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第一节儿童音乐发展的系统与阶段1.加德纳认为要想理解儿童的艺术发展就需要理解生命过程中的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就是:制作系统、知觉系统、感受系统。
2.儿童艺术发展三阶段就是:(0-1岁)前符号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
3.制作系统:制作系统的产物就是行动,而行动就是指向目的的,不只就是单纯的身体运动4.知觉系统:知觉系统的产物就是识别,从音乐研究的角度来说,就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5.感受系统:感受系统的结果就是情感,从音乐研究的角度来说,这种情感可以包括任何有关儿童的情绪情感反应。
6.谈谈在我国音乐教育中出现的制作、知觉、感受三大系统分离的状况。
答:在专业的音乐教育中缺失感受系统的参与;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缺失制作系统;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缺失知觉系统。
7.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就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就是感官原动性,即感知能力与艺术感知能力还没有分化,艺术品的呈现只就是作为一般的刺激物,只就是起到促进儿童一般感知能力发展的作用,儿童还不能把艺术品当作审美对象。
8.符号运用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就是什么?答:这一阶段儿童艺术感知的特征就是脱离了对事物、对人物的“直接知识”,可以借助符号间接地来理解事物、人物了。
9.在八岁前已经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儿童,其音乐发展的可能前景就是什么?答:继续发展她们的音乐能力,她们会在音乐上变得更加自,在音乐经验上朝着更加老练、有深度的方向生长。
10.接受早期音乐教育的儿童在八岁前没有获得全面而基础的音乐经验的可能原因就是什么?答:第一,早期音乐研究缺乏感受系统的参与;第二,早期音乐研究缺乏音乐知觉系统的参与;音乐研究缺乏制作系统的参与。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答案第二节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1.舒特-戴森归纳的学前儿童音乐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就是什么?答:0-1岁:对声音作出各种反应。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2010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音乐的句法因素是、、。
2.歌曲即兴的两种类型是、。
3.课程目标表述角度的转换,一方面体现着 ;另一方面也确实能4.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内容组织讨论三个问题是、、。
5.四类日常音色是、、、。
6,节奏经验的年龄目标有、。
7.幼儿园音乐课程评价的四个基本问题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知觉系统2.音符单一的节奏型3.幼儿园音乐课程目标4.表现性评价5.双圈舞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前符号阶段儿童的艺术感知特征是什么?2.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3.造成幼儿歌唱音调不准的可能原因是什么?4.指向拍感目标的歌曲所具有的特点与开始学习这类歌曲时所用的方式是什么?5.简述舞曲风格经验的获得机制。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针对幼儿音乐经验,谈谈一个经验二个特征的含义。
2.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
五、音乐材料分析题(共10分)分析“喜洋洋”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试卷代号:2507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0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旋律和声节奏2. 创编歌词自发咏唱3. 教育理论界对“教学”重心从“教”转向“学”的意志促进这一重心在实践层面的转移。
4. 组织要素组织标准组织形态5. 生活环境中的音色自然环境中的音色动物叫声机器声音6. 稳定的节拍疏密节奏型7. 评什么谁来评为什么评怎么评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 答:知觉系统的产物是识别,从音乐学习的角度来说,是对各种音乐形式样式的辨别、确认。
2. 答:只有一到二种音符组成的节奏型。
3. 答: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音乐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的总和。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指导(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评讲(1)(第1至2章)责任教师洪雅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作业中的内容,我将作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本门课程的作业评讲分4次进行,今天先评讲第1次。
下文中,黑色部分是问题和答案,其他颜色是解释和说明。
一、简答题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第二节二、学前儿童音乐知觉与制作的发展特征(二)节奏知觉与身体动作的发展答案要点:3岁---4岁的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
4岁---5岁的幼儿可以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
5岁---6岁的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
2.幼儿速度知觉的年龄特征是什么?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第二节二、学前儿童音乐知觉与制作的发展特征(三)音色、力度、速度知觉与制作的发展答案要点:3岁---4岁的幼儿能够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合中速偏慢、中速稍快的音乐。
4岁---5岁的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的音乐,并能够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
5岁---6岁的幼儿能够辨别与理解快慢的所有变化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的歌曲特点有哪些?考核知识点: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一)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征二、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性(二)学前儿童再现特性音乐作品的类型答案要点:(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的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的类型有哪些?考核知识点: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一)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征二、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性(二)学前儿童再现特性音乐作品的类型答案要点:(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
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方法总结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方法总结一、引言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音乐教育中,节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它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方法的总结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认识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1. 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2. 节奏教学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 节奏教学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三、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方法的总结1. 游戏化教学法通过游戏化的节奏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节奏的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和理解节奏,达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效果。
2. 多感官教学法利用多种感官进行节奏教学,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节奏。
教师可以利用视觉资料、声音道具等多媒体手段,使节奏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3. 主动体验教学法鼓励幼儿通过打击乐器、跳舞等方式进行主动体验,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演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
