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物理知识概括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基本概念1、质点2、参考系3、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

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加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关系式v=v0+atx=v0t+1/2at2v2-vo2=2axv=x/t=(v0+v)/2二、推论1、 vt/2=v=(v0+v)/22、vx/2=3、△x=at2 { xm-xn=(m-n)at2}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大,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方向一致,所以正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减小,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力方向与场强相反,所以负电荷沿场强方向,电势能增大,但电势都是沿场强方向减小。

1、原因电势能,电场力,功的关系与重力势能,重力,功的关系很相似。

E=mgh,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电势能的原因就是电场力有做功的能力,凡是势能规律几乎都是如此,电场力正做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负做功,电势能增大,在做正功的过程中,电势能通过做功的形式把能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因而电势能减小。

静电力做的正功功=电势能的减小量,静电力做的负功=电势能的增加量(1)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位移方向夹角,小于____度为正功,大于____度为负功;(2)看电场力与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夹角,小于____度为正功,大于____度为负功;(3)看电势能的变化,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正功。

怎么学习高中物理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

____把“陌生”变成“透彻”!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

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

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3.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4.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有的同学从来就没有记笔记的习惯,这是不好的,特别是对于高中物理学习中是不行的。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听课时间有限,老师讲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对知识的记忆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没有笔记我们以后就没有办法进行复习。

高中物理复习技巧1.模型归类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

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若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互成120°,则其合力为零。

2.几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一部分力的合力必与其余部分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Δx=aT2(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广:xm-xn=(m-n)aT2。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任意过程的平均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

即vt/2=v平均。

5.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n=1:2:3:…:n。

(2)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x1:x2:x3:…:xn=12:22:32:…:n2。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xⅠ:xⅡ:xⅢ:…:xn=1:3:5:…:(2n-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t1:t2:t3:…:tn=1:(21/2-1):(31/2-21/2):…:[n1/2-(n-1)1/2]。

6.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对于加速度恒定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对应的正向过程和反向过程的时间相等,对应的速度大小相等(如竖直上抛运动)8.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怎样受力无关,惯性大小表现为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9.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10.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末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11.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或与速度方向始终垂直。

1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将沿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向心运动;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做离心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绝对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经典总结(绝对全)

必修1知识点1.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 时间和时刻Ⅱ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和速率Ⅱ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

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4.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tx v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6.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Ⅱ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 v a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初高中必备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高中必备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高中必备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基本概念(1)位置、位移和路径位置:用于描述物体所在的地点,通常用坐标表示。

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是一个矢量量。

路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是一个矢量量。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是一个矢量量。

2. 牛顿运动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外力为零或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会产生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两个相互作用力。

3. 运动图像的描述(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相等,速度保持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变化。

第二章: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对物体施加的外界作用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量。

(1)力的性质力的大小用力的单位牛表示,方向用力的作用方向表示。

(2)力的分类弹力、重力、摩擦力、张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作用于物体上时,可以按照叠加原理进行合成与分解。

(1)合力多个力合成的结果,可以用力的矢量图进行表示。

(2)分解力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垂直于彼此的方向力向量。

3. 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导致物体的加速度,同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动力与静力动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力,而静力是使物体保持静止的力。

第三章:能量1. 动能和势能(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K=1/2 mv^2,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2. 功和功率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部编版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部编版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重要知識點總結(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注意:全篇帶★需要牢記!)一、力物體的平衡1.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是物體發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向量。

