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消化管、消化腺

合集下载

消化腺ppt课件

消化腺ppt课件

二、肝
(一)肝的位置
肝是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
胎儿和新生儿的肝相对 较大,肝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故活体的肝呈红褐色。 肝易受外力冲击而破裂,从而引起腹腔内大出血。肝 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在左季肋区。
肝镰状韧带
一、肝的形态 liver
膈面:借肝镰状韧带分左、右两叶
脏面:借“H”形沟分为四叶
2、门管区 是指相邻肝小叶之间含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 和小叶间胆管的结缔组织小区,每个肝小叶周围有3~4个门管区。
小叶间动脉
小叶间静脉 小叶间胆管
门管区
小叶 间胆 管
肝窦 内 皮
中 央 静 脉
小叶 间静 脉
小叶间 动脉
肝小叶立体模式图
肝小 管
肝板
(三)肝的功能
1)分泌胆汁
收 2)代谢功能 体内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的 分解与合成都在肝细胞内进行,并贮存在肝细胞 内 3)防御和解毒功能 肝巨噬细胞有强大的 吞噬能力,对机体有防御功能。肝细胞可将机体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肠道吸收的有毒物 质转变为无毒或毒性小的物质。故肝是体内重要 的解毒器官。 4)造血功能 在胚胎时间,肝有造血功 能
血窦 面
胆小管 面
细胞连 接面
肝细胞
构成肝小叶的主要成分
形态:多面体的 大细胞, 核大而圆,居 中,部分有双 核, 肝细胞
肝巨噬细 胞
内皮
肝窦
肝 细 胞 超 威 结 构
2)肝血窦 形态:位于肝板之间,窦腔大而不规则, 血流:小叶周边 中央静脉。 窦壁 :由一层内皮细胞组成。内皮细胞扁而薄,内皮外无基膜, 所以,肝血窦的通透性大,有利于肝细胞摄取血浆物质和排出其分 泌物入血窦。 在肝血窦腔内定居于肝内的肝巨噬细胞,其细胞形态不规则,有 许多板状或丝状伪足,能做变形运动。细胞常以其伪足附于内皮细 胞上,或穿过内皮窗孔和细胞间隙伸入窦周隙。肝巨噬细胞来自血 单核细胞,在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清除从肝门静脉进入肝的抗原异 物,监视肿瘤等发挥重要作用。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消化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呢?)一、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都有哪些?)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

其中口腔至十二指肠称上消化道。

(消化腺都有哪些?)消化腺: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二、组织结构消化管属内脏器官中的中空性器官,各部分的内径和机能各不相同,但除口腔以外的消化管管壁具有共同的结构特点,由内向外依次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织膜和浆膜四层结构组成。

(消化系统有什么作用呢?)三、基本功能1.消化食物: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是指消化管对食物的机械作用包括咀嚼、吞咽和各种形式的蠕动运动以磨碎食物,使消化液充分与食物混合,并推动食团或食糜下移等。

化学性消化是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化学分解而言,如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2.吸收营养:分解后的营养物质被小肠(主要是空肠)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

3.排出残渣(粪便)残渣通过大肠排出体外。

4.口腔、咽等还与呼吸、发音和语言活动有关。

消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消化管一、口腔(口腔包含哪几个重要器官?)(一)构造口腔是以骨性口腔为基础、上下唇包围而成。

前方开口于口裂,后方经咽峡与咽相交通。

咽峡由腭垂、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口腔上壁(顶)为腭,下壁为口底,两侧壁叫颊。

口唇分上、下唇,上、下唇结合处叫口角,上唇外面正中的纵行浅沟叫人中,口角外方和鼻翼外侧之间的弧形浅沟称鼻唇沟。

腭包括硬腭(前2/3)和软腭(后1/3),硬腭分隔口腔和鼻腔,软腭后缘游离,其正中央向下的乳头样突起称腭垂,又名悬雍垂。

腭垂两侧向外下方分出两条弓状皱襞,前方的称腭舌弓,后方的称腭咽弓,两弓之间形成的凹窝容纳腭扁桃体。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畸形
图13
三生理学
消化、吸收的概念 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道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消化道肌肉运动将食物碾磨、推送、搅拌的过程。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
液的过程。 • 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 (一)一般生理特性 • • 1. 兴奋性低、收缩缓慢 2.富有伸展性 3. 紧张性 4.具有自律性,缓慢而不规则 较敏感,而对电刺激不敏感 5. 对化学、温度、机械牵拉刺激
淋巴小结
孤立
孤立
集合
图33 十二指肠 黏膜与黏膜下层 模式图
图35
左:结肠壁模式图
右:结肠黏膜光镜图
图36
阑尾模式图

• • • •
大肠:
无环行皱襞和绒毛 上皮中杯状细胞非常丰富 大肠腺发达,含大量杯状细胞
外纵行肌三处增厚形成结肠带 • 淋巴组织 • 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M细胞) 散在分布于集合淋巴小结顶部的上皮内,游离面有微皱褶,基底 面胞膜内陷,凹腔内嵌有多个淋巴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
消化系统
一 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
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消化管
口腔
舌下腺 腮腺 咽 食管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 下颌下腺 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肝
•消化腺
胃 胰
十二指肠 升结肠 盲肠 阑尾 横结肠 空肠 降结肠 乙状结肠 直肠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
先天性巨结肠:因肠壁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缺如,肠收缩乏力,肠管扩 张