4. 社交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演奏等方式进行节奏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结语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方法的总结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课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索。
希望通过本文所总结的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方法,能够为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为幼儿的音乐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方法的实施1. 探索节奏在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去探索不同的节奏。
可以使用乐器或身体击打等方式,让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体验不同的节奏感。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可以深入了解到音乐节奏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打击乐器的运用在幼儿园音乐节奏教学中,打击乐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
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之节奏感与音调辨别
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之节奏感与音调辨别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情感、语言和认知能力。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是非常关键的,而其中的节奏感与音调辨别更是其中的重要环节。
一、什么是节奏感与音调辨别在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时,节奏感与音调辨别是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对于幼儿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特殊节奏和音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节奏感是指幼儿对于音乐中的节奏元素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它体现了时间的规律和有序的节拍感。
通过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的律动和韵律,从而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音调辨别是指幼儿对于音乐中音高的辨别和区分能力。
在音乐中,不同的音高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和情绪。
培养幼儿的音调辨别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义,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力。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与音调辨别能力1. 创设音乐环境音乐环境是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基础,可以通过搭建音乐角、播放音乐等方式来创设。
在打造音乐环境时,可以选择各种节奏感强烈、音调变化多样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到节奏和音调的特点。
2.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教授幼儿音乐知识,可以更好地吸引幼儿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比如,可以根据幼儿喜欢的游戏形式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音乐的节奏和音调。
3. 视觉辅助教具使用视觉辅助教具可以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辨别。
可以选择一些图形化的教具,如节奏棒、音阶图等,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来感知和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音调。
4. 培养体验能力幼儿对于音乐的认知主要通过感受和体验来实现。
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音乐创作、演奏或合唱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5. 多样化的音乐体验在培养幼儿音乐欣赏能力时,要给予他们多样化的音乐体验,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
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选择一些快节奏的儿歌或流行音乐,让孩子尝试跟随节奏进行动作和舞蹈。
复杂节奏的引导方法和实例
复杂节奏的引导方法
对于年龄稍大的幼儿,家长可以尝试引导他们感受更复杂的节奏,如切分音、连 音等。可以让孩子听一些具有复杂节奏的音乐,并鼓励他们尝试用身体或乐器表 现出来。
复杂节奏的实例
选择一些具有复杂节奏的音乐,如爵士乐或现代音乐,让孩子尝试跟随并表现这 些复杂的节奏。
通过声音模仿感受节奏
模仿动物叫声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叫 声,如狗叫、猫叫等,让幼儿感
受不同的声音节奏和韵律。
唱歌
家长可以教幼儿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通过唱歌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 律。
语言节奏模仿
家长可以通过模仿不同的语言节奏 ,如快慢、高低等,让幼儿感受不 同的声音节奏和韵律。
通过乐器演奏感受节奏
慢速节奏的引导方法和实例
慢速节奏的引导方法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一起用较慢的速度 拍手、拍腿或敲打其他乐器,让孩子 感受慢速节奏的韵律和稳定性。
慢速节奏的实例
选择一些慢节奏的音乐,如古典音乐 或慢节奏的儿歌,让孩子听并尝试跟 随节奏进行动作。
快速节奏的引导方法和实例
快速节奏的引导方法
家长可以让孩子听一些快节奏的音乐,并鼓励孩子跟随节奏摇摆身体、跳舞或 拍手,感受快节奏的活力和动感。
03
如何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变化
通过身体动作感受节奏
跟随音乐节奏摇摆
舞蹈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摇 摆身体,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家长可以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 通过舞蹈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 律。
拍手、跺脚
家长可以教幼儿通过拍手、跺脚等简 单的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增 强节奏感。
节奏诵读法幼儿园名词解释
一、节奏(节拍)人们对音乐节奏的节拍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律动感。
这种律动本来就存在于人们的自身之中。
在常见的节拍中,二拍子和三拍子是其它拍子的基础,二拍子是强弱的均匀出现,体现了节奏的刚健性和平稳性,而三拍子则是强弱弱的不均匀出现,体现的是节奏的动力性和流畅性。
因此,幼儿节拍训练应从基本的二拍子和三拍子开始。
两个二拍子结合产生了四拍子,由于次强拍的出现,使本来相对短小的强弱交替延长了一倍,节奏就会更宽广舒畅,更具有歌颂性和抒情性。
两个三拍子结合产生了六拍子,一种是慢的,一种是快的。
慢速的六拍子基本情绪与三拍子相似,只是由于次强拍的出现而使音乐的动感更强,也更加流畅。
快速的六拍子由于其特殊的结构,每小节两个强拍的二拍子特性及强弱弱规律表现出的三拍子特点,使快速的六拍子既具有平稳活泼的性格,又具有流畅动荡的特点。
另外,还有二拍子与三拍子的结合产生的混合拍子及只有强拍没有弱拍的一拍子等等。
这些变化多端的节拍体系运用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目的在于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并在日常生活的无意识的情况下感知各种音乐的节拍节奏型。
以音乐节奏为一根丝线将幼儿生活活动串联起来。
二、节奏与幼儿音乐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节奏是音乐的精髓,是组成音乐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
一切音乐活动离不开节奏,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唱歌、跳舞、乐器都离不开节奏感,所以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节奏感是慰劳学习音乐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孩子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对歌唱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
怎样把节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学习《小铃铛》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1 3 1 3︳5 —︳5 3 5 3︳1 —︳1 3 5 3︳1 3 5 3︳2 3 ︳一只小铃铛叮当叮当响叮当叮当叮当叮当叮当1 —∥响以便幼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8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整合与渗透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 整合与渗透
01.
