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学六上13《姥姥的剪纸》教案2(苏教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姥姥的剪纸2苏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姥姥的剪纸2苏教版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用读书声传递自己的内心情感。

2.凭借课文语言能体会出姥姥剪纸水平的出神入化,技艺高超。

3.能通过阅读感悟、用心揣摩,感悟到祖孙间的浓浓亲情及作者对姥姥永远的思念。

4.领会文中的正面、侧面描写方法和借景抒情写作手法。

领会作者利用口语化语言表达,能更贴近生活,让文章更生动、朴实的写作风格。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本文的教学中我还是以读为主导,让学生在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最终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重点难点能通过阅读感悟、用心揣摩,感悟到祖孙间的浓浓亲情及作者对姥姥永远的思念。

教学过程第二学时教学目标1.凭借课文语言能体会出姥姥剪纸水平的出神入化,技艺高超。

2.能通过阅读感悟、用心揣摩,感悟到祖孙间的浓浓亲情及作者对姥姥永远的思念。

3.领会文中的正面、侧面描写方法和借景抒情写作手法。

领会作者利用口语化语言表达,能更贴近生活,让文章更生动、朴实的写作风格。

学时重点能通过阅读感悟、用心揣摩,感悟到祖孙间的浓浓亲情及作者对姥姥永远的思念。

学时难点领会文中的正面、侧面描写方法和借景抒情写作手法。

领会作者利用口语化语言表达,能更贴近生活,让文章更生动、朴实的写作风格。

教学活动【导入】一、复习导入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3.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哪两个合适字把这两个句子填写完整?姥姥的剪纸(神)了。

姥姥的剪纸(拴)住“我”。

板书:神拴【讲授】二、“神”1. 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我们循着“神”字,走进姥姥的剪纸。

2. 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请你快速浏览课文1-6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写好批注。

(1)先自己圈画字词,写好批注,再在小组中交流。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2《姥姥的剪纸》教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2《姥姥的剪纸》教案

《姥姥的剪纸》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联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勤能补拙,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感觉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奋和善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表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想念,意会作者遣辞造句的精妙。

二、教课要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品悟文章语言中包括的情义,感觉作者对姥姥的剪纸高明技艺的赞叹,和与姥姥相互之间的浓厚亲情,意会作者遣辞造句的精妙。

教课难点:联系上下文,并联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勤能补拙、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三、教课准备学生: 1.认识剪纸艺术及作者。

2.熟读课文。

教师:制作课件。

四、教课课时: 2 课时 .五、教课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1、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宝之一。

今日,我们来持续学习《姥姥的剪纸》2、姥姥的剪纸陪同作者度过了他美好的童年光阴,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可以表达作者对姥姥剪纸的平生难忘?生: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只需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幻就马上变得有板有眼。

”3、为了表达这类感情,作者写了哪双方面的内容?技艺高,友情浓。

二、感觉姥姥技艺高1.课文的哪些语句写出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明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课文1-6 自然段,画一画句子,圈一圈词语,写一写自己的领会和发现。

(生念书,标注,并沟通)预设一:一把普一般通的剪刀,一张普一般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可以。

生:我从两个“普一般通”看出资料平时,结果却“要什么就有什么” “无所不可以”,我领会到姥姥的剪纸技艺很高明!生:我感觉这两个“普一般通”用得很好,与“无所不可以”形成了激烈的对照。

姥姥的剪纸技艺就高明在她能用最一般的资料剪出不一般的作品。

师:你能把你的领会经过朗诵表现出来吗?(生读)这两个“普一般通”这么一用,这么一读,就一点儿都不一般了,让我们一同来感觉一下。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一文主要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从题目看,似乎课文主要就是写剪纸,实际上作者是通过剪纸写姥姥,写姥姥对“我”的爱和“我”对姥姥的思念。

剪纸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祖孙情感的载体,扣住姥姥的剪纸这条线索,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我”的内心情感世界,发现剪纸传导出来的浓郁的情感信息。

