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完美版)ppt
2024版《水调歌头》PPT优秀课件
《水调歌头》PPT优秀课件•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意境描绘与情感表达•艺术特色与成就评价•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0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苏轼生平及时代背景《水调歌头》创作背景创作时间创作地点背景苏轼其他代表作品简介《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02文本解读与赏析全文朗读及录音欣赏全文朗读录音欣赏重点字词解释与注音重点字词注音对每个重点字词标注拼音,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和朗读。
句子结构分析和修辞手法句子结构分析修辞手法03意境描绘与情感表达描绘中秋佳节美好景象明月高悬,清辉流照通过PPT背景图和动画效果,展现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流照的美好景象,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家人团聚,欢声笑语插入温馨的家庭团聚照片或视频,展现中秋佳节家人团聚、欢声笑语的幸福场景。
赏月习俗,文化传承介绍中秋赏月的传统习俗,配以精美的月饼、瓜果等图片,展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魅力。
抒发对亲人思念之情遥望明月,思念绵长01家书传递,情感纽带02诗词朗诵,情感共鸣031 2 3人生如梦,世事无常天人合一,宇宙无限超越时空,精神永恒探讨人生哲理和宇宙观念04艺术特色与成就评价采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使得全词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通过时空的转换和场景的描绘,将离情别绪、人生感慨融入其中,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景物与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结构巧妙,层次清晰语言优美,音韵和谐选用了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和生动的描绘,使得作品语言优美、凝练而富有诗意。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音韵和谐,采用了双声、叠韵等技巧,使得作品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离情别绪和人生感慨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营造出深远而悠长的意境。
《水调歌头》PPT图文
《水调歌头》PPT图文•引言•诗词内容•艺术特色•思想内涵•文化价值•图文呈现01引言《水调歌头》是唐朝诗人苏轼的一首代表作,被誉为“千古绝唱”。
此诗以中秋赏月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通过对月亮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歌赋、散文书法均有卓越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者介绍当时苏轼被贬至黄州,身处逆境,却仍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诗人在赏月之际,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和人生追求,从而创作出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苏轼在创作《水调歌头》时,正值中秋佳节,皓月当空,诗人触景生情。
创作背景02诗词内容原文呈现全文展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完整呈现。
重点词句突出显示苏轼在词中运用的独特表达和经典词句。
注释解读词句注释详细解释词中难懂或具有深意的词句,如“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等。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苏轼创作此词的背景和动机,帮助理解词的主题和情感。
意境描绘场景再现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再现苏轼词中所描绘的明月、酒醉、思念等场景。
情感表达深入剖析苏轼在词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爱情、家国等方面的情感,引导观众产生共鸣。
03艺术特色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景交融。
双调结构由酒入情,由情入理,情感波澜起伏,变化多端。
起伏有致首尾呼应,回环往复,表现出精巧的结构美。
呼应紧密结构巧妙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音韵和谐炼字精准句式多变动词、形容词等运用得当,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象和情感。
长短句结合,整散句相间,使语言富有节奏感。
030201语言优美通过想象和夸张手法,描绘出天上人间的奇异景象。
天上人间以明月为寄托,表达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和思考。
明月意象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想象,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宇宙人生的感悟。
情感升华想象丰富04思想内涵对月怀人明月千里寄相思通过描绘皎洁的月光,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水调歌头》ppt课件
道家倡导超越现实,追求心灵自由和个性解放,词中“我欲乘风归去” 表达了词人超脱尘世的向往,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涵。
03
天人合一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词中“月有阴
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观念,
体现了道家思想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儒家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 务,词人苏轼在政治上积极主张改 革,关注民生福祉,这也是儒家思 想的体现。
道德修养
词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表达了词人超脱尘世的志向,体现 了儒家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诗词中的道家思想
01 02
无为而治
词中“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对高处之寒冷的感受,隐喻道家思想中 的“无为而治”,即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解析《水调歌头》中的意象和 意境,理解这些元素如何共同
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明月意象
深入解析词中明月的意象,理 解其象征意义和在词中的重要 作用。
意境的创造
探讨词中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 和描绘来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 境,以及这个意境对读者情感 的影响。
审美效果
分析这些意象和意境所营造出 的审美效果,以及它们在增强
关注社会现实
该词启示了后世文学应关 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 声,使文学更加贴近生活 ,更具人文关怀。
04 《水调歌头》的文化内涵
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传统节日
词中提到了中秋佳节,这是中国 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家人团 聚,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习
俗紧密相连。
历史背景
词人苏轼在创作《水调歌头》时 ,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2张ppt).ppt
本词紧扣“月”来写,情感多次变化起伏,结合具体
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轨迹和对人生的思考。
下片由赏月转为怀人。“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怨月, 实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情感幽深、绵长。“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虽胸有郁结,但“此事古难 全”,情感变为通透、豁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则是真挚的祝福,情感热烈、奔放。词人由月的阴 睛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其中虽有遗憾、惆怅,但 终会让位于对人间美好生活的热爱,升华为真诚的祝福, 表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 ,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转朱 阁”,谓月光移照华美的楼阁;“低绮户”,谓月光照 着有离愁别恨的人,使其不得安眠。既写月光,也写月 下的人。这样就自然过渡到思亲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去 。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 怀。
