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教案修改版0001
2024年度-《教育学基础》教案
06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职业 道德规范
24
教师专业素养构成及提高途径
教育理念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关注教育改革动 态,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正确的教育 观、学生观和人才观。
知识结构
持续学习,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教 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形成广 博的知识背景。
教学能力
提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等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 学效果。
理。
22
美育途径和校园文化建设
美育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 实施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 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 情趣。
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 美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育的实施可 以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为美 育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7
02
教育发展历程及主要理论
8
国内外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简要概述中国教育从古至今的发展历 程,包括古代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 教育的重要阶段和特点。
外国教育发展历程
简要介绍外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 希腊罗马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 时期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重要 阶段和特点。
教育个性化趋势
随着人们对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的个性化 趋势也日益凸显。未来教育学将更加注重因材施教 和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教育信息化趋势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的面貌。 未来教育学将更加注重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教育资 源的开发与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教育学基础教案
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固有规律,决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揭示教育规律 为教育实践提供最一般的理论指导。
三、教育科学
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
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知识总 量急剧增加,与教育相关的学科研究中的新 发现越来越多,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学科群。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学前教育:7岁之前。重视游戏,讲故事,提出“寓学习
于游戏” 2、7~18岁学习音乐和体操 3、18~20岁接受体格和军事训练。 4、20岁时进行选拔,被选为未来做统治者的青年需要接受 高等教育,学习数学、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 5、30岁时再一次进行选拔,智力一般的做行政职务,被认 为具有特殊思辨能力的学生进而学习形而上学和辩证法,成 为哲学家,于35岁以后参加指导国家的政治、军事工作 6、50岁最终选拔,经过一切考验,并能洞悉“善”的本身 的人,就成为“哲学王”——理想国的统治者。
(三)教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
定着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教育内部的本 质联系,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是一切教育 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能不断地、反复地对教 育产生影响和起作用。 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1、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教育学基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
教育学基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 $number{01}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教育学基础知识•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学习者特征分析及应用•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01课程介绍与目标因此,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学基础知识,理解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课程背景及意义123教学目标与要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热爱教育事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能够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教育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实践活动。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02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指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目的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含多款)
教案《教育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教育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感,使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二、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教育学的学科体系4.教育学的基本理论5.教育学的发展历程6.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2.教学难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教育学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教育思维能力。
4.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教育学相关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第一周:教育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2.第二周: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第三周:教育学的学科体系4.第四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一)5.第五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二)6.第六周:教育学的发展历程7.第七周: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一)8.第八周: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二)9.第九周:复习与考试六、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
2.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3.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的整体掌握情况,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4.课程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教育实践,运用教育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七、教学资源:1.教材:《教育学基础》2.参考文献:《教育学》、《教育研究方法》等。
3.网络资源: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教育学相关学术资源。
4.教学课件:PowerPoint等。
教育学基础教案修改版
教育学基础教案修改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教育学基础的定义和学科特点,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加深对教育学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教育学基础的定义和学科特点。
教学难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教育学基础教材。
3.学生参考书。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的认识。
3.教师提出问题:“你认为教育学基础是什么?”请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Step 2:教育学基础的定义(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教育学基础的定义:教育学基础是以教育学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而为实践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教育学基础的学科特点,如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等。
3.教师通过讲解教育学基础的学科特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的理解。
Step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探讨教育的含义和范围。
3.教师解释教育的内涵,包括个体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4.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明确教育的特点。
Step 4:教育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等。
2.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运用。
