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

合集下载

byl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参考模板)

byl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参考模板)

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倪梁康事实上,当我们在讨论内时间意识或延续的感觉以及它们在各个客体中的贯穿时,我们已经处在反思的维度上。

这种反思把在原意识(或延续的感觉、对相互接续状况的意识到)中原先已经有所显露、但尚未被对象化的内在时间构造出来。

这里涉及到原意识和后反思关系的一个基本层面(15)。

因而胡塞尔说:“这种反思是在一个时间意识的统一中进行的,如上所述,这个新被把握到的东西已经在此,它属于先前作为背景被把握到的东西,如此等等。

”(Hua X,[485])但必须区分这里的两个“把握”(erfassen)概念。

胡塞尔这里所说的第一个“把握”,即“新把握”,乃是对象化的内在反思的把握,而第二个“把握”,即“先前的把握”,则是非对象化的“内时间意识”的把握。

对内时间意识的对象化、课题化的把握、描述、分析,是时间意识现象学的主要任务。

胡塞尔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描述,以及在现在点上对滞留、原印象和前摄的描述,都是对一个原先不是课题、只是附带地被留意到、意识到的体验部分的课题化。

因此,原意识与后反思所含有的问题,在时间意识分析中也会出现。

如笔者曾经归纳过的那样,具体而言,它会面临两个方面的质疑:“一方面,人们对反思的优先权提出疑义,并且声言它植根于另一些更原初的结构之中,例如海德格尔对存在理解的偏好便属于这个方向;另一方面,例如萨特和其他哲学家认为,在反思的特征中可以确定出变异的因素——一种在原本的体验与后补的反思之间的变异。

更具体地说,这种变异或者表明为一种由于反思而必然形成的添加,或者表明为一种通过反思而造成的无可避免的损耗。

换言之,与各种原本意识(原意识)相比,我们借助于反思而追获的东西在一些人看来有了增多,在另一些人看来有了减少。

反思据此而是一种篡改了原本生活的再造。

”(16)关于第一个问题,胡塞尔的回答是确定的。

就时间意识问题而论,他的回答是:内时间意识是原生的、第一性的,反思对内在时间的构造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关于时间源始性的研究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关于时间源始性的研究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关于时间源始性的研究时间是哲学的重要课题,本世纪更为哲学家关注,海德格尔以其名著《存在与时间》昭世:时间原本就与哲学所思之根本——存在内在地联系着,对时间之真实意义的阐释决定着形而上学的命运。

海德格尔的哲学是受胡塞尔哲学的启发而成立的,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形而上学已开始回归时间,此一时间被称为源始性时间。

以往的哲学家没有提出过(或没有认真研究过)时间的源始性问题,因为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相信,源始性的唯有“存在”,而“存在”是超越时间(空间)的。

他们至多是在主客体关系的格局中,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时间的本质和结构。

只有柏格森比较深入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他在批评康德先验论的时空学说中开始了对时间本体论意义的追溯,要求从自我意识生命的纯绵延上来把握真正的时间,这就为时间的源始性研究敞开了路径,胡塞尔由此进入了自己独特的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分析。

从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的现象学》到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时间源始性问题在时间研究中的根本性地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其复杂性也从他们之间学理的分歧中更加显示了现来。

本文拟就这两部著作中的时间源始性研究作一些比较分析。

一在胡塞尔看来,源始时间只有通过分析人的现意识过程才能达到,而在海德格尔看来,它却存在于此在的生存活动之中,大相径庭。

但在探求这一源始的方法上,两人却是一致的,那就是:现象学方法。

按照现象学的“面向事情本身”的原则,源始性时间,就是显现的原始时间现象,至于在这一原始现象是否还有“使其成”的背后原因,现象学是拒绝考虑的,因为在现象学的现象“背后”,本质上就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从现象学还原来考虑时间的源始性,其探讨方面并不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宇宙时间从无到有的问题,而是哲学意义上的时间“原始构成”问题。

胡塞尔对这一原始构成的分析是以内在时间意识两个层次的分析来开展的。

第一个层次,内在时间意识是作为对于内在时间对象的意向性经历出现;第二个层次,内在时间意识是作为纯粹的、构成性时间意识流出现。

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

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

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来源:作者:倪梁康时间:2009-07-17 点击:48中图分类号:B51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639(2008)01-0102-10 从所有迹象看,液态的东西都要比固态的东西更古老些。

——伊曼努尔•康德一、引论:现象学的时间意识分析考察时间的角度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今人们首先听闻和熟悉的大都是现代自然科学的时间观。

这个观察时间的角度和方式是在我们的时间观中最有影响力的,例如爱因斯坦的或者霍金的时间观。

另一种考察时间的角度和方式体现在哲学家的时间观中。

哲学家的时间观不仅是自然科学时间观的先祖——例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的时间观,而且也仍然是与自然科学时间观并存的一种重要观察角度和方式——例如胡塞尔、柏格森、海德格尔的时间观①。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分析自称为、也被称为内时间意识的现象学分析。

