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德工业实力对比

合集下载

日本德国经济比较

日本德国经济比较

日本德国经济比较0092753 贾磊国际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班本文章主要对日本,德国的战后经济进行阐述和比较,小小见解,盼可入眼。

文章将会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第二部分德国战后经济发展状况;第三部分日本德国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及自己的心得.第一部分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状况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

然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至今。

(一)经济复兴阶段(1945-1955)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

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

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

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二)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年)从1955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

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

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进入60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

1964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

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

在70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三) 经济稳定增长时期(1974-1990年)1971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20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从1美元兑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兑308日元。

钢铁冶炼技术国家排行

钢铁冶炼技术国家排行

钢铁冶炼技术国家排行
钢铁冶炼技术国家排名前三是日本、德国和韩国。

日本是钢铁业技术领先的国家之一,其拥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钢技术和高效的生产设备。

同时,日本钢铁企业也在强化环境保护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德国的钢铁业也非常发达,其在高炉冶炼、转炉冶炼和电弧炉冶炼等方面的技术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德国的钢铁产业也在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和环保措施。

韩国的钢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其技术水平非常高,其炼钢技术在普遍使用的LD炼钢技术基础上改进,形成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国际一流水平。

日本二战时工业什么水平,德国给日本5大技术援助就知道了

日本二战时工业什么水平,德国给日本5大技术援助就知道了

⽇本⼆战时⼯业什么⽔平,德国给⽇本5⼤技术援助就知道了经过明治维新以后,⽇本的⼯业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和世界先进⽔平依然有较⼤的差距。

⽇本真正⼯业科技的腾飞是在⼆次世界⼤战结束后,对西⽅科技的⼤规模引进。

⽽在⼆次世界⼤战时,⽇本的技术⽔平只能算是⼆流。

为了弥补⾃⼰⼯业的劣势,⽇本向德国要了很多好东西。

1 重型⽔压机、重型⽔压机是⼯业最基础的⼯业设备,很多关键的承⼒部件都需要⽔压机锻造。

⽇本虽然也有⽔压机,但是在压⼒,功率等关键性能指标上⽆法满⾜⽇本的需求,只能向德国求助。

⽔压机2 雷达在⼆次世界⼤战时,⽇本的⼯业还处在⼭寨模仿阶段,正向开发能⼒并不强,⽇本的很多武器都是靠引进和防制,⽽⽆线电雷达等技术在当时属于前沿科技,并未⼤量列装,⽽且各国都在秘密闷头研发,⽇本没有机会接触进⾏仿制和改进。

3O年代时⽇本开发了⾃⼰的雷达,并且部署了⼏百台在⽇本的本⼟和中国沿海,但性能惨不忍睹,聊胜于⽆,中途岛,马⾥亚纳海战海战后,⽇本意识到必须装备可靠的雷达,但是⾃⼰开发不出,只能向德国求助。

1942年,搭载着⼀整套德国雷达系统和在德国学习雷达技术的铃⽊亲六海军技术员的⽇本潜艇开始向⽇本返航,可在半路上撞上了鱼雷,雷达也葬⾝海底。

后来在1943年,⽇本同样是让潜艇搭载德国雷达,结果却在巴⼠海峡被美国潜艇击沉,直到战争结束,⽇本都没有获得德国的雷达。

⽆线电雷达3 西门⼦发电机⼆战时,⽇本虽然也有发电机,但是受制于⾃⼰的技术⽔平,⽇本⾃制的发电机在功率,发电效率,故障率上和世界主流发电机⽔平有较⼤差距,⽇本需要对⾃⼰的发电机进⾏重⼤技术改进,因此向德国的西门⼦公司申请技术指导。

发电机4 机床机床是⼯业母鸡,现在的⽇本的机床⼯业处在世界的先进⽔平,主要是战后从德国的机床公司引进了⼤量的先进技术。

⽽在⼆战期间,⽇本的机床⽔平只能算是世界⼆流,很多加⼯⼯艺对精度提出了很⾼的要求,⽇本⾃⼰的机床不能满⾜需求,虽然⽇本能造,飞机,航母,但是⾼档机床只能进⼝,⽽从英美进⼝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德国进⼝,德国为此牺牲了⼤量的⽔⼿。

日本vs德国综合国力

日本vs德国综合国力

日本vs德国综合国力日本的综合国力比德国更强。

因为日本在经济、军事、政治、科技等方面都大幅度领先于德国,德国和日本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接下来具体来看看。

首先是经济上来看,日本的GDP为4.9万亿美元,德国为4万亿美元,日本的经济总量要超过德国数千亿美元,即便是考虑到德国的经济增涨速度超过了日本,德国起码也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接近日本的水平,而且从经济结构来看,虽然两国都属于工业强国,但是日本显然更胜一筹,日本拥有世界上汽车销量最大的企业丰田,拥有世界第三位的造船总量,日本的核电站也比德国更多,在能源供应上也比德国更优。

从国际的战略地位来看,日本的外向性比德国更高,德国是欧洲经济的核心,但是日本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主要部分之一。

日本人口更多,达到了1亿多人,而德国只有7000多万人,从人口上来看4,日本的人口呈现出老龄化,德国则更加年轻,这是德国一个优势,德国的劳动力比日本更多,但是也正因为此,才能看出日本用更少的劳动力实现了更大的经济总量,可见日本社会的发达程度很高。