Step 5:教学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教育学基础的定义和学科特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小论文,介绍教育学基础的定义、学科特点,以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概述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类型和形态1.2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3 教育学的任务与方法教育学的任务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应用与实践第二章: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2.1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分类教育目的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2.2 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观的概念和分类教育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当代我国教育价值观的构建2.3 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关系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联系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冲突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的协调第三章:教育制度3.1 教育制度概述教育制度的概念和分类教育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我国教育制度的历史演变3.2 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教育制度的特点和类型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现代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3.3 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概念和分类教育制度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建设第四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4.1 教育者的概念与角色教育者的定义和分类教育者的角色和职责教育者的素质与培训4.2 受教育者的概念与特点受教育者的定义和分类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者的特点和发展规律4.3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合作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与协调第五章: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5.1 教育内容概述教育内容的概念和分类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育内容的特点和原则5.2 课程理论与课程设计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课程评价的内涵和类型5.3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类型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的应用第六章:德育与教育价值观6.1 德育概述德育的概念和内涵德育的功能和意义德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6.2 德育理论德育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的德育理论流派我国德育理论的发展与现状6.3 德育实践德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德育实践的主要方法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第七章:智育与教学7.1 智育概述智育的概念和内涵智育的功能和意义智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7.2 教学概述教学的概念和内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教学的基本环节7.3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第八章:体育与健康教育8.1 体育概述体育的概念和内涵体育的功能和意义体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8.2 健康教育概述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8.3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策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要点第九章:美育与审美教育9.1 美育概述美育的概念和内涵美育的功能和意义美育的类型和实施途径审美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审美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9.3 美育与审美教育的融合美育与审美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美育与审美教育的融合策略美育与审美教育的实施要点第十章:教育评价10.1 教育评价概述教育评价的概念和内涵教育评价的功能和意义教育评价的类型和实施途径10.2 教育评价方法与技术教育评价方法的概念和分类教育评价技术的原理与应用教育评价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10.3 教育评价的实践与问题教育评价的实施步骤与要点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与展望第十一章: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改革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改革的原因和动力教育改革的过程和策略11.2 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与趋势教育改革的主题:公平、质量、创新教育改革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国际化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与挑战11.3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展望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势教育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第十二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12.1 教育政策概述教育政策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12.2 教育法规概述教育法规的定义和类型教育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的监督和保障12.3 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相互作用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协调与冲突第十三章:教育经济与管理13.1 教育经济概述教育经济的定义和特征教育经济的作用和意义教育经济效益的评估13.2 教育财务与管理教育财务的概念和内容教育财务的管理原则和方法教育投资的分配与使用13.3 教育组织与管理教育组织的类型和结构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管理现代化与信息化第十四章:教育研究方法14.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定义和类型教育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教育研究的伦理与规范14.2 教育研究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14.3 教育研究实践与评价教育研究项目的实施与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应用与推广第十五章: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15.1 教师专业发展概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15.2 教师教育概述教师教育的定义和类型教师教育的内容和目标教师教育的制度与体系15.3 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与动力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容与趋势教师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学基础》课程的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价值观、教育制度、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德育与教育价值观、智育与教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美育与审美教育、教育评价、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学基础教案
教育学基础教案教育学基础一、教学目的本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知识,认识到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掌握教育学相关概念、理论和方法,为今后从事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教育学概述2.教育学的对象和内容3.教育学的基本原理4.教育学的方法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要通过学习,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增强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应用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4.实践教学法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介绍教育学的概念和意义,并且提出这门课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第二步:讲授教育学的对象和内容教师先介绍教育学的对象和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教育学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并重点介绍人类教育现实和教育发展的历史及动态特征。
第三步: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师重点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的社会性、个性化、目的性、学习性等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教育行为的目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第四步:讨论教育学的方法论教师要介绍教育学的方法,并重点介绍实验方法、调研方法、社会学方面的方法、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针对每种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和落实,让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提高他们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案。
案例分析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探究性思维。
第六步:实践教学教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包括教学、辅导、指导等实践,让学生了解并体验教育实践的真实情况和困难,提高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力。
六、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出席情况2.学生的课堂表现3.教学效果4.学生的实践表现及成果七、教学参考1. 许智宏.教育学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 杨东平.教育学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3. 陈家岳,教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提高其教育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2. 教育的基本原理3.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4. 教育方法与手段5. 教育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设计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章:教育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学的概念、学科性质、体系结构和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2.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原理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3. 第三章:教育的目的与功能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的目的、功能及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4. 第四章:教育方法与手段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常见的教育方法、手段及其适用场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5. 第五章:教育评价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的定义、类型、方法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演练法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实践演练:评估学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教育实践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教育的个体差异与适应性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适应性理论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7. 教育制度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教育制度的定义、类型、结构及其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学的定义、功能和体系,明确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和规律,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3. 了解教育目的、教育原则和教育制度,理解教育公平和教育正义的含义。