2.重力(1)重力是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的.[注意]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認為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離地面高h處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體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點,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3.彈力(1)產生原因:由於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有恢復形變的趨勢而產生的.(2)產生條件:①直接接觸;②有彈性形變.(3)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彈力的受力物體是引起形變的物體,施力物體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在點面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面;在兩個曲面接觸(相當於點接觸)的情況下,垂直於過接觸點的公切面.①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著繩且指向繩收縮的方向,且一根輕繩上的張力大小處處相等.②輕杆既可產生壓力,又可產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彈力的大小:一般情況下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彈簧彈力可由胡克定律來求解.★胡克定律: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的大小和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F=kx.k為彈簧的勁度係數,它只與彈簧本身因素有關,單位是N/m.4.摩擦力(1)產生的條件:①相互接觸的物體間存在壓力;③接觸面不光滑;③接觸的物體之間有相對運動(滑動摩擦力)或相對運動的趨勢(靜摩擦力),這三點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切線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與物體運動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斷靜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設法:首先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這時若兩物體不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沒有相對運動趨勢,也沒有靜摩擦力;若兩物體發生相對運動,則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並且原來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跟假設接觸面光滑時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同.然後根據靜摩擦力的方向跟物體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確定靜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以判斷靜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種摩擦力,然後再根據各自的規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動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進行計算,其中F N是物體的正壓力,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無關.或者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利用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②靜摩擦力大小:靜摩擦力大小可在0與f max 之間變化,一般應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由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求解.5.物體的受力分析(1)確定所研究的物體,分析周圍物體對它產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該物體施於其他物體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力錯誤地認為通過“力的傳遞”作用在研究對象上. (2)按“性質力”的順序分析.即按重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順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混淆重複分析.(3)如果有一個力的方向難以確定,可用假設法分析.先假設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體會發生怎樣的運動,然後審查這個力應在什麼方向,對象才能滿足給定的運動狀態.6.力的合成與分解(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就叫做這個力的分力.(2)力合成與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邊形定則.(3)力的合成: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點的兩個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範圍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與力的合成互為逆運算).在實際問題中,通常將已知力按力產生的實際作用效果分解;為方便某些問題的研究,在很多問題中都採用正交分解法.7.共點力的平衡(1)共點力: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作用線相交於一點的幾個力.(2)平衡狀態: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叫平衡狀態,是加速度等於零的狀態. (3)★共點力作用下的物體的平衡條件: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為零,即∑F=0,若採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問題,則平衡條件應為:∑F x =0,∑F y =0.(4)解決平衡問題的常用方法:隔離法、整體法、圖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線運動1.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的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它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等運動形式.為了研究物體的運動需要選定參照物(即假定為不動的物體),對同一個物體的運動,所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對它的運動的描述就會不同,通常以地球為參照物來研究物體的運動.2.質點:用來代替物體的只有品質沒有形狀和大小的點,它是一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僅憑物體的大小不能做視為質點的依據。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一、运动学1. 位移、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位移(s):物体从出发点到终点所走过的路径长度,可以是正负值。

- 速度(v):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

- 加速度(a):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恒定,加速度为零。

- 位移公式: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 速度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位移,t表示时间。

3.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随时间变化,加速度不为零。

- 位移公式:s = v0t + (1/2)at^2,其中s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t 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 速度平方公式:v^2 = v0^2 + 2as,其中v表示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位移。

4. 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竖直方向上为加速度。

- 位移公式:h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5. 斜抛运动- 特点:物体同时有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

- 位移公式(竖直方向):h = v0yt - (1/2)gt^2,其中h表示高度,v0y表示初速度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 位移公式(水平方向):x = v0xt,其中x表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v0x表示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t表示时间。

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下去,直到有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2. 其他力学相关知识点- 弹簧力:弹性物体受到的力。

- 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重力:地球或其他物体之间的吸引力。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理初高中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高中知识点总结

物理初高中知识点总结物理初高中知识点总结物理是比较难学的一门科目,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物理初高中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参考!物理初中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初中物理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的高中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的高中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描述1、运动的描述(1)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常用Δx表示。

(2)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常用v表示。

(3)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通常用a表示。

2、运动的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加速度相等。

3、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地球引力作用下的物体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常用g表示。

二、力、功和能1、力的概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叫做力。

力的计算公式:F = ma。

2、功的概念力F对物体做功W,常用W表示,计算公式为W = Fs。

3、能的概念能是物体进行运动和变形时所具有的性质。

机械能 = 动能 + 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总机械能守恒。

三、静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力成正比。

3、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弹簧弹力:弹簧伸长量与施加在弹簧两端的力成正比。

5、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滑动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