此外,日本的诺贝尔将和科技研发成果、论文也比德国更多,科技发展更快,尤其是在航天领域,日本已经开始了深空探测,而德国还没有发展出独立的航天产业。

从军事上来看,日本更强,日本海军有40多艘驱逐舰,还有4艘直升机航母,有10艘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但是德国海军就要弱很多了,不但没有装备驱逐舰,护卫舰也不是很多,F124和F125虽然先进,但是问题也不少,还出现过发射导弹炸到自己的情况,因此日本的海军实力远超德国,德国目前对于军力的扩张持一种保守的态度,因此军备发展较慢。

日本的海自甚至造起了和航母类似的直升机航母,比德国要强得多。

从政治地位来看,日本属于对美国更加重要的东亚前沿地区,虽然德国也是面对东欧方向的前线,但是美国近年来战略指向转变,从欧洲逐步转移到了亚太地区,因此德国在美国的同盟体系中重要性开始下降,日本的重要性开始增加,美国甚至允许了日本在海外驻军,在吉布提建立了军事基地,这是德国没有的待遇。

日德战后经济比较

日德战后经济比较

战后德国经济恢复原因
• 良好的经济基础 • 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 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富有活力的企业经营管理方式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 • 推行法治 • 对教育与科技的重视 •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战后德国的经济模式——莱茵模式
• 德国是所有发达国家中公开宜称实行“社会市 场经济”模式的国家,主要特征是银行和公司 间关系密切,银行以股东和放款人的双重身份 对公司实行监督。德国模式追求的是三个目标: 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戴维·柯茨认为:在这种模式下,“国家对资 本的积累的直接干预程度可能比较小,但政治 体制严格地确立了一整套劳工权利和福利措施, 使得有组织的劳工拥有了一个颇有影响的市场 和直接参与劳资谈判的能力;主流文化是社会 民主和基督教民主”
等部门是支柱产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 其他如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 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
• 外在原因:
• 有利的国际环境 • 日本支付的战争赔款少 • 美国对日本的扶持
道奇计划 特需订单
• (一)经济复兴阶段(1945-1955) 经济复兴阶段
•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 于 1941 年时的七分之一, 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 本 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 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 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 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 后,美国 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朝鲜 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 激发了日本 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 恢复和发展。到 50 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 到战前水平。

德系VS日系YYP观点(一)德、日造车技术谁更高?

德系VS日系YYP观点(一)德、日造车技术谁更高?

德系VS日系YYP观点(一)德、日造车技术谁更高?这个问题当然没有绝对答案。

德国和日本都是工业基础非常深厚的国家,分别在一战、二战前后已经开始发展他们的工业,不仅是硬件基础,德国和日本还有非常出色的工程师,也就是人才。

在汽车界,德日都做了很大贡献,都生产过很杰出的车型。

我们就不谈历史了,说说当下。

当下在一些领域德国人厉害,比如说赛车,包括F1、房车赛,德国人玩得比日本人强。

比如日本丰田过去十多年来先后投入大力量去玩勒芒和F1,结果还是玩不过里头的欧洲厂商(包括德国的宝马、奥迪等)。

但是在一些领域,比如说电动车和混合动力领域,日本人目前的技术又领先于德国人。

我知道一个故事:戴姆勒集团曾经想和日本丰田购买或交换混合动力技术,德国人开价后丰田拒绝了,给出的回应是“你们低估了混合动力的技术含量”。

具体到某些零部件技术领域,例如变速箱,有人会说德系品牌的变速箱规格、技术高于日系。

事实上,多数厂商的变速箱都是与供应商合作开发的,德国和日本都有世界知名的变速箱供应商。

在高档车用的多档位自动变速箱方面德国比较占优势,ZF(采埃夫)是知名品牌;而日本厂商在小型车用的经济型自动变速箱上造诣比较高,以Aisin(爱信)为代表。

在新类型变速箱技术上,日本厂商对CVT的应用比较积极和广泛,德系厂商这方面比较落后;而德系车厂近年极力应用双离合变速箱,走在了日本车厂的前面(日本的性能车也有用双离合变速箱的,实际上供货商都是博格华纳、Getrag这些欧美企业)。

时下流行涡轮增压技术,目前看这个领域,德系品牌的步伐要领先于日系品牌。

但就涡轮增压这一项技术,并不可以证明德系的动力技术领先于日系,原因我会在接下来深入分析,敬请留意明天的连载。

德系VS日系YYP观点(二)研发理念的差异德系VS日系YYP观点(二)德、日两系的造车理念有什么不同?这里说的造车,不仅是制造,严格来说是指技术研发、设计、试验到生产的整个环节,其中“研发”——也就是决定“我要做出什么样的产品”的过程,应该是最能体现制造者“理念”的。

德美日汽车行业发

德美日汽车行业发

2013年,德国的二手车交易达到650万辆,新车购置置换率 达到80-90%,二手车与新车交易比达到1.2:1,二手车库存 周转天数平均为70天,周转较好的经销商二手车周转天数为 50天,不好的需要90-100天。仅宝马公司的二手车交易量 2013年目标达到80万辆。 在柏林宝马二手车中心,2013年的二手车交易规模达到1.45 万辆,厂区二手车存量可达2000辆,展示车辆超过1000辆, 车源的90%来自租赁公司。车辆全部是宝马。在二手车中心, 其经销的二手车均为5年以内的车辆,不符合标准的二手车一 般通过拍卖等方式转出。对于10%的零散客户提供的非宝马品 牌的二手车则也通过拍卖等形式快速转出。
德美日汽车行业发展数据简析
7月22日
德国



