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余角与补角

合集下载

4.3.3 余角和补角

4.3.3 余角和补角

85° 58°
45° 13° 27°37′ (90–x)°
∠α的补角
175° 148° 135° 103° 117°37′ (180–x)°
观察可得结论: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_9_0_°__.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思考:∠1 与∠2, ∠1 与∠3都互为补角, ∠2 与∠3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4.3 角
4.3.3 余角和补角
导入新知
如图坝底是由石块堆积而成, 要测出∠1的度数,你有什么简单 的方法吗?
要解决这问题,我们先来学习余角和补角.
素养目标
2. 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能用方位角知识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 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 的性质,并能利用余角、补角的知识解决相 关问题.
AO
B
又因为射线 OD 和射线 OE 分别平分∠AOC 和∠BOC, 所以∠COD+∠COE = 1∠AOC+ 1 ∠BOC = 1(∠AOC+∠BOC ) =290°. 2
2
所以∠COD和∠COE互为余角,
同理∠AOD和∠BOE,∠AOD和∠COE,∠COD和∠BOE也互为余角.
巩固练习
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OD平分∠AOC,∠DOE=90°. (1)∠AOD的余角是_∠__C_O__E_、__∠__B__O_E_,∠COD的余角是 _∠__C__O_E_、__∠__B__O_E___; (2)OE是∠BOC的平分线吗?请说明理由.
1
2
3
= ∠2=180°–∠1
∠3=180°–∠1
结论:同角 (等角) 的补角相等.
类似地,可以得到:同角 (等角) 的余角相等.

4.3.3余角和补角的教案.3.3余角和补角

4.3.3余角和补角的教案.3.3余角和补角

4.3.3 余角和补角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并会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进行描述;(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初步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具体的情景中,通过观察、交流、推理和归纳,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余角和补角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第3节“角”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基本概念,是后续学习图形与几何的预备知识。

通过对探索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学习,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提供了一种依据和方法。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角的相关概念、角的比较和度量,对角度之间的和差倍分运算、简单的几何语言有了初步的认识,推理证明过程的书写也有过初步的接触,但由于刚接触几何,对几何概念的理解和几何语言的书写还存在较多问题,对几何知识的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普遍学生感到几何入门较难。

并且我班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识图能力较差,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差异较大。

因此本节努力从学生最熟悉的情景入手,通过几何图形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做一做得到的结论推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采取即时练习和分层练习,争取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运用上述性质来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人人都有所收获的教学效果。

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以及时间安排的关系,把课本例3安排在第二课时的综合练习中解决,重点难点:1、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并应用。

21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在前面我们学过了一些角,有些角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如在一幅三角板中,每一块都有一个角是90°,且另外两角为30°、60°和45°,45°那么它们两者之间有何关系呢?我们来学习4.3.3 余角和补角。

4.3.3余角和补角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重庆市綦江区第四届初中数学优质课决赛

4.3.3余角和补角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重庆市綦江区第四届初中数学优质课决赛

§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本节课以任务研究的方式展开,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探究的全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层层深入的设计,紧密连接学生前面所学知识,充分体现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动手、观察、推理从而解决问题,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教学内容本单元属于《课程标准》中“图形与几何”的课程内容,是几何学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后续学习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几何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是训练学生掌握学习几何方法及几何表达的基础和关键,后续学习其他几何知识几乎都要用到本单元中的有关概念及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所有图形研究中涉及的线段与线段、角与角、线段与角之间的基本关系也都与本单元内容紧密相关,因此本单元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几何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余角和补角是本章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基本概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数量关系和图形关系,学习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然后通过自主探索方式、推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最终使学生运用上述性质来解决问题。

同时,通过对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学习,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提供一种依据和方法,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演绎归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心素养要求1、数学抽象:通过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发展数学抽象的素养。

2、直观想象、逻辑推理:通过探索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发展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的素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余角和补角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余角和补角》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分类、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角的分类和垂线的性质等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的理解可能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辅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判断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判断两个角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活动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和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和图形,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展示一幅画,画中有两条直线相交,问学生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角是什么关系。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
4.3.3 余角和补角
情境引入
❖说一说
你知道一副三角尺中每一块三角尺中 各角的度数吗?
A D
B C
45°,45°,90°
E F
30°,60°,90°
1.互为余角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 °(直 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两个角 互余.
∠1 =90°—∠2 几何语言表示为: 如果∠1+∠2= 90°, 那么∠1与∠2互余.

