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脑梗塞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发病3~4.5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 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 症状持续3~4.5h • 年龄≥18岁 •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症:同3小时。 相对禁忌症: • 使用抗凝药物,INR≤1.7,PT≤15 s •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 • (相对禁忌症取消了“年龄>80岁”、“口服抗凝药不考虑INR水平”及“有
发病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症
• 血压升高: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00 mmHg • 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9/L或其他情况 • 24 h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 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 s • 48h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 • 血糖<2.8 mmol/L(50 mg/L)或>22.2 mmol(400 mg/L) • 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静脉溶栓治疗的质控:快速、安全
• 静脉溶栓治疗是实现血管再通的重要方法(Ⅰ级推荐,A级证据),静脉溶栓 应尽快进行,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在DNT60min的时间内,尽可能缩短时间
• 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医师应充分准备应对紧急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并发症 和可能引起气道梗阻的血管源性水肿(Ⅰ级推荐,B级证据)
• 发病在6 h内,可根据适应症和禁忌症标准严格选择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 使用方法:尿激酶100~150万IU,溶于生理盐水100~200 ml,持续静脉滴注 30 min,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患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
血管介入治疗
• 遵循静脉阿替普酶溶栓优先原则 • 即使患者符合血管内机械取栓的适应症、临床评估后计划行血管内治疗,如果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2018年修订)一、脑梗死康复诊断(一)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临床检查规范(1)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降钙素原、心梗三项、白介素、血乳酸、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微量元素。

3、心电图检查、头颅CT、头颈部MRA+SWI、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2)选择性检查1、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常规使用药物为坎地沙坦、乐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美托洛尔片。

2、延续性临床治疗:抗凝、抗聚、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常规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脑心通、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艾地苯醌、脑得生、鼠神经生长因子。

3、中医中药治疗针灸及口服中药,针灸取穴三阴交、手三里、手吴丽、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肩井、下廉等穴位,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4、高压氧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

常用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溴己新、肺力咳、羧甲司坦口服液等。

2、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常用药物巴氯芬。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及行为心理治疗等。

氟西汀、黛力新、氟哌啶醇、氯普噻吨等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更新要点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更新要点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更新要点如下:1.新增了对无症状脑梗死的诊疗建议:建议通过MRI来对腔隙性梗死灶与陈旧性脑出血软化灶、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白质病变进行鉴别。

治疗方面对于无危险因素的单纯腔隙性梗死患者不建议采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等二级预防,建议对存在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参照一、二级预防原则积极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

要避免过度诊断、过度治疗。

2.新增了对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的建议:建议组建区域脑卒中分级救治系统,建立急救转运系统、脑卒中绿色通道、远程卒中诊治系统。

3.提高了急诊室处理速度的要求:将上一版中的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min内完成脑CT 检查等基本评估并“做出治疗决定”改为了“开始治疗”。

4.诊断流程中新增考虑是否可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5.卒中急性期血糖控制目标值由7.7~10mmol/L改为7.8~10mmol/L。

(不知有何意义…)6.3h内rt-PA静脉溶栓禁忌证稍有变动:将上版“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改为了“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将“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由相对禁忌改为绝对禁忌;新增禁忌“主动脉弓夹层”;将“48h接受过肝素治疗”改为了“24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将血糖禁忌由“<2.7mmol/L”改为“<2.8或>22.22mmol/L”;将梗死面积的禁忌由“>1/3大脑半球”改为“>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新增相对禁忌证: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2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部),痴呆,既往较重残疾,动静脉畸形、小动脉瘤(<10mm),少量微出血(1-10个),使用违禁药物,类卒中。

