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相关知识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原理一、交通调查1. 交通小区划分原则(1)同质性。
区内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特性应该相同。
(2)以轨道交通、河流等作为天然屏障作为分区的边界。
(3)配合行政区的划分。
(4)分区中考虑路网。
(5)保持分区的完整,避免同一用途的土地被分开。
(6)分区越小,数据越多,成果越准确。
2.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量的大小而定。
3. 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普通借用天然或者人工障碍,河流、铁路等。
可设一条或者多条,将调查区分为几个部份,在穿过改线的所有道路断面上进行交通流调查,将通过该线的实测交通量同起讫点调查所得到通过该线的OD 量进行比较。
4. 居民出行调查的主要内容:(1)个人特征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工作地址等,上班或者上学的交通工具,每年旅游出行次数等。
(2) 家庭特征信息:家庭地址。
居住和在籍人口情况、车辆拥有情况、房屋面积、家庭收入等,还包括家庭收入情况、上学情况等。
(3)一次出行特征信息:出行目的、出行起讫点、出行时间、采用的交通方式。
(4)其它特征信息。
5. RP 调查,行为调查,即揭示嗜好调查,是对实际行动或者已完成的选择性行为进行地调查。
针对某些已经实施的政策或者已经存在的设施进行相关调查,根据出行者实际出行行为,获得实际使用或者接受的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概率模型或者其它模型,是交通出行行为特征调查的常用方法。
优点:经过实际数据标定,较高的可靠度和精度。
缺点: (1) 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信息冗余过多,工作量大,被调查者有反感情绪; (2) 变量选择范围有限; (3) 选择行为、特性以及服务可能在发生变化。
(4) 选择方案的信息含糊,被调查者因记忆含糊而导致调查失真; (5) 替代方案信息含糊。
(6)调查成本高,无法充分预测未发生的措施或者因素。
6. SP 调查,意向调查,即表明嗜好调查,在一定假定条件下,选择主体对备选方案如何选择的以及如何考虑的选择意向调查。
交通规划知识点整理2020
章节篇第一章1.根据交通规划涉及的交通系统性质及行业特征,往往可将交通规划分为区域交通系统规划与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两类。
2.交通规划原则(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远期以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第二章1.交通出行5大目的:上班、上学、回家、业务、自由出行。
2.起讫点调查(OD调查):一般分为人的出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和货流OD调查。
3.境界线内OD调查包括客流OD调查、货流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三类。
4.城市居民出行OD调查所采用的方法有:家访调查法、电话询问法、明信片调查法、工作出行调查法、职工询问法、月票调查法、利用手机信息的居民出行调查法。
5.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方法有:人工采集,机、电、声、磁、光等非人工采集、视频采集。
第三章1.“四阶段预测法”包括:交通的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分配(第四阶段)。
2.原单位法计算、总量控制法!!!(重要)3.交通分布预测的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增长系数法,一类是综合法。
增长系数法包括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
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法最主要区别:重力模型法不需要完整的现状OD表。
4.增长系数法特点: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不需要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2)可以适用于小时交通量或日交通量等的预测,也可以获得各种交通目的的OD交通量。
(3)对于变化较小的OD表预测非常有效。
(4)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分布非常有效。
缺点:(1)必须有所有小区的OD交通量。
交通设计知识点
交通设计知识点交通设计是指根据交通需求和交通规划,在一定的交通条件下,对道路、交叉口、交通设施等进行设计和布置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交通效率、保障交通安全、提升交通舒适性。
在进行交通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交通流量、道路宽度、交叉口类型、标识标线等。
下面将从几个关键的知识点来介绍交通设计的步骤。
1.交通流量调查:在进行交通设计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交通流量情况。
通过交通流量调查,可以获得道路上车辆的数量、速度、车型等信息。
这些数据对于后续的交通设计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确定道路的宽度、标线的设置以及交叉口的类型等。
2.道路几何设计:道路的几何设计是指确定道路的纵断面和横断面的过程。
纵断面包括设计道路的纵坡和纵向曲线,横断面包括设计道路的路宽和横向曲线。
在进行道路几何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流量、车速、车辆类型等因素,以及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道路几何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交叉口设计: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流的分配和交通安全起着关键的作用。
交叉口设计包括交叉口类型的选择、交叉口的布置以及交叉口信号控制等。
在选择交叉口类型时,需要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交叉口的位置和功能。
在交叉口的布置过程中,需要合理设置转弯半径、车道宽度、人行道等。
交叉口信号控制的设计需要考虑交通流量的分配和交通流的控制,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4.标线和标牌设计:标线和标牌是交通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指示和引导交通流。
标线包括中心线、边缘线、车道线等,通过合理设置标线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标牌包括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用于向驾驶员传递交通规则和信号。
合理设置标牌可以提高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交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交通流量调查、道路几何设计、交叉口设计以及标线和标牌设计等步骤,可以提高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进行交通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交通需求、交通规划以及环境保护等因素,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文档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文档交通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城市交通系统,制定出合理的交通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以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城市发展的目标。
下面是关于交通规划的一些理论知识点。
1.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综合考虑交通系统的各个要素和各个层面,以达到整体优化。
可持续性原则强调交通规划应该满足当代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发展能力。
公平性原则要求公平分配交通资源和服务,照顾各类人群的需求。
适应性原则要求交通规划具有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2.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分析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它通过对人口、用地、经济活动、交通流量等数据的研究,确定不同交通模式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为制定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交通需求分析包括交通流量预测、出行特征分析、出行模式选择等内容。
