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类针灸学经络腧穴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课件2

《经络腧穴》课件2

详细描述
手厥阴心包经共有9个腧穴,其中较为重要 的腧穴包括曲泽、郄门、间使等。这些腧穴 对于治疗心悸、心痛、失眠等心血管及神经 系统疾病有良好效果。
04
经外奇穴与特定穴
经外奇穴的分类与特点
总结词
经外奇穴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上的重要穴 位,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和特点。
详细描述
经外奇穴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形成的穴位 ,另一类是人身各部位及孔窍中除十四经脉 及任督二脉所属穴位外的穴位。它们具有明 显的治疗作用,如治疗某些疾病特效,或对
05
经络腧穴的临床应用
经络腧穴在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依据
经络腧穴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经络腧穴的生理变化 、病理反应以及穴位刺激的反应 ,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
程度。
触诊法
通过触摸穴位及周围的皮肤、肌 肉、骨骼等,感知其温度、湿度 、敏感度等变化,从而判断经络
腧穴的功能状态。
望诊法
观察穴位及周围的色泽、形态、 动态等,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经络是人体内各脏腑与体表各组织器官之间的通道,通过 经络的联系,使人体各部分功能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 的正常生理功能。
感应传导
经络具有感应和传导刺激的功能,当人体受到外界刺激时 ,刺激可以通过经络传到相应的脏腑,从而产生相应的生 理反应。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经络的传输,将营养物 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调节机能平衡
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各种机能活动,使人体保持正常的生 理平衡。
经络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十五络脉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 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 足走腹。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经络腧穴概述•十二经脉循行及主治•腧穴的定位与主治•经脉养生保健方法•经络腧穴在临床中的应用目录01经络腧穴概述1经络系统的组成23从经脉分出的十五条支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的十二条分支,可加强脏腑间的联系和经脉气血的循环。

十二经别分布于四肢和躯干的十二组肌肉和肌腱,是经筋组织和骨骼系统的联络。

十二经筋分布在十四经脉上的穴位,是腧穴的主要组成部分。

腧穴的分类与作用十四经穴具有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如四缝、百虫窝等。

奇穴没有固定位置的穴位,以压痛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治疗依据。

阿是穴通过经络和腧穴的传导作用,可以诊断脏腑器官的病变。

诊断刺激经络和腧穴可以调节脏腑器官的功能,达到治病的目的。

治疗通过经络和腧穴的调养作用,可以预防疾病和保健养生。

预防保健经络腧穴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02十二经脉循行及主治走向从肺系横出腋下,沿着上肢内侧前缘,经过寸口,至大指末端。

起点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向上属于肺脏。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心悸等肺系疾病,以及肩背痛、掌心热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疾病。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走向从锁骨上窝进入胸腔,向下络肺,入大肠。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疾病。

起点大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缘向上,经过合谷,进入两筋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至肩峰前腋8~10寸处。

03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疾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疾病。

足阳明胃经01起点鼻翼旁,向上到鼻根部,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会后,沿着鼻外侧进入上齿龈内。

02走向从上齿龈向下至喉结旁人迎穴处,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通过横膈膜向下络脾脏,属胃。

足太阴脾经起点01大趾末端,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太白穴,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

走向02进入腹腔络胃,归属于脾脏。

主治03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疾病。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PPT课件
• 经络系统概述 • 腧穴基础知识 • 常用经络腧穴介绍 • 经络腧穴在临床中的应用 • 经络腧穴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总结词
阐述经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详细描述
经络系统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复杂网络。经 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两者共同构成了人体的经络系统。
THANKS
感谢观看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总结词
足太阳膀胱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主要与膀胱和小肠相关 。
详细描述
足太阳膀胱经共有67个穴位,主要分布在头面部、颈部 、胸背部和下肢。这些穴位主治泌尿系统、神志、五官 等疾病,如委中、昆仑、承山等。
足少阴肾经腧穴
总结词
足少阴肾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主要与肾和膀胱相关。
详细描述
足少阴肾经共有27个穴位,其中10个位于下肢内侧, 17个位于胸腹部。这些穴位主治泌尿系统、妇科、男 科等疾病,如涌泉、太溪、复溜等。
腧穴的定位与操作技巧
总结词
准确找到腧穴的位置是治疗的前提,需要掌握一定的定位技巧和方法。操作腧穴时需要 注意安全、准确、有效。
详细描述
掌握腧穴的定位技巧和方法是准确找到腧穴的前提,如根据骨度分寸法、手指同身寸法 等确定腧穴的位置。操作腧穴时需要注意安全、准确、有效,如采用合适的刺激方法、 掌握正确的刺激强度和时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刺激过度或刺
足太阴脾经腧穴
总结词
足太阴脾经是十二经脉之一,主要与消化系 统和气血相关。
详细描述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其中11个位于 下肢内侧,10个位于胸腹部。这些穴位主 治消化系统、妇科、男科等疾病,如三阴交 、血海、阴陵泉等。