他把时间分析看作是“所有现象学问题中最困难的问题”②。

在笔者看来,这也可以说是现象学研究中最纯粹的部分。

在胡塞尔完成了各种还原之后所面对的是不含任何有效实在经验和存在设定的现象:纯粹意识及其流动。

即便是海德格尔作为形而上学和一般存在论问题的存在与时间,在胡塞尔这里也只是一个被意识到的存在(Seinsbewu tsein)和被意识到的时间(Zeitbewu tsein)的纯粹现象学问题。

海德格尔本人的时间研究是否对时间问题的哲学研究产生了决定性的推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目前在现象学研究界还未能达成一致③。

但他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编者的前说明”中对胡塞尔的时间意识分析的“前说明”,至今看来还是极为内行的概括:“贯穿在此项研究之始终的课题,是纯粹感觉素材的时间构造和作为此构造之基础的‘现象学时间’的自身构造。

这里的关节点是对时间意识的意向特征的析出和对意向性一般的不断增强的根本澄清。

仅这一点——撇开个别分析的特殊内容不论——就已经使得下列研究成为对在《逻辑研究》中首次进行的意向性之基本昭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

论胡塞尔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中的内时间意识结构理论

论胡塞尔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讲座》中的内时间意识结构理论
的 内时 间意识 结构 理 论
张 含
(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 院 , 湖南 长沙 4 0 0 ) 100
[ 摘 要] 胡塞 尔现 象学是 一门意识 哲学 , 而内时间意识是诸 意识 形式 中最基础的一种。在《内时间意识现 象学》 , 中 胡塞 尔通过 细致的分析 , 完成 了对 内时间意识 之基本 结构—— 由“ 留——原 印 象——前摄 ” 同构 成的 “ 滞 共 现在域 ” — — 的描 述 , 且 由此 回答 了奥 古斯 丁 与布 轮 塔 诺 留 下 的 “ 间难 题 ” 并 时 。 [ 关键 词] 胡塞 尔; 象学 ; 现 内时间意识 ; 留; 滞 原印象 ; 前摄 [ 中图分类号】 5 6 5 [ B 1 .2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 号】 6 3— 7 2 2 1 ) 1 0 0 0 17 0 1 (0 0 0 — 0 7— 4
在哲学史上 , 胡塞 尔并不是 第一个 将时 间作 为 内在 化
的底 线 。简 单 的解 释 一 下 , 我 们 在 进 行 任 意 一 种 意识 行 对象来研究和分析 的哲 学家 , 当 比如 奥古斯 丁 的时 间理论 就
为时 , 总要包含这两个 要素 。以我 对 眼前的桌 子的感 知为 是胡塞尔的内在 时间 意识 理论 公认 的先 声之 一 , 在《内时 例, 一方 面我的意识之 目光意指 眼前这 个对 象 , 其“ 将 立义 间意识 现象学》 的引论部分 胡塞尔 就引用 了奥古 斯丁 的那 ( uf sn ) 为桌子 , 就是这个 意识 行为 的意 向性。另 句著名的独 白 : 时 间究竟 是 什 么?没人 问我 , 倒清 楚 , A f su g ” a 这 “ 我
所要求的“自身 被给 予性 ” 所 以必须 首先对 其 进行 还原 。 介绍胡塞尔 早期 内时间 意识 理论 的基 本 旨趣 。而在此 之 , 胡塞 尔在准 备 开始 他 的 内时 间 意识 分 析 之初 , 明确 指 前 , 就 我想 先 就 在 内 时 间 意 识 理 论 领 域 对 于 胡 塞 尔 有 过 重 大 出—— “ 正如进行任 何 现象 学分 析一 样 , 里必 须完 全排 影 响 的 两 位 先 哲 — — 奥 古 斯 丁 与 布伦 塔诺 — — 的 时 间 理 论 这 除任何与客观时间有关 的设想 、 定 、 确 信念 ( 除所 有对 生 进行一个简单 的介绍 , 排 这样我们能够更加清楚 的看 到 , 胡塞

论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

论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

论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论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在现代哲学史上,胡塞尔是一位备受推崇的哲学家,而他对于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更是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康德、黑格尔、尼采等大师阐述了时间、历史及主体性之后,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研究则进一步拓展了这些概念,其思想意义也更为深远。

本文就要探讨胡塞尔对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和探讨,从而更好的理解胡塞尔主义的精髓所在。

胡塞尔认为,内在时间意识是指跟随主体的自我意识而存在的、无法被拆分为连续的时间段的一种经验。

这种经验并不是可以被传达出去的,而是仅仅存在于自己的认识之中。

其形式比感性经验的原始形式更为抽象,但是胡塞尔认为,这种内在时间意识是对于整个人类观念的基础,并以此建立了他哲学的中心。

接下来,我们通过五个例证来回顾和扩展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研究。

1. 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胡塞尔认为,我们的时间意识与我们的生命意识是互相依存和互相建构的。