3.交通网络设计交通网络设计是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的结果,通过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服务,构建交通网络的全过程。
交通网络设计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网络、自行车道网络等,要考虑交通设施的布局、交通流动性和连通性等因素。
4.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是制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和规划方案的过程。
公共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整合,确定线路布局、车辆配备和调度方案等。
同时,要注重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服务质量,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5.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交通规划不仅仅是设计交通设施,还需要制定交通管理和交通控制措施。
交通管理包括交通组织、交通安全、交通监测等内容,旨在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交通控制则是通过交通信号灯、引导标志、交通警察等手段,对交通流进行引导和控制。
6.可持续交通规划可持续交通规划是指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为前提,最大程度地减少交通对环境和资源的负面影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交通规划需要注重推广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提倡交通拥挤,减少交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交通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交通的定义:广义上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位移。
伴随着思维意识的位移可以实现以下两种价值:1.位移的本身价值 2.位移的结果有价值交通需求的分类1.经济学分类:本源性和派生性 2.交通需求的轻重缓急分类: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交通规划的定义: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1.需求要素2.供给要素3.市场要素需求要素分为1.位移的意识决定主题2.位移的对象供给要素分为1.交通工具2.交通网络3.运行系统4.运营系统市场要素分为交通市场的调节系统进行交通规划前我们要学习以下几种文件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城镇总体规划3.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分类:旅客和货物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规划和公路规划和铁路规划和港湾规划和空港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和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短期交通规划3-5 中期交通规划5-10 长期交通规划10-20 远景交通规划20年以上交通调查:可分为1.居民出行调查2.货物流动调查3.机动车OD调查4.断面交通量调查交通需求量的预测(四阶段法):第一阶段交通的发生与吸引第二阶段交通的分布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1.交通与土地利用是什么关系?互为因果关系2.微观互动:该循环过程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但该过程是不可能无限进行下去的,可达性下降,土地利用边际效益亦随之下降,该地区的土地开发将会受到限制。
3.城市用地分为8大类、35中类、43小类。
8大类:黄R居住用地、粉~红(其中体育场绿)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深红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褐色M工业用地、紫色W 物流仓储用地、灰色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深蓝U公共设施用地、亮绿G绿地与广场用地(RABMWSUG)(黄粉红褐紫灰蓝绿)4.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宏观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宏观上源和流交通与土地利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①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对交通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
交通规划理论知识点交通规划是指通过制定适宜的交通组织措施,来合理利用交通资源,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流动的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安全性的一种规划工作。
下面是关于交通规划的一些理论知识点。
1.交通规划的目标和原则:-目标:交通规划的根本目标是改善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提高市民的出行质量。
-原则:交通规划应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人口健康等多重考虑。
2.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交通需求包括人们出行的目的地、出行模式和出行时间等因素。
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出行量、出行距离和出行速度等指标,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
3.交通模式选择:-交通模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汽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结构等因素,确定适宜的交通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规划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道路的布局、尺度和等级等方面。
合理的道路网布局可以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道路等级的设定可以根据交通需求和地域条件决定,包括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支路等。
5.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便捷、经济、环保的出行选择。
在公共交通规划中,需要涉及线网布局、站点设置、服务频率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考虑。
6.停车管理规划:-停车管理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包括停车位的规划和管理等。
合理的停车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
7.环境保护和可持续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应结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通过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发展公共交通和推广电动车等措施,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8.交通模拟和评估:-交通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以采用交通模拟和评估方法对交通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
交通模拟可以模拟交通流的运行情况,评估交通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交通规划设计课本知识点