7.3~4.5h内rt-PA溶栓相对禁忌证:删除了“年龄>80岁”,删除了“有糖尿病和缺血性卒中病史”。

8.新增关于小剂量阿替普酶(0.6mg/kg)的建议,可根据病情制定个体化方案。

9.关于发病时间不明或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患者,可考虑血管内取栓治疗或结合多模影像学评估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解读PPT课件
推广远程医疗技术,实现跨地区专家会诊,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治水平。
患者认知度提高途径探讨
加强公众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册等多种形式,普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知识 。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对指南的认同度和依从性。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诊治过程,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照顾。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调脂稳定斑块药物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减少脑卒中复发 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等危险因素,降 低脑卒中复发风险。
长期随访管理要求
定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 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 及药物使用情况。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 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生活自 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高龄、家族史、肥胖等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 障碍、偏瘫、失语等。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可分为轻型卒中、中型卒中和重型卒中等不同类 型。其中,轻型卒中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重型卒中病情较重,死亡率较高。
溶栓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 合适的溶栓药物,如rt-PA、尿
激酶等。
溶栓治疗时间窗
严格掌握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一般在发病4.5小时内进行。
溶栓禁忌证
了解溶栓治疗的禁忌证,如近 期颅内出血、严重高血压等, 确保患者安全。
溶栓后护理
加强溶栓后护理和监测,观察 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
Hale Waihona Puke 症。介入手术时机与适应证03

最新重新修订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最新重新修订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特异性治疗
溶栓/介入
抗血小板 抗凝
(一) 改善脑 血循环
他汀 治疗
扩张血管 扩容
溶栓
• 1)静脉溶栓 •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 • 适应症: • 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
经功能缺损症状 • 2、症状出现<3小时 • 3、年龄>=18岁 • 4、患者或家属签注知情同
意书
3小时内rtPA静脉溶栓
一、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
病机制: 1、原位血栓形成 2、动脉-静脉栓塞 3、斑块内破裂出血 4、低灌注
一、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 病理及病理生理 • 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 • 1、超早期(1-6小时)脑组织变化不明显,可见部分血管
内皮、神经细胞肿胀,线粒体肿胀空化。 • 2、急性期(6-24小时)缺血区脑组织苍白伴轻度肿胀,
治疗
急性期治疗
• 对症治疗:吸氧和通气支持,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处理并 发症(包括血压、血糖的稳定,体温控制,脑水肿,感染 ,消化道出血,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发热,深静脉 血栓,水电解质平衡,心脏损伤,癫痫,营养支持等)
• 特殊治疗:超早期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抗凝治疗, 血管内治疗,细胞保护治疗,外科治疗(脑疝形成-去骨 瓣减压术)等
素病史,突然或逐渐起病,出现偏瘫或偏深感觉障碍等局 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表现腔隙综合征,如纯运动 性轻偏瘫,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等,通常症状较轻 ,一般无头痛、颅内压增高或意识障碍等,体征单一,预 后较好。 • CT或MRI检查证实有与神经功能缺失一致的脑部腔隙病 灶,梗死灶<1.5-2.0cm,符合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 穿通动脉病变
2)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脑梗死后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 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避免或慎用增加心 脏负担的药物。

1.11 2018 AHAASA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

1.11 2018 AHAASA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解读

2018版指南 ——适应症 • 对于年龄≤80岁、无糖尿病和既往卒中史、 NIHSS评分≤25分、未服用任何抗凝药、大脑中 动脉供血区没有超过1/3的缺血性损伤影像学证 据的患者,推荐给予静脉阿替普酶治疗 ——附加推荐意见(∥类) • >80岁、服用华法林且INR<1.7、既往有卒中史 和糖尿病史、轻型卒中的患者,静脉阿替普酶溶 栓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 严重卒中(NIHSS评分>25分)静脉溶栓是否获 益尚不明确
1.7
2.2 3个月死亡 3个月功能独立
SITS-MOST 定义的sICH
SITS-ISTR 研究:23942例急性卒中患者,0-3h静脉 溶栓者21566例, 3-4.5h静脉溶栓者2376例
推荐等级
I
证据水平
B-NR
改写自 2013 版 指南
新推荐
I
B-NR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获益是时间依赖性的,应尽早开始治疗
B-NR 新推荐
不推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常规采用 MRI 检查以排除颅内微出血。 III:无获益
Powers WJ, et al. Stroke. 2018 Jan 24. pii: STR.0000000000000158.
IST-3 研究: • 未观察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与阿替普酶治疗后 6 个月临 床获益(Oxford 残障评分)有关
Powers WJ, et al. Stroke. 2018 Jan 24. pii: STR.0000000000000158.
急诊评估
不应因行多模态CT或MRI、无创性颅内血 管检查延误静脉溶栓
• 对DTN时间设立首要和次要目标
急诊评估
• 常规推荐CT平扫诊断卒中,首次脑影像应在入院后20分钟内完成