消化系统 解剖

消化系统 解剖

2.空肠和回肠 (1)空肠:腹腔左上部,空回肠前2/5,管径较大,管壁较厚, 血供丰富。
(2)回肠:腹腔右下部,空回肠后3/5,管径略小,管壁较薄, 血供稍差。
六、大肠 (一)形态位置 大肠起自回肠,终于肛门。约1.5米,呈“门框”状包绕在小 肠周围。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盲肠和结肠表面有三个 特征性的结构,即: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结肠带共三条 ,交汇于阑尾根部。
隙 • 作用:腹膜能分泌少量的浆液,起润滑作用,可减少
脏器之间的摩擦。还具有吸收,保护,支持,修复和 防御功能。
二,腹膜和器官的关系
• 腹膜内位器官:器官表面几乎都被腹膜覆盖的器官 • 腹膜间位器官:器官表面3面或大部分被腹膜覆盖的
器官。
• 腹膜外位器官:器官表面仅有一面被腹膜覆盖的器官。 三,腹膜形成的结构
腔静脉
(三)胆囊和胆道 1.胆囊 (1)位置:胆囊位于右季肋区,肝的下方胆囊窝内。 (2)形态分部:似梨形。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 四部。 (3)主要功能:暂时储存和浓缩胆汁。 (4)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稍下方。
胆囊位置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胆囊似梨形 位于右肋中 胆囊窝内藏 底体接管颈 右锁交肋弓 胆囊底投影 结石或炎症 此处有压痛
2.舌肌 (1)舌内肌:构成舌的主体。 (2)舌外肌:为一对颏舌肌,一侧收 缩可使舌尖伸向对侧,双侧收缩可使 舌尖伸向前方。
舌的形态、构造 舌外粘膜舌内肌 V 形界沟分根体 舌面粘膜乳头多 各有功能要牢记 轮廓菌状主味觉 触觉刺激丝丝系 (五)口腔腺
口腔腺主要有腮腺、下颌下腺、舌 下腺三对。
1.腮腺 位于耳的前下,腺管横过咬肌前,
(2)恒牙的排列 :
右上颌 8 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上颌 右下颌 8 7 6 5 4 3 2 1│1 2 3 4 5 6 7 8 左下颌 1—中切牙 2—侧切牙 3—尖牙 4—第一前磨牙 5—第二前磨牙 6—第一磨牙 7— 第二磨牙 8:第三磨牙

消化系统组织学

消化系统组织学

消化系统组织学第⼆章消化系统学习任务消化管壁的⼀般结构;⾷管⾄⼤肠的主要结构及功能特点;唾液腺的⼀般结构,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胰腺的结构及功能;肝⼩叶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门管区的结构特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物,吸收营养物质。

第⼀节消化管消化管由⼝腔、咽、⾷管、胃、⼩肠和⼤肠等管道构成。

除⼝腔和咽外,其管壁结构由内向外⼀般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消化管壁的⼀般结构(⼀)黏膜黏膜(mucosa)是管壁的最内层,由上⽪、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图2-1)。

1.上⽪衬在管腔的内表⾯,胃、⼩肠和⼤肠为单层柱状上⽪,以消化和吸收功能为主。

消化管的两端(⼝腔、咽、⾷管和肛管的下1/3)为复层扁平上⽪,以保护功能为主。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细⾎管、神经、散在的平滑肌纤维、⼩消化腺和⽑细淋巴管。

胃肠此层有⼤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以及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

3.黏膜肌层(musclaria mucosa)由薄层平滑肌束组成,其收缩可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图2-1消化管⼀般结构模式图(⼆)黏膜下层黏膜下层(sa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

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纵⾏或环⾏的皱襞(plica),有扩⼤黏膜表⾯积的作⽤。

(三)肌层肌层(laminamusclaris)除⼝腔、咽、⾷管上1/3和肛管下1/3为⾻骼肌外,其余均为平滑肌。

肌层⼀般分为内环、外纵两层。

有些部位环⾏肌局部增厚形成括约肌。

(四)外膜外膜(tunicaadventitia)为纤维膜或浆膜。

纤维膜(fibrosa)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与邻近器官相贴,与周围组织⽆明显界限。

浆膜(serosa)见于胃、⼤部分⼩肠与⼤肠,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组成,具有湿润、光滑的特点,有利于胃肠的蠕动。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颈部、胸部、腹部

三个狭窄部:
第一、食管起始处 第二、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 第三、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
胃 stomach