回到天上去。 经受不住。胜,受得住、经得住。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哪里比得上。何似在人间。意思是诗在月光下起 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
译
青天。不知道月中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 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又害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经
文 受不住高高在上的严寒。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
上片:饮酒问月 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片:对月怀人 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词的上下两片 借景抒情 有何联系? 情景交融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27张PPT)
天上固然美好,但是“高处不胜 寒”。留在人间,可以自在起舞,更有 难以割舍的亲人。
词人徘徊在现实与理想、人间与非 人间之间,矛盾而又统一。此时,苏轼 的内心应该转为通达、豪放而热烈。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学生答案二:
词人喝得大醉,乘着酒兴不免惆怅涌上
辗转却无眠
心头,没有睡意。中 而词人调任密州为官,和弟弟苏辙分别已久,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自杭州 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与他同行的还有满腹在 王安石变法阴影之下的郁郁不得志。……苏 轼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遂申请调往山东, “请郡东方,实欲弟昆之相近”。苏轼对政 治产生了恐惧……在《密州到任谢执政启》 中,他则表示:“虽无望于功名,庶少逃于 罪戾。”(何灏《苏东坡词传》)
读人,体会心路历程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熙宁七年(1074)十二月,苏轼自杭州 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与他同行的还有满腹在 王安石变法阴影之下的郁郁不得志。……苏 轼对自己的处境感到绝望,遂申请调往山东, “请郡东方,实欲弟昆之相近”。苏轼对政 治产生了恐惧……在《密州到任谢执政启》 中,他则表示:“虽无望于功名,庶少逃于 罪戾。”(何灏《苏东坡词传》)
《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咏月词。请同学们 诵读全词,圈点标注出写“月”的词句,概括词 人笔下的“月”的特点。
赏月,感受意境之美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
远望天上月,
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虚实结合,想象大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PPT课件 (共22张PPT)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 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 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 “圆”。
读句 品味
欣赏品味
(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归纳小结:
上阕: 望月(写景) 下阕: 怀人(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琼楼玉宇
想象: 明月
宫阙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 人的思念。
作业:
1 、背诵、默写这首词。
2 、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 发挥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 冬日夜晚,寒气袭人 。我坐在 温暖的教室里,思绪万千……
谢谢!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 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 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 延长音。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思考讨论 二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 么?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阕: 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下阕: 怀人(抒情)
三 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 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 绮户 虚景: 宫阙(琼楼玉宇)
四 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
想象: 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 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 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 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 站不稳的样子。
《水调歌头》优秀PPT课件
沉浸其中。
CHAPTER 04
主题思想阐释
对人生哲理思考
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对比
通过描绘明月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表达了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以及对未来美好 生活的向往。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揭示了人们追求理想、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与挣扎。
对宇宙奥秘探索
艺术手法与特色探讨
浪漫主义风格体现
丰富的想象
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创造出超 越现实的奇幻世界。
强烈的情感
诗人抒发对自由、爱情和美好生 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而热烈。
独特的意象
诗人通过明月、美酒、天宫等意 象,构建出浪漫主义的诗境。
象征手法运用
明月象征
诗人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寄托了 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
艺术特色
该词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态的细 微变化,展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名句欣赏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作者不畏艰 难、乐观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CHAPTER 06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浪漫主义诗歌 比较
中西方浪漫主义诗歌起源及特点
中国浪漫主义诗歌起源
苏轼与西方浪漫主义诗人比较
苏轼与华兹华斯的比较
两者都善于描绘自然景色,抒发对大 自然的热爱之情。但苏轼的诗歌更加 豪放洒脱,而华兹华斯的诗歌则更加 细腻柔美。
苏轼与拜伦的比较
两者都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追求个 性和自由。但苏轼的诗歌更加含蓄内 敛,而拜伦的诗歌则更加奔放热烈。
不同文化背景下浪漫主义诗歌异同
全词以月为主线,通过描绘月景来表 达情感,情景交融,富有诗意。
《水调歌头》PPT课件(18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只希望人们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但:只。 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品读赏析
细细体会诗歌,回答问题:
1.“高处不胜寒” 有怎样深刻的含义? 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
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 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
品读赏析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 理解这几句?
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 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 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
,