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生产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至今,德国的汽车工 业已经走过了120多年的发展历程。 德国的汽车工业在世界上是有目共睹的,他们的辉煌至今没 有任何国家可以比拟。尽管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几次 大的坎坷,但汽车制造业至今仍属于德国最重要产业。德国 拥有奔弛、大众、宝马和保时捷等著名的汽车生产厂商;德 国每年约有600万辆汽车下线,加上在国外德国品牌的汽车 还要生产480万辆,德国是仅次于美、日之后的全球第三大 汽车生产国。 统一后的德国,人口总数有8000万,汽车保有量 为4500万, 平均每两个人就有一辆汽车,普及率居世界前茅。目前我国 每千人中只有69人才拥有一辆汽车(2011年数据)
汽车工业在日本制造业 的设备投资中的比例 (2003年度)
日本主要制造业的研究 开发费用(2002年度)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推荐下载】深度分析:我国制造业与德国日本的差距

【推荐下载】深度分析:我国制造业与德国日本的差距

张小只智能机械工业网
张小只机械知识库深度分析:我国制造业与德国日本的差距
我国工业真的与德国有那么大的差距吗?我国与德国日本工业的差距根源又何在?
2015年6月,中科院发布《我国现代化报告2015:工业现代化研究》,报告指出我国处于工业初等发达国家,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距较大,根据对世界各国在1970-2010年的工业现代化指标做了一些评价和分析后,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我国工业落后德国100年。

对于此结论,外界评论众说纷纭,我国工业真的与德国有那么大的差距吗?我国与德国日本工业的差距根源又何在?
德日工业崛起的历史根源
就工业起步来说,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比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要晚半个世纪,而日本走上工业化道路也仅是英法工业革命之后的明治维新时代。

德日这两个强国就工业化起步来说,都不是世界最早最典型的,但都以极快的速度超越了英法等国家。

若论根源,会发现德日这两个国家有着极为相似之处,都是以战时的军事化经济来拉动工业的迅速增长。

军用设备的先进与否往往左右战场的局势,为战时需求的军事工业发展,先进军工项目的研发,极大的刺激了德日一些命脉企业的发展,比如设计太平洋零式战斗机的日本三菱重工,和为德国战斗机坦克制造电气设备的西门子。

这些为军用需求的扩张而迅速拉动的工业领域,使德日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崛为世界最大的机器工业生产国。

工业4.0,看看德国是如何干掉日本的!

工业4.0,看看德国是如何干掉日本的!

工业4.0,看看德国是如何干掉日本的!日本和德国很多相似的地方,日本人和日耳曼人一样,都是O型血为主体的人群,性格长处也很接近:敬业、认真、韧性和责任心;也同样都崇尚武力、好战勇猛,有强烈的征服欲;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后起之秀;当然也都侵略过周边国家……但即使是亲兄弟,人生也往往大不相同。

为什么两个国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为什么同为先进的工业国家,工业4.0的大旗却被德国先扛了起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我们很有必要深入的学习一下两个国家的发展路径。

先从两个国家开始崛起说起:1870年,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指挥下普鲁士击败了法国,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当年领土约61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万,工业产值占世界13.2%,在英国(32%)和美国(22%)之后,居世界第三位。

此时,日本明治维新刚刚开始三年,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3300万,但此时它的工业产值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时候德国远远强于日本。

到了1900年,德国工业产值占世界16%,依然排在美国(30%),英国(20%)之后,德国人口5600万,居欧洲第二位。

日本经过32年的明治维新和甲午战争,吞并琉球改冲绳县、并强占中国台湾作为殖民地,此时人口达到4000万,面积37.7万平方公里(1879年)。

当时的世界格局如果用GDP来表达是这样的:美国23.6%,英国18.8%,德国17.9%,俄国8.8%,法国6.8%,日本2.4%(而且农业占了大头),德国是日本的7倍半,差距依然较大。

1905年日本战胜了沙俄,得到了库页岛的南半部;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鲜,但日本与德国的经济差距基本不变。

此时德国人口为6700万,日本约5000万。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遭受了极大损失,180万人战死沙场。

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让德国失去13%的领土、10%的人口。

盛产煤、铁的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纺织中心西里西亚大部分割给了新独立的波兰,剩下的东普鲁士与本土互不连接,海外殖民地约330万平方公里全部丢失。

日本机床pk德国机床谁厉害?

日本机床pk德国机床谁厉害?

日本机床pk德国机床谁厉害?日本机床pk德国机床谁厉害?众所周知,日本和德国的机床工业水准领先全球,机床工业对于一个国家有多重要?机床是先进制造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主要为汽车制造、军工、工程机械、船舶和电力设备等行业服务。

下面我们从多方面对比两国机床。

日本日本的机床工业顶尖水准闻名全球,尤其是在高端机床领域,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日本著名的机床品牌有:马扎克、天田、大隈、森精机、牧野、三菱等,日本的机床企业众多,而且拥有的技术也是领先全球。

以马扎克为例,马扎克是全球机床领域实力最强的企业,马扎克是波音集团的最佳机床设备供应商,也是俄罗斯军工企业的重要供应商。

2013年,英国威尔士亲王还亲自感谢了日本山崎家族为欧洲工业及制造业做出的贡献。

目前全球超精密加工领域中精度最高的母机来自于日本的捷太科特,该公司涉及轴承、机床、转动、转向系统四大行业。

该公司在我国无锡、厦门、大连、长春、佛山、天津等地设立了6家轴承工厂、8家汽车零配件工厂和1家机床工厂。

日本沙迪克公司拥有全球唯一一台纳米级加工精度的慢走丝电火花加工机,以及世界首台混合动力线切割放点加工机。

日本天田公司拥有4kw级世界上最快的光纤激光金属切割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不计其数。

日本在精密仪器领域的优势无可挑剔,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将这一优势运用在机床工业领域。