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中的音乐教育整合
一、 音乐领域各基本内容的整合
分科(领域)课程中,作为独立的学科,幼儿园音乐教育有着独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体系,通常先根据幼儿音乐能力发展规律和音乐学科性质确定音乐教育目标。以此为基础, 结合幼儿音乐学习特点和音乐学科内容体系,将音乐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歌唱、韵律活动、 打击乐器演奏和音乐欣赏等板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如果通过逻辑语言来描绘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科学;如果通过直觉感受 来表达我们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艺术”。
具有理性色彩的科学教育与具有感性色彩的艺术教育两者殊途同归,最终实现了融合。
三、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教育整合
1. 在生活中寻找音乐活动素材
主题活动是围绕某一主题展开,通过活动展示主题、传递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活动。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就是借助于音乐的形式,表达和传递主题思想的活动。音乐活动 的内容要源于幼儿的生活,又要高于幼儿的生活。
02.
第二节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多渠道渗透
一、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教育渗透
音乐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们学会几支歌,跳几个舞,或做几个音乐游 戏,应该将活动的目标指向幼儿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教育活动主要指教师在各种活动的转换间隙,以及散步、游览等活动 中安排组织的音乐活动。
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能激起 幼儿愉快的情感和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到很好的发挥。
3. 创设活动情境促进经验整合
音乐是一门艺术,幼儿无论是学唱歌曲、学跳律动,还是弹奏小乐器,都需要充满艺术 性、趣味性、开放性的审美环境来激活幼儿的音乐情趣,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发现音乐的美、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教案范文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教案优秀范文第一章:认识音乐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节奏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节奏的定义: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时间长度和强度的安排,是音乐的核心组成部分。
2. 音乐节奏的要素:拍子、节拍、速度、力度等。
3. 音乐节奏的种类: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等。
三、教学活动:1. 讲解音乐节奏的概念和要素,通过图片、例证等方式进行直观展示。
2. 引导学生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
3.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节奏类型,用身体动作展示出来,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音乐节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2. 学生能通过听音乐,正确判断音乐节奏的种类。
3. 学生能在集体活动中,积极参与音乐节奏的展示。
第二章:感受音乐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听觉和动觉,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
2. 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敏感度和表现力。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节奏的变化:速度、力度、节拍等的变化对音乐节奏的影响。
2. 音乐节奏的表现方式:身体动作、声音、乐器等。
3. 音乐节奏的协作:集体活动中,学生间的配合与协调。
三、教学活动:1. 教师播放不同节奏的音乐,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按照指定的节奏进行演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3. 集体活动中,学生按指定节奏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通过听觉和动觉,正确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
2. 学生能用身体动作、声音或乐器,准确表现音乐节奏。
3. 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能与其他学生协调配合,完成音乐节奏的展示。
第三章:体验音乐节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音乐节奏的魅力。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参考答案.doc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指导(1)《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评讲(1)(第1至2章)责任教师洪雅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就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得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同时也就是一门统设必修课程.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作业中得内容,我将作业中得重点、难点问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本门课程得作业评讲分4次进行,今天先评讲第1次。
下文中,黑色部分就是问题与答案,其她颜色就是解释与说明。
一、简答题lo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就是什么?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得发展特征第二节二、学前儿童音乐知觉与制作得发展特征(二)节奏知觉与身体动作得发展答案要点:3岁-4岁得幼儿可以通过大量得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表演获得稳定得节拍感.4岁-——5岁得幼儿可以通过快与慢得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
5岁-——6岁得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得节奏型。
2.幼儿速度知觉得年龄特征就是什么?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得发展特征第二节二、学前儿童音乐知觉与制作得发展特征(三)音色、力度、速度知觉与制作得发展答案要点:3岁--一4岁得幼儿能够用简单得身体动作合中速偏慢、中速稍快得音乐。
4岁一一一5岁得幼儿可以辨别渐快、渐慢得音乐,并能够调节身体动作去合速度.5岁一—6岁得幼儿能够辨别与理解快慢得所有变化关系。
