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课件

合集下载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题目解说
水调歌头——词牌名 词调来源于隋炀帝所制的《水调》曲
疏通文意
1.疏通诗歌意思。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 字子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 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 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天上暗指“朝廷”,词人想要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 难以容身。
水调歌头
“何似”是指哪里比得 上,既然天上回不去, 还不如在人间,这里的 “人间”指做地方官, 词人想到做地方官同样 可以为国家出力,词 人 想通了,积极乐观的态 度战胜了消极的思想。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圆缺, 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
水调歌头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何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表现出词人面对时间、空间以及人生一些重大问题时所持的态 度,充分展现出其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同时还表达了词人对天下 离人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乐观旷达的胸襟。
明朗、豁达。
小结
这首词的借月抒怀,其中既有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有对人们的 美好祝愿,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表现了词人豁达洒脱、积极乐观的 人生态度。
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说明词人最终做出怎样的决定?
朱红色的楼阁
怨恨 为什么
转朱 阁, 低绮 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雕绘着花纹的门窗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周全,齐全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5张幻灯片)

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25张幻灯片)

检查课前预习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què) 琼楼( q)ióng绮户( ) qǐ
婵娟(chán j)uā不n 胜寒( )sh丙ēng辰(
二、解释下列词语:
)bǐng chén
把:持;端着。
朱阁:朱红的楼阁。
不胜寒: 禁不住。 绮户:雕花窗户。
无眠: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何似: 哪里比得上。 何事:为什么
❖ 苏轼的学识广博,他开豪放词风,在散文、 诗歌、词、书法和绘画等方面都很精工。民间 有“苏文熟, 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一说。 有《东坡乐府笺》流传于世。
背景资料
❖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 1076年,即丙辰年)中秋节夜晚。当时, 苏轼正被贬为密州太守(今山东诸城县), 他的弟弟苏辙(子由)也因与变法派意见 不合,远在山东济南,此时兄弟二人已有 六、七年没有相见了。此时,苏轼开怀畅 饮直到天明,禁不住思绪万千,乘着酒兴, 写下了这篇千古名篇。
婵娟: 指月亮。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4、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词人月下欢饮时的联想、想象以及 “无眠”时的寻思,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怀 念,显露出乐观旷达的情绪。
拓展探究
你能举出哪些有关“月”的诗词?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低头思故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课件(共23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 诗词三首之 《水调歌头》课件(共23张)
找出主旨句, 说说这首词表 达的思想感情。
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情调 超远的志向 高尚的境界
主题升华:
• 整首诗中,诗人既有出世思想,又有恋世 情怀。但最终还是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 你们能从中受到启示吗?

6.这部带 有自传 色彩的 长篇小 说以“ 我”的 经历和 视角来 安排结 构和故 事情节 。通过 “我” 的人生 经历和 感情遭 遇来展 示人物 性格的 发展。 它既有 利于直 接展示 人物的 内心世 界,也 在无形 中拉近 了作品 和读者 之间的 心理距 离,易 于取得 感人的 艺术效 果。

【学习目标】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在读中 感悟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读中理 解词所表达的感情,在苏轼情感感染 下熏陶学生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1.
苏轼(1037 - 1101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 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 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 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 后代很有影响。
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 得意外, 他与情谊深厚的弟弟苏辙 已有六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时值 中秋,苏轼赋词怀之。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明月照高楼, 流光正徘徊。
——曹 植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 / /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5张PPT)

第14课 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 (共25张PPT)

赏词悟情
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你从 中读出了什么?
这是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明月的阴晴 圆缺,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既然如此,就不必再慨叹悲伤了。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 阔,做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赏词悟情
D. 作者把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自古难全,显得无可奈何,因
此,总的说来这首词体现的是一种消沉的情绪。
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担心在美玉
砌成的楼宇里,经受不住高耸九天的严寒。(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
着舞动,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读出词意
朱红色的楼阁
不能入睡,这里指不能入 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为什么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雕花的门窗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清朝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苏轼:
苏轼字子瞻, 东坡为号焉。 生于北宋间, 家乡在眉山。 唐宋八大家 苏家竟占三
“唐宋八大家” 唐韩柳 宋三苏
水调歌头
苏轼
中国诗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 心,于是千里婵娟是月,云破 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 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 掬水在手月在手。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 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 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年)苏轼谪居密州,这时 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 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这年中 秋,作者对月畅饮,在醉意朦胧 之中写下这首词。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坡传》、余秋雨《苏东坡 突围》。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 转让本 协议或 者本协 议中的 权利。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2.下阙中,无眠的词人情感发生了几次变化?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夜失眠,思念远方兄弟。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初读诗歌 天上人间 兼怀子由
《宋史·苏辙传》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 弥笃,近古罕有。” 《苏轼集》中留有苏轼、苏辙唱和诗词百余首。
学习目标
1.积累词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并能背诵本词。
2.把握词作中“月亮”的象征意义,并能从中体会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3.赞美词人兼具“仁、义、忠、悌”的高尚情操,引导当今青少年心中
应有家国的人生价值观。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品进 行维权 ,按照 传播下 载次数 进行十 倍的索 取赔偿 !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 权、版 权和著 作权归 熊猫办 公所有 ,您下 载的是 P PT 模 板素材 的使用 权。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 转让本 协议或 者本协 议中的 权利。