日本也是继美国、德国之后的第三个机床工业、制造业、工业强国。

德国从全球来看,德国的工业和制造业实力不俗,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及强国,尤其在机床工业领域也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德国著名的机床企业有吉特迈、德国通快集团、西门子、舒勒、埃马格、斯来福临、因代克斯等。

以吉特迈集团为例,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属切削设备生产商,拥有德尔克、马豪、吉特迈三大著名品牌。

舒勒集团早在1852年就开始生产金属加工机床,该公司的服务涉及到了金属加工的方方面面,可以提供机器、生产线、技术及相关服务,此外舒勒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一套压力机自动化装置,可以使效率提升20%以上。

中美德日制造业对比分析及启示

中美德日制造业对比分析及启示

图12006年~2016年中韩德日美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份额变化数据来源:联合国工发组织(2016年数据)。

一、各国制造业整体发展现状分析1.主要国家制造业总体发展情况。

纵观美、德、日三国的经济发展史,制造业的崛起带来了巨大经济成就和市场繁荣,这些国家也都成为了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强国,均曾被称为“世界工厂”。

美国、德国制造业起步较早,在19世纪末形成强大竞争力,此后都成为了世界经济强国。

日本制造业发展起于战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在20世纪80年代全面超越欧洲,追赶美国。

日本在汽车、钢铁等重点产业形成了远强于美国的竞争优势。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拥有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完善的制造业生产体系,市场份额位居全球首位。

但是,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仍然以低附加值的零部件生产、组装和销售为主,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较低,还处于“工业2.0”和“工业3.0”时代,同美、德、日存在较大差距,还需要提升。

2.主要国家制造业国际贸易份额对比分析。

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贸易国,近年来中美德日所占份额发生很大变化。

其中,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成长迅速,装备制造、电子计算机、通信设备等产品出口规模快速攀升,目前中国出口市场份额达到18%,位于全球第一,进口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美、德、日三个传统制造大国,总体份额和出口份额都较2004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在汽车、医药等市场上,国际竞争力依旧强劲,出口规模明显高于中国。

3.主要国家制造业成本效率对比分析。

据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美德日等国家在单位成本生产效率方面较中国明显领先。

尽管这些国家的工资成本明显高于中国,但高成本创造高产出。

近年来,除了日本生产效率下降3%之外,德国、美国小时产出均保持4.%和2%的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有较大竞争压力。

4.主要国家制造业技术优势对比情况。

技术研发和创新是制造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也是各国竞相投入的重点。

从OECD 统计数据看,中美德日的研发投入强度均呈上升态势,美、德、日的投入强度均在2.5%以上,我国近年来也上升到1.5%,远高于其他国家。

德国和日本哪个实力强

德国和日本哪个实力强

德国和日本哪个实力强?整体实力日本略强于德国。

经济和军事上,日本强于德国,政治地位上,德国强于日本。

由于两国的实力和地位不同,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也大不相同。

日本经济总量多于德国,但是人均不如德国,2018年,日本经济总量为5万亿美元,德国为4万亿美元,日本领先于德国,日本人均GDP为3.8万美元,德国4.4万美元,日本经济总量能够超过德国,关键是人口数量远远超过德国。

德国和日本都是工业强国,但是德国更胜一筹,除了众所周知的大型企业以外,德国还有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而日本只有220家,德国将近是日本的6倍,隐形冠军是指在国内和国际上绝大部分份额,但是知名度很低的中小型企业。

隐形冠军企业基本上都是依靠技术垄断,利润率很高,可以拉高人均GDP。

德国和日本同样重视科技和教育,未来日本的经济总量仍然会凭借人数优势领先德国,但是人均GDP德国超过日本。

军事实力德国和日本都是二战战败国,名义上德国拥有军队,而日本没有,但是军事实力日本远超德国。

德国《明镜》周刊曾经报道过一起尴尬事件:德国的“拳师犬”奉命参加北约举行的联合军演,但是因为忘记携带机枪,竟然突发奇想,把扫帚把涂上黑色,安在装甲车上冒充机枪。

由于缺少保养,德国128架飞机只有4架可以随时起飞,220多辆坦克也只有不到一半能够作战,能够下水航行的军舰只有15艘。

德军上下班打卡,演习过了下班时间要额外付加班费,德军跟随美军前往伊拉克战场,但是不是喝啤酒就是啃香肠,结果各个挺着大肚子回国,就连盟友美军都看不起德军。

日本由于没有彻底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加上北方四岛和独岛等领土争端,日本保持强大的自卫队,日本自卫队总兵力25万人,海上自卫队拥有四艘直升机航母,大量的水面舰艇,而且追加了105架F35战斗机,总之,日本正在不断强化军事实力。

日本VS德国

日本VS德国

日本VS德国:谁的经济前景更好日本和德国沿着各自的路径,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崛起为不可一世的世界经济大国,这并不偶然。

但在充满不确定的全球化背景下,同样面临着如何安排自己的未来。

日本VS德国:谁的经济前景更好工程师的尴尬日本经济为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总是一副萎靡不振、止步不前的景象呢?它的深层次原因何在呢?首先是日本产业政策的失败。

在日本的产业政策中,行政的影响很大,政府对企业施加的作用太大。

从短期看,这种积极的行政干预对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有益的;但从长期看,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打破了均衡利益规律,使得各个产业部门不能协调地发展,导致一些产业部门畸形发展。

日本的汽车工业体系庞大,但汽车大量过剩,就是产业政策失衡带来的后果。

再如,在软件业上,日本政府在销售、产品开发上都给予大量的补贴和税收优惠,信息技术促进机构向计算机服务公司提供了贷款担保,由于政府过度保护,日本软件公司没有一家进入全球20家顶尖软件公司的名单。

