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展示课教案、反思

合集下载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含教学反思)

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含教学反思)

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
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
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
实验方法:
所需器材:
实验结果:
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板书设计: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既然上浮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在上课的 时候先复习了泡沫在水中的受力情况后就直接提出了这个问题,并观察他们的反应。 出乎我的预料的是,绝大多数孩子都认为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于是我就问他 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生活中有什么例子让你们感觉到或认识到下沉的物体的确
教学难点
受到的浮力大小。
主要教法
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
力作用吗?
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
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
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三、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
1、概括: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
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参照教科书第 12 页的示意图,试着用物体在水中的受力示意图来解释沉浮的原因,并配

五年级科学下册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教案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1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严重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严重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准刻度杯、三块大小例外的石块或砖块、细线、记录表(教材15面和16面)。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钩码,让每组学生把钩码浸人水中,体验一下钩码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钩码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小组讨论设计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交流学生的设计计划,并按照计划验证,汇报结果。

研究的问题:实验方法:所需器材:实验结果:二、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1.测量钩码在空气中受到的重力(重量),记录在表格中。

2.测量钩码分别浸人水中例外位置时对弹簧秤的拉力,记录在表格中。

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钩码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联系。

(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导入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有一些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

那么,这一节课,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探讨: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课件)师: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演示实验。

观察老师手里现在有三样物品:塑料泡沫快、小石块、钩码。

老师现在依次把它们放入水中,我们来看一看能观察到什么现象?首先,老师先放塑料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在中间部分放手,观察到了什么?生:浮上来师:物体在水中像这样受到向上的力,叫做什么力?生:浮力师:浮力,很好,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到的知识。

大家再来观察小石块,相同的位置松手,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沉下去师:下沉。

钩码,怎么样?生:下沉师:下沉。

三样材料,塑料泡沫块上浮,小石块和钩码下沉。

那谁来说一说,下沉的小石块和钩码有没有受到浮力?×××生:(我认为它们受到浮力的作用了)师:你的依据是什么?生:(把手放在水里,感觉手变轻了。

)师:还有谁有不同的见解?×××生:(我认为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有浮力,我们游泳的时候身体会漂在水面上,因为身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

)师:也就是说,你们猜测: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课件)师:好,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课件)二、活动一师:请大家拿出A袋中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来验证刚才同学们的猜测。

(课件)(开始提示音)活动结束(结束提示音)师:请大家把手中的实验器材放下,坐好。

刚才老师到下面看了一下,发现每组同学的实验都很棒。

但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就随便找三组同学进行展示。

嗯,第一组最外面的同学拿着你们组的实验材料,到台前来。

首先,你先来介绍你们组用到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下面,你一把边做实验一边说步骤。

生1:(我们组用到的实验材料是小石块。

我们用手捏住小石块感受了一下它的重量,再把它放入水中感受了一下它的重量,我们组认为水中的浮力把小石块向上托起,所以,感觉到小石块变轻了。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知道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3.知道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反之则上浮。

4.能够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5.能够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和探究实验理解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水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画出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每组:钩码、弹簧秤、自制刻度瓶、实心小瓶、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系细线)、一支彩笔、画示意图的纸一张。

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物体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2.交流:猜测、说明理由。

3.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希望学生在争辩和事实面前形成正确的认识。

(1)你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们的想法吗?提示:以选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2)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实验。

要求:以图为主,如果需要,可以用文字来说明。

(3)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师巡视引导。

(4)利用实物展台交流设计方案。

师生交流,评选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4.小组按照优化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5.引导得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计算方法。

二、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1.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化吗?(1)提出问题:所有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都是一样大的吗?(2)生交流。

(不一样的可能性大)(3)师概括并图示出示物体下沉的2种情况:a.物体正在下沉:实心小瓶小部分浸水中;大部分浸水中;全部浸水中;b.物体已经下沉: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物体(石块),完全浸入水中。

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设计意图:将下沉物体的几种情况列出,使学生建立分析问题要全面的印象。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1.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

