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释式自体输血
带你了解自体输血
带你了解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的输血方式,具体是指将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加以采集,通过特殊技术进行储存处理,当患者开展手术或手术后需要用血时再回输给患者体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输血手段。
自体输血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和稀释式自体输血。
本文便将针对自体输血相关知识向大众科普介绍,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自体输血作用(一)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接受同种异体血液所致的各种血源性病原和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二)避免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反应基于自体输血所用血液取自于患者自身,所以开展输血工作前,便不需要相关血型配合试验工作,因此便能够有效避免由于输血液不合而导致的溶血性反应。
(三)避免同种免疫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接受同种异体血液所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等各种同种免疫所致的输血不良反应。
(四)避免异体血浆蛋白所致的过敏性反应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接受异体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如血浆蛋白)而引起的过敏反应。
(五)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风险自体输血无需进行白细胞去除,因此可以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二、自体输血类型介绍(一)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在手术前从患者自身采集血液并储存,然后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回输给患者的输血方式。
这种输血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免疫性及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人为差错事故。
对于因特殊血型、特殊宗教信仰而无法或拒绝使用他人血液或血液成分的患者,这种输血方式还可以提供医疗用血保障。
在实施贮存式自体输血时,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用血计划,在手术前一个月内多次采集患者的血液并储存,在采血的同时,有时会输注一部分以往采集储存的血液以维持血容量。
在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储存的血液会被回输给患者。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输血就是将别人的血输给自己,并不知道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体输血吧。
1.自体输血的概念与优势1.1概念异体输血指的是采集他人的血液并将血液输入到另外一个人体内。
而自体输血指的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对血液或血液成分进行处理或储存,之后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将血液输给患者。
1.2优势相比于其他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具有诸多优势且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保护受血者的免疫功能。
与异体输血相比,进行自体输血可以降低出现溶血反应、抗宿主反应等问题的概率,有利于避免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第二,有利于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进行自体输血基本不会产生传播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有利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减少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第四,有利于增强血液新鲜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体输血所用的血液较为新鲜,具有良好的凝血功能与携氧功能,有利于减少对受血者的危害。
第五,有利于促进受血者的身体恢复。
进行自体输血需要反复抽受血者的血,有利于加快受血者的造血速度,继而促进受血者的身体康复。
第六,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增加血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2.自体输血的应用类型2.1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常用类型,指的是在手术前采集手术患者的血液并按照相关要求贮存血液,之后在围术期将血液输给患者。
这种应用类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优化患者造血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
因此,骨科、胸外科以及神经外科等科室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为患者输血,有效解决了血源不足等问题。
