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城乡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2.1城乡空间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湘教版)
2.提问学生对城乡空间结构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和乡村的空间结构特点。
3.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城乡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功能区的划分等。
2.通过地图和实例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划分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提问和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问题解决:本案例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这种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对城乡空间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长沙城市的图片和地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城市的空间结构。
2.邀请长沙市的规划师或建筑师来课堂进行讲座,分享实际的城市规划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城市考察,亲身体验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城乡空间结构的问题,如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原因、城乡差异等。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2.通过对城乡空间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城乡差异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1城乡空间结构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通过分析城乡空间结构的案例,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理解城乡空间结构的定义及分类,包括城市和乡村的空间特征。
2.掌握影响城乡空间结构的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政策规划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请你们小组分析所给案例,探讨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反馈。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如城乡空间结构的定义、分类、特点、影响因素等。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城乡空间结构”,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城乡空间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如城市的紧凑性、乡村的开放性等。
2.分析影响城乡空间结构的因素,如经济发展、人口流动、政策规划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阐述。
3.讲解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趋势,如城市化进程、城乡融合发展等,并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社会问题。
2.1城乡空间结构优秀教学案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城乡空间结构”,我们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进行案例分析。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乡差异明显。案例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位置:该地区东临大海,西靠丘陵,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过。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1城乡空间结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的内容。在授课前,我深入研究了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课程主要围绕城乡空间结构的形成、特点、功能及其发展进行讲解,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城乡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能够分析不同地域的城乡空间结构特点,并认识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城乡空间结构实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我也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城乡空间结构的图片和实地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城乡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本节课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乡空间结构的形成、特点、功能及其发展。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在互动中共同进步。
3.提供问题解决思路,如资料收集、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组合作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具体策略如下: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湘教版)
“城市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湘教版)一、课标导读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理解不同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影响;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尝试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释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初步学会不同图像的判读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问题情境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环境探究分析,增强学生爱家乡的自豪感,进而形成关爱居住城市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城市地域功能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难点:城市地域功能结构及成因。
四、动态课堂主题一:聚焦生活[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济南市功能分区进行实际调查研究,完成研究性课题。
1.学生分组原则:根据学生个人兴趣自愿报名、自由组合。
调查小组分商业组、购房组、办厂组三个活动小组。
2.制定调查、探究主题商业组:调查济南重要商业区的分布,画出简图,说明作图依据及其数据来源;重要商业区分布其中的重要原因分析,说明依据;决策本组从事何种商业经营,如何布局,写出理由。
住宅组:调查济南不同小区的房价,画出简图,说明作图依据及其数据来源(调查范围以学生实际居住地为中心,可限定在各小区的新楼盘和二手房中介公司,范围不可太大);根据简图分析影响房价和购房的因素,说明依据;决策本组购房标准、购房位置,写出理由。
工业组:调查济南主要工业用地的布局,画出简图,说明作图依据及其数据来源;重要工业用地的类型划分,说明划分依据;探究不同工业用地类型分布原因,说明依据;决策本组办厂类型、如何选址,写出理由,说出发展规划。
湘教版必修二2.1《城市的空间结构》教案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1课时城市的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1.联系所在城市的功能区分布,理解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类型及特点。
2. 逐步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区
自主学习: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由于经济原因,住宅区开始呈现高级与低级的分化,试填写下表:
◆我行我show —试做城市规划师
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
假设你是城市规划师,以小组为单位,规划出你们认为的该城市常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
◆牛刀小试
右图为“地中海某城市示意图”
1.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A. 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 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 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
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
2.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最不利的条件是()
A. 离城市远
B. 山区多灾害
C. 近湖泊,湿度大
D.交通不便。
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报告、学生互评等,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数据和实例分析城乡空间结构的能力,学会从地理学角度看待城乡发展问题。
3.引导学生掌握城乡空间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策略,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城乡空间结构的变化,提高他们运用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城乡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及演变过程,结合教材内容和实例进行阐述。
2.分析城乡空间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如集中型、分散型、带状型等,并通过地图、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
3.讲解城乡空间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1城乡空间结构(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空间结构的演变成为地理学科关注的焦点。本案例以高一下学期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2.1节“城乡空间结构”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城乡空间结构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他们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城乡空间结构对人们生活、产业发展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关注城乡发展的情感。
2.1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4.针对一个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提出你的解决方案。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根据地图,指出我国某城市的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
1.重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对空间结构的影响。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沟通协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b)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城市空间结构知识的掌握程度。
c)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4.教学拓展:
a)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如城中村改造、城市交通拥堵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撰写一篇反思性文章:
a)城市空间结构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b)你认为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如何平衡不同功能区的需求?
