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络重点穴位-五腧穴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
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因分布、特性和作用的不同,特定穴各有不同含义和命名。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在选穴配伍上也有一定的特点。
一、五输穴的内容和应用五输入是十二经穴中井、荥、输、经、合5类腧穴的简称,这些腧穴均分布在四肢肘、膝以下的部位,其分布特点是以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穴,十二经共有60穴。
古代医家认为,经脉之气的流注运行与自然界水之流动相似,即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流注于江河,汇聚于海洋,用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所过部位的浅深不同,其具有的作用也不同。
这也说明了五输穴的特性,即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输穴不仅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
五输穴五行属性按“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十二经脉五输穴穴名及其五行同性见表l、表2。
表 1 阴经五输穴表表 2 阴经五输穴表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古代文献对五输穴主治作用的记载不尽相同。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
”其总的思想是指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穴适用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其主要是从阴经五输穴五行属性与五脏属性相关的角度,说明五输穴主治作用的。
阴经井穴治疗肝的病变,荥穴治疗心的病变,输穴治疗脾的病变,经穴治疗肺的病变,合穴治疗肾的病变。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
3.1.1五输穴经络腧穴
2、五输穴的含义
五输穴从四指末端向肘膝关节方向依次排序。 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 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 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 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
2、五输穴的含义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留为荥, 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肾经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3、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阴井木,阳井金”。
五输穴-六阳经
阳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大肠经 商阳 二间 三间 阳溪 曲池 三焦经 关冲 液门 中渚 支沟 天井 小肠经 少泽 前谷 后溪 阳谷 小海
胃经 厉兑 内庭 陷谷 解溪 足三里 胆经 足窍阴 侠溪 足临泣 阳辅 阳陵泉 膀胱经 至阴 通谷 束骨 昆仑 委中
由于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3、五输穴的五行属性
“阴井木,阳井金”。
阴经
肺经
五输穴-六阴经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心包经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心经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经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泉
肝经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4、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1) 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
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泻.” 现代临床应用:井穴多用于急救,荥穴主要用来治疗热证,
输穴多主脏病,经穴多主经脉循行部位的痛症,合穴多主脏 病。
当于泻井;合生井,补合相当补井
五输穴
支沟(经穴):前臂背侧,阳溪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0.5-1寸。
会宗(郄穴):前臂背侧,阳溪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支沟尺侧,尺骨桡侧缘,直刺0.5-1寸。
飞扬(络穴):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1寸,直刺1-1.5寸。
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腘横纹中点,半腱肌腱与股二头肌腱中点,直刺1-1.5寸。
委阳(三焦下合穴):腘横纹外侧端,肱二头肌腱内侧。直刺1-1.5
八【歌 诀】:足少阴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钟水泉照海明;复溜交信恐宾接,阴谷胫骨内踝后,以上从足走到膝;横骨大赫连气穴,四满中柱盲俞列,商曲石关阴都连 ;通谷幽门半寸辟,步廊神封及灵墟,神藏或中俞府毕。
【五输穴】关冲液门中禇焦,阳池支沟天井索。
关冲(井穴):手环指末节尺侧,距甲角0.1寸,直刺0.1寸。
液门(荥穴):第4、5指节,趾蹼后方赤白肉际处,直刺0.2-0.5。
中禇(输穴):环指本节后方,第4、5掌指关节后方凹陷中,直刺0.2-0.5。
阳池(原穴):腕背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凹陷中。直刺0.2-0.5。
【五输穴】:中冲劳宫心包经,大陵间使传曲池。
中冲(井穴):中指末端,尖端中央,点刺0.1寸。
劳宫(荥穴):掌心,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直刺0.3-0.5寸。
大陵(输穴、原穴):腕横温的中点上,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直刺0.5-0.3。
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腕横上2寸。直刺0.5-1寸。
五输穴
五输穴歌诀-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
五输穴歌诀|五输穴(最详细精华的五腧穴介绍)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简称“五输”,其分布次序是依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状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微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终经气充盛,由此深化,进而汇合于脏腑,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
《难经·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概括了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故井穴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诊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程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此法叫知热感度测定法。