针灸学相关的课件1.针灸学经络腧穴PPT课件

针灸学相关的课件1.针灸学经络腧穴PPT课件
奇穴和阿是穴等。
命名
腧穴的命名主要依据其所在部位 、功能作用、五行八卦等原则, 如“足三里”、“三阴交”、“
阳陵泉”等。
腧穴的分类和作用
经穴
经穴是人体经络上的主要穴位,有固定的位置和归经,具 有主治本经疾病的功效。如“合谷”主治手臂痹痛,“足 三里”主治脾胃虚弱。
奇穴
奇穴是指不在十四经脉上,但具有具体名称和固定位置的 穴位,其作用多与特定病症相关。如“阑尾炎穴”主治急 性阑尾炎,“胆囊穴”主治胆囊炎。
针灸学的基本原则和理论
基本原则
针灸学的基本原则包括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等。这些原则是针灸治 疗疾病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针灸治疗过程中。
理论体系
针灸学的理论体系以经络学说和腧穴理论为基础。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 道,腧穴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针灸通过刺激腧穴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 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十二经脉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在人体的内外侧、上下、前后都有相应的分布。
十二经脉的作用主要是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络脏腑、传输信息等,是维持人体 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
奇经八脉的分布和作用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 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
阴维脉。
奇经八脉的分布主要是在人体的 正中线和头部,与十二经脉也有
对于一些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针灸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灸法的基本操作
选取穴位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 灸疗。
点燃艾条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
02Leabharlann 0103施灸
将艾条悬于穴位上方,保持一定距离 进行熏烤,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

经络,腧穴ppt课件

经络,腧穴ppt课件




阳经 手阳明 足太阳 足少阳 手太阳 足阳明 手少阳 (表) 大肠经 膀胱经 胆经 小肠经 胃经 三焦经
经络的交接
相表里的阴经和阳经在手足未端交接 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 歌决: 肺交大肠胃交脾 心与小肠膀肾宜 心包三焦胆传肝 气血周流不停息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手阳明大肠经


循行位置: 起于 食指桡侧(商阳 穴),经手背行 于上肢外前缘, 沿颈部上行至对 侧鼻翼旁(迎香 穴) 作用:以头面, 五官病,咽喉, 胃肠病为主,如 腹胀、易便秘、 牙疼、皮肤异常、 头痛,喉痛及经 脉循行部位的病 变
手阳明大肠经常用经穴
●合谷: 【定位】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桡侧 中点处。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 斜,耳聋,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 秘,经闭等等 “面口合谷收” ●曲池: 【定位】 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尺泽)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热病,上肢不遂, 手臂肿痛等等,疏风清热,泻火。
歌决: 手三阴胸内手 手三阳手外头 足三阳头外足 足三阴足内胸
经络的生理功能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通行气血,营养全身 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感应传导作用
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人体由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 肉筋骨等组成,它们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 只有通过经络的联系作用,这些功能才能达 到相互配合、相互协调,从而使人体形成一 个有机的整体。
足阳明胃经常用经穴
●屋翳: 【定位】 在胸部,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 寸 【主治】 咳嗽,气喘,胸肋胀痛, ●乳根: 【定位】 在胸部,第五肋间隙,乳头直下,乳 房根部,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 咳嗽,气喘,乳腺增生,乳汁少,

《经络腧穴讲座》ppt课件

《经络腧穴讲座》ppt课件

(三) 特殊作用
①双向良性调理作用
机体功能低下时
机体功能加强
(同一穴位)
机体功能亢进时
功能抑制
②相对特异性——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体表标志法 三、手指比量法 四、简便取穴法
一 、骨度分寸法
是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之间长度,折量 为一定的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 阴经循行重体内