此外,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不断发展,提高了治疗质量。
例如,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便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使患者能够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会在大量采集患者血液前为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铁剂,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贫血等问题的概率;一些医生会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维护血液的能力与活性。
输血科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的规定
输血科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的规定I目的为了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管理,特制定此规定。
Il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工作人员。
Ill规定一、适应症和禁忌症(一)适应证1•术前备血2400mL,ASAI—II级(其中HbeIIOg∕L,Hct20.33),择期手术。
2.PLTmiOOX109/L。
3.预计出血量大于患者全身血容量20%。
4.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5.红细胞增多症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缺氧造成的反应性红细胞增多。
6.稀有血型。
7.己产生不规则抗体,配血发生困难。
8.为了避免异体输血引起感染、免疫抑制。
9.因宗教信仰而拒绝异体输血。
10.血源困难地区的手术。
对长期贫血者,其Hb、HCt标准可根据氧供需平衡监测和临床表现放宽至Hb2100g/L,Hct≥O.30:对长期血小板减少且无任何出血倾向者,PLT可放宽至N80X109/L,但两者都应选择轻度稀释式自体输血。
(二)禁忌证1•贫血HCt<0.30、Hb(100g/L者,或伴有造血系统疾病者。
2•凝血功能障碍。
3.血小板功能异常或PLT<80×109∕L o4.伴有感染性发热或菌血症。
5.重要脏器(心、肝、肺、肾)功能不全者,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的除外。
6.未纠正的休克、低蛋白血症伴有组织水肿者。
7.颅内高压者(脑水肿、脑疵、脑缺氧性损害)。
适应证与禁忌证是相对的,并可相互转化,主要取决于患者状况、医疗条件及相关输血技术。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相对禁忌证为低血容量、贫血、凝血异常、充血性心力衰竭、近期心肌梗死、肺疾患、微血管病、小儿及老年人等。
二、操作规程稀释式自体输血操作简单、适应证广泛,但仍存在操作失误、人为差错等医疗隐患,必须精心操作才可确保预期效果。
(一)人员资质熟练掌握血液采集技术和采血反应处理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二)准备工作1.评估:复习病史,补充完善相关检查。
2.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将稀释式自体输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
稀释式自体输血操作流程
稀释式自体输血操作流程
一、选择病人:
1、身体状况好,准备择期手术而估计术中出血比较多者。
2、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35%,血小板>100×10*9/ L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心功能2级以下,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二、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病人入手术室后,常规心电监护,深静脉置管,无创血压监测,巡回护士开放两条静脉通道。
四、麻醉前或麻醉后,护士经动脉或静脉采血,边采边缓慢摇动ACD储血袋,使血液与ACD液体充分混合,采血过程避免空气混入储血袋以防止污染。
采血同时经由另外一条通畅的静脉通路按常规补充累计丢失量,采血后再快速补充等同于采血量2-2.5倍的晶、胶体液,快速补充可以在麻醉诱导同时或麻醉后。
五、采血量为基础血容量的15%--20%,基础血容量(L)=体重X0.07,血液稀释后复查HCT值和血红蛋白值,一般稀释后HCT0.25-0.30,以HCT值不低于25%为限。
六、采得血液做好标记后于4 ℃冰箱内保存。
七、术中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HCT或HB的监测必不可少,根据术中出血的量和HCT或HB的值掌握时机进行血液回输,回输时机同ASA输血指南,或者于手术即将结束时进行血液回输。
自体输血概述
自体输血概述一、自体输血发展简史自体输血的历史已有100余年,早在1818年,英国的一名医生James Blundell首次给狗进行自体输血试验,获得了成功。
1885年Miller和Duncan等医生在做髋关节离断术中,用磷酸钠对手术中流出的血液进行抗凝后回输,获得了成功。
1886年Duncan医生在给一位铁道事故伤员进行下肢截肢手术时再次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试验,这次手术共输入伤员自体血液约8盎司(1盎司=5.28ml),没有发生并发症。
此后自体血液回输陆续出现。
1914年德国的Theis报告3例宫外孕破裂的孕妇进行自体血液回输。
1917年美国的Iockwood给一名斑氏综合征患者进行脾切除术时,将脾脏的血液回输给患者。
截至1936年,美国医学文献已有279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报告。