古人依据脏腑的不同作用,把其分属五行,即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膀胱属水。
又将五输穴也分属五行。
《难经·六十四难》指出:“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
”据此,又依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及疾病的不同表现,制定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疗方法,即补母泻子法。
详细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和异经补母泻子法。
有伴侣问:你总是说这个穴属火,那个穴属水,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属水属火的毕竟是怎么规定的?“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医的五行学说。
有不少人反对该学说,或言之为封建糟粕,故弄玄虚;或说其牵强附会,不符科学。
什么是五腧穴?(全面解析,图文并茂)
什么是五腧穴?(全面解析,图文并茂)五腧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
即井、荥、输、经、合。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井:指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
杨玄操〈难经〉注:'山谷之中,泉水初出之处名之曰井,井者主出之义也。
'用以形容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荥:指小水成流。
《说文解字》:'荥,绝小水也。
'杨上善《明堂》注:'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故名为荥。
'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
《说文解字》:'输,委输也。
'杨上善《太素》注:'输,送致聚也。
《难经·八十一难》曰:五藏输者,三焦行气之所留止。
故肺气与三焦之气送致聚于此处,故名为输也。
'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
《尔雅·释水》:'直波曰经。
'杨上善《太素》注:'经,常也。
水大流注,不绝为常。
血气流注此,徐行不绝,为之常也。
'用以形容位于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合:指水流汇合入深。
杨上善《太素》注:'如水出井以至海为合,脉出指井,至此合于本藏之气,故名为合。
'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肘膝关节附近的第五穴。
五腧穴主治特点五腧穴各有所主病症。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隔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难经·六十七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节重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二者立论有相通处。
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以四肚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是有具体含义的,经气是发于五输,并如水流自源而出,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状况。
五输穴列表和五输穴歌
五输穴列表和五输穴歌文章摘要:五输穴是十二经脉的特定要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输也。
”即指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的作用重点就在五输穴。
五输穴,即“井、荥、输、经、合”。
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腧穴,简称“五输”。
各经的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起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并以水流大小的不同名称命名,比喻各经脉气自四肢末端向上,象水流一样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具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之效;经气所流,象刚出的泉水微流。
称为“荥”可退热;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多用于止痛,兼治身体沉重由水湿所致者;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经气所合,恰象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经气流注特点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排列特点五输穴从四肢末端至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井穴分布在指、趾末端;荥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分布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至前臂、胫部;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
五行属性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穴、荥穴、俞穴、经穴、合穴五类穴位的总称。
五输穴除治疗局部病症之外,对经脉循行远端部位(头面、躯干、内脏)乃至全身性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阳经五输穴经脉井(金)荥(水)俞(木)经(火)合(土)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阳溪曲池足阳明胃经厉兑内庭陷谷解溪足三里手太阳小肠经少泽前谷后溪阳谷小海足太阳膀胱经至阴足通谷束骨昆仑委中手少阳三焦经关冲液门中渚支沟天井足少阳胆经足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泉阴经五输穴经脉井(木)荥(火)俞(土)经(金)合(水)手太阴肺经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足太阴脾经隐白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手少阴心经少冲少府神门灵道少海足少阴肾经涌泉然谷太溪复溜阴谷手厥阴心包经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足厥阴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曲泉五输穴歌少商鱼际和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间三间接,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与陷谷,解溪三里胃经点;脾经隐白接大都,太白商丘阴陵泉;少冲少府和神门,灵道少海记心间;少泽前谷加后溪,阳谷小海小肠边;至阴通谷连束骨,昆仑委中膀胱遣;涌泉然谷流太溪,复溜阴谷肾经延;中冲劳宫与大陵,间使曲泽包络圈;关冲液门中渚穴,支沟天井三焦沿;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属於胆;大墩行间和太冲,中封曲泉肝经全。
针灸体会两则——“五输穴”应用
,
荣主身热 输主体重节
, 。
1
.