此事古难全 。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诗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水调歌头》一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 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 句高昂乐观,后四句低沉愤懑,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C.《行路难》(其一)这首诗反映出诗人积极、乐观、执着的心理。 D.《水调歌头》这首词上片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片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 奋进的情绪。
写作特色
情景交融,寓哲理于议论之中。 全篇将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作者由皎皎明月而怀念亲人,
由阴晴圆缺感悟人生并非无憾事,使全词意境优美,又富于哲思、情蕴。
想象丰富,境界旷达。 作者由举杯问月,想象天上宫阙胜景,叙述身世之感与思想矛盾;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水调歌头》PPT教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
读一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
导入
背景评价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 ,当时词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苏轼原来在朝 廷做官,由于党派相争,他受到排挤,被贬密州为地方官),心 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 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 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
导入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是宋 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与欧阳 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 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 词人,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 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 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 曹丕、曹植)齐名。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 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水调歌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ppt课件
这首词历来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中秋词”的绝响,上片写作者在中秋 之夜对月怀人的感想,下片写作者在月色中思念弟弟的心情。
诗词的地位与意义
文学地位
该词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情感表达
该词以其真挚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意境描绘,成为了中国诗词中的 佳作,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
《水调歌头》(明月几 时有)ppt课件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
• 《水调歌头》的作者介绍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
作背景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内
容解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影
响与评价
目录 CONTENT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朗 诵技巧与感悟
诗词的艺术手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意象运用
诗人运用明月、酒、青 天、江等意象,营造出 一种空灵、清新的意境
。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与 明月的长存,强调了人
生无常的主题思想。
语言优美
诗人运用优美的语言, 将情感和意象融为一体 ,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节奏感强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读 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
下深刻的印象。
和短暂。
0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文学价值
该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 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文化传承
该词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民族文化起到 了积极的作用。
14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9张PPT)
朗读课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 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 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
助读材料
1.苏轼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合,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谪居密州, 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此时母亲已去世19年,父亲、妻子 已去世10年。
作者简介
他既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新党的变法主张,又不 完全同意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旧党的政治措施,在新旧党 轮流执政的五朝中,他屡遭排挤,数度浮沉,道路极其 坎坷。但他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还能以宽广的审美眼 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到处都能发现美的的存在。
风雨一生,豁达一世
朗读指导
朗 读 应 做 到:
1.语速缓慢,边读边体味,使作品中 的形象在脑中浮现。
拓展阅读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中被描写最多的自然物。在古代,它的别称有: 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 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月亮比作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ppt课件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
文学成就
诗
词
散文
书
画
题材广
开豪放一
阔,清新豪健, 派,与辛弃疾
独具风格,与 同是豪放派代
黄庭坚并称 表,并称“苏
“苏黄”。 辛”。
著述宏富,
善书,
豪放自如,与 “宋四家”之
欧 阳 修 并 称 首。
“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擅长文 人画,尤擅 墨竹、怪石、 枯木。
知识卡片
词 宋代占文学主流的一种文学体裁。唐及五代时,已 出现词这一形式,但词的成熟与兴盛在宋代。词的最初特点 是以诗文配上曲调,可以演唱。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 “词牌”。因曲调节拍的不同,可分为令、引、近、慢等。 词还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长短句等称 谓。词一般都分两部分(叫作上下片或上下阕)。宋代的文人 喜好填词作曲,对推动词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水调歌头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子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 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
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 心态。(重点)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素养)
升
提
结
总
究探入深来自PART 04 PART 03 PART 02 PART 01
第三章
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时间: 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 原因: 中秋团圆,见月思乡思亲
深入探究
2.分析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的心里状态。
政治的失意,思想的矛盾、 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 才写出幻想中的天上宫阙,幻 想超脱尘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似: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婵娟: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思考:从小序中你获得了哪 些信息?