c)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城市空间结构知识,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改进?
(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b)新课学习: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土地利用、交通等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2.1 城乡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学设计(1)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距离市中心远近(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
不同点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
(4)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OA、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 BC为工业区在距离市中心相同距离下,地租水平也有差异,看下图分散型乡村聚落是一种呈点状松散布局的村落,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如水稻生产区)。
由于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各发育阶段对水的要求有所不同,对不同地块的排、灌及水的深度都要认真管理,因此,往往在一定面积的水稻田中间,就有一户或几户农户住在地势较高处,以便就近管理周围的农田,从而形成分散型乡村聚落。
半聚集型山村聚落是一种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的乡村聚落。
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一个村只有十几户人家,各家彼此排列都不太靠近,还有一种村落是沿一条陆路或水道交通线排列,但各农户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彼此不连接在一起。
六、城乡一体化规划合理利用城乡空间,是城乡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任务。
城乡是一个由城市和乡村多种要素构成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不能封闭起来发展乡村,也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
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互相支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二是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三是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七、课堂总结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乡空间结构教学设计及课堂习题
2019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乡空间结构教学设计及课堂习题课题名称:2.1 城乡空间结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启发式讲授教学目标:1.运用实例,说出城乡土地利用方式,概括城乡的空间结构特征。
2.结合示意图,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运用案例,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4.通过对比、举例等方式,说出影响城乡发展布局的区位因素。
教学重点:城市和乡村的空间结构特征,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影响城乡发展布局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归纳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已学知识和过程,指出重难点。
学生回顾、整理思路。
总结、突出重难点。
1分钟拓展提高通过对比选择、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说出影响城乡发展布局的区位因素。
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选择,并从案例中归纳影响因素。
站到更高位置看城乡空间问题。
PPT展示图片4分钟课堂习题:2.1 城乡空间结构下图反映我国某城市某工作日0:00时和10:00时的人口聚集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
读图回答1~2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应为A.行政区B.商务区C.住宅区D.工业区2.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该城市位于A.丘陵地区B.平原地区C.山地地区D.沟谷地区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
A、B、C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
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
读图完成问题。
3.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
A、B、C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B.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C.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D.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4.下列叙述不属于功能区C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的是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对城市的污染较小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左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右图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统编湘教版高中必修第二册地理《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集体备课ppt课件
3.知名度
好莱坞贝弗利山是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矾市一区,位于市区西北郊。20世纪初,电 影制片商在此发现理想的拍片自然环境,陆续集中到此,使好莱坞逐渐成为世界闻 名的影城。同时好莱坞亦发展为美国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影星及 其他人土汇聚于此。现在这里是众多名流的居住地。
思考: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却没有高楼大厦,为什么?
质量上,中高级和低级 居住区分化、位置上, 高级和低级居住区背向 发展
靠近河流、铁路、公
工业区 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
地带。
趋向市区外缘或沿河 流、交通干线分布
占地面积小, 呈点状或条状
分布最广泛, 成片状或团状
集聚成片
城市空间结构是如何形成和变化?