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分析发现:“日本成功的政策介入这个国家,失败的方面要比成功的方面普遍得多。

他们没有促进生产率、出口和国家的繁荣,反而形成了阻碍。

”实际上,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产业政策的实施不能再以政府直接投资(主要是建立国有企业)和直接干预为主,而应转向为企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即产业结构政策的重点应体现在发展环境的优化上,这样,产业政策作为一种制导机制从私营企业的发展流向上体现出来,这种转变并没有削弱产业政策的作用,只是改变了产业政策实施的方式,但却十分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其次是日本长期忽视对基础科学的研究。

长期以来,日本都是依靠引进欧美国家的科技成果,然后加以消化和吸收,在当今特别需要技术创新的时代,日本自然就落在了后面。

日本不拥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而拥有最优秀的工程师,能把产品制造得极其精美,甚至有时到了极致,但始终不能超越模仿阶段。

而当今世界最需要的成果是科技革命性成果,而不是改良性成果,正缘于此,日本的产业结构一直集中在家电等传统产业上,始终没有创新性质的产品。

世界六大顶尖的机械强国谁名列前茅

世界六大顶尖的机械强国谁名列前茅

世界六大顶尖的机械强国谁名列前茅机械工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发展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这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许多国家都努力提升自己的机械制造水平,而世界上有六个国家一直以来都是机械强国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德国、日本、中国、美国、瑞士和韩国。

德国一直以来被誉为机械工业强国,这并非空穴来风。

德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一直以来在制造技术、研发实力和产品品质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德国的机械工业涵盖了各个领域,从汽车制造到工程机械、医疗器械到电子设备等都有德国的身影。

德国机械工业的一大特点是注重创新和高质量,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在制造上,德国企业都力求精益求精。

日本的机械工业同样也是世界领先的代表之一。

自20世纪初开始,日本的机械工业就以其高度精密和高品质而闻名于世。

日本机械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和机电一体化四个领域。

日本汽车制造已经成为世界机械工业的龙头,在节能环保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优势。

此外,日本的机械工业还以模具制造、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闻名于世。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日本机械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机械强国之一。

中国的机械工业在近几十年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中国的机械制造业每年都在大规模的扩张和提升,而且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国的机械工业涵盖了从重型机械到高端数控设备,从铁路交通到能源设备的各个领域。

中国机械工业的竞争力也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机械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自然也是机械工业的巨头之一。

美国的机械工业以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技术创新而著称于世。

美国的机械制造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美国的机械工业涵盖了从航空航天到电子科技,从农业到光学设备的众多领域。

美国的机械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是高精度、高速度和高耐高温的产品在航空、能源、军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德国制造PK日本制造,“牛”在哪里

德国制造PK日本制造,“牛”在哪里

德国制造PK日本制造,“牛”在哪里德国制造、日本制造一度占据全球市场主要份额,而全球经济危机以来,德国成为欧洲的经济明星,日本却陷入沉寂。

德国制造为何胜出日本制造?德日制造的不同轨迹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德国制造跑得快,有何秘诀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两个主要战败国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崛起。

德日都是后起工业国,都走了一条自上而下的工业化道路。

德国是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电气和化工为标志的新工业的引领者,并在20世纪初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市场上的头号贸易强国,德国制造开始享誉全球。

日本则在明治维新后效仿德国,被称为东方的普鲁士。

从深层看,两国都以制造业制成品出口见长,且其生产体系也有不少相似之处:两国经济中都存在一些大工业联合体,它们之间相互参股,背后有大银行的支持。

这一产业组织保证相关产业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合作,有利于协同创新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两国都致力于建立严格的工业标准与质量保证体系。

1960年1980年,德日在汽车、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全面战胜生产标准化大众产品的美国,而日本企业依靠瘦身管理和灵活的员工作业协调在生产高质量系列消费品方面则更胜一筹。

享誉全球的德国制造但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德国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日本却经历了失去的十年,至今仍没有完全走出经济低谷。

曾经如日中天的日本制造业虽在一些领域仍然占有领先地位,但在汽车(特别是高档轿车)、机械制造、电气设备、化工等制造业关键部门与德国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012年,德国的货物出口为1.5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0%,占世界总出口的9%,2011年日本货物出口则约9000亿美元。

?德国制造业在与日本竞争中占得先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德国经济政策采取了正确的措施。

德日经济都受益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安排。

然而,德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放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使德国马克逐渐升值,同。

德国与日本的高精尖制造技术,谁更胜一筹?

德国与日本的高精尖制造技术,谁更胜一筹?

德国与日本的高精尖制造技术,谁更胜一筹?所谓高精尖制造意思为:高级、精密、尖端的技术或产品。

指产品及其生产技术高级﹑精密﹐处于时代领先地位。

若按照中国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指导意见,共分10个大类、197个行业新兴小类。

其中,细分小类的产业有专门的要求,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移动通信关键设备、移动通信核心元器件、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等,集成电路下的集成电路制造与封装、集成电路设备、集成电路材料小类,都被要求“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生产制造环节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大数据应用与服务、云计算服务等小类,也被专门要求“互联网数据服务中的数据中心只允许建设PUE值(能源效率指标)在1.4以上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下面分别介绍两大高精尖制造制造强国德国与日本的情况:一、德国德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科技强国、工业及制造业强国。

德国在科学方面的成就相当显著,德国曾经有103位德国人获颁诺贝尔奖,尤其在20世纪,德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等科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

德国大名鼎鼎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及马克斯·普朗克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后继者维尔纳·海森堡及马克斯·玻恩并进一步发展。

在此之前的重要物理学家包括: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约瑟夫·夫琅和费、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

