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简介..
活血化瘀保健康——王清任简介
活血化瘀保健康——王清任简介淤血是人体产生很多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人手脚发麻,口苦,头晕头痛,以至于偏瘫,脑梗,大多都是由淤血造成。
清代名医王清任为活血化瘀开创了很多治疗方法,对中医养生治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清任,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人,其代表作《医林改错》两卷,记载有关古人在人体解剖和脏腑生理功能方面的错误,并详细论述了半身不遂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又通过自己多年临床经验对活血化瘀诸法进行了阐述,形成了活血化瘀法临床应用的完整体系,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活血化瘀的基础方王清任在自创的活血化瘀方剂中,直接以“活血”、“逐瘀”命名的就有8首,与广泛被使用的补阳还五汤中的药物稍作对比,不难看出,这一基础方实即桃红四物汤的变化(见表1)。
方中桃仁《药品化义》云:“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红花,《本草纲目》云“活血润燥、止痛、散肿、通经”;川芎,《本草汇言》云:“上行头止,下调经水,中开郁洁,血中气药”;赤芍,《本草备要》云:“泻肝火,散恶血,治腹痛坚积,血痹疝癖”;当归,《景岳全书?本草正》云:“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
2、补气活血化瘀法以治疗半身不遂著名的方剂补阳还五汤为例,王清任认为“半身不遂本源”日“人行坐转动,全仗元气,若元气足则有力;元气衰则无力。
……实因气亏得半身不遂”。
谓半身不遂元气亏虚经络亏虚为其本,又认识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
故方中重用黄芪以补元气,药量用至四两,气足而血行,桃仁、红花、赤芍各自仅用一钱,以达血行载气,并辅以搜风通络之地龙,诸药合用,气行血行,瘀血得除。
3、清热活血化瘀法此法以解毒活血汤最能代表,王清任谓主治“瘟毒自口鼻入气管,由气管达于血管,将气血凝结,壅塞津门,水不得出……以解毒活血汤治之,活其血,解其毒”。
方中连翘、甘草、生地清热凉血解毒,赤芍、桃仁、红花、当归活血祛瘀,再伍葛根,柴胡,枳壳解肌护阴清热。
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瘀血证治
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瘀血证治王清任的瘀血证治(转)王清任,字勋臣,又名全仁,清·直隶(河北)玉田县人,生于乾隆三十二年,卒于道光十一年(公元1768-1831年)。
少年时喜好拳勇,曾为武生。
20多岁时开始行医生涯,曾游历滦州(今唐山)、奉天(今沈阳)为医。
后久居北京行医,开办知一堂药铺,以医技名噪京师。
著有《医林改错》2卷,阐述其独到的学术见解。
王氏治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特别注重实践。
他曾说:“必亲治其证,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人:若一证不明,留与后人再补,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才立论,病未经见,揣度立方。
”所以,他所创制的活血化瘀诸方都是经过临床反复验证而后著之于书的。
其在治学上的另一个特点是不迷信古人,具有创新精神。
其在《医林改错,脏腑汜叙》中直言不讳地批评“古人脏腑论及所绘脏腑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王氏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于是,他多次亲赴义冢、刑场等地寻找观察尸体脏腑,历经42年的寻访探求,始觉明了,遂把观察所得绘制成脏腑图,附以文字说明,载人《医林改错·卷上》,对古代脏腑图说中的一些错误的认识作了澄清和纠正。
虽然由于客观条件所限,王氏观察所绘制的脏腑图还显得幼稚和粗糙,而且在纠立了古人谬误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差错,但王氏的这种坚持实践出真知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
《医林改错·卷下》记载了王氏临床辨证论治的心得。
主要包括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疑难杂证和以益气活血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独到经验。
其所载诸方皆其临床所得,历经验证,疗效卓著,至今为临床所常用。
该书自1832-1950年再版近40次,平均3年1次,为古代任何一家之言的医学著作所不及。
一、瘀血证治经验王氏认为:“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
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
”又说:“只要能使周身之气通而不滞。
血活而不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河北清代名医王清任的传奇人生
河北清代名医王清任的传奇人生养生治病显魅力中医中药真神奇《魅力中医药》-您的家庭保健医魅力提示河北,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一方凝聚了五千年中华文化智慧的热土。
中医药文化在这里发源,历代名医辈出,极大地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
