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

合集下载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机械制造技术》是畜牧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机械零件质量检测能力、机械零件材料选择能力、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和零件毛坯成形技术的应用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内化,为后续课程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今后从事设备维护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根据机械零件图纸,能描述出加工零件应达到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要求;2.能描述常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常用热处理工艺;3.能描述机械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

(二)能力目标1.会根据机械零件图纸的要求判别零件是否合格;2.能测定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冲击韧度;3.能根据典型零件的工作条件选择金属材料;4.能进行钢的常规热处理;5.能根据图纸要求制作铸件、锻件、焊接件等毛坯。

(三)素质目标1.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2.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3.具有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4.养成爱护设备和检测仪器的良好习惯。

三、参考学时66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技能训练】车刀角度测量(2)教学目标1.切削方法、切削用量的定义。

2.掌握正交平面参考系下,刀具标注的角度。

3.了解切削物理过程-切屑切削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①根据目标,设计任务。

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工作任务。

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总体目标合理地分解成若干个任务。

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

组织学生仔细研究如何去完成任务,开展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想要掌握的知识点,而这些问题中,大部分是新的知识点,或者是以前没有掌握的技能,这也是教师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

③查找资料,规划任务。

学生根据任务内容,可以查找材料、技能手册或图书馆及网络等,收集相关的资料后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2.课程目标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2.课程目标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课程类别:B 学时:40+20 学分:4编写执笔人:张淑会审定负责人: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专业【课程性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主修课程,是学科整合《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设备与工装》、《机加工实训》等课程形成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机械切削加工这一核心能力的重要支撑课程。

【课程作用】本课程帮助学生学会理解机械图样,掌握常用机床的安全操作要领,会按图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检测与判断的初步能力,熟悉刀具、量具的选取和使用,了解工件的定位与装夹知识,培养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生产线的使用与维护、安装、调试及管理工作,同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前导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后续课程】后续课程有《机械制造工艺学》《零件数控加工》等课程。

1.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行为导向理念和思路进行设计,采用任务引领、案例导向、项目训练的模式组织教学。

1.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具体是以毛坯制造、机械加工机械制造生产管理等就业岗位为导向,以掌握铸造、锻压、焊接、切削加工等知识及操作技能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典型任务项目为中心载体,开展理论讲授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教学。

既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又注意围绕相关任务项目的单元性,以及利用实践环节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促进作用,对教材进行相应重构和再组织,以帮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铸造工艺基础、铸造方法、简单铸造工艺设计2)锻压工艺基础、锻压方法、简单锻压工艺设计3)手工电弧焊方法、其它焊接方法4)毛坯选择5)切削加工基础知识6)零件表面加工方法(含机床)2.2能力目标1)掌握砂型铸造方法,了解其它铸造方法。

2)掌握自由段方法,了解其它锻造方法;掌握板料冲压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知识 复习 学习材料 试题与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机械静联接多数属于(A)A可拆联接 B不可拆联接 C焊接 D以上均不是2、铣削较薄零件时,夹紧力不能太大,常采用(C)铣加工。

A 逆铣B 端铣C 顺铣D 均可3、板料在冲压弯曲时,弯曲圆弧的弯曲方向应与板料的纤维方向(C)。

A 垂直B 斜交C 一致D 任意方向4、下列加工工序中(C)不是自为基准加工的A 浮动镗刀镗孔B 无心磨床磨外圆.C 齿轮淬火后磨齿面D 浮动铰刀铰孔5、在下列凸轮机构中,从动件与凸轮的运动不在同一平面中的是(D )。

A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B摆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C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摆动从动件圆柱凸轮机构6、铰链四杆机构中,若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且以最短杆为机架,则机构有( B )个。

A一个曲柄,B两个曲柄,C无曲柄,D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两个。

7、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连续加工完成零件一部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称为(B)。