形态及分部(2弯2壁2口4部) 大、小弯,前、后壁,入、出口。 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
第六节小肠
贲门切迹
胃底
贲门 胃小弯 角切迹 胃大弯 胃体
幽门
胃 的 位 置 和 毗 邻
空肠和回肠有什么区别?
空肠jejunum
占上2/5,位于膜腔左上部,肠壁厚、管 径大、血供丰富、肠系膜内血管弓少、粘 膜环状襞(bi)高而密、绒毛较多,有散在 的孤立淋滤泡。
回肠ileum
占上3/5,位于膜腔右下部,肠壁薄、管径 小、血供稍差、肠系膜内血管弓多、粘膜环 状襞低而疏、绒毛较少,有孤立淋滤泡和集 合淋滤泡。
(二)胆汁
1.胆汁的性质和特点: 刚分泌的透明澄清,金黄色、偏碱性,固体成分较 少;储存的胆汁颜色变深,呈弱酸性,固体成分较 多。呈持续分泌、间歇排放的特点。 2.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1)胆盐(结合的胆汁酸形成的钠盐): 促脂肪消化 促脂肪吸收 促脂溶性Vit吸收 促胆汁的自身分泌 (2)胆固醇: 正常时,胆固醇与胆盐的浓度呈一定的比例 (3)胆色素:
3.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
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 特殊方式:
①蠕动冲: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
②逆蠕动:在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出现一种与蠕动方 向相反的运动。 肠运动时,产生的声音称为肠鸣音。肠蠕动亢进 时,肠鸣音增强;肠麻痹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四、 大肠内消化
“H”形沟:左右纵沟、横沟 下腔静脉 肝门静脉 静脉韧带裂
左叶
肝固有动脉
尾 状 叶

消化道与消化腺的关系

消化道与消化腺的关系

消化道与消化腺的关系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到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其中经过的器官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大肠(盲肠、结肠、直肠)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助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人体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肝脏(分泌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称为物理消化,也称作“乳化”)、胰腺(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肠腺(分泌肠液、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如果我们将消化道比作生产车间的一条流水线,那么消化腺就是生产线上的技术员,技术员根据上一条线的生产速度、下一条生产线的生产需求进行一定的设置,才能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消化腺也是如此,当人体摄入营养过多的时候,腺体就会分泌较多的消化液促进消化道对营养的吸收,反之亦然。

消化管

消化管
消化系统(一)
Digestive System
• 概述: 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 功能:消化、吸收
1
消 化 管(digestive tract)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三、食管的特点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八、胃肠内分泌细胞
2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9
(二)舌
• 由粘膜和舌肌组成。 • 舌乳头 • 味蕾(taste bud):卵
圆形小体,色浅,由 暗细胞、明细胞和基 细胞组成,为味觉感 受器。
10
11
三、食管的特点
• 粘膜:未角化复层扁 平上皮,固有层含食 道腺导管,粘膜肌较 厚,为纵行平滑肌。
• 粘膜下层:L.C.T, 含食道腺。
• 肌层:上1/3段为骨 骼肌,下1/3段为平 滑肌,中段为两种肌 组织混和。
24
• 吸收型单层柱状上皮:
1)柱状细胞:又称吸收 细胞(absorptive cell)
纹状缘
细胞衣:含有双糖酶,
肽酶等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25
吸 收 细 胞 微 绒 毛 的 正 面 观
26
27
28
• 中轴:为固有层的 结缔组织,含丰富 的毛细血管及中央 乳糜管(central lacteal)。 图
40
八、胃肠的内分泌细胞
• 细胞多呈圆锥形或 椭圆形,基部胞质 内含有分泌颗粒, 又称基底颗粒细胞。 颗粒具嗜银性和嗜 铬性。
• 已确认有十多种, 属于A P UD细胞。
41
The End Thank You!
42
• 外膜:纤维膜。 12
四、胃
(一)粘膜:

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一般分为哪四层

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一般分为哪四层

消化管壁由内向外一般分为哪四层消化系统由消化管与消化腺组成,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的氨基酸、单糖、甘油酯等。

吸收后供机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消化管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依次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这些器官的管壁结构具有某些共同的分层规律,又各具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消化管壁(除口腔与咽外)自内向外均分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

(一)粘膜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组成,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上皮的类型依部位而异。

消化管的两端(口腔、咽、食管及肛门)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其余部分均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

上皮与管壁内的腺体相连。

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细胞和纤维较多,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

胃肠固有层内还富含腺体或淋巴组织。

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其收缩可使粘膜活动,促进固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物质吸收。

(二)粘膜下层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较大的血管与淋巴管。

在食管及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与十二指肠膜。

粘膜下层中还有粘膜下神经丛,由多极神经元与无髓神经纤维构成,可调节粘膜肌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

在食管、胃和小肠等部位的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皱襞。

(三)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均为平滑肌。

肌层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结构与粘膜下神经丛相似,可调节肌层的运动。

(四)外膜外膜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纤维膜,主要分布于食管和大肠末段,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称浆膜,见于腹膜内位的胃、大部分小肠与大肠,其表面光滑,利于胃肠活动。

消化管

消化管

体 部
壁 细 胞
壁细胞
主细胞
内分泌细胞
黏膜肌层
内分泌细胞(endocrine cell)
ECL细胞:组胺,促进壁细胞泌酸 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 G细胞:位于幽门腺,分泌胃泌素 促进壁细胞泌酸和胃肠黏膜增殖。
主细胞
颈黏液细胞
部胃 小 凹
表面黏液 细胞
固有层
颈 部
颈黏液细胞
内 分 泌 细 胞
体 部
核上高尔基复合体发。
黏原颗粒有膜包裹。
杯状细胞(goblet cell)
散在于吸收细胞之间, 内含大量黏原颗粒, 分泌黏液。
杯 状 细 胞
潘氏细胞(Paneth cell):
位于肠腺基部,锥体形,核卵圆形位于基部。基部胞质嗜碱性。 明显特征是顶部胞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质含粗大嗜酸性分 泌颗粒具有蛋白质 分泌细胞的超微结 构特点。
(一)黏膜(mucosa)
黏膜层各部结构差异大, 为功能最重要部分。 1.上皮: 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 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胃肠内有腺体。 3.黏膜肌层: 为薄层平滑肌。
(二)黏膜下层
(submucosa) 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富含较大的血管及淋巴管, 还可见腺体及神经丛。 皱襞:黏膜和黏膜下 层向管腔突出形成的结构。
消化道各段特点总结
食管 腔面
上皮 黏 固有层 膜 黏膜肌层 纵形 胃腺 内环外纵 肠腺 内环外纵 肠腺 短小肠腺