3.符合幼儿趣味得歌曲特点有哪些?考核知识点: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一)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得本体特征二、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得再现特性(二)学前儿童再现特性音乐作品得类型答案要点:(1)歌词本身生动、具有儿童语言得口味,幼儿容易朗诵;(2)歌词所描述得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幼儿容易动作表演;(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幼儿容易歌唱。
4 .学前儿童再现性音乐作品得类型有哪些?考核知识点: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一)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得本体特征二、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得再现特性(二)学前儿童再现特性音乐作品得类型答案要点:(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得再现性器乐曲;(2 )句式规整得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得再现性器乐曲。
幼儿园音乐教案:音乐的节奏感训练
幼儿园音乐教案:音乐的节奏感训练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音乐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还能促进其身心发展。
而对于幼儿园音乐教案来说,注重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训练幼儿的节奏感。
二、认识音乐的节奏感1. 什么是音乐的节奏感音乐的节奏感指的是人们对于音乐中时间和强度变化规律所产生直观体验与认识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节奏感对于他们未来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
2. 音乐节奏感对幼儿发展的意义(1)锻炼听觉和动觉:通过聆听和模仿不同的音符长度及着重点,可以促进幼儿听觉和动觉能力的发展。
(2)培养孩子们的协调性:合理利用各种韵律和声响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能提高孩子们的协调性。
(3)促进幼儿听力语言发展:节奏是一种特殊的声音组织形式。
通过幼儿园阶段的培养,可以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三、培养幼儿的节奏感1. 创设音乐情境(1)利用丰富多样的音乐材料:选择具有明显节奏特点、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音乐材料,如童谣、游戏歌曲等。
(2)探索童话故事与音乐结合:通过将童话故事与音乐相结合,让幼儿体验不同场景下的节奏感,培养他们对于音乐情境的感知。
2. 进行身体动作训练(1)舞蹈活动:利用舞蹈活动来进行身体动作训练。
通过跳跃、摆臂等动作配合有节奏变化的音乐,帮助幼儿感受到身体与节奏之间的联系。
(2)手齐唱:在唱歌过程中,鼓励幼儿用手拍打、拍打大腿等方式跟随音乐的节奏,帮助他们培养出更敏锐的节奏感。
3. 组织节奏游戏(1)力求多样化的游戏形式:选择不同形式的节奏游戏,如模仿表演、击打乐器等。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增加对音乐节奏感的认知。
(2)合作交流互动:鼓励幼儿在游戏中与其他小伙伴合作交流,共同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通过互动与合作,增强他们对音乐节奏感的理解和掌握。
四、评估和巩固1. 幼儿能力评估利用观察记录、运动测评等方法来对幼儿进行节奏感能力评估。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作业参考答案
10 岁之前,
所有关于运动的经历和经验决定皮层上究竟有多少神经元控制身体的各个具体部位。
二、音乐材料分析题 分析“未出壳雏鸡的舞蹈”的曲式结构与再现主题内容。
考核知识点:第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特性(一)第一节学前儿童音乐作品的本体特征二、学前 儿童音乐作品的再现特性(三)学前儿童音乐作品再现特性的挖掘
参考答案: 对幼儿园教师来说,
3.进入音乐思维迁移环节有哪四种情况?
考核知识点:第三章
学前儿童音乐特性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音乐即兴
童的演奏即兴
(二)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参考答案:
( 1)歌曲的动作表演与歌唱活动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三、学前儿
专业资料整理
WORD格式
( 2)舞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 3)器乐曲的动作表演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 4)身体打击乐完成后进入音乐思维的迁移环节。
学们学习时参考。本门课程的作业评讲分
4 次进行,今天先评讲第
1 次。
下文中,黑色部分是问题和答案,其他颜色是解释和说明。
一、简答题 1.幼儿节奏感发展特征是什么? 考核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音乐心理的发展特征第二节二、学前儿童音乐知觉与制作的发 展特征(二)节奏知觉与身体动作的发展 答案要点: 3 岁 ---4 岁的幼儿可以通过大量的身体动作表演与打击乐表演获得稳定的节拍感。 4 岁 ---5 岁的幼儿可以通过快与慢的配合理解节拍,通过歌谣朗诵理解节奏型。 5 岁 ---6 岁的幼儿已经能够理解歌曲的节奏型。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作业中的内容,
我将作业中的重点、 难点问题整理如下, 供同
学们学习时参考。本门课程的作业评讲分
4 次进行,今天评讲第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童艺术教育⾳乐课程教学⼤纲学前⼉童艺术教育(⾳乐)课程教学⼤纲第⼀部分⼤纲说明1.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学前⼉童艺术教育(⾳乐)是学前教育学专业(专科)的⼀门统设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了解学前⼉童的⾳乐学习特点、学前⼉童⾳乐作品的本体特性与实践特性,理解⾳乐经验的类型、学前⼉童获得⾳乐经验的机制、学前⼉童⾳乐课程的编制原理,从⽽掌握引导学前⼉童⾳乐体验的有效途径。
2.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分⼯学前⼉童艺术教育(⾳乐)是⾳乐学科与教育学科的有机结合,是⼀门具有边缘性质的学科,也是⼀门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的学科。
操作⼀件乐器、学习⼀定的发声技能、鉴赏⼀定量的⾳乐作品与开设《⾳乐基础理论》、《基本乐理》等课程是学习学前⼉童⾳乐教育这门课程在⾳乐⽅⾯的要求;《学前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童⼼理发展》等课程是学习学前⼉童⾳乐教育这门课程在教育学⽅⾯的前置课程。
学前⼉童⾳乐教育主要思考如何将以上各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具体化与⾏动化的问题。
3.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较全⾯地反映了学前⼉童⾳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法,同时与幼⼉园⾳乐教育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具体地向学⽣介绍学前⼉童⾳乐教育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结合幼⼉园的教育实践进⾏教育问题的研究与设计,培养学⽣的教育教学能⼒。