A 安装B 工序C 工步D 工作行程8、机械加工安排工序时,应首先安排加工(D)。

A 主要加工表面B 质量要求最高的表面C 主要加工表面的精基准D 主要加工表面的粗基准9、加工Φ20mm以下未淬火的小孔,尺寸精度IT8,表面粗糙度Ra3.2-1.6,应选用(C)加工方案。

A 钻孔-镗-磨B 钻-粗镗-精镗C 钻-扩-机铰D 钻-镗-磨10、车削细长轴时,为防止工件产生弯曲和振动,应尽量减少(D)。

A 轴向力B 前角C 主偏角D 径向力11、车削的特点是(C)。

A 等面积、断续切削B 变面积、断续切削C 等面积连续切削D 变面积断续切削12、在正交平面中测量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是(B)。

A 前角B 后角C 主偏角D 刃倾角13、顺铣与逆铣相比较,其优点是(A)。

A 工作台运动稳定B 刀具磨损减轻C 散热条件好D 生产效率高14、有三点和工件相接触的一个自位支承,限制工件的(A)个自由度A 1B 2C 3D 415、在大批量生产中一般不使用(C)。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

机械制造技术概述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的领域广泛,包括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加工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概述,包括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涉及到许多基本原理,如力学、材料科学、加工工艺学等。

首先,机械制造需要考虑的力学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质,而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力学性质。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原理,例如,设计强度等级和确定最大承载能力,或者计算机械设备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等。

其次,机械制造离不开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的目的是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以在设计和制造机械设备时选取适当的材料。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考虑材料的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热性能等特点。

材料的选择和特性对机械设备的寿命、质量和性能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最后,机械加工是机械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械加工指加工金属、木材等材料的过程,将原料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以制造出各种机械零件。

机械加工可以通过手工、数控加工、机器加工等方式进行。

机械加工对机械制造的成功和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各种新技术和新应用。

以下是其中几种:1. 3D 打印技术3D 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数控制技术,以粉末金属或塑料为原料,将物体按照设计的模型分层加工而成的技术。

3D 打印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制造出形状复杂、内部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大大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和零部件的质量。

2.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通过自主系统或遥控系统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的技术。

机器人技术在机械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自动化装配线、无人机、智能仓库等,可以大大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率和生产速度。

3. 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机械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研究和应用机械加工、制造方法和工
艺的学科。

它涉及设计、制造、组装和维修各种机械零部
件和设备的技术和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包括以下方面:
1. 机械设计:根据产品需求和规格,进行零件和装配的设计,包括CAD、CAM和CAE技术的应用。

2. 加工工艺: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机械加工、数控
加工、成形加工等,并选择合适的工艺装备和工具。

3. 装配和组装: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零部件的装配和组装,
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4. 表面处理:对零件进行处理,如热处理、镀层、喷涂等,以提高表面的硬度、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5. 检测和质量控制:利用各种检测设备和工具对零件和产
品的尺寸、形状和性能进行检测和控制,确保产品符合质
量标准。

6. 维修和维护: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延长其使用寿命和提高工作效率。

机械制造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包括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能源、电子、医疗器械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数控加工、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制造更加灵活和高效。

机械制造技术上册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上册教学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应该能够:1.熟练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常见方法;3.熟练使用机械制造相关工具,了解不同工具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4.具备一定的机械制造实践经验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1. 机械制造技术的概述(1课时)•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及类型;•机械制造工艺流程;•机械制造的应用领域。

2. 机械制造材料与加工方法(5课时)•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应用;•机械制造主要加工方法(切削加工、冲压加工、焊接、成型等);•加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3. 机械制造工具及测量(3课时)•常用机械加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数字化机械制造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常见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4. 机械制造CAD系统的使用(4课时)•机械CAD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使用范围;•机械CAD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机械CAD系统的绘图、编辑和变换等功能的使用。

5. 机械制造实践(12课时)•切削加工实验;•冲压加工实验;•焊接加工实验;•成型加工实验;•数字化机械制造实验。

三、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其中,机械CAD系统的使用和数字化机械制造实验将采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机械制造实践将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方式本门课程采用形成性、终期、等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操作等,终期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等级评价主要根据学生的课程表现和贡献程度进行综合评定。

