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的建模与设计
峰值控制交错并联Boost PFC的设计
![峰值控制交错并联Boost PFC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4e806cf5335a8102d2206e.png)
( 江大学 电气 工程 学院 , 江 杭 州 3 0 2 ) 浙 浙 10 7
摘要 : 功率因素校正 ( F ) P C 技术 已广泛 的应用于各类电力 电子装置 当中。为 了实现功率 因数 校正技术在较 高功率场合 的应 用 , 提 出了一种基于峰值电流模式控制 的交错并联 B ot F os P C变换器。首先分析 了在 电感 电流连续 模式下交错并联 B ot F os P C电路 的工 作原理 , 然后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了主电路的数学模型 , 在推导 了峰值 电流 闭环控制 传递 函数 的基础上详细 分析了闭环控制 器的参数选取 。最后试制了一 台 12k 交错并联 B ot F . W os P C样机 。试验结果表 明, 该变换器具有 良好的功率因数校正效果。 关键词 : 并联 ; 交错 功率 因数校正 ; 峰值 电流控制
W ANG S a —h n,L U Xu d n,HU C a g s e g h nsa I —a h n —h n
( o eeo l t cl n ier g Z e agU iesy H nzo 0 7 hn ) C l g f e r a E g ei , hj n nvr t, a gh u3 0 2 ,C ia l E ci n n i i 1
c n et r o v re .
Ke od :nel vd pw rat o et n P C ; ekc r n m d ot l yw rs it e e ; o e fc r r ci ( F ) pa u e t oecnr ra oc o o
0 引 言
随着 电力 电子技 术 的 飞速 发 展 , 电网 系统 中 电力 电子负 载急剧增 加 , 波 污染 日益严 重 。功 率 因数 校 谐 正 ( F 电路 是改 善 电 网供 电质量 的一种 有 效 办 法 。 P C)
交错并联PFC电源研究与设计
![交错并联PFC电源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85d157bb7360b4c2f3f6408.png)
O 引 言
因 PFC能够 大大降低对 电网的谐波 污染 而被广 泛使用 。传
统 的 BOOST PFC电路能够实 现很 好 的功率 因数 校正 功能 ,使得
M a Zhao
(College ofElectronic Engineering,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077,China)
Abstract:The working pr inciple of the interleaved PFC power supply was ana lyzed.Design of a 400V/600W interleaved PFC power supply was realized through detailed analysis and design of the voltage loop and current loop of the hardware circuit and control loop. Finally, MAT]LAB Simulation softwal'e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test model and a simulation wave was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ed 山at the interleaved PFC power supply wa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output voltage r ipple and high power factor.
基于UCC28070的交错并联Boost PFC硬件电路设计
![基于UCC28070的交错并联Boost PFC硬件电路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84c42e83c4bb4cf7ecd142.png)
基于 U C C 2 8 0 7 0的 交错 并 联 B o o s t P F C硬 件 电路 设 计
易映萍 , 陆志杰
( 上海理工大 学 光 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 院, 上海 2 0 0 0 9 3 )
摘 要 传统 B o o s t P F C输入 电流纹波及输 出电压纹 波较 大, 适用功率等级也较 小, 在相 同的功率等级 下 , 电感电流 连 续模 式 交错并联 B o o s t P F C电路 中的每个开关 器件 的电流应 力为传 统 P F C的 1 / 2 , 减 小 了输入 电流 纹波和输 出电压纹 波。文 中设计 了5 k W 的基 于 U C C 2 8 0 7 0的交错 并联 变换器 , 分析 了系统的主电路 和控制 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参数设计 , 在
功率 因数校 正技 术 … 是改 善 电能质 量 以及减 小 电
下, 因此 两个 电感 的纹波 电流相 位也 处 于交错 状 态 下 , 两 路 电感 电流在 叠 加 的时 候 两者 纹 波 对 消 , 从 而 减 少
流谐波 的重要手段 , 随着功率等级提高 , 传统的单重 功率 因数 校 正装 置 中的开关 器件 也会 承受 更大 的电
De s i g n o f I n t e r l e a v e d Bo o s t PFC Ba s e d o n UCC2 8 0 7 0
Y I Y i n g p i n g , L U Z h i j i e
( S c h o o l o f O p t i c a l — 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 C o m p u t e r E n g i n e e i r n g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h a n g h a i f o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9 3 , C h i n a )
交错并联+Boost+PFC+电路研究
![交错并联+Boost+PFC+电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8d1358f71fe910ef12df8c2.png)
最后,研制了基于 UC3854 的交错并联 Boost PFC 电路样机,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模 式,通过分频电路与驱动电路实现交错控制。设计了主电路、控制电路等的关键元件参 数,利用 Saber 软件搭建了系统闭环仿真平台,通过软件仿真及样机实验验证了理论分 析的正确性以及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证明该电路具有良好的功率因数校正效果。
Name
: Zhang Longge
(Signature)
Instructor BSTRACT
Due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power quality problems have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Thus, one of the hotspots in the research fields to improve the impact on power quality effectively is using th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technology in power electronic devices. The currently research of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technology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power density and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volume. Interleaving parallel technology can achieve power sharing through multiple converters in parallel. Using this technology can reduce the individual power requirements of the converter effectively,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power rating of the power supply. Due to the interleaved operation of each parallel converter, this technology can als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wer supply effectively.