本 经 子 母 补 泻 当 某脏 腑 经 络
,
:
痛 经 主 喘 咳 寒热 合 主 逆气 而 泄
, ,
,
”
上 述记
发生 病 变 时 恨 据 证 侯 的 虚 实 结 合 五 输 穴
的 五 行属 性 选 用 本经 的 子 穴 或 母 穴 以
“ ” “ ”
载 其 立 论 有相 同 之 处 现 结合 临 床 应 用 说 明其 主 治 特点
: :
达到 补 虚泻 实 的 目 的
,
。
井 穴 都具 有 苏厥 开 窍 的 功 能 主 治 昏 迷
、
如 肝 经 在五 行 属 木 肝经 的实 热证 可 以取 本 经 的 子 穴 气 虚 则 可 补 其 母穴
“ “ ”
:
,
,
晕厥 为 急 救 之 妙 穴 其 次 可 治 发 热
。
,
,
,
、
(
火穴 )行 问 泻之 ; 肺
, , ,
五 输穴 是 指 十二 经在 肘膝 以 下 各 有 五 个 重 要 经 穴 分 别命 名为 井 荣 输 经 合 合 称五输 穴 效穴
, , 。
“
以输代 原
”
,
具有
原 穴 的性 能 故 阴 经 的 输 穴 又 可 治 疗 有 关 五 脏病 症 如 《灵 枢
,
五输 穴 是针 灸临 床常 用 的有 针 灸十 二 原 》 中就
:
咽喉肿 痛
”
( : I
穴 )太 渊 补 之
:
。
荣穴 都 具 有清热 泻 火的功能 临床上 多用于 热证
:
五输穴及临床应用
治疗相乘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乘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乘 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机体平衡,缓 解症状。
五输穴的相侮配伍
总结词
治疗相侮病变,调节平衡。
详细描述
通过相侮配伍,可以治疗因五行相侮引起的各种病变,调节 机体平衡,缓解症状。
04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与技巧
五输穴的治疗原则
调和阴阳
补虚泻实
五输穴的分布与作用
总结词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具有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 用。
详细描述
五输穴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每条经脉各有一个井、荥、输、经、合穴。这 些穴位能够调节相应经脉所主脏腑的功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于治疗相应 脏腑的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五输穴的特性与功能
总结词
五输穴具有五行属性,对应五脏,可以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
详细描述
五输穴与五行相配,对应五脏,具有调节气机升降、促进气血流通等特性与功能。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 输穴可以用来调节脏腑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同时,五输穴还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调节人体的 阳气和阴气,以保持身体健康。
五输穴对胃痛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胃痛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 特定的经络联系和调节作用,在胃痛治疗中 具有显著疗效。根据胃痛的证候类型和疼痛 部位,选取适当的五输穴进行针刺或按摩, 可有效缓解胃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案例四:五输穴在腰痛治疗中的应用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五输穴对腰痛具有良好调节作用
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五输穴因其特有的经络联系 和调节作用,在腰痛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针 刺或按摩相关五输穴,可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 活质量。同时,五输穴的应用还可根据腰痛的证候类型和 疼痛部位进行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详解)
经络中最好用的五输穴(详解)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各经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输穴,即井、荥、输、经、合。
五输穴的记载最早出现于《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这个是按照经气的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
《灵枢·本输》详细阐述了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输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
」首先,黄帝已经知道,五脏六腑的气是会借由一定的线路浮出到四肢和体表的(正如血液会通过血管到达全身一样),这是脏腑统摄全身的基础。
但黄帝想听岐伯讲一讲气浮出后的具体情况:哪里出入,哪里停留,哪里较多,哪里较少,总体路线怎样。
「所出之处」,意为经气浮出部分的处所。
「歧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
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