这其中就有清代的名医王清任。
解说:王清任:又名全任,字勋臣,家乡就在今天的河北省玉田县。
他自幼习武,曾经当过武状元。
受祖上行医的影响,王清任20岁的时候便决定弃武从医,从此开始了他行医问诊之路。
他主要的医疗活动是在北京,并在北京开了一个药铺,叫知一堂,常常行善积德,为穷人看病不收诊金,再加上其精湛的医术,成为清代富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中医训诂专家钱超尘,著有《中国医史人物考》等非常有影响力的学术专著,他也是王清任的同乡,对王清任有着很深的研究。
那么,王清任的一生,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和传奇呢?钱超尘教授采访:我在念小学的时候,我父亲就跟我说,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我父亲还说,咱们玉田县有一个著名的医学家叫王清任,是鸦鸿桥的人。
王清任的学习主要的是靠自学成才。
一个是他对于《黄帝内经》他真正的下了刻苦的功夫。
第二他对于《伤寒论》,对于《本草经》下过刻苦的功夫,认真的读书。
解说:正因为王清任认真读书,才发现前人医书中所绘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
王清任认为“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于是王清任下决心励志要弄清楚人体内部构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钱超尘教授采访:那个时候,就是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还没有解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谁敢把人家进行解剖呢!他就观察。
不是一次,不是两次有几十次呢!这个大家都能够耳熟能详的故事说的很清楚。
人的横隔膜是不好看到的,他当时住在北京,就有一个行刑的官员,杀人的官员,侩子手之类的。
他就向他多次的访问,多次的询问,横膈膜到底在哪?什么样的?基本上也把这些个问题解决了。
解说:经过几十年的钻研,本着“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唯愿医林中人,临症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的愿望和态度,秉持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于道光十年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
王清任课件课件
脱发、眼疼白珠红、糟鼻子、耳聋、牙疳、 出气臭、白癜风等不见表里证者,乃是 “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证”
瘀血的治疗
补气活血法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
对于血瘀实证,王氏善用行气活血。 创立活血化瘀方剂15首,以活血化瘀药 与理气药同用为主,可谓是化瘀不忘行 气。他在活血化瘀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创 立了分部治疗血瘀证的方法。
二、代表著作
三、学术思想
业医诊病当明脏腑 灵机记性在脑非心 治病要诀在明气血
1.业医诊病当明脏腑
《灵枢· 经水》:若夫八尺之士, 《内经》 ……其死 可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 《难经》 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 《难经》:肝独有二叶; ……肝重二斤四 《欧希范五脏图》 皆有大数。 两, ……主藏魂。 脏 藏
2.灵机记性在脑非心
(2) 脑与官窍的联系:
王氏还观察到两耳通于脑,两目系于脑, 鼻连于脑,故视、嗅、听诸灵机皆根于脑。
2.灵机记性在脑非心
(3) 脑与智力的联系:
援引婴幼儿脑髓生长与感觉、语言发育 ,“小儿初生时,脑未全,囟门软,目不 的关系,论证人脑主司感觉、语言、思维 灵动,耳不知听,鼻不知闻,舌不言。至 的功能,指出了脑发育与智力发展的联系。 周岁,脑渐生,囟门渐长,耳稍知听,目 稍有灵动,鼻微知香臭,舌能言一二字。 至三四岁,脑髓渐满,囟门长全,耳能听, 目有灵动,鼻知香臭,言语成句”。
(2)病机重血瘀
血瘀(邪实)
邪与血结是重要原因。所谓“血受寒, 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瘟疫在内烧炼其血,血受烧炼,其血 必凝” 等等。
(2)病机重血瘀
在诸瘀血中,他尤重视血府血瘀, 他所论“血府,血之根本,瘀则殒 命” ,“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 分别” ,以及“血府血瘀,血管血又 瘀”等,指出心脏与脉道的功能正常与 否也是血瘀证的重要病机。
清代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医林改错》2
清代名医王清任及其著作《医林改错》2王清任(1768-1831年)是河北省玉田县鸦洪桥河东村人,亦名全任,字勋臣。
从他的字可以看出他的父母寄望于他能够从政,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王清任是清代的武庠生(亦即武秀才),后来还捐资得了个千总(武略骑卫)的官衔。
他的先祖王凝机是当地的一位名医,王清任小时候一边学武,一边学医,所以长大后颇有胆略,见识过人,且性格光明磊落。
王清任早期在自己家乡行医,后来到北京行医,因为疗效卓著,颇有医名,与皇亲国戚四额驸交好,在四额驸家中住了几十年。
因为这些原因,王清任经常被一些高官延请到家中治病。
他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为中央高干治病的医学专家的级别。
