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第二集-梅兰竹菊》中(彩色版)

合集下载

芥子园画传文字说明

芥子园画传文字说明

《芥子园画传》前所附之文宜熟读,初学画者先须从此出来。

:石壶论画语要《芥子园画传》,又名《芥子园画谱》,是清代初期开始陆续编绘印行的绘画图谱著作。

每卷首集有《画学浅说》,后有画法歌诀。

摩诸家图式,并附简要说明,末附所摩名家画谱。

《芥子园画传》的编绘印行相当漫长而复杂。

初集山水谱共四卷,包括树石谱、山石谱、(点景)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画谱。

全书前有“芥子园”主人李渔(笠翁)的序。

《芥子园画传》初集,由清初画家王概(安节)以明代画家李流芳(长蘅)的四十三页课徒稿为基础,加以增编,扩充为一百三十三页,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用开化纸五色套版印成。

《芥子园画传》第二集兰竹梅菊谱,共四卷。

起初由诸曦庵编画兰竹谱,王蕴庵画梅菊及草虫花鸟谱,后又增添诸升、王质所绘图谱,王概、王蓍(宓草)、王臬(司直)兄弟三人论订。

第三集花卉、草虫及花木、禽鸟谱,共四卷,为王概兄弟编画。

二、三集成书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也是用木版五色套印。

以上《芥子园画传》共三集,以李渔金陵(南京)别墅“芥子园”之名刻印,故名《芥子园画传》。

编绘《芥子园画传》的主要是王概。

王概,字安节,他的父亲名辅,字左车,其先为浙西人,后居于江宁(今南京)莫愁湖之东。

王概和两个弟弟王蓍、王臬,都爱好诗书画,。

王概善画山水。

他的山水学龚贤(半千)笔法,擅作大幅山水及松石等,以雄快取势,苍劲有余,冲和不足。

康熙中期,王概以明代李流芳旧课徒稿,增补编画,并在范画的前面著“画学浅说”。

王概领头编画《芥子园画传》,对清代和近代中国画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芥子园画谱》中提到的李流芳(1575~1629年),字长衡,号檀园,又号香海、泡庵,晚称慎娱居士,本安徽新安歙人。

侨居嘉定、常熟。

万历十三年,李流芳中举人。

天启间阉党专权,遂绝意进取,专意于诗、文、书、画和刻印。

他的山水画学元代人黄子久、吴镇一路,《明画录》记其:“于吴仲圭尤为精诣。

”现存《长林丰草图》轴画,笔法爽朗,墨色清秀。

《芥子园画谱》新版问世 再现300年前原貌(图)

《芥子园画谱》新版问世 再现300年前原貌(图)

谢和平点赞《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是一部文化经典,也是一部书画学习、创作的珍贵教科书、参考书,很有价值,它的版本很多,川大这次提供的版本是历史上很珍贵的版本。

我们推动珍贵的古籍版本走向大众,就是要让大家都可以零距离地阅读经典、感悟文化、学养人生。

”“我们把《芥子园画谱》这样的馆藏珍品拿出来付印出版,就是要让这些文化经典在服务师生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手工宣纸、泛黄的书页、金镶玉蝴蝶装……近日,《芥子园画谱》第三集《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新版在成都问世。

与坊间流行的《芥子园画谱》众多版本不同,这个版本,无论是色彩还是笺纸,都惟妙惟肖地再现了现藏于四川大学图书馆的《青在堂》初版原貌。

今年上半年,所有爱画之人都可以在省内县级以上图书馆一睹为快。

新版面世线清晰墨鲜艳:时光为纸张“着色”一部《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安安静静地躺在桌面上,打开青锦书套,是一摞四册图谱,一色的青锦暗花封面,翻开第一册,书页采用的是厚厚的手工宣纸,首页是竖写的题名:《画传三集》,右边是作者:“绣水王宓草、王安节、王司直摹古”,左边是内容:“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正上方有“宇内诸名家合订”字样,右下方有一枚红色的芥子园印章。

这就是《青在堂》古籍善本原来的封面了。

《芥子园画传》又称《芥子园画谱》,《青在堂草虫花卉谱·翎毛花卉谱》是其中的第三集。

书册逐页展开,染着红晕的荷花,淡黄的腊梅,翠绿的芭蕉,枯褐色的芦苇,灰背的螳螂,笔笔清晰,色色鲜艳。

每一页,由外至内,一圈圈淡黄色的印痕,一层层地向中心晕染,似乎时光为纸张着了色,使得一幅幅图画平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一幅印刻精美的花卉作品上,已被列为成都市花的芙蓉迎风招展,花旁两行小字:“锦江秋色浑无赖,采树春风太不如。

”原产于四川的蜀葵也出现在花卉作品中。

成都市图书馆副馆长肖平向成都晚报记者讲述了这部古装书籍的来历:四川大学图书馆藏《芥子园画传》共四集二十五卷,为清康熙至嘉庆中彩色套印本。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三百年前的《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曾被誉为“画学之金针”,引导多少初学者循序摹画而得以渐渐步入门庭。