2018缺血性卒中指南解读

2018缺血性卒中指南解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自《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以下简称“2014年指南”)发布之后,国内外指南也随之进行了更新或编写,如2015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及《2015年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治疗指南更新》。

今年,脑卒中指南更是有重大进展,3月份美国心脏/卒中学会发布了《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处理指南》。

基于此背景,我国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进展,对2014年指南进行了更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以下简称“2018年指南”)重磅出炉。

医脉通小编对两版指南进行了对比,让大家几分钟快速了解新版指南。

急性期时间划分2014年指南指出,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2018年指南对轻型和重型脑卒中进一步划分,指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2014年指南未给出相关推荐,2018年指南新增推荐意见如下:(1)建议卫生主管部门组建区域脑卒中分级救治系统,医疗机构具备分级开展脑卒中适宜诊治技术能力,并逐步建立认证、考核和质量改进体系(I级推荐,C级证据)。

(2)推荐急救转运系统与医院建立有效联系及转运机制,医院建立院内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医院逐步建立规范的远程卒中诊治系统(I级推荐,B级证据)。

急诊室处理2014年指南推荐:按指南中的诊断步骤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60min内完成脑CT等基本评估并作出治疗决定(I级推荐)。

而2018年新版指南推荐按诊断流程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并添加B级证据。

评估和诊断2014年指南的推荐意见只有推荐级别,2018年指南增加证据等级C级。

重要修改内容包括:在不影响溶栓或取栓的情况下,应行血管病变检查(II级推荐,C级证据);必要时根据起病时间及临床特征行多模影像评估,以决定是否进行血管内取栓(II级推荐,A级证据)。

专家述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

专家述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

专家述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自2015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以下简称《指南2014》)发布以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与治疗有了较大进展,随着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高质量Meta 分析,以及轻型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产生了许多改变临床实践的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在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扩大适应证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2018年,美国和欧洲相继更新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管理指南,对血管再通治疗进行修订。

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18年9月发布了《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以下简称《指南2018》),分别对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治疗、急性期轻型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及其他内容进行修订和增补,同时写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急救救治体系建设、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及早期康复治疗等内容。

本文通过回顾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对《指南2018》修订与增补的内容进行解读。

修订与增补内容一、血管再通治疗1. 静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扩大在《指南2014》中,发病3-4.5小时时间窗内、年龄>80岁的患者为静脉溶栓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指南2018》删除了相关内容,修订为发病3-4.5小时时间窗内、年龄>80岁的患者,经详细评估风险与获益后,在做好医患沟通的情况下,推荐静脉溶栓治疗。

同时新增了对超静脉溶栓时间窗的处理方法,如果超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患者符合血管内治疗条件,应尽快施行血管内治疗;不符合血管内治疗条件者,则应结合多模态影像学检查结果,决定是否进行静脉溶栓治疗(II 级推荐,B级证据)。

2. 血管内治疗推荐强度的增加在《指南2018》中,对于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条件的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仍是首选方法,但是对于发病6小时内能够完成动脉穿刺的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经严格的临床和影像学评估后,可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推荐等级从原来的I级推荐、B级证据上升为I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同时满足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的患者,推荐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治疗,推荐等级为I级推荐、A级证据。

