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四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和脑瘤。

这些疾病都涉及到脑部血液供应的问题,但具体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这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发生血流受阻或破裂导致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常见的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

1.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可以分为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和脑血管阻塞两种情况。

1.1.1 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大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包括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言语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

临床上需与全身性疾病和颈椎病相鉴别。

1.1.2 脑血管阻塞脑血管阻塞是指大脑血管内形成血栓或栓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限。

常见症状有突发性头痛、呕吐、偏瘫、语言障碍等。

需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相鉴别。

1.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

常见症状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需与其他引起颅内出血的疾病相鉴别,如颅脑外伤和动脉瘤破裂等。

二、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因小动脉、小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

与脑卒中相比,脑出血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病死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的脑出血形式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等。

2.1 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患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脑部血管壁的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特点为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偏瘫等。

2.2 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局部扩张形成的血管畸形,当动脉瘤破裂时可引起脑出血。

临床表现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似,但在出血前常有剧烈头痛或发作性头痛等先兆症状。

三、脑梗死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血管阻塞的部位可分为大脑动脉病变所致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以及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脑梗死:诊断本病的诊断要点为:①中老年患者;多有脑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病史;②发病前可有TIA;③安静休息时发病较多,常在睡醒后出现病症;④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并持续24小时以上,病症可在数小时或数日逐渐加重;⑤多数患者意识清楚,但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明显;⑥头颅CT早期正常,24~48消失后出现低密度灶。

鉴别诊断1. 脑出血发病更急,数分钟或数小时出现神经系统局灶定位病症和体征,常有头痛、呕吐等颅压增高病症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血压增高明显。

但大面积脑梗死和脑出血,轻型脑出血与一般脑血栓形成病症相似。

可行头颅CT以鉴别。

2. 脑栓塞起病急骤,数秒钟或数分钟病症到达顶峰,常有心脏病史,特别是心房纤颤、细菌性心膜炎、心肌梗死或其他栓子来源时应考虑脑栓塞。

3. 颅占位某些硬膜下血肿、颅肿瘤、脑脓肿等发病也较快,出现偏瘫等病症及体征,需与本病鉴别。

可行头颅CT或MRI鉴别。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无局灶性神经缺损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应高度疑心本病,结合CT证实脑池与蛛网膜下腔有高密度征象可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果CT检查未发现异常或没有条件进展CT检查时,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腰穿CSF呈均匀一致血性、压力增高等特点作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

鉴别诊断1、脑出血深昏迷时与SAH不易鉴别,脑出血多于高血压,伴有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病症和体征。

原发性脑室出血与重症SAH临床难以鉴别,小脑出血、尾状核头出血等因无明显肢体瘫痪易于SAH混淆,仔细的神经功能检查、头颅CT和DSA检查可资鉴别。

2、颅感染各种类型的脑膜炎如结核性、真菌性、细菌性和病毒性脑膜炎等,虽有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但常先有发热,发病不如SAH急骤,CSF形状提示感染而非出血,头CT无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等特点可以鉴别。

3、瘤卒中或颅转移瘤约1.5%脑肿瘤可发生瘤卒中,形成瘤或瘤旁血肿合并SAH,癌瘤颅转移、脑膜癌病或S白血病有时可谓血性CSF,但根据详细的病史、CSF检出瘤/癌细胞及头部CT可以鉴别。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两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都与脑部供血不足有关。

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而导致脑部缺血缺氧,而脑出血则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大量出血。

尽管两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偏瘫、痴呆和甚至死亡,但其预后和治疗方法却有所不同。

因此,准确地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脑梗死和脑出血在临床表现上有一些共同之处,例如头痛、意识障碍等,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能够准确分辨两者的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针对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重点关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和病因。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的局部脑缺血,常见的原因有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

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动脉瘤破裂等。

了解病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和诊断依据。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一般来说,脑梗死的发病多数较缓慢,病程逐渐发展,而脑出血则常常突发,病情进展迅速。

此外,在神经系统体征方面,脑梗死可表现为局部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而脑出血则可能伴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和脑干损害的症状。

通过仔细观察和综合分析这些不同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准确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对于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二者的定义、病因和鉴别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脑血管疾病,并提高患者的预后。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和病因,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不同之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以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鉴别要点。

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定义及其病因,说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在概述中可以提及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引起读者的兴趣。

鉴别诊断(脑出血)

鉴别诊断(脑出血)

脑出血鉴别诊断
1.脑梗死:多见于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安静状态下发病多见,多表现为偏瘫失语,一般无
意识障碍(大动脉主干闭塞除外),头颅CT或MR可见低密度梗塞灶,该患者头颅CT 或MR见高密度血肿影,故可除外脑梗死。