威廉·伦琴发现X射线,并于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物学奖。

奥托·哈恩为放射及放射化学领域的先驱,并发现核裂变。

费迪南德·科恩及罗伯特·科赫建立了微生物学。

德国数学家包括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大卫·希尔伯特、波恩哈德·黎曼、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卡尔·魏尔斯特拉斯、赫尔曼·外尔及菲利克斯·克莱因等人。

德国研究机构包括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弗劳恩霍夫协会。

日德工业实力对比

日德工业实力对比

日德工业实力对比日本产业竞争力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世界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表明,日本工业竞争力指数第一,德国和美国分列第二、第三。

重型军工:石川岛重工、新日铁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三井重工、住友重工、日立重工。

精密机械:法拉克、小森、小松、横河、V ALQUA、ULV AC、YUKEN、加腾、Denso、多田野、NOK、阪上、光丘、昭和、精工、神户钢、东洋、光洋、不二越、爱信、丰田、马自达、朝田、马扎克、天田、大隈、森精机、捷太科特、牧野、会田、沙迪克、西铁城、富士、东芝、兄弟、津上、泷泽、远州、冈本、宫野、霍科斯、速技能、中村留、三井精机、丰和、松浦、高松、浜井、仓敷、太阳工机、和井田、库吉玛、芬太克、JFE、法那科、池贝、凌志、讴歌,无限,FUNUC、三菱、DENSO、安川、小松、驻友、五十铃、尼桑、斯巴鲁、日产、豪雅、本田、雅马哈、铃木、希森美康、八乐梦、Tomy、Nakanishi、V olcano、滨松、日进、三贵、戈德曼、CIS、岛森木、Scine、尼德科,Niigata、Array、GMA、Gunze、樱花、Eye Topia、多美、MDM、马尼、爱乐康、CHEST、森田、尼普洛、泰尔茂、兴和、大冢、东曹、拓普康、则武机材、旭化成、枥木、松风、兴百世、尼西托摩、旭医、隆祥、DAIKIN、欧技、大研医器、盐田、CREATE MEDIC、伊藤、ALOKA、库利艾特梅迪克、瑞穗、久保田、秋田、高木、中村、光电、NSC、爱知钢、SMI、日机装、塔尔拉贝尔蒙、Nihon Medix、东一、能率、MHI、KHI、安川、洋马、TERUMO、金子、武藤、日野。

精密光电:罗兰、确善能、村田、TASCAM、松下、ALPSE、DoCoMo、NTT、索尼、IBANEZ、EIKI、荏原、Twinbird、间宫、蜻蜓、河合、林内、ZEBRA、Sigma、NHT、安桥、Tokana、Temron、八重洲、ACG、三洋、KORG、夏普、EIZO、东芝、日立、NEC、精工、理光、Yashika、宾得、电装、阿尔派、奥林巴斯、丰达、佳能、MITSUMI、尼康、富士、卡西欧、京瓷、玛米亚、天龙、OKI、马兰士、先锋、健伍、杰伟仕、LUXMAN、东亚、TEAC、雅佳、乐声、mecanty、铁三角、金嗓子、山水、爱华、美能达、brother、爱普生、普乐士、岛津、LOGITEC、西铁城、欧姆龙、BUFFALO、ADTEC、阿洛卡、日本电子、古河、SYSMEX、TETE HOMME、藤荣、山阳、瑞萨、罗姆、TEAC、浦科特、尔必达、富士通、信越。

日本和德国都是制造强国,谁更胜一筹呢?

日本和德国都是制造强国,谁更胜一筹呢?

日本和德国都是制造强国,谁更胜一筹呢?要说当今制造业,日本和德国到底哪家强?实际上,德国制造业起步比日本早,德意志在统一后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并成为第二次工业的发源地,属于老牌制造强国。

而日本的现代制造业起步于19世纪下半叶明治维新运动,直到20世纪上半叶日本基本完成了工业化。

目前,日本和德国都是全球制造业的第一梯队,具有制造业产值高、技术先进等特征。

若论日、德两国的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

日德两家难分伯仲。

只是日本比重略高于德国。

2017年,日本制造业增加值10255亿美元,占全球8.16%的比重;德国制造业增加值7599亿美元,占全球6.05%的份额。

两国分别是全球第三和第四制造业大国,德国制造业规模比日本低25%。

我们认为,在制造业领域里,很难说日本、德国有直观的比较,只能拿具体行业作一些对比。

首先,汽车、化工、钢铁是日、德两国共同优势产业。

但德国侧重在精密机床、机械设备等领域,而日本侧重在电子、光学、电器等领域。

德国知名制造业品牌大量分布在重工业和耐用品领域,如大众、宝马、奥迪。

而日本有大批消费领域品牌,如索尼、松下、夏普、佳能、康尼等。

德日在共同的优势产业里激烈竞争。

比如,两个国家都是汽车强国,只是德国占据高端品牌,日本占据中低端领域。

从现实来说,德系汽车品牌中的高端品牌,在整体上超过日本汽车品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等,以及他们旗下的诸多高端品牌。

日本的丰田、本田,不过是中低端品牌,即使是雷克萨斯,也只是中高端。

在销量上,日本总体领先,但第一名是德国的大众。

比如2018年,世界汽车销量排名是:大众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是11.4%。

不过第二第三的,都是日本品牌,分别是丰田与雷诺日产。

目前,日本制造业的优势在拓展,日本人更加注重于打造自己汽车的产业链。

再者,在电子半导体技术方面,日本要领先于德国。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曾经在半导体领域超过美国,不过后来被美国搞掉了,当时美国扶持了韩国的三星,而三星背后有美国华尔街大鳄们控股。