4. 掌握教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模式,了解教学评价的方法和策略。
5. 提高学生的教育素养,培养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与功能2. 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要素3. 教育的规律与与发展4. 教育目的与教育原则5. 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教育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和问题。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学基础》2. 辅助资料:相关论文、案例、教育政策文件等3. 网络资源:教育类网站、论坛、在线课程等4. 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案例分析等3. 实践评价:教育实践活动参与度、成果展示、反馈意见等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实践相结合。
3. 教学进度:第1-4课时:教育学的定义与功能第5-8课时:教育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第9-12课时:教育的规律与发展第13-16课时:教育目的与教育原则第17-20课时:教育制度与教育公平第21-24课时:教学的基本概念与原则第25-28课时: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第29-32课时: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实践七、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现象和问题,引发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课堂讲授: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的基本概念1.1 教育的定义1.2 教育的分类1.3 教育的基本要素2. 教育的本质2.1 教育的本质特征2.2 教育的本质属性2.3 教育的本质功能3. 教育的功能3.1 教育的个体功能3.2 教育的社会功能3.3 教育的文化功能4. 教育学的基本原理4.1 教育原则4.2 教育规律4.3 教育观念5.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5.1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5.2 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5.3 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2. 教学难点: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教育学基础》2. 课件: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教学资源:教育案例、教育文章、教育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教育案例,引发学生对教育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
4.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教育的基本概念、本质和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和过程。
2. 让学生掌握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方法。
3. 培养学生制定教育计划和评价教育目标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教育目标的确立7.1 教育目标的概念和作用7.2 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7.3 教育目标的确立过程2. 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7.4 教育目标的分类7.5 教育目标的表述方法3. 教育计划的制定与评价7.6 教育计划的概念和作用7.7 教育计划的制定原则和方法7.8 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类型7.9 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教育目标的确立原则和过程,教育目标的分类和表述方法,教育计划的制定与评价。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的概念、功能和类型理解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1.2 教学内容教育的概念与定义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教育的类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规律教育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行动研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育的概念、功能、类型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1.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二章:教育与社会2.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掌握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关系2.2 教学内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教育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和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阶层、性别、民族的关系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关系教育与经济: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的关系教育与政治:教育与国家治理、民主化进程的关系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关系2.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三章:学生发展与教育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发展的理论理解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掌握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3.2 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的理论:心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教育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因材施教、差异教学、个性化教育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生发展的理论、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3.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四章:课程与教学4.1 教学目标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和关系理解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应用掌握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的选择4.2 教学内容课程与教学的概念:课程的定义、教学的目标和过程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应用:讲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和关系、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应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程设计与教学策略的选择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4.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五章:教育评价5.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理解不同教育评价方法的特点和应用掌握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步骤5.2 教学内容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评价的定义、功能和目标不同教育评价方法的特点和应用:量化评价、质性评价、综合评价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步骤:公平性、客观性、科学性、可行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育评价的概念和目的、不同教育评价方法的特点和应用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第六章:教师与学生6.1 教学目标了解教师的角色和职责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掌握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6.2 教学内容教师的角色和职责:教师的社会角色、专业角色和个人角色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师生关系的类型、建立和维护的方法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师的角色和职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6.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七章:学校管理与教育政策7.1 教学目标了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教育政策的内容和制定过程掌握教育政策分析和实施的方法7.2 教学内容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校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教育政策的内容和制定过程:教育政策的目标、类型和制定流程教育政策分析和实施的方法:教育政策的评估、实施和监测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学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育政策的内容和制定过程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政策分析和实施的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7.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八章:教育改革与发展8.