五、教学参考书目1.《机械制造》(第二版),梅银锁,高等教育出版社;2.《机械制造CAD教程》(第三版),朱勇,清华大学出版社;3.《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第四版),王树鹏,机械工业出版社;4.《机械制造实验指导书》(第三版),张俊勇,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1. 基础知识部分a. 机械零部件的分类与命名b.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与方法c. 机械制造中常用材料的性能与应用d. 机械制造中的测量与检测技术e. 机械制造装备的分类与应用2. 基本技能部分a. 机械加工基本操作与安全规范b. 常见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际操作c. 机械加工与装配的实践技能训练d. 机械制图及CAD/CAM技术应用3. 理论应用部分a. 机械制造技术与工业自动化的结合b. 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案例研究c.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理论笔记讲解、实践操作示范、案例分析探讨、小组讨论等形式。

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水平和实践能力。

具体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占总成绩3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40%)。

四、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1. 参考教材a. 《机械制造技术导论》张三b. 《机械制造工艺学》李四c. 《机械制造技术实践指南》王五2. 学习资源a. 机械制造技术相关的学术期刊与专业网站b. 实验室设备和工具的操作指南及相关文献资料五、期望学生掌握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1. 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4.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跟踪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

六、课程备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相关职业发展的必备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于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制造方向)学分:5.5 总学时:88 理论学时:80 实验/实践学时:8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共88学时,5.5学分,分两学期讲授。

该课程分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其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Ⅰ》理论学时42,实验6学时,共48 学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Ⅱ》理论学时38,实验2学时,共40学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金属切削过程、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典型的机械加工方法和机械产品的结构工艺性有透彻的了解,能选择加工方法及加工参数,所使用的机床,刀具等工装设备,并通过相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以金属切削理论为基础,要求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知识,并具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机床与切削工具的能力。

2.以制造工艺为主线,要求掌握机械加工和机械装配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拟订工艺路线的原则,能用尺寸链原理求解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对典型零件制造工艺、先进制造技术有所了解,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

3.以提高产品加工质量为核心,要求熟悉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具有分析和控制影响加工质量因素的初步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金属材料成型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参考教材:[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任小中等,科学出版社,2011[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张士昌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卢秉恒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周宏甫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张洪涛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赵雪松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三、课程内容(一)、绪论主要内容: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机械制造技术研究的内容和基本要求,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习题第一章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1-1,切削加工由哪些运动组成?它们各有什么作用?析:切削加工由主运动和进给运动组成。

主运动是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使之转变为切削,从而形成工件新包表面。

进给运动是不断的把切削层投入切削,以逐渐切除整个工件表面的运动。

1-2,何为切削用量?简述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析:切削用量是切削时各运动参数的总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

与某一工序的切削用量有密切关系的刀具寿命,一般分为该工序单件成本最低的经济寿命和最大生产率寿命两类。

原则:一般是提高刀具耐用度的原则,并且保证加工质量。

粗加工时,大的切削深度、进给,低的切削速度;精加工时,高的切削速度,小的切削深度、进给。

1-3,常见的切削类型有几种?其形成条件及加工的影响是什么?析:切削加工就是指用切削工具(包括刀具、磨具和磨料)把坯料或工件上多余的材料层切去成为切屑,使工件获得规定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方法。

楼主想要了解的是不是切削加工的分类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有许多分类方法。

常见的有以下3种。

按工艺特征区分切削加工的工艺特征决定于切削工具的结构以及切削工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形式。

按工艺特征,切削加工一般可分为:车削、铣削、钻削、镗削、铰削、刨削、插削、拉削、锯切、磨削、研磨、珩磨、超精加工、抛光、齿轮加工、蜗轮加工、螺纹加工、超精密加工、钳工和刮削等。

