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14)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朱自清》真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朱自清》真题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朱自清》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rùn)稀疏.(shū)水涨.船高(zhàng)B.抖擞.(sǒu)黄晕.(yùn)捉迷藏.(cáng)C.应和.(hé)蓑.衣(suō)戴着笠.(lì)D.撑.伞(zhǎng)酝酿.(niàng)欣.欣然(xīn)【解答】解析A项,“涨”读音应为“zhǎng”;B项,正确;C项,“和”读音应为“hè”;D项,“撑”读音应为“chēng”。

故选:B。

2.(中考?兰州)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是()A.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一种淳朴本色的美。

B.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干红总是春啊”!C.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解答】A.考查问号的用法,带有疑问词的非疑问句,不用问号,用逗号即可;B.考查引号的用法,把感叹号放到后引号里面;C.考查分号的用法,并列分句之间用分号来区分层次,“就像大地无阳光,”把逗号改为分号;D.正确;故选:D。

3.(中考?岳阳)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所谓成功,就是专心的人彼此之间长期竞争而产生的_____,专心未必就能夺得冠军,还要看天分和机缘。

然而在“专心”的行列里,_____站在最后一名,也还是置身于精英之列,比那些玩忽怠惰,因循无知的人_____很多。

A.结果虽然率先B.后果即使领先C.结果即使领先D.后果虽然率先【解答】(1)“结果”意为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最后的状态;“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

这里强调专心的人彼此之间长期竞争而产生的,故选“结果”。

(2)“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下半句“也”和“即使”搭配,故这里选“即使”。

202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测试题及答案

202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测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拼音。

(1)风qīng qiāo qiāo_____ ___的,草软绵绵的()的。

(2)风里带来些新fān_____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rùn shī________的空气里酝酿()。

(3)鸟儿将cháo____ān _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hūpéng yǐn bàn ________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wǎn zhuǎn ________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4)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ùn________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5)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_____戴着lì_____。

2.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请结合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作简要分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3)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请从下边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把句子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写嗅觉的:________ (2)写听觉的:________ (3)写触觉的:________ 4.课文所写的景物中,春风是最难描写的,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去感受,并展开想象,因而把它写得形象可感。

下边的散文诗也有这样的特点,试举一二例作分析。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基础知识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基础知识练习题(含答案)-人教版

《春》基础知识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liàng)清脆.(cuì)眨.眼(zhǎ)喉.咙(hòu)B.黄晕.(yùn)宛.转(wán)散.步(sǎn)嘹.亮(liáo)C.嫩.叶(nèn)应和.(hè)安巢.(cháo)水涨.(zhǎng)D.迷藏.(cáng)卖弄.(nòng)朗润.(yùn)窠.巢(kē)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润()笼罩()涨水()应和()赶趟()嫩叶()嘹亮()黄晕()混合()窠巢()喉咙()酝酿()披suō()戴 lì() chēng 伞()3.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烘托风筝欣欣然沁人心脾B.健壮胳膊协奏曲谈笑风声C.簿烟蝴蝶捉迷藏心旷神怡D.筋骨渲泄软绵绵蓬勃生机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睡醒烘托斜织披衰戴笠B.静默薄烟脚步抖擞精神C.蓑笠舒活风筝稀稀疏疏D.撑伞傍晚赶趟花枝招展5.下列语句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在举行樱花展的公园里,一群姑娘们打扮得___,在绚烂的樱花树下拍照。

(2)鸟儿宛转的歌声与山间的轻风流水__着,形成一曲美妙的乐章。

(3)班会上,老师让大家先_____一下,好充分发表意见。

附和应和附和应和A.花枝招展附和酿造B.花枝招展应和酝酿C.如花似锦附和酝酿D.如花似锦应和酿造6.选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_________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__________着你。

(3)春天像___________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A.长触摸健康B.长抚摸健壮C.钻触摸健康D.钻抚摸健壮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春》习题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213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春》习题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213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春》习题-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春》习题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鸟儿将cháo ()安在fán huā nèn yè()当中,高兴起来了,hū péng yǐn 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ǜn ()的光,hōng tuō ()出安静平和的夜。

4、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戴着lì()。

他们的房屋,xī xī shū shū ()的,在雨里jìng mò()着。

二、填空。

1、《春》的作者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后改名自清,字____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______________。

1927年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2、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3、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探究。