四、压力1、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2、液体压强:压强还与液体高度和密度有关。

3、液体表面张力:液体内部分子间的作用力。

五、热学1、热量:热能传递的过程中,传递的热能量。

2、内能: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

3、热量的单位:焦耳(J)。

4、温度: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温标是根据物质热平衡时的基准物体制定的。

5、气体的状态方程:P·V = n·R·T。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了运动的描述和分析、力、功和能、静力学、压力和热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初中阶段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提高科学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要多进行实验和观察,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
,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

初中物理 高中物理

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理解自然规律和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时期。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等内容,通过实验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思维方式。

首先,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生主要学习力学方面的知识。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产生原因,学生通过学习力的作用和力的计算方法,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平衡条件。

同时,学生还学习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斜面等,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

其次,在热学方面,初中物理课程也涉及到热量传递、热力学等内容。

学生学习热能的转化和传递规律,了解热传导、热辐射等概念,培养学生对热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探究热传导的速度和方式,加深对热学知识的理解。

另外,在光学方面,初中物理课程也包括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

学生学习光的基本性质和光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培养学生观察光现象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初中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物理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为他们打下学习物理的基础。

随着升入高中阶段,学生将进一步深化物理知识,学习更多复杂和抽象的物理理论,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的物理知识,包括电磁学、力学、光学、热力学等领域。

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物理定律和理论,需要运用数学工具进行推导和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电磁学方面,高中物理课程将介绍电荷、电场、电流、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学习安培定律、欧姆定律等电学原理,通过实验探究电流和电磁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力学方面,高中物理课程将深入研究行星运动、质点运动、刚体运动等内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原理,通过数学推导和力学模型,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

高中物理知识点大纲一、运动的描述1. 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

2. 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位移表示,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

3. 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等方法求解运动问题。

二、力1. 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

3.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 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分析。

2. 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

3.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四、机械能1. 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其计算。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3. 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五、动量1. 动量、冲量等概念及其计算。

2.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3.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六、振动和波1. 简谐运动及其图像。

2. 单摆的振动周期和公式。

3.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波的图像和意义。

4. 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七、热学1. 分子动理论,物体的内能。

2. 气体的状态参量及其计算。

3.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4.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八、电场和磁场1. 电场强度、电势等概念及其计算。

2. 电容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等问题。

3. 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概念及其计算。

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问题。

5. 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6.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变压器等问题。

7.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电磁波的性质和应用等问题。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学问要点总结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其次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 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外形相对于所要争论的问题可以无视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 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 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一样。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 速度的测量v =∆x〔试验〕①原理:∆t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依据实际状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6V 低压沟通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沟通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假设使用 50Hz 的沟通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加速度4(1) 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a =∆v(2) 定义: ∆t,其方向与 Δv 的方向一样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一样。

(3) 当 a 与 v 0 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 0 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定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 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 a 恒定。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 与t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

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

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 等a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____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二)一、运动的`描述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

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 与t比。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物理知识概括
初高中物理知识概括
一、初中物理知识回顾
1、机械运动:重点了匀速直线运动。

2、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3、密度
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5、浮力
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

7、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8、热学:包括温度、内能
9、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
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11、能量和能
二、高中物理知识概览
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

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

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原理。

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
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

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

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两极电压是变化的。

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更深更广,由定性分析变为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

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

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

三、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主要转变
(一)概念性转变
1.从标量到矢量的转变。

从标量到矢量的转变会使我们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初中我们只会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现在要求用矢量的运算法则,即要用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运算,判断矢量的变化时也不能只看数值上的变化,还要看方向是否变化。

2.速度的概念,初中定义速度为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而高中定义为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因此,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

3.从速度到加速度的引入。

从位移、时间到速度的建立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我们容易接受这些内容。

从速度到加速度是对运动描述的第二个阶梯,面对这一阶梯我们必须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首先遇到的困难在于对加速度意义的理解,开始时我们往往认为加速度就是加出来的速度,这就把加速度和速度的改变量混淆起来。