教学设计: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比较容易理解。

对沉人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尤其是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活经历经验都比较少,思考又直接,一般会直接认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本课在上一节课研究会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浮力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会用受力分析法去解释物体的受力情况,在本课中,学生继续用受力分析法去研究下沉物体的受力情况,同时用实验法,通过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人水中的体积有关,这与前一节课的内容联系起来,可以形成完整的概念:如果这个物体沉浮与否,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会用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

2.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教学难点: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三)教学准备教师组:一个沉的圆柱体、测力计、水槽、线、ppt、杯子学生组:一个弹簧秤,一个沉的圆柱体、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块、线,水槽、杯子,针筒。

(四)教学过程1.直接导入出示大小相同的泡沫、木块。

师:这是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和泡沫块,他们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那他们为什么会浮呢?这两个物体的浮力,哪个比较大,为什么预设:因为他们的浮力等于重力,木块浮力比较大,因为木块的浸入水中的体积比较大,因为木块的重力比较大。

《沉与浮》中班教案及反思8篇

《沉与浮》中班教案及反思8篇

《沉与浮》中班教案及反思8篇教案是老师为了把握课堂节奏提前起草的文字报告,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你们肯定要留意创新教学方法。

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沉与浮》中班教案及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沉与浮》中班教案及反思1活动目标:1.通过玩水,发觉有的材料能浮在水面上,有的材料能沉在水里。

2.在玩水进展幼儿对操作的爱好。

3.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发觉现象,并能以实证讨论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试验的乐趣。

活动预备:盛水的大盆3-4个,内装有半盆水;每人一个塑料筐,内有多种材料(小积木、塑料玩具、玻璃球、铁夹子、木夹子等)活动过程:1.介绍各种材料,引起幼儿的操作爱好。

提问:小伴侣很喜爱玩水,这儿有几盆水,每人还有一个小筐,小筐里有很多东西,你们一样一样地把它们放入水里玩玩,看看会怎么样?2.幼儿自由操作,老师观看幼儿的表现,并引导幼儿边玩边说说自己的发觉。

[(不同的材料有的会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

)活动建议:活动连续进行,当孩子发觉材料的沉与浮后,再请幼儿将会沉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将能浮起来的材料归类放在一起。

活动反思:1.通过幼儿亲自操作,大胆尝试,观看物体的沉出现象。

2.在活动中供应了相宜的材料让幼儿人人动手,满意了中班孩子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

3.动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从而增加了活动的目的性。

4.试验结果评价中我给幼儿了充分的确定。

《沉与浮》中班教案及反思2活动目标:1、能通过观看发觉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进展比较、观看力量。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看记录。

3、体验沉浮嬉戏的乐趣,情愿乐观表达自己的发觉。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进展动手观看力、操作力量,把握简洁的试验记录方法。

活动预备:积木(木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玻璃珠、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反思:1、事先没有明确“浮现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试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优秀教学设计与反思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1、测量物体的排水量。

2、分析实验数据,知道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排开的水量有关,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测力计、三个钩码、量筒、水、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板书课题1、了解学生对浮力的认识(1)将一块泡沫塑料块按入水中,问:如果我将手松开,泡沫塑料块会怎么样?它为什么会上浮?(2)松开手,当泡沫塑料块浮在水面上不再上升时,它受到浮力了吗?这时它和它自身的重力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说清:两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画泡沫塑料块的受力情况示意图。

(3)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与它排开的水量的有关)2、引入主题,板书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为什么这样想?(板书课题)二、实验猜测,设计方法1、联系生活经验猜测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已有认知猜测,有可能出现的猜测:①没有受到浮力,因为如果是受到浮力的话它应该也能浮在水面上或是水中;②受到了浮力.2、设计实验方法(1)如果用钩码作为我们今天研究的对象(将钩码放入水中),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我们的猜测?如果下沉的物体真的受到水的浮力可以怎么测量?为什么这样做?三、实验测量,分析数据1、测量钩码在空中与水中的拉力,确定它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教案:小学科学1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教学目标:1. 知道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2. 理解浮力的概念和原理。

3. 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做出合理解释。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浮力的概念。

2. 掌握浮力的产生原理。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解释浮力的产生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个大容器、水、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石头、小木块、泡沫等)。

