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斯鲍姆笔下的后现代思潮_读_极端的年代_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3)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3)“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社会发展和思潮变迁的重要时期,其中“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与传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发展,并分析其与20世纪90年代其他思潮的复杂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是现代哲学流派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张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对传统现代主义的理性性格和大故事(meta-narrative)进行反思。
后现代思想认为,现代主义的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导致了心灵上的空虚和意义的缺失,提倡在主体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开放的世界观。
在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快速变革和政治体制的逐渐开放有密切关系。
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人们开始对现代性的弊端产生质疑,并开始拓展新的思想和文化空间。
此时,一系列思潮陆续涌现,如“文化自信”、“本土化”、“知识分子反思”等,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格局。
与此同时,“后现代”思潮作为西方哲学思潮的一部分,自然而然地引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与20世纪90年代其他思潮相比,后现代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那么顺利。
一方面,后现代思潮对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批判和超越,引发了一些人士的强烈反对。
在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性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成为许多讨论的焦点。
另一方面,后现代思潮本身作为西方哲学思潮的一部分,其语境和背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契合,导致了一定的难以理解和接受。
在这个时期,一些中国知识分子积极探索独立于西方哲学体系的中国后现代理论,力图在中国的语境下建立一个独特的思想体系。
如中国当代哲学家朱学勤提出的“辩证的历史唯一”理论,或胡小飞的“东方权力论”等,尝试在保持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的同时,批判和超越传统文化中的弊端。
见识丛书极端的年代:
文化方面,目录中的章节可能文化冲突、价值观念、艺术表达等文化现象。这 些章节通过对文化元素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展示了极端年代中文化的多样性和 包容性,同时也揭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目录的结尾部分,往往是对整个极端年代的总结和反思。这部分内容旨在帮 助读者回顾全书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同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观点对当今社会的 启示和意义。这种结尾方式不仅增强了全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也提升了其思 想深度和影响力。
“在极端的年代,人性中的善与恶往往被推向极致。人们在恐惧与绝望中挣扎, 而信念与勇气则成为最宝贵的财富。”这段话揭示了极端时期人性的复杂性和 多样性,也强调了信念和勇气在困境中的重要性。
“历史的进程往往是由无数个体的选择和行动所推动的。在极端的年代,这些 选择和行动往往变得更为关键,它们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命运,更在一定程度上 塑造了历史的走向。”这段话强调了历史进程中个体行动的重要性,提醒我们 那些在历史关键时刻做出选择的人们。
见识丛书极端的年代: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见识
丛书
年代
20
影响 这些
重大
世纪 科技
发展
历史
带来
极端
战争
经济
变革
同时
全球
人类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极端的年代》是《见识丛书》系列中的一部力作,通过对20世纪全球历史的深度剖析,揭示了 那一时期世界范围内极端事件的根源和影响。本书不仅梳理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 还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角度对这一时期进行了全面解读。 20世纪是政治动荡和战争频发的年代。本书详细记录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冷战的对抗以及世 界各地的局部冲突。这些战争和冲突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深刻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 同时,本书还分析了这些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帝国主义扩张、民族矛盾、宗教冲突等。 20世纪也是经济繁荣与危机交织的年代。本书回顾了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的崛起以及全球 经济体系的形成。同时,也详细描述了经济大萧条、石油危机等重大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这些经济危机不仅给各国经济带来严重打击,也促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寻求合作与改革。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必修1第七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二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了“和平、土地、面包”的口号,这最简单的口号直击人心。
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
由此说明当时()A. 退出一战的俄国急需土地和面包B. 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C. 布尔什维克政党获得了执政地位D.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答案】B【解析】“直击人心”“三月份,布尔什维克党只有2万多名党员,到了十月革命前,成为35万人的大党”表明民意成为革命发展的助推力,故B正确;退出一战、执政地位、和平过渡材料未体现,故ACD错误。
故选B。