当今不少著名的中国画家,回忆起习画之初时,仍以得此画谱为“如获至宝”,可见影响之大,功不可没。

一、芥子园画传兰谱青在堂画兰浅说清王概等撰画兰诀画兰先撇叶,运腕笔宜轻。

两笔分长短,丛生要纵横。

折垂当取势,偃仰自生情。

别形前后,须分墨浅深。

添花仍补叶,攒捏更包根。

淡墨花先出,柔枝茎更承。

瓣宜向背,势更取轻盈。

茎裹纤包叶,花分浓墨心。

全开方上仰,初放必斜倾。

喜霁皆争,临风似笑迎。

垂枝如带露,抱蕊似合集。

五瓣休如掌,须同指曲伸。

蕙茎宜挺立,叶要强生。

四面宜攒放,梢头渐缀英。

幽姿生腕下,笔墨为传神。

一. 画叶层次法画兰全在于叶,故以叶为先。

叶必由起手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

二笔交凤眼,三笔破象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

下包根箨,式若鱼头。

成丛多叶,宜俯仰而能生动,交加而不重叠。

须知兰叶与蕙异者,细柔与粗劲也。

入手之法,略具于此。

凡画兰不可叶叶相匀,随笔撇去。

不妨若断若续,意到笔不到,或如螳螂肚或细如鼠尾,轻重适宜,得心应手,各尽其妙。

↓↓↓名称:幽香雅韵题识:幽香雅韵贤谋写作者:曾贤谋尺寸:52x43cm铃印:曾(朱文)贤谋之印(白文)曾氏水墨(朱文)画叶左右法画叶有左右式,不曰画叶,而曰撒叶者,亦如写字之用撇法。

手由左至右为顺,由右至左为逆。

初学须先顺手,便于运笔,亦宜渐习逆手,以至左右兼长,方为精妙。

若拘于顺手只能一边偏向,则非全法矣。

前面起手的一笔至三笔,都是自左向右画,是为了便于初学的人顺手易撇的缘故。

现在讲如何画右发式,以便学习时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凡画兰,应使根相聚,虽多到数十叶,都要注意不可将叶画得一样,更不可乱。

浓淡之间要相互协调,彼此穿插应布局合理。

这些都在于自己用心领会。

↓↓↓名称:兰花题识: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句庚寅秋月白沙主人写意作者:曾贤谋尺寸:42x63cm铃印:贤谋(白文)白沙主人(朱文)年份:2010年画叶稀密法叶虽数笔,其风韵飘然,如霞裾月珮,翩翩自由,无一点尘俗气。

《芥子园画传·梅兰竹菊谱》之谱诀探析

《芥子园画传·梅兰竹菊谱》之谱诀探析

摘要:《芥子园画传》传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教育思想。

其在编著上,虽然很多是运用画工的口诀等形式,但这些形式经过之前及清代这些文人画家的运用和改造,《芥子园画传》这些近于画工之技的法式等,承载了各种文化品格和深刻的画理,在本质上区别了之前画工的粉本教学。

作为《芥子园画传》之一的《芥子园画传·梅兰竹菊谱》便具备了以上的主要特征。

《芥子园画传·兰竹梅菊谱》,是中国古代花鸟画科画谱和画诀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画教材中谱诀类的经典之作,其作为成熟而经典的中国画谱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谱诀本身的形式;二是谱诀本身的形式中所涵摄的基本文化精神。

前者主要体现为谱诀的法式本身,后者主要表现谱诀法式本身所体现和包含的理、意。

前后两者互为表里。

本文按照《芥子园画传·梅兰竹菊谱》的结构分两部分叙述其法与理和法与意及它们之间的表里关系。

关键词:谱,诀,法,理,意;《芥子园画传·兰竹梅菊谱》各卷的结构大致相同,都分为三部分,其一是前有“青在堂画兰浅说”数则,内容有二,首先是梅兰竹菊各题材的画法源流,以此综论画史中的画法与画理;其次是梅兰竹菊各自的基本法式及诸小节的具体口诀法式;其二是具体的画谱配以口诀;其三是古今名人画作等具体的样式。

一、法与理本文分析《芥子园画传·兰竹梅菊谱》所包涵的经典画理主要三个方面。

画理一是数理。

在中国的古代哲学中之数理。

首先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蕴含的认识规律和思维逻辑关系,“二”是对事物于空间上的认识,“三”则把握了事物于时间上的认识,并进一步加入了人的因素。

体现在国画上,“三”把国画本体特征和别人接受这件事物要传达的观念沟通起来。

《芥子园·兰竹梅菊谱》里的大部分的法式即是以“三”而立,兰谱中的“凤眼”、“破凤眼”;竹谱中的“个字”及“个字必破”;“梅花贵品”;“兰心三点,四点则为变格”等,从中可以看出,只需要三笔的组合,人们便已经从观念上了解这是兰草、竹子。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三百年前的《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曾被誉为“画学之金针”,引导多少初学者循序摹画而得以渐渐步入门庭。

当今不少著名的中国画家,回忆起习画之初时,仍以得此画谱为“如获至宝”,可见影响之大,功不可没。

一、芥子园画传兰谱青在堂画兰浅说清王概等撰画兰诀画兰先撇叶,运腕笔宜轻。

两笔分长短,丛生要纵横。

折垂当取势,偃仰自生情。

别形前后,须分墨浅深。

添花仍补叶,攒捏更包根。

淡墨花先出,柔枝茎更承。

瓣宜向背,势更取轻盈。

茎裹纤包叶,花分浓墨心。

全开方上仰,初放必斜倾。

喜霁皆争,临风似笑迎。

垂枝如带露,抱蕊似合集。

五瓣休如掌,须同指曲伸。

蕙茎宜挺立,叶要强生。

四面宜攒放,梢头渐缀英。

幽姿生腕下,笔墨为传神。

一. 画叶层次法画兰全在于叶,故以叶为先。

叶必由起手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

二笔交凤眼,三笔破象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

下包根箨,式若鱼头。

成丛多叶,宜俯仰而能生动,交加而不重叠。

须知兰叶与蕙异者,细柔与粗劲也。

入手之法,略具于此。

凡画兰不可叶叶相匀,随笔撇去。

不妨若断若续,意到笔不到,或如螳螂肚或细如鼠尾,轻重适宜,得心应手,各尽其妙。

↓↓↓名称:幽香雅韵题识:幽香雅韵贤谋写作者:曾贤谋尺寸:52x43cm铃印:曾(朱文)贤谋之印(白文)曾氏水墨(朱文)画叶左右法画叶有左右式,不曰画叶,而曰撒叶者,亦如写字之用撇法。