时间意识让我们对事物的持续性有充分的体认,而生命的流逝则让我们对时间有更深的感知。

因此,当我们活在时间的中心,我们就处于生命的聚焦点上。

胡塞尔认为,这种聚焦的力量是我们感性认知的核心,它给我们以充分的动力去回应时代里面的变化,并以此建立我们与世界的联系。

换句话说,胡塞尔认为,我们的生命力量和时间感知共同创造了我们的主体,并且这种主体的展开就得以在变化的时间中进行。

2. 内在时间意识与反思胡塞尔接着提出了我们的内在时间意识与反思的相互作用。

相较而言,我们的生活津液是无意识的,而内在时间意识则呈现出知觉的层次。

这并不是说我们必须对一切进行深思熟虑,而是说在任何时刻,我们都随心所欲地反思着时间的流逝以及我们的处境。

在这种反思中,我们的主体性得以清晰的体现,我们思考并面对着自己的精神状态,从而在这个精神的核心中,建立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洞察到自己的苦衷,还能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的理念。

3. 主体性胡塞尔认为,人的主体性在很大程度上和内在时间意识的运作密切相关。

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时间意识结构主要基于《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研究

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时间意识结构主要基于《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研究

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时间意识结构主要基于《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研究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以内时间意识结构为基础,是现象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内时间意识结构指的是人类在时间感知中所体验到的内部时间经验,是人类主体性体验的重要来源。

本文将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时间意识结构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分析5个具体例子来证明,内时间意识的结构是现象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内时间意识结构的概念和本质内时间意识结构是指人在时间意识中感知到的内部时间经验。

胡塞尔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中指出:时间作为一个现象,不仅是与空间相互关联的,更是让我们感知到世界在存在中的变化和发展。

时间的存在在人类主体性体验中表现为内部时间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获取时间的基本途径。

胡塞尔认为,在内时间意识的结构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时间箭头(内时间的流动方向),二是“现在”的体验。

内时间的流动方向使得人类可以对过去进行回忆和对未来进行预知,而“现在”的体验成为获取时间体验的基础。

因此,内时间意识结构是现象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向世界开放认知和行动的基础。

二、内时间意识的结构中的现象学特征1. 内时间的主体性质内时间的主体性质指的是内时间体验的唯一性。

每个人的内时间经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质,这样的体验是个人纬度的。

相比于外部时间,内时间经验更为个性化,因而具有更高的主体性,是人们体验世界的重要来源。

2. 内时间的现在性时间的体验是内在的,因此其体验具有现在性。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人们的思维注意力在“现在”这个时刻,他们就会有时间的体验。

内时间的“现在”不仅仅是时态,也是现象学研究的核心要素之一。

3. 内时间的生动性内时间的体验对于人们是生动的,因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内部时间体验去想象未来,回忆过去。

无论是记忆象征个人经验,预期合理推论未来,还是创造,都离不开内时间经验的体验内容。

4. 内时间的延续性内时间的体验是可以延续的,其前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可分割。

03 回到事情本身?——略述胡塞尔自我概念的演进

03 回到事情本身?——略述胡塞尔自我概念的演进

回到事情本身?——略述胡塞尔"自我"概念的演进吴增定摘要:自胡塞尔于上个世纪初发表两卷本的《逻辑研究》并创立现象学以来,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在这期间,现象学从一个具有共同原则和精神的哲学流派,逐渐发生变形和分化,最后演变成为一系列五花八门、立场各异的思潮,如生存哲学、存在主义、解释学、解构主义等等,不一而足。

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曾把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回到事情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

站在胡塞尔本人的立场来看,这些形形色色思潮的确已经完全背离了现象学的"回到事情本身"精神。

作为一个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哲学家,胡塞尔的目标是把现象学,也就是他心目中的哲学,变成一门真正地探究"本原"(Ursprung)的"严格科学"(strenge Wissenschaft)。

[1]但是,受他影响的各家各派却反过来强调"本原"的时间性、历史性和差异性,甚至完全否认"本原"的存在以及"严格科学"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导论自胡塞尔于上个世纪初发表两卷本的《逻辑研究》并创立现象学以来,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在这期间,现象学从一个具有共同原则和精神的哲学流派,逐渐发生变形和分化,最后演变成为一系列五花八门、立场各异的思潮,如生存哲学、存在主义、解释学、解构主义等等,不一而足。

在《逻辑研究》中,胡塞尔曾把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概括为"回到事情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

站在胡塞尔本人的立场来看,这些形形色色思潮的确已经完全背离了现象学的"回到事情本身"精神。

作为一个以追求真理为己任的哲学家,胡塞尔的目标是把现象学,也就是他心目中的哲学,变成一门真正地探究"本原"(Ursprung)的"严格科学"(strenge Wissenschaft)。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探讨了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以及时间在我们的意识中的作用。

胡塞尔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与我们的意识紧密相关的主观现象。

胡塞尔将时间意识分为两个层面:现象时间和存在时间。

现象时间是指我们主观上感知到的时间流逝的经验,是我们对时间的直观感受。

存在时间则是客观存在的时间,是时间的实在性。

胡塞尔认为,我们的现象时间是建立在存在时间之上的,它是我们对存在时间的理解和感知。

在胡塞尔看来,我们的现象时间是由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意识构成的。

我们通过感知和意识来理解事物的存在和变化,而时间就是这种存在和变化的基础。

胡塞尔认为,我们的存在时间是由我们的意识活动所决定的,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是通过我们的意识活动来实现的。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学对于我们理解时间的本质和人类的时间感知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时间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与我们的意识紧密相关的主观现象。