当时由于回收血液技术的落后,常常会引起并发症,加上异体血源并不缺乏和使用方便,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内自体输血逐渐被人们遗忘。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过滤与血液加工技术日趋成熟,自体输血并发症大大减少,加之麻醉技术的进步和开展高难手术的需要,异体血液来源日趋不足,特别是80、90年代人们对艾滋病和肝炎等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恐惧,自体输血逐步受到重视,促使自体输血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又一次得到迅速发展。
1966年Dyer在一项狗的自体输血实验中,发明了一个血液回收装置,通过真空负压将狗流出的血液吸进一个玻璃瓶的上部,并且当血液通过玻璃瓶上部进入底部时可以被过滤。
20世纪60年代后期,Klebanoff在Dyer基础上发明了一个能够迅速收集和回输流出血液的装置,这个装置采用体外循环中常使用的一个滚动泵和一个可过滤的储血罐,使用前先用肝素盐水灌注,肝素化后开始操作。
Klebanoff用他发明的第一台自体血回输装置在越战中为10名伤员成功地进行了自体血回输。
1970年美国第一代非洗涤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器-Bentlv ATS100问世,它标志着现代血液回收新纪元的开始。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10第十一章 自体输血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采血量
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细胞比容(Hct)及预期失血 量确定
通常用70ml/kg来估计大多数成人血容量 采血量一般按总血容量的10%~15%计算,身体 情况较好的患者则可达20%~30%
稀释式自体输血
血液稀释程度:一般血细胞比容(Hct)不宜低于0.25 血容量要维持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血红蛋白(Hb)应维持在80~100g/L 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血细胞
第四节 回收式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概念:用自体血回输机在严格的无菌操作 技术下将患者在手术中或创伤后流失在术 野或体腔内无污染的血液回收,经机器过 滤、洗涤、浓缩等处理后,于术中或术后 回输给患者自体
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前提
患者丢失的自身血液中红细胞基本正 常,没有被破坏、污染,回收后可重 新利用
第3袋
第2~3袋
术前第18天 第4袋 第2袋
第5袋
第3~5袋
术前第11天 第6袋 第3袋
第7袋
第4~7袋
术前第3天 第8袋 第4袋
第9袋
第5~9袋
单纯式采血
适用于预计出血量和需要备血量较小的患 者
在患者手术前7~21天采血400~ 1200mL,每次采血400mL,间隔7天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需要时进行回输
得到了生理盐水洗涤的压积红细胞
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
洗涤后的回输血丢失了凝血因子和血小 板
强调:输注洗涤后红细胞超过15个单位 时,必须补充血小板、凝血因子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临床的应用
心脏外科 血管外科 骨科 妇产科
心血管外科中回收式自体输血
体外循环,肝素化,创伤面积大, 心脏手术的术野污染最小,红细胞回收率高,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优质特选)
三目标与要求
• 《全区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 三级综合医院自体输血比例要达到25%(其中,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达到35%),二级医
院要达到10% • 目前全区自体输血率普遍较低。
6
自体输血率计算公式为:手术病人自体输血血量 /手术病人输血量(自体输血血量+异体输血血 量)
7
在欧美许多国家,普遍推行自体输血手术,自 体输血约占全部用血量的20%至40%,美国、澳 大利亚更是达60%以上。在日本,择期手术病 人80%至90%会在术前准备2个至3个单位自体血 液。
88
二 自体输血的种类
• 回收式自体输血 • 储存式自体输血 • 急性等容稀释式自体输血
9
回收式自体输血:将收集到的创伤后体腔内 过滤后回输给病人
积血或手术过程中的失血,经抗凝,
储存式自体输血:指在一定时间内采集患者 的血液并作相应的保存,在手术需要时 再回输给该患者。
10
11
血液稀释式自体输血
23
ANH血液保存
预计6h内可回输完毕: 室温下(血科专用储血箱保 存
24
ANH血液回输
➢ 回输时机:参照卫生部输注异 体红细胞指征HCT<21%或Hb <70g/L;术中出血不多则在手 术止血后回输。
➢ 回输前需按异体血输注常规仔 细核对!
➢ 回输顺序:与采集时间相反,后 采的先输,先采的后输
术: 控制性降压 术前自体血储存 术中回收自体血 改进手术操作技术减少出血
29
ANH的临床评价—优势 减少围术期血液成分丢失 改善微循环及重要器官的灌注 提供一定量的新鲜血小板及凝血因子
30
ANH的临床评价—价值
节约库存血; 提高输血安全性,无错输血型之虑,避免血源性疾病及异体输血所引起的感染、免 疫抑制等并发症; 适用于因宗教信仰等原因不愿输异体血者或稀有血型者;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稀释式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稀释式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稀释式自体输血不?这可真的是个超有意思的事儿呢!就好像你有一杯超级浓的果汁,你给它加点水,让它没那么浓了,这就是稀释啦。
稀释式自体输血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手术前先抽出病人自己的一
部分血液,同时给病人输入一些液体,让病人的血液没那么浓稠啦。
比如说,小明要做手术了,医生就先从他身体里抽出来一些血,然后
给他输点其他的液体,让他身体里的血液变得不那么“拥挤”啦。
这就
好像是给血液这个大队伍“松松绑”!