手由左至右为顺,由右至左为逆。

初学须先顺手,便于运笔,亦宜渐习逆手,以至左右兼长,方为精妙。

若拘于顺手只能一边偏向,则非全法矣。

前面起手的一笔至三笔,都是自左向右画,是为了便于初学的人顺手易撇的缘故。

现在讲如何画右发式,以便学习时由易而难,循序渐进。

凡画兰,应使根相聚,虽多到数十叶,都要注意不可将叶画得一样,更不可乱。

浓淡之间要相互协调,彼此穿插应布局合理。

这些都在于自己用心领会。

↓↓↓名称:兰花题识: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句庚寅秋月白沙主人写意作者:曾贤谋尺寸:42x63cm铃印:贤谋(白文)白沙主人(朱文)年份:2010年画叶稀密法叶虽数笔,其风韵飘然,如霞裾月珮,翩翩自由,无一点尘俗气。

芥子园画谱 目录 释文

芥子园画谱 目录 释文

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是2011年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沈心友、王概、王蓍、王臬,增编巢勋。

内容中从用笔方法到具体景物的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再到章法布局,为学习者提供了完整的学习解决方案。

中文名芥子园画谱外文名the mustard seed garden 又称《画传》时间清代作者沈心友、王概、王蓍、王臬增编巢勋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0-1 ISBN 9787514201451开本16开定价198.00元目录1 内容简介2 画谱简介3 作品目录4 作者简介《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

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以数计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

山水画名家陆俨少也是通过临摹《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

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对此经世珍宝,作者竭尽心力,重新编辑了这本《芥子园画谱》,希图将其精髓尽皆展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

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相信这本画坛传世经典之作一定会对学画、爱画者有所裨益,帮您开启绘画之门,更近距离地感受艺术大师之境界。

《芥子园画谱》介绍了中国画的芥子园画谱的技法。

《芥子园画谱》自300多年前出版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康熙年间的“王概本”、光绪年间的“巢勋本”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

全书通过国画艺术家们多年作画、教学与出版的经验,同时结合中老年初学者的学习特点进行编辑出版。

《芥子园画谱》是一部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课本。

近代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

梅兰竹菊的介绍

梅兰竹菊的介绍

梅兰竹菊的介绍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和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

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画中常见的题材。

梅是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是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竹是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是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这四种植物的品质特性被赋予了人格化的象征意义,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正是根源于对它们的深厚感情和认同。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

它们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正好满足了画家在一张画中表现四季景色变化的创作需求。

这既反映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植物学家。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四君子的由来“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

是传统寓意纹样。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

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关于梅兰竹菊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梅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满树繁花,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

梅兰竹菊ppt课件

梅兰竹菊ppt课件

28
你生于幽谷之中,妍 然绽放,淡雅而凝重, 幽静中似乎带有些许的 张扬,你不像桃花那样 浓艳,也不像杏花那样 在枝头炫耀,你孤芳自 赏,清淡幽雅的气息像 是山间飘来的一缕暗香, 你简约的花姿,装饰了 生命的美丽。
29
你幽香的气息,清远而悠长; 你脱俗的素洁,婉丽而高雅;不 与桃李争艳是你谦虚的品格,不 因寒冷变色,是你超凡的气节; 你清香宜人,优雅超脱,不媚世 俗。你那不折不慢的绿叶,衬托 着兰花的清雅,无论身在何处都 悠然自得,置于客厅而不炫不耀, 给人带来无限遐想;你的绽放, 千姿百态,清香淡雅,清淡和润, 平添“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 有蝶飞来”的情趣。
14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15
白 雪 压 墨 梅 ︐ 白 影 墨 香 浮 ︒
16
疏影摇曳白如雪,暗浮清香梅花开。
17
乍寒冒新芽,绿荫避骄阳。清风抖落叶,梅花挂枝头。
18
墨 梅 图 元 王 冕
4、思考:画家为什么把 梅花画成了墨梅呢?
19
墨 梅 图 元 王 冕
画家经历
王冕(1287—1359)浙江诸暨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 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试进士不第,即弃去,读古兵法。晚 年归隐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11
梅花小档案
梅花原产我国的西南、东南、华中 及台湾等地,性喜温暖,以在年平均气 温15℃一23℃的环境中生长最好,但也 能耐较低温度,休眠期可耐零下10℃— 20℃的低温。
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 年历史。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 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 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
73
清华其外,澹泊其中
74
75
43
竹,其型直韧,可弯折制物;其性清凉, 可怡凉散热。在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其 运用广泛深远,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竹文 化。筷子,农耕文明产生的食具,相形 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所产生的刀叉食 具,更显儒雅、轻巧与礼让些。竹简, 古代用以记录事件的载体,在历史变迁、 世代更迭的尘埃中,延续传承着浑厚悠 久的古老文明。竹笛,用细竹做的吹奏 乐器,笛声清脆悠扬、自然高雅,让听 者心静舒怀、神清气爽,如入自然之境。 还有那清凉散气的竹席,那江枫渔火的 竹筏……如此种种,皆以自然为和而生, 以人“仁”为本而制,足显中华文明之 竹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明清芥子园画谱明清时期绘画进一步普及于社会,作为学习范本的画谱纷纷刻板流传,《芥子园画谱》即是其中影响最大的画谱之一。