交通规划设计课本知识点交通规划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更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交通规划设计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交通规划的概念交通规划是指通过科学的分析、评价和决策,制定出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交通运输系统。
它考虑到交通需求、交通流量、道路网络、交通设施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二、交通需求预测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规划设计的基础,它通过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居民出行习惯等因素,预测未来的交通需求。
预测结果一般包括出行量、交通流量、交通状况等信息,为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三、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网络规划是交通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主干道、支路、环线等不同级别的道路规划。
合理的道路网络规划可以有效疏导交通流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并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四、交通设施规划交通设施规划是为了满足不同交通需求而设置的配套设施规划。
包括公交站点、停车场、地铁站、自行车道等各种交通设施的选址、布局和设计。
合理的交通设施规划可以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
五、交通环境设计交通环境设计是为了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交通运输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它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人行道、绿化带等各种交通环境要素的设计。
良好的交通环境设计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提升市民的交通出行体验。
六、可持续交通规划可持续交通规划是指在交通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和资源节约,以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优化公共交通系统、鼓励步行和骑行、减少车辆尾气排放等各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规划策略。
七、交通规划评价交通规划评价是对交通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评价内容包括交通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合理的交通规划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规划设计方案。
总结:交通规划设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运输规划知识
交通运输规划知识
交通运输规划是指对城市、地区或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组织安排的过程。
它涉及到对道路、铁路、航空、水上运输等不同交通方式的协调和整合,以促进交通效率的提高和交通状况的优化。
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性
交通运输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规划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提供更多的出行选择,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运输规划的要素
1. 需求分析:交通运输规划的第一步是对需求进行分析。
这包括研究人口增长、人口分布、出行惯等因素,以了解人们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流量。
2. 路网规划:基于需求分析的结果,交通运输规划制定适当的路网规划。
这包括道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各种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3. 交通管理: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管理密切相关。
它涉及到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管制等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确保交通系统的安全和顺畅。
4. 公共交通规划:交通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公共交通规划。
这包括公交车、地铁、轻轨等公共交通工具的规划和运营。
5. 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规划也需要考虑环境因素。
减少交通排放、提倡绿色出行等措施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和减少污染。
交通运输规划的实施和评估
一旦交通运输规划制定完成,还需要进行实施和评估。
实施涉及到建设交通设施、改善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而评估则是对交通规划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
结论
交通运输规划是城市和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科学规划和组织安排,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设计知识点总结
交通设计知识点总结交通设计是指针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旨在优化交通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率。
本文将总结一些与交通设计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
一、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交通设计的首要步骤,它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道路规划:通过研究人口分布、土地使用等信息确定城市道路的位置、布局和规模。
合理的城市道路规划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2. 交通流量预测:通过对城市交通需求及趋势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交通流量的大小和分布,为交通设计提供依据。
二、道路设计道路设计是交通设计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路横断面设计:确定道路的几何形状、车道数、人行道宽度等。
合理的横断面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2. 路口设计:合理的路口设计能够提高交通流的顺畅性和安全性。
其中包括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转弯半径的确定等。
3. 路面设计:确定路面的材料、厚度等参数,以及排水系统的设计。
合理的路面设计能够增加道路的使用寿命和舒适性。
三、交通信号灯设计交通信号灯设计是交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根据交通流量、路口布局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以保证安全和顺畅。
1. 信号配时设计: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和路口的特点,确定信号灯的绿灯时间、黄灯时间和红灯时间。
合理的信号配时设计能够提高交通的流动性和效率。
2. 信号灯控制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信号灯控制方式,如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和协调控制等。
四、交通安全设施设计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是为了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道路标线和标志:合理设置道路标线和标志,以指导驾驶员行车和提醒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2. 隔离设施:通过设置道路隔离设施,如护栏和隔音墙等,来防止交通事故和减少交通噪音。
3. 路灯设计:合理设置路灯,以提供夜间驾驶的照明,并增加行人和车辆的可见性。