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
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而后,岐伯准确地解答了黄帝的问题:五脏都有自己的五输穴,共25个穴位;六腑有六输穴(五输穴加原穴),共36个穴位。
经脉共12条,络脉共15条,五脏六腑的气,就是在这71个穴位、27条经络中,上下纵横流走的。
01、“井”穴“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
十二经络上井穴有哪些呢?井穴六条阴经,在五行里面属木,六条阳经,在五行里面是属金。
手三阴肺经,少商穴,手三阴心包经,中冲穴,手三阴心经,少冲穴,足三阴脾经,隐白穴,足三阴肝经,大敦穴,足三阴肾经,涌泉穴。
手三阳大肠经,商阳穴,手三阳三焦经,关冲穴,手三阳小肠经,少泽穴,足三阳胃经,历兑穴,足三阳胆经,足窍阴穴,足三阳膀胱经,至阴穴。
02、“荥”穴“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微,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
五输穴的临床运用
五输穴的临床运用五输穴(属于针刺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穴位,具有广泛的临床运用。
以下是五输穴的临床运用的一些示例,以便帮助您了解其用途和效果。
胸部疾病:五输穴对于胸部疾病的治疗非常有效。
例如,对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可以选择刺激肺经的五输穴。
通过针刺五输穴可以调节气机、扩张支气管,从而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
心脑血管疾病:五输穴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可以选择刺激心经的五输穴。
通过针刺五输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调节心律,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五输穴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也非常常用。
例如,对于胃痛、消化不良等疾病,可以选择刺激脾经的五输穴。
通过针刺五输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消化、缓解胃痛等症状。
妇科疾病:五输穴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对于经期不调、月经痛等疾病,可以选择刺激肾经的五输穴。
通过针刺五输穴可以调节月经、缓解经痛、平衡内分泌,从而改善妇科疾病的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五输穴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对于头痛、失眠等疾病,可以选择刺激胆经的五输穴。
通过针刺五输穴可以调节神经系统、舒缓紧张、促进睡眠,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总结起来,五输穴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胸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针刺治疗之前,必须确保穴位选择准确,并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十二脏腑的特殊穴-五输穴
十二脏腑的特殊穴-五输穴五输穴是十二脏腑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效穴,中医以水流比作脉气的强弱,从指尖到肘膝关节依次排列为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五个特定穴,简称“五输穴”,每条经脉各有一个五输穴,十二条经脉,共计“60个穴位”。
五输穴对十二脏腑有特殊的治疗作用,有“一穴顶十穴”之效。
前几节给大家分享了十二脏腑的荥穴、合穴的具体穴位及治疗作用,后期再一一介绍其他的穴位。
本节先给大家总述下五输穴的治疗作用:1、井穴-所出为井【定义】:所出为井,即经气所出,如同泉水的源头,故名。
“井”如地下出泉,形容脉气浅小。
穴位在指趾的末端。
【主治】:井穴为气血的源头,“井主心下满”,意指十二脏腑的井穴能治疗心下胀满病症。
井穴有开窍醒神的作用,临床多用于急症。
2、荥穴-所溜为荥【定义】:所溜为荥,即经气流过之处,如刚出的泉水微流,故名。
荥穴脉气稍大,穴位再指(趾)掌(跖)附近。
【主治】:“荥主身热”,即荥穴可以治疗脏腑热病。
3、输穴-所注为输【定义】:所注为输,即经气所灌注之处,如同水流由浅入深,故名。
输穴脉气盛大,穴位多在腕(踝)关节附近。
【主治】:“输主体重节痛”,即输穴可以治疗身体重着不利、疼痛。
4、经穴-所行为经【定义】:所行为经,即经气在此变大,畅通无阻,故名。
经穴脉气洪大,穴位在臂(胫)部。
【主治】:“经主咳喘寒热”,即经穴可以治疗身体喘咳寒热等证。
5、合穴-所入为合【定义】:所入为合,即经气在此充盛,由此汇入脏腑,犹如水入大海,故名。
合穴脉气最为洪大,穴位在肘膝关节附近。
【主治】:“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府”,即合穴多用于治疗脏腑病症。
【十二脏腑五输穴歌诀】:看图,具体穴位及主治会分期详述。
12经络的五输穴
12经络的五输穴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五行在经络穴位上的应用。
具体来说,就是人体经络当中的五输穴,掌握的五输穴对于艾灸临床调理身体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我们人体的十二经脉每一条经脉在肘膝关节以下都有五个重要腧穴,分别是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他们并称为“五输”。