按切除率和精度分可分为:①粗加工:用大的切削深度,经一次或少数几次走刀从工件上切去大部分或全部加工余量,如粗车、粗刨、粗铣、钻削和锯切等,粗加工加工效率高而加工精度较低,一般用作预先加工,有时也可作最终加工。

②半精加工:一般作为粗加工与精加工之间的中间工序,但对工件上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的部位,也可以作为最终加工。

③精加工:用精细切削的方式使加工表面达到较高的精度和表面质量,如精车、精刨、精铰、精磨等。

精加工一般是最终加工。

④精整加工:在精加工后进行,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小的表面粗糙度,并稍微提高精度。

机械制造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机械制造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机械制造技术课件
汇报人: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机械制造概述 传统机械制造技术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机械制造质量控制 机械制造的未来发展
01
机械制造概述
机械制造的定义
机械制造是将原材料转化为成品的生产过程。 机械制造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检测和质量控制等环节。 机械制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汽车、机床等。 机械制造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05
机械制造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的方法
统计过程控制 测量系统分析 过程能力分析 质量改进方法
质量检测的步骤
检测计划制定 检测工具准备 样品选择与制备 检测数据记录与分析
质量问题的解决
确定问题:明确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分析原因: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材料、工艺、设备等
制定措施:根据分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如改进工艺、更换材料、 调整设备等 实施方案:按照制定的措施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和调 整
精密加工技术
定义:使用精密机床和精细加工刀具进行加工 分类:超精加工、镜面加工、纳米加工等 应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光学仪器等领域 发展趋势:高精度、高效率、智能化
04
机械制造工艺流程
零件的定位与装夹
定位原理:六点 定位原理,限制 工件的自由度
装夹方法:如三 爪卡盘、四爪卡 盘等,固定工件
定位元件:如V 形块、定位销等, 限制工件的自由 度
焊接工艺及 设备
焊接种类及 特点
焊接应用及 发展
切削加工技术
定义:利用切削 工具从工件上切 除多余材料的加 工方法
分类:车削、铣 削、钻孔、刨削、 磨削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2. 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为其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目的和分类。

2.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和常用术语。

3.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机械制造工艺的编制和执行。

5.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

2. 利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验法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教材、参考资料等。

2. 准备实际工程案例和实验设备,以便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

3. 准备课堂讨论题目和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目的和分类,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情况。

3. 讲解基本原理:讲解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基本参数和常用术语,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

4. 讲解工艺方法:讲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具体应用。

5.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技术。

6. 课堂讨论:提出讨论题目和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7. 实验教学: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8. 总结和复习: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重要的机械类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机械制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课程涵盖了机械制造的各个领域,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刀具、夹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1. 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原理、机床与刀具、加工工艺、机械加工质量、机械装配、机械维修等。

具体内容包括金属切削基本概念、刀具几何要素、切削力与切削功率、机床结构与传动、夹具设计基础、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机械装配工艺基础、机械维修基本知识等。

2. 教学要求:学生应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熟悉常用金属切削机床和刀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机械加工质量与装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掌握机械装配和维修的基本技能。

同时,学生应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首先,采用课堂讲解和实例演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现场操作演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机械制造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其次,注重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期中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本课程还将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和竞赛获奖情况给予额外的加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题第2章制造工艺装备复习题1。

单项选择1-1 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

①同一台机床②同一套夹具③同一把刀具④同一个加工表面1-2 目前机械零件的主要制造方法是().①材料成形法②材料去除法③材料累加法④材料复合法1—3 工件的定位就是使( )①不同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同一位置。

②同一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同一位置。

③不同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不同位置。

④同一批工件逐次放入到夹具中,都能占据不同位置。

1—4 在数控铣床上用球头立铣刀铣削一凹球面型腔,属于()。

①轨迹法②成型法③相切法④范成法1-5 进给运动通常是机床中()。

①切削运动中消耗功率最多的运动②切削运动中速度最高的运动③不断地把切削层投入切削的运动④使工件或刀具进入正确加工位置的运动1—6 在外圆磨床上磨削工件外圆表面,其主运动是().①砂轮的回转运动②工件的回转运动③砂轮的直线运动④工件的直线运动1-7 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