总结:交通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它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交通流动性和安全性。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的概念和意义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地区或国家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结构和布局进行系统设计、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其规划的内容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港口、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建设、改造和管理。
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城市提供高效的交通系统,方便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 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性;3. 保护环境资源,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4. 促进城市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发展,提高城市交通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与城市其他用地功能的协调和衔接;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关注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的服务水平;4. 灵活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在保障城市交通基本安全和效率的前提下,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灵活调整交通规划;5. 创新性原则:交通规划需要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提高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和方法1. 交通需求分析: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和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未来交通需求的变化趋势,为交通规划提供依据;2. 交通网络设计:设计城市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车、地铁、港口等各种交通设施的布局和连接关系;3. 交通设施规划:确定各种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和功能,并结合城市其他用地功能进行协调布局;4. 交通组织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组织架构,包括交通管理、交通信号、停车设施等方面的规划;5. 交通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城市的交通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交通的可持续性;6. 交通经济和财务规划:规划城市交通的投资和资金来源,保障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性。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期末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概念及发展历程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交通方式的设施和空间,制定目标与措施,达到合理利用交通系统和便利人们出行,减少交通事故与拥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人们的出行舒适度。
它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交通管理到现代综合交通规划的发展历程。
传统交通管理是以交通运输为中心,主要目的是解决交通问题,缓解交通压力。
而现代综合交通规划是以综合思维和多学科交叉为特点,注重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管理方式。
二、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规划相结合,形成综合规划。
2.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
3.因地制宜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依托当地的资源、文化及特点,制定适合的规划。
4.民主参与原则:交通规划应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保证相关各方的权益。
三、交通规划的内容与方法1.基础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交通枢纽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等。
2.交通网络规划: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区域交通网络规划等。
3.运输组织规划:主要包括城市公共交通组织规划、交通管理组织规划等。
4.交通设施规划:主要包括停车设施规划、路侧设施规划、交通信号设施规划等。
交通规划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包括分析和判断交通状况、预测交通需求、论证规划方案等;定量方法包括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编制规划报告等。
四、交通规划的相关政策与法律1.《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纲要》:通过制定详细的城市交通规划纲要,引导城市交通发展方向,提出具体的治理措施,实现城市交通的科学发展。
2.《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引导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3.《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城市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引导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提出道路交通建设的方向,提出道路交通管理的措施。
交通安全与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安全与道路交通规划交通安全一直是社会稳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
而道路交通规划则是保障道路畅通、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交通安全与道路交通规划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交通安全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交通事故不仅会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引发诸如拥堵、事故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共秩序和正常生活秩序。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一切能做的方面做起,共同维护公共道路的安全。
二、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对当前城市道路网络的整理和修缮,提高交通效率,保证道路交通安全。
市政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城市的交通网络进行综合规划,并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市民的出行权益和生命安全。
三、加强监管与规范为了实现交通安全与道路交通规划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加强监管与规范。
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对道路交通规划的情况进行监控,加强执法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市民在公共交通领域的生命安全。
四、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的普及是交通安全的基础。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公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交通安全知识。
在此基础上,提高市民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保证市民的生命安全。