不过具体在每条经络上,到底哪几个穴位是五输穴,他们分别在哪里,很多灸友就不是很清楚了。
在接下去的文章中,掌门师兄会把十二正经的每一条经络的五输穴都介绍给大家,以便在日常艾灸时可以用到。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足太阴肺经上的五输穴。
为了更好的应用五输穴,不得不提的是,阳性和阴经的五输穴的五行属性有所区别,具体来说:阴经的井穴属木,荥穴属火,输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而阳经的井穴属金,荥穴属水,输穴属木,经穴属火,合穴属土。
那么,足太阴肺经的五输穴到底是哪几个穴位呢?具体来说,肺经的井穴是少商穴,荥穴是鱼际穴,输穴是太渊穴,经穴是经渠穴,合穴是尺泽穴。
顾名思义,足太阴肺经属于阴经,由此可见这五个穴位的五行属性分别是少商穴属木,鱼际穴属火,太渊穴属土,经渠穴属金,尺泽穴属水。
中医中的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对应的脏器是:肝归属于木,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
也就是肺经本身的五行属性是金。
具体说到五行在穴位的运用上,根据: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者称为母,被生者称为子)的判断准则,再结合子母选穴法,具体的结论是:尺泽穴是肺经的子穴,适用于肺经实证的泻法,而太渊穴是肺经的母穴,适用于肺经虚证的补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肺经的这五个穴位。
一、肺经的井穴:少商穴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是人体肺经最末的一个穴,五行属木。
少商穴有清肺利咽,开窍醒神的作用。
最擅长治疗的一个病症是咳嗽。
秋冬季节也是咳嗽的高发季节,时不时就有人会咳嗽。
这时候通过通过刺激少商穴可以很好的治咳嗽。
具体应用少商穴时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少商刺血。
五输穴详解
特定穴一、五输穴(一)手太阴肺经1、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鱼际:在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3、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手舟骨之间,拇长肌腱尺侧凹陷中。
4、经渠: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
5、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二)手阳明大肠经1、商阳:在手指,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二间: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3、三间:在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4、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
5、曲池:在肘区,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三)足阳明胃经:1、厉兑: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2、内庭: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3、陷谷:在足背,第2、第3跖骨间,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
4、解溪: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5、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四)足太阴脾经1、隐白: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2、大都:在足趾,第1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3、太白:在跖区,第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4、商丘:在踝区,足内踝前下方,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中点的凹陷中。
5、阴陵泉: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五)手少阴心经1、少冲:在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2、少府:在手掌,横平第5掌指关节近端,第4、第5掌骨之间。
3、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4、灵道: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5、少海:在肘前区,横平肘横纹,肱骨内上髁前缘。
(六)手太阳小肠经1、少泽:在手指,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针灸入门-五输穴
针灸入门-五输穴从今天起讲特定穴。
络穴在本系列讲义的第222节《十五络》中已经讲过,不再重复,先讲五输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
十二经脉的井、荥、输、经、合,称为五输穴。
阴经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依次为木火土金水,阳经依次为金水木火土,喜欢中医的朋友应该都明白,无需多言。