《芥子园画谱》共分三集,初集为山水谱,二集为梅兰竹菊谱,三集为花卉草虫翎毛谱。

因对技法皆有简要分析,便于初学者入门,故风行一时。

萝轩变古笺谱笺纸是古代文人书信或写诗时用的纸,讲求美观实用,明代后期套色水印用于笺纸的装饰,并将之辑印成集,遂有笺谱出现。

《萝轩变古笺谱》为南京吴发祥刊印,除用套色水印外,还创造性的采用了“拱花”技术。

共182幅作品。

杨柳青和桃花坞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西郊,又称“卫画”,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的影响,精工细腻,生动逼真,设色鲜艳雅致,题词讲究。

在风格上追求绘画效果,彩色套印可与彩绘结合。

细腻鲜丽,人物形象俊秀传神。

题材包括神#、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苏州桃花坞年画收到南方版画影响,严谨细致,人物多作微笑表情。

原色套印的传统形式,以粉红粉绿为主,具有明丽雅致的效果,风俗、戏曲等题材的作品更具有南方地区特色。

泥人张泥人张是天津张姓民间彩塑艺人的称号。

“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题材广泛、惟妙惟肖。

艺术上雅俗共赏。

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的第一代匠师名张长林,第二代张兆荣,第三代张景枯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明代景泰年间最为盛行,又因当时多用蓝色,故名景泰蓝。

景泰蓝以金或铜作坯,制成各种造型,再用细铜丝掐成各种花,中充珐琅釉,经烧制、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

景泰蓝造型特异,制作精美,图案庄重,色彩富丽,金碧辉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我国传统出口工艺品。

顾绣又称“露香园绣”。

明代顾绣多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配以典雅,针线平整,形象生动,又略以画笔点染补绣工不足,表现古代书画名迹能得其韵致,而无生硬造作之感。

芥子园画谱兰竹谱序白话文

芥子园画谱兰竹谱序白话文

芥子园画谱兰竹谱序白话文
《芥子园画谱兰竹谱序》是一篇关于中国画艺术的序言,白话文如下:
"现在的人对于真正的山水画和画出来的山水画有着相同的热爱。

当他们面对一幅
山水画,就像是面对真实山水一样,能感受到山峰的高峻、辽阔的景色、翠绿的颜色、泉水的声音等。

这种感觉就像身处于丘壑之间,不需要真正踏足山中,就已经有了登山的乐趣。

然而,如果只是观看别人的画作,不如自己能够画出这样的画来。


为观察别人的画,只能从外部获得灵感,而自己创作则需要从内心表达出来。

我平生热爱山水画,然而只能欣赏别人的画,自己却不能作画。

也曾乘坐舟车出游,不乏遇到诸如王维、顾恺之这样的画家,便潜心询问作画之道。

他们大
多眉头紧皱,忧愁万分地说:“此道只可以在心中领会,很难以形传。

”我不能理解。

如今病了一年,不能出游,坐卧于斗室之内,屏绝人事往来。

所幸的是,湖山就在我的几案和席上,日夜品评。

颇得“卧游”的乐趣,于是题写一副对联:
“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

”只是遗憾不能为它们写照,只好把它们当做枚乘《七发》里的景物。

我深感人物、翎毛、花卉各类都存有写生佳谱,怎么到了山水这一种就唯独泯灭没有流传下来呢?难道画山水的方法确实是只
可会意,不可形传吗?于是拿出一本画册,对我说:“这是我的先祖留下来的,相传已经很久了。

”又拿出一帙画卷,笑着对我说:“以前住在金陵芥子园的时候,已经嘱托王安杰增订重辑,编排次序很久了,至今已有三年,才得以完成这件事情。


"。

《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

《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

《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芥子园画传》的版本及流传善本古籍古籍彩色印本按照印刷的版次和版数,大致可以分为下列数种。

(一)一版多色本,即同一版片在不同位置刷上不同颜色,一次印在同一页上。

例如印于1600年前后的《花史》,据郑振铎先生的考证“是用几种颜色涂在一块雕版上,如用红色涂在花上,绿色涂在叶上,棕色黄色涂在树干上,然后覆上纸张印刷出来”。

(二)一版多次本,即同一版片在不同位置刷上不同颜色,多次印在同一页上。

例如元刻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按照昌彼得先生的目鉴,即为“实系一片而先墨后朱分两次印成”。

(三)多版套印本,即把版面不同颜色的文字,各雕为一版,分色分版套印在同一页上。

例如闵刻本。

(四)饾版套印本,即把版面不同的颜色部分,雕成一块块的小版,依次逐色套印,拼砌嵌合,有如饾饤。

①在这些彩色印本中,饾版套印本是中国彩色印刷技术发展到最完善阶段的产物。

在这项技术出现以前,插图多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而“饾版”的特点是没有黑色轮廓线条,用木版直接印出各种颜色图形,每色的深浅有差别。

②这种印刷技术使我国彩色版画的印刷达到了高峰。

本文所介绍的《芥子园画传》就是最值得注意的饾版套印本之一。

一、《芥子园画传》的初版在饾版套印本历史中,除《十竹斋书画谱》之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包含内容最丰富的就是清初的《芥子园画传》了。