我们的时间感知和理解是通过我们的意识活动来实现的,它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学还对我们认识时间的方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上,我们认为时间是一个线性的、连续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也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的。

但是胡塞尔认为,我们的时间感知和理解并不是简单的线性顺序,而是一个复杂的主观现象。

时间在我们的意识中是多样的,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可以是快速的,也可以是缓慢的。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学为我们理解时间的本质和人类的时间感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它告诉我们时间不仅仅是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与我们的意识紧密相关的主观现象。

我们的时间感知和理解是通过我们的意识活动来实现的,它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

胡塞尔的时间意识现象学为我们认识时间的方式提出了挑战,它提醒我们要审视我们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本质和人类的时间感知。

胡塞尔看意识与时间

胡塞尔看意识与时间

胡塞尔时间现象学从意识的角度说明时间,早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便已见端倪。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把时间归结为对运动的均匀计数的方式,其实这已经暗含了时间与主体和意识的关联,但由于亚里士多德过于强调客观运动与时间的不可分割性,他后来反而被公认为是牛顿绝对时空观的鼻祖。

奥古斯丁进入时间问题的角度非常巧妙。

他发现,我们不仅用时间来测量运动,也用时间来测量静止,因此,不能从运动的方面说明时间,相反,运动倒要从时间那里才能得到阐明。

正是在这里,奥古斯丁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这就是从心灵的视角出发把时间规定为人的思维的三种功能:期望、注意和记忆。

这是奥古斯丁对时间理论的开创性贡献。

罗素甚至认为奥古斯丁的时间学说比康德的主观时间论更为完善和明确。

现象学宗师胡塞尔对时间的研究直接秉承奥古斯丁的主观路线,但他也认为,奥古斯丁关于时间的分析还存在着相当多的矛盾、混乱和晦涩难解之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胡塞尔以他的“工作哲学”即现象学为方法对意识与时间的关系作了哲学史上最为详尽的描述。

这一描述的结晶就是1928年发表在《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上的《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在这本书中,胡塞尔一方面重新审察了奥古斯丁的“期望”、“注意”和“记忆”,与此同时他还广泛探讨了原印象、感知、意向、滞留、前摄、想象、再现、再造、呈现和虚构等意识现象与时间的“起源”和构造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时间意识学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意识与时间的理解,而且还以其创造性的思想革新了人们传统的时间观。

胡塞尔的创造性主要得益于他的“回到实事本身”的现象学方法。

从被给予之物出发,这是现象学最为重要的品格。

例如,如果有人说“天是蓝的”,那他便是一个独断论者;一个现象学家应该说“我看见天是蓝的”。

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实质上却是理论出发点上的根本不同。

现象学排除一切独断和设定,只认可在意识中所呈现的东西,并进而描述呈现之物在意识中的呈现方式,以及意识在呈现之物得以呈现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胡塞尔思想梳理

胡塞尔思想梳理

胡塞尔思想梳理三个时期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可分为 3个时期:前现象学时期(1900年以前)、现象学前期(1901~1913)和现象学后期(1913年以后)。

前两个时期主要是批评19世纪各种经验论的⼼理主义,发展布伦塔诺的意识意向性学说,建⽴了从个⼈特殊经验向经验的本质结构还原的 '描述现象学'。

他提出了⼀套描述现象学⽅法,即通过直接、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经验,从⽽获得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不变部分,即'现象'或'现象本质'。

这⼀⽅法⼜被称作本质还原法。

胡塞尔倡导的早期现象学运动,主张在各⼈⽂学科内运⽤现象描述或本质还原法,从中获取较直接、较真确的知识。

胡塞尔试图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悬置 (epoch□ )原则将⼀切有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不论,并把⼀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于考虑之外。

他以为这⼀哲学⽴场既可避免当时⾃然科学中的经验论的'⾃然主义',⼜可避免当时德国'精神科学'中的历史相对主义,从⽽在哲学研究中奠定具有普遍确定性的认识基础。

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尤其是意向性活动或意向关系。

意向关系既包括意向作⽤(noesis),⼜包括意向对象 (noema)。

他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意向作⽤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聚结于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

他主要研究对象在意识中的显现⽅式,即对象的'透视性形变'、显现时的清晰度,以及意向关系体的统⼀化作⽤。

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最终演变为更彻底的主观先验唯⼼主义。

⽬标是使现象学还原深化为'纯粹意识' 或 '纯⾃我',以便使知识的 '客观性'或确定性建⽴在纯主观性的基础上。

经过这⼀还原,⼀切经验性内容都将被排除,只留下'纯粹意识'或'先验意识',包括所谓先验⾃我、意向作⽤和意向对象。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节选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节选

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节选
胡塞尔(Edmund Husserl)是德国现象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现象学方法主要通过纯粹的直观和分析来研究意识的结构和现象的本质。

以下是胡塞尔现象学方法的几个重要节选:
1. 意识的归纳:胡塞尔强调对于任何意识现象的研究都必须从直观的事实开始,即通过归纳方法收集和观察具体的个别现象,以此作为进一步理解普遍性和本质的基础。