一种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
![一种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437b8cb4daa58da1114a06.png)
电感电流,或者通过检测电感辅助绕组上的电压,得到
控制开关管导通的电感电流过零信号fl。但这些方法
增加了电路的体积、成本和设计难度。此外,电感电流降
为零之后,电感和MOS管寄生电容谐振会使电感电流
进一步下降*1, 导致电感电流平均值偏低,产生输入电
流波形畸变的现象。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对交错并联CRM Boost PFC
漏源电压,并经由比较器得到过零信号,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通或谷底开通,极大地降低了开关损耗。采用开
关管导通时间补偿策略,提高电感电流平均值,改善了由电感和MOS管寄生电容谐振导致的输入电流波形畸变现
象。最后,搭建了一台800 W的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交错并联;Boost PFC;电流临界模式;过零信号;零电压开通;谷底开通
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按电感电流是否连续可 分为CCM.DCM和CRM三种工作模式。相比于CCM和 DCM模式,CRM模式具有二极管无反向恢复,开关损耗 和器件应力较小等优势巾,主要用于中小功率场合。变 换器工作在CRM模式时,通常采用电流互感器来检测
106*基金项目:国家自热科学基金(51577074) 欢迎.网上投稿
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
法,通过新型开关管电压检测电路对MOS管漏源电压进
行检测,得到控制开关管导通的过零信号ZCD,并采用
开关管导通时间补偿策略。该方法简单高效,实现了开
关管的零电压开通或谷底开通,提高了电感电流平均值,
A control method for interleaved Boost PFC converter
Lin Anna , Xie Yunxiang (School of Electric Power ,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Guangzhou 510640 , China)
交错并联Boost PFC电路的研究
![交错并联Boost PFC电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6fb9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5.png)
交错并联Boost PFC电路的研究郭超;韦力【摘要】The single-phase interleaved parallel Boost PFC circuit is adopted to improve the power grade and efficiency.The discrete inductor is used as a boost inductor. The operation experiment and simulation of interleaved parallel Boost PFC circuit were conducted uner the intermittent mode of inductance current. The interleaved parallel Boost circuit is capable of reducing the inductance capability and EMI filter size.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prove that the PFC circuit can realize good correction effect with small input current ripple and switching stress.%提出了一种单相并联交错Boost PFC电路,升压电感采用分立式电感.详细论述电感电流断续模式下的Boost PFC交错并联电路,减小单个电感容量和前级EMI滤波器尺寸,提高PFC 电路的功率等级和效率.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PFC电路具有良好的校正效果,较小的输入电流纹波,较低的开关应力.【期刊名称】《现代电子技术》【年(卷),期】2011(034)010【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电力电子;交错并联;分立电感器;功率因数校正【作者】郭超;韦力【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西安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10-34Boost变换器由于其升压电路简单,效率高,工作性能稳定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为PFC电路中。
基于UCC28061的交错并联BCM Boost PFC设计
![基于UCC28061的交错并联BCM Boost PFC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6889260b4c2e3f57276382.png)
流 的两 倍 ,致使 功 率器 件 承 受应 力
零 时 ,二 极 管 自 然 关 断 ,即 实 现 了 二
范围有限 ,通常在 3 0 0 W 以内 。 交错并联 BC M B o o s t P F C兼有 B CM 和 CC M 两者 的 优点 ,适 用功
率范围从 1 0 0 W到 l k W ,两 个 Bo o s t 单 元 的 电感 电 流相 位 差 l 8 0 。 , 大 大
L 1 、L 2 ,两 个功率 开 关 S 1 、s 2 ,两
成本低廉是 B CM Bo o s t P F C的主要
优 点 ,但 由 于 电 感 峰 值 电 流 是 输 入 电
个续流二极管 D1 、D 2和输出 电容、
负载 电 阻。控制 I C 控 制 两 个 Bo o s t
基于 U C C 2 8 0 6 1 的交错并联 B C M B o o s t P F C 设计
Th e De s i gn o f I n t e r l ea v e d BCM Bo o s t PFC Ba s e d o n UCC28 0 61
Abs t r ac t :O p e r at e d i n BOU ndar y COndU c t i 0n Mode ( BCM ) b y i n t e r l e av ed Bo os t
a r c hi t e c t u r e, Po we r s u p p l y o f 3 0 0 W i s de s i g ne d . Th e i n t e r l ea v ed Bo o s t c o n v e r t e r e fe c t i v e l y r ed u c e s t he i np u t cu r r en t r i p p l e a n d t h e o u t p u t c ap a c i t or c u r r e n t r i p p l e .Ex p e r i men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c i r c u i t h a s r e al i z e d t h e d e s i gn r e qu i r e me n t ,i n AC1 8 0 - 26 5 V i np u t , an d wh en t he o u t pu t p o wer i s 3 0 0 W t h e PF c an r e a c h mo r e t h an 0 . 9 9, t h e c u r r e n t di s t or t i on r a t e THD i s
