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极地地区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时)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认真阅读本的资料、图片及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信息,认识两极地区地理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3)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计用时导入新同学们,上一节我们已经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等做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给大家谈一谈那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呢?积极发言2分钟自主探究二、科学考察的宝地提出问题1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各有哪些自然资源?2南极地区目前已有多少个国家建立了科学考察实验站2你能从南极地图上,找出中国的两个科学考察站?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为什么要对极地地区加以保护?2应该怎样对极地地区进行保护?自主学习教材P104-P108相关内容,思考并展示问题答案:1、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有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天然实验室。

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等丰富的矿产资源。

2、18个国家3、长城站、中山站1、人类滥捕滥杀2、《南极条约》10分钟合作探究展示提高二、科学考察的宝地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明确答案1南极大陆地下的煤是怎样形成的?2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3教材p107活动题24你能说出长城站在中山站的相对位置吗?、从各国极地科考队员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教师及时点拨、评价、鼓励练习:同步p102即时巩固承转:人类在对极地地区的考察利用中,还应注意那些问题呢?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1我国每次向极地考察站派来的补给船,去时装的满满的,回来时也不轻松,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讨论教材p108活动1点拨、评价、鼓励小结:人类再也不能失去最后这片净土了,各国要引起重视,务必用条约的形式束缚各国。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最新教学文档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最新教学文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自学内容: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自学目标:1、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3、通过了解极地气候条件的恶劣,认识到极地科学考察的艰巨性,树立勇敢进取的精神自学重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的特殊自然环境特征和丰富的资源自学难点:学会根据“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探究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原因及方向的辨别自学方法:1.两极地区的价值(从下面两方面分析)有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科考价值自学过程:任务一:读106页有关秦大河等科考队“穿越南极”的资料给你什么启示?2.阅读P104的两段新闻报道,看看我国已在南极设立了哪两个考察站?描述两科考站的位置?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3.过去人类在极地的活动主要是以为主,而现在是为了进行。

请大家继续看图10.2想想南极有哪些矿产资源?4.南极既不是温带,更看不到森林为什么也会有煤呢?5.阅读课文,为什么把南极地区称为“天然实验室”?任务二:1. 展示日本南极捕鲸的资料。

两极地区都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使两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我们以展示的资料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方和国际社会方,两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到探究的目的。

)日本方的辩论中心:国际社会方的辩论中心:2.《南极条约》的宗旨:3、南极地区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淡水资源储量的72%。

等建构知网;1,科学考察的宝地2,基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极地地区学效检测(2)一.选择题:1.赴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是( )A.每年11月到次年3月B.北半球的夏季C.每年的7月至9月D.9月23日前后2.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位于( )A.南极圈以内B.南极半岛C.拉斯曼丘陵D.乔治王岛3.横穿南极大陆国际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名叫( )A.李乐诗B.秦大河C.金庆民D.李华梅4.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 )A.海洋B.北极地区C.南极地区D.大江、湖泊5.我国正式加入《南极条约》的时间是( )A.1949年B.1978年C.1983年D.1993年6.北极地区在科研和考察方面的重要地位在于( )A.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B.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C.有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D.有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7.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A.成群的企鹅B.皑皑的白雪C.多彩的极光D.漂浮的冰山8.人们去极地的最终目的是( )A.为了自然探险B.为了观光旅游C.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D.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二.综合题读图,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问题:1.假设我们要建一座四面朝南的房子,应建在何处?用“X”在图中标出。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和北极黄河站的名称、位置。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本资料、图片及收集的有关资料信息,认识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2、理解人类对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对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方法】读图提问法、小组讨论自学合作指导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南极地图,有关极地地区科学考察活动和考察站的资料及景观图片,南北极动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约1-2分钟)学习任务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5-16分钟)你能说出三个科学考察站建立的时间读图指导: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辨认方向:顺东逆西,内南外北。