2. 过程的再现:胡塞尔认为,为了理解一个特定的现象,我们需要将其回溯到意识过程中。

通过反思和再现,他试图揭示出在思维活动中对待对象时的基本过程和结构。

3. 意识的剖析:胡塞尔提倡对意识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即将意识现象中的各个组成要素进行分离和研究。

通过剖析这些要素(如意向性、意义、时间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意识的功能和特性。

4. 纯粹的主题主义:胡塞尔主张将研究的焦点从客体转向主体,注重探索意识的角色和作用。

他强调主体性在意识现象中的重要性,通过从主体的视角去感知、反思和理解客体。

5. 绝对现象学:胡塞尔提倡研究纯粹的现象世界,即摆脱对客
观世界的假设和预设,仅关注直接的经验和现象,以“当场的存在”作为出发点和基础。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是通过对直观的观察、分析和内省来研究意识和现象的本质和结构。

通过归纳、剖析、再现和关注主体性等方法,他试图揭示现象背后的基本结构和普遍性。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兼论心智与语言的关系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兼论心智与语言的关系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兼论心智与语言的关系【内容提要】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中的“滞留”(retention)概念,在他十多年的时间现象学研究中有一个形成并在含义上变化发展的过程。

它最后得到确定,并被用来标识内时间意识中的一个特殊意向,从而自身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回忆”。

除此之外,胡塞尔在研究文稿中的相关思考以及对此概念使用的历程,也可以用来指证心智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滞留/回忆/时间意识/思维/语言一、引子开篇伊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撰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主要在于大致地说明和解释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中的“滞留”(retention)概念,包括它的含义的形成与变化的过程。

这些工作是在胡塞尔现象学的框架内进行的。

但这篇文章的还有一个附带的意图:通过对胡塞尔在研究文稿中与此有关的思考以及对此概念使用的历程的思考来指明心智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或者也可以说,指明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

这里需要对后一个意图多说几句:胡塞尔差不多是一个用笔来思维的人。

他用加伯斯贝格速记法将自己几乎是毕生的思考记录在四万多页的文稿上。

从这里的讨论所采纳的角度来看,这些文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备以各种形式公开发表的文稿,如讲座稿和著述文稿。

我们可以将它们简称为讲座稿,因为胡塞尔发表的所有著述都建立在他讲座稿的基础上。

另一类是没有计划发表、纯粹是思考记录的研究文稿,包括写给自己的札记等。

我们将这类文稿称作研究文稿。

讲座稿可以说是为他人或以表达思考为目的的文稿。

研究文稿则属于为自己或以记录思考为目的的文稿。

这两类文稿在语言方面的区别,差不多可以用表述语言和独自语言来标识。

笔者并不想把胡塞尔当作一个实验兔,但要想探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他在这里的确是一个难以替代的最佳观察对象。

而之所以能够以胡塞尔的研究文稿为一个分析案例,乃是因为他的这类文稿有一个特殊的表述风格。

与讲座稿不同,胡塞尔自己的研究文稿常常是某种程度的自言自语。

胡塞尔现象学内时间意识

胡塞尔现象学内时间意识

胡塞尔现象学内时间意识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哲学派别,旨在探讨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和感知。

在胡塞尔的观点中,内时间意识是指个体内部对时间的主观体验和感知。

本文将以胡塞尔现象学内时间意识为题,从人类视角出发,探讨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

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每天都在感知时间的流逝。

然而,时间的感知并不总是准确的。

在某些时刻,时间似乎变得飞快,而在其他时刻,时间却变得缓慢无比。

这种感知的差异就是胡塞尔现象学所关注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当我们投入到一项有趣的活动中,比如看一部精彩的电影,我们会发现时间过得飞快。

此时,我们的内时间意识告诉我们,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这种感觉是因为我们的意识被活动所吸引,我们的思维被活动所占据,而忽略了时间的流逝。

然而,当我们处于一种无聊或乏味的状态时,时间却会变得异常缓慢。

比如,当我们等待一件重要的事情发生,比如考试结果或面试结果,我们会感到时间过得极其缓慢。

这时,我们的内时间意识告诉我们,时间仿佛停滞不前,每一秒钟都像是一年那么长。

对于这种时间感知的差异,胡塞尔认为是因为我们的内时间意识受到了我们的情感和意识活动的影响。

当我们投入到有趣的活动中时,我们的情感和意识活动得到了满足,我们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相反,当我们处于无聊或乏味的状态时,我们的情感和意识活动得不到满足,我们会感到时间过得很慢。

胡塞尔还指出,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也受到我们的期望和目标的影响。

当我们期待某件事情的发生时,时间会变得缓慢,因为我们渴望那一刻的到来。

相反,当我们期待某段时间的过去时,时间会变得快速流逝,因为我们希望尽快结束那段时间。

胡塞尔现象学内时间意识探讨了人类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

我们的内时间意识受到情感和意识活动的影响,也受到期望和目标的影响。

通过理解和认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时间,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兼论心智与语言的关系【内容提要】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中的‚滞留‛(Retention)概念,在他十多年的时间现象学研究中有一个形成并在含义上变化发展的过程。