2. 实施前的概念导入: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现象。

3. 准备复习和拓展材料。

五、教学步骤:Step 1:复习与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概念,并通过图片或小视频的展示,观察演示物体在水中的浮力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逐步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Step 2:实验观察(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大容器,装满水。

2. 学生选择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容器中,观察其沉与浮的现象。

3.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可能有些物体会浮起来,有些物体会沉下去。

4. 让学生记录下实验结果,并观察到的现象,为之后的探究提供参考。

Step 3:概念解析(10分钟)1. 带领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不同。

2. 解释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挤去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3.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浮力的原理和产生方式。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Step 4: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浮力的产生原理,分享个人见解和观点。

2. 小组展示:选择几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浮力原理的理解。

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浮力的产生原理。

Step 5: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小组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观察其他不同材质或形状的物体,讨论这些物体会受到多大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反思(五年级科学:李兴根)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反思(五年级科学:李兴根)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反思
李兴根
今天我教学了《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一课,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浮力》一课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前一课的研究,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浮力,知道上浮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也发现了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系。

上这一课时,我直接入题,读课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大部分学生认为“下沉的物体同样会受到水的浮力。

”问其理由,有的说是凭自己的经验,在水中拿比较重的东西觉得轻松,估计是水的浮力在起作用;有些是在电视节目上看到过相关知识的介绍;有些则是在书本或是科普类书上看到过;也有的纯粹是猜的。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显得很难确定,少数则认为下沉物体是不会受到浮力的。

如何让学生看到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呢?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上。

有了前一堂课的实验经历,稍一点拨,学生便能观察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比较观察同一个钩码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力”大小。

如果在水中测得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的重力,则说明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

引导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讨论实验的科学性、注意事项,意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考习惯及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在实验数据的分析中,我有目的地挑选了3个小组的数据板书在黑板上,进行全班性的讨论。

通过数据的比较,学生很快就能发现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最后得出结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进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了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懂得了通过数据分析来解释现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六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学设计baijl一、教材分析上一课《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利用头脑风暴来展现学生对“沉和浮”的前概念,通过引导学生经历7件物体沉浮的探究活动指向“浮力”概念的学习,并初步了解浮力的方向。

本课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中心问题:“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浮力?”,顺应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学生较难感知到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浮力的影响。

所以,寻求简捷有效的实验方法、积累丰富客观的事实证据是非常关键的,这对于帮助学生建构相关概念很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实验只要求学生关注实验趋势,而不要求量化,实验数据的量化是下一节课的任务。

另外,为实验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将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明确材料的特性后再设计并实施实验。

第三,重力概念如何引入及把握,也是需要思考的。

二、学情分析在试教过程中,五年级学生在上课伊始对于“下沉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下沉物体和上浮物体一样,肯定也受到了水的浮力。

这个回答是学生基于思辨的一种推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建构起相关的正确概念。

由此,本课需要引导学生经历一些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用丰富翔实的实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推断。

所以,本课的重点不在于科学概念的死记硬背,而在于引导学生根据研究主题,设计相关研究计划,并在操作实验中加以证明。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2

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2
........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
教学 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下沉,反之则上浮。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了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 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
教学 难点
测出浮力的大小。 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 大小。 教 具 学 具 说 明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每组一个弹簧秤、一个钩码、 100 毫升的烧杯,三块大小不同的石 块、细线、记录表。
烧杯刻度不够精细可根据 刻度等分自制刻度标或选用精 确刻度杯。