哎呀呀,你想想看,这样做有好多好处呢!首先,就像是给自己准
备了一份专属的“血液储备”呀!这多酷啊,用自己的血,多放心啊,
不用担心有啥不好的反应。
就好像你有自己专属的秘密武器一样。
而
且呢,还能减少手术中输血的风险呢,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这样做不会有啥问题吗?”你可能会问。
嘿,当然啦,任何事情
都有两面性嘛。
不过医生们可是很厉害的,他们会仔细评估,确保安
全的啦。
稀释式自体输血就像是一场血液的奇妙之旅,医生就是那个聪明的
导游,带着血液在安全的道路上前进。
它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做法,
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安排的呢。
我觉得啊,稀释式自体输血真的是医学领域里一个超棒的发明,它为病人带来了更多的安全和保障,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手术的道路。
难道不是吗?。
临床稀释式自体输血流程
临床稀释式自体输血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临床稀释式自体输血流程一、准备工作阶段。
在进行临床稀释式自体输血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
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
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管理制度1.目的明确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要求与操作规范,保障稀释式自体输血患者的安全。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主要为麻醉科;执行人员主要包括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
适用于术中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及血液回输等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稀释式自体输血(acutenormovolemichemodilution,ANH):是指患者在麻醉后或者手术中可能引起大量出血的关键步骤前抽取一定量的自体血并合理保存;与此同时,为了维持患者正常血容量,按比例补充晶体液和(或)胶体液,当主要出血过程停止或者即将停止时,再将抽取的自体血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技术。
根据采集方式,也可使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将自体血分离为不同成分使用。
4.目标稀释式自体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无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麻醉科负责建立稀释式自体输血标准操作程序。
5.2麻醉医师负责实施血液稀释技术、自体血液回输以及稀释式自体输血全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监护和相关指标监控。
5.3手术室护士负责协助麻醉医师开展稀释式自体输血工作。
6.工作程序6.1适应证:适用于预计手术出血量较大的患者;无贫血,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血液感染;拒绝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
6.2禁忌证:贫血、低蛋白血症、止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以及不具备监护条件和快速静脉通路时。
6.3病例选择标准(1)估计失血量范围600~1500mL(丢失20%~30%血容量)。
(2)术前Hb≥110g/L(在等容的情况下)、Hct>35%。
(3)血小板>150×10°L,PT和APTT正常。
(4)心电图和心肌正常(无任何心肌缺血症状,无S-T 段升高和下移,无不稳定心绞痛,无心功能不全,射血分数≥50%)。
(5)无限制性和/或阻塞性肺疾病(术前肺X线片和肺功能试验基本正常)。
(6)无肾脏疾病(血肌酐和尿素氮正常,无尿少,无单肾功能障碍)。
(7)无未治疗的高血压(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
输血科稀释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
输血科稀释式自体输血管理规程1.目的为节约血液资源,减少手术中输异体血,规范稀释式自体输血的操作,依据《临床愉血技术规范》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及《血液保护管理程序》4.2.5条款的要求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适用于麻醉医师施行稀释式自体输血。
3.职责3.1经过培训的麻醉医师1.1.1负责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并履行告知义务。
3.2输血科(血库)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负3.2.1负资提供稀释式自体输血的咨询服务。