交错并联Boost_PFC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交错并联Boost_PFC电路的研究与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71e5a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6.png)
收稿日期:2022-06-15基金项目:苏州市职业大学研究性课程教改项目(S Z D Y K C 220707);苏州市职业大学 青蓝工程 资助项目;苏州市职业大学高级访问研修资助项目㊂作者简介:张波(1979 ),男,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㊂交错并联B o o s t P F C 电路的研究与设计张 波,吕欣呈,马文杰,王 宁(苏州市职业大学智慧能源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江苏苏州 215104) 摘 要:交错并联B o o s t 不仅能提高P F C 电路功率等级,还能减小电路纹波,降低E M I 滤波器设计难度㊂文章针对传统的B o o s t P F C 电路的不足,用交错并联B o o s t 替代传统的B o o s t 电路来提高功率等级㊁提高效率㊂分析比较了B o o s t P F C 电路控制方式,优选平均电流控制模式,研制的交错并联B o o s t P F C 电路,效率达98%以上,P F 值达0.98以上㊂关键词:交错并联;S i C 器件;平均电流控制;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T M 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23)07 0118 03 市电经二极管整流和电容滤波是很多电器和电子设备初步获得直流电的常用方式㊂但这种方式电流非正弦化,畸变严重,导致线路中产生大量谐波,电路功率因数下降很多[1],会给电网带来不少危害,必须进行功率因数校正(P F C )㊂无源P F C 笨重体积大,且对电流谐波抑制效果不够好,因此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 P F C )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㊂传统的B o o s t 电路实现P F C 有着不少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㊂笔者从电路拓扑结构等方面入手,配合新颖的控制方式解决其不足之处㊂1 传统的B o o s t P F C有别于采用电感㊁电容等无源器件进行功率因数校正,采用可控半导体器件这类有源器件进行功率数校正称为有源功率因数校正㊂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是在二极管整流电路和负载间加入D C /D C 变换器,采用相应的控制技术,强迫电流波形跟随正弦电压变化㊂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极大地消除了电流畸变,从而获得很接近于1的功率因数[2],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总谐波畸变(T H D )㊂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种D C /D C 变换的拓扑如B u c k ㊁B o o s t ㊁C u k ㊁f l yb ac k 等等都能用于P F C 的主电路㊂B o o s t 电路具有很多优点:输入电流连续;输入电感位于电流前端,输入电流易于控制,有助于功率因数提高和E M I 滤波器的设计;升压变换,以在很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功率开关器件电压应力不超过输出电压,且易于驱动㊂因此常用B o o s t 电路实现电路的P F C ,如图1㊂P F C 电路从系统结构来看,分为单级式P F C 电路和两级式P F C 电路㊂两级式P F C 电路前级的D C /D C 电路主要实现P F C ,后级D C /D C 变换负责电路最终的输出电压㊁电流㊂单级式P F C 用一个D C /D C 变换电路既实现P F C ,也负责控制最终输出的电压电流㊂单级式P F C 控制过于复杂,未达到人们预期,实际中用得很少㊂图1 传统的B o o s t P F C 电路根据B o o s t 电路工作时电感电流是否连续,把B o o s t P F C 电路分为连续导电模式(C C M )和不连续导电模式(D C M )两种㊂D C M 方式会增加E M I 滤波器负担,电感和控制电路设计复杂,电压过零点时电流波形有较严重的畸变,只能在中小功率的情况下应用㊂C C M 模式下,根据电流控制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峰值电流控制㊁滞环电流控制和平均电流㊃811㊃2023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pr i l 20237521I n n e r M o n g o l i a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c o n o m yN o .7T o t a l N o .521控制3种㊂3种控制方式都是双闭环控制,外环电压控制使输出电压稳定,内环是电流控制实现P F C ㊂以控制B o o s t 电路为例㊂3种控制方式前面部分的控制都一样㊂采样B o o s t P F C 电路的输出电压U o u t 得到的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U r e f 经误差放大信号得到V e a ,V e a 与采样的二极管整流电压信号(正弦半波)相乘后得到电流基准信号i r e f ㊂峰值电流控制采样开关管电流i s ,每个控制周期开始时开关管导通,i s 达到电流基准i r e f 时开关管关断,电流峰值包络线为正弦波;滞环电流控制采样电感电流i L ,电流基准i r e f 与i L 的差值i e 达到设定的滞环下限时开关管导通,达到设定的滞环上限时开关管断开,电感电流峰谷包络线都是正弦波;平均电流控制也采样电感电流i L ,电流误差放大器设计为P I 调节器,i r e f 与i L 通过此P I 调节器输出与频率固定的锯齿波比较得到控制开关管的P WM 信号㊂当i L >i r e f 时,反向积分,P I 调节器输出电压变小,P WM 信号占空比减少,反之占空比增加㊂开关动作时刻取决于积分(上一周期的)结果,所以称之为平均电流控制㊂峰值电流控制时,峰值与平均值误差较多,T H D 较大,占空比变化较大,占空比>0.5时会产生谐波振荡,须加入谐波补偿;滞环电流控制是变频控制,滤波器设计困难,滞环宽度对开关频率和系统性能影响大;平均电流控制效果好,是目前用得最多的P F C 控制方式[3]㊂2 交错并联B o o s t P F C 电路单个B o o s t 电路功率不够高,用多个B o o s t 电路并联的方式可提高其功率等级㊂常用的是两个B o o s t 交错并联实现P FC [2],如图2㊂电感L 1㊁开关管S 1㊁二极管D 1㊁电容C 构成B o o s t 电路1,电感L 2㊁开关管S 2㊁二极管D 2㊁电容C 构成B o o s t 电路2,两B o o s t 电路共用1电容C ㊂两B o o s t 电路参数一致,工作情况一样,只是两开关管S 1和S 