........
那么,如果物体下沉了,它是否也会受到水的浮力呢? 2.生交流:猜测、说明理由。 引导:在生活中我们提取井水的时候会感受到在水桶离开水的时候桶变的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3.现在请同学们来设计一个“下沉的钩码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方案。 方案1:用文字说明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你们的想法。 提示:1.可以选用桌上的材料来设计;2.要有说服力,比如用数据。 方案2: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实验。要求:以图为主,如果需要,可以用文字来说明。 (1) 生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师巡视。引导:如果学生在设计上存在困难,教师应适时引导:1. 钩码在空气中会有多重;2.钩码在水中会有多重。3.这两个重量有变化吗? (2) 利用实物展台交流设计方案。师生交流,评选较合理的设计方案。 4.教师演示实验,测出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大小和沉入水中的钩码的重力大小,学生观察数据比 较,分析下沉的钩码在水中会受到浮力吗? 5.形成 “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认识,引导得出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计算方 法(浮力=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 。 (二)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1.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化吗? (1)提出问题:所有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都是一样大的吗? (2)学生交流。 (不一样的可能性大) (3)师:我们应该怎样研究下沉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变化呢? (4)生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概括出物体下沉的两种情况。 A.物体正在下沉:一个物体(为效果明显,可选用体积稍大的物体)1.小部分浸入水中;2.大 部分浸入水中;3.全部浸入水中; B.物体已经下沉:大小不同的同一种物体(石块) ,完全浸入水中。 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 (5)能用测力计测出它们的浮力大小吗?怎么测? (6)测量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及排开的水量,填写表格。 2.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师: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下沉的物体的排开的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的教学反思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的教学反思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的教学反思1、《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的教学反思前一课,小朋友们明白了浮力丈量的方法,了解到了物体(上浮)所受的浮力大小跟它排开水量有关。

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拍开水的体积越小所受的浮力越小。

然而,小朋友们一定有个疑问:那么那些原本就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虽然这个问题会困扰小朋友们,可是他们未必很主动地发现这个问题。

所以在上课时我就直接提出了这个问题。

问完这个问题后,我就观察他们的反应。

我原本想他们中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分歧,应该有一半人会认为不受水的浮力的。

然而出乎我的预料的是,绝大多数小朋友认为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

于是我就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我觉得这个追问还是有必要的。

小朋友们的判断,有的来自自身的考虑,有的则是来自他人的判断。

假如能说出判断依据,那就是自身的考虑了。

即使自身是蒙的,或者是从了“众”,听一下他人的考虑过程也是好的'。

有的小朋友说在水里拿重的东西比较好拿,有的说不论是什么物体,都是受水的浮力的,有的说是从书上看到过的,……从小朋友们的发言看,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片面的,外表的,不确定的。

所以这节课最大的目的就是用实验来证实他们的猜测。

实验自身比较简单,而操作的难度也不大。

所以我就难度体现在了对实验的设计上了。

由小朋友仿照上一课的实验过程来设计本课的实验方法和过程。

而小朋友们的表示和证实了他们是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的。

另外,在今天的课上,我又一次重申,要在科学课上学会恬静。

恬静地考虑,恬静地倾听,恬静地讨论。

小朋友们也很配合,互相监督着、提醒着,课堂的秩序坚持得不错。

我褒扬了他们,也希望在以后的课上能继续良好的表示!2、《下沉的物体会收到水的浮力吗》教学反思下沉的物体会收到水的浮力吗?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感受到水的浮力,针对本节课的前概念的完善、探究的组织和实施等有一下反思:1.对于沉到水中的物体是否收到浮力,寻找学生生活中的前概念?在科学教学中,将生活现象赋予科学内涵,完善浅显的科学概念是必要的。

〖2021年整理〗《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优质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优质优秀教案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浮力与物体沉浮之间的关系。

本课同时提出了要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的活动,在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要求上更进了一步。

同时,通过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发现,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学情分析学生对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比较容易理解。

对沉入水中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没有把握。

但是,学生会有一些生活经验,如游泳时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被水托起来,在水井中打水时,会感觉装满水的水桶在为离开水面时要比提出水面轻许多。

这些经验提醒学生,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会受到水的浮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弹簧测力计、三个钩码、500毫升刻度杯、细线、记录表教学过程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1提问: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2联系生活情形,并进行推测。

如果学生找不到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出示一个系有细线的砖块,让每组学生把砖块浸入水中,体验一下砖块是否受到了水的浮力?你有什么感受说明砖块受到了水的浮力?3手的感觉是不太准的,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呢?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验证方法,特别要求把自己的方法用图示画出来。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的教学反思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的教学反思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的教学反思《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的教学反思范文“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教材这句过渡语,很自然地把教学活动引入对下沉物体的浮力研究。

那么,怎么研究?该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了。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浮在水面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和排开的水量有关。

