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语文练习第六单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综合训练
【单元导读】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古代诗歌散文更是珠玑满盘,流光溢彩。
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包括三篇古代散文:《〈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和《伤仲永》;两篇古代诗歌:《木兰诗》和《古诗五首》。学习《〈论语〉六则》,从中可以懂得应该怎样学习;《〈世说新语〉二则》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读了《伤仲永》之后,你会从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中,认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读完《木兰诗》,你会为木兰那种替父从军“万里赴戎机”的壮举而振奋不已;《诗五首》则从不同的视角写出了诚挚的友谊,寄语殷切,情意悠长。
古代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沉淀,是传统文化的窗口。学习古代诗文,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对待这些古代作品,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分析,取其数理化,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口语交际】
——交谈语文学习体会
一、学习重点
结合《(论语)六则》和《伤仲永》两篇课文,侧重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谈进人中学以来学习语文的感受或体会。
二、口语交际指导
1.结合《{论语)六则》《伤仲永》两篇课文,联系学习生活实际,积极发表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方法或应有的学习态度。
2.说话要清楚、连贯、有一定主题,或谈学习方法,或谈学习态度,或谈作文苦乐等。3.态度诚恳,虚心学习他人长处,注意总结积累,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三、口语交际范例
生平最怕作文,老师出题,我常抓耳挠腮;苦思半天,最后常是东拼西凑,张冠李戴,草草应付老师完事。
教学改革的春风吹进了校园,作文课在不知不觉中生动起来,老师要求我们多观察,多积累,写自己身边的事,抒自己真情实感,那天我和妈妈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恰好有作文课,我不假思索地把此事写进了作文,没料到,那篇作文竟得到了老师的好评,这可是生平第一次啊!
从此,每次作文,我总是写所见所闻所做的事,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之情。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的文章连连获奖,校报、市报也多次刊登,这一次次作文练习的成功,更增强了我练习作文的信心。
现在想来,作文其实并不难,关键是你有没有关心生活,投人生活,留心观察,平时积攒的作文素材多了,作文时就不怕无话可说了,同时,只要认真学习语文课本中文章的写作技巧,广泛阅读书报,你一定会妙笔生花的,不信,你就试试!
【口语交际练习】
1.和别人交流英语或数学学习体会和方法。
2.[医院交款处前]
阿姨:喂喂,小伙子,你怎么加塞呀?你没长眼睛啊!看不见大家都在排队吗?
小伙子:你算老几,少管闲事!
谷阳:叔叔,大家都着急看病
[妈妈气喘吁吁地赶来]
妈妈:女儿,这么多人,咱别排队了,我带你去找熟人,直接拿药算了。
谷阳:妈妈,你不能这样,。
妈妈:好吧,听你的。
老爷爷:这小姑娘真是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学生。
谷阳:。
(1)在这段话里,谷阳坚持了哪两种观点?
(2)对话中有两句话不得体,请在原句下面用横线表示出来。
(3)对话中有句话不简明,请你找出写在下面。
(4)文中横线上应该填上谷阳说的话,如果你是谷阳,应该怎么说?
参考答案:1.只要谈出一个方面即可。2.(1)要自立;要自觉遵守公共秩序。(2)①你没长眼睛啊!②你算老几,少管闲事。(3)这小姑娘真是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学生(或老爷爷的话)(4)此题答案不确定,如“按先后顺序”“不能走后门”或“谢谢夸奖”等等之类的话即可。
【写作】
——改写《木兰诗》
文言文的改写不同于翻译。就初中生而言,改写时应根据原文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原文的情节进行适当的扩充和改动。翻译文言文要求学生忠实原文的意思,用现代汉语把话说通顺即可。改写则允许学生在原有人物、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人物描写的多种手法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适当扩充故事情节使其更详细具体。改写的语言要尽可能明快、生动、个性鲜明。通过改写,达到创新作文的目的。
《木兰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千百年来,木兰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改编成戏曲、动画片搬上舞台和银幕。你可以参考有关戏曲、动画片等,将《木兰诗》改编成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作文思路:塑造木兰的形象是改写的关键,可根据改写的需要,运用适当的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木兰的特点描写来烘托、渲染,以使改写生动、鲜明。
【例文评点】
改写《石壕吏》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这是战乱的岁月,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了。
村中断壁残垣,蓬篙满地,十室九空,杜甫望见村东一户人家冒着炊烟。便直奔前去。
房东是一对年逾花甲的老夫妇,还有一个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孙。他们衣着破旧,大人小孩都面黄肌瘦。
由于一天的奔波,诗人和衣躺在炕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村中一阵犬吠,随着街上响起了急促的打门声和叫骂声。杜甫被惊醒,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听着外面的叫骂声和哭喊声,他知道又是抓壮丁的来了。
这时,诗人看见房东老头儿披着衣服,翻过院墙逃走了。接着破旧的大门被拍得叭叭乱响,“开门!开门!人都睡死了吗?”凶狠的叫骂声使人心惊肉跳。老太太哆哆嗦嗦地走到门口,颤抖着双手拉开了门栓。
差吏们进来了。他们凶暴地向老大大吼叫着;“你们家的男人呢?叫他快出来!”老太太哭泣着向差吏们哀求道:“长官,我家里原有三个儿子,现在都到邺城当兵去了。最近小儿子捎信来说,他的两个哥哥都死在战场上了。唉,死了的,也就完了,不再受罪了。我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