小肠
大肠
阑尾
纵形皱襞 纵形皱襞 胃小凹
复层扁平 单层柱状
环形皱襞, 半月皱襞 小,不规 绒毛 则
单层柱状 单层柱状 单层柱状
内环外纵 不完整

动物解剖学之 消化系统

动物解剖学之 消化系统

二. 咽和软腭
(一 ) 咽 咽为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公共通道,位于口腔 咽为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公共通道, 和鼻腔后方,喉和食管的上方,可分为鼻咽部、 和鼻腔后方,喉和食管的上方,可分为鼻咽部、 口咽部和喉咽部。 口咽部和喉咽部。 牛的扁桃体窦大而深,内有扁桃体。 牛的扁桃体窦大而深,内有扁桃体。
l. 鼻咽部 位于软腭背侧,为鼻腔向后的直接延续, 位于软腭背侧,为鼻腔向后的直接延续,前方有两个 鼻后孔通鼻腔,两侧壁上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 鼻后孔通鼻腔,两侧壁上各有一个咽鼓管咽口,经咽鼓管 与中耳相通。马的咽鼓管在颅底和咽后壁之间出现膨大, 与中耳相通。马的咽鼓管在颅底和咽后壁之间出现膨大, 形成咽鼓管囊。 形成咽鼓管囊。 2.口咽部 又称咽峡,位于软腭和舌根之间,前方由软腭、 又称咽峡,位于软腭和舌根之间,前方由软腭、腭舌弓 由软腭到舌根两侧的粘膜褶)和舌根构成的咽口与口相通, (由软腭到舌根两侧的粘膜褶)和舌根构成的咽口与口相通, 后方与喉咽部相通。 后方与喉咽部相通。其侧壁粘膜上有扁桃体窦以容纳扁桃 马无明显扁桃体窦, 体,马无明显扁桃体窦,腭扁桃体位于舌根与腭舌弓交界 处。
3.舌下腺 马的舌下腺长而薄, 马的舌下腺长而薄, 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 的粘膜下, 的粘膜下 , 舌下腺管有 30多条 多条, 30 多条 , 均开口于口腔 底舌下粘膜褶上。 底舌下粘膜褶上 。 牛的 舌下腺分上、 下两部, 舌下腺分上 、 下两部 , 上部以许多小管开口于 口腔底, 口腔底 , 下部以一条总 导管与下颌腺管伴行或 全并,开口于舌 舌可分为舌尖,舌体和舌根3部分: 舌尖:为前端游离部分, 舌尖:为前端游离部分,活动性大 舌体:位于左、右列臼齿之间、附着于口腔底壁的部分。 舌体:位于左、右列臼齿之间、附着于口腔底壁的部分。 在舌尖与舌体交界处的腹侧有一条与口腔底相连的粕膜 称舌系带。 褶,称舌系带。 舌根:为附着于舌骨的部分,与软腭间构成咽峡。 舌根:为附着于舌骨的部分,与软腭间构成咽峡。 马舌较长,舌尖扁平,舌体较大; 马舌较长,舌尖扁平,舌体较大;猪的舌乳头与马的相 牛舌舌尖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器官, 似。牛舌舌尖灵活,是采食的主要器官,舌根和舌体较 宽厚,舌背后部有一椭圆形隆起,称为舌圆枕。 宽厚,舌背后部有一椭圆形隆起,称为舌圆枕。