脑梗死(2018)ppt课件

脑梗死(2018)ppt课件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发病机制
大动脉粥样硬 化血栓形成 穿支闭塞
单次栓塞
多次栓塞
发病时 静态起病 静态起病 动态起病 动态起病
发病后
症状进展或波 动 症状进展或波 动,频繁发作 较快好转或严 重持续 症状反复多变
脑梗死(2018)
8、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9、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 >=100mmHg 10、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x10的9 次方/L或其他情况 11、24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12、已口服抗凝剂IRN>1.7或PT>1.5 s 13、48小时内使用过凝血酶抑制剂货Xa因子抑制剂, 各种敏感的实验室检查异常(APTT、INR、PLT、ECT、 TT) 14、血糖<2.8mmol/L或>22.22mmol/L 15、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半 球)
2018
南通一院神经内科 曹志勇 2018/09/20
脑梗死(2018)
脑梗死的定义
脑梗死(2018)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 •卒中是我国第一致死病因 •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疾病 •脑梗死是卒中最常见类型,约占70%~ 80%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溶吗?
脑梗死(2018)
溶吗?
脑梗死(2018)
溶吗?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脑梗死(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是中国神经内科学会神经血管病学组专家组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临床经验和国际规范,结合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情况,制定的针对性强、操作性高的诊治指南。

该指南对诊断、评估、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均做出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和疗效。

一、概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脑缺血、缺氧、能量代谢紊乱等病理生理损害,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的局部或全身性病理变化的一种急性疾病。

该病发病率高,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很高,对人类社会和患者家庭均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十分重要。

二、诊断1. 临床表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根据不同的脑动脉供血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大脑动脉分布区缺血(半侧或两个侧半侧)、脑干缺血、小脑缺血、上动脉分支缺血、下动脉分支缺血等。

2. 影像学检查目前,经典的急性脑卒中影像学检查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CT扫描可快速查明是否出现脑卒中、脑卒中部位、是否有出血,以便作出急性治疗决策。

MRI检查则可对脑组织微血管的变化更加敏感,同时还可检测到水肿和灰白质分界异常等。

三、评估急性脑卒中评估内容包括脑卒中发病程度、卒中性病变部位、术前评估、低血糖干预评价、锻炼评估等方面。

其中,脑卒中发病程度评估可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标主要是保证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限制脑卒中扩展范围、恢复神经系统功能、防止脑梗死重复发作等。

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1. 血栓溶解和急诊介入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出现急性脑血管闭塞,血栓溶解和急诊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该病的两大主要手段。

血栓溶解治疗主要包括经静脉溶栓和经动脉溶栓两种方式,介入治疗则是血管阻塞缩窄的病变部位经过血管造影后,通过介入手段对血栓进行取出或者破碎引流等治疗。

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6 小时内可溶栓,介入治疗地位提升原创:岱西中国循环杂志近日,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发布了 2018 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指南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对指南进行了更新,突出了院前处理、急诊评估与诊断流程、急性期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影像学评估等方面的进展,展现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最新诊治规范。

相较于2014 年旧版指南,2018 年新指南主要更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证和禁忌证进行了一些调整,比如新指南对2014 版指南中发病3~4.5h 内关于年龄的相对禁忌证进行了调整,取消了“年龄大于 80 岁”这一条目。

此外,《指南 2018 》也对一些特殊的临床疾病或情况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推荐意见,如“微出血”“颅内动脉瘤”及“类卒中”等问题的处理。

3 h 内 rt-PA 静脉溶栓的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 <3h;(3)年龄≥ 18 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相对禁忌证中列入了: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 mm);少量脑内微出血 (1 ~ 10 个 ) ;类卒中。