2开通时刻互差半个周期㊂图2 交错并联B o o s t P F C如前所述,采用平均电流控制模式㊂电压采样㊁获得电流基准等都和传统的单通道B o o s t P F C 电路相同,交错并联B o o s t P F C 电路的两路B o o s t 电路控制时共用一个电流基准i r e f ,获取电流基准后各自控制是分别实现的㊂两B o o s t 电路控制部分都有各自的电流误差放大器㊁P WM 信号比较器㊂两B o o s t 电路使用相同的误差放大器和比较器㊂生成P WM 信号时采用同幅值,同频率但初相位相差180ʎ的锯齿波信号㊂B o o s t 电路1采样电感L 1的电流i L 1,使用B o o s t 电路1的电流误差放大器和P WM 信号比较器完成后续控制㊂B o o s t 电路2采样电感L 2的电流i L 2,使用B o o s t 电路2的电流误差放大器和P WM 信号比较器完成后续控制㊂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㊂由于锯齿波1和锯齿波2初相位相差180ʎ,所以脉宽调制信号P WM 1和P WM 2形状相同,每个周期的起始位置相差180ʎ㊂对称性的设计,两B o o s t 电路的电流都为输入电流的一半㊂电感的储能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实现同样功率时,两路B o o s t 电路交错并联时单路电感体积是单独使用一个B o o s t 电路时电感体积的1/4[4]㊂假设占空D=0.5㊂并联交错的两B o o s t 电路一路开关管导通电感电流上升时另一路开关管断开电感电流下降,两电路参数一致时,理论上总输入电流(i L 1+i L 2)纹波电流为0㊂占空比>0.5时不会出现S 1和S 2同时断开的情况,占空比<0.5时不会出现S 1和S 2同时导通的情况㊂占空比偏离0.5的绝对值越多电流纹波越大,但总有两路B o o s t 电感电流纹波抵消的部分,总输入电流纹波比单个B o o s t 电路减少很多㊂并联交错时总输出电流频率是每路B o o s t 变换器的2倍㊂因此,同样情况下,可采用更小的输出电容C ,同时也降低了对输入E M I 滤波器的要求㊂图3 控制框图㊃911㊃张波,等㊃交错并联B o o s t P F C 电路的研究与设计2023年第7期3实验结果并联交错B o o s t P F C电路设计指标为:输入电压85V~265V,总功率4k W,功率因数ȡ0.96, T H D<5%,满载时本级效率ȡ98%㊂提高开关频率可减小电感电重量体积,但也会带来更大的开关损耗,设计时根据需要恰当取舍㊂此处开关频率设计为150k H z㊂功率半导体器件全都采用S i C器件㊂二极管采用耐压650V,额定电流16A的型号为D H16G65C6的二极管㊂S i C器件是新一代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相比于S i器件有很多优点㊂MO S管选择导通电阻很小的型号为I MW65R027M1H的MO S管,其电压定额U D S= 650V,电流定额I D=59A,通态漏源间等效电阻R D S(o n)=60mΩ,开启电压U G S(t h)=4.5V㊂相比于S i材料器件,S i C器件有着更高的工作频率,可实现更高的耐压和更低的功率损耗㊂S i C器件目前市场化的主要就是二极管和MO S管㊂S i C MO S管的优越性能必须要有相应的驱动电路与之配合,通常不能照搬S i材料MO S管的驱动电路,否则其优越的性能就发挥不出来㊂Lȡ(1-D m a x)(2D m a x-1)U00.2i L m a xˑf s(1) Cȡ2P0ˑt h o l dU20-α2ˑU20(2)B o o s t电路电感L1(L2)和输出滤波电容C可分别按式(1)和式(2)选取㊂D m a x是B o o s t电路最大占空比,即输入电压最低时的占空比㊂i L m a x是单相电感电流最大峰值,取电感的纹波调整率为0.2,f s 是开关管工作频率,P0是电路总的输出功率,U0是输出电压㊂输入端掉电时输出电容能按原电压给负载供电的时间称为保持时间,记作t h o l d,一般在15 m s~50m s之间,这里t h o l d取20m s㊂α是输出电压保持系数,这里α取0.8㊂控制器以D S P芯片T M S320F28035为核心㊂图4是占空比为0.5时两MO S管漏源极上电压波形,两管子开通时刻相差半个周期㊂图5是占空比为0.4时两电感上电流i L1和i L2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电感电流i L1和i L2的变化量Δi L1与Δi L2可相互抵消相当大一部分,两电感电流之和即总和输入电流纹波减小很多,测试结果显示,满载时,输入电压在85V~265V范围内时均能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 F在0.973和0.987之间变化㊂输入电压为220V时,30%负载时P F值为9.961,P F值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增加,满载时P F值为0.983㊂满载时,B o o s t P F C电路本级变换效率为98.29%,10%负载时其效率为94.05%,负载越大效率越高㊂图4两MO S管电压波形图5两电感电流i L1和i L2的波形4结束语采用参数一致的B o o s t电路交错并联工作,可极大地提高传统P F C电路的功率等级,减少纹波,减少电重量体积,而且实现功率因数效果很好㊂交错并联B o o s t P F C电路在功率较大的场合下有很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㊂[参考文献][1]杨文惠.配电网络最佳功率因数确定[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0):90-91. [2]梁凯歌.车载充电机中的交错并联B o o s t P F C系统设计与优化[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8.[3]王晨阳,罗萍,周先立,等.用于峰值电流模B o o s t变换器的瞬态响应优化电路[J].微电子学,2020,50(6):794-798.[4]廖鸣宇.低电流启动交错并联B o o s t型P F C变换器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0.㊃021㊃总第521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基于交错并联Boost PFC的整流器设计
![基于交错并联Boost PFC的整流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110b3cb90d6c85ec3ac60b.png)
分 配控 制技 术 的并联 交错 C C M P F C变换器 , 并采 用 D S P芯 片来 实 现功 能 。文献 [ 3 ] 设计 了一 个三 相 交 错 并联 B o o s t 变 换器 作 为 通信 电源 , 并 采 用 三 片 U C 3 8 4 3作 为 交 错 控 制 的 芯 片 。 文 献 [ 4]用 U C C 2 8 0 6 0芯 片 设 计 了交 错 双 相 P F C升压 变 换 器 。 文献 [ 5 ] 采 用模 拟 控 制器 U C C 2 8 0 7 0来 设 计 了额 定
数校正效果 好。
关键词
交错并联
功率 因数校 正
电压前馈控制 A
整流器
中图法 分类 号
T M 4 6 1 ;
文献 标志码
为 了满 足 I E C 6 l 0 高 功率 因 素 , 减 少 谐 波对 电 网 的 污染 , 开 关 电 源需 要 采用 功 率 因数 校 正 ( P o w e r F a c t o r C o r r e c t i o n , 简称 为 P F C)电 路 。其 中 , 电感 电 流 连 续 模 式 的 B o o s t 变换 器 , 因其 具 有 电流 波 形 失 真 小 、 输 出功 率 大, 可 以有 效 地 抑 制 E MI 噪声等优点 , 故 被 广 泛 应