五、采取科技手段提高交通安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到了公共交通领域中。
比如,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方面,目前的交通信号灯技术、智能车载系统的应用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些科技手段不仅提高了道路交通效率,也为交通安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总之,交通安全与道路交通规划是息息相关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加强监管,规范出行行为,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同时采取先进的科技手段,努力维护公共道路的安全,为我们的城市拥有更加畅通的道路,更加和谐的出行环境,为我们的社会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武汉理工交通规划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
武汉理⼯交通规划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1、交通规划指导思想要有战略⾼度;要有全局观念;体现可持续发展观念;符合经济发展原则2、交通规划原则交通运输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局部服从整体原则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属性通常被⼴义定义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且伴随着⼈的思维意识的移动,移动本⾝有价值,移动的结果有价值4、城市的四⼤功能(雅典宪章)⼯作、休憩、交通、居住5、交通区划分定义:在道路交通规划研究过程中,需要将交通源合并成若⼲⼩区,这些⼩区称为交通曲原则:交通区划分⾸先应确定划分交通区的区域;交通区划分的多少、⼤⼩应视研究⽬的和交通复杂程度⽽定;交通区的划分⼀般不应打破⾏政区划;交通区内的⽤地性质,交通特点等应尽量⼀致6、OD调查定义:为了全⾯了解交通源和交通流,以及交通源的发⽣规律对⼈、车、货的移动,从出发到终⽌过程的全⾯情况,以及有关⼈、车、货的基本情况所进⾏的调查内容:⼈的出⾏、机动车的出⾏、货流出⾏od调查术语:出⾏:⼈、车、货为完成某⼀⽬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出⾏的基本属性:每次出⾏有起讫点两个端点‘每次出⾏有⼀定的⽬的;每次出⾏采取⼀种或⼏种交通⽅式;每次出⾏必须通过有路名的道路或街巷;步⾏单程时间5分钟以上或⾃⾏车的单程距离400⽶以上。
⼩区形⼼:交通出⾏端点密度分布的重⼼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的中⼼点,不是该交通区的⼏何中⼼期望线:为连接各交通重⼼间的直线,是交通之间的最短出⾏距离,因为反应最短距离⽽得名,其宽度表⽰交通区之间出⾏次数。
主流倾向线:综合倾向线,将若⼲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成,⽬的是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主要流向分割核查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在交通区内部按天然或⼈⼯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条或多条,分隔核查线将调查区划分为⼏个部分,⽤于实测穿越核查线的各条断⾯上的交通量。
交通规划知识点原理总结
交通规划知识点原理总结一、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分析1.城市发展规划原则城市发展规划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城市结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
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时,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区域发展差异、产业发展方向等因素。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合理配置交通资源、优化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
2.交通需求分析原理交通需求分析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它涉及到交通需求的确定和预测,以及交通需求的分析和评估。
在进行交通需求分析时,需要考虑城市的人口规模、居住结构、产业分布等因素,以确定交通需求的量和结构。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交通需求分析的结果,确定交通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
二、交通网络设计原理1.交通网络设计原则交通网络设计是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交通设施的规划和设计,以及交通设施的布局和组织。
在进行交通网络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种类、规模、布局等因素,以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交通网络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
2.道路设计原则道路设计是交通网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道路的等级、宽度、标线、标志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顺畅。
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考虑道路的设计标准、交通量、流速、停车需求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道路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通行环境。
3.交通设施设计原则交通设施设计是交通网络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警示、交通控制等设施的设计和布局。
在进行交通设施设计时,需要考虑交通设施的种类、规模、布局等因素,以确保交通设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交通规划需要根据交通设施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设计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三、交通管理原理1.交通管理原则交通管理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交通管理的组织、管理、控制、监督等方面。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知识分享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一、道路交通基础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通一一-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通兼达一一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一一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I、U、川级。
特大、大城市一一I级,中城市一一U级,小城市2、交通三参数Q、K、V及三者关系关系式基本关系:QK V抛物线关系:Q= V f (KV f ——自由车速 K j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与Q 区别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通行能力:是“能力”,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1、 城市交通模式2、 交通规划步骤1. 交通调查。
2. 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 交通规划1) 提出交通战略方案2) 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 OD 调查 出行,区内(间)出行线性关系:V= V f (1-K-)OD调查的概念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
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四步法1. 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 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 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知识
交通规划干什么?如何完成?