第4章消化系统

第4章消化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消化腺
• 消化管:口、咽、食管、胃、 小肠(12指肠、空肠、回肠)、 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 肠、肛管)。(上消化管:口 至十二指肠的消化管。下消化 管:空肠以下的消化管) • 消化腺:三大唾液腺(腮腺、 颌下腺、舌下腺)、肝、胰及 小消化腺。 • 功能:消化收纳食物,吸收营 养,排除残渣。呼吸、发音、 语言
1.口腔内结构: 有牙、舌等器官,并 有唾液腺的开口。
第二节 消化管 二、口腔
2.口腔境界: 前:前壁唇借口裂与外界通 后:后经咽峡通咽 两侧:两侧壁颊 上壁:上壁为腭 下壁:下壁为由软组织组成 的口腔底。
第二节 消化管 二、口腔
3.口腔分部: 口腔前庭、固有口腔 以上、下牙弓为界分口 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上 下牙咬合急救时,从第 三磨牙后方插管。
许多细小的指状突起,由上皮和固有 层形成。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和乳糜 管
3.肠腺:柱状细胞(分泌 多种消化酶)、杯状细胞 、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 4.淋巴组织:固有层内, 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 滤泡。
七、大肠
结肠袋
大肠是消化管的下段,长约1.5米,在右髂窝内起自回肠, 全程形似方框,围绕空回肠周围。分为盲肠、阑尾、结肠、
ⅠⅡⅢⅣⅤ
二、口腔 (四)牙
3.牙的萌出: 乳牙共20个, 6个月萌出,3岁出齐。 恒牙共32个, 6岁左右更换,13岁出齐。 智齿在18岁左右萌出;
混合牙列 (6-13岁)
二、口腔 (四)牙
4.牙周组织 • 牙周膜(牙根与牙
槽骨之间的致密CT)
• 牙槽骨(牙根周围
骨质)
• 牙龈(]是包被牙颈
并与牙槽骨的骨膜紧密 相连的口腔粘膜。)
• • • • • • • • •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便。
(一)消化管的组成
(二)消化腺的组成
消化管组成简表消化腺组成简表
(三)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1.胸部标志线
(l)前正中线:沿人体前面正中所作的垂线。
(2)胸骨线:通过胸骨侧缘最宽处的垂线。
(3)锁骨中线:通过锁骨中点的垂线。
六、小肠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长5~7m,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段。它盘曲在腹腔的中、下部,上接幽门,下续盲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一)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为小肠的起始段,长约25cm,呈蹄铁形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1.上部位于胃的幽门与十二指肠上曲之间,其近起始部肠壁薄,粘膜较平滑,称十二指肠球。
3.直肠位于盆腔内,上接乙状结肠,下续肛管,全长10~14cm。
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即凸向后的骰曲和凸向前的会阴曲,有直肠壶腹和直肠横
4.肛管位于直肠的下端,长3~4cm。主要结构有肛柱、肛瓣、肛窦、齿状线、白
线、肛梳等。
(1)齿状线:即各肛柱下端与肛瓣边缘连成的锯齿状线,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也是临床区分内痔、外痔的分界线。
(五)牙
牙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有切割和磨碎食物等功能。
1.分部分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内有牙腔。
2.组织结构主要由牙本质、釉质、牙骨质和牙髓构成。牙本质构成牙的大部分。牙
冠部牙本质外覆釉质,釉质是全身最硬的组织;牙髓位于牙腔内。
3.名称人的一生有两套牙,按萌出先后,分乳牙和恒牙。乳牙共20个,分为切牙、
1.环状皱襞小肠的腔面,从距幽门5cm处开始出现环形或半环形的皱壁,在十二指肠末段和空肠头段极发达,至回肠中段以下基本消失。

第四章 消化系统

第四章 消化系统
口腔内有大、小两种唾液腺。小唾液腺散在于各部 口腔粘膜内。 大唾液腺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
胆总管和胰腺管
十二指肠上端 起自幽门,下端续 于空肠,长约25-30 厘米,包绕胰头。
在十二指肠降 部的后内侧壁上有 胆总管和胰腺管的 共同开口,胆汁和 胰液由此流入小肠
胰的形态 分部 位置
胰的功能 – 胰液 (外分泌) – 胰岛素 (内分泌)
来自肝脏
胰管
通向小肠



唾液腺 salivary glands
结构特点
功能
二、咽:pharynx
咽的分部、位置及各部 的重要结构和交通。
腭扁桃体 、咽扁桃体
咽鼓管咽口
鼻咽
口咽 喉咽
咽鼓管咽口 鼻后孔
咽峡 喉口 食管

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位置: 位于鼻腔,
口腔和喉的后 方,上达颅底 ,下平第6颈 椎体下缘。
腭扁桃体肿大
口咽:
腭扁桃体肿大 Ⅰ度 Ⅱ度 Ⅲ度
• 左、右肝管 • 肝总管 • 胆囊管 • 胆总管
• 肝胰壶腹(Vater 壶腹)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途径
肝细胞产生胆汁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左肝管 右肝管
十二指肠
肝总管 胆总管 肝胰壶腹
胆囊管
胰管
胆囊 胰腺分泌胰液
胆汁排出途径
肝细胞产生胆汁
肝内胆道入肝左右管
肝总管
肛门括约肌分肛门 内括约肌和肛门外 括约肌
直肠rectum
位于盆腔内, 全长约15厘米, 从第3骶椎平面贴 骶尾骨前面下行, 穿盆膈终于肛门, 盆膈以下的一段 又叫肛管anal canal ,长约3-4厘米。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

消化系统重点总结(一)1、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消化腺:口腔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等。

3、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直肠、肛管。

4、上消化道:口腔到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5、主要功能: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排出食物残渣。

6、除口腔、咽外,消化管由内向外分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7、口腔经咽峡与咽相通(咽峡:鄂垂、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为口腔与咽的分界);上下牙咬合时,口腔前庭经第3磨牙后方间隙与固有口腔相通。

8、昏迷病人急救常指压或针刺人中,唇、颊分界线为鼻唇沟。

9、牙分牙冠、牙根、牙颈三部分;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构成;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

10、龋齿:口腔内乳酸杆菌能使糖类酵解产酸,导致牙釉质脱落,产生空洞,称龋齿。

11、乳牙(20),恒牙(28-32);乳牙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出齐,6岁后相继脱落,恒牙开始萌出,第3磨牙(迟牙、智齿)17-25岁萌出或终身不出;(牙的记录方式结合书上图表及自身理解记忆)。