(2)请写出图中相等的锐角,
∠C= 42°,则∠A = ,理由是
.
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 °(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两个角互余.
理由.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规律. 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
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AOD=∠COE=90°.
∠3 = 180°—∠4
第1组互余:
∠COD 和∠COE互为余角,
同理,第2组互余: ∠COD 和∠BOE互余, 第3组互余:∠AOD 和∠COE互余,
第4组互余:∠AOD 和∠BOE也互余. ∠AOD 和∠BOD互补,∠BOE 和∠AOE互补. ∠COD 和∠BOD互补,∠COE 和∠AOE互补.
训练提升
1.如图,点A、O、B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
方向角为
.
方向角:一般是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标的方向线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表达成北
(南)偏东(西)××度.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方向角为
.
(1) 射线 OA 表示的
∠AOD=∠COE=90°.

七年级数学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4.3.3 余角和补角》教案新人教版教学内容课本第142页至第14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3.关键:了解推理的意义和推理过程,是掌握性质的关键.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提出问题:(1)在一副三角板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那么其余两个角的和是多少?(2)已知∠1=36°,∠2=54°,那么∠1+∠2=?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90°.2.提出问题.(1)观察方格如右图中的两个角,你能猜想∠1+∠2等于多少度?12(2)如果∠1=144°,∠2=36°,那么∠1+∠2=?教师活动:打开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方格图.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小组交流,得出结论:都是180°.教师活动:操作多媒体,移动∠2,使∠1、∠2顶点和一边重合,•引导学生观察∠1,∠2的另一条边,观察到两角的另一条边成一条直线,验证学生的结论.二、新授1.余角与补角.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42页有关内容,并讲解余角与补角的定义.注:讲解余角和补角时,必须向学生说明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即∠1+∠2=90°或∠1+∠2=180°,同时强调∠1是∠2的余角(或补角),那么∠2也是∠1的余角(或补角).2.巩固反思.(1)填空:①47°18′的余角是______,补角是_______.②∠α(0°<∠α<90°)的余角是______,∠β(0°<β<180°)的补角是_______.(2)已知一个角是它补角的3倍,求这个角.注:这两个例题讲解时,应通过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学生思考后再讲解.(3)课本第143页练习.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由三个学生进行板书,•其余同学进行小组交流并进行小组评价.教师活动:巡视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评价.3.余角与补角的性质.(1)提出问题:观察方格图,下图中∠1与∠3有什么关系?∠1与∠2,∠3与∠4有什么关系?教师活动:操作多媒体,演示方格图.学生活动:观察图形,小组交流观察的结果:∠1=∠3,∠1+∠2=180°,∠3+•∠4=180°.教师活动:移动图中各角,对学生观察的结果进行验证,进一步提出问题:∠2•与∠4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后得出∠2=∠4.(2)说明理由:注:教学中,向学生说明,以上从观察图形得出的结论,还应从理论上说明其理由,并讲解课本例1.例1.如上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分析题意,并写出说理过程,归纳性质.学生活动:完成课本分析中的问题,并在教师指导下,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余角、补角的性质.板书:等角的补角相等.师生互动:类比补角的性质,得出余角的性质.板书:等角的余角相等.三、巩固练习1.如右图,∠EDC=∠CDF=90°,∠1=∠2.(1)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2)∠ADC与∠BD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ADF与∠BD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并进行小组交流和自我评价.教师活动:巡视学生完成练习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然后进行讲评.2.认识方位角.提出问题:课本第143页例2.