五输穴在临床应用上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穴位之一,这么说不会有人反对吧?其实,正确地使用五输穴,前提是掌握它们的穴性。
这一节我们的核心内容就是介绍五输穴的穴性。
1.五输穴作为子穴、母穴时,可用于补泻。
如肺经的腧穴太渊,恰好是肺经的母穴,故能补肺之虚;胆经的经穴阳辅,恰好是胆经的子穴,故能泻胆之实。
余者以此类推。
2.五输穴作为本穴时,可用于纳支补泻法、五门十变针法。
查看前面有关章节即可,不再重复。
3.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这句话出自《难经》第六十八难,初学者对这段论述往往感到困惑:是说有的井穴都能治疗心下满吗?如果等能的话,十二井都要下针吗?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所有井穴都治疗心下满,当然不需要同时针刺十二井。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1)井穴:如何正确理解“井主心下满”“心下”指胃所在区域,心下满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胃出现问题了,另一种是心脏出现问题了(由于心脏跟胃接近,很多人把心脏病误认为是胃病)。
如果是胃出现问题了,井穴厉兑恰好是子穴,当然有效(配合泻足三里、中脘,效果更好);当然根据泻井当泻荥的原则,可以改为泻内庭。
不过,《难经》六十五难云:“井者,东方木也。
”肝为木,肝火旺盛当然会伤害到脾胃,所以这种情况可以针刺肝经的子穴大敦进行治疗,这才“井主心下满”的含义。
如果是心脏本身的问题导致的“心下满”,比如说心血管淤堵所致者,倪海厦先生说过,针刺胃经的井穴厉兑,患者会感到有人拿着扫把在清扫心血管。
所以,针刺胃经井穴厉兑,是治疗心血管淤堵的有效穴位。
(2)荥穴:如何正确理解“荥主身热”?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所以需要首先辩证。
身份特殊的“五输穴”
72《中医健康养生》 2019年11月刊中医入门有人会注意到,中医的一些穴位有着特殊的“身份”,有些被称为“原穴”,有些被称为“郄穴”,有些被称为“井穴”。
这些特殊的“身份”决定了该穴位的特殊作用。
拥有特殊“身份”的穴位又被称为“特定穴”,是指分布在十四经(十二条经脉加上任督二脉)上,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同时是按照特殊称号归类的腧穴。
五输穴是类特定穴人体特定穴有十大类,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背俞穴等。
它们各自的位置、治疗作用以及经气留止都不同,这就像是一棵大树的诸多分叉一样,同宗同源却又不尽相同。
而且,许多重要的穴位往往“身兼数职”,比如手太阴肺经的太渊穴,身份特殊的“五输穴”文/孙培养 安徽省针灸医院 副主任医师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73中医入门“腧”“俞”,还是“输”?在中医古籍中,提及穴位,有时会写作“腧穴”,有时作“俞穴”,也另有“输穴”一说。
其实,古代的“腧”和“俞”互为通假字,统一指穴位。
而现在的穴位名称已规范化,“腧穴”是对所有穴位的总称,“俞穴”特指膀胱经在的一组背俞穴,“输穴”则为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
五输穴各守其位,司其职五输穴也有其各自的五行属性,所有阳经的井穴属金,荥穴属水,输穴属木,经穴属火,合穴属土;所有阴经的井穴属木,荥穴属火,输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
临床常根据具体病变经脉的五输穴相生、相克关系选取穴位治疗疾病。
在《难经》中有一段经典描述:“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井穴可用于治疗胃脘不适(胃痛、胃胀、嘈杂不爽等),同时这些穴位在四肢末端,十指连心,针刺时很痛,因此可以治疗神志昏迷;也有学者运用针刺井穴治疗痴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荥穴可用于治疗一切和“热”有关病,比如高热时可以针刺荥穴,运用泻法或者点刺放血,达到退热的目的。
输穴可用来治疗关节痛和脏腑病症,阳经输穴多用于肢节疼痛,如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后溪形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输穴:多位于手掌或脚掌,喻为水流由小而大,由浅而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腧”。
人体穴位最好的桂枝汤:五输穴
人体穴位最好的桂枝汤: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中,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位,即井,荥,输,经,合,简称五输穴。
五输穴的分布,是从四肢末端依次按井,荥,输,经,合的次序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五穴,十二经共有60穴。
五输穴不仅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
五输穴五行属性按照”阴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
属于五脏(五条阴经:肝心脾肺肾)的穴位各有五个输穴,即“井、荥、俞、经、合”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其排列次序是: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
属于六腑(六条阳经:膀胱、胆、胃、大肠、小肠、三焦)的五输穴,“井、荥、输、经、合” 对应的五行是从“金”开始的,也就是“金、水、木、火、土”。