2.对巴公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 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C. 是19世紀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高峰D.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措施的失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巴黎公社是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排除A;巴黎公社没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巴黎公社的失败从侧面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排除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制的伟大尝试,是19世纪期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高峰,排除C;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此时仍处于上升发展时期,资本主义制度还能容纳当时快速发展的生产力,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非要突破生产关系的程度,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故选:D。
3.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热情地向公社社员致意”,但公社很快以失败告终。
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A.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C. 由农民阶级领导才能取得革命胜利D. 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答案】B【解析】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此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史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史学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一章1、(1)历史可以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制约。
(2)自然史是自然界中无意识发生的一切,是自然界发生的客观存在。
(3)人类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规律,它是史学研究的对象。
(4)人类史和自然史的共性在于都有过去性,一度性和客观性,差异在于发展节奏,范围和有无意识存在等方面。
2、(1)人类客观的历史和史家撰写的历史,应该区别开来。
(2)客观的历史是客观世界以往的发展过程,不能重演,但可以被认知;它独立于主体意识之外,在时间,空间上按自己内在的逻辑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史家撰写的历史是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具有主观性,基本要求在于不断的接近客观的历史真理,要依据各种史料表现出来。
3、(1)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2)它的首要研究对象是生产力的发展,研究的起点和基本目标是准确地描绘现实的历史过程,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揭示历史任务。
(3)进行历史认识时,需讲历史,现实和未来看作有机的统一整体。
(4)它们的学科结构大体包括理论部分(如:史学理论,史学方法论),主体部分(如:世界史,中国史),辅助学科(如:文献学,训诂学),分支学科(如:历史社会学,心理史学)。
4、研究历史必须重视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史学理论的核心部分。
考古学弥补了文献的不足,纠正了传世文献的谬误。
社会学沟通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对历史进行横向研究。
天文学为史学的纪年提供了时间框架。
地理学给史学提供了清晰的空间概念。
地质学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地质依据。
5、(1)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理论认识,也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2)它具有时代性,阶级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二章1、(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结构由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它们之间辨证统一。
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 以贝克特、尤奈斯库及其戏剧《等待 戈多》、《秃头歌女》等为代表。其 剧作立意认为人与世界往往处于一种 敌对状态,人被一种异己的强大力量 所左右,并且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却 无法沟通;因此人的存在方式就体现 为一种荒诞性,且在毫无意义的世界 中飘浮不定。 • 基于对社会生活与人生的深沉思考和 关爱,在满足当时代人的精神需求与 渴望的同时,也将碎片化、虚无化、 荒诞化的时代特征鲜明地展现出来。
• 不再追求或典型、或崇高、或优雅、或玄 奥的审美趣味,取而代之的是从本能角度 表现人性及人的生存状态的本真面貌,不 再注重甚至是全面放弃“文学性”的提炼 或者修饰,将本能、丑陋、猥琐、堕落、 罪恶等,赤裸裸地、直白浅显粗鄙地呈现 在文学书写之中。
• (4)作家中心论受到挑战:大众传播媒体 的介入已经使作家的创作不再可能成为纯粹 的自主行为,甚至不再可能成为独自一个人 就能完成的行为。作家必须适应媒体,适应 媒体的受众。另一方面,在大众传媒上,特 别是在互联网上,发表作品不再是某一部分 人的特权,因此,不仅仅作家中心论的观念 被消解了,甚至连作家的身份也受到质疑。 • (5)复制与模仿代替独创与个性。 • (6)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 (7)文学自身的危机:解构性即文学的后 现代性。
第六章 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 历史进入20世纪中期,西方的资本主义已 经把科技和理性推到极端,科技革命使人 的理性主体地位消失了,人被全面异化, 人们肆无忌惮地征服自然、社会和人类自 己,导致了人类自然生存家园的破坏和精 神家园的丧失。 • 在这种情形下,西方社会开始反省现代性, 对现代性的中心价值观念理性和普遍性作 出质疑和摈弃,以一种全新的观念对人类 体验和解释世界做出了重新的思考。
• • • • • • •
现代主义 有目的 有意设计 隐喻 所指 形而上学 确定性 超验性
霍布斯鲍姆与近代世界
历史是人们从教士、中小学教师、历史著作者和文章杂志的编辑者以及电 视节目那里学到的东西。
——Hobsbawm, “Outside and Inside History”, in On History, p.8.
——《革命的年代》
二、年代四部曲的观点价值
双元革命:
法国的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关于冷战:
冷战的结束并没有为我们留下一个摆脱了各种过时的教 派激情的和平世界,人们以为这些激情通过当代的“乌 特勒支条约” 已经冷却下来,但事实远非如此:冷战 终结将我们推向不可预见的暴力与社会绝望的洪流之中。
三、年代四部曲的拓展价值
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