现在我这有一个圆柱形铁块,放入水中它是下沉的,请问它在水中会受到浮力的作用吗?生:应该有。

师:你有什么办法证明?或者说你可以通过什么实验来测量?(经常听见这样的对答:你说有,那怎么证明呢?做实验。

这已经成为学生熟悉的套路,然后是教师讲解怎样去做实验。

如今我要让学生去思考做怎样的实验才能证实自己的猜测,而不仅仅是个实验操作者。

)生有些迟疑,看来这个实验设计还是有点难度的。

师:这样吧,如果我把这个铁块挂在弹簧秤上,铁块受到哪几个力?(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拉力)它们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相等,弹簧秤上的读数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如果我把弹簧秤移到水槽上让铁块浸在水中,你们觉得弹簧秤上的读数会不会变化?如果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生:变小。

师:你为什么认为变小?能说说你这样猜测的理由吗?(在水中的铁块受到向下的重力作用,同时也受到了向上的拉力和浮力,因为物体是静止的,重力的大小=浮力+拉力,重力不变,有浮力的帮助,拉力就小了。

)然后就出示相关材料,进行第一个实验“下沉的物体浸水体积不同的浮力大小”的研究。

这个实验操作比第5课测量泡沫块的实验要简单多了。

写到这,我突然想到教材的顺序,编写者让学生先研究浮物再研究沉物,主要是从学生的思维角度上考虑,但是忽略了实验的难易程度,如果把顺序换过来,在讨论沉物、浮物是否会受到浮力之后,先做操作简单但有争议的沉物实验,再研究操作复杂的浮物实验,会不会更方便实验的指导呢?书上的第二个实验,是用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头来做实验,我不喜欢,首先是石头不好绑线,其次是不同石头其质地不同实验不规范,最后这个实验和前一课雷同无变化。

五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听课反思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_教科版三位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风格,对同一节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杰出的演绎,使我对这节课有更深的领会。

本节课有三部分:1、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2、测量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3、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说明沉出现象。

第一部分: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朱老师:通过三个挑战活动,让学生查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证据陈老师: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测,然后学生实验查找证据徐老师:展现人提水桶的照片,是否感受水桶变轻了,我们也模拟在水中提水桶的过程,先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再小组实验,少掉的力跑哪去了?从而引起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

分析:陈老师的做法是依据教参,我曾经上这节课也是按照这思路,设计好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如何样说明下沉的物体有受到浮力,然而没有学生作答,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告诉学生,但学生依旧没反应过来。

陈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显现了冷课堂的现象。

因此,我觉得教参上对实验结果的推测关于学生而言太难了。

先让学生做实验,再对实验数据分析,查找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证据。

(不要照搬教参,要依据学生情形)第二部分:下沉物体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朱老师:那这物体放入水中,会受到浮力,浮力是多大?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并讲述,物体在水中变轻了多少确实是浮力是多少。

浮力=重力-在水中弹簧测的读数。

ppt展现实验过程,小组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陈老师:那浮力会可不能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说了:排开的水量、物体的大小、物体的重量、材料、实心与空心等,但老师却说:刚才老师发觉大伙儿放钩码,有些放得深些,放得浅些,浮力的大小跟放得深浅是否有关?(抛开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减弱)通过研究钩码放的深度、不同数量钩码的浮力大小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深浅无关,与排开的水量有关。

徐老师: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学生说空气中的重力,水中的重力,老师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学生说出排开的水量。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教案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教案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吗?教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学习项目】用数据证明下沉的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学习目标】(一)对具体概念的理解1、知道“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

2、知道“物体上浮是因为重力小于浮力,物体下沉是因为重力大于浮力”。

(二)对核心概念“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浮力”的初步理解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三)对通用概念“浮力”的初步理解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会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四)对科学本质“科学知识是基于实证证据的”的深入理解1、通过实验设计和测量知道物体在水中会受到水的浮力。

2、借助实验操作,更好地理解物体下沉的原因。

【学习重点】用数据证明下沉的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学习难点】1、自主设计下沉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并计算浮力大小。