交通规划干什么?如何完成?
内容安排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交通调查 第3章 交通与土地利用 第4章 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 第5章 交通的发生与吸引 第6章 交通的分布 第7章 交通方式划分 第8章 交通流分配 第9章 交通需求预测的其他模型 第10章 交通规划实例
教学学时安排
学时数:40学时2.5学分 授课学时:40学时 参考教材:《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
主编;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第2次印 刷
主要教学参考书
1.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第2版;陆化普等著;清华 出版社;2006
2.交通规划模型及其应用;毛保华等著;中国铁 道出版社;1999
3.城市交通规划;肖秋生、徐慰慈编;人民交通 出版社;1989
第五节 交通规划的发展
第三阶段1960~1970 目的:通过综合交通规划;合理分配交通投资 私人交通对公共交通;征收停车费;长期交通规 划 方法:四阶段预测法出台分析单位由车辆出 行至人的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导入;一般化费 用的使用;个人选择模型的发展 状况:美国汽车保有量激增;在市中心高峰时 必须进行汽车通行限制&
日本:1952年东京机动车OD调查
第五节 交通规划的发展
二、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Jones1983的分类 第一阶段1930〜1950
目的:由新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 挤 方法: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为基础的交通 成长预测;基于经验的交通流分配& 第二阶段1950〜1960 目的: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 通的规划&高通行能力、长期规划 方法: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汽车道路 交通为对象的三阶段预测法 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流分配 参数: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道路交通规划复习资料1、城市交通的类型:(1)按照空间分布划分为市际交通、市域交通和市内交通三个层次。
(2)按照运输方式划分为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管道运输等。
(3)按照运行组织形式划分为公共交通和个体交通。
(4)按照服务对象划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
2、在《雅典宪章》中,城市被定义为具有工作、生活、游憩和交通四大功能的空间集合体。
3、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根据城市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交通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和主要措施。
4、城市交通规划的特点:(1)综合性(2)法制性(3)长期性和经常性(4)可实施性。
5、城市交通规划的规划方法:(1)直观经验交通规划方法;(2)理性化交通规划方法;(3)适度规划方案;(4)定向决策规划模式。
6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的前瞻性和全局性;(2)坚持规划的系统性;(3)坚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4)坚持土地使用与交通协调发展,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5)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6)应当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等相衔接;(7)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7、交通出行率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出行量调查以及项目属性特征调查两部分。
8、累积停车数:是指一定时间(时段)实际停放车数量。
9、延停车数:是指一定时间间隔内,调查点或区域累积停放次数(辆次)。
10、停放车指数(饱和度、占有率):是指某一时刻实际累积停放量与停车供应设施容量之比,它反映停车场地拥挤程度。
11、停放周转率:是表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
12、核查线调查内容:从城市交通特性来看,城市交通流量主要包含两部分,即人流和车流。
简单地讲,核查线流量调查的内容为调查通过核查线上各道路断面的双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客流量。
(1)分车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的定义:根据国家/区域/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情况对交通运输设施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做出安排,其主要内容包括确定运输线网结构、港站地点位置、能力规模及建设序列。
其主要构成要素为: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
当量交通量:将实际车辆数换算为轿车数后的交通量;交通规划的内容:1、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量调查;2、交通与土地利用3、交通需求预测4、交通网络布局与划分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道路通行能力:在一定道路和交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能通过道路某截面的最大车辆数。