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世界第二大工业国

世界第二大工业国世界十大工业强国都有哪些国家?中国处于什么水平?问题的核心在于一个“强”字,究竟怎么样的国家才算是工业强国?如果仅以规模和门类去衡量,未免有些偏颇,我认为应该把技术实力放在首位作为衡量标准。

那么就从技术实力、工业规模和工业门类三个方面去综合衡量,世界十大工业强国的排名就出来了。

工业强国第一梯队世界工业强国的第一梯队是美国、日本和德国,这三个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三。

美国、日本和德国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工业规模较为庞大,技术实力领先全球。

美国以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主要涉及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计算机、化工、机械、生物科技、微电子、新材料、医药、半导体等众多领域,位居世界领先水平。

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巨头:通用电气、通用汽车、埃森克美孚、英特尔、雪佛龙、福特、波音等。

日本工业主要涉及汽车制造、高端机床、工业机器人、光学仪器、精密仪器、新材料、半导体、钢铁、造船、化工等领域,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日本工业的代表企业:丰田、本田、日产、索尼、东芝、三菱、佳能、松下、日立、山崎马扎克等。

德国的工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第三,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

德国工业主要涉及汽车制造、航天、高端机床、机械制造、化学、电子、通讯、医药、钢铁等领域,德国工业的代表企业有:大众、宝马、戴姆勒、奔驰、西门子、博世、巴斯夫等。

工业强国第二梯队世界工业强国的第二梯队是法国、英国、瑞典和韩国,第二梯队的工业综合实力要低于美日德一个层次。

法国是欧洲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国家,在航天、核能、装备制造、日化制造等领域较为出色;韩国作为后起之秀,在半导体、电子、汽车制造、造船等领域均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无法和美日德相比较;英国工业实力逐渐衰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工业基础牢固,实力不容小觑;瑞典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实力位居世界前列。

工业强国第三梯队世界工业强国的第三梯队是加拿大、意大利、瑞士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位居第三梯队,工业门类并不齐全,工业规模也不大,主要体现为“小而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德工业实力对比
日本产业竞争力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世界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表明,日本工业竞争力指数第一,德国和美国分列第二、第三。

重型军工:石川岛重工、新日铁重工、富士重工、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三井重工、住友重工、日立重工。

精密机械:法拉克、小森、小松、横河、V ALQUA、ULV AC、YUKEN、加腾、Denso、多田野、NOK、阪上、光丘、昭和、精工、神户钢、东洋、光洋、不二越、爱信、丰田、马自达、朝田、马扎克、天田、大隈、森精机、捷太科特、牧野、会田、沙迪克、西铁城、富士、东芝、兄弟、津上、泷泽、远州、冈本、宫野、霍科斯、速技能、中村留、三井精机、丰和、松浦、高松、浜井、仓敷、太阳工机、和井田、库吉玛、芬太克、JFE、法那科、池贝、凌志、讴歌,无限,FUNUC、三菱、DENSO、安川、小松、驻友、五十铃、尼桑、斯巴鲁、日产、豪雅、本田、雅马哈、铃木、希森美康、八乐梦、Tomy、Nakanishi、V olcano、滨松、日进、三贵、戈德曼、CIS、岛森木、Scine、尼德科,Niigata、Array、GMA、Gunze、樱花、Eye Topia、多美、MDM、马尼、爱乐康、CHEST、森田、尼普洛、泰尔茂、兴和、大冢、东曹、拓普康、则武机材、旭化成、枥木、松风、兴百世、尼西托摩、旭医、隆祥、DAIKIN、欧技、大研医器、盐田、CREATE MEDIC、伊藤、ALOKA、库利艾特梅迪克、瑞穗、久保田、秋田、高木、中村、光电、NSC、爱知钢、SMI、日机装、塔尔拉贝尔蒙、Nihon Medix、东一、能率、MHI、KHI、安川、洋马、TERUMO、金子、武藤、日野。

精密光电:罗兰、确善能、村田、TASCAM、松下、ALPSE、DoCoMo、NTT、索尼、IBANEZ、EIKI、荏原、Twinbird、间宫、蜻蜓、河合、林内、ZEBRA、Sigma、NHT、安桥、Tokana、Temron、八重洲、ACG、三洋、KORG、夏普、EIZO、东芝、日立、NEC、精工、理光、Yashika、宾得、电装、阿尔派、奥林巴斯、丰达、佳能、MITSUMI、尼康、富士、卡西欧、京瓷、玛米亚、天龙、OKI、马兰士、先锋、健伍、杰伟仕、LUXMAN、东亚、TEAC、雅佳、乐声、mecanty、铁三角、金嗓子、山水、爱华、美能达、brother、爱普生、普乐士、岛津、LOGITEC、西铁城、欧姆龙、BUFFALO、ADTEC、阿洛卡、日本电子、古河、SYSMEX、TETE HOMME、藤荣、山阳、瑞萨、罗姆、TEAC、浦科特、尔必达、富士通、信越。

精细化工:SK-II、美伊娜多、欧泊莱、高丝、娥佩兰、丸美、佑天兰、KENZO、蜜
丝佛陀、尤妮佳、曼秀雷敦、DHCMILD、naturgo、花王、森永、狮王、诗芬、碧柔、多芬、乐而雅、naturgo;资生堂、高丝、嘉娜宝、植村秀;立邦、小鸟、武藏、富士通、先端、TOTO、普利司通、伊奈,DENKA SEIKEN、Techmo、SHINO-TEST、FukudaDenshi、Sun Medical、ATOM、关东、欧得士、爱科来、山之内、苏菲娜、三共、他喜龙、荣研、美尼康、千寿、可乐丽、和光、相模、杏林堂、川澄、日东、日石、出光、三井、旭化成、旭硝子、住友、丸善、东燃、乐敦。