整篇课文文气贯通,情感饱满,特别是乡土味很浓的生活化语言的运用与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以及姥姥这一有着剪纸绝活的农村老奶奶的形象高度融合,呈现出独特、质朴、和谐的乡土美感。

所以,从人文性方面看,本篇课文所蕴含的最大的教育价值是感受和感恩亲情;从工具性方面看,是感悟并学习乡土语言的趣味,体悟表现人物特点和抒发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经验,完全有能力在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获得一定的感知和体验。

所以,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教学起点定为学生通过预习,已能够正确、较流利地朗读全文。

对于个别字词理解、写字训练,采用了随文教学的方式进行。

在内容理解方面,高年级学生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知道文章所描述的人物特点,但对于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来描述人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等则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特别是文中民俗语言的运用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和体悟;而祖孙情感这条线索,相对而言,姥姥对“我”的爱更明晰一些,而“我”对姥姥的思念隐蔽一些,教者通过把剪纸还原成生活,用剪纸链接到生活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姥姥剪纸技艺之“神”,体会祖孙情深。

四、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姥姥、故乡的深厚感情。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姥姥的剪纸一、教学目标1.知道剪纸的历史来源和地域分布;2.理解姥姥剪纸的情感内涵;3.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4.能够分析并欣赏姥姥的剪纸作品,并表达个人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姥姥剪纸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剪纸的技法和操作方法;•欣赏和分析剪纸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利用历史地理材料展开讨论,引入剪纸的历史和地域分布。

•让学生交流自己对剪纸的认识以及接触过的剪纸作品。

2、讲授(30分钟)•介绍姥姥的剪纸作品,分析剪纸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背景。

•讲解剪纸的基本技法和操作方法,包括剪纸的刀、纸和剪法等。

同时,教学时要直接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亲手操作。

3、练习(3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剪纸,既有自由发挥的时间,也有固定的填色等练习。

•教师可以在旁边指导,并且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展示与评价(30分钟)•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全班同学可以欣赏、分析和评论,老师也可以给出指导意见。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1、教学资源•姥姥的剪纸作品(可以是图片或实物);•剪刀、纸等剪纸工具。

2、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态度、操作、作品等多方面的评价;•再次大家展示出来的作品,从整体和个人层面进行欣赏和评价。

五、教学反思•由于剪纸作品种类繁多,本节课只让学生进行基础的剪纸技法练习和创作。

在今后的学习语文中,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剪纸作品;•在讲解剪纸技法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耐烦、不配合等情况,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观看,随后。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最新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最新优秀教案

过姥姥呢?(引读:事实上……)从这段文字你读出了什么?(对姥姥和家乡的思念)
5.小结、引读:“我”心飞扬,“我”梦依旧,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了“我”的身,而且拴住了“我”的心,姥姥的剪纸将拴“我”一生。

让我们饱含深情的读读这句话。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同学们,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

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拉近了“我”与姥姥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深情——姥姥的剪纸。

(学生齐读课题)
2.读写结合:在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后,“我”的心境颇不平静,眼前肯定会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信呢?请同学们课下讨论并写一写。

板书设计



思。

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通用6篇)

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通用6篇)

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通用6篇)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疏通课文1、揭示课题,指名读一遍2、姥姥是谁?3、说说对题目的理解,并推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4、学生自学生字词语5、初读课文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6、交流所学,不会的在全班解决7、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三、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2、展示评议四、布置作业1、读熟课文2、搜集剪纸资料六年级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篇2教材简解:《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十二篇课文。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一。

设计理念:“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

抓住这条主线,披文入情,就能走进姥姥与作者的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写出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课文中的插图也形象地表现了姥姥与“我”相处时浓浓的亲情。

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联系课文认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剪纸技艺的高超,感悟剪纸中饱含的浓浓“祖孙情”。

3.初步感受文章民俗语言的特点;领悟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达效果。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精选3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精选3篇)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精选3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篇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欣赏剪纸1、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课文里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姥姥的剪纸?请分别找出来,朗读体会剪纸的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相应的特点。