3~4.5 h 内 rt-PA 静脉溶栓的适应证(1)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2)症状持续 3-4.5 h ;(3)年龄≥ 18 岁;(3)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在 3 h 内 rt-PA 静脉溶栓相对禁忌证基础上增加了:使用抗凝药物,INR≤ 1.7 , PT≤ 15 s ;严重卒中( NIHSS 评分 >25 分)。

6 h 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1)有缺血性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 <6 h ;(3)年龄 18~ 80 岁;(4)意识清楚或嗜睡;(5)脑 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 血管内取栓治疗推荐级别提升为( I A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是一份旨在规范中
国地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标准、指导医生和患者治疗以及科学研究的指南。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是大脑内血管突然发生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组织毁坏和功能障碍。

据WHO的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是全球首要死亡原因之一,
在中国已经成为第一大死亡原因。

根据国内的流行病学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占总脑卒中病例的80%以上。

因此,对中国地区的控制和管理缺血性脑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指南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和危险因素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指南对脑卒中的诊治,引导医生通过各种途径,如临床表现、CT/MRI检查、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和脑血管造影等方式实现对这种疾病的快速准确的诊断。

指南中也详细介绍了药物治疗、神经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常见治疗措施,并针对不同患者病情程度和身体状况提出具体的治疗建议。

同时,该指南还侧重于对预防和康复的措施进行详细说明,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康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方法。

除此之外,指南还着重从救护到院前急救、院内急救、综合治疗和转归管理等重点环节提出了合理科学的治疗措施和管理方案。

指南还特别对儿童缺血性脑卒中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治疗建议,针对儿童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总之,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档,对于医生和患者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士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将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诊治、防治和康复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2018年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系统指南发布

2018年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系统指南发布

[ISC2018]重磅!2018年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发布2018-01-25 来源:医脉通我要投稿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ISC2018 AHA/ASA导读:2018年国际卒中大会(ISC2018)第一天,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制定的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正式发布。

本指南取代了2013年以来一直使用的旧版指南,为相关医疗人员提供了全新的指导。

医脉通第一时间为大家奉上本指南的推荐要点,供大家学习。

指南概览2018年版美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为成年急性动脉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了最新最全面的建议。

指南内容涉及院前护理、紧急评估、静脉内和动脉内治疗、院内管理以及卒中事件发生两周内的二级预防措施。

由于关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新证据不足,因此本指南中,此类患者的管理意见并未更新。

正如之前人们所预测的,本指南最重要的更新便是扩大了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患者的入选标准,特别是增加了特定患者卒中后6~24小时内进行机械取栓的指导建议。

除此之外,本指南还强调,有效的卒中治疗和预防措施应尽快开始,以及针对不同种族、年龄和性别的公共卒中教育计划的必要性。

推荐强度与证据等级指南重点推荐意见院前卒中管理和护理系统➤应创建区域性卒中护理系统,其中应包括提供初步紧急护理的医疗机构,包括静脉阿替普酶的治疗;以及能够进行血管内卒中治疗的中心,并提供全面围手术期护理,适当时可以安排快速运输。

(I,A)➤紧急医疗护理的领导者应当与地方部门协调,并与医疗机构和当地专家协商,制定分诊规范和协议,以确保可以快速确认可疑或已知的卒中患者,并通过经过验证和标准化的卒中筛查工具进行评估,如FAST量表、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或辛辛那提院前卒中量表。

(I,B-NR)➤对于卒中筛查阳性和/或强烈怀疑卒中的患者,应迅速将其运送至能够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最近医疗机构。