善治脏腑病
❖ 阳经循行重体表

善治外经病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 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 <灵枢·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 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 足走腹〞。
十二经脉的衔接
*用于下肢直寸,背 部的横寸
常用腧穴
手太阴肺经 尺泽、列缺、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曲池、迎香
足阳明胃经 地仓、颊车、天枢、足三里、内庭
足太阴脾经 隐白、三阴交、阴陵泉、血海
常用腧穴
手少阴心经
神门、少冲
手太阳小肠经
少泽、后溪、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
睛明、肺俞、心俞、肝俞、胃俞、肾俞、
委中
承山、至阴
足少阴肾经
❖ 调理平衡作用

奇经八脉
❖ 定义 ❖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
蹻脉、阳蹻脉的总称。 ❖ 命名 ❖ “奇〞有异的含义,与十二正经不同,无表里属络,
“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 称号多反映其循行分布和各自的功能特点。
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除任督脉,其他六脉借道纵横交错于十二经脉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针灸学》腧穴总论  ppt课件
ppt课件 8
三、腧穴的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即根据腧穴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如腕旁的腕骨,乳下的乳根,面部 颧骨下的颧髎,第7颈椎棘突下的大椎等。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即根据腧穴对某种病证的特殊治疗作用命名,如治目疾的睛明、光明,治水 肿的水分、水道,治口眼歪斜的牵正等。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即根据自然界的天体名称如日、月、星、辰等和地貌名称如山、陵、丘、墟、 溪、谷、沟、泽、池、泉、海、渎等,结合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气血流注的状 况而命名,如日月、上星、承山、大陵、丘墟、太溪、合谷、水沟、曲泽、涌泉、 小海等。 4.参照动植物命名 即根据动植物的名称,以形容腧穴所在部位的形象而命名,如伏兔、鱼际、 犊鼻、鹤顶、攒竹等。 5.借助建筑物命名 即根据建筑物名称来形容某些腧穴所在部位的形态或作用特点而命名,如印 堂、地仓、梁门等。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 即根据腧穴部位或治疗作用,结合阴阳、脏腑、经络、气血等中医学理论命 名,如阴陵泉、阳陵泉、心俞、三阴交、百会、气海、血海等。 9 ppt课件
ppt课件
7
二、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是指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和任脉、 督脉的腧穴。这类腧穴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共同作用,因 此,归纳于十四经脉系统中,简称“经穴”。 2.奇穴 是指既有一定的名称,又有明确的位置,但尚未归入 或不便归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 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因而未归入十四经系 统,故又称“经外奇穴”。 3.阿是穴 是指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 病变部位或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施术部位的一类腧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ppt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原穴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的特定穴位,共有12个。原穴 具有主治三焦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脏腑器官的疾病的作用。
络穴
十五络脉在四肢部特定穴位,共有15个。络穴具有主治该 络脉所属脏腑器官的疾病的作用。
俞募配穴法
俞穴和募穴相配合,称为俞募配穴法。这种配穴法具有协 同作用,常用于治疗同侧或同脏腑器官的疾病。
特点
针灸治疗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等特点。通过刺激经络 和腧穴,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调节免疫、缓解疼痛等,适用于多种疾病, 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 针灸治疗常用方法及操作技巧
常用方法
针灸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毫针法、艾灸法、拔罐法 、刮痧法等。其中毫针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 刺激经络和腧穴,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艾灸法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穴位进行热刺激,具有温 经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拔罐法通过负压吸引作用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刮痧法通过刮 拭皮肤表面,促进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经络病候
足少阴肾经经络病变主要表现为骨、髓、耳、腰脊、舌、咽等部 位的症状。
腧穴主治
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主要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常用配穴
在针灸治疗中,足少阴肾经的常用配穴包括太溪、照海、复溜 等穴位。
针灸方法
足少阴肾经的常用针灸方法包括补法、泻法、温法、灸法等,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针灸方法。
06
经络腧穴自我保健方法
.1 经络保健按摩操
1 2
对象
适合所有健康人群
作用
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具有调和气血、平衡阴 阳、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3