《芥子园画传》又名《笠翁画传》,刊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

③由于流传时间长,翻刻临摹的次数多,使我们今天看到的《芥子园画传》已失去了初版的真貌。

《芥子园画传》初版共三集,我曾在国家图书馆见过《芥子园画传》二、三集的初版,在上海图书馆见过初集的初版,与现在普遍发行的版本相比较,差距很大。

本文是首次完整地介绍《芥子园画传》初版的情况,如此执着于初版的原因,并不是追求物以稀为贵的尚古主义,因为如果不是初版,《芥子园画传》的伟大成就无法鉴赏。

下面就我所见到的《芥子园画传》初集、二集、三集的初版依次叙录并给出评述。

【国画《芥子园画谱》谈中国传统美术设计】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

【国画《芥子园画谱》谈中国传统美术设计】 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

【国画《芥子园画谱》谈中国传统美术设计】芥子园画谱临摹技法国画《芥子园画谱》艺术赏析我们都知道,在艺术领域里,需要博采众长,虚心探索,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厚积薄发,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芥子园画谱》是我国十七世纪以来影响至深的国画启蒙教材。

它不单单是一本图谱,一本技法大全,它结合画史、画论、画评于一体,体现了东方传统美术的主要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美术的特征。

因此,对《芥子园画传》的讨论、研究,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它在历史上产生的作用,和它带给后人的启示,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应有价值。

国画;《芥子园画谱》;美术从“五四运动”开始一直到现今,中国文化的发展既非纯正的传统,亦非全盘的西化,而是两种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产物。

当代中国又明确以实现现代化为发展目标,预示着我们已经自觉地加入到世界现代性的历史进程之中,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社会的范导作用不可忽视。

另外,今天的中国美术,无论是理论还是创作,都处于非常活跃和繁荣的时期,之所以能形成这种局面,百年来美术界几代人的竭思尽智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我们又都知道,在艺术领域里,需要博采众长,虚心探索,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厚积薄发,最终才能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清醒的认识和分辨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必然是迫在眉睫,但是,文化发展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认真做研究,以期在较长的时间内取得较多的成果。

《芥子园画传》仅是中国文化的沧海一粟,但是在对它的研究过程中,希望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人对旧学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

《芥子园画谱》内容丰富全面,不仅横向覆盖三科,且在每科教授的过程中除了画法讲解、步骤图录,更有诸家画法一一详列,这在最为讲究师法古人、追求师承的中国画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以“卷一:树谱”为例,画谱中先以文字详解如何“画树起手四岐法”,再配图示范如何画二株、三株至五株树画法。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青在堂画学浅说鹿柴氏曰:论画或尚繁,或尚简,繁非也,简亦非也,或谓之易,或谓之难,难非也,易亦非也,或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

唯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如顾长康之丹粉洒落,应手而生绮草,韩斡之乘黄独擅,请画而来神明,则有法可,无法亦可,唯先埋笔成塚,研铁如泥,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而后嘉陵山水。

李思训屡月始成,吴道元一夕断手,则曰难可,曰易亦可,惟胸贮五岳,目无全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驰突董巨之藩篱,直跻顾郑之堂奥,若倪云林之师右丞,山飞泉立,而为水净林空,若郭恕先之纸鸢放线,一扫数丈,而为台阁牛毛蚕丝,则繁亦可,简亦未始不可,然欲无法必先有法,欲易先难,欲练笔简净必入手繁缛,六法,六要。

六长,三病,十二忌,盖可忽乎哉!六法南齐谢赫曰气运生动,曰骨法用笔,曰应物写形,曰随类写彩,曰经营位置,曰传摸移写,骨法以下五端可学而成,气运必在生知。

六要六长宋刘道醇曰,气韵兼力一要也,格制俱老二要也,变异合理三要也,彩绘有泽四要也,去来自然五要也,师学舍短六要也。

粗卤求笔,一长也,僻涩求才,二长也,细巧求力,三长也,狂怪求理,四长也,无墨求染,五长也,平画求长,六长也。

三病宋郭若虚曰:三病,皆系用笔。

一曰板,板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浑。

二曰刻,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

三曰结,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

十二忌元饶自然曰:一忌布置拍密;二忌远近不分;三忌山无气脉;四忌水无源流;五忌境无夷险;六忌路无出入;七忌石只一面;八忌树少四枝;九忌人物伛偻;十忌楼阁错杂;十一忌滃淡失宜;十二忌点染无法。

三品夏文彦曰: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窥其巧者未知,神品;笔墨超绝,传染得宜,意趣有异者,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是规矩者,谓之能品。

鹿柴氏曰:此述成论也,唐朱景真于三品之上,更增逸品。

黄休复作先逸而后神妙,其意则祖于张彦远,彦远之言曰,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谨细,其论顾奇矣!但画至于神能事已毕,只有不自然者,逸则自应置三品之外,岂可于妙能议优劣?若失于谨细,则成无非无刺,媚俗容悦而为,画中之乡愿与媵妾,吾无取焉?分宗禅有南北,二宗于唐始分,画家亦有南北,二宗亦于唐始分,其人实非南北也,北宗则李思训父子,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伯骕,以至马远、夏彦之。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
计皴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根1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敷工资设艺料技高试术中卷0资不配料仅置试可技卷以术要解是求决指,吊机对顶组电层在气配进设置行备不继进规电行范保空高护载中高与资中带料资负试料荷卷试下问卷高题总中2体2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1卷中下安,与全要过,加度并强工且看作尽护下可1都关能可于地以管缩正路小常高故工中障作资高;料中对试资于卷料继连试电接卷保管破护口坏进处范行理围整高,核中或对资者定料对值试某,卷些审弯异核扁常与度高校固中对定资图盒料纸位试,置卷编.工保写况护复进层杂行防设自腐备动跨与处接装理地置,线高尤弯中其曲资要半料避径试免标卷错高调误等试高,方中要案资求,料技编试术写5、卷交重电保底要气护。设设装管备备置线4高、调动敷中电试作设资气高,技料课中并3术试、件资且中卷管中料拒包试路调试绝含验敷试卷动线方设技作槽案技术,、以术来管及避架系免等统不多启必项动要方高式案中,;资为对料解整试决套卷高启突中动然语过停文程机电中。气高因课中此件资,中料电管试力壁卷高薄电中、气资接设料口备试不进卷严行保等调护问试装题工置,作调合并试理且技利进术用行,管过要线关求敷运电设行力技高保术中护。资装线料置缆试做敷卷到设技准原术确则指灵:导活在。。分对对线于于盒调差处试动,过保当程护不中装同高置电中高压资中回料资路试料交卷试叉技卷时术调,问试应题技采,术用作是金为指属调发隔试电板人机进员一行,变隔需压开要器处在组理事在;前发同掌生一握内线图部槽 纸故内资障,料时强、,电设需回备要路制进须造行同厂外时家部切出电断具源习高高题中中电资资源料料,试试线卷卷缆试切敷验除设报从完告而毕与采,相用要关高进技中行术资检资料查料试和,卷检并主测且要处了保理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梅兰竹菊画法PPT幻灯片

