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自体输血标准操作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理或目的:
自体输血是手术前或手术中收集自己的血液,需要时输回到自己的身体。
这样既可以保留输血的优点,又可以避免感染和溶血反应的危险,癌症患者可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的机率。
2、自身血液采集有几种形式
2.1、择期手术病人自身储血:临床经管医生根据择期手术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 Hb>120 g/L Hct>34%,心功能Ⅱ级以上),预计手术中出血和需输血量,与输血科一道制定患者术前采血计划,动员患者采集血液储存,以备手术中、后输用。
2.2、急性稀释性自身输血:是在手术患者麻醉后采出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注晶体及胶体溶液,使患者血液稀释,而维持正常的血容量,患者在血液稀释的生理状态下进行手术,术中所流失的是稀释血液,手术中、后再回输自己的血液。
2.3、回收式自身输血:回收式自身输血是以机械吸引装置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如肝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各种大手术的创面出血等)收集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患者。
目前国内外有血液回收机生产销售,血液回收后在封闭的管道系统中分离清洗,安全可靠。
3、操作步骤
3.1、采血程序
3.2、采血时应选择上肢肘窝部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进行穿刺。
3. 1.3、在肘窝上5cm处系好压脉带,使静脉充盈可触及。
3. 1.4、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及新针眼的区域为穿刺部位,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擦拭,用2%的碘酒消毒皮肤待干,用75%酒精脱碘,消毒面积不得小于10X10cm,遵守无接触采血原则,执行采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静脉穿刺。
3. 1.5、去掉护针帽,采血者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持采血针柄,针头斜面向上或稍侧斜,减少皮肤阻力,针与皮肤呈30°-50°角刺入皮肤。
当针头刺入皮肤后改变角度呈10°左右,沿静脉走行方向平稳刺入静脉,进入静脉后,阻力明显减少时再推1cm左右,可见血液流出,此时保持针头位置稳定,视血流通畅,即可固定针头位置,用消毒棉球覆盖针眼,并用胶布固定。
3. 1.6、将血袋摇动后放于血袋摇摆器上,嘱患者不停的做松握拳动作。
3. 1.7、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血流情况,血液采集过程中必须将血液与抗凝剂保存液充分均匀混合,遇有血流不畅时,应及时处理校正针头位置,以防中断采血,当不易观察血流时,则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异常,以及血袋重量是否递增。
3. 1.8、在采集过程中,采血者在血型标签、体检表和献血证上加盖采血者工号章、血液采集量章,在每个血袋上按要求贴上带编号的血型标签,并分别将血型标签贴在标本管和保存血清标本管上。
顺利采血200ml一般在3分钟内完成,400ml 在6分钟内完成。
3. 1.9、采血到达采集量时,采血者嘱患者松拳,用止血钳在针尾部2-3cm处夹住血流导管,松开止血带,用无菌棉球覆盖穿刺针眼,拔出针头,再嘱患者用三个手指压住棉球约5分钟以上,采血完毕。
3. 1.10、以无菌方法留取标本液(注:防止空气进入血袋),并使抗凝剂与标本管内的血液充分混匀,保证标本应来源于相对应的血液。
3. 1.11、采血结束后,再次检查献血者身份、血袋、血液标本和相关记录,确保准确无误。
3. 1.12、对采不足量的血液,在采血袋、献血证和体检表上分别标明实采血量,并通知献血者。
3. 1.13、如需第二次穿刺时应征求献血者同意,并更换采血袋和献血者手臂,方可采血。
3. 1.15、应采用惟一的条码标签标识献血记录、血袋(含主袋和转移袋)、标本管。
应对贴标签过程控制,确保同一献血者的血袋、标本管、献血记录一一对应,贴签无误。
3. 1.16、建立血液标本留取程序,并严格执行。
3.2、血液热合操作规程
℃—+8℃的储血冰箱。
4、适应证:
4.1、输血问题的病人:
4.1.1 稀有血型;
4.2、作为同种血液的另一种用途:
4.23、宗教原因;
5、优点:
5.1、无传播疾病的危险;
5.2、没有对红/白细胞产生同种免疫反应的危险;
5.3、解决特殊血型病例的供血问题;
5.4、较小的、可克服的输血反应;
5.5、解决急需输血而血源短缺的困难;
5.6、改善红细胞氧和作用(在回收的细胞是这样);
5.7、节约血源、减少经费开支。
6、缺点:
自身输血的大多数缺点是(溶血、红细胞比积下降、污染等)均与手术中的血液回收有关,择期手术前采供血的唯一缺点是对输血科/血库血液管理增加麻烦以及有时对远道病人带来后勤供应困难。
7、注意事项、保障条件及措施:
自体输血仅适用于一小部分患者:
7.1、医生应本着对病人负责的精神,掌握适应证及其它指标,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类型,病人能在短期内献几次血,采血次数一般每周不得超过1次,最好采至术前1周,一般允许采4~5 单位血。
如果手术延期,可采取“蛙跳法”即回输患者保存最久的血然后再采血,还要考虑患者住家与医院间的距离。
7.2、应让患者了解自体输血并非没有风险,尤其是标记和记录,输错血的可能性虽极小,但确有可能。
7.3、医生应让患者知道除需自体血外,紧急意外时还有可能要输异体血及血制品,主治医生在采血期间应召之即来,并承担采血的责任。
7.4、血前均须测定血红蛋白,首次及随后的采血前,男性及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应分别高于12 0 g/L,110 g/L,孕妇血红蛋白应在>100 g/L。
8、参考文献
8.1、郝军,薛玉祥,刘英,等. 预存式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
验,2000,3 (2) :25 - 26.
8.2、雍建辉,刘昭仪,胡惠宇. 中华输血医学文集M . 第3 卷.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80 - 89.
8.3、陈迎春. 中华输血医学文集M . 第3 卷.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38 - 39.
8.4、李志强. 现代血液病输血疗法M .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 :249 - 256.
8.5、杨天楹,杨成民,田兆高. 临床输血学[M] .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91.
阅读和考核记录
文件修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