4.管理要求4.1严格掌握稀释式自体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病历选择标准4.1.1适应证(1)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无明显肝功能障碍及心肺疾患。
Hb>110g%L(Hct>0.33"G+手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稀释式自体输血。
(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赫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注时,也可以采用。
4.1.2禁忌证:Hb<lOOg∕L,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者均不宜进行血液稀释。
4.1.3病例选择标准(l)Hb>110g∕I-Hct>0.33o(2)血小板数>100XIO9ZLo(3)PT正常。
(4)无心肺及肝肾疾患。
4.2操作步旅4.2.1放血:在麻醉后,待患者病情稳定,手术尚未开始时放血。
按采供血机构采血方法进行无菌操作,选择两条较粗的静脉,用16G穿刺针穿刺。
采血速度以动脉血压、心电图监护维持正常为条件。
成人按20~40ml∕min的速度抽取血液。
血液收集与枸椽酸钠葡萄糖(ACD)保存液的血袋中,在室温下保存备用。
若手术时间较长液科置4C冰箱保存。
采血量根据患者的体重、Hct及预期的失血量确定。
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采血达全身总血容量的20%~30%.4.2.2血液稀释:人工放血是要输入等量的胶体液和晶体液,以使血容量维持正常。
稀释剂常用佳乐施、万汉,50%自蛋白、平衡盐液、勃脉力A等,根据不同病情选用。
血液稀释度以Hct不低于0.25为适度。
稀释式自体输血可行性报告
稀释式自体输血可行性报告简介自体输血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实践,旨在减少患者接受异体输血的需求,从而降低输血相关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稀释式自体输血作为自体输血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评估稀释式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探讨其优势、局限性以及临床应用前景。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原理稀释式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的血液通过特定的方法稀释后再输回患者体内。
其原理是通过将自体血液与适量的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混合,使得输回体内的血液浓度下降,从而达到减少输血相关风险的目的。
这种方法可以在手术中或术前储备血液时使用。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优势1.减少输血相关风险由于稀释式自体输血采用的是患者自身的血液,因此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引发的免疫反应和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大大减少了输血相关的并发症。
2.资源利用效率高稀释式自体输血无需额外寻找供血者或进行血液配型,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资源,同时避免了供血者和患者之间的匹配困难。
3.减少输血量通过稀释自体输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体内的血液损失,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局限性1.血液稀释度控制困难在实际操作中,确保稀释后血液的浓度符合安全标准是一个挑战。
过度稀释可能导致低血容量和循环衰竭,而稀释不足则无法达到减少输血相关风险的效果。
2.适用范围有限稀释式自体输血适用于某些手术或特定患者群体,对于需要大量输血的紧急情况可能不适用。
3.需要专业技术支持稀释式自体输血需要临床医生和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经验,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前景尽管稀释式自体输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其在特定手术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改进和操作方法的优化,稀释式自体输血有望成为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论稀释式自体输血作为自体输血的一种创新形式,具有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势,但也面临着血液稀释度控制困难、适用范围有限等局限性。
带你了解自体输血
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重庆市405400目前临床上一部分疾病需要通过手术达到治愈目的,在患者创伤较大或失血超过人体代偿能力时,就可能需要通过输血来挽救患者生命。
以往在临床通常会采用异体输血方式,也就是使用经过处理的他人血液或血液成分输入患者体内,但随着社会发展,血液资源紧张以及安全问题也逐渐引起大众关注,不少患者也会产生“血库供血不足”或“异体输血会感染疾病”等担忧,此时“自体输血”方式应运而生。