2.颅内肿瘤伴卒中:多有慢性头痛史,发生卒中时可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不清或肢体
抽动,头颅CT或MR可见占位病变及占位效应,该患者头颅CT或MR未见占位病变,仅×××区见高密度血肿影,故可除外颅内肿瘤。

3.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中青年,多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颈亢,一过性高血压或偏
瘫,头颅CT或MR可见脑室脑池内高密度阴影,头颅CTA或MRA可见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该患者为老年患者,头颅CT及血管造影未见血管瘤或血管畸形,故可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

4.病毒性脑炎: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史,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神经系统体征广泛,
不能用某一局部病变解释,脑电图可见弥漫性慢波,部分病人csf可见细胞,蛋白增高,该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不符,故不支持病毒性脑炎。

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

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

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脑血栓发作前有哪些“信号”?如何区分脑出血和脑血栓?非常容易啊,做个头颅CT就知道了!当然,我想题主不是想听到这样一个答案,“都做头颅CT了,我还问你干什么?”但是,没办法,脑出血和脑血栓单从症状上是不能完全区分的。

脑部症状的特点是哪个脑区损坏就出现哪个症状,与是出血造成的还是梗死造成的关系不大。

因此,即使最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生如果单凭症状诊断,也有可能出错,因此,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做个头颅CT是最简单、易行、可靠的鉴别方法。

如果说一定要从症状区分一下的话,可能有这么几点可做一点提示作用。

不过,还是强调,单凭症状诊断一点也不可靠。

1.脑出血往往头痛多见,而脑血栓头痛不那么常见;2.脑出血起病相对更急一些,有一部分脑血栓可能有一个进展过程,也有一下子就很重的;3.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尤其是突然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脑血栓则不一定,睡眠中,休息时,活动中都有可能出现。

不管脑血栓还是脑出血,发病前一般没有什么所谓“先兆”。

极少一部分人,脑血栓发生前可能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现象提示很可能要脑血栓了!不过既然绝大部分脑血栓都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原因造成的,那么,如果有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心脏病,那么就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吧!多年来的研究证实,合理的控制“三高”,改善生活习惯,适当的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还是对脑血栓有预防作用的。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关注及点赞!21赞踩 5评论分享举报医学莘四川省人民医院医师健康领域创作者04-17 22:49 关注脑出血与脑血栓统称为脑卒中,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引起,后者是由于血栓堵塞脑血管引起。

那么,如何区分脑出血与脑血栓,脑血栓发作前有哪些信号?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脑出血与脑血栓的病因不同、诱因不同o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通常发生于劳累或情绪激动时,此时血压急剧升高,超过血管所承受的压力,发生脑血管破裂引起;o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通常发生于安静或夜间休息时,此时血压较低,血流缓慢,脑血管狭窄处易形成血栓,堵塞脑动脉。

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

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
维普资讯
4 58
第 2 卷 第 6期 l 20 0 7年 l 2月
长 治医学 院学报
J OURNAL OF C HANGZ MEDI HI CAL COL GE LE
V0 . No. 1 21 6 De 2 O c. O 7
1 2 检 查 方 法 .
所有病例均行常规头颅横轴位 C T平扫 , 使用 仪器 为东软 C T—C 80螺旋 C 20 T机 , O 线为 基 以 M
线 , 厚 1 m 连 续 扫 描 , 分 病 例 局部 加 5m 层 0m 部 m
薄层 扫描 。
2 结 果
血是 指脑 实质 内的 出血 , 又称脑 溢血或 出血性脑 卒
2 2 T表现 . C 、
本组 2 例缺血性脑梗死 患者 的 C 3 T图像上 , 1 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边缘清楚的略高密 1 度脑 回状影即“ 回征”9 脑 , 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 影 内淡片状略高密度影即“ 浮云征” 3 , 例为大片状 低密度影 内团块状高密度影 即“ 假肿瘤征” 而在 ; l 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 c 3 T图像上 , 例表现为 9 大片状低密度影内不规则斑片状、 条索状高密度影
人 的头颅 c 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 2 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 c T图象上,l l 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
边缘 清楚略 高密度脑 回状影 即“ 回征”9例 表 现 为 大 片状 低 密度 影 内淡片状 略 高 密度影 即“ 脑 , 浮云征 ”3 , 例 表现 为大 片状低 密度 影 内团块状 高 密度 影 即“ 肿 瘤征 ” 假 。而在 l 出血 性脑 梗 死 患者 的 C 3例 T图象上 , 9例表 现 为大片状低 密度 影 内不规则斑 片状 、 索状 高密度影 , 条 4例表 现 为 大片状 低 密度 影 内边缘 模 糊 的

神经内科鉴别诊断

神经内科鉴别诊断

一.颈椎病:1.梅尼埃病:支持点:突发眩晕伴恶心;不支持点:无耳鸣、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减退。