(I,B-NR)机械取栓术➤即使正在考虑血管内治疗,符合静脉阿替普酶治疗的患者也应接受静脉阿替普酶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解读
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院前处理 卒中单元
急诊室处理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
01 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脑卒中急诊救治体系
急性脑卒中诊疗是一项系统工程 推荐意见:
(1)建议卫生主管部门组建区域脑卒中分级救治系统,医 疗机构具备分级开展脑卒中适宜诊治技术的能力,并逐 步建立认证、考核和质量改进体系(I级推荐,c级证据) (2)推荐急救转运系统与医院建立有效联系及转运机制, 医院建立院内脑卒中诊治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医院逐步 建立规范的远程卒中诊治系统(I级推荐,B级证据)
• 我国住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月内死亡率 约2.3-3.2%;3个月病死率约9-9.6%,致死/致残率 34.5-37.1%;1年病死率14.4%-15.4%,致死/残疾 率33.4%-33.8%。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包括早期诊治、早期预防 再发(二级预防)和早期康复。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02 院前处理
院前处理
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 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现场处理及运送
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急救处理
心脏观察 建立静脉通道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诊治指南2018解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 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
• 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轻型1周内,重型1个月内。
• 我国为脑卒中高发国家:年发病率为185-219/10万 人;每年有200万人新发脑卒中;存活的脑卒中700 万人;2/3致死或致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脑病变检查:(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 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多模式CT:灌注 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改变,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 疗及血管内取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3)常规MRI:常规MRI(T,加权、T:加权及质子相 )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可识别亚l临床缺血灶 ,无电离辐射,不需碘造影剂。但有费用较高、检查时间稍长及患者本身的禁忌证(如有心 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怖症)等局限。(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 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DWI在症状出现 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常规 MRI更敏感。梯度回波序列/swi可发现CT不能显示的无症状性微出血,但对溶栓或抗栓治 疗的意义研究结果不一致,尚待更多证据,AHA/ASA不推荐在静脉溶栓治疗前常规进行 MRI检查来排查颅内微出血。PWI可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CT灌注及MR灌注和弥散成像 可为选择适合再灌注治疗(如静脉溶栓、血管内取栓及其他血管内介入方法)的患者提供更 多信息,弥散-灌注不匹配(PWI显示低灌注区而无与之相应大小的弥散异常)提示可能存在 缺血半暗带。然而,目前常规用于选择静脉溶栓患者的证据尚不充分,正在进行更多研究 。AHA/ASA不推荐对发病6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灌注检查来选择适于机械取栓的 患者,推荐对于距最后正常时间6~24 h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包括CT灌注、MRIDWI或MRI灌注成像在内的多模影像辅助患者的评估、筛选是否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完整版)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完整版)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临沂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2018年修订)一、脑梗死康复诊断(一)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临床检查规范(1)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降钙素原、心梗三项、白介素、血乳酸、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微量元素。

3、心电图检查、头颅CT、头颈部MRA+SWI、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2)选择性检查1、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常规使用药物为坎地沙坦、乐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美托洛尔片。

2、延续性临床治疗:抗凝、抗聚、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常规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脑心通、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艾地苯醌、脑得生、鼠神经生长因子。

3、中医中药治疗针灸及口服中药,针灸取穴三阴交、手三里、手吴丽、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肩井、下廉等穴位,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4、高压氧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

常用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溴己新、肺力咳、羧甲司坦口服液等。

2、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常用药物巴氯芬。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及行为心理治疗等。

氟西汀、黛力新、氟哌啶醇、氯普噻吨等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2018脑梗塞指南解读