即长城站所在的经线在中山站所在经线的逆时针方向选择两地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学习任务三: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约15-16分钟)三、归纳总结(约1分钟)四、迁移提升(约2分钟)五、智能测评(约7-8分钟)1、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是()A.长城站B.中山站C.和平站D.东方站2、到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A.夏季B.春季C.秋季D.冬季3、下列关于两极地区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建立了众多的科学考察站 B 都有丰富的矿产资源C 都非常寒冷 D都没有长期定居人口4、南极地区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A 煤炭资源B 铁矿资源C 生物资源 D固体淡水资源5、假如你是一位光荣的科考队员,并将去南极考察,去之前必须明确考察的内容,下列不符合南极考察内容的是()A 矿产、淡水资源的考察B 海洋生物资源的考察C 森林生态系统的考察 D原始自然环境的考察6、人们去极地考察的最终目的是()A 为了自然探险B 为了观光旅游C 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D 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7、南极考察队员们可能遇到的危险有()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人③酷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大陆碰不到任何人,无法求援⑤随时可能遭到熊的袭击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8、为了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A《南极条约》B《21世纪议程》C《巴西环境报告》D《生物多样性公约》9、爱护和保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哪一项做法是正确的A.去南极捕鱼B.大规模的开发南极矿产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10、材料一: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于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第周第节教学目标:总节知识目标: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力目标: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教学方法:以启发式谈话、阅读与讨论、分层推进的教学方法为主。

教学过程:(45分)第2课时复习提问:(2分)1.极地的自然环境特征?2.极地的代表动物?导入新课:(2分)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独特的位置使两极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冰雪世界,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去那里研究?板书:二、科学考察的宝地讲授新课:(33分)1.如果我们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4相同的地方,为什么?。

图10.2“南极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下列问题:3.P101(1)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印度洋沿岸)(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

)4.讨论:(1)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2)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总结:(1)有大批的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是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有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宝地。

那里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吸引科研工作者的是那里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极地地区 第二课时

极地地区  第二课时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能够在南北极地区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范围、位置及经纬线特点和地球自转方向。

2. 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学习重点:了解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学习难点: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这里是洁白的世界,积雪如山,终年不化,笨笨的企鹅在南极成群结队的进行在冰天雪地中,在地球的另一端,可爱的北极熊、北极狐……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在认真看书,做好书本活动题的基础上,做下面练习。

1、北极地区是指___________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_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南极地区包括___________以及周围的海洋。

2、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即使在暖季(每年的______________)也非常寒冷。

3、南极地区冰层的厚度2000多米,素有“”之称,是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它是南极大陆冰川形成的。

4、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和“_____________”。

5、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6、北极地区包括______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_______、北美三洲的陆地和_________。

7、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8、下列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洲B、隔着麦哲伦海峡与南美洲相望C、是世界面积最小的洲D、南极洲陆地都在南极圈内三、展示互动。

四、练习巩固:读下面的北极地区示意图,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A海峡是________海峡,它是________洲与________洲的分界线;B海峡是________海峡,它是________洲与________洲的分界线,该海峡两侧的国家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科考宝地和环境保护)精品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科考宝地和环境保护)精品课件

二 科学考察的宝地
1.人类极地探险的历程
1911年12月14日完成 人类首次到达南极的壮举
1912年1月17日到达南极,由于 体力衰竭和暴风雪,探险队全部遇难
极地探险家阿蒙森
极地探险家斯科特和同伴
说一说 极地探险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
酷寒、烈风、暴风雪
高山、深谷和冰裂缝
二 科学考察的宝地
1.人类极地探险的历程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 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
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 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 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 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2004.7.28,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 站——黄河站。
2009.2.2,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2014.2.8,南极泰山站正式开站。 2018.2.7,南极罗斯海新站正式奠基。
中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想一想这是 为什么?(运输、工作)
合作研究
南极夏季景观
科考时间
(南极12、1、2月,北极6、7、8月)
石油泄漏等重大突发污染 事件,给北极地区海洋生态环 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环境问题
极地地区变暖,不仅会导 致海平面上升,还会影响当地 赖以为生的陆上及海洋动物的 栖息。
三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2.环境保护
演说小讲堂
请根据上节课完成的课后作业,做一 个简短的演讲,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 做些什么来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发生。

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两课时教案

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两课时教案

《10 极地地区》教案设计(一)学案导引:、分别观察课本中的“南极地区图”和“北极地区图”,边观察边讨论这几个1 问题。

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与以往见过的大洲地图一样吗?不同在哪里?()找出图中的南极圈、北极圈,说明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简单2(分析这种纬度位置的意义。