交通拥挤度:某截面的实际交通量与其通行能力之比;交通小区分区遵照以下原则:现有统计数据采集的方便性。
均匀性和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
充分利用自然障碍物。
包含高速公路匝道、车站、枢纽。
考虑土地利用。
城市交通网络基本形式:方格网式:优点:各部分的可达性均等,秩序性和方向感较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较高,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
缺点:网络空间形式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直线系数较小。
带状:带状交通网是由一条或几条主要的交通线路沿带状轴向延伸,并且与一些相垂直的次级交通线路组成类似方格状的交通网。
城市的土地利用布局沿着交通轴线方向延伸并接近自然,对地形、水系等条件适应性较好。
放射状:放射状交通网络常被用于连接主城与卫星城之间环形放射状:以放射状交通线路承担内外出行,并连接主城与卫星城;环形交通网承担区与区之间或过境出行,连接卫星城之间,减少卫星城之间的出行穿越主城中心。
自由式:该形式的路网结构多为因地形、水系或其它条件限制而使道路自由布置,因此其优点是较好地满足地形、水系及其它限制条件。
缺点是无秩序、区别性差,同时道路交叉口易形成畸形交叉。
道路网的可达性:指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该指标值越小,说明其可达性越好,路网密度越大。
在交通网络中,节点集N包括发生节点集R、吸引节点集S和交叉口之类的交汇节点等。
发生、吸引节点表示交通小区人口密集或政府行政机关的集中的地点。
这些发生、吸引节点对与rs对应,并称之为OD对。
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其目的是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交通管理等部门提供用于改善、优化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
交通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交通流现象。
以及与交通流有关的国民经济、经济结构、城乡规划、交通设施、交通环境行驶特性、地形、气候、等等。
交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见书P19交通调查的内容:交通运输调查;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建设资金调查;交通规划影响调查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最重要的三个参数之一。
交通量调查的流程:明确调查目的和用途;明确调查区域或线路情况;明确调查站点位置;明确调查车辆种类、调查时间和周期;人员配备和分工;设计调查表格;汇总分析数据。
车辆折(换)算系数:我国道路交通的特点之一就是混合交通严重,除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是汽车专用道路外,其余道路都是汽车和其他车辆混合行驶。
因此在交通量调查时,有必要根据调查目的,区分不同的车型分别记录,以便于换算成统一的标准车型。
交通调查的计数方法: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浮动车法:调查时需要一辆测试车,调查时一名调查人员记录对向开来的车辆数量;另一名调查人员记录与测试车同向行驶的车辆中,被测试车超越的车辆和超越测试车的车辆数;另外一人报告和记录时间以及停始时间。
行驶距离从里程表读取。
测试车一般需要沿调查路线往返行驶12~16次。
地点车速:指车辆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时的车速,亦称为瞬时车速,是描述道路某地点交通状况的重要参数。
行程车速:亦称为区间车速,是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行驶的距离和时间的比值。
行程车速是评价道路行车通畅程度和分析车辆发生延误原因的重要数据。
行驶车速:是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内的行驶距离和行驶时间(即行程时间中扣除停车延误时间)的比值。
行驶车速是衡量道路服务质量、估算路段的通行能力以及延误原因的重要参数。
临界车速:又称为最佳车速,指通行能力最大的车速,在理论上考虑通行能力时采用。
设计车速:指驾驶员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较低时所能维持的最高安全车速。
设计车速是道路几何设计的基本依据,也是表明道路等级和使用水平的主要指标。
时间平均车速:道路某一断面上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空间平均车速:指在给定的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地点车速调查方法:人工测量法;雷达测速法;道路检测器测量法;摄像法雷达测速法:利用反射波的多普勒效应,当雷达测速仪瞄准被测车辆时,发射高频微波,遇到车辆后反射回来,根据发射波和反射波的频率差与车辆行驶速度成正比的关系,得到车辆的瞬时车速。
道路检测器测量法:道路检测器测车速的基本原理是在测速地点选取一小段距离,两端均埋设检测器,车辆通过前后两个检测器时发出信号,并传送给记录仪,记录下车辆通过的时间,从而计算出车速。
常用道路检测器有电感式、环状线圈式和超声波式等,它们均设置在固定测站上,同时测量交通量。
摄像法:在测量地点,量取若干段距离,做好标记。
将摄像机设置在视野良好的高处,防止行车道树以及其它设施的遮挡,将摄像机对准拟测路段,以一定的送片速度进行录像。
根据汽车通过测定区间的录像胶卷画面数和画面的时间间隔,即可求出车辆的地点车速。
录像时应该详细记录开始时间、地点、方向、送片速度、气候等,以免整理时发生错误。
区间车速调查法:牌照法、跟车法、流动车测速法.上述三种方法的定义以及各自的优缺点见书P38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为分析出行个体的流动,也为交通流分配奠定基础。