4.课程的教学⽅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法上宜采取讲述、讨论、案例分析与现场教育见习与实践等⽅式。
基本原理以教师讲述为主,理论问题以讨论的⽅式为主,教育实践问题以案例分析的为主,教育教学能⼒的训练以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
5.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基本内容的要求按“识记、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具体要求在第三部分中规定。
第⼆部分媒体使⽤与教学过程建议1.学时分配本课程4学分,总课时为72学时。
根据电视⼤学的学习特点,建议安排20学时的讲授,20学时的⽹络课程、⾳像教材⾃学或集中辅导学习,其余学时多数为到幼⼉园见习与实习的时间。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
•
•
第二节:节奏型
• 1、节奏与节拍分离的二种音乐材料类型:
P208-209小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①童谣与常规游戏; • ②一字一音并具活泼风格的歌曲。 • 2、节奏型音乐经验获得机制P206中(圈内) • (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 知节奏型。 • (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 表达对节奏的理解。 • (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 对节奏的理解。
第八章
学前儿童音乐经验 (一)节奏
• 第一节: 稳定的节拍
• 1、节奏经验年龄目标: 稳定的节拍 、 疏密节奏型 。
• P194下(圈内)
• • • • •
2、用不移动与移动动作合拍的五种音乐材料类型 ①常规游戏、童谣; ②动作模仿歌曲; ③不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 ④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 ⑤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游戏。P196-199小标题
• 3、“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 就不落在我身上。”这首童谣的节奏与节拍。 P208
• 4、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的四种方法P214上 • (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 • (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的节奏型,即出掉附点、 切分等难的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 单音符,并组成节奏型。 • (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 了节奏。 • (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
• 3、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 P195下(圈内)
• (1)幼儿通过模仿老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 • (2)用同样的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 拍子的理解。 • (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 的理解。
幼儿园音乐节奏感教学实践
幼儿园音乐节奏感教学实践引言: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和团队意识。
而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认识节奏感节奏感是指人对音乐中不同音符的持续时间的感觉和掌握能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
幼儿通过感知和模仿,逐渐掌握音乐中的节奏感。
(一)感知节奏感在音乐课上,老师可以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鼓励幼儿跟随乐曲的节奏进行身体动作。
例如,通过拍手、拍腿等方式,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节奏。
同时,老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不同节奏的音符,并解释它们代表的持续时间。
(二)模仿节奏感在感知节奏感的基础上,幼儿可以进行模仿。
老师可以以简单的节奏为例,让幼儿模仿并演奏出来。
幼儿可以用乐器、身体动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来模仿节奏。
通过模仿的过程,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音乐中的节奏感。
二、培养节奏感在感知和模仿的基础上,幼儿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巩固节奏感。
幼儿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幼儿培养节奏感。
(一)节奏游戏通过有趣的节奏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圈,每个幼儿手里拿着一个小鼓,按照老师的指挥进行鼓点击打。
幼儿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按照规定的节拍进行击打。
这样的游戏既能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又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节奏练习除了游戏,幼儿还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节奏感。
老师可以选取一些简单的节奏乐曲,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或乐器进行演奏。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提供指导和示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感。
三、评估与提升节奏感在培养节奏感的过程中,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幼儿的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提升。
(一)个体评估教师可以对每个幼儿进行个体评估,了解他们在节奏感方面的表现和掌握程度。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听取幼儿的演奏、以及一些简单的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幼儿园音乐课:认识节奏教案 幼儿园音乐课
一、节奏的概念在幼儿园音乐课中,教师通常会以玩耍、游戏的方式来给幼儿介绍音乐知识。
而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幼儿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的安排和组织,是音乐的骨架和灵魂。
对幼儿来说,通过音乐课的教学,他们可以初步认识到节奏的存在和重要性。
二、认识节奏的方法1. 利用肢体动作引导在幼儿园音乐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利用肢体动作的方式,引导幼儿认识节奏。
老师可以教幼儿用手拍打大腿、鼓掌或者跺脚,来模拟音乐中的节奏。
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幼儿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节奏的存在。