12、舌以界沟分为舌体、舌根。

舌乳头分丝状乳头(最多,无味蕾)、菌状、叶状(人类已退化、轮廓乳头(最大)。

13、14、口腔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湿润口腔、助消化。

主要有三对:腮腺(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颊黏膜处);下颌下腺(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腺。

15、咽为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分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

16、扁桃体有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位于口咽侧壁的扁桃体窝内,通常所说扁桃体即指鄂扁桃体)。

舌扁桃体、咽扁桃体、鄂扁桃体共同围成咽淋巴环,有重要防御功能。

17、鼻咽腔咽鼓管咽口与中耳鼓室相通,因此咽部感染可引起中耳炎。

18、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喉壁之间的一纵行凹陷,为鼻咽癌好发部位;梨状隐窝为异物易滞留部位。

19、食管上接咽下连胃贲门,约25厘米,穿食管裂孔入腹腔,分颈、胸、腹3部。

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营养师)

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营养师)

消化系统组成及功能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

其中口腔到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口腔唾液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胃腺、肠腺)等,它们均借排出管道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腔内,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1、消化管(1)消化管的大体构造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

其前壁为唇,两侧壁为颊,下壁(底)软组织和舌,上壁(顶)为腭(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软腭后缘正中有乳头状突出称腭垂,其两侧各有两条弓形黏膜皱襞,前者称为腭舌弓,后者称为腭咽弓,前后两皱襞间的凹陷内有卵圆形的腭扁桃体。

软腭后缘、两侧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为口腔和咽分界线。

口腔内有上、下颌牙,是人体最硬的器官,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

在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发生,第一组称为乳牙,一般在生后6个月开始萌出,3岁初出全,共20颗;6岁开始先后自然脱落,并逐渐长出第二组牙(恒牙)替换全部乳牙,恒牙共32颗。

牙是对食物进行机械加工的器官,对语言、发音亦有辅助的作用。

舌位于口腔底,具有协助咀嚼、吞咽、辅助发音和感受味觉的功能。

在舌背面及侧缘有不同形状的黏膜突起称舌乳头。

有些舌乳头上的黏膜上皮中含有味蕾,是味觉感受器,有感受各种味觉的功能。

口腔腺又称唾液腺,分泌唾液,有湿润口腔黏膜、清洁口腔、混合食物形成食团和促进食物消化的作用。

咽是一个垂直的肌性管道,略呈漏斗形,前后略扁,位于鼻腔、口腔的后方。

其上方的顶接颅底,下方与食管相连,自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喉相通;咽上部的侧壁上,左右各有一个咽鼓管口,咽通过咽鼓管和中耳鼓室相通。