3、了解学生朗读感悟情况,并随即点拨,引导学生欣赏姥姥的剪纸。

(1)“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这个句子写出了姥姥剪纸的内容广泛,题材对偶,也说明了姥姥的确是剪纸行家,(抓住“无所不能”。

)(2)“你姥姥神了,……公鸡能打鸣”这句话生动地说明姥姥的剪纸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突出的显示了姥姥的神剪纸技艺高超。

(指名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3)“嗬……无可挑剔”这句话是“我”发自内心的赞赏。

由此可只,姥姥的剪纸形神兼备,是完美无缺的工艺品。

(4)“我抢过来一看……老牛背上。

”(5)姥姥又剪出……肯食青草4、出示几幅剪纸,一起欣赏5、通过欣赏这些剪纸,用一个词来赞美一下这些剪纸。

姥姥的剪纸真是啊!(板书:剪纸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二、认识姥姥1、姥姥为什么能剪出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2、到文中找一句最有代表性的话(“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1)出示“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2)“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3)姥姥靠什么才能“熟能生巧”?指导读好第6自然段:A.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B.用不管……还是……不管……还是……不管……还是……C.分组读(4)现在姥姥的手巧到什么程度?(5)什么叫“准头”?(6)书中举了个什么样的例子来说明的?A工夫不大……B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剪成的?C我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词语能感受到?这些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是什么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懂了什么?D指名分角色朗读,演出作者的调皮(7)举举生活中的例子,用下面句式来说一说。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2课《姥姥的剪纸》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姥姥的剪纸单元第四单元学科语文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认识“屯、猪、刁、岂、稼、驮、啃、爽”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①理解课文内容;②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尤其是课文对剪纸过程的描写。

能力目标理解生字词,体会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

重点 1.识字、写字。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切思念。

学法问题学习、探究学习教法师生互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都会做什么呢?(演示第2、3张幻灯片)在窗户上贴些什么呢?你们觉得剪纸漂亮吗?那你们会模仿着剪出来吗?有一位老奶奶剪的剪纸非常漂亮,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呀?挂灯笼、贴对联等。

剪纸。

漂亮。

不会。

想。

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期待。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剪纸的故事。

(演示第4张幻灯片)读课题“姥姥的剪纸”。

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要求:(演示第5张幻灯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注意一些叙述姥姥剪纸心灵手巧和“我”对剪纸的感情的描写。

2.标注好自然段,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二)交流汇报:1.生自由说说课文大意:这篇课文主要描写姥姥剪纸的技艺和里边所包含的感情。

(师注意鼓励学生敢说并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2.总结整理:《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剪纸”一词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剪纸不仅体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深情以及“我”对姥姥的思念。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5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5篇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2. 理解姥姥的剪纸对于作者的影响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剪纸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2. 分析姥姥的剪纸对作者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理解剪纸艺术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2. 掌握绘画时的细节要求,注重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

2. 展示姥姥的剪纸作品、范例剪纸图片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谈论一下自己对剪纸这种艺术形式的了解,并展示一些剪纸作品和范例图片。

步骤二:阅读(15分钟)让学生集中阅读课文《姥姥的剪纸》,并回答以下问题:1. 剪纸是什么?它起源于哪个朝代?2. 剪纸的特点是什么?3. 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姥姥的剪纸?它对作者的影响是什么?步骤三:讨论(15分钟)在班级里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姥姥剪纸的理解和感受,并列举出一些剪纸的特点和意义。

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步骤四:绘画(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张姥姥剪纸作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在纸上画出自己的版本。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元素。

2. 引导学生注意剪纸的细节要求,如线条的曲直、图案的对称等。

步骤五: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其他小组分享创作过程中的体验和思考。

步骤六:总结(5分钟)回顾课堂内容,让学生总结剪纸的特点和意义,并讨论姥姥的剪纸对作者的影响。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互相交换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

2. 鼓励学生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体验剪纸的乐趣。

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展示和讨论剪纸艺术,引导学生了解剪纸的历史、特点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表达能力。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剪纸的细节要求,同时也锻炼了观察和表达能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了解剪纸的来源和发展历程。