那么你知道除异体输血外,还有自体输血这种更加安全的输血方式吗?一起走进文章了解自体输血那些事。
一、什么是自体输血自体输血不同于异体输血,其是指通过采集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将其经过处理后储存起来,在术中或其需要时回输给患者,这种输血方式具有较高安全性。
自体输血能够有效避免异体输血中存在的感染风险以及相关免疫反应,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并且能够缓解目前无偿献血数量难以大幅提升而导致血源供应不足这一状况,尤其是对稀有血型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自体输血血液采集量在人体可接受范围内,能够保证在短时间内恢复,同时这种方式也不会影响到组织供氧及凝血,并且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因此自体输血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二、自体输血种类有哪些自体输血分为储存式、稀释式、回收式三种,目前临床中经常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储存式自体输血两种方式。
储存式自体输血是通过在择期手术前一段时间内定期多次采集患者血液并进行保存,从而供其手术期间或急需时使用,其具有适用范围广、安全性高等优点。
稀释式自体输血通常会在手术室内实施,通过将患者一部分血液采集后储存进具有抗血凝剂的采血袋中,同时向患者体内注入晶体或者胶体液对其血容量进行补充,这一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红细胞流失数量,能够在保证血液循环达标情况下进行手术,然后在术中或术后再将采集血液回输给患者,以减少手术风险。
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无菌环境要求较高,其需要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或创伤大量失血时将患者血液引流至回收装置,然后经过抗凝、过滤、洗涤、浓缩等步骤处理,最终在术中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稀释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通常是在麻醉后临手术前或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前,抽取患者一定量的自体血,在手术室常温下短暂储存,同时输入血浆代用品稀释血液,使机体维持正常的血容量。
采血后患者处于血液稀释状恋,术中失血流出的是稀释血,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红细胞的丢失,也就减少对同种异体输血的需求。
在手术即将结束时,将术前所采集的血液全部回输给患者。
由于自体血在体外存放仅几个小时,富含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可减少患者术后出血。
随着该项技术的发展,稀释式自体输血已有4种方式:①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②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③急性超高容量血液稀释;④急性非等容性血液稀释。
这些血液稀释方法各有优缺点,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仍然是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稀释式自体输血不需要特殊设备,费用相对低,倘能与储存式自体输血和回收式自体输血联合应用,则可明显降低同种异体血的使用率。
一、血液稀释的生理变化血液由细胞成分与非细胞成分组成。
细胞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非细胞成分主要是血浆,其中包括胶体成分和晶体成分。
血浆占血液总体积的50%-60%,红细胞占血液总体积的40%-50c/0。
血液稀释时,红细胞容量相对降低,会影响血液的携氧能力,但血液稀释在一定限度内,机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代偿,包括组织氧的摄取增加,心排血量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以及氧离曲线右移等,使组织氧代谢不受影响。
血液稀释,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变学特性,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对血液黏度的影响血液黏度与红细胞容量及血浆蛋白的浓度密切相关,其中Hct是影响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
血液黏度的增高主要是由于细胞-血浆蛋白质相互作用引起的红细胞的聚集和叠连。
稀释式自体输血时,部分血液黏度高的患者在人工放血的同时输入外源性液体置换血液,此时血液中红细胞容量减少,液体容量增高,聚集的红细胞出现解聚,叠连的红细胞分散,使血液黏度显著下降。
血液黏度的降低,可改善组织灌注,即血黏度越低,血的流速越快。
(二)对心排血量及器官血流的影响根据Hagen-Poiseuille定律,血流量与灌注压成正比,与血管阻力成反比。
血液稀释能降低血液黏度,使末梢循环血管阻力降低,血液流速加快,静脉回流量增加,心脏每搏排出量增加。
当Hct降至0.29时,心排血量是血液稀释前的123%;当Hct至0.21时,心排血量增加到稀释前的136%。