食管是一前后扁窄的肌性长管,是消化管最狭窄的部分。

上端在第6颈椎下缘平面续咽,向下穿过膈肌进入腹腔,与胃的贲门连接,全长约25 cm。

食管后贴脊柱,前与气管、支气管、心脏等器官相邻。

食管全长有三处狭窄,分别距切牙15 cm、25 cm 和40 cm。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食管胃小肠大肠大唾液腺胰腺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食管胃小肠大肠大唾液腺胰腺
十二指肠腺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大唾液腺 胰腺 肝
一、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四)小肠 6.回 肠
结构特点: •具有小肠共有的结构; •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集合淋巴小结。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大唾液腺 胰腺 肝
一、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大唾液腺 胰腺 肝
一、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一)消化管壁一般结构
由内向外依次是: 黏膜层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消化管壁一般结构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大唾液腺 胰腺 肝
一、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二)食 管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大唾液腺 胰腺 肝
(三)胃
3. 胃底腺
1
2
1 胃小凹 2 胃底腺
胃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食管
小肠 大肠 大唾液腺 胰腺 肝
一、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3. 胃底腺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多分布于胃底腺的颈部和体部; 胞体较大,呈圆形或锥体形; 1~2个圆形核,胞质嗜酸性; 分泌盐酸和内因子。
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 纵行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
大肠腺
4.外膜
主要为浆膜,直肠下部为纤维膜。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大唾液腺 胰腺 肝
二、消化腺 (digestive gland)
小消化腺: 分布于消化管壁内,位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 如口腔周围小唾液腺、胃腺、肠腺等。 大消化腺: 为独立的器官,如大唾液腺、肝和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肝管和肝总管
肝毛细胆管 肝左管 肝右管 肝总管 下行于肝十二指肠 韧带内与胆囊管以 锐角结合成胆总管。
胆囊三角:肝总管、胆囊管与其下方的肝下面之间共同围 成的一三角区。
4. 胆总管
4~8cm, Φ0.6-0.8cm,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下行肝 固有动脉的右侧,肝门静脉的前方,十二指肠上部的深面 至胰头后方→十二指肠降部与胰头之间下降→十二指肠降 部后内侧壁内与胰管汇合→形成肝胰壶腹(Vater壶腹) → 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㈡ 位臵: 大部左季肋区,小部腹上区。 贲门在第11胸椎体左侧, 幽门在第1腰椎体右侧, 剑突下方可能触诊到胃前 壁的中间部分。
五、小肠
5~7m,上起幽门,下续 盲肠,蟠曲于腹腔中下部,是 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并具有 内分泌功能,可分为:
㈠ 十二指肠
25cm,紧贴腹后壁上部, 包绕胰头围成“C”型,可分为4 部:
四、胃
消化管的膨大部分, 有受纳食物和分泌胃液及内 分泌作用。 ㈠ 形态分部:
前壁:朝前上方 后壁:朝后下方 上缘:凹向右上方,胃小弯,角切迹 下缘:凸向左下方,胃大弯 入口:贲门,贲门切迹 出口:幽门
形 态
分部: 贲门部:
胃底:(胃穹)
胃体: 幽门部:中间沟左侧幽门窦,右 侧为幽门管。 (胃窦) 此部和胃小弯附近是溃疡和癌症好发部位。
㈡ 空肠和回肠
起于十二指肠空 肠曲,下接盲肠,有肠系 膜系于腹后壁。系膜缘、 游离缘(对系膜缘)
空肠 位臵 近2/5,左上腹
回肠 远3/5,右下腹
形态
外观 淋巴滤泡 Meckel
粗,壁厚,粘膜环状襞高
血供丰富,粉红色 孤立淋巴滤泡 无
细,壁薄,粘膜环状襞低
血供稍差,粉灰色 集合淋巴滤泡(Peyer斑) 可有
1. 胆囊 40~60ml
位臵:胆囊窝内,与 十二指肠上曲和结肠 右曲相邻。
形态:梨形。
分部: 胆囊底:体表投影:右 ① 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处。 ② 胆囊体: ③ 胆囊颈:常以直角向左下弯转。
2. 胆囊管:
3~4cm,Φ0.2-0.3cm,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与 其内侧的肝总管汇合,延续为胆总管。 胆囊颈和胆囊管的粘膜皱襞呈螺旋状,突向管 腔内呈螺旋襞。
㈤ 肛管
3~4cm,盆膈平面,出口肛门 肛柱(6~10条) 肛瓣 肛窦(肛腺开口) 肛直肠线 齿状线(肛皮线)
肛梳(痔环)
白线(Hilton)——触诊时可感觉到环形浅沟,是肛门内、 外括约肌的分界处
肛门粘膜下层和皮下组织含有 丰富的静脉丛,曲张突向腔内 形成痔,分内痔、外痔、混合 痔。 肛门内括约肌
8. 后正中线
㈡ 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 1. 四分法: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
2. 九分法: 上水平线:两侧肋弓最低点连线。下水平线:两侧髂结节连线。 两条垂直线: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
右季肋区
腹上区 脐区
左季肋区
右外侧区 (腰区)
左外侧区 (腰区)
左腹股沟区 (髂区)
右腹股沟区 腹下区 (髂区) (耻区)
3. 喉咽:最下部,稍狭 窄,上起于会厌上缘平 面,下至第6颈椎体下缘 平面与食管相续,梨状 隐窝。
咽的交通
鼻腔 口腔 鼻后孔 咽峡 鼻咽 口咽 喉咽 喉口 喉腔 咽鼓管咽口 中耳鼓室
食管
三、食管