2、理解物体下沉和上浮的原因。

【活动材料】每组:橡皮泥、泡沫塑料块钩码3个、圆柱体、垫圈5个、石头、水槽、水、弹簧测力计(1N)、学习单【学习过程】一、前置学习(1)复习重力概念师:手拿橡皮泥和泡沫塑料并放手,物体都会下落。

T:为什么物体会下落?S:物体会受到重力。

(板书:泡沫塑料重力橡皮泥重力)T:地球上所有物体都会受到重力影响。

T:将橡皮泥和泡沫塑料放到水的中间并放手,橡皮泥下沉,泡沫塑料上浮。

T:它们在水中还受到重力吗?S:会T:橡皮泥和泡沫塑料无论在空气中还是在水中都会受到重力影响。

(设计意图:明确重力概念,并为之后探究活动中测量空气中的重力以及水中的重力做铺垫。

)(2)引出浮力概念T:为什么泡沫塑料会往上浮?S:泡沫塑料受到水的浮力。

(板书:泡沫塑料重力浮力上浮)T:橡皮泥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板书:橡皮泥重力浮力?下沉,并写上课题“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S:会or不会。

T: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引发认知冲突,并点明研究主题。

)二、实施探究(1)实验设计T:大家各持己见,你们能用数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今天我们就用数据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_教科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反思-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科版一开始,我就在黑板上简单地画两幅图,分别是漂浮的木块与沉到水底的铁球,直接引出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原本以为这个问题会引发全班的激烈争论。

但当我提出后,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既然沉下去了就不会受到浮力,只有个别同学在底下小声嘀咕,但是立场不够坚定。

为了增强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引起全班的讨论和反思。

我强调了一下: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样一来,不少同学就开始发表不同意见了,并以生活中的不少现象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例如:人在水中搬东西比在陆地上时要轻,打水时桶在水里时要比提出水面轻很多。

这些生活中的感受,顿时动摇了很多同学,不少同学提出要用科学的实验来说明问题。

于是,我顺势以打水的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经过这么一点拨,一些反应快的同学马上就有所反应,通过比较用砝码模拟吊桶分别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力大小,从而验证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同样会受到水的浮力。

通过上述的实验方法解答了同学的疑惑,而且还引出了浸入水的体积和浮力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于是,顺势进入这节课的第二个活动:探究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与浸入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其实实验本身不难,操作的难度也不大。

可因为在实验之前没有将实验操作要求和实验表格的内容说清楚,导致他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还处于朦胧状态,不知所措。

这是我上这节课出现的最大错误。

再者,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着必然的联系。

就如我上的这一课中,需要用到体积这一概念,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学过体积的知识,这一点我在上课之前没注意到,因此影响到了学生的新课学习。

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多听听其他学科老师的课,将各学科之间知识相互渗透,这样就能更好的进行教学。

书上的第二个实验,是用三块大小不同的石头来做实验,我不喜欢,首先是石头不好绑线,其次是不同石头其质地不同实验不规范,最后这个实验和前一课雷同无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基”课堂典型课例
反思:《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这一课是在《浮力》一课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

通过生活经验,大多数学生认为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也有部分学生认为下沉的物体不会受到水的浮力。

学生的认识不一致,给课堂教学创造了机会。

既然学生意见不一致,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你能不能想办法来证明?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

学生已有了上一节课的经验,经过学生讨论和师生互动,学生对通过测量浸在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拉力大小来证明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会受到水的浮力达成一致意见。

这个实验本身比较简单,而操作的难度也不大。

钩码排开水的体积较小(一个钩码排水量6ml多),拉力和重力相差6克左右,用牛顿做力的单位,学生读测力计的读数时,几乎感觉不到测力计有多少变化,实验效果不明显。

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我没有选择钩码作为实验材料,而是选用了重量较轻体积较大的橡皮泥,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较大,测量拉力时效果明显。

本课教学中,排水量的测量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难点。

科学仪器室除了量筒外,没有可用于实验的能精确测量水的体积的仪器。

为了让学生更准确的测量排水量,于是我选用了用注射器测量排开的水量,实验时只要注意刚开始的水量和测完把水倒入杯中,这样就比较准确,事实也如此。

王雪梅
2016年4月23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