城市的空间结构受制于自然地理条件、历 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 政策等因素,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化。
•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 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有居住 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 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 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这些 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 城市的空间结构。
新知讲解
二、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 影响功能分区的因素 城市空间结构
个“豆腐块”之间就有一个商业区。 座 市5现。.行代政化因的新素城
6.环境因素
风向、河流流向、城市 绿化带等。
工业区一般分布在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河流的下游,以减少 对市区的污染。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揭示了城市土地利 用和功能分区的一般 规律,强调了中心商 务区在城市发展和功 能分区中的主导作用
从城市空间结构来看,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 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公开课教案第一节 城乡空间结构
第二单元乡村与城镇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本节内容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是介绍了城乡土地利用形式、特点和差异。
这部分内容描述了由乡村到城镇,由小城市到大城市的土地利用的变化。
二是介绍了城乡空间结构。
分析了城市功能区的特点和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特别是重点讲解了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介绍了城乡空间结构的类型。
三是分析了城乡区位因素。
从自然到人文,从古代到现在,从普遍因素到主导因素,方方面面,以发展的眼光看城乡区位的影响与变化。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对比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不同。
综合思维:结合资料,分析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地理实践力:调查当地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因素。
人地协调观:理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
(重点)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重点)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影响因素。
(难点)教师准备:课件、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1)城市功能区(板书)人口和产业在空间集聚而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
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是城市空间结构。
【学生】听讲、做笔记【老师】提问:一个城市有什么功能区?知道CBD吗?它有的特点是什么?(2)功能区的特点(板书)【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表扬鼓励、讲解、总结(3)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板书)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
【学生】活动P30,读图2-6读图2-6,思考: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学生】思考、回答【老师】(4)城市空间结构的类型(板书)【老师】讲解【学生】听讲,记笔记【老师】4、乡村聚落分布特点(板书)平原盆地多、规模大,山地高原落少、规模小湿润温暖的地方多、规模大,酷寒酷热或干旱缺水的地方少、规模小。
【湘教版】2.1 城乡空间结构 教案(第2课时)-高中地理必修二
高中地理《城乡空间结构》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图片和视频等资料,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和认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比较分析乡村空间结构的一般特点,认识乡村空间形态的主要类型及其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主要模式。
2.学会分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3.掌握乡村空间结构的特点以及空间形态类型。
【教学难点】1.学会读图分析各类用地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的规律及其原因。
2.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城市地域结构(即城市空间结构)》,大致了解城市内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的集聚形成功能区之后,各个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由此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城乡空间结构的兴趣。
【讲授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城乡土地利用类型和特点,各种功能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就形成了功能区,还知道了城市内部常见的功能区和三类主要的功能。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城乡空间结构。
你知道城市空间结构是怎么形成的吗?有哪些模式呢?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学习吧!(板书)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二、城乡空间结构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典型模式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并回答: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是什么?2.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会产生积极意义?3.城市空间结构的典型模式有哪些?生:(可能的答案)1.形成原因: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2.积极意义:合理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能够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互联系,又避免互相干扰,从而保证城市的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同时也使生活、生产、生态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3.典型模式:较小的城市多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的城市多表现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2021学年高一下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2.1城乡空间结构(第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城乡空间结构【问题导入】不同功能区的布局和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般来说,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为中心商务区,但有的大城市中心商务区并不在中心,如,北京。