①均由工件来完成②均由刀具来完成③分别由工件和刀具来完成④分别由刀具和工件来完成1-8 目前使用的复杂刀具的材料通常为().①硬质合金②金刚石③立方氮化硼④高速钢1—9 在背吃刀量p a和进给量f一定的条件下,切削厚度与切削宽度的比值取决于().①刀具前角②刀具后角③刀具主偏角④刀具副偏角1—10 垂直于过渡表面度量的切削层尺寸称为()。

①切削层深度②切削层长度③切削层厚度④切削层宽度1—11 大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1-12 小锥度心轴限制( )个自由度。

① 2 ② 3 ③ 4 ④ 51—13 在球体上铣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 (习图2—1-13),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1-14 在球体上铣平面,若采用习图2—1-14所示方法定位, 则实际限制( )个自由度。

① 1 ② 2 ③ 3 ④ 41—15 过正方体工件中心垂直于某一表面打一通孔,必须限制( )个自由度.① 2 ② 3 ③ 4 ④ 51-16 普通车床的主参数是( )。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本课程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限选的课程,该课程既有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起到丞上启下的作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对制造活动有总体的了解与把握,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能选择加工方法与机床、刀具、夹具及加工参数,具备制订工艺规程的能力和掌握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分析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与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面向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全体学生,注重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及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提示下使其自主地、全面地理解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培养目标。

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和拓宽视野的过程。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目标积极思考、分析,鼓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

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

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终结性评价则注重检测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建立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基本理念。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装配基础

《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装配基础
轨间隙、齿轮齿条间隙等的调整。
配作是指配钻、配铰、配刮、配磨等在装配过程 中所附加的一些钳工和机加工工作。如连接两零件的 销钉孔,就必须待两零件的相互位置找正后再一起钻 铰销钉孔,然后打入定位销钉,这样才能确保其相互 位置正确。
(4)平衡 对于转速高、运动平稳性要求高的机器(如精密磨
3.画出尺寸链图 画尺寸链图时,应以封闭环为基准,从其尺寸的一端 出发,一一把组成环的尺寸连接起来,直到封闭环尺寸的 另一端为止,这就是封闭的原则。 画出尺寸链图后,便可容易地判断出哪些组成环是增 环,哪些组成环是减环。增、减环的判别原则是;当其它 组成环尺寸不变时,该组成环的尺寸增加使封闭的尺寸也 增加为增环;该组成环的尺寸增加使封闭环的尺寸减小为 减环。
对旋转体的不平衡量可采用下述方法纠正:①用钻、 铣、磨、锉、刮等方法去除质量;②用补焊、铆接、胶 接、喷涂、螺纹连接等方式加配质量;③在预设的平衡 槽内改变平衡块的位置和数量(如砂轮的静平衡)。
(5)验收试验 产品装配好后应根据其质量验收标准进行全面的
验收试验,各项验收指标合格后才能涂装、包装、出 厂。产品不同,其验收技术标准也不同,验收试验的 方法也就不同。除上述装配工作外,油漆、包装等也 属于装配工作。
习题
7.1 机械装配概述
1. 装配的概念 任何机器都是由若干零件、组件和部件组成。按规定的
技术要求,将零件、组件和部件进行接合,使之成为半成品
或成品的工艺过程称为装配。把零件、组件装配成部件的过
程称为部件装配,零件、组件和部件装配成为最终产品的过
程称为总装配。 2.装配工作的基本内容 (1)清洗 机械产品一般都比较精细,其精度要求都在毫米以下。
任何微小的脏物、杂质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尤其是对于轴 承、密封件、精密偶件、相互接触或相互配合的表面以及有 特殊清洗要求的零件,稍有杂物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 装配前对零件进行清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建议课时数: 学分:适用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开课单位:机电工程系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机械制造技术》是以制造一定质量的产品为目标,研究如何以最少的消耗、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进行机械产品制造的综合性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机械制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