王清任之过人之处在于他极有胆略和求实精神,中国过去两千多年有过不少的中医,但是在这两方面能超越王清任的人恐怕还没有。
不但过去没有,现在也很少见到王清任这样的勇于求实与创新者。
他到死人堆中去扒拉开人的内脏,以此来研究人体结构,发现了《黄帝内经》和《难经》这些著作中关于人体器官的描述大多不正确。
他也敢于冒天下之不韪,在他的著作中,他批评被人过度吹捧的医界圣人和经典。
因为他的批评有理有据,所以他的著作一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王清任的自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嘉庆二年丁巳,余年三十,四月初旬,游于滦州之稻地镇,其时彼处小儿正染瘟疹痢症,十死八九。
无力之家,多半用代席裹埋。
代席者代棺之席也。
彼处乡风,更不深埋,意在犬食,利于下胎不死。
故各义冢中,破腹露肚之儿,日有百余。
余每日压马过其地,初未尝不掩鼻,后因念及古人所以错论脏腑,皆由未尝亲见,遂不避污秽,每日清晨,赴其义冢,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犬食之余,大约有肠胃者多,有心肝者少,互相参考,十人之内,看全不过三人,连视十日,大约看全不下三十余人。
始知医书中所绘脏腑形图,与人之脏腑全不相合,即件数多寡亦不相符,惟胸中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关紧要。
及余看时,皆已破坏,未能验明在心上心下,是斜是正,最为遗憾。
王清任的中医教育思想
王清任的中医教育思想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国栋【简介】:王清任(1768~1831)又名全任,字勋臣。
清代直隶省(今河北省)玉田县人。
清代富有创造与革新精神的解剖学家、医学家。
年轻时即精心学医,医术精深。
著有《医林改错》。
(一)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王清任在行医过程中日益体察到人体解剖学的重要。
并欲使人体解剖知识同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这一思想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王清任认为“夫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
尝阅古人脏腑论及所绘之图,立言处处自相矛盾”[1]。
这种严重后果必然是影响医学理论和临床的实践。
整整十年之间,王清任多次到疫病暴死者乱葬岗中和死刑场观察人体内脏结构,他首先记载了人体腔由膈膜分为胸、腹两腔,而非古书图中所给两个隔膜,三个体腔——三焦。
又改正了古图中肺有六叶两耳二十四管的错误,“肺有左、右两大叶,肺外皮实无透窍,亦无行气的24孔。
”认为肝有四叶,胆附于肝右第二叶,纠正了古图肝为七叶的错误。
(二)治病要诀,在明白气血王清任对人体的气血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他认为气与血皆为人体生命的本源,但同时也是致病因素。
“不论外感内伤,对于人体的损伤,皆伤于气血而非脏腑。
气有虚实:实为邪实,虚为正虚;血有亏瘀,亏为失血,瘀为阻滞。
”[2]王清任的解剖图中明确描述了动脉、静脉的形态结构与部位。
虽然王清任未能分清楚动脉、静脉和心脏在血液循环方面的功能。
但他却详实而准确地描述了动脉的解剖结构、部位和相互关系,这在前代中医解剖学著作中是前所未有的。
(三)改错医林,利千秋万代他在《医林改错》中写道:“治国良相,世代皆有;著书良医,无一全人。
其所以无全人者,因前人所创医书,脏腑错误,后人遵行立命,病本先失。
病本既失,纵有绣虎雕龙之笔,裁云补月之能,病情与脏腑,绝不相符,此医道无全人之由来也。
”于是王清任潜心精究岐黄,对古书中人体构造提出修正批评。
时常精心观察人体之构造,并绘制图形,纠正前人错误,写成《医林改错》一历史巨著。
治“瘀”专家王清任血府逐瘀汤,瘀郁并治,“通”治百病
治“瘀”专家王清任血府逐瘀汤,瘀郁并治,“通”治百病展开全文王清任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曾被视为离经叛道,为一些正统人士所不齿,故现今流传下来的资料比较有限。
但时间是无情而公正的,作为中医药学中活血化瘀学派的开山鼻祖,他的医学成就正日益引起世人的瞩目,活血化瘀方药的应用范围之广,对现代医学的启迪之深,实在令人激动不已。
仅就血府逐瘀汤而言,其临床新用案例愈来愈多,大有令人应接不暇之势。
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字勋臣,清代直隶省玉田县(今河北省玉田县)鸭鸿桥人。
自幼喜好拳术,曾在当地任武庠生。
后来开始学习医学,精研歧黄之术,20岁左右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先是在当地医名渐盛,以后在北京行医数十年,享誉京城。
王清任是清代一位颇具革新思想的著名医家。
他不迷信古人,勇于冲破旧论,创立新说,历时42载写成了《医林改错》一书,纠正了以往中医学著作中的诸多错误,成为中医学发展进步的一个里程碑。
他强调补气活血与活血逐瘀两个临床治疗原则,据此变化出几十首活血化瘀的方剂,血府逐瘀汤就是其中之一。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一书中说:“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长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
”这就是王氏所谓的胸中血府。
王氏指出,“胸中血府”极易产生瘀血,出现“胸中血府血瘀”之证,治宜活血化瘀,故创血府逐瘀汤。
王清任的血府说有三个要素:第一是血府的解剖认识;第二是血府血瘀、胸中血瘀的病理认识;第三是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王氏血府说的错误只在于对血府的解剖认识上。