㈠ 形态、位臵 前后扁平的 肌性器官,上端在第 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 咽相续,脊柱前方下 行,入胸腔,穿食管 裂孔,平11胸椎体高 度,中线左侧与胃的 贲门连接,25cm,可脏面, “H”形3条沟: 横沟:(肝门)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 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出入部位。进出肝门的这些 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称为肝蒂。
左纵沟:窄而深,前部内有肝圆韧带(脐静脉闭锁)走过,后 部容纳静脉韧带(静脉导管闭锁)。 右纵沟:宽而浅,前部浅窝、胆囊窝,后部为腔静脉沟,腔 静脉沟上端有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 此处常称第2肝门。
3. 水平部
(下部),10cm,起于下曲,在 第3腰椎平面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 前方,至腹主动脉前方,第3腰椎左前 方,移行为升部。
4. 升部
2~3cm,水平部末端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侧转向前下, 移行为空肠,弯曲称为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韧带:十二指肠悬肌将十二指肠空肠曲固定于腹后壁的 右膈脚上,该肌与包绕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 (Treitz韧带)。
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浅部、 深部,随意肌,控制肛门。
肛直肠环:肛门外括约肌的浅 部、深部、直肠下份的纵层肌、 肛门内括约肌以及肛提肌(耻 骨直肠肌)共同构成,控制排 便。浅部、深部损伤将影响肛 门的括约功能,导致大便失禁。
第二节 消化腺
一、肝
功能:参与体内消化、 排泄、解毒和代谢等 过程,防御。 ㈠ 形态: 棕红色,软而脆,楔形,右端圆钝而厚,左端 逐渐变窄、变薄。 肝上面:膨隆,对向膈,称膈面。 镰状韧带: 肝左、右叶。
㈢ 结肠
盲肠与直肠之间一段大肠, 方框状,包围在空、回肠周围, 可分为:
1. 升结肠:15cm,结肠右曲(肝 曲),贴附于腹后壁,活动性甚小。 2. 横结肠:50cm,下垂的弓形弯曲,结肠左曲(脾曲),有 系膜系于腹后壁的上部,活动度较大。 3. 降结肠:20cm,至左髂嵴处续于乙状结肠,无系膜。
3. 舌下腺:
舌下襞粘膜深 方,10~15条 舌下腺小管直 接开口于舌下 襞表面;一条 舌下腺大管开 口于舌下阜。
二、咽
㈠ 位臵、形态: 上宽下窄、前后略 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 12cm。
上端起自颅底外面, 下端至第6颈椎下缘平 面续于食管,前壁不完 整,后壁平坦,借疏松 结缔组织连于上位6个 颈椎体的前面,侧壁与 大血管、甲状腺毗邻。
六、大肠
最下段,1.5m,起于回肠, 止于肛门,围绕在空、回肠的周围。
功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并将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三个形态特征:
结肠带:3条
结肠袋:各袋之间 有横沟隔开,腔内 形成结肠半月袋。 肠脂垂:
㈠ 盲肠
起始部,左接回肠,向上连升结肠,6~8cm, 位于右髂窝内,无系膜,少数人有系膜故可活动,个 别可高至髂嵴以上,甚至达肝下,也可低至盆腔内。
内脏学
第一章 总论
内脏:解剖学上通常将消化、呼吸、泌尿和生 殖4大系统的器官合称为内脏。内脏学:研究内 脏各器官位臵和形态结构的科学称。基本特征: 借管道直接或间接地通于外界。 功能:物质代谢、繁殖后代、产生激素参与对 机体多种功能活动的调节。 内脏各系统的功能活动与机体其它系 统的活动紧密相关。消化、呼吸——脉管;4 大系统——神经系统。
脏面“H”沟将肝分为4叶:肝左叶、肝右叶、 方叶、尾状叶。肝左叶与膈面一致,肝右叶、方叶、 尾状叶与膈面的肝右叶相当。 肝前缘:锐薄,胆囊切迹、肝圆韧带切迹
肝后缘:钝圆
肝右缘:钝圆 肝左缘:锐薄 肝表面:纤维膜,裸区
㈡ 位臵:
大部位于 右季肋区及腹上区, 小部达左季肋区, 肝前面大部被肋弓 所掩盖,小部分露 出于剑突之下,直 接与腹前外侧壁接 触。
一、内脏的一般构造
㈠ 中空性器官:管状、囊袋状
消化管壁由4层构成;呼吸、泌尿、生殖多由3层壁组成。
㈡ 实质性器官:柔软组织集团,无特定空腔,表面包有结缔 组织被膜,并伸向器官实质内,分隔成若干小叶。 门:器官的凹陷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导管出入器官 之处。
二、胸、腹部的 标志线和腹部的分区
㈠ 胸部标志线 某些线可延伸到腹部 1. 前正中线 2. 胸骨线 3. 锁骨中线 4. 胸骨旁线 5. 腋前线、腋后线 6. 腋中线 7. 肩胛线
使舌尖伸向对侧。
㈥ 唾液腺
小唾液腺:舌腺、唇腺、颊腺…… 大唾液腺:
1. 腮腺:三角 楔形,浅部和深 部,腮腺管于颧 弓下一横指处越 过咬肌前缘处弯 向内侧,穿颊肌 开口于平对上颌 第二磨牙牙冠的 颊粘膜上。
2. 下颌下腺:
下颌体和二腹肌 之间的下颌下三 角内,卵圆形, 腺内侧发出腺管 (下颌下腺管) 开口于舌下阜。
肝体表投影: 上界:右腋中线与肋弓下缘交点
→第7肋→左弯→右锁骨中线对第5 肋→前正中线剑胸结合→左锁骨中 线第5肋间隙。
下界:右肋弓最低点→向左上方
→右侧第8~9肋软骨结合处→超出 肋弓→达肝上界左端、超出剑突下 方3~5cm。
㈢ 肝的分段:
Glisson系统
㈣ 肝外胆道系统
走出肝门之外的胆道系统。包括肝左、右管、 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将肝内分泌的胆 汁输送到十二指肠腔内。
回盲口、回盲瓣、阑尾开口
㈡ 阑尾
附于盲肠后内侧壁的一小段肠管,状似蚯蚓, 6~8cm,长达30cm。三角形系膜系于肠系膜下端,3条结肠 带均集中至阑尾根部,依此可寻找阑尾。 位臵:右髂窝内,但变化甚大,回肠后位、盲肠后位多见。
阑尾根部体表投影:
McBurney 点 : 右 髂 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 外1/3交点处。 Lanz 点 : 左 、 右髂 前上棘连线的右、中1/3 交点处。
1. 上部
3~5cm,位于第1腰椎平面正中线 右侧,近端起于幽门,水平移向右后方, 肝门下方,胆囊颈附近急转向下,移行 为降部,弯曲称十二指肠上曲,近侧壁 薄,粘膜光滑平坦,无环状襞,称十二 指肠球(部)。
2. 降部
7~8cm,起于上曲,下行于第1~3腰椎体,胰头右侧,在第3腰 椎体右侧,转折向左,续水平部,弯曲称十二指肠下曲,粘膜呈环状 襞,十二指肠内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距中切牙75cm,十二指肠小 乳头。
右上颌第1恒磨牙
牙冠:牙冠腔 形态: 牙颈: 牙根:牙根管、牙根 尖孔 牙髓:牙冠腔和牙根管内的血管、神经、结缔组织总称 牙质: 构造: 釉质: 粘合质:覆于牙根、牙颈表面。 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