2.前庭神经元炎:支持点:突发眩晕伴恶心;不支持点:起病前无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症状,无耳鸣、听力下降。

二.脑出血:诊断要点:1.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

2.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3.病情进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全脑症状或和局限性神经体征。

4.脑脊液压力增高,多为血性。

5.头颅CT 扫描可确诊。

鉴别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血栓形成;3.脑栓塞;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脑梗死1.脑出血:一般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突然,血压常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升高的表现,有偏瘫、失语等局造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识障碍,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老年人突然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24小时内回复完全。

3.脑栓塞:青壮年多见,多有心脏病史起病最急,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或脑脓肿等也可急性发作,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类似于脑梗死。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要点: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血性液或头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

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症状不明显,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除和其他脑血管病相鉴别外,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脑膜炎: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有一定过程,脑脊液呈炎性改变。

2.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在产后发病或病前有感染时,面部及头皮可见静脉扩张,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一般无血性改变。

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梅尼埃病;2.前庭神经元炎;六.面肌痉挛1.局灶性运动性癫痫:虽然有面肌局限性抽搐,但抽搐范围大,多波及头、颈、肢体,仅局限于面肌者少见。

脑电图可有癫痫波发放。

2.习惯性面肌痉挛: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双侧眼睑强迫运动,可自主控制,肌电图正常。

脑梗塞和脑出血应怎样鉴别ppt课件

脑梗塞和脑出血应怎样鉴别ppt课件

脑梗死和脑出血都属中风,两者在发病特 点和发病机理等方面有着许多差别。 1、发病机理:脑出血是由于脑实质内动脉 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流出形成血肿,在颅内造成 急性占位性病变,属出血性中风。而脑梗塞是 在各种原因下导致的脑血管闭塞不通,使得脑 组织缺血发生软化坏死,属缺血性中风。
2、发病特点:在发病年龄上,脑梗塞一般
身体活动不灵活,发病缓慢,逐渐加重是它的
特点,而脑出血多在精神或身体活动剧烈时发
作,发病急迫,病情较重。
3、病情体征:脑出血病情多较严重,常
出现昏迷、二便失调等重症,而且不仅可以出
现偏瘫,还可以出现四肢瘫,还有小脑出现时
可以不瘫;脑梗塞则病情相对较轻,一般不出
现意识障碍,出现瘫痪多为偏瘫。
4、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脑出血在CT可见 有高密度区(血肿),中线结构可有移位,脑
脑梗塞和脑出血 应怎样鉴别
脑出血与脑梗塞都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疾病, 脑出血与脑梗塞其症状有相似之处,很多不了解的 人,会把二者混为一谈,或者根本分不清什么是脑 出血,什么是脑梗塞。这对于二者的治疗是非常不 利的。因为脑梗塞与脑出血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
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那么脑梗塞与脑出血
应怎样鉴别?下面就请三针专家给您介绍一下。
比脑出血略高,多在55~65岁之间 ; 在发病诱因
方面,脑梗塞的发生是因为血压过低,饮水不足
或出汗过多导致的血液浓缩,饮食不注意引起的
血脂过高,活动过少等因素造成的血流过缓,而
脑出血则多因为情绪激动,过度紧张或便秘及起 坐时用力过猛等诱因引起的血压升高所致;
在发病状态方面,脑梗塞多在安液多呈血性;脑血栓在CT上显示为低密度区(
缺血软化灶),中线结构不移位,脑脊液无明

昏迷鉴别诊断

昏迷鉴别诊断

昏迷鉴别诊断:1、脑出血:大量脑出血时,患者可出现昏迷,常表现为重度昏迷,血压升高,喷射性呕吐,瞳孔小,瞳孔不等大,肢体偏瘫或全瘫,一侧或双侧病理反射(+),头颅CT见高密度影可明确诊断:2、心源性脑栓塞:常见于房颤患者,急性起病,肢体偏瘫,头颅MRI见大面积脑梗死病灶可明确诊断:3、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起病,可有头痛,呕吐症状,常见于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头颅CT见脑沟、脑池高密度影,可明确诊断。

4、癫痫:常有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翻或凝视,脑电图可见癫痫波,抗癫痫治疗可终止抽搐发作,抽搐停止后患者意识可逐渐恢复。

5、中枢神经感染:常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起病,伴有发热,脑电图可见异常,脑脊液检查可区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类型。

6、低血糖症:临床上常表现为心悸,全身出冷汗,面色苍白,血糖低于2.8mmol/l,供糖后症状缓解。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有糖尿病史,常见诱因:感染,胰岛素治疗停止或不适当减量,发病前常有多尿、烦渴,多饮,乏力,血糖多为16.7-33.3mmol/l,尿酮体阳性。