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力理解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目标掌握教育改革的实施和评价8.2 教学内容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力:教育改革的国内外背景、动力和阻力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目标: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目标和策略教育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教育改革的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价方法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力、教育改革的内容和目标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改革的实施和评价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8.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九章: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9.1 教学目标了解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掌握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9.2 教学内容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道德教育的目标、原则和常用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和实施途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如何有效地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讲授法:讲解道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9.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十章:教育与信息技术10.1 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掌握教育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10.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信息技术的种类、功能和应用领域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教育信息化的定义、意义和目标教育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如何选择合适的教育信息技术、如何应用于教育实践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和目标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信息技术的选择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第十一章:比较教育学11.1 教学目标了解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的差异掌握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和应用领域11.2 教学内容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比较教育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的差异:教育制度、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国际比较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和应用领域:比较教育学在教育改革、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中的作用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比较教育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体系的差异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比较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和应用领域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11.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十二章:教育经济学12.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理解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掌握教育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应用12.2 教学内容教育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教育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经济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应用:教育投资、人力资本、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育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12.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十三章:教育法学13.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法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理解教育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掌握教育法学的研究价值和应用领域13.2 教学内容教育法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教育法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教育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教育法律规范的种类、制定和实施过程教育法学的研究价值和应用领域:教育法学在教育管理和教育争议解决中的作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育法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教育法律体系和法律规范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法学的研究价值和应用领域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13.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十四章:教育伦理学14.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伦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理解教育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掌握教育伦理学的应用和评价14.2 教学内容教育伦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教育伦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教育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教育伦理原则的种类、道德规范的实践应用教育伦理学的应用和评价:教育伦理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和评价方法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教育伦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方法、教育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伦理学的应用和评价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教育案例,运用教育学原理进行解读14.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小组讨论报告: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报告的质量课后作业:完成相关教育案例分析的练习第十五章:教育研究方法15.1 教学目标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理解定量和定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掌握教育研究数据的分析和解释15.2 教学内容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教育研究的类型、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定量和定性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定量研究设计、定性研究设计、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方法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为《教育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学生发展与教育、课程与教学、教育评价、教师与学生、学校管理与教育政策、教育改革与发展、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与信息技术、比较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法学、教育伦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十五个章节。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教育学基础》第五章第二节“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具体内容包括: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教育的目的与任务的概念,明确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认识,提高其教育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教育目的与任务的知识分析教育现象,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难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区分,教育目的与任务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教育实践案例,让学生思考教育目的与任务在其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例题解析(10分钟)分析教育实践中的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巩固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理解。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关键的定义和概念。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阐述教育目的与任务的概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
2. 分析一个教育实践案例,说明教育目的与任务在其中的具体运用。