梅兰竹菊画法PPT幻灯片
把兰花作为忠贞的象征,借以抒发爱国情怀的是元 代的画家郑思肖。他属于南宋遗民画家,所画兰皆 无根。其名字思肖,就是宋朝宗室赵氏的“赵”去 掉“走”字,即“思赵”之意。南宋灭亡后,郑思 肖只要坐下来就一定要“面南”,表示他不与北方 人来往的决心,故号“所南”。
赵孟頫是元代文人画的代表,他提倡“古意”和 “以书入画”,开创了从形似到“写意”的转变。
王冕的墨梅代表了元代成就,标志着墨梅 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冕的梅花花瓣可以说是变化最多的他用 细线画花瓣的轮廓,把密集的花画进画面里, 被称为“万玉”。
13
王 冕 《 墨 梅 》
14
• 明代绘画倾向于写意性,代表画家是陈淳和徐渭。 徐渭是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他的绘画完全是 个人情感的宣泄。
• 明代中期以后,写意画风流行,沈周《菊 花文禽图》,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41
徐文 徐徵 渭明 《《 菊菊 竹花 图文 》禽

42
• 陈淳和徐渭将写意画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自由奔放的笔致大大拓展了水墨画表现的 领域。
• 明遗民八大山人,以凝练的笔墨创造出拟 人化的花鸟画,其笔下的动物、植物被赋 予象征意义。
28
文 同 《 墨 竹 图 》
29
• 明代的画竹名家有王绂,其“墨竹”被称 为“国朝第一”。另外还有夏昶、姚绶、 文徵明等。晚明的徐渭和陈淳称为大写意 的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
• 清代“墨竹”的代表性画家中,首先是八 大山人和石涛,后有“扬州画派”,清中 期以后到民国初年,有赵之谦、吴昌硕、 齐白石等,都开创了独特的墨竹世界。
19
20
21
圈梅的画法
• 用墨线画梅花叫做圈梅,梅花是五瓣,所以要用 淡墨画出五个圆,根据花瓣的位置画成圆或椭圆。 勾勒梅花古人称为“圈花之法”,入手较难,必 须有一定得写生和白描基础。梅花的造型、姿态 有正、侧、俯、仰等变化和生长规律,勾花用笔 要有提按、轻重、起伏的变化。

芥子园画谱竹谱讲解

芥子园画谱竹谱讲解

《芥子园画谱竹谱》讲解中国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其中竹子的绘画艺术更是独具特色。

在众多绘画技法中,《芥子园画谱·竹谱》堪称竹子绘画艺术的瑰宝。

这篇文章将对《芥子园画谱·竹谱》进行深入的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竹子的绘画技巧。

一、竹子的基本画法在《芥子园画谱·竹谱》中,竹子的基本画法是首先要掌握的内容。

竹子由竹竿、竹节、竹枝、竹叶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画法。

在画竹竿时,要注意其挺拔、流畅的线条,表现出竹子的生命力;在画竹节时,要注重细节的刻画,表现出竹节的质感;在画竹枝时,要掌握好枝条的走势,使其自然伸展;在画竹叶时,要注意叶子的形态和层次感,使其生动逼真。

二、竹子的构图技巧构图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竹子的绘画也不例外。

在《芥子园画谱·竹谱》中,介绍了多种构图技巧,如“疏密相间”、“高低错落”、“远近相应”等。

通过合理的构图,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层次感,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竹子的色彩运用在《芥子园画谱·竹谱》中,色彩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对于竹子的绘画,常用的色彩有绿色、墨色等。

绿色可以表现出竹子的生机勃勃,墨色则可以突出竹子的质感和层次感。

此外,通过色彩的深浅、明暗等变化,还可以表现出竹子的光影效果,使画面更加真实。

四、竹子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高洁、坚韧、谦虚等品质,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芥子园画谱·竹谱》中,通过对竹子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法的讲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竹子的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表现出竹子的艺术魅力。

总之,《芥子园画谱·竹谱》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竹子的绘画技巧和文化内涵。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芥子园画谱第二集-梅兰竹菊》中(彩色版)芥子园画传之——青在堂画竹浅说画竹源流[简体]:李息斋竹谱自谓写墨竹。