@
2 0 1 3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机 电技 术
基于交错并联 B o o s t P F C的整流器设 计
周 奖 陆 翔 龚仁喜
( 广西大学电气 工程学 院 ,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南宁 5 3 0 0 0 4 )
摘
要
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5efb7c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c.png)
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人们对能源效率要求越来越高,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Interleaved Parallel Boost PFC Converter)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是一种高效率、高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的电源转换器,可以有效地提高谐波泄漏、降低交流电流的谐波失真,使电能的转化率更高,能够满足许多工业和商业应用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法以及性能特点,进一步提高其在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和开发水平。
三、研究内容
1、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电路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2、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的研究;
3、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性能特点的实验分析和仿真。
四、预期成果
1、深入了解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和性能特点;
3、设计出满足特定工业和商业应用需求的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
五、研究意义
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包括电力供应、交流驱动、输电、照明等领域。
该研究能够对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相关技术的推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提高交错并联Boost PFC变换器的性能特点和技术水平,为推动我国电力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BoostPFC技术的研究
![一种新型交错并联BoostPFC技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9c8523453610661ed9f4c9.png)
论文题目:一种新型交错并联 Boost PFC 技术的研究 专 业: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 超 力 (签名) (签名)
硕 士 生:郭 指导教师:韦
摘 要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改善网侧电流波形, 提高装置的功率因数, 使 AC/DC 电 源在满足谐波标准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低成本、 高性能, 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密切关注。 本文着重研究 PFC 的并联技术。分析了 Boost PFC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基于平均 电流控制的 Boost PFC 实验模块。 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课 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本文对无源 PFC 技术、有源两级 PFC 技术和有源单级 PFC 技术进行了分析和 对比,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耦合电感交 错并联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拓扑,该电路采用交错并联技术,降低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减 小电流纹波及功率器件应力。 主电路拓扑选用一种耦合电感交错并联 Boost 变换器,使电路结合了工作于连续模 式 CCM(Continuous Current Mode)和断续模式 DCM(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的优点, 实现了二极管零反向恢复损耗和开关管的零电流开通,并且在两路占空比失衡时仍能自 动实现良好的均流,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控制方案以平均电流控制为核心, 通过分频来实现交错控制。 本文对主要参数的分析和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实验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良好,能够在既定的频率下实现较好地功率因数校正效 果。
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交错并联BoostPFC变换器设计
![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交错并联BoostPFC变换器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cbd51bb9d528ea80c7791a.png)
557
基于平均电流控制的交错并联 BoostPFC变换器设计
唐淳淳 a 余 粟 b 黄 运 a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a.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b.工程实训中心)
摘 要 提出了一种给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下(CCM)的 两 路 独 立 电 流 放 大 器 提 供 共 享 电 流 参 考,同 时 确保在两路 PWM 输出上能匹配平均电流控制的双相交错并联 BoostPFC变换器。通过对双相交错并联 BoostPFC变换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对比分析,该 电 路 较 传 统 单 相 Boost电 路 表 现 出 更 优 越 的 功 率 因 数校正(PFC)和电流纹波抑制效果。最后设计并研制了一 台 3.2kW 大 功 率 的 交 错 并 联 BoostPFC实 验 样机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交错并联 BoostPFC变 换 器 在 提 高 电 源 品 质 和 纹 波 抑 制 方 面 具 有 明 显的优势。 关键词 交错并联 功率因数校正 平均电流控制 电流纹波 中图分类号 TN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932(2019)07055705
