:“磔须战笔外发,得意徐乃出之。

”31、戈法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笔法。

相传:“(唐)太宗工隶(楷书),以(虞)世南为师,常患难于戈法,一日书‘戬’字,乃空其落,世南取笔填之,以示魏徵,徵称:仰观目圣作,惟戬字戈法颇逼真,上深叹魏为藻识。

”戈法较长,写时如不从容行笔,必然头尾重,中间轻薄。

唐太宗李世民称:“为戈必润,贵迟疑而右顾。

”32、中锋书法术语。

指行笔时将毛笔的主锋保持在点画的中线,以区别于偏锋。

用中锋写出的钱条圆浑而有质感。

33、聚墨痕书法术语。

中锋运笔,因笔锋常在点画中间行迸,笔画的中央线着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浓重的墨线痕迹,故名。

明代董其昌《画禅宝随笔》评苏轼《赤壁赋》墨迹称:“坡公书多偃笔,亦是一病,此《赤壁赋》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传耳。

”34、侧锋书法术语。

起笔的一种技法。

谓在下笔时笔锋稍偏侧,落墨处即显出偏侧的姿势。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称:“正锋取劲,侧笔取妍。

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时带侧笔。

”这种笔法最初在隶书向楷书演变时形成。

它使方笔字体中增添潇洒妍美的神情。

侧锋多用来取势,势成则转换为中锋。

晋人多用之。

35、折锋书法术语。

笔画转换方向时的一种用笔技法。

指笔势折叠带方者,以别于转笔,即笔锋在转换方向时,由阳面翻向阴面,或由阴面翻向阳面。

折锋利于点画方劲和创造姿势。

清代包世臣书《刘文清四智颂》后,称其笔法“以搭锋养势,以折锋取姿。

”36、裹锋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

起笔呈反方向运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

以后凡是取圆势用笔,笔锋内敛于点画中间的称“裹锋”。

如《曹全碑》、《石门铭》等多用之。

37、逆锋书法术语。

运笔的一种技法。

为了藏锋铺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笔的称“逆锋”。

用逆锋作字,往往具有苍劲老辣的意趣。

清代刘熙载称:“要笔锋无处不到,须是用逆字诀。

勒则锋右管左,努则锋下管上,皆是也。

然亦只暗中机括如此,著相便非。

”38、蹲锋书法术语。

蹲,有停留的意思。

与“蹲”本为一字。

在书法中,蹲锋、蹲锋,字虽同,却为两法。

一个指笔缓行中的蹲势,另一个指欲趯先蹲,退而复进。

唐代张怀瓘《玉堂禁经》称:“蹲锋,缓亳蹲节,轻重有准是也”;“蹲锋,驻笔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蹲之。

”39、金错刀(1)对书法用笔颤掣波发笔道的美称。

《谈荟》载:“南唐李后主善书,作颤笔摎曲之伏,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

”(2)字体名。

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载有金错刀书一体。

具体形式与风貌今已不可稽查。

40、筋书书法术语。

劲键遒丽的点画谓之“筋书”。

书法言筋、骨,均寓褒奖之义,如历来称颜真卿、柳公权书为“颜筋柳骨。

”41、一笔书书法术语。

指草书文字间自始至终笔画连绵相续,如一笔直下而成,故名。

汉代张芝首创。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称:“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

”42、颤笔亦称“战笔”,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因笔画呈颤动状,故名。

《宣和面谱·花鸟三》载:“唐希雅初学李氏错刀笔,后画竹,乃如书法,有颤掣之状。

”43、悬针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下端尖锐,如针之倒悬,故名。

与垂露为两种形体。

冯武(简缘)《书法正传》称:“将欲缩锋,引而伸之,须要首尾相等。

但锋尖耳。

不可如鼠尾。

又按古人只有垂露一法,悬针始于《兰亭)‘年’字。

后人遂以为法。

”44、垂露书法术语。

书写直画的一种形态。

其收笔处如下垂露珠,垂而不落,故名。

具有藏锋的笔势,不同于“悬针”。

唐代孙过庭《书谱》称:“观夫悬针垂露之异。

”45、护尾书法术语。

用笔的一种技法。

指行笔至笔画尾部而反收其笔锋。

护尾与藏头的用笔方法,笔势逆入而反收,逆则强健得势,收则显示笔有余力。

北宋米芾“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论点,即从“护尾”扩展而来。

46、逆入平出书法术语。

笔画起落笔和出锋收笔的一种用笔技法。

逆入,指起笔时,笔锋要朝书写笔画的反方向入纸,随即转锋行笔,以达到“藏锋”于点画之中,均匀地万毫齐力,平铺纸上形成中锋运笔的势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