更困难的是加速度的大小、方向和速度大小、方向以及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方向之间关系的梳理,都是很难接受的。

(二)规律上的升级。

概念上的升级必然导致规律上的升级,规律上的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进入高中后,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致使有的同学不解其意,遇到问题不知所措。

2.矢量被引入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由于它的全新处理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陌生,特别是正、负号和方向间的关系,如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题时要注意各量的矢量性。

(三)方法上的升级
1.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中的内容基本上是对物理现象的定性说明和简单的定量描述,进入高中后要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化抽象和数学化描述。

2.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

初中只学习匀速直线运动,而在高中不
仅要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还要学习二维的曲线运动,并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引入坐标法,把平面上的曲线运动(如平抛运动)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来处理。

3.引入平均值的方法。

这个方法对于研究非均匀变化的物理量的规律是很重要的科学简化法,如变速运动的快慢、变力做的功、变力的冲量等。

从初中到高中,要求我们处理问题时能从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模仿到思辨。

四、如何学习高中物理:
1、认真阅读教材,在预习和复习中学会自学
很多科学家是自学成才的典范,他们大部分知识是经过自学获得的。

自学能力表现在自己会认真阅读、会独立思考、会查找资料,自己能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能获得知识、能理解与运用知识的基本保证。

同学们上高中要增强自学意识,学会自学,对学好高中各门学科都非常有利。

在预习中,对于第一次接触的概念、规律要认真分析。

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有意识地注重三个方向的思考:
(1)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用?反映什么问题?
(2)这个概念是怎么定义的?表达式写?
(3)是矢量,还是标量?方向如何?
对于物理规律,也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学习:
(1)它是怎么得到的?
(2)规律的内容是什么?表达式怎样?
(3)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是什么?条件是什么?这样去学习新概念,新规律,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掌握,同时也能改掉死记硬背的习惯,逐步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方法。

2、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学好物理,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但也不能一遇到问题就问,要先经过自己独立思考,若还不能解答,再去问老师。

3、做好实验,做好练习
物理解题规范主要体现在:思想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的规范,物理语言和书写的规范。

解题规范化训练要从高一抓起,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1)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力学中有些习题,如果不画受力图,就不知从何处着手,就不能得出正确结果。

画出受力分析图,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画出正确的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快捷途径。

运动学中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其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一些易混的字母从一开始就要求能正确书写。

受力分析图中,力较多时,如要求用大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弹力,用小写的f加下标来表示摩擦力;用F与F’来表示一对弹力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F正交分解时的两个分力Fx、Fy、初、末速度ν0、νt,等等。

(3)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能使解题思路清楚明了,解答有根有据,流畅完美。

比如,有的同学在力学问题中,常不指明研究对象,一上来就写出一些表达式,让人很难搞清楚这个表达式到底是指哪个物体的;有的则是没有根据,即没有原始表达式,一上来就是代入一组数据,让人也不清楚这些数据为什么这样用;有的同学的一些表达式中没有字母的说明,如果不指明这些字母的意义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很显然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方程式是主要的得分依据,写出的方程式必须是能反映出所依据的物理规律的基本式,不能以变形式、结果式代替方程式。

同时方程式应该全部用字母、符号来表示,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数据式不能代替方程式。

演算过程要求比较简洁,不要求把大量的运算化简写到卷面上,计算的具体过程可以在草稿纸上进行。

4.注意总结归纳
物理的题目千变万化,但物理的规律是相对稳定的。

掌握了物理规律,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要有意识地对物理试题或练习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该类试题(或问题)的二级或三级规律或解题方法。

比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要求出若干时间后物体的位移,很多同学在解这类题时总是出错,因为所给出的时间可能超过了物体从初始状态到停止
运动(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这类题就可以总结出一个便捷的通用的解题方法出来,今后凡是遇到此类题目,根本不需要深入考虑,直接运用总结出来的这类题的通用解法,一气呵成。

【初高中物理知识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