他虽未明确反对“夫脉者,血之府也”,却臆造了一个“胸中血府”。
然而正是这一错误,使王氏将注意力集中于胸部,提出了“胸中血府血瘀”。
既然我们已知王氏的认识有误,不妨去伪存真,将“胸中血府血瘀”当作“胸中血瘀”。
事实证明,胸中血瘀是极易出现的一种病理现象,这一病理认识合乎中医脏腑学说,并与《内经》合拍,故用活血化瘀为法也就理所当然了。
王清任
• 血府逐瘀汤
• 组成:生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柴胡、 桔梗、枳壳、当归、牛膝、甘草 • 主治:胸中血府血瘀证。 • 症状:a 疼痛、 b 胸部异常感觉、 c 情志异常、 d 睡眠异常、 e 发热 、f 其他。 • 功用:活血行瘀,理气止痛,为王氏逐瘀主方, 加减使用通治一切气滞血瘀症。
• 膈下逐瘀汤 • 组成: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乌药、
• 2、关于血的论述 • 生理: • “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 病理
• “血有亏瘀” ,而尤其强调血瘀。 • 血亏归咎于各种出血:“血亏必有亏血之因,或 因呕血、衄血……” • 邪与血结也为主要原因“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 受热则煎熬成块”; • 对瘟毒、吐泻、转筋等症都强调活血法。
• 《医林改错》从症测瘀,罗列了血瘀证 五十种,载于“通窍”、“血府”、“膈 下”、“少腹”等逐瘀汤适应证中,尤重 视血府,认为“血,虚者正气虚”, 即正气之为病惟有虚候,无实证可言。 • 故此,王氏将许多疾病,特别是与肢体 活动有关的疾病归于气虚。
•
王清任指出,肢体活动障碍的病变, “亏损元气,是其本源”。认为元气一亏, 半身无力,无力则不能动,名曰半身不 遂。
• 王氏同时指出气血可致血瘀而相兼为病。 • “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
元胡、香附、灵脂、当归、丹皮、甘草、 枳壳 • 主治:肚腹血瘀证。 • 特点:消瘀散积力量较强,与理气药相配, 止痛效果显著。
• 少腹逐瘀汤 • 组成:小茴香、干姜、元胡、没药、当 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灵脂 • 主治:少腹血瘀证。 • 特点:1、偏温;2、药物作用在下焦少 腹;3、活血止痛作用强。
• 2、解剖学上的贡献和错误 • (1)否定“心主思”,明确灵机记性在脑。 • “脑为元神之府。” • (2)比较详细的记载了一些动静脉的分布 和解剖位置。 • (3)发现了幽门括约肌。 • (4)对气管、支气管的形态结构有正确的 描述。
清朝医学家王清任
清朝医学家王清任第一节生平和著作王清任,又名全任,字勋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生于直隶玉田县鸦鸿桥河东村。
以武庠生纳粟捐得千总衔,例受武略骑尉。
为人性情磊落,精于医术。
从青年时期起即往来京师从事医疗实践活动。
曾历游滦州(今河北唐山一带)、奉天(治所在今沈阳市)等地。
后定居北京行医,开设一家药铺,店名“知一堂”,颇享医名。
中晚年与四额驸那引成交好,结为义兄弟。
居住四额驸府中,长达数十年之久。
道光十一年(1831)二月十六日,殁于那引成府中,其妻携随用衣物扶柩回乡。
王清任的专方、著述、手稿等,除已刊行于世的《医林改错》之外,其他均散佚。
王清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求知欲,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富有革新精神的医学家。
他崇尚实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不顾顽固守旧分子的攻击责难,想方设法对尸体进行直接观察,并在自己的医疗实践中注意多方访问。
经过四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与不懈努力,所著《医林改错》一书,在解剖学及临床医学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并绘制了二十五幅人体脏腑图,为中国医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二节在解剖学上的贡献解剖学是形态医学的开端,是一切医学基础理论的基础。
我国的解剖学起始是很早的。
在《灵枢经·水篇》中就有:“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
其死,可解剖而视之”①的记载。
之后又有过一些以了解人体形态结构为目的的解剖活动。
《汉书·王莽传》记述:“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②宋代吴简和杨介进行过两次较为细致的解剖,并分别绘成《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这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的解剖学图谱。
然而,由于封建伦理道德提倡“以孝事父母,以恕待他人”。
所谓孝,则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所谓恕,则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就要求人们不仅要谨慎保护父母及自身体肤的完整,还要不毁伤他人身体,因而解剖学作为一种直接毁伤躯体的行为,在中国古代难以开展,导致了解剖学的发展相当缓慢,大都是循经所云,相沿传袭。
王清任
三、治 疗 经 验
分部论治瘀证
学 术 重 点
瘀血证治 中风论治
气虚致中
(一)瘀血证治
虚: 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血停留而为瘀
1.瘀血之因
血受寒则凝结成块
实: 邪气所致
血受热(瘟毒)则煎熬成块
显而易见血瘀之症
?