• 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派的代表人物
• 当代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家的旗手
• 劳工运动、农民起义、 民族问题和国际关系等 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霍布斯鲍姆的著作
▪ 霍布斯鲍姆看21世纪 ▪ 民族与民族主义 ▪ 传统的发明 ▪ 革命的年代 ▪ 资本的年代 ▪ 帝国的年代 ▪ 极端的年代
——必修一《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 的生活却相对贫困。
——必修二《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增长,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社会的弊端明显暴露,无产阶级的 民主权利根本没有保障,工人运动再度高涨起来。
法国大革命——苏联解体 Modern History
《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
材料价值 观点价值 拓展价值
一、年代四部曲的材料价值
论历史书评
五、向前看:历史与未来(1981戴维
格拉斯纪念讲座)
所有的人类与社会都根植于过去,在一定意义上,预测 是可行的。但历史预测变量太多,且观察者也会影响历 史的进程,所以历史预测大多失败了。
那历史预测有何价值呢?——预见即是认知。所以:
(1)历史学家关心真实的世界
(2)历史学家不关心预测结果
通过对时人就十月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预测进行分 析,发现对历史大趋势的预测远比对历史细节的预测容 易。(如世界霸权的转移)
①历史的真相(实证主义与相对主义)。 ②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取向(唯物史观)。
伊本.赫勒敦:社会本质上本来就会经历 的所有转变的记录。
历史分析的四个层面:建立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过去与 现在之间的类推关系;考虑环境的因素;考虑经济的因素。
历史学从19世纪开始,一直到思想的混沌开始 沉淀清晰的20世纪70年代,所显示的是逐渐合 流而不是渐形分离。法国的年鉴学派与英国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是平行发展的派别。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1917~2012),是享誉国际,备受推 崇的左翼近代史大师。他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的犹太中产
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则来自哈布 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中欧。1919年举家迁住维也纳,1931年 徙居柏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创至深的德奥两国度过 童年。1933年因希特勒掌权而转赴英国,完成中学教育, 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1936年加入共产党,无论历史 如何变迁,他始终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悔改的共产主义 者”。1947成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 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及社会史荣誉教授。1982年 退休后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 2012年10月1日,病逝于伦敦,享年95岁。
极端的年代——读书笔记
“短促的二十世纪,即将在问题重重中落幕。
没有人有解决方案,甚至没有人敢说他有答案。
于是世纪末的人类,只好在弥漫全球的一片迷雾中探索前进,透着朦胧足音,跌撞入第三个千年纪元的开始。
我们只能肯定一件事,那便是一页历史已告结束。
除此之外,所知甚少。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正文:?正如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到的“我们只能肯定一件事,那便是一页历史已告结束”那般,读完本书的总体感想远比简单地堆栈观点复杂得多。
若想不自量力地用数千字再去总结作者已描绘的历史,那显然会是一场无知的噩梦。
况且,编者已在书的扉页提到本书的总体评价,书的最前部份以及第十九章亦对全书的宗义做了详细的阐述。
在这样的情况下,再罗列书中那些被反覆提及的重要思维似乎已并无太多意义,因而我相信若试图去呈现一些个人或大家感兴趣的要点会更重要。
或许这亦是读书报告的目的所在。
?一、对经济学家的态度?作者在书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到哈耶克、凯恩斯等二十世纪着名的经济学家,与此同时也介绍着他们的相关主张,以及这些论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很有趣的是,我们能看到全书中,作者似乎总是在肯定经济学的部份作用时又贬低着它们,这很难解释——也许舆他最后所提到的担心有关:“这正是世纪末世界经济的第三项隐忧,即由于世界经济的繁荣胜利,以及纯粹自由市场意识的高举,使得因经济变动而产生的种种社会冲击,不再有有效的工具予以处理,至少,也减弱了处理的力量。
世界经济,便成为一台力量日渐强大却无法控制的发动机。
这台引擎究竟能否控制即或能够,又由谁来控制”?作者在书中对历史学家的谦虚总是大为肯定:“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如果徒然把世界经济结构里发生的重大变化,归于运气不佳,或只是可以避免的意外,这种想法实在有必要重新检讨。
”相对之下,经济学家们便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们在作者的眼里,竟大致都是这样的人:最善于辩论、最喜好事后解释以及不切实际。
更重要的是,这些倾向于弊端含义的特点都是历史学家所没有或极少出现的。
战争与和平试题 (5)
2014年度长河高中高二历史寒假作业二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现在美国在全球推行结盟政策严重威胁着地区安全,同样,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对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表示了担忧A.德奥同盟条约 B.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C.法俄军事条约 D.英法协定条约2.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过:“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
……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
”这里的“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含义是A.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德变为英德B.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俄变为德俄C.欧洲的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争霸的主要矛盾D.一战爆发,战争范围从一洲扩展到三洲3.以下是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征兵的歌曲《美国佬来了》的部分歌词:“……我是勇士。