2. 使用简单乐器示范另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比如小鼓、小铃铛等,来示范不同的节奏。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老师演示和自己尝试来理解节奏的概念,并逐渐掌握节奏的规律。
3. 唱歌和跳舞在幼儿园音乐课上,唱歌和跳舞是常见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轻快的歌曲,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唱歌和跳舞,让他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和掌握节奏。
三、设计认识节奏的教学活动1. 游戏:找节奏可以设计一个游戏,让幼儿在一段音乐中找出特定的节奏,比如“拍拍拍,拍拍”的节奏,让他们用手拍打或踩脚步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样的游戏不仅有利于引发幼儿的兴趣,还可以锻炼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
2. 手工制作简单乐器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乐器,比如小鼓,小铃铛等,然后让他们在音乐节奏的引导下演奏这些乐器,让幼儿在操作中进一步感受节奏的变化和规律。
3. 舞蹈编排老师可以选择一段简单的音乐,然后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舞蹈编排。
通过在音乐节奏下进行动作的配合和变化,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并掌握节奏。
四、结语认识节奏是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从肢体动作、乐器演奏、唱歌跳舞等方面的引导和实践,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节奏的知识,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帮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快乐,启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音乐部分作业章全部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综合复习题一、填空题1.节奏经验(de)年龄目标有稳定(de)节拍、疏密节奏型 .2.用不移动与移动动作合拍(de)五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常规游戏、童谣动作模仿歌曲、不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de)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de)歌曲、移动动作与歌词对应(de)游戏 .3.节奏与节拍分离(de)二种音乐材料类型是童谣与常规游戏、一字一音并且活泼风格(de)歌曲 .二、简答题1.简述节拍音乐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模仿教师(de)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2、用同样(de)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de)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de)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de)理解.2.在语言节奏中让感知节拍教师需要具备(de)二个条件是什么答:1、教师(de)示范准确并一以贯之2、教师(de)评价准确并一以贯之3.简述节奏型音乐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模仿教师(de)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节奏型2、用同样(de)身体制作方式在不同(de)音乐作品中表达对节奏(de)理解3、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节奏(de)理解.4.“雨落在草地上,雨落在树上,雨落在房顶上,就不落在我身上.”写出这首童谣(de)节奏型与节拍.答:节奏型:A xAxcA xAxcA A’A xAxcA A A’A xAxcA A’ xAxcA A xAxcA/节拍:A A A A’A A A A’A A A A’A A A A/三、论述题1.论述幼儿提炼乐曲节奏型可能使用(de)四种方法.答:1、提炼出节拍,用打击乐演奏出来2、提炼出音符简化后(de)节奏型,即出掉附点、切分等难(de)音符,只留下四分、八分、二分等简单音符,并组织成节奏型.3、基本上也是提炼节拍,但在延续音上又保留了节奏.4、完全根据重拍提炼节奏型.第九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二)旋律综合复习题一、填空题1.旋律经验(de)年龄目标有声音(de)高与低、旋律(de)上行与下行、旋律(de)级进与跳进.2.进行声音(de)高低感知(de)三类音乐材料类型是能让幼儿分辨并模仿(de)带有声音高低(de)生活音响材料;内容含有视觉高低形象(de)歌曲、儿歌;能用高低身体动作表达音(de)高低(de)乐曲.二、简答题1.简述声音高低经验获得机制.答:1、幼儿通过对空间高低(de)探究来知觉声音(de)高低2、幼儿通过教师手势(de)提示来理解声音(de)上与下3、用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de)高低声音2.简述旋律轮廓线经验获得机制.答:1、用身体动作(de)制作方式来感知旋律(de)轮廓线2、通过嗓音模拟生活环境中(de)高(de)声音(de)方式让幼儿意识到头腔鸣调3、头声歌唱.3.简述幼儿对声音高低进行感知与歌唱(de)特点.答:一方面幼儿对声音(de)辨别需要用音与音之间大(de)跨度来提醒.另一方面幼儿(de)歌唱确实从二度、三度开始,幼儿最容易模仿与喜欢唱(de)音程是二度、三度、四、五度.第十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三)音色综合复习题一、填空题1.音色经验(de)年龄目标有日常音色、打击乐器音色、人声、乐器音色 .2.四类日常音色是生活环境中(de)音色、自然环境中(de)音色、动物叫声、机器声音 .3.学习打击乐器音色所用(de)三类音乐材料是打击乐器演奏音响(de)材料、能用打击乐乐器模拟(de)生活中(de)声音、即兴创作打击乐作品 .4.学习人声所用(de)四类音乐材料是分辨说、唱、悄悄话与喊叫(de)音响材料、故事、歌曲、用于辨别(de)音响 .二、简答题1.简述日常音色经验(de)获得机制.答:1、运用嗓音、打击乐器、自制乐器来探究日常音色2、演唱与打击乐制作相结合2.简述打击乐器音色经验(de)获得机制.答:1、用打击乐器模仿日常生活音色2、探究录音中(de)打击乐声音是如何发出来(de),并实践尝试3、即兴创作打击乐器作品(de)演奏.3.简述人(de)音色经验(de)获得机制.答:1、用嗓音模拟日常生活音色2、绘声绘色地表演故事中(de)角色,尤其是需要头声(de)角色3、努力进行头声歌唱.4.简述乐器音色经验(de)获得机制.答:1、通过模仿教师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器乐曲(de)再现特性,并知道此器乐曲(de)演奏乐器2、即兴创编身体动作表达器乐曲(de)再现特性.第十一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四)速度综合复习题一、填空题1.速度经验(de)年龄目标有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二、简答题1.简述速度经验(de)获得机制.答:1、通过身体肌肉感来理解速度(de)各种变化,累积有关音乐速度(de)经验2、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体会速度(de)变化.第十二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五)织体综合复习题一、填空题1.织体经验(de)年龄目标有快与慢、渐快与渐慢 .2.多声部歌唱(de)四种音乐材料类型是唱与说(de)二声部、轮唱式二声部、第二声部为象声词(de)二声部、段落结构变化(de)二声部 .二、简答题1.简述打击乐多声部经验获得机制.答:1、意识到自己演奏(de)声音与其他小朋友(de)声音是不一样(de)2、意识到身体打击(de)层次2.