其目的就是弄清交通流和交通源之间的关系,获取道路网上交通流的构成、流量、流向、车辆起讫点、货物类型等数据,从中推求远景年的交通量,为交通规划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O-D调查分为: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O-D调查的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出发,担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分区重心:代表同一分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交通区交通源的中心,它不一定是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查核线:为校核OD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人工或天然障碍设定的调查线,可设一条或多条,将调查区划分为几个部分,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
期望线:其长短表明两小区直线距离,线的宽窄表明两小区内出行量的大小主流倾向线:又称综合期望线,是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见书P53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做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交通调查抽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分层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多阶段抽样法。
延误是指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损失,主要有:固定延误、运行延误、停车延误、行程时间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
交通需求预测的四阶段法:一、交通发生与吸引;二、交通分布;三、交通方式划分;四、交通量分配。
交通的分布预测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出行量转换成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
增长系数法:基于出行的起点和终点所在的小区的增长特性,利用现状OD表计算未来的OD表的方法。
适用于小区或小区间的出行,不太受空间的阻挠因素的影响,而只受地区间产生及吸引特性影响的空间分布形态。
常增长系数法;所有OD量的增长率仅与i小区的发生交通量增长率有关,或仅与j小区的吸引交通量有关,或仅与生成交通量的增长率有关,是一个常数。
平均增长系数法:假设i,j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的增长系数是i小区出行发生量增长系数和j小区出行吸引量增长系数的平均值。
计算:P129例题6-2增长系数法的特点: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的比较多;(2)适用于小时交通量或日交通量等的预测;(3)对于变化较小的OD表预测非常有效;(4)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分布非常有效。
缺点:(1)必须有所有小区的OD交通量;(2)对象地区发生如下大规模变化时,该方法不适用;(3)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量值较小时,存在问题;(4)因为预测结果因方法的不同而异;(5)缺乏合理性。
无约束重力模型表达式及各个字母含义:见书P139重力模型的特点优点:(1)直观上容易理解;(2)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的影响;(3)特定交通小区之间的OD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4)能比较敏感地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
缺点:(1)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2)将出行费用视为定值;(3)重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时间段;(4)求内内交通量时的行驶时间难以给出;(5)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6)必须借助于其它方法进行收敛计算。
最大熵模型计算步骤(Wilson模型):第1步给出g值。
第2步求出mj和li。
第3步如果mj和l i非收敛,则返回第2步;反之,执行第4步。
第4步将mj、l i和g代入式(6-50),求出qij,这时,如果总费用条件式(6-44)满足,则结束计算;反之,更新 g值,返回第1步。
Wilson模型特点:能表现出行者的微观行动;总交通费用是出行行为选择的结果,事先给定脱离现实情况;各微观状态的概率相等,即各目的地的选择概率相等的假设没有考虑距离和行驶时间等因素。
所谓交通方式划分就是出行者出行选择交通工具的比例,它以居民出行调查的数据为基础,研究人们出行时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模型从而预测基础设施或者服务等条件变化时,交通方式间交通需求的变化。
四阶段法模型是首先预测总出行数,然后将其按交通小区之间、交通方式之间、径路之间利用某种经验规则计算的公式。
因为是将数据按照交通小区统计之后建立预测模型而称之为集计模型。
非集计分析是与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集计分析相对立而命名的。
非集计分析交通需求预测,表现出行者个人是否出行,出行目的地、采用何种交通方式、选择哪条径路等形式,从选择可能的备选方案集合中如何选取的问题,将得到的个人行动结果加载到交通小区、交通方式、径路上而进行交通需求预测。
两种方案间的相对优劣仅取决于这两种方案的特性,而与其他方案的特性无关,该性质称为Logit模型的ⅡA特性。
交通流分配两种机制相互作用直至平衡:一种机制是:各种车辆试图通过在网络上选择最佳行驶路线来达到自身出行费用最小的目标;另一种机制是:道路上的车流量越大,用户遇到的阻力即对应的行驶阻抗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