8、高渗性昏迷:多见于老年人,多尿、多饮,血糖33.3-66.6 mmol/l,血钠升高可达155mmol/l,死亡率高。

9、肝性脑病:常见于肝硬化,重症肝炎,原发性肝癌患者,有扑翼样震颤,明显肝功能损害,血氨增高可明确诊断。

10、肺性脑病:常见于慢阻肺,肺部感染,肺心病患者,PaO2低于60mmHg,伴或不伴PaCO2大于50mmHg可明确诊断。

11、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均可引起昏迷,血电解质检查可明确诊断。

12、药物中毒:根据有机磷农药接触史,呼出气体呈大蒜味,瞳孔针尖样缩小,大汗淋漓,可诊断有机磷农药中毒,根据一氧化碳接触史,可诊断一氧化碳中毒,服用大量安眠药史,呼吸抑制,血压下降,可诊断安眠药中毒。

13、酒精中毒:大量饮酒史,呼气酒味,可明确诊断。

14、中署:患者在高温环境,体温40.0℃以上,可明确诊断。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简易鉴别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简易鉴别

脑梗死和脑出血的简易鉴别脑梗死和脑出血都是指发生在脑血管中的一种疾病,但两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都存在差异。

1.发病机制: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内的血液凝结或栓子阻塞造成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等。

而脑出血则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进而引起脑组织受损。

主要病因有高血压、动脉瘤等。

2.临床症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的部位有关,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偏瘫、言语障碍、感觉异常、半身不遂等。

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清楚、反应迟钝、定向力下降等症状。

而脑出血的症状则与出血部位和程度有关,可能表现为突发严重头痛、呕吐、意识改变、瞳孔不等大、肢体活动度减退等。

患者可能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

3.影像学检查:脑梗死的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脑CT或MRI来观察脑组织的缺血情况。

在急性期,可以看到脑梗死区域密度或信号减低,慢性期则呈现脑灰质和白质的萎缩。

而脑出血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出脑出血部位、大小和形态特征。

脑CT可直观显示出高密度的出血灶,MRI则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出血肿周围的神经结构。

4.治疗方法:对于脑梗死患者,早期实施溶栓治疗可以尽快恢复脑血流。

溶栓药物可以溶解血栓,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此外,如伴有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可以考虑施行血管重建手术。

而对于脑出血患者,治疗的重点是尽快控制出血并减轻脑组织的损伤。

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可以达到减压、止血和降低颅内压的效果。

总结来说,脑梗死和脑出血虽然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有所不同。

对于患者来说,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便尽早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抢救脑组织并恢复患者的功能。

医生在根据病史、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后,能够更准确地进行诊断鉴别,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脑血管病试卷及参考答案(医学材料)

脑血管病试卷及参考答案(医学材料)

2014年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学习考试试题(脑血管病)科室:姓名:总分:一、选择题(每空5分,共50分)1.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动脉炎D.血压偏低 E.红细胞增多症2.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引起对侧偏瘫的特点是:()A.不伴脑神经瘫. B.偏瘫以下肢为重 C.均等性轻偏瘫D.偏瘫以上肢为重 E.上下肢均为0级瘫3.导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病变闭塞血管是:()A.大脑前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大脑后动脉D.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 E.后交通动脉4.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下列那种情况不适于溶栓治疗:()A.发病6小时内 B.CT证实无出血灶 C.病人无出血素质D.出凝血时间正常 E.头部CT出现低密度灶5.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A.脑动脉炎 B.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 C.血液病D.脑动脉瘤 E.脑血管畸形6.下列哪根血管闭塞最容易导致偏瘫()A.小脑后下动脉 B.大脑中动脉 C.脊髓前动脉D.小脑前下动脉 E.大脑前动脉7.试述脑梗死与脑出血的鉴别:()A.控制脑水肿 B.止血剂 C.迅速降血压D.抗生素治疗 E.吸氧8.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高血压病 B.血液病 C.脑动脉粥样硬化D.先天性颅内动脉瘤 E.脑血管畸形9.脑栓塞治疗的正确目标是:()A.控制脑水肿和预防脑疝B.卧床休息C.控制脑水肿,并治疗原发病D.外科手术摘除栓子E.应用抗生素,防止并发症10.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A.皮质下白质B.桥脑C.小脑D.基底节区E.脑室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1.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哪些?。

2.脑梗塞急性期有哪些治疗措施?脑血管病考试答案一.选择题 B D D E B B A D C D二简答题 1.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缺血性脑血管病①发病较急②安静发病,③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明显或无④脑膜刺激征阴性⑤脑脊液正常⑥CT检查为脑内低密度区。