高精尖军工科技:日本“亲潮”级常规潜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准航母“出云”已经下水。

事实上,日本已拥有的七艘轻型航母、一艘出云级、三艘日向级、三艘大隅级、七艘舰艇,都可以搭载F 35b战斗机,为其提供一个短距离起飞,垂直降落的机场。

反观德国,在日本航母设计团队援助下,山寨日本的中型航母“齐柏林号”最终也未完工。

日本能自制F-2战斗机,德国不能自制同级别的战机,法国能造阵风战机,英国能造台风战机、旋风战机。

在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货运飞船、通讯和观测卫星方面,日本能自制H-2火箭,发射日本自制的卫星,发射日本自制的HTV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而德国做不到。

战斗机、运载火箭、卫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工业水平最重要的三项工业品,日本全部可以自制,而德国却不行。

精密光电:高端光刻机堪称现代光学工业之花,其制造难度之大,目前能制造高端工业光刻机,工艺精度在20纳米以内的光刻机只有荷兰ASML,日本Nikon和Canon三大品牌,每台售价近7000万美元。

世界上能生产芯片的国家有很多,但能够制造生产用于生产芯片的设备——光刻机的国家却寥寥无几。

Intel最新一代的CPU光刻工艺设备的供应商,最终入围的是荷兰ASML和日本Nikon。

西德蔡司Carl Zeiss AG系列的产品,电子技术皆由日本方面研发。

西德Carl Zeiss AG 的自动对焦技术,也是由日本京瓷集团以及旗下的八洲光学和索尼公司发展。

德国Carl Zeiss AG并未掌握到这些技术。

在Leica的产品中,大部份零部件也是由日本Cosina公司制造。

德国蔡司最有名的Contax 35毫米相机,在2005年以前,都是由Yashica和Kyocera 研发、设计、制造、生产。

就连Leica的几类相机,也是安装的日本电子模块和相机卡口。

半导体技术:世界著名半导体公司32家。

美国17家:英特尔、德州仪器、高通、超威、飞思卡尔、博通、安森美、美国国际整流器公司、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爱特梅尔、美信、赛普拉斯、达拉斯、美光、英伟达、迈威尔、美国模拟器件公司
日本9家:东芝、瑞萨、索尼、NEC、松下、夏普、尔必达、罗姆、富士通
欧洲5家:英国ARM、英国欧胜、意法半导体、德国英飞凌、荷兰恩智浦
韩国2家:三星、海力士
台湾1家:联发科
精密数控机床:机床超精密加工,美英第一档次,日本、荷兰第二档,德国、瑞士、瑞典第三档次。

世界公认的三台最精密的机床LODTM、DTM-3还有OAGM2500,前两者美国是LLNL,后者是英国CUPE制造的。

全球著名日本数控机床有:马扎克、天田、大隈、森精机、捷太科特、牧野、小松、会田、三菱、沙迪克、西铁城、不二越.富士、东芝、兄弟、津上、泷泽、远州、冈本、宫野、霍科斯、速技能、中村留、三井精机、丰和、富士、松浦、高松、浜井、仓敷、太阳工机、和井田、库吉玛、住友重机.芬太克、发那科、池贝等。

日本轴承公司:
NSK:日本精工株式会社,20世纪20年代成立,世界前三,全系列轴承
NTN:日本东洋。

比NSK稍晚成立,世界前十,全系列轴承
KOYO:日本光洋,世界前十,全系列轴承
NACHI:日本不二越株式会社,工业机器人、钻头(世界最优秀之一)。

少部分轴承产品
NMB:生产微型轴承,微型轴承规模居世界前列
IKO:直线运动系列、滚针轴承
THK:直线运动系列
IJK(NSK旗下):精密轴承、微型轴承、加宽轴承
ASAHI:日本旭精工;带座外球面轴承
FYH:日本小林精工,带座外球面轴承
EZO:微型轴承、不锈钢轴承、特种材质轴承
KYK(微型轴承)
JNS(滚针轴承)
事实上,在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汽车零部件上,日本几乎垄断全球市场。

在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也保持绝对优势。

德国汽车上的空调压缩机,涡轮增压器,自动变速箱,机头导航仪都是日本品牌。

日本爱信变速箱使用的汽车:德国原装进口保时捷,德国原装进口奔驰S级,德国原装进口大众迈腾,高尔夫,途锐。

石川岛和三菱还是大众奥迪奔驰宝马
的涡轮增压器供应商。

汽车上导航通信娱乐系统,沃尔沃使用的是日本电装(denso)公司的产品,奔驰使用的是日本三菱的,奥迪使用的是日本爱信AW的,宝马使用的是日本阿尔派(alpine)的。

重工是德国的优势领域,但德国也干不过日本。

世界重工排行:美国卡特彼勒NO1,日本小松第二,瑞典沃尔沃第三,日本日立第四,德国利勃海尔第五,中国三一重工第六。

德国利勃海尔已被中国三一重工收购,而三一重工每年要从日本进口40亿的重要核心零部件,包括日本五十铃的底盘、日本川崎的油泵、日本朝华的液压等部件。

继2003、2005年,日本zuken(图研株式会社) ——全球最大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系统供应商,与德国西门子自动化与铁路部门签订长约之后,2006年,车载导航部门也向日本图研购买两种设计解决方案套装,并签订连续8年的购买合同。

全球使用最广泛的3D图像数据压缩技术——由日本Latticetech开发的XVL三维超高压缩软件。

德国利勃海尔全社的3DCAD数据库都采用了日本Lattice tech的XVL超高压缩三维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