2.理解姥姥对剪纸的热爱和执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生词和词语,并能正确运用。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艺术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化遗产,尊重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感受力。

2.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了解剪纸的发展历程,掌握重点生词和词语。

2.理解姥姥对剪纸的热爱和执着,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艺术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

2.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化遗产,尊重传统文化。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请同学们首先打开教材,看一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

请大家仔细阅读,看看它是讲述了什么故事。

2. 导入新知在学习本文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剪纸。

•剪纸是一种利用剪刀或刻刀将纸张剪切成各种形状的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中国,是一种中国传统工艺,已有1500年的历史。

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第二页的“剪纸的发展历程”这一部分,请注意了解剪纸的起源、发展和形式等内容。

3. 讲解重点接下来我们找到本文的重点部分,理解姥姥对剪纸的热爱和执着。

1.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中姥姥对剪纸的热情叙述,找出相关段落,并就其相关文段提出问题。

2.解答问题,并向同学们介绍姥姥对剪纸的执着和对剪纸技艺的追求。

4. 拓展延伸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不同地区的剪纸形式和创作风格。

2.利用课后时间自行练习剪纸技艺,完成一幅自己的剪纸作品。

5. 课后作业请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带到下一堂课上,我们一起分享。

五、教学评价本堂语文课主要以《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为中心,通过了解剪纸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并且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三篇 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三篇 精品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姥姥的剪纸》教案三篇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牵挂,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沟通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宛如纽带,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配乐欣赏剪纸3、师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翻来折去,就翻出了万千天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12、姥姥的剪纸指导书写姥左窄右宽。

姥姥是我们的至亲要读得亲切些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看看这些生字词你能读好吗?1、读准字音刁难择菜左邻右舍三伏盛夏2、读出节奏啧啧赞叹刷刷几下清清爽爽普普通通3、读懂意思爽清清爽爽明朗、清亮率直痛快舒服刷刷的剪纸声在小作者听来是那样的清清爽爽,爽是什么意思?爽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请看大屏幕。

搞清楚了爽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

爽这个字注意笔顺先写一横,再写中间的四个小叉,多像抱得很紧的四个小孩,最后写人,一撇一捺,要舒展开来。

要不然,这四个小孩待在里面就不爽了。

腰杆要挺直2、看来同学们生字词学得不错,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能读流利吗?指名读。

其他边读边想这是一位怎样姥姥的?3、我们读书不仅要读正确还要有收获,通过读书你能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姥姥吗?技艺高超、勤劳善良、呵护晚辈的姥姥不简单第一次读书大家就被姥姥深深地吸引了。

其实读书就是走进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品质。

三、精读课文,感悟姥姥技艺高超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姥姥的技艺高超呢?请静心默读1--6小节在书上圈圈画画,把你的一份理解、一份感受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记录下来。

2、谁愿意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读完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动物。

读上去感觉怎样?琅琅上口,就像顺口溜。

师谁再来很有韵律地、富有节奏地赞叹一番?读书就要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会读书。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苏教版教学目的:1、朗诵课文,经过品读言语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神〞。

2、经过姥姥的剪纸,感悟字里行间流露的祖孙情。

教学重点:1、经过品读言语文字,体会姥姥剪纸的〝神〞与经过剪纸所传递的〝情〞。

2、学习直接描写、直接描写烘托等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表现姥姥剪纸的〝神〞与传递的〝情〞。

教学进程:一、温习导入,提出要求。

1、齐读课题。

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姥姥的剪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师:借用小屯上人的评价:你姥姥神了。

板书神2、提出自读要求:姥姥的剪纸神在哪儿?悄然翻开课本到第70页。

自在读课文,感受深的中央圈一圈、画一画。

二、研读课文,感受技艺之〝神〞。

姥姥的剪纸神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下面我们一同来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哪位同窗先来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1、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出示〕〔1〕说说你的体会。