DWI联合SWI对脑出血急性期与脑梗死急性期的鉴别诊断

DWI联合SWI对脑出血急性期与脑梗死急性期的鉴别诊断

DWI联合SWI对脑出血急性期与脑梗死急性期的鉴别诊断刘江平【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28)023【总页数】3页(P4333-4335)【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 脑梗死急性期;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诊断【作者】刘江平【作者单位】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开封 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脑出血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在脑出血急性期进行正确诊断,排除脑梗死等缺血性病变,使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MRI检查的完善及普及,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各类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

DWI主要通过活体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状态,为疾病诊断提供依据;SWI则是根据组织间磁敏感差异性对疾病进行诊断,对于出血甚至微小出血较敏感[2]。

在不同脑血管病变类型中,DWI与SWI影像学表现不同,本研究将二者联合用于脑出血急性期与脑梗死急性期的鉴别诊断,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及数据,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4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其中男43例,女41例,年龄42~73岁,平均(60.18±4.67)岁;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1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其中男39例,女42例,年龄41~74岁,平均(61.07±4.5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纳入标准:符合脑出血或脑梗死急性期影像学检查适应证[3];肝、肾功能正常,未合并心血管病变;首次发病,发病时间<24 h;未合并颅内肿瘤或颅内血管畸形;临床资料完整;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

缺血性脑梗死和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
江科 学技术出版社 , 97 1 19: 0—1 . 2
[ 5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中国 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 . 居 M ]
北京 : 中国轻工业 出版社 , 00 5 ~8 . 20: 9 2
【]Z e g e E 现代营养学 [] 闻芝梅 , 6 i l rE . M. 陈君石主译. 北京:
结果
1 9例缺血性脑梗 死患者 的 C 图像上, T 9例表现为 大片状低 密度影 内边缘清楚略 高密度脑 回状 影即 “ 脑回征”, 例表 8
现 为大片状低 密度影 内淡 片状略 高密度影即 “ 浮云征”, 2例表现为大片状低 密度影 内团块状 高密度影 即 “ 假肿 瘤征”。而 在 1 2例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 C 图象上, T 8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 内不规则斑 片状、条索状 高密度影, 4例表现为大片状
免肥胖,降低胆 固醇 ,减少癌症风险。膳食中的可溶性纤维与 其分解产物一短链脂肪是肠道菌的营养底物, 对保持正常肠道 菌群、 维持老年肠道正 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 不溶 性纤维有助于 消化排泄, 于通便, 利 减少胆 固醇等物质 的吸收 , 有益于健康 , 但不宜吃精米和精淀粉 , 因为精米和精淀粉缺少 了必要 的纤维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9 8 1 8 — 2 19 : 6 1. 3
素 C和硒等 。 对于参加运动的老年人 , 保证维生素 D及钙 营养
可 减少 骨量 丢 失 , 证 铁 营养 可 减 少 贫 血 的发 生 , 此 应 充足 保 因
补给造血有关的营养 素, 必要时应服用营养素补 充剂 。 新鲜蔬 菜、水果是人体维生素 C 、胡萝 卜 素、核黄素和 叶酸 的重要来 源,含丰富的无机盐 ,如钙、磷 、铁 、钾 、钠 、镁和铜等 ,是 膳食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 , 维持体 内酸碱平衡具有重要的作 对 用。因高钠是高血压 的危险因素,膳食中钠的摄入量应减少 , 以每 日不超过 6克为宜 。 老年人 消化道肌 肉萎缩 , 肠道黏液分 泌减少,常 出现大便秘结 ,应适 量饮水 , 膳食 中常配汤羹,即

脑出血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脑出血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治疗:目的在于纠正肩胛骨位置 及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谢谢观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鉴别诊断 、并发症
病毒性脑炎
鉴 中毒

闭合性颅脑挫伤

外伤性颅内出血

颅内肿瘤出血
其他类型的脑卒中

病毒性脑炎

患者常较年轻, 有感染、精神症

状等前驱症状, 多无高血压病史


中毒

在偏瘫等局部脑 症状不明显时,

要慎重除外CO、 乙醇、化学药品

等急性中毒。应 详细追问起病时
的环境因素
综 腕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此

期持续3~6个月,这一期如出现 症状应立即开始治疗,常可控制
征 其发展并治愈,如不及时治疗, 很快转入第2期,被动活动易引
起剧烈疼痛为此期一大特点。
肩 第2期:手的症状更加明显,疼 痛加重,出现自发痛是此期的 特点,手的水肿可减轻,但血
手 管的通透性发生变化,如皮肤 综 湿度增高、发红。手皮肤、肌 合 肉明显萎缩,手掌成爪形,手