初学王詹游。

得黄华老人法。

黄华乃私淑文湖州。

因觅湖州真迹。

窥其奥妙。

更欲追求古人钩勒著色法。

上自王右丞萧协律。

李颇黄筌。

崔白英吴元瑜诸人。

以为与可以前。

惟习尚钩勒著色也。

有云五代李氏。

描窗上月影。

创写墨竹。

考孙位张立墨竹已擅名於唐。

自不始於五代。

山谷云。

吴道路子画竹。

不加丹青。

已极形似。

意墨汁竹即始於道子。

二者。

则唐人兼善之至文湖州出。

始专为写墨。

真不异杲当空。

爝火俱息。

师承其法。

历代有人。

即东坡同时。

犹北面事之。

其时师湖州者。

并师东坡。

一灯分焰。

照耀古今。

金之完颜樗轩。

元之息斋父子。

自然老人。

乐善老人。

明之王孟端与夏仲昭。

真一花五叶。

灯灯相续。

故文湖州。

李息斋。

丁子卿。

各立谱以传厥派。

可谓盛矣。

至若宋仲温画硃竹。

程堂画紫竹。

解处中画雪竹。

完颜亮画方竹。

又出乎诸谱之别派。

若禅宗之有散圣焉。

画墨竹法[简体]:画枝各有名目。

生叶处谓之丁香头。

相合处。

谓之雀爪。

直枝。

谓之钗股。

从外画入。

谓之垛叠。

从里画出。

谓之迸跳。

下笔须要遒健圆劲。

生意连绵。

行笔疾速。

不可迟缓。

老枝则挺然而起。

节大而枯瘦嫩枝则和柔而婉顺。

节小而肥滑。

叶多则枝覆。

叶少则枝昂。

风枝雨枝。

触类而长。

亦在临时转变不可拘於一律也。

尹白郓王。

随枝画节。

既非常法。

今不敢取。

画叶法[简体]:下笔要劲利。

实按而虚起。

一抹便过。

少迟留。

则钝厚不铦利矣。

然写竹者此为最难。

亏此一功则不复为墨竹矣。

法有所忌。

学者当知。

贫忌似桃。

细忌似柳。

一忌孤生。

二忌并立。

三忌如乂。

四忌如井。

五忌如手指。

及似蜻蜓。

露润雨垂。

风翻雪压。

其反正低昂。

各有态度。

不可一例抹去。

如染皂绢异也。

勾勒法[简体]:先用柳炭。

将竹竽朽定。

再分左右枝梗。

然后用墨。

笔钩叶。

叶成。

始依所朽竽枝与节。

一一画出。

俾枝头鹊爪尽与叶连。

要穿钗躲避。

方见层次。

竽之前后。

墨分浓淡钩出。

前宜浓。

后宜淡。

此乃勾勒竹法。

其阴阳向背。

立竽写叶。

与墨竹法同可类推之。

画墨竹总歌诀[简体]:黄老初传用勾勒。

东坡与可始用墨。

李氏竹影见横窗。

息斋夏吕皆体。

一干干篆文节貌隶。

枝草画叶楷锐。

傅来笔法何用多。

四体须当要熟备,绢纸佳。

墨休稠笔。

毫纯。

勿开头。

未下笔时意在先。

叶叶枝枝一幅周。

分字起。

个字破。

疏处疏。

堕处堕。

堕中切记莫糊涂。

疏处须当枝补过。

风竹势干挺然。

堕处逆。

干须偏。

乌鸦惊飞出林去。

雨竹横眠岂雨般。

睛竹体。

人字排。

嫩一叠。

老雨钗。

先将小叶枝头起。

结顶选须大叶来。

写露竹。

雨仿佛睛不倾。

雨下足。

结尾露出一梢长。

穿破个字枝头曲。

写雪竹。

贴油袱。

久雨枝下垂伏。

染成钜齿一般形。

揭去油袱见冰玉。

一写法。

识竹病笔高悬。

势要后。

心意疏懒切莫为。

精神魂魄俱安静。

忌杖皮。

忌对节。

忌挟篱。

忌旁压。

井字蜻蜓人手指。

会眼桃叶并柳叶。

下笔时。

莫要怯须迟疾。

心暗诀。

写来败笔积成堆。

何怕人问不道绝。

老干参。

长梢拂。

历冰雪。

操金玉。

风晴雨雪月烟云。

岁寒高节藏胸腹。

湘江景。

淇园趣。

娥皇词七言句。

万竽千亩总相宜。

黑客骚人遭际遇。

画竽诀[简体]:竹干中长上下短。

只须变节不变竿,竿竿点节休排比。

浓淡阴阳细审观。

点节诀[简体]:竿成先点节。

浓墨要分明。

偃仰须圆活。

枝从节上生。

安枝诀[简体]:安枝分左右。

切莫一边偏。

鹊爪添枝杪。

全形见笔端。

画叶诀[简体]:画竹之诀。

惟叶最难。

出於笔底发之指端。

老嫩须别。

阴阳宜参。

枝先承叶叶必掩竿。

叶叶相加。

势须飞舞。

孤一迸二。

攒三聚五。

春则嫩篁而上承。

夏则浓阴以下俯。

秋冬须具霜雪之姿。

始堪与松梅而为伍。

天带晴兮偃叶而偃枝。

云带雨兮坠枝而坠叶。

顺风不一字之排。

带雨无人字之列。

所宜掩映以交加。

最忌比联而重叠。

欲分前后之枝。

宜施浓淡其墨。

叶有四忌。

兼忌排偶。

尖下不似芦。

细不似柳。

三不似川。

五不似手。

叶由一笔。

以至二三。

重分叠。

个还须细安。

间以侧叶。

细笔相攒。

使比者破而断者连。

竹先立竿。

生枝点节。

考之前人。

俱传口诀。

竹之法度。

全在乎叶。

因增旧诀为长歌。

用广前人之法则。

芥子园画传之——青在堂画兰浅说[简体]:宓草氏曰每种全图之前考证古人。

参以已意。

必先立诸法。

次歌诀。

次起手。

诸式者。

便於循序求制之亦如学字之初。