2018脑梗塞指南解读






(三)体温控制 推荐意见:(1)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存 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2)对体温>38℃的患者应给予退7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原因主要包括:病前存在高血压、疼 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意识模糊、焦虑、卒中后应激状态等。多数患者在卒中后24h 内血压自发降低。病情稳定而无颅内高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4h后血压水平基本可 反映其病前水平。目前针对卒中后早期是否应该立即降压、降压目标值、卒中后何时开始恢 复原用降压药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不多,尚缺乏充分可靠的研究证据。 国内研究显示,入院后约1.4%的患者收缩压为220mmHg (1mmHg=0.133kPa),5.6% 的患者舒张压≥120mmHg。AHA/ASA推荐对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未接受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并无需要紧急降压处理的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发病后48或 72h内启动降压治疗的获益尚不明确,可在发病后24h内将血压降低15%。中国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降压试验(The China Antihypertensive Trial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TIS),观察了4071例48h内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入院24h后)患者接受强化降压 治疗对14d内、出院时及3个月的死亡和严重残疾的影响,结果提示强化降压组无明显获益, 但可能是安全的 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较为一致,但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血压管理, 尚无高水平临床研究。AHA/ASA推荐对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者,手 术前应控制血压水平≤180/110mmHg。血管开通后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低于基础血 压20-30mmHg,但不应低于90/60mmHg。我国推荐接受血管内取栓治疗患者术前血压 控制在180/105mmH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诊断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流程应包括如下5个步骤: 第一步,是否为卒中?排除非血管性疾病。 第二步,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脑CT/MRI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 第三步,卒中严重程度?采用神经功能评价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第四步,能否进行溶栓治疗?是否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核对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步,结合病史、实验室、脑病变和血管病变等资料进行病因分型(多采用TOAST分型)


此部分内容指急性期患者在住院期间需开展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工作,应重视早期处理和其后 的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及管理。 一、评估和诊断 脑卒中的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 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 1. 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 为起病时间。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 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 —般体格检查与神经系统检查: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 神经系统检查。 3. 用卒中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常用量表有:(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量表。(2)中 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3)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 (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

(一)呼吸与吸氧 推荐意见:(1)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气道功能 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或切开)及辅助呼吸。(2) 无低氧血症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二)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推荐意见:(1)脑梗死后24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 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 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2)避免或慎用增加心 脏负担的药物。



五)血糖 1. 高血糖:约40%的患者存在卒中后高血糖,对预后不利。 目前公认应对卒中后高血糖进行控制,但对采用何种降血糖 措施及目标血糖值仅有少数随机对照试验,目前还无最后结 论。


2. 低血糖:卒中后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尽管缺乏对其处理的 临床试验,但因低血糖直接导致脑缺血损伤和水肿加重而对 预后不利,故应尽快纠正。 推荐意见:(1)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治疗。 应加强血糖监测,可将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在7.810mmol/L。(2)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目标是达到正常血糖。
克州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
理的关键是迅速识别疑似脑卒中患者并尽快送到医院,目的是尽快对适合溶栓的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或血管内取栓治疗。 一、院前脑卒中的识别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1)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 木;(2)—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3)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4)双眼向一侧凝视; (5)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6)眩晕伴呕吐;(7)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8) 意障碍或抽搐。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主要包括:①处理气道、呼吸和循环问题; ②心脏监护;③建立静脉通道;④吸氧;⑤评估有无低血糖。 应避免: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②过度降低血压;③大量静脉输液。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①症状开始时间,若于睡眠中起病,应以最后表现正常的时间作为起 病时间近期患病史;③既往病史;④近期用药史。 应尽快将患者送至附近有条件的医院(应包括能24h进行急诊CT检查、具备溶栓和(或)血管内 取栓条件)。 推荐意见:对突然出现疑似脑卒中症状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 的医院(I级推荐,C级证据)。


(三)实验室检查及选择
对疑似卒中患者应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以便排除类卒中或其他病因。所有患者都应 做的检查:①血糖、肝肾功能和电解质;②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③全血计数, 包括血小板计数;④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 酶时间(APTT);⑤氧饱和度。 由于人群中出现血小板异常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机率低,一项单中心研究提示结合患者 临床特点及病史判断没有显著出血倾向时,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在血液化验结果 回报之前,开始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缩短DNT,且未降低安全性。AHA/ASA也有 相关推荐,不过在我国临床实践中一定在充分评估获益与风险后决定。 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①毒理学筛查;②血液酒精水平;③妊娠试验;④动 脉血气分析(若怀疑缺氧);⑤腰椎穿刺(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CT未显示或怀疑卒 中继发于感染性疾病);⑥脑电图(怀疑痫性发作);(7)胸部X线检查。