1)脑梗死过去有TIA者较多
2)起病时的情况

3)意识障碍 4)起病缓急
5)脑膜刺激征
肩- 手综合征

肩关节半脱位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肺炎

压疮
痉挛与挛缩

废用综合症
误用综合征
卒中后疼痛
常于卒中后1~3个月发生

第1期:水肿主要在手背,特别 是指节指间关节,常终止于腕关
手 节及近端,皮肤呈橘红或紫色, 指甲逐渐苍白不透明。同时伴肩、
第一期治疗效果较好。
综 手指或末梢向心加压缠绕是简单、 安全、有戏剧性效果的方法。

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

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

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目的:探讨部分缺血性脑梗死與出血性脑梗死的CT鉴别诊断。

方法:3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23例缺血性脑梗死和13例出血性脑梗死于临床症状出现后6 h~20 d内均经头颅CT平扫,对两组病人的头颅CT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2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象上,11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边缘清楚略高密度脑回状影即“脑回征”,9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淡片状略高密度影即“浮云征”,3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团块状高密度影即“假肿瘤征”。

而在13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CT图象上,9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不规则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4例表现为大片状低密度影内边缘模糊的团块状血肿影。

结论:掌握缺血性脑梗死与出血性脑梗死不同的CT表现特点,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正确鉴别。

标签: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CT鉴别诊断;【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12-0154-03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而CT是诊断该疾病首选的重要方法,准确、及时的诊断对于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尤为关键。

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阻断而使脑组织发生缺血性坏死与软化,俗称脑梗死,约占全部急性脑血管病的50%~80%[1],其主要原因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又称脑溢血或出血性脑卒中,其原因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出血。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在脑梗死的基础上原梗死灶内又发生脑出血。

上述疾病的病因与病理经过不同,治疗原则亦截然不同。

为了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利用CT诊断脑梗死或脑出血近年来报道较多,少数报道[2-3]涉及到出血性脑梗死的CT研究,有关两者的CT鉴别诊断的专题研究较少,现将两者的CT 表现予以分析和鉴别。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39岁~75岁,平均57岁,均为在我院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血压高者30例,静态时起病25例、动态时起病11例;发病后距首次CT检查时间:<6 h 10例,~10 d 19例,~20 d 7例。

常见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脑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
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这些疾病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

1. 脑梗死(ischemic stroke):
- 突发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在几分钟或几个小时内达
到最高点。

- 动脉闭塞的原因可能是血栓形成、栓塞或动脉痉挛。

- 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脑梗死的范围和位置,如头颅CT或MRI。

2. 脑出血(hemorrhagic stroke):
- 突发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可能伴有昏迷。

- 血压明显升高。

- 通常由脑动脉瘤破裂或高血压引起。

- 头颅CT扫描可以显示出血的范围和位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突发的剧烈头痛,通常称为"灵痛"。

- 颈部僵硬和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如意识改变、抽搐和偏瘫。

- 通常由蛛网膜下腔动脉瘤破裂引起。

- 头颅CT或腰穿可以显示出血的迹象。

其他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畸形、小动脉病变等,也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相关检查,需要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鉴别诊断基底节区脑出血和脑梗死价值比较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鉴别诊断基底节区脑出血和脑梗死价值比较

浙江创伤外科2021年6月第26卷第3期ZH J J T raumatic ,June 2021,V ol.26,N o.3作者单位:313000湖州,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脑梗死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相似性,存在误诊风险,从而影响临床预后。

CT 和MRI 等影像学技术不断改进优化,已成为卒中类型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基底节区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探讨CT 和MRI 检查用于基底节区脑出血和脑梗死鉴别诊断临床价值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基底节区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

其中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为(61.33±5.70)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1~14小时,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为(5.84±1.20)小时。

脑梗死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为(61.78±5.93)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1~12小时。

发病至入院平均时间为(5.77±1.16)小时。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方案设计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且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1.1纳入标准:①符合基底节区脑出血或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②发病至入院时间<16小时;③年龄18~80岁;④生命体征稳定;⑤临床资料完整。

1.1.2排除标准:①年龄>80岁;②恶性肿瘤;③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④合并精神系统疾病;⑤行手术治疗。