通窍活血汤所治的头面、四肢 及周围血管瘀血证;
2.瘀血 之症
血瘀杂症
血府逐瘀汤所治心胸以上之证; 膈下逐瘀汤所治肚腹之瘀血证; 少腹逐瘀汤所治之月经紊乱、经 色改变、痛经、崩漏、小产等; 身痛逐瘀汤所治久痹等; 颠狂梦醒汤所治之哭笑不休, 骂詈不避亲疏等证;
4、活血化瘀配回阳救脱
治霍乱吐泻抽筋身凉汗多—急救回阳汤 活血化瘀配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 活血化瘀配行气化痰—癫狂梦醒汤
[医案举例]
例1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 胸可睡,盖一层布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 诊之,此方五付痊愈。(《医林改错· 血府逐瘀汤所治
之症目》)
分析 王氏治病重视气血,此患者年高体弱,夜 卧胸不任物,延治日久,推知胸中必有血瘀, 证乃血瘀气滞,胸中窒闷所致,用血府逐瘀汤 活血化瘀,血通气畅,故病霍然而愈。
(二)灵机记性在脑论
否定了“心主思”的说法 认为脑为髓海,髓海的充盈决定了记忆力
的强弱。
“灵机记性在脑”; 提出“脑气”;
脑气的生理病理
脑位居头颅之内,由髓汇集而成。 《医林改错· 脑髓说》曰:“灵机记忆在脑者,因饮 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 行入脑,名曰脑髓。” 否则,“脑气虚,脑缩小, ⋯⋯脑髓中一时无气,不 但无灵机,必死一时,一刻无气,必死一刻”。 这说明王氏主张脑气具有机能和物质的双重 性。
王清任
王清任王清任(1768-1831),又名全任,字勋臣,清·河北玉田县人。
是我国医学史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实践家,非常重视人体解剖学,亲自观察尸体结构,并绘图以示;临证亦颇有卓见,创造了不少补气行气、活血化瘀的方剂。
著有《医林改错》一书。
王清任自幼习武,是武庠生。
青年时曾考取武秀才,系武科举出身。
后捐资得千总衔(下级军官)。
由于他性情磊落,耿直不违,在任职千总期间,目睹和经历了晚清官场的腐败,特别是为他自己空有一身武艺,到头来还得花钱纳粟买个小官做而烦恼,逐渐形成了“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愿望,改习岐黄,以医为业了。
据说,当年的玉田县知县,要把鸦鸿桥收为“官桥官渡”,老百姓过桥渡船都要收费。
王清任为了维护当地百姓利益,毅然为民请愿,坚决反对收费,结果得罪了县太爷。
县官怀恨在心,曾唆使经王清任治过病而没治好或死亡患者的家属去县衙告状,企图陷害王清任,迫使王清任只好远离故乡,在外地及北京行医。
并在后来于北京开设药铺“知一堂”,渐渐“名噪京师”,终成一代名医。
王清任在二十岁时已精通古代医籍,对古书中有关脏腑的记载产生怀疑,在行医的过程中深感解剖知识的重要,“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否则“本源一错,万虑皆失。
”他在研究“著书不明脏腑,了古代的一些脏腑书籍和图形后,发现里面存在着不少矛盾,于是感慨地说: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从此,开始了对人体结构的观察研究。
王清任30岁时,正是河北滦州稻地镇行医,时值瘟疫大流行,小儿尸裹甚多,王清任路过墓地,见到被狗拖咬的尸体内脏外露,他不嫌臭秽,每天清晨都去观看小儿尸体,连续10天观察了30多具,发现与古书所描绘的脏腑图形有不符之处。
此后他在奉天和北京三次去刑场偷偷观察刑尸及其内脏,以了解人脏腑结构。
有时,王清任没有尸体供解剖研究,就解剖家畜,他也是我国解剖史上第一个做动物解剖实验的医学家,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1830年,王清任将42年间实地所见绘制成《亲见改正脏腑图》,连同他的临床心得及其它有关的医学论述,著成《医林改错》。
王清任(英)
主讲:英洪友
一、生平和著作简介
1.生平简介