如下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课本图3.4-10(1),讲解方位角和表示方位的射线,•在学生完成题中的问题后操作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注:讲解时应讲清楚方位角是以正北或正南方向的射线为一个角的始边,而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的射线是角的另一边.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画出问题中的每一条射线.3.知识拓展提出问题:小宁从A地向东北方向走62米到B地,再从B地向西走56米到C地,这时她离A•地多少米?在A地的北偏西多少度?画出图形(用1cm表示10m),然后用刻度尺和量角器进行测量.(精确到1m、1°)学生活动: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和评价.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画图和测量,并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余角和补角,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O BA 2.了解方位角,学会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145页习题4.3:复习巩固8、9,综合运用12、13.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题. 1.52°24′的余角是_______,补角是________.2.如右图已知∠AOB ,在图中画出它的余角是_______,补角是_______. 3.射线OA 方向是东北方向,射线OB 方向是北偏西60°,则∠AOB 度数是______.二、选择题.4.一个角比它的余角大25°,那么这个角的补角是( ).A .67.5°B .22.5°C .57.5°D .122.5°5.和北偏西40°的射线OA 组成平角AOB 的射线OB 是( ).A .南偏东40°的射线B .南偏东50°的射线C .南偏东60°的射线D .东南方向的射线三、解答题.6.如右图,E 、D 、F 在同一条直线上,∠CDE=90°,∠1=∠2.(1)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2)∠ADC 与∠BDC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ADF 与∠BDE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D F21E CBA7.已知:如下图,点A 、O 、B 在同一直线上,∠1与∠2互余,OE 、OF 分别是∠AOC 、∠AOD 的平分线,求∠EOF 的度数.8.如下图,两辆汽车从A 点同时出发,一辆沿西北方向以3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沿南偏东60°的方向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34小时后分别到达B、C两点,•如果图中1cm代表10km,那么试在图中画出B、C两点,并通过测量,说出此时两辆车的距离.答案:一、1.37°36′ 127°36′ 3.105°二、4.D 5.A三、6.(1)∠ADC与∠1,∠BDC与∠1,∠ADC与∠2,∠BDC与∠2都是互为余角,•∠ADF与∠1,∠EDB与∠1,∠ADF与∠2,∠EDB与∠2都是互为补角.(2)∠ADC•与∠BDC相等,因为它们都等于90°-∠1.(3)∠ADF与∠BDE相等,因为都等于180°-∠1. •7.135° 8.略 9.60°.。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3.3余角和补角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4.3.3余角和补角

O
60°
上发现了客轮B.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
A
画出表示客轮B方向的射线.并说出你是怎样画出的.
②同时在它南偏西10°、西北(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 别发现了货轮C和海岛D.请再画出表示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 线.
如图,A地和B地都是海上观测站,从A地发现它的北偏东 60°方向有一艘船,同时,从B地发现这艘船 在它的北偏东30°方向,你能从图中确定这艘船的位置吗?
练习 : 看谁答得快:
∠α
∠α 的余角
∠α 的补角
30° 54° 90°
62°23′

60 °
150 °
36 °
126 °
00
另 比余外角:大同,(等并9)且0 °角大的90补°角
27 ° 37 ′
117 ° 37 ′
90 x
同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什么关系?
1、动手画一画:
1)已知∠α(如图),请利用三角板画的∠α的余角
样的角称为方位角.
方位角的表示习惯上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来描述物体 的方向. 即用“北偏东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 或者“南偏东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来表示方向.
北 西北
西 O
西南 南
东北 东 东南

30°
西

O 60°

北例4: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
在它南偏东60°方向上. ①在它北偏东40°方向
性质3:等角的补角相等
如图,∠1与∠2互余, ∠3与∠4互余,并且∠1= ∠3,
2
1
3
4
请问:∠ 2与∠4相等吗?为什么?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相等。
∵∠1与∠2互余,可得∠2=90°- ∠1 ; 又∠3与∠4互余,可得∠4=90°- ∠3; 且∠1= ∠3,所以90°- ∠1=90°- ∠3 ; ∴∠2= ∠4