1.2方法1.2.1CT 检查:采用美国GE 公司OP ⁃TIMA54016层CT 扫描仪,参数设置:电流、电压、矩阵、层厚及层距分别为200mA ,125kV ,256×256,10mm ,10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病患者多为高龄病人、有高血压等病史; 2.发病前有TIA,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为主,症状逐渐加重; 3.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而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局 灶性体征明显等特点。 4.结合CT检查: 脑血栓形成24小时内CT多正常,24小时以后梗死区出现 低密度灶。有条件时可行MRI检查,能较CT更早发现梗死 灶,而且能清晰显示CT显示较差的脑干、小脑部位梗死 灶。脑血管造影可显示血栓形成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
临床表现
(一)脑血栓形成 本病好发于中年以后,多见于55~65岁以上患有动脉粥样 硬化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 • 通常病人有前驱症状,如头昏、头痛等;约有1/3的病人 病前曾有TIA史。多数病人在安静休息时发病,不少病例 在睡眠中发病,次晨被发现不能说话,一侧肢体瘫痪。典 型病例在1~3天内达到高峰。除脑干与大面积脑梗死外, 大多数病人意识清楚。 • 神经系统体征因脑血管闭塞的部位及梗死的范围而不同, 常见有失语、偏瘫等。
• 脑出血的治疗:

• •
• •
• •

急性期治疗的重要原则是: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减低颅内压、维持生 命机能和防治并发症。 (一) 高血压的处理 一般不应使用降血压药物。收缩压超过200mmHg时,可适当给予作用温和的 降压药物如呋塞米等。急性期后,血压仍持续过高时可系统地应用降压药。 (二) 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脑出血可引起脑疝,危及生命。因此,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 性期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立即使用脱水药,常用20%甘露醇静点,配合 呋塞米静脉注射,交替使用以减少甘露醇用量,也可用10%甘油静脉滴注。 必要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但不作为常规应用。 (三) 止血药和凝血药 止血药无肯定疗效,但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有凝血功能障碍时,止血药应用 可能发挥一定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有6-氨基己酸(EACA)、对羧基苄胺(抗血纤 溶芳酸,PAMBA)、氨甲环酸(止血环酸)、卡巴克络(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 敏)、仙鹤草素等。 (四) 手术治疗。
(二)脑栓塞 •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多见,起病急骤,常无前驱 症状,数秒至数分钟症状发展至高峰,多属完全性脑卒中 为其特点,为发病最急的脑卒中。个别病人可在数天内呈 阶梯式进行恶化,系由反复栓塞所致。 • 约4/5的脑栓塞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 病人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或局灶性癫痫发作等, 严重者因颅内压升高至脑疝、昏迷而死亡。椎-基底动脉 系统表现为眩晕、复视、交叉瘫或四肢瘫、共济失调、吞 咽困难及构音障碍等,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导致四肢瘫、突 发昏迷。大多数病人伴有风心病、冠心病等基础病变症状 和体征。
脑栓塞治疗:包括脑部病变及引起栓塞的原发病两方面。
脑部病变的治疗与脑血栓形成相同。由于心源性脑栓塞的 充血性梗死区极易出血,故抗凝治疗必须慎用,甚至即使 使用也应待急性期(5~7天)过后较宜。 • 原发病的治疗在于根除栓子来源,防止脑栓塞复发。主要 为心脏疾患的手术治疗(如心间隔缺损的修补、心瓣膜分 离术、瓣膜移植术、心脏肿瘤手术等)、细菌性心内膜炎 的抗生素治疗、减压病行高压氧舱治疗等。

病因
1、脑血栓形成( “脑梗”):最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且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 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脑血栓形成的10个简单的危险因素,它们依次是高血压病、吸 烟、腰臀比过大、饮食不当、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过量饮酒、过度的精神压力及 抑郁、有基础心脏疾病和高脂血症。但以上大多数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脑梗发病年 龄一般比脑出血略高,多在55~65岁之间。 2、脑栓塞:病因根据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原因不明的。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 患者多伴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如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梗塞、 心肌病、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粘液瘤等。非心源性脑栓塞多见于主动脉弓 和颅外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斑块破裂及粥样物从裂口逸 入血流,能形成栓子导致栓塞;同时损伤的动脉壁易形成附壁血栓,当血栓脱落时也 可致脑栓塞;其它少见的栓子有脂肪滴(多见于骨折病人,但骨折病人引起肺栓塞最 多见)其他还有空气、肿瘤细胞、寄生虫卵、羊水和异物等。所以脑栓塞任何年龄均 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3、脑出血: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所以最多见于伴有高 血压疾病的老年患者,常因诱因有用力(如排便不畅)、情绪激动(如与人争吵)等, 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青年人也可发病,这类患者多伴有先天性颅内血管畸形。
丘脑出血:常破入脑室,病人有偏侧颜面和肢体感觉障碍,意识淡漠,反应迟钝; 脑桥出血:小量时可有出血一侧的面瘫和对侧肢体瘫,而大量时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 四肢瘫痪、眼球固定,危急生命; 小脑出血:多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构音障碍等小脑体征,一般不出现典型的肢 体瘫痪症状,血肿大量时可侵犯脑干,出现迅速昏迷、死亡。