简述音层厚薄经验(de)获得机制.答:1、在歌唱与打击乐制作活动中分辨出不同(de)声音2、在打击乐演奏活动中意识到乐器种类(de)加入和退出3、用语言表达音层厚薄(de)表象性.3.简述多声部歌唱经验(de)获得机制.答:1、在模仿教师歌唱(de)过程中学习多声部合作歌唱2、在歌唱自己声部时能够听到其它声部(de)声音.第十三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六)力度综合复习题一、填空题1.力度经验(de)年龄目标有轻与重、渐强与渐弱 .二、简答题1.音量表现性(de)特点是什么答:强(de)音量往往传达强烈(de)情绪情感;中等(de)音量可以表达温和或深沉(de)情绪情感;弱(de)音量可以传达特别安静(de)心情,孤独单一(de)情绪情感等.2.用身体动作与嗓音表达轻重(de)区别是什么答: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轻重(de)情绪状态是高涨与控制;然而在用嗓音表达轻重时,无论是唱重还是唱轻基本(de)情绪状态是平静(de).第十四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七)结构综合复习题一、填空题1.结构经验(de)年龄目标有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主副歌、三段式与回旋式、引子与尾声 .2.句子结构学习(de)三种音乐材料类型是模仿句、重复句、喊答句 .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涉及(de)曲式有三段式、回旋式 .二、简答题1.简述句子结构经验(de)获得机制.答:1、跟着教师歌唱,理解歌唱时重复句(de)“回声”状态2、在模仿老师歌唱句子(de)同时,模仿老师(de)发声3、通过歌唱、身体动作制作活动辨认重复句、喊答句.2.副歌(de)音乐特征是什么答:与主歌相比具有句式更为规整、旋律更容易上口、节奏更为简单等音乐特征.3.简述曲式经验(de)获得机制.答:1、在理解主副歌(de)前提下,分辨不同情绪或风格(de)两段乐曲;2、用不同(de)身体动作去表现不同(de)段落;3、用不同(de)节奏型与乐器去表现不同(de)段落.第十五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八)风格综合复习题一、填空题1.风格经验(de)年龄目标有摇篮曲、舞曲、进行曲.2.进行曲(de)音乐特点是用偶数拍子、节奏鲜明、重拍突出、结构整齐 .3.进行曲(de)二种类型是比较优雅(de)进行曲、比较喧闹(de)进行曲.二、简答题1.简述摇篮曲风格经验(de)获得机制.答:1、以教师为榜样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感知制作方式2、独立地进行身体摇摆与演唱为理解制作方式.2.简述舞曲风格经验(de)获得机制.答:1、用不同(de)摇摆与舞步表达不同风格(de)舞曲2、能在不同(de)队形中跳集体舞3、把身体动作(de)节奏感迁移到打击乐演奏中去.。
幼儿园音乐启蒙教学:音律与节奏方案
幼儿园音乐启蒙教学:音律与节奏方案幼儿园音乐启蒙教学:音律与节奏方案一、引言幼儿园音乐启蒙教学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和艺术情感的重要环节。
音律和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要素,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音律与节奏方案的角度出发,探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针对幼儿的音律与节奏方案,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进行音乐教学。
二、音律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案1. 音律的重要性音律是音乐的基本元素之一,对幼儿音乐启蒙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音律,幼儿可以培养音乐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幼儿的听觉发育和音乐细胞的发育。
2. 教学方案(1)通过游戏感知音律在音律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寓教于乐的游戏,如“找音游戏”、“音阶接龙”等,使幼儿在玩中学,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对音律的感知能力。
(2)利用简单乐器进行教学利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小鼓、小铃铛等,教授幼儿简单的音律知识,同时让幼儿用手中的乐器模仿和感知不同的音律,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三、节奏的重要性及教学方案1. 节奏的重要性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对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节奏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 教学方案(1)以动作体验节奏通过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拍手、跳跃等,让他们在动作中体验节奏,感知音乐的节奏感,并通过动作来表达音乐的节奏感。
(2)利用故事情境感知节奏利用一些生活故事情境,如“小猫捉老鼠”、“小鸟觅食”等,让幼儿根据故事情境的变化来感知节奏的快慢、强弱,从而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四、总结与回顾音律与节奏作为幼儿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素,其教学方案需要贯穿于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方方面面。
通过游戏感知音律、利用简单乐器进行教学、以动作体验节奏、利用故事情境感知节奏等教学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幼儿园音乐启蒙教学,我认为音律和节奏的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感训练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感训练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感训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重视,幼儿园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而音乐教育作为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受到了大家的重视。
在幼儿园中,音乐活动是不可缺少的,而节奏感的培养则是音乐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什么是节奏感?从概念上来说,节奏感是指对乐曲中的节奏要素进行听辨和表达的能力。
事实上,它同样是指在音乐、舞蹈或其他运动中,对时间、速度、节奏感进行控制和表达的一种能力。
节奏感是音乐、舞蹈和体育等学科综合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和掌握乐器、歌唱、舞蹈、表演以及其他音乐、舞蹈相关技能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和身体发生了快速的发展,因此,对于节奏感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自我认知和自我形成的阶段,因此,对于幼儿的节奏感的培养也应该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
二、为什么要进行节奏感的训练?音乐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艺术形式,在幼儿园及更小的儿童阶段,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乐趣,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教育形式。