一般来说,血液稀释至Hct 0.25-0.30时,降低的血黏度和增加的心排血量可以取得对组织最佳的送氧效果。
但如果血液继续稀释,血黏度的再下降则有限,患者处于“有效循环血量失血”状态,将出现失血性休克,导致毛细血管供血不足,进而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害。
心率加快是由血液稀释导致Hct下降的继发性代偿机制引起。
但血容量正常的血液稀释,仅出现心率轻度加快。
如心率明显增快,提示血容量低、静脉回流量减少,心搏出量的增加受限,此时应立即补充血容量。
血液稀释时,循环血流量会重新分布,脑与心脏血流量增加,以保证生命中枢的血液供给。
各器官血流灌注量可随心排出量的增加而增加。
但冠状动脉血流的增加与心排血量的增加不成正比。
只要Hct>0.20,冠状窦氧分压不会降低。
(三)对组织氧供的影响在生理条件下,机体代谢所需要的氧几乎完全由Hb运输。
血液中的Hb浓度决定着血液向组织运输氧的能力。
每克Hh能携氧1.34ml,机体氧代谢的调节取决于氧供和氧耗的平衡。
正常情况下,机体组织只利用氧供的20%-25%,此即为氧的储备,是血液稀释的生理基础。
血液稀释后,由于红细胞与Hb浓度减少,血氧含量降低。
其供氧能力受到影响,但机体可以通过以下三种不同机制进行代偿,使组织氧代谢不受影响。
1.增加组织营养血流血液稀释时,由于血黏度降低,微循环血流分布更均匀,营养血流增加。
用测定肌肉表面酸碱值的方法对血液稀释患者进行检测,稀释后患者肌肉表面酸碱值比稀释前高。
2.组织氧的摄取增加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降低,使血液流动性增强,从而有效改善微循环灌注,组织氧的摄取率代偿性增加。
3. Hb的氧亲和力降低Hb的氧亲和力降低(Hb氧解离曲线右移)能增强氧解离,有利于组织氧的释放,使组织在氧分压降低的情况下能摄取更多的氧。
但Hct稀释至0.20以下,则需通过吸纯氧,增加组织氧来代偿。
静卧时,最适合的携氧能力所要求的Hct为0.25-0.30。
(四)对出凝血功能的影响血液稀释时,由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连同红细胞容量一起相对降低,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和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
但对大量失血患者的止血研究表明,只有失血量相当于人的总血容量,才会影响到出凝血机制。
重度血液稀释可使血小板总数急剧减少,加之右旋糖酐抑制其功能,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出现所谓的“稀释性凝血病”。
一般认为,当稀释性血小板少至50 x109/L以下时,才可能有出血倾向;血中总蛋白质降至20-25g/L以下,才考虑凝血功能可能受到影响。
而凝血因子V只须为正常值的5%-20%,凝血因子Ⅷ仅须为正常的30%,即可满足止血需要。
(五)对血管与组织间液平衡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轻、中度的血液稀释不会影响血管与组织间液的平衡。
理论上血液稀释,血浆蛋白浓度随之下降,但是机体为了保持血浆渗透压的稳定,当急性血液稀释后可通过以下途径来补充血浆蛋白:①肝脏加速蛋白的合成;②减缓蛋白的分解代谢;③从血管内、外蛋白的储备中得到补充。
当失血时,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补充血容量的同时,一部分蛋白亦随之进入血管,因而组织间液中蛋白含量也进行性下降。
血液稀释时,血浆蛋白虽有不同程的降低,但因组织间液中蛋白含量的梯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代偿,从而使跨毛细血管胶体渗透压梯度变化不大。
因此,不会影响血管与组织间液的平衡。
只有在重度血液稀释,血浆蛋白浓度的进一步降低,造成与组织间渗透压的不平衡,导致过多的液体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才会促进组织水肿。
(六)对重要器官血流的影响1.对心脏的影响血液稀释后,血容量增多,心肌血流量增多。
轻、中度的血液稀释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和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可以取得对组织最佳的送氧效果。
但如果血液继续高度稀释,可使心脏做功量大的左心室心肌内层缺血,故对患有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患者和老年患者施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时必须慎重。
2.对肺的影响血液稀释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保护作用,缺血前血液稀释效果更明显。
血液稀释可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的淤滞状态,并可能冲走储积在肺组织内的自由基和嵌塞在缺血局部毛细血管内的大量白细胞、儿茶酚胺及其他酸性代谢产物,使血管内皮细胞的微环境得以改善。
3.对脑的影响血液稀释后,血液黏稠度降低和红细胞聚集性降低,使血流速度加快,从而有效改善微循环灌注,使脑组织氧的摄取率增加。
正常情况下,大脑具有完善的自动调节脑血流量稳定机制。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后脑血流量可以维持相对恒定,血流量的增加没有显著增加颅内压,即使是血脑屏障完全开放的情况下也没有脑细胞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增加的迹象,但可导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一定程度的损害。