1、春草图中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写春花图时作者从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等这几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春花,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吗?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3、课文作者描画春风图主要是从人的感官入手来写的,分别是从_____觉、_____觉、_____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同步练习(含答案)

《春》学案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一部分:预习导学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酝酿..()抖擞..()嘹.亮()应和.()烘.托()眨.眼()清脆.()黄晕.()3、辨字组词:眨()悄()晕()伴()贬()俏()荤()拌()4、解释词语,并选择其中三个写一句话:呼朋引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枝招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朗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宛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躺跑,捉几回迷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练习题及答案1.《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

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热爱生活之情,表达了作者积极进取的情怀。

2.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呼朋引伴(招引).A.指引B.牵引C.引申D.招引②欣欣然张开了眼(对).A.然而B.……的样子C.这样D.对③一年之计在于春(策略).A.计算B.主意计谋C.打算D.策略④与轻风流水应和着(声音相呼应).A.声音相呼应B.依照别人的样子做C.和谐D.和悦3.下列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方法的一句是(B)。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XXX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4.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1)“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一句描写的是花卉,表现了它们的争相开放之态。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的“仿佛”是比喻的意思,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仿佛”一词不能删去,因为它是作者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对春天美好景象的描绘。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③鸟儿将XXX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酿酒,本文指各种气味在空气中慢慢混合、酝酿。

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在酝酿中逐渐成形。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唐代诗人XXX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感情色彩看,“毒”为贬义词。

B.“响亮”“温晴”不是动词。

C.“天气”“冬天”是名词。

D.“日光“宝地“是名词。

【答案】A【解析】【详解】语句“日光是水远那么毒”中的“毒”,这里是“火辣、炎热”的意思,并不是贬义词。

故答案为A。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shì)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换醒。

B.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zháo)落,有了依靠。

C.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別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méng)发的叶予,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阴阴的波浪。

D.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yòu)惑着鼻子和嘴脣。

【答案】D【解析】【详解】A.换醒-唤醒;B.着落(zháo)-(zhuó);C.绿阴阴-绿茵茵。

故选D。

3.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A.jì kān yang lòuB.jì kàn xiāng lùC.bìn kàn yang lùD.jì kān xiāng lòu【答案】D【解析】【详解】“髻”的正确读音是“jì”;“看”这个多音字,在这里的正确读音是“kān”;“镶”的正确读音是“xiāng”;“露”这个多音字,在这里的正确读音是“lòu”。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附课文知识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附课文知识点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同步练习及答案附课文知识点一、选择题1. 《春》一文的作者是谁?A. 老舍B. 朱自清C. 茅盾D. 冰心2. 下列哪项不是《春》中描述的画面?A. 春风图B. 春雨图C. 春雪图D. 春花图3.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中,哪一个词最能体现小草的生命力?A. 偷偷B. 钻C. 嫩嫩D. 绿绿4. “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话在《春》中主要描绘了什么?A. 春天的风B. 夏天的雨C. 秋天的叶D. 冬天的雪5. 下列对《春》中“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描绘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B. 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C. 暗示人们要勤奋努力D. 体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6.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话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 拟人、排比B. 比喻、夸张C. 拟人、对偶D. 比喻、排比7. 《春》中“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这句话表达了什么?A. 鸟儿对春天的喜爱B. 鸟儿对人类的恐惧C. 鸟儿对繁殖的期待D. 鸟儿对食物的渴望8. 下列哪项最能概括《春》这篇文章的主旨?A. 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B. 讲述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感受C. 表达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D. 倡导人们要珍惜春天的时光二、填空题1. 《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

2. 《春》中描写春花竞相开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春》中描写春风和煦、芳香四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春》中写鸟鸣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春》中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1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1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07.用“‖”把这段文章划分为三层。

108.文中描写景物的顺序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109.划横线一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它的本体、喻体分别是()A.本体是白花,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B.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C.本体是树尖上顶的白雪,喻体是白花。

D.本体是顶着白雪的树的样子,喻体是日本看护妇。

110.用“_______”线在文中画出两处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的地方。

111.对加粗的两个句子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原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同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指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

112.这个语段主要是写()A.小雪后山色 B.小山太秀气C.小雪最妙 D.山的肌肤113.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赞美之情。

这种写法我们称作()A.寓情于景B.情景交融 C.虚实相生 D.情溢于言【答案】107.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108.山上;山尖;山坡;山腰109.D110.山的肌肤;忽然害了羞111.D112.A113.B【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的考查。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4)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30.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是哪种比拟手法。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1)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升起处的红色天涯。