必先撇画省减。

以及繁多。

自一笔二笔至十数笔也。

故起手式。

花叶与枝。

由少瓣以及多瓣。

由小叶以及大叶。

由单枝以及丛枝。

各以类从。

俾初学胸中眼底。

如得求字八法。

虽千百字。

亦不外乎是。

庶学者由浅说而深求之。

则进乎技矣。

画法源流[简体]:画兰墨有郑所南。

赵灵斋。

管仲姬。

后相继而起者。

代不乏人。

然分为二派。

文人寄兴。

则放逸之气。

见於笔端。

闺秀传神。

则幽閒之姿。

浮於纸上。

各臻其妙。

赵春谷。

及仲穆。

以家法相传。

杨补之。

与汤叔雅。

则甥舅媲美。

杨维干。

与灵斋。

同时皆号子固。

且俱善画兰。

不相上下。

以及明季。

张静之。

项子京。

吴秋林。

周公瑕。

蔡景明。

陈古白。

杜子经。

蒋冷生。

陆包山。

何仲雅。

辈出。

真墨吐众香。

砚滋九畹。

极一时之盛。

管仲姬之后。

女流争为效颦。

至明季马湘兰。

薛素素徐翩翩。

杨宛若。

皆以烟花丽质。

绘及幽芳。

虽令湘畹蒙羞。

然亦超脱不凡。

不与众草为伍者矣。

花兰层次法[简体]:画兰全在於叶。

故以叶为先。

叶必由起首一笔。

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

二笔交凤眼。

三笔破象眼。

四笔五笔宜间折叶。

下包根择式。

若鱼头。

成丛多叶。

宜俯仰而能生动。

交加而不重叠。

须知兰叶与蕙异者细柔与粗劲也入手之法。

略具於此。

画叶左右法[简体]:画叶有左右式。

不日画叶。

而日撇叶者。

亦如写字之用撇法手由左至右为顺。

由右至左为逆。

初学须先顺手。

便宜於运笔。

亦宜渐习逆手。

以至左右兼长。

方为精妙。

若拘于顺手。

只能一边。

偏向。

则非全法矣。

画叶稀密法[简体]:叶虽数笔其风韵飘然。

如霞裾月珮。

翩翩自由。

无一点尘俗气。

丛兰须掩花花后更须插叶。

虽似从根而发。

然不可丛杂。

能意到笔不到。

方为老手。

须细法古人。

自三五叶。

至数十叶。

少不寒悴。

多不纠纷。

自能繁简各得其宜。

画花法[简体]:花须得偃仰正反含放诸法。

茎插叶中。

花出叶外。

具有向背高下。

方不重叠联比。

花后再亲以叶。

则花藏叶中。

间亦有花出叶外者。

又不可拘执也。

蕙花虽同於兰。

而风韵不及。

挺然一干花分四面。

开有后先。

茎直如立。

花重如垂。

各得其能。

兰蕙之花。

忌五出如掌指。

须掩折有屈伸势。

瓣宜轻盈回互。

自相照映。

习久法熟。

得心应手。

初由法中。

渐超法外。

则为画美矣。

点心法[简体]:兰之点心。

如美人之有目也。

湘浦秋波。

能使全体生动。

则传神以点心为阿堵。

花之精微。

全在乎此。

岂可轻忽哉。

用笔墨法[简体]:元僧觉隐曰。

尝以喜气写兰。

怒气写竹。

以兰草势飞举。

花蕊舒吐。

得喜之神。

凡初学必先炼笔。

笔宜悬肘。

则自然轻便得宜。

遒劲而圆活。

用墨须浓淡合拍。

叶宜浓花宜淡。

点心宜浓。

茎苞宜淡。

此定法也。

若绘色写生。

更须知正叶宜浓。

背叶宜淡。

前叶宜浓。

后叶宜淡。

当进而求之。

双钩法[简体]:钩勒兰蕙。

古人已为之。

但属双钩白描。

是亦画兰之一法。

若取肖形色。

加之青绿。

则反失天真。

而无丰韵。

然於众体中。

亦不可少此。

因附其法於后。

画兰诀(四言)[简体]:写兰之妙。

气韵为先。

墨须精品。

水必新泉。

砚涤宿垢。

笔纯忌坚。

先分四叶。

长短为元。

一叶交搭。

取媚取研。

各交叶畔。

一叶仍添。

三中四簇。

两叶增全。

墨须二色。

老嫩盘旋。

瓣须墨淡。

焦墨蕚鲜。

手如掣雷。

忌用迟延。

全凭写势。

正背欹偏。

欲其合宜。

分布自然。

含三开五。

总归一焉。

迎风映日。

花蕚娟娟。

凝霜傲雪。

叶半垂眠。

枝叶运用。

如凤翩翩。

葩蕚飘逸。

似蜨飞迁。

壳皮装束。

碎叶乱攒。

石须飞白。

一二傍盘。

车前等草。

地坡可安。

或增翠竹。

一竽两竽。

荆棘旁生。

能助其观。

师宗松雪。

方得正传。

画兰诀(五言)[简体]:画兰先撇叶。

运腕笔宜轻。

两笔分长短。

叶生要纵横。

折垂当取势。

偃仰自生情。

欲别形前后。

须分墨浅深。

添花仍补叶。

攒箨更包根。

淡墨花先出。

柔枝轻更承。

瓣宜分向背。

势更取轻盈。

茎裹纤包叶。

花分浓墨心。

全开方上仰。

初放必斜倾。

喜霁皆争向。

临风似笑迎。

垂枝如带露。

抱蕊似含馨。

五瓣休如掌。

须同指由伸。

蕙茎宜挺立。

蕙叶要强生。

四面宜攒放。

梢头渐缀英。

幽姿生腕下。

笔墨为传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