《经络腧穴》课件

《经络腧穴》课件

手阳明大肠经的常见病症及治疗
头痛
目赤肿痛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经过头面部,当 邪气侵袭时会导致头痛。治疗上可选用合 谷、曲池等穴位进行针刺或按摩。
手阳明大肠经的分支与目系相连接,当出 现目赤肿痛时,可选用商阳、迎香等穴位 进行针刺或按摩。
牙痛
咽喉肿痛
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颌部,当出现牙痛时 ,可选用合谷、曲池等穴位进行针刺或按 摩。
04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
• 起始于食指桡侧末端,沿食指桡侧缘上行,经过第一、二掌骨间,进入两筋( 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前臂桡侧,上行至肘弯外侧,再沿上臂外 侧前缘,上至肩端,向前行至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进入大肠 。
• 它的分支:从锁骨上窝分出,向下通过腋下侧胸部,经过下颌部,回过来进入 鼻孔,连接目系(眼球联系于脑的部位),向上行至颅顶,从项后左右交叉, 沿着肩胛骨内侧,脊柱两旁下行,与前脉会合于大椎穴处,再向下沿着脊柱两 旁的肌肉深入到腹腔内,归属于大肠。
06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起于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背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 踝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尖上8寸处交叉后,继续上行至大腿内 侧前缘,进入腹部。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继续上行,通过横膈进入胸部,沿食道两旁上行,最终到 达舌根,散布于舌下。
足太阴脾经的主要腧穴
足阳明胃经经过腹部,因此腹痛多与足阳明胃经有关。治疗腹痛可选取
足阳明胃经的主要腧穴,如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进行针灸或按摩。
02 03
腹泻
足阳明胃经也经过腹部,因此腹泻多与足阳明胃经有关。治疗腹泻可选 取足阳明胃经的主要腧穴,如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进行针灸或按摩 。

《中医经络及腧穴》课件

《中医经络及腧穴》课件
2023
REPORTING
《中医经络及腧穴》 PPT课件
2023
目录
• 中医经络概述 • 经络的种类与功能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定位与主治 • 经络与腧穴的实际应用 • 中医经络及腧穴的现代研究
2023
PART 01
中医经络概述
REPORTING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 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 足三阳经,每条经脉连接着特定
的脏腑器官。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等八条独立的经脉 ,它们在经络系统中起着调节作用 。
络脉
包括别络、浮络和孙络,是十二经 脉和奇经八脉的分支,遍布全身。
经络系统的作用
沟通内外
经络系统连接着人体的各个部 位,使体内外环境得以沟通。
运行气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 气血的滋养,维持人体正常生 理功能。
经穴
位于十四经脉上,有固定的位置和归经。
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无固定位置和归经,多用于治疗某些特殊疾病。
阿是穴
又称压痛点,无固定位置,是根据疼痛部位或反应点来确定的。
腧穴的特点
定位特点
每个腧穴都有固定的位置,不可混淆 。
主治特点
每个腧穴都有其主治的病症,需根据 病症选择合适的腧穴。
配伍特点
多个腧穴可以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
2023
PART 06
中医经络及腧穴的现代研 究
REPORTING
经络现象的科学解释
总结词
目前对经络现象的科学解释尚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详细描述
尽管中医经络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其科学原理的解释仍不充分。现代科学研究试图从生物学 、物理学和化学等角度揭示经络现象的本质,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未解之谜。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头面部腧穴
胸部腧穴
腹部腧穴
下肢腧穴
足阳明胃经共有6个胸部腧穴,包括乳根、膺窗、乳中、神封等。
足阳明胃经共有13个腹部腧穴,包括不容、承满、梁门、关门等。
足阳明胃经共有18个下肢腧穴,包括梁丘、犊鼻、足三里等。
调节胃肠功能
缓解头痛症状
改善情绪
足阳明胃经的经络作用
04
足太阳膀胱经
目内眦,上额交会于巅顶
经络腧穴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经络腧穴在常见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案例
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针灸大椎、风池、合谷等穴位可有效缓解症状。
美容
经络腧穴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调节内分泌,改善皮肤质量,达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保健
通过刺激经络腧穴,可促进气血运行,调整人体内部功能,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例如,针灸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等常见疾病。
掌握刺激强度
针刺的刺激强度应适当,过强会引起疼痛和不适,过弱则达不到治疗目的。一般来说,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应选用较小的刺激强度,逐渐适应。
注意施术顺序
针刺时应注意施术顺序,先刺主要穴位,再刺次要穴位;先刺阳经,后刺阴经;先刺浅层,后刺深层。
避开血管
针刺时要注意避开血管,防止出血。尤其是面部和胸腹部的血管分布密集,更应特别注意。
手太阴肺经的经络循行
包括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中府是肺经的起始穴,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作用;云门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天府具有祛风止痛、清肺化痰的作用;侠白具有宣肺化痰、理气止咳的作用;尺泽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作用;孔最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列缺具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的作用;经渠具有疏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太渊具有补益肺气、养血通脉的作用;鱼际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作用;少商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的作用。