本课程从对机械制造过程的全面概括了解入手,以成形理论和切削理论为基础,介绍各种加工方法及工艺装备;以零件精度构成及实现为主线,介绍各种加工方法的合理综合应用,阐明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原理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知识,为适应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他们成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既有较为广泛的理论知识,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进一步的专业课学习和今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设置时注意学生科技素养的培养和方法论、知识与应用的整合发展。

2、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课程目标实现的四个方面: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工艺装备(夹具)。

实现目标的学习领域: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机械加工方法与装备、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典型零件加工工艺设计、现代制造技术。

通过学习,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掌握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切削参数、加工设备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拟定和机械装配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等.了解轴类、套类及箱体类等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制造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高莉莉)教学课件 第8章

《机械制造技术》(高莉莉)教学课件 第8章
1.保证工件定位的稳定性和夹紧的可靠性
铣床夹具的受力元件和夹具体要有足够的刚度和 强度,以保证工件在夹具上定位的稳定性和夹紧的可 靠性。
设计和布置定位元件时,应使支承面积尽量大一 些,以增加工件定位的稳定性。
设计夹紧装置时,为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松动, 夹紧装置要有足够的夹紧力和自锁能力,且夹紧力的 作用点和方向要适当。
2.钻套
(1)钻套的形式
钻套是指确定钻头等刀具位置及方向的引导元 件。按其结构,钻套可分为固定钻套、可换钻套、 快换钻套和特殊钻套等四种。
① 固定钻套 如右图所示为固定钻套,它有
两种形式:无肩钻套和带肩钻套。 固定钻套直接压入钻模板或夹具体 中,其与钻模板的配合一般选用 H7/n6或H7/r6。固定钻套钻孔的位 置精度较高,结构简单,但磨损后 不易更换,因此,主要用于中小批 量生产中。
④ 特殊钻套
当受工件的形状或加工孔位置的分布等限制 不能采用上述标准钻套时,可根据需要设计特殊 结构的钻套。如下图所示为几种特殊钻套。其中, 图(a)所示钻套用以加工沉孔或凹槽上的孔;图 (b)所示钻套用于加工斜面或圆弧面上的孔;图 (c)所示钻套用于加工多个近距离孔。
(2)钻套的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在选定了钻套结构类型后,需要确定钻套的 内孔直径d、引导高度H及钻套与工件间的排屑间 隙h等参数,如下图所示。
① 钻套的内孔直径d
一般钻套内孔的基本尺寸 应等于刀具的最大极限尺寸, 钻套与刀具之间取基轴间隙配 合。当所加工孔精度低于IT8级 时,钻套内孔可按F8或G7加工; 当所加工孔精度高于IT8级时, 钻套内孔可按H7或G6加工。
下图为用来加工车床溜板箱上多个小孔的盖 板式钻模。
5.滑柱式钻模
滑柱式钻模带有可升降钻 模板,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动作迅速,制造周期短,生产 中应用较广。但钻孔的垂直度 和孔距精度不太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造技术》试卷成绩________ 考试班级考试日期
工精度应遵守基准原则;为保证各表面间都能获得较高的位置精度,多数工序所选择的精定位基准,应遵守基准原则。

其次还可以根据工件的加工要求可按互为基准和自为基准选择精定位基准。

9、确定夹紧力作用点的位置时,应使夹紧力作用点落在上或几个定位元件所形成的支承区域内,作用在上,并应尽量。

10、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对同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称为工序。

11、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称为,而它们之间的称为加工误差。

12、零件的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和。

二、判断题(以对用“∨”表示,错用“×”表示,将判断结果标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一把新刃磨刀具从开始切削至达到磨损限度所经过的总的切削时间称为刀具寿命。