〔2〕是呀,姥姥用剪刀把小植物剪活了。

〔3〕小屯上的人还会怎样赞扬。

〔4〕随意怎样夸都可以吗,我们再来看原句,将虎改成蛇行吗?〔5〕一字之差差之千里,作者把姥姥的剪纸写活了。

假设这是正面描写,这小节还有直接描写的吗?2、一把普普统统的剪刀,一张普普统统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植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1〕了解〝无所不能〞。

〔2〕欣赏图片,说感受。

〔3〕指点朗诵,指名评读〔〝普普统统〞和〝无所不能〞对比更剧烈一些就更好了〕指名读,齐读体会。

〔4〕姥姥就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官方艺人呀!分角色朗诵,男生读直接描写局部,女生读直接描写局部。

还有吗?3、我是个出了名的淘气蛋,经常变着花招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时间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嗬!梅枝与喜鹊笼统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1〕先生谈了解,说体会。

姥姥的剪纸教案2

姥姥的剪纸教案2

姥姥的剪纸一、教材出处《姥姥的剪纸》出自苏教版小语教材六年级第十一册第十二课。

二、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2、依托语词,生活经验把课文读薄、把课文读厚、把课文读活的奇妙的阅读之旅;3、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读出对童年的眷恋、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三、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是一篇散文,写作的落脚点是剪纸,表现的是姥姥这个人物,抒发的是祖孙情深。

从写作方法上来看,作者点面结合,先从面上介绍了姥姥剪纸技术高超,无所不能,栩栩如生,随时随地都能剪,再从点上详写其技艺高超,蒙着眼也能将喜鹊登枝剪得无可挑剔,用剪纸能拴住顽皮的笑源,甚至是笑源的一颗心。

从语言表达上看,文章语言清新,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如“神”、“熟”、“栓”、“缠”、“忆”等字眼都值得细细品味。

从表达情感上来看,文章的后半局部紧紧扣住姥姥对我的疼爱来写,将祖孙间的情感融进了剪纸里,甚至影响了笑源的一生。

任意抓住一点都能形成教学。

可我们再深入地走进教材,发现这些还仅仅是表象,它们像散落的珍珠,而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这篇文章的神在哪儿?技艺高超仅仅是表象,祖孙情深又只表达在文章的后半局部。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即变得有声有色。

仔仔细细地品味这句话,我们才发现,文章的神在于姥姥对我的影响,我们的祖辈他们不会教育我们,却用他们的言行影响着我们,其实我们都带着家族的烙印。

这种影响集中表达在一个爱字:姥姥的剪纸,无论是喜鹊登枝也好,其他的各种剪纸也罢,无不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亲们需要这种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姥姥也乐于向乡亲们传递这种向往,其中透出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那是一种友爱;姥姥剪牛和兔拴住笑源,那是一种疼爱。

这些爱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笑源,使得长大的笑源也热爱生活,成为一个善良乐观的人,忆及姥姥便是无限的温暖。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第二课时(精品)
2
(6)课件出示: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 ,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剪的时间长,不断地剪) (7)导读:就是这样不断地剪,长时间地剪,所以姥姥说—— (学生接读)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8)拓展:你有“熟能生巧”这样的经历吗?简单介绍一下你的经历。 4.教师小结:只要我们不断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在某一方面达到高超的技 艺,这就是熟能生巧。在“我”的刁难下,姥姥不但没有生气,还借机告诉“ 我”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可见姥姥是多么疼爱“我”。 ◆学习第二件事: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那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的姥姥似乎就站在我们 面前。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姥姥剪的最多的是什 么? 2.导学,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第7~12自然段,看看姥姥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姥姥都给我 剪了哪几幅牛兔图?课文是怎样描写的?用波浪线画出来,写写你的体会。 3.引导学生交流自读情况。 (1)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背上。 (2)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导学:你能试着给这两幅图各起一个名字吗?(小兔骑牛图、牛兔啃草图) 导读: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请同学 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一部分。(学生自由读)
体会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作业。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姥姥的剪纸》一课,从上节课的学习中,你看到 了一位怎样的姥姥?(技艺高超、广结善缘),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有配套课件)12、姥姥的剪纸一、复习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2、姥姥的剪纸是什么样的?想看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请好好欣赏吧。