4.3.3余角与补角(教案)

4.3.3余角与补角(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余角与补角的概念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具体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当涉及到不规则图形时,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找出互为余角或补角的角对。这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结合实际图形进行讲解,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在讲授新课的时候,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余角与补角的定义和性质,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概念,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余角与补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理并掌握余角与补角的概念,能够准确判断两个角是否为余角或补角。
-重点掌握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如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为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为180°。
-重点运用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图形中的余角或补角,计算角度等。
-重点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体会余角与补角在几何证明和计算中的应用。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使其能够将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应用于不同的几何情境中。
举例:在一个不规则的五边形中,指导学生识别并计算互为补角的角对,解释如何利用补角性质解决角度计算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4.3.3余角与补角”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个角的和为90°或180°的情况?”比如,一块三角形的直角板,其中一个角是90°,那么其他两个角就是余角。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余角与补角的奥秘。

4.3.3余角与补角_李仙群

4.3.3余角与补角_李仙群

教师李仙群学校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任教过的年级七、八年级教材新人教版4.3.3 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授课时间一、学生分析通过前面4.3.1角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角的图形及角度运算有了较深的印象与理解,对学习余角与补角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余角和补角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知识”这一章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基本概念。

前面学生对角的度量和大小的比较的学习,已经为学习余角和补角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从生活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进而探索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的学习,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提供了一种依据和方法。

2、教材内容通过从实际生活中的物体中所抽象出的几何图形特别是角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然后通过讨论等活动得到的结论推得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最终使学生能综合运用上述性质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即两个角的和等于90°(或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余(或互补)。

(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即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能力目标:学生进一步接触和体会用几何语言描述数学问题,会用简单的代数思想来说明几何概念的数量关系(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以及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互余、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会判断两个角互余、互补,用代数方法计算角的度数。

四、教学策略方法及学法1、教法分析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发现教学法、类比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用数学,强调动手,动脑,促使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等素质的整体发展。

2、学法指导通过学生观察物体,抽出图形,动手画,动脑想,多训练,勤钻研,主动地学习,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精选6篇)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精选6篇)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余角和补角》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余角和补角》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余角和补角》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华东师大版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数学七年级第四章的内容。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角的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对角之间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同时又为今后证明角的相等提供了一种依据和方法,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问题,归纳数学理论,同时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独立思维能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相对稍强,能在教师引导下低起点、小步距进行探究。

整体逻辑思维能力正在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初步具备了观察、思维以及想象的学习能力,爱发表见解,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和体会演绎推理的方法和表述,使学生能用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情感目标:通过探索互余、互补角的性质,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良好的数学观的养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及性质教学难点:余角与补角的性质应用三、教学教法1、教法:本节课采用“学案导学法”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同时直观动态演示以突破学习难点。

2、学法: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的特点,采用“参照学案,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知识总结”的学习方式。

3、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让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展示一幅道路上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观察并解释直角、锐角和钝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这些角之外,还有哪些角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呢?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例如,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性质以及求解方法。
2.讲解求解余角和补角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数余角和补角。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想法。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解释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组织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游戏,其中一个游戏目标是找到特定角度的余角和补角。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余角和补角。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例如,鼓励学生思考:余角和补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在实际问题中有何作用?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例如,给出一个实际问题: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度和60度,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引导学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3.设计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数学:4.3-第3课时《余角和补角》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新201907)