知人论世
•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当时苏 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而被迫离开京城,在密 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1岁了,二十年仕途奔 波,辗转各地为官,政治失意,壮志难酬。
苏轼写作这首词时,已经在外当官五年,与 胞弟苏辙也整整七年未见。他原任杭州通判, 因苏辙在济南为官,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 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远,却 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见。
2020/6/1
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床前明月光》:
思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陶渊明《归园田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孤寂 安适
水
调
歌 轼苏 头
水调歌头
苏轼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 2.读准字音、节奏,背写课文。 3.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怎样理解这句话?我们应 该要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句?)
非我有恨,只因你( )
丙辰中秋,欢饮达
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除了怀念弟弟,还怀
念什么地方?有什么另外 的情感?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 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心理词: 欲 恐
——对现实社会不满。无法排解内心的困惑, 词人便想乘风飞往月宫去,但又担心在高寒 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这就流露出词人“出 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出世:超脱人世,摆脱世事的束缚。
• 水调歌头: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 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 词前小序:“中秋”“兼怀子由”交 代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检查预习
宫阙( qu)è 琼楼( )qión绮g 户( ) qǐ
婵娟(chán j)uā不n 胜寒( )shē丙n辰g ( )bǐng chén
二、解释下列词语:
有人这样总结你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 置之”。
啊,苏东坡,你的一生比之常人,有太多太多不幸,可是你却能以 你广阔、博大的胸怀一一化解,为后世留下一个光辉的形象。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只希望两人岁岁平安、身体康健,虽远隔千 里,也能共赏这高悬的明月。 美好祝愿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欢?
释怀,豁达,乐观
结合本首词的内容,回想
学过的《记承天寺夜游》所体 现的思想感情及你对苏轼的了 解,完成下列话语。
苏轼,我读懂了你,读懂了
(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
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 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 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 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 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 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
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 观旷达之情。
你像我们一样刻苦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但是“平 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入世:投身社会,为国家、朝廷效力。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
举世皆浊我独清。
一个清影,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 )的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欢?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 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 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 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你也买了房子——“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却又“惊魂未定, 梦游缧绁(léi xiè)之中”。你也娶了妻子,可是刚至而立之年,又
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你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
如处天堂,你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你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 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 / / /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 / / / / 清影,何似在人间。
/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 /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 / / / / 长久,千里共婵娟。
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
读出情味
译诗
明月从什么时候就有?拿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天上的神仙世界,今晚属于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那神仙世界,又怕在那琼楼玉宇中, 经受不住高天的清寒。 在清彻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怎比欢乐的人间? 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低低地映入雕花的门窗, 照着不得安眠的我。 月亮没有人世的怨恨?为什么总在人分别时才圆? 人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月亮有自己的阴晴圆缺, 这事自古难以两全。 但愿你岁岁平安、身体康健, 虽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明月高悬的夜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 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 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 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 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 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