2. 卒中后低血压:卒中后低血压很少见,原因有主动脉夹层、血容量减 少以及心输出量减少等。应积极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 推荐意见:(1)缺血性脑卒中后24h内血压升高的患者应谨慎处理。应 先处理紧张焦虑、疼痛、恶心呕吐及颅内压增高等情况。血压持续升高 至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 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 可选用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等静脉药物,建议使用微量输液泵给予降血 压药,避免使用引起血压急剧下降的药物。(2)准备溶栓及桥接血管内 取栓者,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对 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者血压管理可参照该标准, 根据血管开通情况控制术后血压水平,避免过度灌注或低灌注,具体目 标有待进一步研究。(3)卒中后病情稳定,若血压持续 ≥140/90mmHg,无禁忌证,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 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4)卒中后低血压的患者应积极寻找和处 理原因,必要时可采用扩容升压措施。可静脉输注0.9%氯化钠溶液纠正 低血容量,处理可能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的心脏问题。






(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 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 (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改变,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 对指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常规MRI:常规MRI(T1加权、T2加权及质子相)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循环 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可识别亚临床缺血灶,无电离辐射,不需碘造影 剂。但有费用较高、检查时间稍长及患者本身的禁忌证(如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 物或幽闭恐怖症)等局限。 (4)多模式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水抑制成像 和梯度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DWI在症状出现数分钟内就可发现缺血灶并 可早期确定大小、部位与时间,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常规MRI更敏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 损;(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4)排除非 血管性病因;(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五)病因分型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有助于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和选择二级预防措施。当前国际广泛使用急性卒中 Org10172治疗试验(TOAST)病因/发病机制分型,将缺血性脑卒 中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 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等五型。




(四)诊断标准 过去对缺血性脑卒中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鉴别主要依赖症状、 体征持续的时间,TIA一般在短时间内很快完全恢复,而脑梗死症状多为 持续性。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对脑卒中认识精确性的提高,对 二者诊断的时间概念有所更新。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11(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11, ICD11)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有神经影像学显示责任缺血病灶时, 无论症状/体征持续时间长短都可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但在无法得到影像 学责任病灶证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超过24h为时间界限诊断缺血性 脑卒中。应注意多数TIA患者症状不超过0.5-1h。





(三)体温控制 推荐意见:(1)对体温升高的患者应寻找和处理发热原因,如存 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2)对体温>38℃的患者应给予退热 措施。


(四)血压控制 1. 高血压:约7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升高,原因主要包括:病前存在高血压、疼 痛、恶心呕吐、颅内压增高、意识模糊、焦虑、卒中后应激状态等。多数患者在卒中后24h 内血压自发降低。病情稳定而无颅内高压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4h后血压水平基本可 反映其病前水平。目前针对卒中后早期是否应该立即降压、降压目标值、卒中后何时开始恢 复原用降压药及降压药物的选择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不多,尚缺乏充分可靠的研究证据。 国内研究显示,入院后约1.4%的患者收缩压为220mmHg (1mmHg=0.133kPa),5.6% 的患者舒张压≥120mmHg。AHA/ASA推荐对收缩压≥200mmHg或舒张压≥110mmHg、 未接受静脉溶栓及血管内治疗、并无需要紧急降压处理的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发病后48或 72h内启动降压治疗的获益尚不明确,可在发病后24h内将血压降低15%。中国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降压试验(The China Antihypertensive Trial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CATIS),观察了4071例48h内发病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入院24h后)患者接受强化降压 治疗对14d内、出院时及3个月的死亡和严重残疾的影响,结果提示强化降压组无明显获益, 但可能是安全的 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较为一致,但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患者血压管理, 尚无高水平临床研究。AHA/ASA推荐对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动脉内治疗的患者,手 术前应控制血压水平≤180/110mmHg。血管开通后对于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低于基础血 压20-30mmHg,但不应低于90/60mmHg。我国推荐接受血管内取栓治疗患者术前血压 控制在180/105mm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