相交错并 联 BoostPFC变 换 器,同 时 增 加 了 电 压 前馈校正来提 升 系 统 瞬 态 响 应 性 能,最 后 通 过 制 作的 3.2kW 大功率交错并联 BoostPFC实验样机 验证其有效性。 1 双相交错并联 BoostPFC电路工作原理
双相交错并联 BoostPFC变 换 器 与 单 相 升 压 变换器的电路组成结构基本 相同,其每 一相 Boost PFC变换器的运行方式也与单相升压变换 器基本 相同,通过两路 单 独 的 电 流 放 大 器 共 享 一 个 电 流 基准原则,同 时 在 两 路 PWM 输 出 上 分 配 平 均 电 流来分别进行 控 制,以 保 持 稳 定 低 失 真 的 正 弦 输 入线电流 。 [4] 当 两 相 电 流 平 衡 时,两 个 功 率 级 以 -180°的 相 移 交 错 工 作,可 以 加 快 系 统 的 瞬 态 响 应,同时在交错并联电路的电感设计中,流 经单个 电感中的电流 仅 占 总 输 入 电 流 的 一 半,很 大 程 度 上控制了电感 磁 芯 的 面 积,所 以 笔 者 将 两 个 单 相 BoostPFC变换器交错并联在电路中,以满 足降低 电源 电 路 对 输 入 EMI滤 波 器 和 输 出 滤 波 电 容 的 容量要求 [5],从而用较小容量的电容替代,在节省 电容成本的同时提升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峰值控制交错并联BoostPFC的设计
![峰值控制交错并联BoostPFC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df5862caaedd3383c4d35f.png)
infineon公司 S iC肖特基二极管, 其型号 IDT06S60。
两电感参数相同, 输入电流纹波限定在电感电流
的 10% 以内, 由伏秒平衡的关系, 可求得:
L\
U2 inmin
@G
@Dmax @T
( 4)
10% @ 2 @P o
实际电路中, 取 360 LH。
输出滤波电容主要考虑技术指标对于保持时间以
IL1下降而
IL
上升。
2
( 3) 状态 Ó 。开关管 S1 开通, S2 关断, 此时电感
电流
IL
上
1
升而
IL
下
2
降。
( 4) 状态 Ô 。开关管 S1、S2 均关断, 此时两电感
电流都减小, 输出电容 CB 储存能量。
2 峰值控制环路设计
2. 1 总体控制方案 如图 1所示, 控制部分采用双环控制结构。其中,
Abstr ac t: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 technology has been w idely applied in va rious types of switching power device. A im ing a t realiz ing the app lication of PFC technology in h igh power cond ition, a new inte rleaved Boost PFC converter w ith peak curren tm ode controlwas presen2 ted. F irstly, a deep analysis on continue currentm ode of operation was m ade. And in the modeling of the c ircuit, the sta te2space averaging technique was used. B ased on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control loop, the regu lator of the circu it was also designed. At last, a prototype of in2 terleaved Boost PFC converter rated a t 1. 2 kW was bu ilt. The exper imenta l resu lts show tha t the converter has favorabl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v erter. K ey word s: in terleaved;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PFC ); peak current mode control
基于交错并联型boostpfc功率因数校正拓扑电路的研究
![基于交错并联型boostpfc功率因数校正拓扑电路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af170c770bf78a64295487.png)
• 7•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对电动汽车充电问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方面要实现车载充电机的高频化和高效率,一方面由于能源危机和谐波污染要求车载充电机能够实现高功率因数和低污染,所以本论文研究车载充电机的前级采用交错并联BoostPFC 功率因数校正拓扑电路,提高车载充电机的功率因数。
由于传统能源的不断匮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而电动汽车环保安全能持续发展等优势,电动汽车行业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下得以迅速发展,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不可忽视,如何提高充电机的功率效应,降低开关损耗、消除电磁干扰,是电力电子技术行业一直关注的问题。
根据车载充电机所处的空间和环境,要求车载充电必须具有功率密度高,体积小,效率高,还要有良好的电气隔离,有良好的功率因数PF 和低谐波分量。
本文车载充电机的结构采用两级变换器,交错BoostPFC 变换器具有功率因数校正与输出稳定的直流母线电压,电感体积小、输出纹波电流小、功率因数高、效率高、THD 小。
因此基于BoostPFC 功率因数校正拓扑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图1 BoostPFC结构图1 进行BoostPFC技术的必要性交错BoostPFC 拓扑电路如图1所示,电路中的V AC 为输入电网电压,i AC 为输入电网电流。
交错BoostPFC 拓扑电路它有两个参数相同的BoostPFC 单元电路并联组成,其中包含滤波电路EMI ,不控桥式整流(VD1~VD4),电感L1、L4,驱动信号相差1800的开关管VT1、VT2,续流二极管VD5、VD6和母线滤波电容C B 。
220V 交流电压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是经不可控整流电路,但不可控整流二极管只在电网电压大于滤波电容两端的电压时电网才有电流产生,这样使电网电流产生崎变非常严重,会产生包含很多谐波分量的尖峰波,对电网电压造成严重的谐波污染和危害。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作用是消除这样的电网电流尖峰,使输入电流成为正弦波且与输入电压同相位,得到一个比交流输入电压幅值略高的稳定直流电压。