(展示剪纸)3、欣赏完这些剪纸,你能用一个词来赞美这些剪纸吗?(出示)姥姥的剪纸真是啊!(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等)二、学习4——6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一下子说出了这么多赞美的词语,看来,姥姥的剪纸的确是深入人心哪!而“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偏偏喜欢“刁难”姥姥。

那“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4——6自然段。

2. 交流:“我”是怎样刁难姥姥的呢?(1)“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姥姥的眼睛捂得再紧点儿?我想问你,你为什么捂这么紧? 你真是一个调皮蛋!(2)难住姥姥了吗?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工夫不大”说明了什么?(姥姥动作熟练,完成速度快。

)原来写我怎么调皮怎么刁难姥姥其实是为了——(3)这就是姥姥闭着眼睛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

你觉得怎么样?(梅枝、喜鹊形象怎么样?它们的大小和位置安排如何?)看到这里,我们对姥姥不由产生了一种什么感情?(敬佩)谁能带着敬佩的感情读读这句话?(出示)“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我们一起来赞叹一下吧!眼睛不看着完全凭感觉还能剪得这么好,可见姥姥的剪纸技艺已经达到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4)姥姥如此高超的技艺是与生俱来的吗?当然不是,是怎么练就的呢?请从文中找出最有代表性的一句话来回答。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A、熟能生巧是什么意思?姥姥对剪什么最熟悉?为什么她会对“喜鹊登枝”最熟悉?(为了图个吉利,乡亲们总请姥姥剪“喜鹊登枝”,姥姥呢,是有求必应,因此她就总剪“喜鹊登枝”。

)师:原来姥姥为了给乡亲们送去祝福带来吉祥,所以才乐此不疲地剪喜鹊登枝。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精品).docx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优秀教案(精品).docx

小学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2.姥姥的剪纸》市中区君山路小学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语境理解“刁难、挑剔、耍赖、调皮蛋”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贬义褒用”的表达效果。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了解剪纸文化,初步感受这种民间艺术的魅力。

想象祖孙生活的情景,感悟姥姥对孙子的疼爱及孙子对姥姥的依赖与牵挂。

4.学习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及排比句的运用以及抓住典型事例借物抒情等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想象祖孙生活的情景,感悟姥姥对孙子的疼爱及孙子对姥姥的依赖与牵挂。

教学难点:学习通过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及排比句的运用,以及抓住典型事例借物抒情等描写的方法。

三、前置性学习活动1.自主预习《姥姥的剪纸》,能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并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边读边做批注。

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环节一、谈话导入,直奔重点。

1.板书课题:12.姥姥的剪纸2.齐读课题。

环节二、实践一一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一)感受姥姥剪纸之“神”,了解表达方法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姥姥剪纸技艺高超的语句。

(1)书上有个词就能很好地来形容姥姥的剪纸,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这个词。

(2)交流。

相机板书:“神”(3)姥姥的剪纸那么神,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请你读读课文,用笔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读后交流,岀示重点句,预设:(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

自由读,理解“无所不能”。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

小结写法:这是从正面进行了描写来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是从侧面描写表现姥姥的剪纸技艺高深。

)3.有感情地朗读。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姥姥的剪纸 2word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姥姥的剪纸 2word版

————————精选资料,欢迎阅读下载————————姥姥的剪纸教材解析《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辨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

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

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一、读题1.读题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用词语形容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用词语形容————————精选资料,欢迎阅读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六上《姥姥的剪纸》教案2
教材分析
《姥姥的剪纸》为我们描述了作者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

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

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作者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很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抓住这个主线,在教学设计时,我始终围绕姥姥的“剪纸”开展教学活动。

我把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二段为第一部分,先是让学生找描写剪纸的语句,感受姥姥剪纸的形象生动、精巧细致,在感官上有一个形象的了解。