这是勇士之歌,乐战好斗,令敌国焦土一片,跋涉血海,誓要斩尽杀绝……我的影子将是你的死神……”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说法错误的是A.美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居中调停,竭力维护世界和平B.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战争双方出售军火物资,大发战争横财C.随着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寻机参战,而德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D.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好战、残忍与争霸的欲念4.1916年,德国发动了“使法国把血流尽”的凡尔登战役。
这次战役是一战中A.第一次大规模战役B.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C.规模最大的战役D.最大的一次海战5.列宁谈到这个和约时说:“当强者踩着弱者的胸脯的时候,签订不幸的、无比苛刻的、无限屈辱的条约,是极端痛苦和无限难过的。
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对作者的看法总结
霍布斯鲍姆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 的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他对历史的研究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方法,注重从全 球的角度出发,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
他对20世纪历史的总结和分析,反映了他的敏锐 观察力和深刻思考能力,为读者认识和理解这个
作者的写作风格
霍布斯鲍姆的写作风格严谨、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他的作品通常会结合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通过对历史 事件的细致分析,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客观的历史画面 。
作品概述
《极端的年代》主题
这部作品主要探讨了20世纪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从两次世界大战到冷战结束这个 时间段内的事件和人物。霍布斯鲍姆通过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揭示了全球化、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潮在这个时期的发展和影响。
社会变革
霍布斯鲍姆认为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革才能 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06
总结
主要观点的总结
01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对20世纪的历史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认为这是一个充满极端变革的年代,从战争、革命到社会巨变,整个世界都处 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02
他强调了20世纪的历史是一个整体,并从全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不同国家和 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揭示了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战争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影响。
3
战争的教训
各国应该摒弃战争,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历史是极富有争议性的一种哲学思想
简论后现代主义与多元文化教育摘要:多元文化教育现象由来已久,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也日益变得复杂。
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多元文化教育现象是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很好方法,如果能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去透视多元文化教育现象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教育视角A Simple Discussion of Postmodernism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Abstract: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 a long-time phenomenon, and it becomes more complicated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 It is a better method to develop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at we understand it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It is a new attempt that understanding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stmodernism.Keywords: Postmodernism,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gle of view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历史是极富有争议性的一种哲学思想,虽然人们对它的理解莫衷一是,但它对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后现代主义上个世界末在西方学术界盛极一时,影响颇为深远。
虽然这一思想进入我国的时间较晚,但我们仍可以从它那里得到很多启示。
人类在不断的发展,作为人类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现象在新的世纪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思维方式束缚了对教育的进一步探索,我们有必要另辟蹊径来探索解决困难的关键所在方法。
后现代主义思维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后现代主义能够提供大量的新的营养。
霍布斯鲍姆
霍布斯鲍姆作者:张献军来源:《世界文化》2010年第03期刚刚逝去的20世纪可谓是一个奇迹与灾难共生的“极端的年代”。
一方面,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物质文明达到有史以来的巅峰。
与此同时,大规模的革命、战争、屠杀和贫困等问题也空前凸显。
始创“极端的年代”提法者,是著名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他一生以马克思主义为信条,积极从事学术研究和各种社会活动,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