(__________)(2)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__________)(3)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

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

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__________)【答案】(1)拟人(2)拟物(3)拟人【解析】【详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的方法特点进行判断即可。

(1)把“高粱”“向日葵”当作人来写,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2)把“公理”这一事物,当作它物来写,是拟物的修辞。

(3)用“起床”把“洋八股”当作人来写,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31.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__________)(2)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______)(3)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______)【答案】(1)拟人(2)比喻拟人(3)拟人【解析】【详解】(1)把“老城”当作人来描写,赋予“老城”以人的情态,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2)“山们”把“山”当作人来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山色比作“带水纹的花衣”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3)把“薄雪”当作人来描写,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注意本题中的“好像”并不是比喻词。

据此可作答。

【点睛】比喻:即打比方,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春》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朗润()抚摸()抖擞()撑伞()liáo亮()yùnniàng()黄yùn()suō衣()2.结合语境,给加粗的多音字写出正确的读音: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②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④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3.下列各项中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明朗润泽。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B.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C.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指引同伴。

舒活:舒展.活动。

D.卖弄:炫耀。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D.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5.填空。

①《春》是一篇精美的散文,春的,春的,春的,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②默写: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春天像小姑娘,,,。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③在横线上填一个词或短语,要求符合文章内容。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人6.积累。

请从你积累的古诗词中,默写一首有关咏春的古诗词。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②,,。

③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④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⑤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晴,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将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2.第①句突出花的_____________特点;句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与这个词巧妙地相互照应。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1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刮风迥乎不同在劫难逃月明风清B.绿苹怒不可遏失魂落魄诡计多端C.园圈咄咄怪事不容置疑一视同人D.摇蓝鸦雀无声疲惫不堪鞠躬尽瘁【答案】A【解析】【详解】B项“绿苹”应当是“绿萍”。

C项“园圈”应当是“圆圈”,“一视同人”应当是“一视同仁”。

D项“摇蓝”应当是“摇篮”。

12.把下列句子排列为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绿是生命的颜色。

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

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

⑤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

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

A.②④③⑥⑤①B.①③②⑤④⑥C.②⑥①④③⑤D.①⑤③②④⑥【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先读语段,看到有表现季节的词语,可初步辨析结合时间顺序理解,①开启了话题,是第一句;③总写春天景色,②细写春天景色,为二、三句;⑤④⑥写了夏天景色,可通过读来辨析其顺序。

故选B。

13.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课《春》练习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朗润.(rùn)稀疏.(shū)水涨.船高(zhàng)B.抖擞.(sǒu) 黄晕.(yùn) 捉迷藏.(cáng)C.应和.(hé) 蓑.衣(suō) 戴着笠.(lì)D.撑.伞(zhǎng) 酝酿.(niàng) 欣.欣然(xīn)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互联网酝酿..下一场革命,多个细分领域走向融合。

(2)为烘托..节日气氛,众多商场举办猜灯谜活动。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全文围绕一个“”字,写了“”、“”、“”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开头部分写的是春天在盼望中到来;中间部分描写了美好的春景画面;结尾部分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赞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深化了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6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批注①: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批注②:]…………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春》测试题(含答案)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其作者是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

B.《春》一文中,作者抓住了最能突出春天特点的景物,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它们依次是“迎春图”“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春风图”。

C.“一年之计在于春”是说,一年中只有春天最长,时间最宝贵。

D.“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一句的描写角度是视觉。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披着suō(______)戴着lì(_______)赶tàng(_______)儿朗rùn(_______)3.文学常识填空。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号__________,字__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他写的《背影》《荷塘月色》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散文。

4.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_________)(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_________)(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_________)5.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赶趟儿:________________(2)欣欣然: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尽早安排好。

6.仿照画框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春》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春》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春》测试题(含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学会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淡妆浓抹总相宜——赏析《春》的绘景手法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画家,他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把美丽的风景描绘得丰富多彩,摇曳生姿。

他的散文名篇《春》,宛如一支行云流水的钢琴曲,好似一首清新隽永的抒情诗,更像一幅意境优美的风景画。

【课文在线】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含英咀华】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天的轮廓,达到了“简练传神”的境界。

【课文在线】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含英咀华】运用工笔细描,用“偷偷地”将小草人格化,写出了小草的俏皮可爱,又以“钻”这一细节传神地表达出小草蓬勃的生机。