3. 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教育目的与任务的认识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如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其教育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概念与起源讲解教育的定义,教育的基本要素介绍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2 教育与社会发展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3 教育学基本理论介绍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阐述教育学的学科体系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2.1 教育目的概述讲解教育目的的定义,教育目的的分类与层次分析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2 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介绍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制度的层次与类型探讨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与改革2.3 我国教育制度与教育体制改革分析我国教育制度的现状与问题讨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策略第三章:学生与教师3.1 学生概述讲解学生的定义,学生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3.2 教师概述介绍教师的定义,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探讨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专业发展3.3 师生关系与教育方法分析师生关系的类型与特点探讨教育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第四章:课程与教学4.1 课程概述讲解课程的定义,课程的类型与结构分析课程编制的过程与方法4.2 教学概述介绍教学的定义,教学的原则与方法探讨教学评价的类型与方法4.3 课程与教学改革分析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讨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第五章:教育评价5.1 教育评价概述讲解教育评价的定义,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分析教育评价的原则与标准5.2 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介绍学生评价的定义,学生评价的方法与指标探讨教师评价的类型与方法5.3 教育评价改革与发展分析我国教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讨论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与策略第六章: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6.1 德育概述讲解德育的定义,德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德育的原则与方法6.2 德育实践与改革介绍我国德育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德育实践与改革的策略6.3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讲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第七章:教育改革与发展7.1 教育改革概述讲解教育改革的定义,教育改革的原因与动力分析教育改革的过程与方法7.2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介绍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与规划7.3 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国际教育改革的背景与特点探讨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第八章:教育技术8.1 教育技术概述讲解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的类型与作用分析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8.2 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介绍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探讨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与价值8.3 教育技术应用与实践分析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与问题讨论教育技术应用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9.1 家庭教育概述讲解家庭教育的定义,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家庭教育的特点与方法9.2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介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探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与协调9.3 社会教育概述讲解社会教育的定义,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分析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第十章:教育学前沿问题与展望10.1 教育学前沿问题概述讲解教育学前沿问题的定义,教育学前沿问题的特点与研究价值分析教育学前沿问题的研究领域与方法10.2 我国教育学发展现状与问题介绍我国教育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我国教育学发展的战略与规划10.3 教育学发展展望分析教育学发展的趋势与挑战探讨教育学发展的前景与机遇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为专业课《教育学基础》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学生与教师、课程与教学、教育评价、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技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以及教育学前沿问题与展望等十个章节。
《教育学基础》教案
《教育学基础》教案教案一:课时安排课题:教育学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3.了解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4.培养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3.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
教学难点: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学科体系;2.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
教学准备:1.教材:《教育学基础》;2.多媒体教学设备;3.教学课件。
一、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包括教育学的定义、起源、发展阶段等。
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教师介绍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包括教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和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3.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教师介绍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包括杜威的进步教育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并进行讨论。
四、问题解答(10分钟)学生提问关于教育学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家等内容。
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但本节课对于复杂的教育学理论和思想家只做了简单的介绍,需要在后续课堂中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育学基本原理教案
教育学基本原理教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1 教育的概念与内涵解释教育的定义和特点探讨教育的目的和功能1.2 教育的历史发展回顾教育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教育制度的特点和影响1.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介绍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探讨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和理论第二章:教育与人2.1 个体发展与教育分析个体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探讨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2 智力与教育解释智力的概念和内涵分析智力发展与教育的关系2.3 情感与教育探讨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情感对学习的影响和作用第三章:教育与社会3.1 教育与社会发展探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分析教育对社会进步的贡献3.2 教育与文化建设解释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作用探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角色3.3 教育与社会组织分析教育与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组织中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教育过程与方法4.1 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教学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4.2 学习与学习理论解释学习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分析学习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和理论4.3 教育评价与反馈探讨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分析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第五章:教育改革与创新5.1 教育改革的背景与动力分析教育改革的内外部因素探讨教育改革的目标和挑战5.2 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解释教育政策的概念和作用分析教育政策对教育改革的影响5.3 教育创新与未来发展探讨教育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分析教育创新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第六章:课程理论与设计6.1 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课程的定义和作用探讨课程理论的发展历程6.2 课程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分析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原则探讨课程设计的步骤和技巧6.3 课程评价与反思解释课程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分析课程反思的过程和策略第七章:教师专业发展7.1 教师角色的认识与演变探讨教师角色的历史变迁分析教师角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7.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策略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方法和途径7.3 教师教育与师资培养解释教师教育的概念和目标探讨师资培养的模式和挑战第八章:教育管理与管理理念8.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解释教育管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8.2 学校管理与领导分析学校管理的功能和组织结构探讨学校领导的策略和挑战8.3 教育政策与教育管理解释教育政策对教育管理的影响分析教育管理在教育政策实施中的作用第九章:教育心理学应用9.1 学习理论的应用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探讨不同学习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9.2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解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阶段探讨教育对students心理发展的影响和作用9.3 心理健康与教育探讨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第十章:教育伦理与法律10.1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与实践解释教育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教育伦理原则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0.2 教育法律与教育权益分析教育法律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内容探讨教育权益的保护和教育法律纠纷的处理10.3 教育法律责任与伦理教育解释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和特点探讨伦理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伦理素养重点和难点解析六、课程理论与设计补充和说明: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需要深入探讨不同课程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如布鲁姆的分类学、斯滕豪斯的课程设计模式等。