有的围绕几个核心形成多个中心商务区,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乡村的空间结构又有什么特点?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城乡空间结构【自主探究】P30活动,(1)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预设:交通通达性(基础设施)、人流量、面积等(2)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预设:同,与市中心的距离越远,地租越低。
不同,商业变化最快,与市中心一定距离外减为0。
工业变化最慢,可分布在城市外围。
住宅居于两者之间。
(3)图中OA最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标注图上,说明理由预设:商业区,付租能力最强。
承转:单独考虑地租水平,城市的空间结构会形成中心商业区、外围工业区,住宅区介于两者之间的同心圆状。
比如成都市。
但现实中,空间结构会受其他因素影响。
猜测扇形结构的城市空间受什么影响?预设:交通线路、河流导致地租升高,形成楔形地带读北京土地利用图,思考北京为何为同心方结构?预设:历史文化因素,故宫影响。
大都市中心区为商务区,地租水平较高,为集约利用土地,通常建高层,北京故宫周围建筑都不高预设:故宫古建筑的影响。
【合作交流】读重庆、兰州河流、地形影响下城市空间形态图,小组讨论其他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因素:多核心的原因为城市的壮大,单一核心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小结:从城市空间结构看,较小的城市表现为同心圆状、扇状、条带状,较大的城市表现为多核心状等。
承转: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发展水平较低,内部空间有三个特点,同学们阅读P31正文进行了解。
土地利用方式简单:外围农用地,中心以居住、工业、交通为主空间形态上,有密集型、分散型、半聚集型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承转:城乡相互联系,是一个整体,应该一体化发展,相互支撑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统筹城乡规划的意义具体有哪些呢?集约利用土地;节省基建费用,提高公共设施和服务的运行效率;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幸福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城乡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3.了解城市的空间布局特点。
4.联络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城市区位,掌握该类地理案例分析的方法。
2.在分析当地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环境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综合性与区域性特点的认识。
2.通过对比学习城市的自然和经济区位,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纠正“自然环境决定一切”的片面观点。
3.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过程中,认识到因地制宜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则,提高学生探索城市规划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城市区位分析和城市的空间结构
[教学难点]
城市的区位分析和中心地理论
[教学媒体与教具]
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授过程]
城市空间结构第一课时
【新课汇入】
【板书】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区位分析
【阅读分析】问题:城市在人口密度、产业结构等方面有何特点?
【点拨】
【承转】组织学生讨论描述长沙市的区位,概括得出“区位”的含义和城市区位所包括的三大方面。
【活动】教材P27活动1,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各自然要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活动】通过活动2,分析经济地理要素对城市位置的影响。
【探究活动】P28活动:让学生分析深圳由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现代化城市的主要原因,总结出政治文化
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小结】城市区位因素
【思考】读“我国城市分布图”,讨论、总结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并说明该特点的形成是以上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二、城市土地利用
【活动】读教材p30插图“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说出城市土地的主要型别。
【归纳总结】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
【新课汇入】投影展示长沙市城市土地利用图,引入新课。
【板书】三、城市功能分割槽和空间结构
【点拨】首先明确城市的功能分割槽是由多个从事该种功能的实体在空间上呈连片分布而形成的,在每一种功能区内,也会有其他功能穿插其中,只不过所占比例较小而已。
影响城市功能分割槽的主要因素,联络长沙市实际弄清以下几点:第一,自然条件如地形、河流等通过影响城市的形态进而影响功能区的分布。
第二,城市的原有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在的功能分割槽现状,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三,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城市的功能分割槽也呈现不同的特点。
其四,可利用长沙市城市商
业中心和工业区的分布特点,说明交通对城市功能分割槽有着重要影响。
【活动】出示纽约的CBD―曼哈顿的图片,使学生对中心商务区的特点有直观的认识。
然后以教材第32页的阅读材料为例,分析中心商务区的区位特点及其对城市功能分割槽的重要影响。
【总结】通过阅读分析,得出结论:自然条件、历史变革、经济因素和交通等因素影响着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组合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城市空间结构。
【承转】以教材第34页的“活动”为情境和切人点,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对城镇等级、规模和职能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感性认识。
结合“活动”的内容,讲解“中心地”、“服务范围”和“门槛”等概念。
【板书】四、中心地理论
【活动】读图2一10中心地理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1城市等级与其数量的关系,为什么?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何特征?
3城市等级与其服务范围有何关系?
【归纳】一定区域内的城市空间结构特点
【探究活动】第35页的“活动”熟悉该理论的应用。
【点拨】“中心地理论”是20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通过对它的学习,激发学生善于观察现实、
发现问题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地结合,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板书设计】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
2.自然地理区位
3.人文地理区位
l经济地理区位
2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4.城镇空间布局的主要特点
二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用地的型别
2.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三城市功能分割槽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割槽及其影响因素
2.建成区、郊区的主要功能及两者的关系
3.中心商务区
四中心地理论
1.理论的提出及意义
2.主要内容
3.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