经络腧穴优秀PPT

经络腧穴优秀PPT

2020/4/28
25
2手阳明大肠
(1)循行:(如图) (2)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
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本经腧穴:从头走手,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共二十穴。
2020/4/28
26
2020/4/28
27
合谷
【定位取穴】侧腕对掌, 自然半握拳。在手背, 第一、二掌骨间,第 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处。
经络腧穴基础知识
2
1
经络的概念
“经”,路径;“络”,网络。 经:为主干,大多直行,位置相对较深,数量少。 络:为分支,纵横交错,位置相对较浅,数量较多。
※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的特殊系统
2020/4/28
2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
经脉
【功能】清热散风、安 神定惊、调肠降逆、 催产下胎
2020/4/28
28
合谷
【主治】 1.头面一切疾患,如头痛,下齿痛,口眼歪斜,鼻衄,鼻渊,耳聋,
痄腮,失喑,目赤肿痛。 2.胃肠病主要配穴之一,如胃脘痛,腹痛,便秘,痢疾。 3.外感病:发热恶寒,无汗多汗,咳嗽,疟疾。
2020/4/28
29
合谷
4.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狂躁证。 5. 疔疮,疥疮,瘾疹等皮肤外科病证。 6.痛经,经闭,滞产,胎盘不下等产科病证。
2020/4/28
30
曲池(腑证要穴、皮肤病要穴、降压、清 热要穴)
【定位】侧腕,屈肘。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 肘(90度),当尺泽 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 点。
【功能】疏风解表、调 和气血
用于下肢直寸,背
部的横寸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医学经络腧穴》课件
汇报人: 日期:
• 经络系统概述 • 腧穴系统概述 • 十四经脉及腧穴 • 经络腧穴的临床应用与治疗 • 经络腧穴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定义
经络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生理系统之一,由经脉、络脉及其附 属组织组成,具有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阴阳等重要生 理功能。
腧穴分类
根据其在人体的位置、作用和主治特点,可将腧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大类。
腧穴的作用与选取方法
腧穴作用
腧穴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功能等作用,可用于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
腧穴选取方法
根据疾病的部位、性质和证型,可以通过经脉循行、脏腑功能联系、穴位主治等规律选取相应的腧穴进行针刺或 艾灸等刺激。
腧穴的定位及取穴原则
腧穴定位
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的骨度折量寸和体表 标志,可以确定腧穴的具体位置。常用 的定位方法包括骨度折量定位法、体表 标志定位法和手指比量定位法等。
VS
取穴原则
在定位的基础上,根据针灸处方选取相应 的腧穴,并按照一定的配伍规律进行组合 ,以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常用的取穴原 则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 、前后配穴等。

调节阴阳
经络系统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通 过针灸、推拿等刺激经络穴位,可 以调整人体内阴阳平衡,治疗阴阳 失调引起的疾病。
抗病祛邪
经络系统能够抗病祛邪,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动人体免疫功能,增 强抵抗力,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经络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经络系统的分类
经络系统可分为正经、奇经、别经等。正经有十二条,奇经有八条,别经有十二条,另有十五条络脉 。
经络系统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位:脐的中央 主治:①虚脱 脱肛 阴挺
②绕脐腹痛 腹胀 泄泻 臌胀 刺灸:禁针。多用灸法。
水肿
5、中脘(胃的募穴 八会穴-腑会)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主治:①胃脘痛 腹胀 呕吐吞酸
泄泻 黄疸 ②癫狂痫 刺灸:直刺0·5~1寸。可灸
6、膻中(心包募穴 八会穴-气会)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 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①咳嗽 气喘 胸痛
是古人根据阴阳消长所衍化的 三阴三阳,结合经脉循行于上肢 和下肢的特点,以及与脏腑相属 络的关系而确定。循行于上肢内 侧的经脉属阴,根据阴气的盛衰 特点,分别为手太阴、手少阴、 手厥阴。其中手太阴与肺相属, 称之为手太阴肺经。余类推。也 是按这一原则命名。
① 分布规律: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头面躯干
针灸学经络腧穴部分
2021/02/25
1
目的要求
1、掌握经络的定义及十二经脉的特
点。
2、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
作 用及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 及临床应用。
3、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了解十五络脉的意义。
一、经络总论
1、经络的含义: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 是沟通表里, 运行气血的通路。
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 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联络器官
喉咙 入下齿、
、鼻
起于鼻、入上齿、
足太阴脾经 属脾络胃、流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属心络小肠、上肺 手 太 阳 小 肠 属小肠络心、抵胃 经
咽、连舌本、散 舌下
咽,系目
循咽、至目锐眦、 入耳中、抵鼻
十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脉名称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属络的脏腑
联络器官
属膀胱络肾
起于目内眦,至耳 上角、入络脑
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循喉咙、 舌本 入肺中、络心
属心包络三焦
属三焦络心包
系耳后、出耳上角、 入耳中、至目锐眦
属胆络肝
起目锐眦、下耳后、 入耳中、出耳前
属肝络胆、 胃、注 过阴器、连目系、