排列次序是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古人用自然界水流形成奔流的过程来比拟人体经气运行过程,说明经气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散到合,由微到盛的发生发展过程。
井:指经气所出,如地下泉水初出,微小而浅。
如“所出为井”,位于指,趾的末端,四肢各经的末端穴。
井穴是十二经脉之”根“,阴阳经脉之气相交之所,疏通气血,开窍醒神。
'井主心下满“,十二经井(木)穴,能治疗心下胀满的疾病。
肝木为病,肝主春,肝脉贯膈,上注肺,布胁肋,故心下满。
荥:指小水成流,水溢为荥,谓十二经脉从指出已,流溢此处,如”所注为荥“,位于掌扯或者跖趾关节之前,井穴之后的第二穴。
”荥主身热“:,十二经荥(火)穴,能治疗热性病证。
心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主夏属火,火为热病,故现身热。
输:指水流渐大可输送,灌注。
如“所注为输”。
位于腕踝关节附近,荥穴之后的第三穴。
”输主体重节痛“,十二经输(土)穴,能治疗肢体重痛。
脾土为病,脾主长夏,脾主湿,脾主四肢肌肉,湿滞则现体重节痛。
经:指水流行经较长,如水之流畅通行,”所行为经“,多位于腕踝及臂胫附近,输穴之后的第四穴。
”经主喘咳寒热“,十二经经(金)穴,能治喘,咳,寒热这类疾病。
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之五输穴
一针见效的针灸穴位之五输穴大家好,我是李医生,首先说五输穴,不是一个穴位。
而是一组穴位。
他是12经脉分布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穴。
简称五输穴,分别是丼荥输经合五个穴。
因为每个经五个穴,12个经一共60个穴。
丼荥输经合这五个字都是根据它的特性给予它的称号,这是古人用作气血盛衰的一个比喻。
因此呢,五输穴穴也就各有各自的特点。
在《黄帝内经》灵枢九针12原中说所出为井,所留为荥,所注为输。
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输穴分属于十二经脉,而且具有自身的五行属性又称作五行穴!其五行属性按“阴经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学说归类,即阴经的井穴属木,其分属为井(木)、荥(火)、输(土)、经(金)、合(水),阳经的井穴属金,其分属为井(金)、荥(水)、输(木)、经(火)、合(土)“井”为水之源头,像地下涌出的泉水、用以形容脉气浅小,以指四肢各经的末端第一穴,其穴多在四肢末梢爪甲之侧端;“荥”,修改一下这里好多人念错这个字,这个字念ying. 插图一副,附在下面,小水为荥,刚出之水成为微流,脉气稍大,用以形容位于井穴之后的第二穴,其穴在指、趾、掌、跖部位:“输”与腧通用,喻做水流由小变大,由浅往深,是经气渐盛,用以形容位于荥穴之后的第三穴,其穴多在腕、踝关节附近;“经”指水流行经较直、较长,像水在河道中畅行流过一样,脉气流注,用以形容位于输穴后的第四穴、其穴多在腕、踝附近及臂、胫部;“合”为汇合,而深入,如百川之汇海、用以形容位于经穴之后的第五穴,脉气深大,其穴多在肘、膝关节处。
但不超过肘膝,其穴位位置是手不过肘,足不过膝的特点。
古代医学家认为经脉之气的流住运行与自然界的水流动大概相似,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最后汇入江河海洋。
用来说明经气在流注运行中的部位深浅不同,作用也不太一样。
所以说每个五输穴都有他各自的特点,未完待续!中医好有趣,针灸真是有意思啊!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读了我的微头条,中医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您的点赞,关注,分享,转发,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欢迎未来和李医生一起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五输穴定位
手太阴肺经井: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荥: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输/原/八会穴(脉会):太渊—在腕掌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经:经渠—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合: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手阳明大肠经井:商阳—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荥:二间—微握拳,在食指本节前,桡侧凹陷处。
输:三间—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 2 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经: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合: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足阳明胃经井:厉兑—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荥:内庭—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输:陷谷—在足背,当第2、3 