它最后得到确定,并被用来标识内时间意识中的一个特殊意向,从而自身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回忆‛。

除此之外,胡塞尔在研究文稿中的相关思考以及对此概念使用的历程,也可以用来指证心智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滞留/回忆/时间意识/思维/语言一、引子开篇伊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撰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主要在于大致地说明和解释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中的‚滞留‛(Retention)概念,包括它的含义的形成与变化的过程。

这些工作是在胡塞尔现象学的框架内进行的。

但这篇文章的还有一个附带的意图:通过对胡塞尔在研究文稿中与此有关的思考以及对此概念使用的历程的思考来指明心智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或者也可以说,指明观念与概念之间的内在关系。

这里需要对后一个意图多说几句:胡塞尔差不多是一个用笔来思维的人。

他用加伯斯贝格速记法将自己几乎是毕生的思考记录在四万多页的文稿上。

从这里的讨论所采纳的角度来看,这些文稿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备以各种形式公开发表的文稿,如讲座稿和著述文稿。

我们可以将它们简称为讲座稿,因为胡塞尔发表的所有著述都建立在他讲座稿的基础上。

另一类是没有计划发表、纯粹是思考记录的研究文稿,包括写给自己的札记等。

我们将这类文稿称作研究文稿。

讲座稿可以说是为他人或以表达思考为目的的文稿。

研究文稿则属于为自己或以记录思考为目的的文稿。

这两类文稿在语言方面的区别,差不多可以用表述语言和独自语言来标识。

笔者并不想把胡塞尔当作一个实验兔,但要想探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问题,他在这里的确是一个难以替代的最佳观察对象。

而之所以能够以胡塞尔的研究文稿为一个分析案例,乃是因为他的这类文稿有一个特殊的表述风格。

与讲座稿不同,胡塞尔自己的研究文稿常常是某种程度的自言自语。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本真”时间现象学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本真”时间现象学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本真”时间现象学自从胡塞尔第一次将现象学引上道路并且海德格尔第一次对现象学进行彻底改造以来,时间便处在他们的思考中心。

与对原初经验的现象学寻求相符,这两位思想家在时间理解上具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区分:在所有哲学之前为我们所日常熟悉了的那种时间与一个原初地经验到的时间相对峙,海德格尔在他后期的报告“时间与存在”(1962年)中将后者称之为“本真的时间”。

在“转向”后的思想中,他在这里和其他地方用“本真”(eigentlich)一词来标识这样一种“实事”(Sache),即某种构成现象学的一个根本的争执区域的东西,它在那些对它而言原初是“本己的”东西中表明自身。

[①]据此,“本真时间”应当被理解为如其在对它来说是本己的东西中所显现出来的那种时间。

在海德格尔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中,“本真”这个形容词已经具有了这个基本含义,但它原发地所涉及的“实事”在当时就是人的此在;被标识为“本真”的是那种此在在其中“决断地”接受它的“必死性”(Sterblichkeit)的生存方式。

尽管海德格尔自三十年代以后放弃了对“本真”形容词的这种生存论分析的使用。

但即使在“转向”之后它也仍然以隐蔽的方式在他的思想中继续起作用。

我在后面还会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无论是在《存在与时间》中、还是在以后的“时间与存在”中,“非本真的时间”都在于:时间对我们显现为各个当下、各个现在的次序(Folge)。

这些“现在”可以在某些发生事情的时段(Phasen)上――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在“各个运动”上――被计数(anzählen),通过这种方式,对时间的自然科学理解也成为可能。

自亚里士多德的时间定义以来,流行的――至少在西方文化中――便是这种把时间视为现在次序的观点,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将这种时间观称作“庸俗的时间理解”。

由于现在次序构成一个固定的形式,我们在其中遭遇到所有在时间中个体可定位的客体,因此这种时间在胡塞尔那里叫做“客观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塞尔早期内时间意识分析的基本进路倪梁康事实上,当我们在讨论内时间意识或延续的感觉以及它们在各个客体中的贯穿时,我们已经处在反思的维度上。

这种反思把在原意识(或延续的感觉、对相互接续状况的意识到)中原先已经有所显露、但尚未被对象化的内在时间构造出来。

这里涉及到原意识和后反思关系的一个基本层面(15)。

因而胡塞尔说:‚这种反思是在一个时间意识的统一中进行的,如上所述,这个新被把握到的东西已经在此,它属于先前作为背景被把握到的东西,如此等等。

‛(Hua X,[485])但必须区分这里的两个‚把握‛(erfassen)概念。

胡塞尔这里所说的第一个‚把握‛,即‚新把握‛,乃是对象化的内在反思的把握,而第二个‚把握‛,即‚先前的把握‛,则是非对象化的‚内时间意识‛的把握。

对内时间意识的对象化、课题化的把握、描述、分析,是时间意识现象学的主要任务。

胡塞尔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描述,以及在现在点上对滞留、原印象和前摄的描述,都是对一个原先不是课题、只是附带地被留意到、意识到的体验部分的课题化。