【课文在线】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含英咀华】这句话形神兼备,不仅将竞相开放的花写活了,而且写出百花争春的内在神韵,透出了作者对昂扬向上精神的赞美。

【课文在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含英咀华】作者浓墨重彩地写出百花争艳的景象,用“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充分地表现了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课文在线】“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含英咀华】作者调动多种感官,有触觉,有嗅觉,有听觉,如同特写一般,尽态极妍,把诗情画意的春天描绘得如梦如幻。

训练积累(15分钟小练)【基础存盘】1.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1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一套(15)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关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130.指出作者描绘景物的观察角度。

131.“小摇篮”比喻_________,作用是____,“小”照应了前面______。

132.请说明济南的人们一看到那些小山,就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的原因。

133.第二段开头,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你根据第二段内容,具体说明下点小雪后,景色“妙”在何处?134.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小雪”的“小”?135.作者赞叹雪后小山的句子是?【答案】130.先俯视,后仰视131.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生动形象的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

“小”照应了“小山”的“小”。

132.因为这一圈小山可以挡住冬天呼啸的北风,保持气温。

(或: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的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让济南免受严冬狂风暴雪的侵袭,保持气温。

)133.妙在:雪光、雪色、雪态134.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
121.读句子,回答问题。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从整个句子的意思看,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是什么?)
(2)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既然说北边缺着点儿口儿,怎能说“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3)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尖只是一个点,怎能说是“一道银边”呢?)
【答案】(1)济南的冬天不刮大风,真可算一个奇迹。

(2)作者是强调小山几乎把济南团团围住,虽然北边缺着点儿口儿,但从整体看,可以略去不计。

(3)因为文中已说过,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一个个积雪的山尖围成圈后,看上去就像镶了一道银边。

【解析】试题分析:(1)题干要求根据所给句子答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

从题干中提取关键词语或压缩内容即可。

(2)考查对语句内涵的理解。

此题要从整体上看,从表达的侧重点分析题干句所要表达的意思。

(3)考查文章内容的前后照应。

积雪的山尖围成圈后,看上去就像镶了一道银边。

这要靠学生读懂上文,还要看学生的设身处地的联想能力。

阅读文章选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22.依照示例,概括选文所描绘的某两处“画面”。

示例:青松擎花
________、_______
123.任选一幅画面说明作者表现山雪景色所运用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24.选文在写景状物的层次顺序方面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
122.小山着衣;白银镶玉;落日羞雪;山庄卧雪
123.①突出特征。

整体上看,选文写“雪后山景”抓住了外在的色彩美和内在的情韵美,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②虚实相生(或运用联想与想象)。

如“青松擎花”是实,“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
本看护妇”是虚,这样写具有立体质感,有利于表情达意;③巧用修辞。

如“落日羞雪”:“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把夕阳照在山腰上使雪着色当作人害了羞来写,写出雪变幻的色彩美,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24.启示:写景状物要讲究层次性。

总体上一般要按照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等逻辑关系安排内容;局部可以按照空间、时间等顺序叙述描写。

【解析】
1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雪后的小山、落日时薄雪的情态的画面。

1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的把握。

可以从修辞、虚实、联想、想象等来分析,体会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和妙处。

12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布局的把握和感受能力。

首先找出显示作者观察顺序的词语,如“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很显然是空间顺序。

其作用是使文章有层次感。

《济南的冬天》选段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
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25.请用简洁的话概括文段内容。

126.文段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
①②③④
127.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128.“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
129.读完文段,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25.小雪后的山色。

126.①山上②山尖③山坡④山腰
127.小雪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128.好。

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位置高。

“顶”字写出了雪之美。

129.对小山的爱护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冬天的济南的赞美之情。

【解析】
125.试题分析:此题很简单,因为是课内文章的阅读又是重点段落的阅读,老师上课时早进行了分析讲解,只要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此题会节省下很多的时间。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6.试题分析:此题是考查景物描写顺序的,只要对空间的变
化的地点进行勾画,就能正确解答此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7.试题分析:通过对本段雪后小山的描写,感受到小雪衬出小山的秀美,由此可见小雪的妙妙在“可以把小山装点得更秀美”。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8.试题分析:这是赏析文章词语妙处的题型,只要能够联系文章的内容考虑即可,此题不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9.试题分析:“一切景语皆为情语”,作者将雪后的小山描写的如此可爱、秀美,无非想表达自己对济南雪后小山的热爱之情,联系文章的整体内容,表达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考点: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