• (二)脑栓塞:
•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诱发,以青壮年较多见,病前多有风湿 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大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史。脑栓塞患 者多起病急,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多数患者 有神经系统体征,可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缺损。头颅CT在发病24小时内可无明显异常,但脑CT扫 描阴性不能排除脑栓塞,发病24-48小时后可见栓塞部位 有低密度梗死灶,边界欠清晰,并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头MRI有助于早期发现小的栓塞病灶,对于脑干和小脑病 变的显示MRI要明显优于CT。这点与诊断脑血栓形成类似, 区别主要为病史。
诱因
1、脑血栓形成(“脑梗”):一般无明显诱因,发病急,多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病。 2、脑栓塞:同脑血栓形成类似一般无明显诱因,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病,发病急,症状常 在数秒或数分钟之内达高峰。 3、脑出血:常因用力(如排便不畅)、情绪激动(如争吵)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 中突然发病,发病十分迅速,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
• • • • • • • • •
2.控制血压 使血压维持在比病人病前稍高的水平,除非血压过高收缩压> 29.3kPa(220mmHg),一般急性期不使用降压药,以免血压过低而导致脑血 流量不足,使脑梗死加重。血压低者可加强补液或给予适量药物以升高血压。 3.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应尽早防治,常用的药物为甘露醇、10%复方甘 油等。 4.改善微循环 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5.抗凝治疗 对临床表现为进展型脑梗死病人,可选择应用抗凝治疗。但有 引起出血的副作用。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对出血性梗死或高血压 者均禁用抗凝治疗。 6.血管扩张剂 脑梗死急性期不宜使用或慎用。 7.高压氧治疗。 8.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未选择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48小时内用阿司匹林, 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但溶栓或抗凝治疗时不要同时应用,可增加出血风 险。 9.手术治疗 开颅切除坏死组织和去颅骨减压。 (二) 恢复期治疗 :患肢运动和语言功能的训练 。
脑梗死、脑出血的鉴别诊断
个人心得
脑梗死的种类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脑血栓形成(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脑 梗”)! 2、脑栓塞
3、腔隙性脑梗塞
• 这里讲一下脑血栓形成(“脑梗”)、脑 栓塞与脑出血的区别,这三种疾病在临床 上容易混淆。
定义
1、脑血栓形成(“脑梗”):为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颅内外供应脑部 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狭窄,或在此基础 上形成血栓,最终完全闭塞,引起某一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梗死,称为脑血 栓形成。 2、脑栓塞: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 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 当侧枝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 神经功能缺损。 3、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是由于脑实质内动脉 血管破裂致使血液流出形成血肿,在颅内造成急性占位性病变,俗称脑溢血, 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
• (三)、脑出血
• 脑出血的症状与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出血速度、血肿大小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有 关,通常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突发头痛、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小便失禁、 肢体活动障碍和意识障碍。位于非功能区的小量出血可以仅仅表现为头痛及轻 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大量出血以及大脑深部出血、丘脑出血或者脑干出血等可以出 现迅速昏迷,甚至在数小时及数日内出现死亡。各部位出血一般表现如下: 基底节出血:可出现突发肢体的无力及麻木,语言不清或失语,意识障碍,双眼向出 血一侧凝视,可有剧烈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小便失禁症状;
病因简述
1、脑血栓形成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 病长期作用使脑血管形成粥样硬化,导致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进而使相应脑组 织缺血坏死。 2、脑栓塞是机体产生的栓子在血液中流动时堵塞脑血管引起血管闭塞,然而侧 支循环常很难迅速建立,从而引起该动脉供血区产生急性脑缺血 ,进而该动 脉供应脑组织缺血坏死。 3、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且血管较脆,在某些诱因下血压突然升高使脑内 脆弱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
• (三)脑出血:
• 1、50岁以上中老年有高血压史的病人,在情绪激动及活 动时突然发病。 • 2、迅速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伴 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 3、结合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 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发病后即可显示边界清楚 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 破入脑室。
治疗
• 脑血栓形成的治疗:
• 防治实行个体化原则 。 • (一) 急性期治疗 • 急性期治疗原则:力争3~6小时内就诊溶栓,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采 取个体化治疗,积极防治感染并发症 • 1.超早期溶栓 目的溶解血栓,恢复梗死区血供,挽救缺血半暗带, 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可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 ⑴静脉溶栓疗法:常用药物①尿激酶,是国内目前应用最多的溶栓药。 • ⑵动脉溶栓疗法:通过在DSA直视下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栓部位,可能 对出现症状3~6小时的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卒中病人有益。 • 溶栓治疗必须在发病后6h内超早期给予,若能在发病后3h内用药更为 理想。尽快使用溶栓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但因溶栓有引起出血等并发 症危险而危及生命,所以一定要严格掌握溶栓适应症与绝对禁忌症, 并应监测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