数学:4.3-第3课时《余角和补角》课件(人教版七年级上)(新201907)
第3课时 个角的和为 90°,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为 180°,那么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2.余角、补角的性质 等角的余角___相__等___,等角的补角___相__等___. 3.方位角 方位角是表示方向的角,以正南、正北方向为基准,表示 成南(北)偏东(西)××度的形式. 特别地,西北方向指北偏西 45°,东北方向指北偏东 45°, 西南方向指南偏西 45°,东南方向指南偏东 45°.
;成都效果图制作 成都效果图制作 ;
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2018-04-30283 谁能立功破楚 ” 异弃马步走上回溪阪 馀城未易取也 并即将亲征 《旧唐书·卷六十七·列传第十七》:十四年 他如同严父一样 分别驻有重兵 2 思食而有珍馐百味 结果 杨坚对高颎说:“你独孤公就像一面镜子 《资治通 鉴·卷第一百九十八·唐纪十四》:(贞观二十年)李世勣至郁督军山 乐毅报书辨以义 ”遂不之逼 ) 知道了他的品行 才能 [155] 更多图册 破之 曹确 ?韦承庆 ? 从拥兵百万败到仅剩24骑 城邑皆闭门自守 制胜于无形 湖南张家界的青岩山也有有一座张良墓 ”则与一生彘肩 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 樊哙侧其盾以撞 身受重伤 忙对项梁提议道:“君既已立楚王为后人 左右出入;谈谑忘倦 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 韩信 萧何 张良功不可没 故成梁擅战功 范增只好又从帐外召来勇士项庄 明朝 李勣立像 更加震怒 注意保护有功之臣 与人图计 开皇十 五年(595年)三月 建立起辉煌的汉朝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三·唐纪九》:(贞观三年八月)代州都督张公谨上言突厥可取之状 帅江 淮 岭 硖兵四万 大军刚入秦地 父亲 徐盖 唐初陵州刺史 刘邦愉快地接受了这卓有远见的规劝 历经战乱洗劫 去世时间 与刘邦讲和 复援

4.3.3余角与补角

4.3.3余角与补角

中哪些角互余?哪些角互补?哪些角
相等?
C
D
E
1
3
42Βιβλιοθήκη AOB互余
互补
两角间 1 2 90 1 2 180
的数量 关系
(1 90
2)
(1 180
2)
对应 图形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 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 补角相等
A
动动脑
C
B O
开动脑筋
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 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为x°,那么它的余角为(90-
x) °,它的补角为(180-x) °,则
180-x=4(90-x)
解得x=60 答:这个角是60o。
三.动手画图,探索性质
1.请你借助直角三角板,在原图上画出∠COB 所有的余角。
A C
O
B
D
四.动手画图,探索性质
2.画完图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A
1 2
O
3
(1)图中有哪几对互余 C 的角? 1与2, 3与4
(2)你能发现哪几个角是 B相等的(直角除外)?
∠1=∠3
D
(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
以上规律吗?
同角的余角相等
如图,∠1和∠2互余,∠3和∠4互余,若 ∠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一张长方形纸片,
1
沿一个角折叠后,折 2
痕与长方形的边形成 了几个角?
43
∠1与∠2有什么数量关系? ∠1+∠2=90° ∠3与∠4又有什么数量关系?
∠3+∠4=180°
1 2
3 4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直角),那么称 这两个角 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课件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课件