霍布斯鲍姆在西方世界素有多种称号,如“左派雄狮”,“头号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屈服的共产主义者”,“最后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乃至“当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等等。
从这些称号中,我们不难想见他的思想特点和学术成就。
霍布斯鲍姆于1917年出生在埃及亚历山大一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
1931年,他在客居柏林期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学生协会,确立了一生中从未动摇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1933年,霍布斯鲍姆来到英国,并于1936年加入英国共产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霍布斯鲍姆加入英国军队服役,但是由于共产党员的身份而受到诸多限制。
1946年“冷战”爆发前夜,霍布斯鲍姆开始了真正的学术生涯。
他在共产党员被排斥于教育领域之前获得教职,所以他自称“刚好来得及”进入学术界。
此时英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小组在伦敦成立,霍布斯鲍姆积极参加了该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1956年,西欧国家因苏联入侵匈牙利而出现共产党员退党风潮,包括爱德华.P.汤普森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内的大批知名人士退党。
在英国共产党历史学家小组成员中,只有霍布斯鲍姆还留在党内,而且他的共产党员身份直到1991年才最后终止。
作为俄国“十月革命”的同龄人,他的人生经历堪称20世纪的一幅缩写。
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见证了希特勒“第三帝国”的兴起和灭亡,体验了冷战的开始和结束,目睹了美国的“一超独大”和全球恐怖主义的蔓延。
这些经历使他的历史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霍布斯鲍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信仰的影响,直到1970年才得以晋升教授。
2023届高三下半年第五次月考历史题带参考答案(天津市第一中学)
选择题古代阿拉伯世界曾经流传过一句名言:“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15世纪的意大利旅行家巴尔巴罗在中东还听到这样说法:“希腊人仅懂得理论,唯有中国人才拥有技术”,马克思则说:“如果希腊是正常儿童,中国则是早熟儿童”。
对以上看法理解正确的是A. 人们对古希腊和中国文明的优劣看法不同B. 古中国与古希腊拥有足以媲美的文明成就C. 将东西方文明加以比较是由来已久的视角D. 人们的历史认识总是以身处时境作为参照【答案】D【解析】从材料“希腊人仅懂得理论,唯有中国人才拥有技术”“如果希腊是正常儿童,中国则是早熟儿童”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历史是以自身所处环境为参照的,故D项正确;AB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选择题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下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生产日趋专业化D.注重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由材料数据可知,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投资主要集中在肥料、播种和灌溉上,这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D正确;材料数据和市场化、专业化无关,故A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减少犁耕依赖,故B错误。
选择题某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A.资本主义在西方不断扩展的历史进程B.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C.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是以西方为中心来叙述的,故C正确;这一历史分期法不是强调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展,故A错误;这不是全球史观的表现,故B 错误;材料也不是强调海外贸易的作用,故D错误。
选择题马克思笔下的“无产阶级”多指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1891年,恩格斯在《致国际共产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的信中提出了“脑力劳动无产阶级”的新概念,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A. 无产阶级已至登上历史舞台B. 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逐渐提高C. 无产阶级的构成日益复杂化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消失【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1893年”可知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反映的正是科学在生产中的地位,B项正确。
极端的年代
20世纪再回首内容摘要:备受争议的20世纪在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局部热战带给人类的苦难,冷战造成的不安,科技进步的利与弊,社会、教育、文化变革的长与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荣与衰,社会主义进程的得与失,民族独立与民主运动的起与伏……以及即将跨入的21世纪前景的明和黯。
抚今追昔,对人类在这过去百年中的所作所为作一番回顾与总结,有助于在我们刚刚跨入的21世纪不至重蹈上世纪之覆辙。
关键词:极端的年代;霍布斯鲍姆;20世纪;战争;大萧条。
“历史的记忆,已经死去。
”历史的真相是永远不为人所知的,客观的历史价值不大,唯有加上人的主观理解,才是历史的主旨所在。
因此霍布斯鲍姆用极端的笔触描摹了《极端的年代》,期许恢复人类的记忆。
诸多杰出人士对20世纪作出了评价。
哲学家伯林:“我的一生历经20世纪,却不曾遭逢个人苦难。
然而在我的记忆之中,它却是西方史上最可怕的一个世纪。
”音乐家梅纽因:“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为20世纪做个总结,我会说,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
”······鸟瞰20世纪上半叶,硝烟弥漫,战火频仍。
对利益无止境的贪婪追逐,对现行国际秩序的不满催化了一战的爆发。
它几乎席卷了每个强国,是首个实质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二战期间,全世界的独立国也无一幸免,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堪称空前。
战祸、兵燹、杀戮、生存条件的恶劣、渺茫的希望·······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数十年间大战不断,崩溃了19世纪的西方文明,人们甚至开始怀疑这个社会能否存活下去。
战争被视为一种产业经营,不计代价不择手段,它的非人化和“民主化“使种种不人道的行为在20世纪初正式绝迹后又死灰复燃,充满着恃强凌弱的残暴。