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 王清任,一名全任,字勋臣。河北玉 田鸦鸿桥河东村人。 田鸦鸿桥河东村人 。 生于清代乾隆三十 三年, 卒于道光十一年( 三年 , 卒于道光十一年 ( 公元 1768 - 享年六十三岁。 1831年),享年六十三岁。少年爱好拳 曾考中武秀才, 术 , 曾考中武秀才 , 又尝捐资得千总衔 武略骑卫) 二十多岁开始行医, ( 武略骑卫 ) 。 二十多岁开始行医 , 三 十多岁即有名。 曾历游滦州( 十多岁即有名 。 曾历游滦州 ( 今河北唐 山地区) 奉天( 今沈阳) 等地, 山地区 ) 、 奉天 ( 今沈阳 ) 等地 , 考察 尸体解剖。 后至北京行医, 尸体解剖 。 后至北京行医 , 并开设知一 堂药铺, 著有《 医林改错》 堂药铺 , 著有 《 医林改错 》 记其脏腑解 剖所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经验。 剖所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经验。
二、学术理论
3.治病要决,在于明白气血
⑵论血:“血有亏瘀” 论血: 血有亏瘀” 血亏之因: 血亏必有亏血之因, 血亏之因 : “ 血亏必有亏血之因 , 或 因吐血, 衄血, 或溺血, 便血, 因吐血 , 衄血 , 或溺血 , 便血 , 或破 伤流血过多,或崩漏产后伤血过多” 伤流血过多,或崩漏产后伤血过多” 血瘀之因: 气虚、 邪与血结、 血瘀之因 : 气虚 、 邪与血结 、 寒 、 热 、 病毒、 病毒、风湿 从症测瘀”罗列血瘀症50种 “从症测瘀”罗列血瘀症 种 重视血府血瘀
三、治疗经验
1.瘀血治疗 瘀血治疗
⑵活血化瘀法 创分部治疗血瘀症的方法: 创分部治疗血瘀症的方法: 立少腹逐瘀汤治冲任虚寒、少腹积块症: ④立少腹逐瘀汤治冲任虚寒、少腹积块症: 少腹逐瘀汤:干姜、没药、当归、蒲黄、 少腹逐瘀汤:干姜、没药、当归、蒲黄、 五灵脂、赤芍、延胡索、小茴香、川芎、 五灵脂、赤芍、延胡索、小茴香、川芎、 官桂
名医传:王清任——头痛身痛逐瘀汤,活血祛瘀功效良
名医传:王清任——头痛身痛逐瘀汤,活血祛瘀功效良王清任,清代著名医学家。
字勋臣,今属河北人。
王清任自幼习武,曾为武生,20岁时弃武习医,几年间名满乡里。
30多岁时,于北京开药铺行医,医术精深,声名远扬。
他看病不拘于古方,用药独到,治愈不少疑难病症。
王清任一生具有开创精神,于逝世的前1年,著成《医林改错》一书。
梁启超评论“王勋臣……诚中国医界极大胆革命论者,其人之学术,亦饶有科学的精神”。
王清任精究岐黄,其所创的五个逐瘀汤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方中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为基础药物,均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
现代医家常用此五个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头痛、腹痛、失眠、腰腿疼痛等属于瘀血所致者。
1.血府逐瘀汤组成:红花,桃仁,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及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神经官能症、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等属瘀阻气滞者。
2.少腹逐瘀汤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主治: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块,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
3.通窍活血汤组成:赤芍,川芎,麝香,老葱,生姜,桃仁,红花,大枣,黄酒。
功用:活血化瘀,通窍活络。
主治:头面淤血,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4.膈下逐瘀汤组成: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皮,赤芍,延胡索,甘草,香附,枳壳。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清代名医王清任简介
清代名医王清任简介
丁文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1984(000)003
【摘要】王清任一名全任。
字勋臣,河北省玉田县鸦洪桥河东村人,生于清乾隆戊子三十三年(公元1768~1831),卒于道光辛卯十一年。