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整理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源学和日常生活层面“教育”的含义,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教育含义的界定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的内涵。
理解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掌握教育三种形态的发展历史、含义及其关系。
掌握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及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了解学习教育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三要素;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四、课时安排本章共四节,教学重点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特征。
全章教学时间为4课时。
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自学讨论1课时。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一词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
这些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的转变过程;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还有一类是作为社会制度的“教育”。
最基本的还是第一种用法,也就是作为过程的教育。
对“教育”概念的常识理解对于专门的社会教育事业来说却还远远不够,所以,研究教育问题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把对“教育”的理解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也就是上升为概念的水平。
(二)“教育”词源学的考察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语educare,原意为引出、导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在我国,教、育两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但是这两个字在当时不见得就是一个有着确定思想的词。
实际上在20世纪以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大都使用的是“教”和“学”这两个字。
【教学教案】专业课《教育学基础》教案(交)(好资料).doc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词源学和日常生活层面“教育”的含义,了解古今中外教育家对教育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教育含义的界定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的内涵。
理解教育过程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教育活动的影响。
掌握教育三种形态的发展历史、含义及其关系。
掌握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及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
了解学习教育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教育的定义;教育的三要素;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特征。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四、课时安排本章共四节,教学重点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四个阶段特征。
全章教学时间为4课时。
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1课时,第四节自学讨论1课时。
五、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的认识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一词在日常生活语言中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教育”一词。
这些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的转变过程;一类是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还有一类是作为社会制度的“教育”。
最基本的还是第一种用法,也就是作为过程的教育。
对“教育”概念的常识理解对于专门的社会教育事业来说却还远远不够,所以,研究教育问题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人们把对“教育”的理解从常识水平提升到理论水平,对它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也就是上升为概念的水平。
(二)“教育”词源学的考察教育一词在现代英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法语中是education,在现代德语中是erziehung,三者都源于拉丁语educare,原意为引出、导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在我国,教、育两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但是这两个字在当时不见得就是一个有着确定思想的词。
实际上在20世纪以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成一个词来使用,大都使用的是“教”和“学”这两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教案
课程名称:教育学基础 授课对象:大一师范类专科生 授课章节:第二章第二节—
授课教师: 张伟
授课形式: 讲授
授课时长:1课时
欢迎下载2
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一是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
识的社会化,个体思想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意识,当然也包括道德意识和性别角色
的意识,那么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主要表现为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政治社会化:学校许多活动都带有政治色彩,比如升旗仪式,军训,爱国主要教育等等都是社会政治的反映,对学生的政治心理产生不可忽视
的影响。
道德社会化:比如,学校开展道德讲堂,公民道德宣传月等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道德经验。
有调查显示“节约用电”“不乱扔垃圾”等社会公德养成由学校教育来完成的。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不仅教师对不同性别学生的升学期望、课余活动、体育锻炼项目有不同的要求与内容,而且供学生学习的教科书也表现出对男女的不同期待。
教科书上塑造的男性一般都比较强壮高大,而女性一般比较善良与温柔。
这都对学生的性别社会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是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教育通过社会规范的传递,使人们认识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规范人的行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
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小灌输和培养一些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比如,过马路要遵守红绿灯规则:红灯停,绿灯行。
开车上路要系好安全带。
三是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职业是社会化的集中体现,人生活在
社会中要以一定的职业为生,这就决定教育必须促进个体的职业化。
那么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人的职业角色意识、知识和技能。
基础教育对于职业意识和角色起到的是基础性的作用。
比如,教师布置实践活动和学校的实习来促进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角色的形成。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以上讲的是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的三种途径。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既
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社会性反映的是人与人相同的一面,是人对社会的适应,是社会化的结果;不同的一面表现为个性,表现为独特性和差异性,是个性化的结果。
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条件。
我们下面来讲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个体的个性
化:
下级的关系,缺乏平等与交流。
学校和教师运用各种规则、规范告诉学生
分小组讨论避免学校教育的负向功能,减负
的同时
教育个体谋生功能的实现通过两个方面,一个就是社会化,通过学校教育将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等传递给下一代,以便他们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够更快的适应
社会。
另一方面传授何以为生,传授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形成职业能力,教人学会生存。
教育的个体功能迎合了外在的社会的要求,个体把教育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
和工具。
这是教育功能的一个方面,此外教育还具有个体享用的功能。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得以满足的过程,在此期间求知欲得到满足,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为了更好的理解教育的享用功能,老师问大家“为什么要上大学”,第一种观点,“上大学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第二种观点,“上大学为了找一份好工作”第三种观点“上大学是为了出去看看,开阔眼界”第四种观点,“上大学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更有思想,更有层次”那么大家想想那一种说法体现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为什么?对,很显然,是最后一种说法,用教育个体享用功能的基本定义就可以判断出来。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基本定义。
好,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教育个体谋生
和享用功能的全部内容。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教育的个体功能,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这种正向功能通过什么途径来完成,怎么做到增效?
那么怎
增效?做一个小小的提示:从学生、教师、课堂等方面
入手考
两种途径,社会化和个性化。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第二个内容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主要了解负向功能的表现和解决方式。
第三,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大家要清楚教育中哪些现象体现的是谋生功能,哪些现象体现的是享用功能,好,我们今天的课就上的这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