最终人类毕竟逃过这一浩劫,而19世纪崇高伟大的文明大厦却在战火中灰飞烟灭,四柱圯然。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1)
“后现代”思潮在中国——兼论其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复杂关系(1)后现代思潮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一个思潮,它质疑并颠覆了传统现代主义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在中国,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受到了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影响,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也促进了各种思潮的涌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自由派思潮”,它主张个人自由和民主政治,并倡导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
自由派思潮对于后现代思潮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它为后现代思潮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和平台。
同时,自由派思潮也受到后现代思潮的启发,觉醒了对传统现代主义价值体系的怀疑,开始思考自由和民主的内在问题。
另外一个对后现代思潮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潮是“反现代思潮”。
这一思潮源于对现代化进程中带来的问题和危机的反思,主张回归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
反现代思潮对后现代思潮的影响是复杂而矛盾的。
一方面,反现代思潮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与后现代思潮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是相似的,例如对权威的质疑和对现代化进程的怀疑。
另一方面,后现代思潮更多地关注个体的解放和多元文化的包容,而反现代思潮则更加注重传统的秩序和价值体系,两者在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冲突。
此外,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还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思潮,例如民族主义思潮和环保主义思潮。
这些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与后现代思潮存在共鸣和吸引,但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例如,民族主义思潮在强调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团结时,与后现代思潮中强调个体解放和多元文化的思想存在冲突;环保主义思潮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与后现代思潮中追求自由和多元的价值追求存在冲突。
总的来说,后现代思潮在中国与20世纪90年代各种思潮的关系是复杂的。
它既受到了自由派思潮和反现代思潮的推动和启发,也与其他思潮存在共鸣和吸引。
然而,在一些理念和价值观上,后现代思潮与其他思潮存在冲突和矛盾。
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中国的思潮发展更加多元和富有活力,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读后感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读后感作者: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二十世纪,为人类带来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同时也是摧毁了所有理想的极端年代。
霍布斯鲍姆以专业史家的精辟洞见,和积极参与者的热情关怀,记忆了这个我们所由来的世纪。
从大灾难的1914,到黄金的60年代,乃至天崩地裂的1991,这是一部短促的二十世纪史、一位宏观史家走过的一生,一个你我都曾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故事。
极端的年代:1914~1991在线阅读地址极端的年代:1914~1991 读后感第(1)篇目前为止在微信里耗时最长读完的一本书,因为许多历史哲学政治名词概念不甚了解,借助百度虽然看得很累但也带着思考带着基于对自己所生活的当下种种问题和现象有限认知与此对照,看得很认真,首先作者霍布斯鲍姆是个英国的共产党员,这点就让我对此书挺感兴趣的。
不过虽然本书叫《极端的年代》,但个人读下来,觉得除了这个年代里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或者还有苏联的解体吧(也是在读此书之前就有的众所周知的既有印象),其他也没有觉得有多么极端。
毕竟生活与那个年代渐远,没有鲍姆始终是一个亲身体验经历者的感受。
鲍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写起到苏联解体结束,涵盖了这段时间内世界政治格局、人文艺术、科学研究,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变革和发展,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等各种主义的原始利弊以及实行或效仿不同主义的各国国家的兴衰成败,洞见深刻精辟也较客观理性,鲍姆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但在此书中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倾向,而是比较克制审慎和客观,除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比较肯定,在鲍姆著此书的年代,实行社会主义的中国的确在他认为的“危机二十年”中,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普遍呈颓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或溃散或动荡或转型的对比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他在书中提出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某种主义或局部的问题,而是全人类社会普遍的问题,如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贫富差距和第一世界中不同阶层的贫富差距都在不断拉大,生态问题等,鲍姆没有也认为自己无法给出解决办法,而是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方向,他无法见证下一个不知该定义为怎样的年代,回顾历史,吸取经验与教训,时刻保持警醒,避免一些无谓的争论和消耗,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也许在我们的努力下,在可以见证到的未来,能如他所期望一般往更好的方向前进。
世纪挽歌——读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及其教学启示
世纪挽歌——读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及其教学启示20世纪挽歌——读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及其教学启示20世纪被历史学家称为“极端的年代”,不仅发生了极大的社会变革,由此引发了全球重大变故,改写了世界史册,更创造了新一代具有巨大潜力的人才。