接着,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为中心句,思辩姥姥为什么能“熟能生巧”,怎么练的,结果怎样,进一步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

学生通过朗读以及重点词句的理解,对姥姥高超的剪纸非常佩服,我能从他们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到这一点。

我们知道,整篇课文要表达的不光是姥姥的剪纸技艺,更是祖孙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所以,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我抓住剪纸,让学生找出三幅牛兔剪纸图,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姥姥的勤劳,作者的贪玩。

学生在交流这三幅图片的含义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姥姥对作者的疼爱时,更激起对自己家人的感恩。

所以,当我读着作者后来写的对姥姥临终前的回忆时,我感觉到自己的眼角润湿了,亲情打动了我,也打动了学生。

我听到教室一片静默。

我想这正是我要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姥姥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更是让学生体会到亲人的关爱,永远心存一份感激,并把这份情传递给身边所有的人。

能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又能感悟祖孙俩之间的浓浓亲情,就达到了我的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读题
1、读题
2、再读,想像姥姥的剪纸作品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惟妙惟肖、形态各异、意味深长
3、再读,想像这样身心入境地剪着纸的姥姥
用词语形容
相机板书: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
过渡:这些都是初步印象,再走进课文,你会觉得这些剪纸更加栩栩如生、令人赞叹;姥姥更加真实熟悉,仿佛就在身边。

二、学习1——6
自读,圈画批注,思考:是个怎样的姥姥
交流:
1、心灵手巧
(1)第二小节
普普通通、翻来折去(反衬技艺高超)
神了(夸张,以他人之口衬托技艺高超)
理解“深入人心”(不是一个人这么说,也不是只有现在这么说)
小结:简直就是艺术作品,姥姥是一个了不起的民间艺术家!
(2)第五至七小节
摸黑都能剪纸
刁难:为难,出难题
无可挑剔:仿佛看到了什么?
(剪得好;我仔细地看,找不出瑕疵)
耍赖
联系上下文理解“熟能生巧”
小结:技艺真的高超,神乎其神了!
再分角色读对话,还体会到什么?
点化:这样的感觉,你是不是很熟悉?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的身边?
2、勤劳善良
(1)左邻右舍
(2)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3)“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什么用场?往哪儿贴?’”这个细节让你想到了什么?
(很忙,忙什么?点化:这样的老人家你是否觉得很熟悉?她是不是就在你的身边?)
(直爽,热情)
(为别人着想,认真负责)
(水平高,仿佛有仓库)
……
再读读
三、学习7——11
读到这里,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都跃然纸上,而字里行间流露着的哝哝的情谊更让我们动容。

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窗户上的窗花,剪得最多的是什么?自己读7——11,剪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剪?
交流
朗读
谈体会:舐犊情深
四、学习12——13
1、引读12
从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中读懂了什么?
(对兔子的希望和爱)
(老牛敦厚淳朴,就像姥姥一样)
(俯首甘为孺子牛)
……
引读
反复读
2、过渡:是啊,从小……姥姥的剪纸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境
然而,我上学了,越走越远,但……
期待些什么?
除了期待,你还读除了什么?
姥姥把所有的心血和爱全部倾注在了剪纸里。

就算你远离家乡、远离姥姥,你忘记得掉吗?假如你在外地求学,收到了姥姥寄来的剪纸,你会想对姥姥说点什么?写一两句在空白处
相机朗读,小结,读最后两句话
五、总结
文中的姥姥和姥姥的剪纸以及祖孙之间浓农的情意我想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其实,文章学到这里,有没有令你想到了些什么呢?也许我们的姥姥、奶奶、爷爷并没有这么一手令人惊叹不已的绝活,但是,他也有一个和姥姥一样的永恒的动作,也许只是端着一碗热躺向你走来,也许只是在灯下缝一颗纽扣,也许是将鸡腿小心翼翼地藏起来,夹到你的碗里,这些都值得我们的捕捉、记忆和感恩。

记住这篇课文,这位老人家,更要记得感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