为人性情磊落,精于医术,初年(1797)历游滦州奉天府等地,后在北京开设,“名知一常”药铺。
他治疗重视人体脏腑经络,认为“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予夜行”。
曾亲自赴义冢观察犬食孩尸残余内脏,并向刽子手中观剖出心肝,以此知识来研究脏腑,因发现尸体隔膜上有多量血的存在,认为瘀血能致多种疾病,
【总页数】1页(P60)
【作者】丁文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清代医学家王清任 [J], 贺雅芳
2.清代神医王清任在坟场里寻找学问 [J], ;
3.清代福州名医陈恭溥与《伤寒论章句》简介 [J], 林恩燕;陈炬烽
4.名字载入县志的清代名医 [J], 李德梅
5.清代医家王清任学术思想探析 [J], 范喜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史#6
王清任(1768-1831),一名全任,字勋臣,直隶玉田(今河北玉田)鸦鸿桥河东村人。
王清任最初是在他的家乡直隶玉田行医。
30多岁时,在北京设立了医馆“知一堂”,“知一”之名,是取自庄子的“知一万毕”,很快名满京师。
他饱读医书,用药独到,治愈了不少疑难病症。
◆观察人体内脏
◆调查访问 苦心“访验42年,方得的确”
◆动物解剖实验
《医林改错》共2卷。
上卷为“脏腑记叙”,主要载有“古人脏腑图”、“亲见改正脏腑图”,这两篇是《医林改错》的主要内容。
另有“脑髓说”、“气血合脉说”、“心无血说”及“方叙”。
该书对脏腑解剖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如称肺为两叶,并论肺管及其分级;描述动脉、静脉的主要位置和分布;发现幽门括约肌;明确提出“灵机记性在脑”等。
医林改错》中创立和修改古方33个,皆是从气血立论。
王清任名言
1、著书
宗旨:“今余刻此图,关非独出己见,评论古人之短长,非欲后人知我,亦不避后人罪我,惟愿医林中人,一见此图,心中雪亮,眼底光明,临证有所遵循,不致南辕北辙,出言含混。
病或少失,是吾之厚望也。
”
原则:“医家立言著书,…必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人。
”
2、临证
“断不可徒取虚名,恃才立论,病未经见,揣度立方。
”
“业医诊病,当先明脏腑。
”
3、读书
“记脏腑后,兼记数症,不过示人以规矩。
”
“…并非全书。
不善读者,以余之书为全书,非余误人,是误余也。
”
不善读者,以为全书
善读者,规矩,方法,思路。
王清任(清代医学家)丹参加葛根治高血压
王清任(清代医学家)丹参加葛根治高血压
清代医学家王清任
王清任,清代医学家(1768-1831年)。
字勋臣,直隶玉田(今属河北)人,邑武庠生,又纳粟得千总职。
年青时即精心学医,并于北京开一药铺行医,医术精深,颇噪于一时。
因其精究岐黄,于古书中对人体构造与实际情况不符,颇有微词,并敢于提出修正批评,其革新精神甚得好评。
尝谓“著书不明脏腑,岂非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盲子夜行”,故精心观察人体之构造,并绘制图形,纠正前人错误,写成《医林改错》。
清代名医王清任,就有妙方,通治心脑血管病。
材料:葛根3克、丹参3克
制法:葛根、丹参等量,将其用粉碎机,打成细面后,将二者混在一起。
用法:患者,早饭前、晚饭后,服用一次此面,每次患者吃一小勺(家用小瓷勺),用温水冲服。
连服半个月至一个月内,就会见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清任在 《医林改错》 中说:“良医无全人 ,因 前人创著医书、脏腑错 误.后人遵行立论”。 《素问》,《灵枢》,中 医鼻祖,两千年无人能指 其是 非,即或有疑亦不敢1. 业 医 诊 病 , 当 先 明 脏腑
“著书不明藏府,岂不是痴 人说梦;治病不明藏府, 何异于盲子夜行?” 2.灵机记性在脑论 “心乃出入气之道,何能生 灵机,贮记性?”
3.执着追求:为了亲见脏腑, 屡遭挫折,却不折不挠, 数十年如一日,艰苦而顽 强地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 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经 历四十二年的努力,方得 成就。就连《医林改错》 的反对者也认为:“清任 之恒心,独得千古,后学 者能具清任之恒心,何患 不成名医?”