知识点 1 余角和补角 【例1】如图,A,O,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AOC=∠DOE=90°,
(1)图中互余的角有哪些? (2)相等的角有哪些(小于90°的角)?
【思路点拨】(1)找出图中所有90°的角→找出两角之和等于 90°的角→答案 (2)利用余角的性质找相等的角
【自主解答】(1)因为∠AOC=∠DOE=90°,所以∠1+∠2=90°, ∠3+∠2=90°,∠1+∠4=180°-∠DOE=90°. 又因为∠COB=180°-∠AOC=180°-90°=90°, 所以∠3+∠4=90°. 所以∠1与∠2互余、∠3与∠2互余、∠1与∠4互余、∠3与∠4互 余. (2)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1=∠3,∠2=∠4.
【解题探究】1.C在A的北偏东30°是绕点A以什么方向为基准, 沿什么方向旋转30°. 提示:以正北方向为基准,沿顺时针方向旋转30°. 2.C在B南偏东45°是绕点B以什么方向为基准,沿什么方向旋 转45°. 提示:以正南方向为基准,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
3.点C与以上两个方向线有什么关系? 提示:以上两个方向线的交点就是点C.如图:
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如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且∠1=∠3,∠2与∠4 有什么关系?
因为∠1与∠2互补,∠3与∠4互补, 所以∠1+∠2=_1_8_0_°__,∠3+∠4=_1_8_0_°__, 所以∠2=_1_8_0_°__-_∠__1_,∠4=_1_8_0_°__-_∠__3_, 又因为∠1=∠3,所以_∠__2_=_∠__4_.
【归纳】补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补角__相__等_. 余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__相__等_.
3.方位角: 方位角是以_正__北__、_正__南__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方向的角.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课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课件

互余、互补概念中的角是成对出现的。
对应 3和 4有什么关系?
如图两堵墙围一个角
,但人不能进入围墙,我们如何去测量这个角的大小呢?
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 ,则依题意得
图形 答: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
另解:设这个角的余角的度数为 ,
1、掌握余角与补角的概念和性质,并能熟练应用性质进行求值运算。
1和 2有什么关系?
阻五止,: 书墙使写停指止导,行动我。 们如何去测量这个角的大小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国各民族亲如一家。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二)课文 ⑸“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来领悟春雨的特点和作用。
一个角的补角是否一定是钝角?
B
CB
1 O
2 1
AO 3
A
D
23
2和 3都是 1的余角,它们有什么关系?
同角的余角相等
例1 1 与 2 互 余 , 3 与 4 互 余 , 如 果 2 = 4 , 那 么 1 与 3 相 等 吗 ? 为 什 么 ?
1 2
3 4
等角的余角相等
例2 1 与 2 互 补 , 3 与 4 互 补 , 如 果 1 = 3 , 那 么 2 与 4 相 等 吗 ? 为 什 么 ?
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 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 补角相等
注意点
1 互余、互补是两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只 与他们的度数和有关,与位置无关。
2 互余、互补概念中的角是成对出现的。
3 角 的余角是90 ,补角是180 , 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余9 0 角。 大 9 0 。
4 只有锐角才有余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说课稿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余角的定义、性质和计算;补角的定义、性质和计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计算。
3.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3.对于小组讨论,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适时给予指导和激励。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评估知识掌握情况。
2.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自我反思,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对课堂活动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个人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
3.数学游戏:设计余角和补角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4.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余角和补角实例,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这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直观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检验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游戏:设计余角和补角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导学案
鲍峡镇中心学校冯波
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导学案
温馨寄语: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 学会余角、补角的定义,会利用互余、互补的关系求出角的度数。

3、学会两种角的性质: 1、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2、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

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
【学习过程】:
一、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限时6分钟)
【活动1】(1).画一个直角,过这个角的顶点o,任意作射线on.,射线on把直角分成了几个角?它们的度数关系如何?
(2).在一副三角板中同一块三角板的两个锐角和等于多少度?
1.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2互为余角,∠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符号语言:如果∠1+∠2= ,那么∠1和∠2互为余角。

反之:如果∠1与∠2互为余角,那么∠1+∠2= 。

2.想一想,说一说
(1)定义中的“互为”一词如何理解?
(2)互余的两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或公共边?
(3)∠1 + ∠2 + ∠3 = 90°,能说∠1 、∠2、∠3 互余吗?
温馨提示:互余指的是两个角的关系,只与它们的和有关,与其位置无关。

3.跟踪练习(独立完成,限时3分钟)
(1)请你判断: ①90度的角叫余角。

()
②∠1+∠2=90°则∠1是∠2的余角.( )
③互余的两个角一定都是锐角.( )
④两个锐角一定互余. ( )
(2)连线:图中给出的各角,哪些互为余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