环唇内
④有表里络属关系:
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 也有表里属络关系,互为表里的阴经 与阳经在四肢有络脉沟通。
②心痛 心悸 ③噎膈 呕吐 ④乳汁少 乳痈 刺灸:平刺0·3~0·5寸。可灸
7、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①咳嗽 哮喘 胸痛
②喉痒咽干 咽喉肿痛 梅核气 瘿气 暴喑 噎膈
刺灸:先直刺0.2寸,然后把针尖转向下 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不宜 垂直深刺;也不宜左右横刺,以免伤及 大血管及肺尖。可灸
⑶作用: ①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 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渗灌蓄积调 节作用
3)十五络: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 各别出一络及脾之大 络的总称
3、经络的生理功能
⑴、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⑵、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⑶、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4、经络的临床应用
⑴ 诊断方面: ⑵ 治疗方面:
①循经取穴治疗疾病 ②病在经络、内脏者取皮部
③经脉郁滞者取之络 ④病在经筋者取阿是穴
下一篇:任脉
任脉
一)经脉循行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起于前后阴之间会阴穴 →腹胸颈前正中→止于颏唇沟中点的承 浆穴。
2、体内联系:与生殖器、唇、目有联 系
二)主要病候:疝气 带下 腹中结块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24穴)
1中极
2关元
3气海
(膀胱募穴) (小肠募穴)
定位:
腹正中线上,
脐中下4寸 脐中下3寸
脐中下1.5寸
主治: ①遗精 阳萎 崩漏 月经不调 带下
阴痒 闭经 痛经 不孕 不育
②遗尿 癃闭 小便不利 疝气
以治泌尿系病 变为主
③中风脱症 虚劳 脱肛 阴挺 泄泻 眩晕等
④强壮作用,为保健的要穴
刺灸: 直刺0·5~1寸。针前先排尿。孕妇慎用。 可灸
4、神阙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躯干
阳明经在前 少阳经在中 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 厥阴经在中 少阴经在后
②循行走向特点(流注):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③内属一定的脏腑: 阴经属脏 阳经属腑
十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脉名称 属络的脏腑 手太阴肺经 属肺络大肠、环循胃口 手阳明大肠经 属大肠络肺 足阳明胃经 属胃络脾
督脉
2021/02/25
32
一)经脉循行
1、体表路线: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 腰背项部正中 →巅顶→前额正中→ 鼻柱→人中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 接处的龈交穴
2、体内联系:与生殖器、脊髓、脑、 鼻有联系
二)主要病候 脊柱强痛 角弓反张
三)常用腧穴:(本经共28穴)
1、长强
定位: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遍布全身。
2、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 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络脉包⑴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 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
⑵作用:联络脏腑,运行气血,濡养全 身。 ⑶特点: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 线,其特点是:
2)奇经八脉
⑴含义:“奇”有“奇特”“奇异” 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 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 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为任 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 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⑵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8、廉泉
定位:喉结上方,舌骨体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①舌下肿痛 流涎 舌强不语
②哑症 暴喑 ③吞咽困难 咽喉肿痛 刺灸:向舌根斜刺0.5~0.8寸,不留针或浅部 留针。 可灸
9、承浆
定位:颏唇沟的中点 主治:①面瘫 流涎
②齿痛 龈肿 齿衄 ③癫狂痫 刺灸:斜刺0·3~0·5寸。可灸
下一篇:督脉
⑤交接部位:
阴经与阳经(相表里经)在四肢部交 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 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⑥十二经逐经相接,形成一个如环无端、 周而复始的传注系统。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经 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 胱经→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 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主治:①便血 痔疾 脱肛 泄泻 便 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