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8c64a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1.png)
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力因数校正技术,它可以显著改善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并降低系统中的谐波污染。
本文将研究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的原理、设计与性能评估,然后针对该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以期推广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交错交联,Boost PFC,电力因数校正,谐波污染【引言】电力因数校正(PFC)技术是保障电力设备及线路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
传统的PFC技术主要是通过并联电容器组来校正电力因数。
然而,该技术因其固有的不稳定性、寿命短、易受谐波干扰等问题得到了限制。
纵观现有的因数校正技术,Boost PFC技术因其高性能、简捷实用的特点而成为了研究热点。
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IBB-PFC)是Boost PFC技术的一种改进,其采用了交错交联技术来降低电容器的失效率,这样可以显著提高PFC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
因此,目前研究者们对这种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以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原理、设计方法及性能评估,为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首先,我们将基于Boost PFC技术的原理,介绍交错交联Boost PFC 技术的核心原理。
其次,我们将详细讲述交错交联Boost PFC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功率因数测量电路、中心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电路等。
随后,我们将对IBB-PFC技术的性能进行实测和评估,该部分将详细描述PFC系统的总谐波损耗率、稳定性以及成本效益等指标。
然后,我们将对该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通过新型器件开发提高该技术的性能。
最后,我们将对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包括在发电厂、电动机、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
【预期结果】通过对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的研究,我们预计可以获得以下结果:1. 揭示交错交联Boost PFC技术的原理和优势,并研究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的建模与设计艾建坤;秦会斌【摘要】High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an be realized by the topology of Interleaved Boost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small input ripple,the high power density and so on. The principle of Interleaved Boost has been analyzed, including the working process,the mathematical model established by the state space averaging method and the analysis of inductance current ripple. A 4 kW prototype was designed,and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were tested. The tested results show that staggered parallel boost PFC can achieve high power factor,the high power factor closes to 1.%采用一种交错并联型Boost电路拓扑来实现大功率因数矫正器,该拓扑具有输入纹波小,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对交错并联型Boost PFC进行了原理分析,包括工作过程,通过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的数学模型,以及电感电流纹波的分析.通过设计硬件电路和控制电路,制作了一台4 kW的样机,测试了相关参数,结果显示交错并联型Boost PFC可实现高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接近1.【期刊名称】《电子器件》【年(卷),期】2016(039)006【总页数】6页(P1537-1542)【关键词】交错并联型BoostPFC;状态空间平均法;电感电流纹波;功率因数【作者】艾建坤;秦会斌【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型电子器件与应用研究所,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46随着大功率的单相交流电源供电设备的普及,传统的单级Boost PFC的使用受到器件和成本的限制。
大功率情况下,单级Boost PFC需要能够承受更大瞬时电压和电流应力的开关器件,而且当大电压和大电流经过开关器件时会造成极大的dv/dt和di/dt,从而需要大体积的电感来消除电磁干扰EMI,造成了功率密度的降低。
由于单级Boost PFC的上述缺点,交错并联型Boost拓扑构成的PFC电路被提出。
采用交错并联型Boost拓扑构成的PFC电路,单个开关电容可以减小4倍,开关器件的电流应力下降一半,输入电流纹波可以下降一半,同时减小了EMI[1-3],半导体器件承受的电流应力和通态损耗较小[4],从而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相对于单级Boost PFC更适合大功率应用场合。
本文是针对电感电流连续模式的两级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的讨论。
文中首先详细分析了两级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的工作原理,然后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和分析了电感电流纹波比,最后制作了一台4 kW的交错并联型Boost PFC,并进行了相关参数的测试。
1.1 拓扑结构两级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由两个单级Boost PFC并联而成,每个单级Boost PFC分别承担50%输出功率,如图1所示。
图中L1、L2为升压电感,S1、S2为开关管,VD1、VD2为升压二极管。