作家霍布斯·鲍姆(Hubble Bacon)在他的深入分析《极端的年代》一书中,就以其独特的视角对20世纪史事做了细致而丰富的记录,他对20世纪社会历史的客观描述不仅能增强读者对20世纪历史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可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
霍布斯·鲍姆在开篇就通过季节、气候变化来展示20世纪的不同特色,认为20世纪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季节,以冷战最为著名特征,其内容覆盖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多元政治流派,分别代表着20世纪社会变革的开放性和建设性。
其次,霍布斯·鲍姆指出,在20世纪还出现了许多风云人物,如毛泽东,他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政治格局;像邱吉尔、卡斯特罗等人则发挥了他们的政治智慧,为改变世界时局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20世纪还出现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家,如莫言,他指出“一切都来自大地,一切都回归大地”,其直率却鲜活的官腔传达了人类对大自然赤子之心的深刻认知;而作家鲁迅、茨威格等意识形态派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0世纪不仅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创作活动,而且社会变革也催生出了许多科学家、技术家以及无数的普通人,他们用他们的精湛技艺、伟大精神、强悍的耐力和敏锐的视野来让世界有所不同。
以牛顿为代表的科学家们书写了质能定律,他的研究也拓展了物理的边界;以爱迪生、爱因斯坦为代表的技术家们发明了灯塔、电锯、电视等等,为世界带来了新的变化;乔布斯、比尔·盖茨则发明出了世界级的电脑和技术,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此外,很多普通人也作出了伟大。
极端的年代读后感
极端的年代读后感在这个时代,极端的现象似乎已经随处可见。
从个人行为到全球政治,都存在着一些不可轻忽的极端思潮和行为。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极端现象所带来的影响。
最近读完了一本名为《极端的年代》的书籍,对这个主题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20世纪初的德国,一段极端思潮和法西斯主义滋长的历史。
美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书中详细描述了当时德国社会的背景和历史环境。
他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向我们阐明了德国社会在那个动荡时代的极端性。
这本书的深度研究和精细分析,为我解答了很多疑惑和疑问。
读完这本书,我感触颇深。
我发现当下的世界也存在着一些类似的极端现象。
对于这些现象,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被这些极端思潮所左右。
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积极行动,防止历史的悲剧再度重演。
首先,从个人行为上,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平衡。
现代社会里,我们经常被不良信息轰炸,很容易沉迷和追逐所谓的“极致体验”。
比如,在某些逃离现实的游戏中,玩家会不断地追求更高的游戏等级和更大的游戏成就感。
在一些社交网络平台上,很多人渴望被关注和点赞,追求着虚拟的“粉丝经济”。
这些行为虽然看似无害,但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痴迷和沉溺,进而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保持适度的理性和克制,避免陷入这样的极端思潮中。
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到更有价值的活动中去,比如义务劳动、公益慈善等等。
其次,从社会层面上,我们应该积极反对和打击一些极端思潮和行为。
比如,在现代社会中,一些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全球的安全和稳定。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努力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稳定的世界。
同时,我们也应该对那些煽动和参与极端行为的人展开批评和制裁。
德国历史上,纳粹党就是通过煽动一些极端思潮,建立起了一个残酷的独裁政权。
这给全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祸害。
我们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最后,我们也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没有生造出史实来 , 也不是不可以的 。
题 , 人们越来越不满足这个社会 , “不再把现代性看
“没有理论 , 就没有历史科学 。” (于沛文 , 《史 学理论研究》, 2000 年第 3 期)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
作是所有历史一直苦苦寻求以及所有社会都应遵守 的人类社会的规范 , 而越来越视之为一种人主义 、欧洲中心论 、人类中心论 、父权
几代以来 , 用以厘定 20 世纪人类生活精神领域的各 式各样的名词 , 纷纷被冠上一个 “后”字 。后工业 、
制 、大男子主义 、机械主义 、经济主义 、消费主义 、 后帝国 、后现代 、后结构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 后
生 , 物理学的新概念完全背离了机械物理学的原理 。 以以自身为主体 , 对现存的观念 、标准做无情批判 , 相对论引入了空间 、时间和物质的新概念 ; 量子物 不承认有任何规范和秩序的存在 。这一类后现代无
理则探讨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同部分 疑对社会是有害的 。
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 , 证明世界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一世界观的转变直接对
表现为精神文明的衰落 , 表现为人的心灵被荼毒 。 一个名目 。就在本世纪的第三个 25 年里 , 我们可以 现代性不仅导致世界的异化 , 而且导致人的异化 。 看到西方的知识分子正陷入如此的困境之中 。”搜索
正是看到这些消极方面 , 后现代往往表现出强烈的 枯肠的结果是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 “后”字 。于是 ,
论。 后现代思潮是近年来最新 、用得最泛 、也是最
后现代理论可以从三方面去考查 : 它代表了一 种新的科学 、新的精神和新的社会 。这三方面的产
有争议的话题之一 。下面 , 我们以后现代理论为题 , 生和发展互为条件 , 只有当人们具备了一种后现代
来看看霍氏在这部著作中是如何面对和评价后现代 思潮的 。
有不同 。人们看到 , 有两类史学家 : 一类为较为传
统的史学家 , 他们以对史料的收集和占有为优势 。
虽然 , 他们也分析理论 , 但他们更注重历史事实的
调查 , 他们所运用的理论 , 是从史实分析的基础上
得出的 。另一类 , 我们暂且称他们为 “浪漫”的史
学家 , 他们以构筑理论模式为追求 , 更求新求异 ,
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 后现代 思 维 提 倡 一 种 与 传 统 相 颠 倒 的 思 维 方
这后那 , 凡事皆后 。其意味 , 霍布斯鲍姆认为是深 刻和不同凡响的 , 这就是 “这些加在字首的前缀 ,