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经: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合: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太阴脾经穴井: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荥: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输/原: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经:商丘—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合: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手少阴心经穴井:少冲—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荥:少府—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输/原: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经:灵道—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合:少海—屈肘举臂,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手太阳小肠经穴井:少泽—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荥:前谷—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所溜为荥,脉气所流如刚出泉源的小水,称为荥穴。荥主身热。病变与色取荣穴
C.所注为俞,脉气所注像水流由浅处输注到深处,称为俞穴。俞主体重节痛。病在时间取俞穴
D.所行为经,脉气所行像通渠中迅速经过的水流,称为经穴。经主喘咳寒热。病变于音者取经穴
E.所入为合,脉气所入像百川汇合入海,称为合穴。合主逆气而泄。病起于饮食取合穴
胆俞
日月 足临泣-带脉
阴维脉
筑宾
阴蹻脉
交信
阳维脉
阳交
阳蹻脉
跗阳
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
1、五输穴即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穴位,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A.所出为井,脉气所出,如水流的源头出自井中那样,称为井穴。井主心下满。痛在脏取井穴
足阳明胃经
辰7-9 土 历兑(子) 内庭(子) 陷谷 解溪(母) 足三里
冲阳
丰隆
梁丘
胃俞
中脘
足三阳 足太阳膀胱经 申15-17 水 至阴(母) 足通谷 束骨(子) 昆仑 委中(母) 京骨
飞扬
金门 膀胱俞 中极 申脉-阳跷
足少阳胆经
子23-1 木
足窍阴 侠溪(母) 足临泣 阳辅(子) 阳陵泉
丘墟
光明
外丘
合谷 腕骨 阳池
公孙 大钟 蠡沟
偏历 支正 外关
地机 水泉 中都
温溜 养老 会宗
脾俞 肾俞 肝俞
大肠俞 小肠俞 三焦俞
章门 京门 期门
天枢 关元 石门
公孙-冲脉 照海-阴跷
后溪-督脉 外关-阳维
1.髓会绝骨(悬钟), 2.骨会大抒, 3.筋会阳陵, 4.血会膈俞, 5.气会膻中, 6.脉会太渊, 7.臓会章门, 8.腑会中脘,
经络重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位统计
经脉名称
五腧穴 时辰 五行 井穴(木) 荥穴(火) 俞穴(土) 经(金) 合(水)
原穴
络穴
郄穴(消 炎止痛)
背俞穴
募穴 八脉交会穴
八会穴
手太阴肺经
寅3-5 金
少商
鱼际 太渊(母) 经渠 尺泽(子) 太渊
列缺
孔最
肺俞
中府 列缺-任脉
手三阴 手少阴心经
午11-13 火 少冲(母) 少府 神门(子) 灵道 少海(母) 神门
隐白 涌泉(子)
大墩 井穴(金)
商阳 少泽 关冲
大都(母) 然谷(子) 行间(子) 荥穴(水) 二间(子)
前谷 液门
太白 太溪 太冲 俞穴(木) 三间 后溪(母) 中渚(母)
商丘(子) 阴陵泉 复溜(母) 阴谷
中封 曲泉(母) 经(火) 合(土)
阳溪 曲池(母) 阳谷 小海(子) 支沟 天井(子)
太白 太溪 太冲
通里
阴郄
心俞
巨阙
手厥阴心包经 戌19-21 火 中冲(母) 劳宫 大陵(子) 间使 曲泽(母) 大陵
内关
郄门 厥阴俞 膻中 内关-阴维
足太阴脾经 足三阴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三阳 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巳9-11 土 酉17-19 水 丑1-3 木
卯5-7 金 未13-15 火 亥21-23 火
6、下合穴是指手足三阳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故称下合穴。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阳陵泉、委阳、委中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治胃脘痛;下巨虚治泄泻;上巨虚治肠 痈;阳陵泉治蛔厥;委阳、委中治三焦气化失常引起的癃闭、遗尿等。
7、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会的八个腧穴,故称“八脉交会穴”。常用的配穴疗法:公孙配内关治胃心胸疾病;后溪配申脉治内眼角、耳、项、肩甲部及恶寒发热症;外关配足临泣治外 眼角、耳、颊、肩及寒热往来病症;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肺及阴虚内热等病症。
2、子母疗法:(经络疼痛问题、四肢问题)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当井穴为母时,应补母当补合;当井穴为子时,应泻子当泻荥。 3、原络疗法:(对脏腑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以病经的原穴为主,表里经的络穴为客,所以又叫主客原络配穴。不分虚实寒热都可以治疗 4、俞募疗法:(专治内科疾病) 5、会郄疗法:(治急性疼痛疾病、骨伤等疼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