因此,原意识与后反思所含有的问题,在时间意识分析中也会出现。

如笔者曾经归纳过的那样,具体而言,它会面临两个方面的质疑:‚一方面,人们对反思的优先权提出疑义,并且声言它植根于另一些更原初的结构之中,例如海德格尔对存在理解的偏好便属于这个方向;另一方面,例如萨特和其他哲学家认为,在反思的特征中可以确定出变异的因素——一种在原本的体验与后补的反思之间的变异。

更具体地说,这种变异或者表明为一种由于反思而必然形成的添加,或者表明为一种通过反思而造成的无可避免的损耗。

换言之,与各种原本意识(原意识)相比,我们借助于反思而追获的东西在一些人看来有了增多,在另一些人看来有了减少。

反思据此而是一种篡改了原本生活的再造。

‛(16)关于第一个问题,胡塞尔的回答是确定的。

就时间意识问题而论,他的回答是:内时间意识是原生的、第一性的,反思对内在时间的构造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在这个意识[原意识]后面不再会有一个意识到它的意识,当下化则相反,即便是最原始的内在当下化[反思],都已经是次生的意识了,它预设了它在其中被印象性地意识到的原生意识。

‛(HuaX,[442])在第二个问题上,胡塞尔承认,延续的感觉或内时间意识并不等同于在反思中被构造的内在时间:‚意识流的各个相位是在这同一条意识流的各个相位中现象地构造起自身的,后一类相位与前一类被构造的相位是不可能同一的,而且也不是同一的。

‛(HuaX,[436])但他在原则上认为:‚由于原意识与滞留现存在此,所以就有可能在对被构造的体验以及对构造着的相位的反思中去观看、甚至觉知到(innewerden)那些例如在原意识中被意识到的原初河流与它的滞留变异之间所存在的区别。

‛(HuaX,[473])因此他相信:‚构造者与被构造者是相合的,但它们当然不是在每个方面都相合。

‛(HuaX,[436])他甚至有些过于激烈地批评反对派:‚所有那些针对反思方法而提出的指责,都可以解释为是对意识的本质构造的无知。

‛(HuaX,[473])也就是说,胡塞尔认为,对内时间意识的反思把握并不必然导致对其内容的原则性篡改。

尤其是当这种反思是以本质直观的方式进行,因而把握到的是内时间意识中的常项,即意识流动的基本形式时,反思的‚构造‛不同于自然观点之构造的特点就很明晰:前者实际上不再能够被称作‚构造‛。

这里可以引用笔者关于‚原意识与后反思‛文章中的结论:‚可以将那些所谓由方法反思所引起的纳入或添加忽略不计,当然这要有个前提:方法反思必须是以描述的、实项的方式进行,在它之中不能包含任何构造或超越的因素,而惟独只能是对那些原初在此并且如此原初在此之物的相应展示和实项描述。

‛(17)这里需要特别补充的是,内在时间并非仅仅通过现象学的方法反思才得以产生,或者说,才被构造出来。

若果如此,那么在现象学反思产生之前,就无内在时间和客观时间可言了。

事实上,内在时间大都是通过自然的反思而形成的。

这种自然反思就是指通常所说的回忆。

因此,在胡塞尔的时间分析中,回忆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他明确地说:‚回忆具有其作为内意识进程的统一,并且在内在时间的统一中具有其位臵和延续。

‛(HuaX,[447-448])在这个意义上,回忆在现象学的时间理解中是联结内时间意识和内在时间意识的一个纽带。

胡塞尔本人较少使用‚内在时间意识‛的概念。

他只是在《内时间意识现象学》正文第31节中以及附录文稿第54号中提到‚内在时间意识‛,并说:‚时间意识(内时间意识)的构造显现本身落入(内在)时间。

‛(HuaX,369)以后他还在《形式的与超越论的逻辑学》中使用过这个概念(参见HuaXⅦ,292)。

简单地说,内在时间意识无非是指以内在时间为意向相关项的行为。

它是对象性的,不同于内时间意识的非对象性。

内在时间意识是独立的意向活动,是以内在时间为课题、为对象的意向活动;内时间意识则不是客体化的行为,不是独立的意向活动,而只是其一个组成部分,只是伴随着意向活动的时间意识。

因此,在涉及内在时间时,胡塞尔使用‚构造‛的概念:‚内在的时间是作为一个对所有内在客体和过程而言的时间而构造起自身的。

‛(HuaX,[431])。

构造概念一般是指对象性的、意向性的构造。

即是说,内在时间在这个阶段上成为对象性的东西。

内在时间是一条由点(Punkt)、相位(Phase)、片段(Strecke)等等组成的时间流。

它的每个原本的现在点都是由感知组成的。

与感知相衔接的是回忆。

但感知不是直接跳到回忆中,而是通过‚滞留‛(Retention)的过渡。

胡塞尔常常把这种滞留称作‚原生回忆‛或‚清新回忆‛,这是导致他的时间分析被人误解的主要原因。

他的描述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时间有一个从感知到原生回忆、再到次生回忆(再回忆,即通常意义上的回忆)的延续过程,但他实际上早已看到,原生回忆或滞留(也包括前摄[Protention])不是一个与感知、次生回忆并列的行为,而是感知的一个部分:它是现在点的时间晕。