式 , 反对二元之间的对立和分离 。美国哲学家怀特 就像葬礼一般 , 正式承认了一代一事的死亡 。但是
这位有成就的史学家在这个巨变的世纪中心路发展 越它 。”正是由于这点 , 后现代主义在使用时可以从
的历程 , 而且 , 还可以使我们自己跳出原有史学评 论的旧模式 , 能从一种更新的理论 , 来开展史学评
不同方面找到共同之处 , “它指的是一种广泛的情 绪 , 而不是任何共同的教条”。(同上书 , 第 17 页)
2001 年第 8 期
·历史学·
学术研究
霍布斯鲍姆笔下的后现代思潮
———读《极端的年代》
姜 艹 凡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所研究员 , 北京 100006)
[摘 要 ] 本文认为 ,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历史学家 , 不能回避时代提出的问题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 的年代》这部反映 20 世纪世界历史的著作中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在科学 、思维方式 、艺术以及人们社会 观念上的表现 。尽管他对泛后现代主义的作法持否定态度 , 但他认同世界进入了与现代社会不同的后 现代社会 , 他本人也具有后现代主义情绪 。文章认为 , 他对 19 和 20 世纪世界历史写作的理论前提经 历了从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赞颂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二分法 , 到现代和后现代划分这样几 个时期 , 这实际上是后现代思潮在他历史观念上的反映 。但他始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 他对资本主 义现代性的批判 , 是与《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致的 , 二者都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 。 [ 关键词 ] 霍布斯鲍姆 后现代思潮 历史写作的理论前提 现代与后现代
一种后现代的科学和精神在一个仍属于相当现代的 社会秩序中是能够得到长足发展的 。” (同上书 , 第
本上与这个世纪重合的老人所写的历史 , 是一本当 21 页)
代人写当代的历史 。因此 , 作者的亲身经历 、生活 背景所形成的思想意识 、他的知识框架所形成的观
后现代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情绪 。这是一种在 现代社会广泛传播的情绪 , 它比已往任何时候都普
自二次大战后 , 桑门梅尔为汤因比的《历史研 究》所写的概论中第一次出现 “后现代”概念 , (王
这本书的 , 很多人觉得他的结论有些牵强 , 缺乏证 据 。但是 , 他曾引用了约瑟夫·弗莱彻说过的一段 话 : “为了发现近代早期的相互联系和横向连续性 ,
国荣《后现代理论 : 批判的质疑》, 载沈国明 、朱敏 彦主编《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1997》, 上海社会科学 院出版社 1998 年 , 第 770 页) 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
又不是绝对的 , 三者发展的关系不是齐头并进 。后 《别一种后现代主义》, 载前引书第 4 、10 页) 从这 现代科学和精神的进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后现 种精神出发 , 后现代特别关注生态环境 , 关注人与
代的社会秩序 , 这正是后现代主义存在的意义之所 在 。尽管人们设计的以代替旧秩序的种种新社会秩
必须深入到政治和制度史表象的背后 , 考察近代早 期的经济 、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在这样做了以后 , 我们会发现 , 在 17 世纪 , 日本 、西藏 、伊朗 、小亚 细亚和伊比利亚半岛在表面上相互隔绝 , 但实际上 都回应着同样一些相互联系的 、至少是相似的人口 、
纪 。这期间 , 后现代思潮日益发展 , 成为一种复杂 的 、对人文和社会科学都具有广阔涵盖面的理论 。 对这种理论 , 本文无力 、也没必要进行全面探讨 。 在此 , 只想就霍氏的历史写作将要涉及的最重要的 部分做一个简单的交代 。
追逐时代的浪潮 。他们通过运用某种新理论对历史
进行重新认识 , 往往能得出别人不能得出的结论 ,
描绘出前人不曾描绘的图景 。对于这两类史学家如
何评价 ? 众说不一 , 我们很难说谁是谁非 。
最近 , 有关这类问题最有争议的热点恐怕就属
贡德·弗兰克 (Andre Gunder Frank) 的《白银资本》 了 。他不但把世界体系的历史从沃勒斯坦所说的五 百年扩大到五千年 , 而且 , 还把世界经济体系的中 心从西方转到了东方 。对于他这个结论 , 很多人不 以为然 , 因为在古代 , 各国之间毕竟是彼此孤立的 。 但是 , 弗兰克有他的道理 。他写作这样一本书的出 发点 , 显然不是从史料出发 , 而是从某种理念出发 。 他引用了保罗·科斯特洛的一段话 : “面对世界历史 也就意味着面对一些 有 关 人 类 命 运 的 终 极 问 题 。 ……我们应该把历史 , 尤其是世界历史看作对一种 未来希望的反映 。 ……逃避全球视野的挑战 , 也就 是不敢面对历史学家的中心任务 ……世界历史已经 变成一项追求世界统一性的事业 。” (《白银资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0 年 , 第 348 页) 这段话 , 可以 明白无误地说明弗兰克写此书的初衷以及全书的指 导思想 。他是面对时代的挑战 , 在完成一个历史学
·85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家的责任 , 在实现历史学的社会功能 。为了实现这 一目标 , 他造就了一种横向 、整合的世界史 。读过
三 下面 , 让我们来看看后现代思潮在霍布斯鲍姆
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后现 的《极端的年代》中是如何体现的 。
代思潮正是接受了这种后现代科学的哲学思想 , 特
他对后现代的描述主要出现在两个地方 。在
别是整体有机论 , 重新考虑人与人 、人与自然 、地 《1945 —1990 年社会革命》这一章的开头 , 他这样
的宣传给地球上每个人都敲响了警钟 , 告诉人们现 代性的持续将危及到人类生存 , 警示人们去消除现 代化所带来的消极方面 。另一方面 , 后现代主义又 是复杂的 , 它分为不同的派别 。特别是极端的后现 代 , 具有许多荒谬成分 。他们认为凡是在现代社会 中感到不适的群体 , 受到压制 、冷落的部分 , 都可
精神 , 即克服了现代科学直观的 、机械的和片面的 思维定式 , 才会充分发展一种具有新思维的自由的
二
科学 。但是 , 后现代科学 、精神和社会的相互依存
·86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的史学 , 都一再证明历史学的生命就在于随着时代 的发展 , 总要不断地变换和开拓新的理论视角来重 写 , 以收到常写常新的效果 。如果说这种看法可以
(大卫·格里芬编 :《后现代科学》英文版前言 , 中央 编译出版社 1995 年 , 第 16 页) 所以 , 现代社会不 仅应该有一个开始 , 而且应该有一个结束 。这是问
察视角会更直接地表现出来 , 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 遍和强烈 。与 19 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者和卢德派的反
读霍氏这本书 , 分析他在写作时所采取的理论视角 , 特别是对一些新观念新思潮的态度 , 不但可以窥见
现代运动不同 , 它不是站在前现代的立场 , 而是后 现代 , 那就是 , “要想成功地战胜现代性 , 就必须跨
〔中图分类号〕 K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7326 (2001) 08 - 0085 -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