因此,在重度颅脑外伤等因素引起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不全时,不宜实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4.对肾脏的影响血液稀释可抵消控制性降压所造成的肾脏血流下降,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血液稀释后血流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以及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减少等因素有关。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抑制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使肾脏的重吸收降低,尿量增加,有利于代谢产物排出。
5.对肝脏的影响血液稀释时,随着心排血量的增加,肝脏的血流量也增加,轻、中度的血液稀释可增加肝脏供氧及氧摄取率,对肝表面氧分压无影响,机体通过降低Hb氧亲和力,使血液在组织的氧释放增加,提高氧组织摄取率,维持组织的氧需求;而重度和极重度的血液稀释虽然不引起明显的肝组织损伤,但可影响肝表面氧分压,从而影响肝脏氧代谢。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理论依据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组织对氧的利用率基本维持在10%-25%。
也就是说,机体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通过机体一系列代偿机制可以维持机体氧供,为血液稀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稀释到何种程度最合适,目前尚无定论。
不少学者认为Hct为0.25-0.30时最佳,Weiskopf等发现健康成年人在Hb为50-60g/L以上时不会发生认知障碍,提示临床上将血液稀释到Hb≥80g/L是安全的。
三、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优点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除了具备自体输血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优点:1.成本低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只需要单次采血即可满足备血量,无须特殊设备,可增加供血途径,减少输血费用。
2.相对安全在手术室稀释和抽取患者的自体血并在手术室保存及回输,防止拿错血及配型失误所带来的危险。
3.回输的血液新鲜由于自体血在体外存放仅几个小时,回输的血液新鲜,富含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凝血、止血效果好,可减少患者术后出血。
4.术中血液丢失少血液已被稀释,实际手术丢失的血量少。
5.无不适感全身麻醉下进行采血,患者无不适感。
6.适应证广除了明显贫血及严重心肺疾病外,几乎对择期手术的所有患者适用。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1)体外循环心脏手术:ASA I~Ⅱ级(ASA为美国麻醉师协会对患者病情分级)(2)神经外科手术:ASA I ~Ⅱ级;(3)显微外科手术;(4)原患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血栓症等的患者;(5)曾有严重的输血反应或已产生了免疫性抗体者;(6)因宗教信仰而拒绝输异体血的患者;(7)血源供应困难地区的患者或稀有血型及配血困难者。
(二)禁忌证(1)患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如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或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血液稀释的生理学变化表明,由于心脏代偿机制有一定限度,所以有心功能不全、心绞痛、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瓣膜异常(尤其是主动脉狭窄)以及严重的高血压患者均不宜施行血液稀释。
(2)缺氧性疾患。
如重度贫血、脓毒血症、肺心病等。
严重贫血、脓毒血症患者于血液稀释时易发生严重缺氧。
慢性肺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其肺氧结合能力受损,也是血液稀释的禁忌证。
(3)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4)有白蛋白合成障碍、血液凝周功能障碍的疾患或有出血倾向者,如肝硬化、凝血因子缺乏症等。
凝血障碍的患者由于会出现稀释性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减少,不适宜做血液稀释。
(5)血小板计数低或血小板功能异常者。
(6)有菌血症或发热者。
(7)其他不适合实施血液稀释处理的情况。
(三)病例选择标准凡是Hct≥0.34或Hb≥l20g/L,估计术中失血量≥1500ml 的成年人(儿童预期失血量可适当降低),血小板计数≥150×109g/L,凝血酶原时间正常的患者可实施稀释式自体输血。
五、稀释式自体输血实施前准备(一)术前准备(1)按一般的手术准备,原则是改善患者全身的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