通过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感训练,孩子可以培养自己的感性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改善自身的听觉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
1. 增强身心协调能力在音乐活动中进行节奏感的训练更好的调整孩子的身体节奏、增强身心协调能力,提高孩子的运动能力,同时更好的了解身体内部“音乐”的运作状态,孩子们也将更好的调动自身的身体潜能、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提高听觉感知和表达能力在音乐活动中,孩子通过模仿和表演的方式,逐渐培养出自己的音乐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音乐的听觉感知能力。
此外,音乐活动中每颗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响特效,通过不断的聆听、模仿,可以让孩子发现些乐器的个性,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对孩子的造诣有很大的帮助。
3. 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互动和合作的元素。
学前教育教案之音乐欣赏与节奏感培养
学前教育教案之音乐欣赏与节奏感培养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初步感受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和风格,如欢快的儿歌、舒缓的古典音乐等。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简单的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等。
3、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幼儿倾听和分辨不同类型的音乐,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氛围。
(2)通过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节奏型,如 2/4 拍、3/4 拍等。
2、难点(1)如何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对于节奏感较弱的幼儿,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训练。
三、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如“节奏拍拍拍”“音乐小火车”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
3、情境教学法创设特定的音乐情境,如“森林音乐会”“生日派对”等,让幼儿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四、教学准备1、不同类型的音乐素材,包括儿歌、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2、各种打击乐器,如木鱼、响板、沙锤等。
3、制作相关的音乐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如《两只老虎》,让幼儿跟随音乐自由地摆动身体,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2)提问幼儿:“刚才听到的音乐让你们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如快乐、想跳舞等。
2、音乐欣赏(1)播放一段舒缓的古典音乐,如《月光曲》,让幼儿安静地倾听,感受音乐的优美和宁静。
(2)向幼儿介绍音乐的名称和作者,简单讲述音乐背后的故事,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
3、节奏感知(1)用拍手、跺脚等简单的动作,示范基本的节奏型,如 2/4 拍(强、弱)、3/4 拍(强、弱、弱)。
(2)让幼儿跟随老师的示范,一起拍打节奏,感受节奏的变化。
4、节奏游戏(1)“节奏拍拍拍”游戏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如木鱼、响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学前儿童音乐经验(一):节奏
学习目标
1.熟悉有关合拍的音乐材料,并做到合拍;
2.熟悉有关二拍、三拍身体摇摆的音乐材料,并能够自如地摇摆
3.熟悉有关弱起拍的音乐材料,并做到合弱拍
4.理解语言与节奏的关系,理解节奏与节拍的区别
5.熟悉有关休止符的音乐材料,并用制作方式对休止符做出反应
6.熟悉有关节奏型的音乐材料,并理解这些节奏型在表现音乐情感时的特点
节奏经验年龄目标
第一节稳定的节拍
幼儿学习稳定的节拍的最好方法是由一个充满拍感的榜样,所以教师对什么是拍感的理解并在举手投足中充满拍感是幼儿具有稳定拍感的前提。
可以这样说,在小班阶段教师教幼儿歌唱、教幼儿合拍的过程,不是幼儿歌唱、幼儿合拍做动作的过程,而是教师不停地在幼儿面前示范歌唱、示范做动作的过程。
本节音乐经验获得的机制: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拍子;用同
样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拍子的理解;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拍子的理解。
一、用不移动与移动的动作合拍
音乐材料类型一:1常规游戏,如“请你照我这样做”;2 童谣,如“小手小手拍拍”。
音乐材料类型二:动作模仿歌曲,如“我能照你做”。
音乐材料类型三:不移动的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如“部位歌”。
音乐材料类型四:移动的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歌曲,如“小小熊”。
音乐材料类型五:移动的动作与歌词对应的游戏,如“十个小矮人”。
音乐游戏规则一般就是要求合拍地进行游戏,音乐游戏与其他类型游戏的区别也就在于此。
二、按照二拍韵律进行身体摇摆
音乐材料类型一:轻快的2/4拍地身体摇摆,如“火车开来了”这类歌曲。
它们最大的特点在于歌词表达了一种可以用简单重复的动作来表达的情境。
通过一个简单的代表一种运动情形的动作来再现生活中的运动情境是小班、中班幼儿很愿意玩的游戏,更重要的是用动作再现运动情境需要身体的摇摆频率,而这种摇摆频率与我们需要幼儿体验的拍子感觉吻合。
三、按照三拍韵律进行身体摇摆
音乐材料类型一:用脚步与身体的摇摆表达三拍的乐曲
音乐材料类型二:用手臂动作表达三拍的乐曲
四、用不移动与移动的动作合弱起拍
对中国孩子来说,对弱起歌曲进行动作合拍与歌唱合拍都会感到困难,而合拍地歌唱弱起歌曲又以能够对弱起歌曲进行身体动作合拍为基础。
拍感的形成与发展是以身体动作的合拍与嗓音歌唱的合拍双重标准来衡量的。
音乐材料类型一:用不移动的动作合弱起拍地歌曲
音乐材料类型二:用移动的动作合弱起拍的歌曲
音乐材料类型三:用指挥式的动作合弱起拍的歌曲
第二节节奏型
本节音乐经验的获得机制:幼儿通过模仿教师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来感知节奏型;用同样的身体动作制作方式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表达对节奏的理解;对同一音乐作品通过打击乐制作方式来表达对节奏的理解。
一、语言节奏的朗诵
语言节奏的朗诵既是拍感培养的入门材料,也是理解音乐中的节奏组成成分的入门材料,同时它陪伴幼儿节奏感发展的所有阶段。
音乐材料类型一:童谣游戏
音乐材料类型二:童谣配乐
二、节奏与节拍的分离
音乐材料类型一:童谣与常规游戏
音乐材料类型二:一子字一音并具活风格的歌曲
三、休止符
音乐材料类型一:适用感知休止符的歌曲
音乐材料类型二:运动与休止交替的乐曲(探究休止符的规律;探究休止之处;探究休止的段落)
音乐材料类型三:休止符很有表现力的乐曲
四、节奏的身体打击乐
五、与拍子重音重叠的节奏型
音乐材料类型一:一字一音的歌曲
音乐材料类型二:适合提炼节奏型的器乐曲
六、与拍子重音交叉的节奏型
音乐材料类型一:适合提炼弱起拍节奏型的歌曲
音乐材料类型二:适合配后半拍伴奏的乐曲
七、先密后疏的节奏型
音乐材料类型一:幼儿歌曲
音乐材料类型二:成人歌曲
八、紧凑与舒展的节奏型
音乐材料类型:紧凑节奏型的音乐片段或舒展节奏型的音乐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