4.越改越错?! 由于历史条件和 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 王清任的思维研究方 法及学术观点方面尚 有不妥之处,他著作 中关于人体解剖方面 的绘图和记述也有失 误的地方。
耗时42年写就唯一著作《医林改 错》,因敢于问阙经典 ,阐发气 血 ,而名噪京师 ,为后世医家所 仰 叹,在 民间广为流传 ,至今 已译成 7O多个版本 ,流传海外 , 影响极大。
重视实践 ,不 盲从古 人。他曾用畜来做实验 , “以畜牧 之,遂喂遂杀之 畜, 网油满水 铃铛,三 四日不喂之 畜杀之 ,无 水 铃铛”。用动物作实 验,可谓中国解剖史上 的先者。
医学贡献
开辟了我国解剖学的 途径
对活血化瘀法在临床 上的运用有了进一步 发展
人物评价
1.探索精神:作为一 位医家,王清任身上最 可宝贵的是他敢于不囿 旧说,勇于大胆探索的 创新精神。 2.严谨治学:他的治 学态度相当严谨,主张 “医家立言著书”“必 须亲治其症,屡验方法, 万无一失,方可传于后 人”
《医林改错》节选 王清任 著
第八组成员:袁小娟,张帆, 张建涛,张黎,赵晨曦,赵 卫红,周传波,周煜森,张 冰心
王清任故里
王清任观察脏腑图
王清任
又名全任 ,字勋臣 ,清代著名 医家 ,被誉为“活血化瘀之鼻祖”, 是一位敢于疑古 ,勇于创新 ,重 视实践 ,对我国解剖学和临床 医 学有着重大贡献的医家。
然而由于这些尸体都经野 狗啃食,脏器破损残缺,大 多是仅留着肠胃,少有保存 完整的心脏肝脏的。他只能 互相参照,反复体会,连续 观察了十天,参看了百余具 尸体,使他大开眼界。 这一次与人体脏腑的亲密 接触,他认识到古书中描绘 的脏腑与实际不相符合,即 使件数的多少也不尽准确。
故事2 (来自网络)
3. 治病要决,在于明 白气血
“治病之要诀在于明白 气血,无论外感内伤”。 指出气虚和血瘀为致病之 源。 王氏学古而不泥古, 发现不能自圆其说之处以 深刻研究的精神,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 。
二.重视实践
1.故事1 --第一次与人体 脏腑的亲密接触。 2.故事2 --对“胸中”疑 惑的无尽探索。 3.王清任为研究脏腑,访 验42年,才绘成全图, 王 氏在当时严禁解剖 时代不 辞艰辛,不避 臭秽 ,苦心积虑为 了 搞清学 术上的疑 团。 这种治学精神很值得我 们学习 。
5.有成就,有见地 是我国不可多 得的富有革新精神 的医学家;所著 《医林改错》一书, 在解剖学及临床医 学方面提出了一些 独到的见解 ;《简 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也列条肯定他为有 影响的医学家。
谢 谢 ~
故事1(摘自《医林改错》)
嘉从二年丁巳 ,余年三十, 四月初旬游于滦州之稻田钲, 其 时彼 处小儿正染瘟疹痢症, 十死八九,无力之家 ,多半用 代席裹埋 ,代席者代棺之席 也 ,彼处乡风更不深埋 ,意 在犬食 ,利于下胎不死 ,故 义冢中破腹露脏之儿日有百余, 每日压马过其地,初未尝不掩 鼻 ,后因念及古人所以错论脏 腑,皆由未尝亲见,遂不避污 秽,每日清晨赴义冢,就群儿 之露脏细视之。
嘉庆四年六月,王清任 在奉天遇上一次机会。一 个因疯病打死丈夫和公公 的女犯要被处以剐刑。他 紧跟至西关,忽然领悟到 那是个妇女,据伦理道德 是不容近前观看的,只得 远而避之。等到行刑者提 着犯人的内脏从他面前经 过,他才观察到这成人的 脏器形态与小儿相同。
嘉庆二十五年,他在 北京又遇上了一次机会, 一个因打死母亲而处以剐 刑的男犯被行刑于崇文门 外。等他赶到,行刑已结 束,膈膜行刑时遭破坏了, 仅见到脏腑。他不得已在 道光八年五月再赴刑场观 察,又未得近前。 王氏屡经挫折,虽已 见到了大部分的脏腑,但 对膈膜一物尚不明了。他 不甘随意提笔,因而耿耿 于怀,仍设法多方访问。
道光九年十二月,北京安定 门大街板厂胡同恒家请王清任出 诊看病。席间闲谈,王清任说到 自己留心四十余年未能将膈膜验 明一事。刚好江宁布政司恒敬公 在座。此人曾镇守哈密,领兵于 喀什噶尔,所见诛戮尸体极多, 对膈膜一物知之甚详。王清任喜 出望外,恭敬请教,恒敬公被王 清任求实和执著追求的精神所感 动,向他详尽地说明膈膜的形态 和位置。 王清任对于脏腑形态的观察 研究工作经历了四十二个春秋的 努力,至此才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