《水调歌头》ppt课件

《水调歌头》ppt课件
超越现实
道家倡导超越现实,追求心灵自由和个性解放,词中“我欲乘风归去” 表达了词人超脱尘世的向往,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神内涵。
03
天人合一
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词中“月有阴
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表达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观念,
体现了道家思想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儒家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 务,词人苏轼在政治上积极主张改 革,关注民生福祉,这也是儒家思 想的体现。
道德修养
词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表达了词人超脱尘世的志向,体现 了儒家对于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
诗词中的道家思想
01 02
无为而治
词中“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对高处之寒冷的感受,隐喻道家思想中 的“无为而治”,即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禄,顺其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
解析《水调歌头》中的意象和 意境,理解这些元素如何共同
营造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明月意象
深入解析词中明月的意象,理 解其象征意义和在词中的重要 作用。
意境的创造
探讨词中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 和描绘来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意 境,以及这个意境对读者情感 的影响。
审美效果
分析这些意象和意境所营造出 的审美效果,以及它们在增强
关注社会现实
该词启示了后世文学应关 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 声,使文学更加贴近生活 ,更具人文关怀。
04 《水调歌头》的文化内涵
诗词中的文化元素
传统节日
词中提到了中秋佳节,这是中国 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与家人团 聚,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等习
俗紧密相连。
历史背景
词人苏轼在创作《水调歌头》时 ,正值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 ,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

苏轼《水调歌头》ppt课件(27页)

苏轼《水调歌头》ppt课件(27页)
译文: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 天上,今天 晚上是哪一年?
分析:表面问天,实际上 想知道当今朝廷的情况。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译文: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
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 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
分析:也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
朝廷,但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 高处不胜寒:人在高位,有许多不如 意的地方。
⑦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 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 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 人自己)。
⑧不应:不该。 ⑨何事:为什么。 ⑩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⑾此事:指人的“欢”和“合” 和月的“晴”和“圆”。 ⑿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⒀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下片:对月怀人,抒写对兄弟 的怀念之情,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 怀作结。
问题探究
1、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 中思索,词中那几句最能看出他的 人生感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2、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 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 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①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 想象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 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和艺术魅力。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 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 事∕偏向∕别时∕圆。人 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水调歌头苏轼ppt课件

水调歌头苏轼ppt课件
苏轼的性格特点
苏轼性格豁达、开朗,善于自我调节。他的人生经历和性格 特点,使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而创作出具有独 特风格的作品。
《水调歌头》的创作过程
创作动机
苏轼在政治上失意,被贬黄州,心情苦闷。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他写下了《 水调歌头》这首词。
创作过程
据传,《水调歌头》是苏轼在游览黄州附近的西山时写成的。当时他喝醉了酒 ,在醉意中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千古传 颂的名篇。
清代评论家
清代评论家对《水调歌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该词情感深沉,意境高远,是苏轼词中的精品。
现代学者
现代学者对《水调歌头》的研究也十分深入,对其主题、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 解读,进一步肯定了该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代研究与解读
主题研究
现代学者对《水调歌头》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表达的人生态度和思想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进一步 揭示了该词的内在含义。
02
同时也受到佛教、道教 思想的影响,追求内心 平静与自然。
03
艺术上主张“以意为主 ”,强调表现自我情感 和思想,注重意境的创 造。
04
其书法作品笔法自然流 畅,结构独特,被誉为 “苏派”书法。
02 《水调歌头》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01 02
北宋政治危机
北宋时期,政治上积弊已深,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与守旧派斗争激烈 。苏轼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主张维持现状,反对变法,因此受到守旧派 的排挤和打压。
党争之祸
北宋时期的党争非常激烈,苏轼因为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视为旧党领 袖,遭到新党的攻击和打压。
03
乌台诗案
苏轼因诗文得罪,被贬黄州,成为“乌台诗案”的受害者。这一事件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经不住。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比得上。
转朱阁,低姬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 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千里共婵娟。
主题:
这首词表达了作 者 旷达 的胸襟 和 对亲人的思念 之情。
背诵练习
丙辰 ,欢饮 ,大醉,作此篇, 。

明月————?把酒————。 不 知————,今夕————。我欲——— —,又恐————,高处—————。起 舞————,何似———? 转——,低——,照——。不应—— 何事————?人有————,月有—— ——,此事————。但愿————,千 里————。
水 调 歌 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
/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考与讨论
1、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两者的联系何在?
主要内容
上阙: 望月(写景) 借景抒情 下阙:
怀人(抒情) 情景交融
思考与讨论
2、词中哪些地方用了联想和想象?
联想与想象:
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想 到
甲事物
存在
乙事物
存在
想像: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出
甲事物
/
/
/
/
/
/
/ /
/
/
/ /
/
/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其作用是规定一首 词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 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 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 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望 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转朱阁,低姬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色楼阁,低低 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 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 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 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 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 上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窗前,照 到床上人惆怅无眠。 明月总不该有什么怨 恨吧,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 换,这种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 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洵,弟辙,合称 “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 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 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 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 《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 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 集》等。
存在
乙事物
不存在
思考与讨论
3、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
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 朱阁、绮户 虚景:
宫阙
琼楼玉宇
明月(月圆) 团圆(人圆) 联想:
想象: 明月
宫阙
琼楼玉宇
思考与讨论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感情?
5、你最喜欢哪一句?说明理由。
感情变化:
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
—回到现实、自叹自慰 —积极心态、发出祝福


以“遥望夏夜的星空„„”开头, 写一篇短文,寄给在外地打工的父母, 让那皎皎明月送上我们对父母的满腔的 思念、真诚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 里共婵娟。”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认真准备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