()
2、进给方向与切削力的水平分力方向相反时,称为逆铣,反之称顺铣。

()
3、当一批工件装夹时,只要将工件夹紧其位置不动了,就可以认为这批工件在机床上定位了。

()
4、因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是通过定位元件,因此定位元件也必须在夹具体
上定位。

()
5、用于一面两孔中定位用的削边销(菱形销)其削边方向与两销连心的方向是任意的。

()
三、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10分)
1、在设计夹具选择定位形式时,在保证工件加工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而使夹具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A. 完全定位
B. 不完全定位
C. 过定位
D. 欠定位
2、可调支承与辅助支承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
A、在工件定位过程中不限制工件自由度,而后者则限制。

B、在工件定位过程中限制工件自由度,而后者则不限制。

C、在工件定位过程中限制工件自由度,后者也限制。

3、确定夹紧力方向时,为了减小工件的夹紧变形,应使夹紧力方向尽量朝向()。

A. 大的定位基准面
B. 主要定位基准面
C. 工件刚性较好的方向
4、定位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与加工方法有关,因此只有用()加工一批工件时,才可能产生定位误差。

A. 调整法
B. 试切法
C. 定尺寸刀具法
5、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过程
C.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四、简答题(15分)
1、简述刀具磨损的种类及磨损过程。

2、简述外圆车削的装夹方法。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应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五、分析题(25分)
1、 根据以下给定的刀具几何角度,在正交平面静止参考系中,画出
ο75=r K ο15=o γ,ο8='=o
o αα,ο5=s λ,ο15='r K 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并指出刀具的前刀面、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及刀尖的位置。

(12分)
2、如图所示的一批工件的工序简图,除槽未加工外,其余表面均已加工完毕,本工序加工槽B,请回答下列问题:(13分)
2分)
2、应选择工件上哪些合适的表面为定位基准面(选择一组),并用定位符号标在图上。

(3分)
3、根据确定的一组定位基准面,选择相应的定位元件来限制工件的自由
度,并将每个定位元件的名称及所限制的自由度写出,(4分)
4、上述的定位方案中属何种定位形式(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2分)
5、将夹紧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用符号的形式标注在工序简图上。

(2分)
六、计算题(10分)
如图所示的零件图及工序简图,(图的右端为零件的设计尺寸,左端为工艺尺寸)两孔O1O2都以底面A为定位基准镗出。

试确定镗两孔的工序尺寸H1、H2(基本尺寸及偏差)
2020年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多余金属
2、切削速度、背吃刀量
3、高速钢、硬质合金、硬质合金、硬质合金、高速钢
4、形状、刀具、工件、成形运动
5、定位、夹紧
6、不完全
7、大支承板、菱形销、6、菱形销
8、重合、统一
9、定位元件、刚性较好的部位、靠近加工部位
10、工作地、工艺过程
11、加工精度、偏离程度
12、可行性、经济性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选择题
1、B
2、B
3、C
4、A
5、B
四、简答题
1、简述刀具磨损的种类及磨损过程。

刀具磨损的种类分为: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前后刀面磨损。

磨损过程: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2、简述外圆车削的装夹方法。

方法:三爪卡盘装夹、四爪卡盘装夹、一夹一顶、两顶尖装夹。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应划分为那几个阶段?
(荒加工阶段)、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光整加工阶段
五、分析题
1、作图
2、(1)、⋂x →x ⋂y →z ⋂
z (2)、底面和两孔O 1、O 2 即一面两孔 (3)、底面:大支承板→z ⋂x ⋂
y 孔O 1:圆柱销 →
x →
y 孔O 2:菱形销 ⋂z
(4)、完全定位 (5)、铅垂 两点 六、计算题 解
1) 基准重合)(04.0501±=H 2)
H 0=60±0.1
增环H2 减环H1=60±0.04
H2= H0+ H1=60+50=110
ES(H2)=ES(H0)+EI(H1)=0.1-0.04=0.06
EI(H2)= EI(H0)+ ES(H1)=-0.1+0.04=-0.06 所以:H2=110±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