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泊船瓜洲(完美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乡怀人诗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景交 融) 托物寄情(月、雁、笛、柳、燕) 想象、联想 修辞传情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对比) 因梦寄情 即事写情 (看柳、登高、凭栏、用典、闻笛、望 月)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衬托(渲染)
图解结构
源自文库
写景:京口----瓜州 泊船瓜洲 瓜州----钟山 所 见
抒情:春风-----江南岸
明月-----照我还 所 感
思 乡 情 重 , 归 日 无 期
宋 王安石 浓浓的思乡
吹绿
回到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隔着
长江
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思乡 的诗词吗?
三步读诗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课文解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知诗人,解诗题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 家、文学家、思想家。 •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 的改革家。 •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 八大家”。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者 唱一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 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 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 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之春。)
想意境,悟诗情。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 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二)抓字眼,明诗意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 瓜洲
①
[宋]王安石 京口 钟山
②
①瓜洲: 在长江北岸,扬州 南面,和京口相对。
瓜洲一水间,
③
②京口:在长江南岸,今江 只隔数重山。 苏镇江。
③钟山: 今南京市紫金 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
古诗赏析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时令已是春天,描绘了长 江南岸的景色。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 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 “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出自己 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 舟渡江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一)知诗人,解诗题
泊船瓜洲
“泊”:
停船靠岸。
泊船瓜洲:
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岸上。
(写景抒情)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 n), 钟山只隔数(shù )重( chó 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 n)?
多 音 字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 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士。宋神宗时,即公元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
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 1075年2月,宋神宗再
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
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 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 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 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 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 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 情是十分浓厚的。
想意境,悟诗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交流与讨论
这首诗写出了江南 生机盎然的春景。现在 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 的景色呢?
返回
忽然,一阵微风拂来,王安石从沉思中清醒过 来,感受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他仿佛来到了充 满绿色的江南大地,仿佛漫步在桃红柳绿的家乡。 池塘里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岸边的 柳树吐出了嫩芽,千万条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小 鸟在柳条中穿行,还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鸣 叫声。满山的花草经过春雨的滋润变得更加的精 神。山野中小孩在兴高采烈地嬉戏、玩耍,好一 幅和谐的江南山村春景图……他完全被这美好的 回忆陶醉了。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 瓜洲 之后,望着 仅仅一江之隔的 京口 ,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 的 南京 ,不禁勾起了浓浓的 思乡 之情,表达 了作者对 春 的赞美。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 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 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南边岸上的“京口”与 “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 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并不遥远了。
?
“绿”字有什么独特的意思?
春风又 绿 江南岸
到、过、入、满
正是这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带来的变化 鲜活地表现了出来。所以说他用得好用得妙。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家切
说明什么?
不能还
?
明诗意
京口瓜洲一水间, 从 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 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 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 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他的散文雄健 峭拔,他的诗遒劲清新。文集有《王文公文集》《临 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 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 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
【注释】
1. 数重:几层。 2.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 “吹绿了”的意思。 3. 何时:什么时候。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汴京
京 杭 大 运 河
京口瓜洲一水间, 说明什么?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很想还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诗意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 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 绿 江南岸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处“绿”字 诗人曾想过用 “到、过、入、 满”,为什么 诗人最后选 “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思乡怀人诗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景交 融) 托物寄情(月、雁、笛、柳、燕) 想象、联想 修辞传情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对比) 因梦寄情 即事写情 (看柳、登高、凭栏、用典、闻笛、望 月)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衬托(渲染)
图解结构
源自文库
写景:京口----瓜州 泊船瓜洲 瓜州----钟山 所 见
抒情:春风-----江南岸
明月-----照我还 所 感
思 乡 情 重 , 归 日 无 期
宋 王安石 浓浓的思乡
吹绿
回到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隔着
长江
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思乡 的诗词吗?
三步读诗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课文解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知诗人,解诗题
• 王安石(1021-1086),字介 甫,晚号半山。北宋杰出的政治 家、文学家、思想家。 • 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 的改革家。 • 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 八大家”。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者 唱一唱。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刘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 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 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 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之春。)
想意境,悟诗情。
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 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二)抓字眼,明诗意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 瓜洲
①
[宋]王安石 京口 钟山
②
①瓜洲: 在长江北岸,扬州 南面,和京口相对。
瓜洲一水间,
③
②京口:在长江南岸,今江 只隔数重山。 苏镇江。
③钟山: 今南京市紫金 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
古诗赏析
第三句又写景,点出时令已是春天,描绘了长 江南岸的景色。 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 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 “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出自己 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 舟渡江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愿望。
(一)知诗人,解诗题
泊船瓜洲
“泊”:
停船靠岸。
泊船瓜洲:
把船停靠在瓜洲的江岸上。
(写景抒情)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jià n), 钟山只隔数(shù )重( chó 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 n)?
多 音 字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 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士。宋神宗时,即公元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因受到
守旧派的反对,被迫离职回到江宁, 1075年2月,宋神宗再
次任用王安石为宰相。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使王安石
对从政产生了强烈的厌倦感,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 神宗都不批准。这年春天,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 北上京城途经瓜洲时,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泊船瓜洲》。 此诗抒发的是他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 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所乘之 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 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 情是十分浓厚的。
想意境,悟诗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交流与讨论
这首诗写出了江南 生机盎然的春景。现在 请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在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 的景色呢?
返回
忽然,一阵微风拂来,王安石从沉思中清醒过 来,感受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他仿佛来到了充 满绿色的江南大地,仿佛漫步在桃红柳绿的家乡。 池塘里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河岸边的 柳树吐出了嫩芽,千万条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小 鸟在柳条中穿行,还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鸣 叫声。满山的花草经过春雨的滋润变得更加的精 神。山野中小孩在兴高采烈地嬉戏、玩耍,好一 幅和谐的江南山村春景图……他完全被这美好的 回忆陶醉了。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 瓜洲 之后,望着 仅仅一江之隔的 京口 ,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 的 南京 ,不禁勾起了浓浓的 思乡 之情,表达 了作者对 春 的赞美。
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 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 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南边岸上的“京口”与 “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 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并不遥远了。
?
“绿”字有什么独特的意思?
春风又 绿 江南岸
到、过、入、满
正是这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带来的变化 鲜活地表现了出来。所以说他用得好用得妙。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家切
说明什么?
不能还
?
明诗意
京口瓜洲一水间, 从 京口到瓜洲仅一江之隔,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 梅花、苍松、劲竹相比,善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 情真意切。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 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抱负。他的散文雄健 峭拔,他的诗遒劲清新。文集有《王文公文集》《临 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的父亲一生只做了几任地方州县官吏,最后死于 通判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任上。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父 亲身边度过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年轻时,中进
【注释】
1. 数重:几层。 2. 绿: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有 “吹绿了”的意思。 3. 何时:什么时候。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汴京
京 杭 大 运 河
京口瓜洲一水间, 说明什么? 钟山只隔数重山。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很想还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诗意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 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 绿 江南岸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处“绿”字 诗人曾想过用 “到、过、入、 满”,为什么 诗人最后选 “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