这里需要重复说明:现在点的核心是原印象,滞留与前摄构成原印象的晕。

它们共同组成感知-体现行为。

某个意识内容,例如音乐会上听到的一段旋律,是逐点地被感知到、被意识到,然后逐渐下坠,直至不被意识到,或者说,直至进入无意识。

胡塞尔也这样描述说:‚这个进程的一个清晰部分在向过去回坠时会‘缩拢’(zusammenzieht)自身——一种与空间透视相类似的(在本原的时间显现之中的)时间透视。

当时间客体移向过去时,它便缩拢自身并且同时就变得昏暗起来。

‛(HuaX,[387])这里还要再次强调,这个阶段上的内时间意识(原意识),不是指一种通常意义上的意向性,而至多是指‚特殊的意向性‛,或者说‚特有种类的意向性‛(HuaX,31、118)。

换言之,我们可以将滞留、原印象和前摄称作三种特殊的意向性。

它们意味着,时间性以三重方式被内意识到:滞留、原印象、前摄。

用胡塞尔的话来说:‚在我还把捉着已流逝时段的同时,我也贯穿地经验着当下的时段,我也‘附加地’——借助于滞留——接受它,并且还朝向将来的东西(在一种前摄中)。

‛(HuaX,118)原则上我们随时可以通过回忆,即通过次生的回忆来再造这个旋律。

原先听到的旋律‚仿佛‛再次被听到。

回忆的声音与感知的声音可以是逐点相符的,每一次都有一个声音(或一个声音相位)处在现在点中。

现在点重又有一个时间晕,它的核心还是原印象,滞留与前摄仍然构成原印象的晕。

但一切都是以回忆的方式、再造的方式。

在现在点之外,任何行为活动都可以被看作是回忆、期待、想像这类再现行为的活动。

在没有进行这些活动之前,除了现在点以外,一切都是无意识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的点从意识中被消除出去了。

所有在现在点上显现过的东西,原则上都可以通过回忆而在现在点上以变化了的方式再现。

这个变化,一方面是指,回忆是以再现的方式重复感知,它的立义内容可以与感知相同,但立义方式却是本质不同的;另一方面还在于,回忆是以当下化的方式附带了时间的因素。

就时间意识分析而言,后一个因素至关重要,正是通过对回忆的观察,内在时间的构造才得以彰显。

胡塞尔以声音为例做了如下的描述:‚这个声音和在这个延续着的声音的统一中的每个时间点都在‘客观的’(即使是内在的)时间中有其绝对固定的位臵。

时间是僵化的,但它却又在流动着。

在时间河流中、在持续向过去的下坠中,一个不流动的、绝对固定的、同一的、客观的时间构造起自身。

这就是问题所在。

‛(HuaX,[420])由于意识具有回忆的能力,因而它对内在时间的纵意向构造得以可能。

胡塞尔曾说:‚这是一条惟一的意识流,在其中构造起声音的内在时间统一,并同期构造起这意识流本身的统一。

尽管这看起来令人反感(开始时甚至是荒谬的),即意识流构造着它自己的统一,但情况的确就是如此。

‛(HuaX,[434])五、内时间意识分析的第三个层次:客观时间现象学的时间分析最后还面临第三个问题或任务,即描述客观时间的形成:我们如何会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原本是内在的、主观的时间?客观时间是指成为客体的时间,这个意义上的客体,是主体或诸主体构造的结果,因此是对所有主体都有效的时间、为我们的时间。

但通常意义上的客观时间大多是指:独立于所有人类主体的时间、自在的时间。

胡塞尔所说的‚客观时间‛,常常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含这两种意义。

主张排除客观时间(参见HuaX,第一节)时,他说:‚现象学的分析不会给人们带来丝毫对客观时间的发现。

‘原初的时间域’不是客观时间的一部分,一个被体验到的现在,就其自身而论,不是客观时间的一个点,如此等等。

‛(HuaX,[370])这是在通常的意义上使用‚客观时间‛一词,也是自然科学所要研究和讨论的时间。

当他讨论‚再回忆与时间客体和客观时间的构造‛时(参见HuaX,附录四),当他把‚客观时间‛等同于‚内在时间‛时(参见HuaX,[420]),当他说‚客观时间性每一次都是现象学地构造起自身,并且仅仅通过这种构造而作为客观性或客观性的因素显现给我们‛(HuaX,[384])时,他是在自己的意义上使用‚客观时间‛一词,它基本上等同于主观时间或内在时间,因为在他看来,真正的客观性是在主观性之中,或者说,已经消融在主观性之中(参见手稿BⅡ1,B1. 25 f.)。

胡塞尔曾将这两种客观时间称之为‚一个在时间意识中被设定为客观时间的时间与现实的客观时间‛(18),并认为确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许是一项有趣的研究‛,例如研究‚对时间间隔的估计与客观现实的时间间隔是否相符,或者它们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如此等等。

但是,他仍然认为,‚所有这些都不是现象学的任务‛(HuaX,[369])。

从现象学上看,后一种时间(即实在的客观时间)只能还原为前一种时间,因为现象学不讨论‚按其本质不可被任何意识把握的对象‛,主张任何一种对象种类的存在都对应于它在其中被给予的经验种类,因而有别于‚本体主义‛(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