L1、VD1和S1组成一单级Boost PFC电路,另一单级Boost PFC由L2、VD2和S2组成。
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的控制电路和单级Boost PFC电路的控制没有本质区别[5],工作时两路开关管的驱动信号占空比大小相等,两个电路开关管的导通时刻相差180°。
1.2 工作阶段分析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的工作状态根据占空比D<0.5和0.5<D<1分两种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P1、P2分别代表开关管S1、S2的PWM波,Δi11、Δi12分别表示电感L1、L2的纹波,Δi表示输入电流纹波。
当电路工作在占空比D<0.5时,工作状态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6-7]:阶段1(t0~t1) S1导通,S2关断,VD1关断,VD2导通,L1充电,电感电流上升,L2放电,电感电流下降。
阶段2(t1~t2)S1和S2同时关断,VD1和VD2导通,L1和L2同时放电,电感电流都减小。
阶段3(t2~t3) S1关断,S2导通,VD1导通,VD2关断,L1放电,电感电流下降,电感L2充电,电感电流上升。
阶段4(t3~t4)同阶段2。
当电路工作在占空比0.5<D<1时,工作状态可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阶段5(t5~t6) S1导通,S2关断,VD1关断,VD2导通,L1充电,电感电流上升,L2放电,电感电流下降。
阶段6(t6~t7):S1和S2同时导通,VD1和VD2关断,L1和电感L2同时充电,电感电流都上升。
阶段7(t7~t8):S1关断,S2导通,VD1导通,VD2关断,L1放电,电感电流下降,L2充电,电感电流上升。
阶段8(t8~t9):同阶段6。
1.3 交错并联型Boost PFC建模对于交错并联型Boost PFC,本文采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其进行建模[8-9]。
由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建模与电路一个周期内的工作阶状态有关,根据1.2小节的分析,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的状态空间建模分两种情况:D<0.5和0.5<D<1。
首先计算D<0.5的情况。
根据上面的工作阶段分析,一个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
其中,电感L1的感值和电感L2的感值相等,感值设为L,流经电感L1、L2的电流分别为i11(t)、i12(t)。
输出电容两端电压为Uo(t),输出电容容值为C,输入电压为Ug(t)。
负载电阻阻值为R。
则4个阶段的电感和电容的状态方程如下:设<Ug(t)>、<Uo(t)>、<il1(t)>和<il2(t)>分别为Ug(t)、Uo(t)、il1(t)和il2(t)在一个开关周期中的平均值,Ts为一个周期,D′为关断占空比,其中D′=1-D。
可得如下:当占空比为0.5<D<1时,用同样的方法,亦可得到式(1),由此可得交错并联型Boost PFC模型与占空比的大小情况无关,这样对以后设计交错并联型Boost PFC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加入小信号扰动,消除二次项分量后可得直流稳态方程为:由式(2)可得,直流电压增益Gdc:通过式(3)可得,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的直流电压增益与单级Boost PFC的直流电压增益相同。
1.4 电感电流纹波分析交错并联型Boost PFC变换器总的输入电流为电路中各相电流之和,各相电感电流纹波相互叠加后使总的输入电流纹波相应减小[10]。
交错并联型Boost PFC 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模式时,电感纹波电流与开关管的占空比D有关。
如图2所示,由于开关管交错180°打开,可以看到交错后的电感纹波频率为单个电感纹波频率的2倍,纹波电流峰峰值大幅降低。
总输入电流纹波Δi为每个电感的纹波Δil1和Δil2之和,当D<0.5时,可得:联立上式可得:当0.5<D<1时,可得:联立上式可得:输入纹波电流与单个电感纹波电流比值K(D)定义为:则可得:式(6)和式(7)的曲线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纹波电流比K(D)始终小于1,即交错并联型Boost PFC的输入纹波始终小于单级Boost PFC。
并且当D=0.5时,两路电感纹波相互抵消,输入电流纹波此时为零。
设计一台额定功率为4 kW的交错并联型Boost PFC,基本参数为:输入电压范围为180 V~260 V,交流频率为50 Hz,输出电压为390 V,每一路的开关频率为37.5 kHz。
2.1 Boost PFC的升压电感设计输入功率最大和输入电压最低时,流经电感的电流最大,此时的纹波电流也最大,它必须满足设计要求[11]。
由式(3)的直流电压增益可求最大占空比为:可知在D<0.5时,根据式(6),求得:满载时输入电流的有效值为:峰值电流为:按设计经验取得的最大纹波电流为:则每个电感的纹波电流为:则每个电感的电感值为:由于铁硅铝具有在大电流下不易饱和及低损耗的特点[12],所以本设计采用铁硅铝磁芯。
2.2 输出电容设计功率容量与电压的范围以及在AC输入掉电后需要给负载维持的时间Δt决定了输出电容的大小。
其公式为:2.3 电流传感器的选择本设计通过电流互感器来测量电流。
对于匝数比NCT不能选择的太大也不能选择的太小,如果太大的话,会有比较大的漏感和分布电容,如果选择的太小,电流检测电阻Rs会有比较大的损耗。
一般匝数比的选择范围在50~200之间。
本设计的电流互感器采集的电感峰值电流IL1_max_pk为:对应的峰值电流检测信号IRS为150 mA,则:其中Np和Ns分别表示电Rs流互感器的原边匝数和次级匝数。
本设计选择的匝数比NCT为200。
电流检测电阻的选择是根据峰值电流限制电压Vs和电流互感器次级输出的峰值电流。
在实际计算中,设计电流检测信号10%的PWM斜率合成,因而引入0.9的因数,这样是为了电路为轻载工作时增强对噪声的抗干扰能力。
其中,Vs表示峰值电压。
实际选择18 Ω的电阻。
2.4 电压环补偿电路设计由于母线的二次谐波频率在输出电容上产生纹波,从而造成谐波失真。
这个纹波通过一个电压误差放大器反馈并以三次谐波的形式在乘法器的输入端口表现出来。
为了增加系统的稳定性和减少总谐波失真,电压环路必须补偿,电压环补偿电路如图4所示。
其中电容Cpv是用来减小输出电压的低频纹波,从而使电压误差放大器的输出变化范围小于3%。
输出阻抗Zo需要将输出电容的低频纹波电压衰减到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电压幅度ΔVVAO的3%以内,使输出纹波电压满足电压误差放大器输出所允许的纹波电压范围。
电压环穿越频率为:令误差放大器极点频率等于电压穿越频率 fcv,则电压环补偿电阻Rzv为:电容Czv用来补偿零点从而增加电压环的直流增益,使传递函数在fcv/10增加一个零点:2.5 电流环补偿电路设计对于UCC28070芯片,它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误差放大器,两个电流控制环路的补偿网络采用相同的补偿原则,所以补偿网络设计参数完全相同,电流环补偿电路如图5所示。
电流环功率级的增益为:电流环反馈电阻为:电流环零点补偿电容为:电流环极点补偿电容为:根据电路工作原理和元件参数设计,使用TI公司的UCC28070作为控制芯片,制作了一台4 kW的实验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