)通过图例,你能说一说两个地区谁以海洋为主、谁以陆地为主?(3 )两个地区各包括哪些陆地和海洋?(4、阅读“南极地区地图”,回答下列问题:沿各经线向南极点是什么方向?反2 之是什么方向?如何标注地图的自转方向?如何判定东西方向呢? 3、要求学生判读下列问题: 1)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位于南极大陆的什么方向?()印度洋位于大西洋什么方向?(2 )中国的中山站位于中国长城站的什么方向?(3 教案反思:两极地区对学生而言遥远而陌生,感觉神秘而好奇,因此,我在课前请学生查找相关内容(位置、资源、气候、我国科学考察站等),为本节课作铺垫。

本堂课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层次探讨。

课堂上主要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学生发言相当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师主要起了引导作用。

这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案理念还有些差距,还是有老思想,感3 / 7觉一堂完美的课应完成教师预设的所有内容,没有深入展开。

这些将是我以后改进的方向。

《10 极地地区》教案设计(二)学案导引:、为什么每年有那么多的科学家到南极去考察:那里有什么丰富的宝藏?为什1 么说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2、北极地区又存在哪些研究科考的价值?、通过对课本阅读材料的了解,科学家去极地考察的原始目的和最终目的是什3 么?材料。

极地地区(第2课时)示范教案

极地地区(第2课时)示范教案

《极地地区》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极地地区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2.通过极地科考的历程,感悟科学精神。

3.运用资料查找实例,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展示极地科考队员的装备提问:极地考察队员的服装和设备,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生:(可能的答案)在极地考察,科考队员需要戴上特制的眼镜,防止强紫外线照射,避免雪盲;还要穿上雪地靴,以便在冰雪上行走,避免冻伤脚······师:环境如此寒冷的极地为何吸引大量的科学家们前往呢?去往极地又进行哪些科学考察呢?本节课让我们继续南极探险(板书)第七章各具特色的地区第五节极地地区二、极地科学考察1.极地资源观察南北极地区地图,找找都有哪些矿产资源?生:(可能的答案)北极地区有着铁、金、天然气、石油和镍等矿产。

南极地区有铁、煤和石油等矿产。

(1)南极地区资源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煤、铁和石油的储量为世界第一。

在南极,冰雪资源也很丰富。

那里储存了全世界可用淡水的72%。

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例如,在南极可见到海豹、巨鲸、企鹅、磷虾等珍贵的动物…….(2)北极地区资源北极地区资源丰富。

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教师举例:(承转)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极地科考20世纪以来,人类的极地活动从自然探险进入了科学考察阶段。

近年来,人们在极地地区开展了对大气层臭氧层空洞的观测和海冰变化的研究,为人类了解自然界的真实面目,研究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2)

极地地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3、理解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二)能力目标:1、学会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2、能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三)情感目标: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重点、难点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思路根据教材内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础知识: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围,以及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两极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第三部分由于人类的到来必然对两极地区造成破坏,因此要保护极地地区。

教学过程展示“南极考察图片”,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想不想去?”情境创设假如你是一位将要赴两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家,你需要了解有关极地地区的哪些问题呢?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将全班每四个人分成一组,讨论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组给予鼓励。

教师讲述首先需要对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自然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展示图片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去掉极点)学生活动学生试着自己判断哪一幅是南(北)极地区;并且讨论归纳其不同特点: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周围被大陆所包围;南极地区主要是大陆,周围被海洋所包围。

学生活动在老师带领下,在北极地区图上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北极地区所包括的范围(注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地图跟平时所看到的不一样,这幅地图是从极点上空来看的,它有弧线和射线,弧线代表纬线,射线代表经线)板书 1、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及范围教师小结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极地区,是指北纬66.5度以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教师提问在图上,北极地区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北极点,它的时间如何?在这一点上每个方向都指向哪里?学生分组讨论这两个问题板书 2、北极点教师提示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等,那么在经线相交的地方,时间该如何来计算呢?学生思考略情感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在极地工作的各国考察队员保留各自国家的地方时间,遇到外国人时一般不问:“现在几点了?”一位美国考察队员曾这样描述他们在极点举行垒球比赛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垒球一会儿从今天飞到了昨天,一会儿又从昨天飞回今天。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课件 (2)2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课件  (2)2

14、两极地区共同的自然环境特征


15.南极地区是指
以南的
广大区域,包括
洲及其周围
洋、
洋、 洋。
25
三、综合题
16、读“南极地区图”,回答问题(每空4分,
共计20分) (1)写出字母所 代表的地理
A
A
D
事物的名称
C
A
洋;
B
洋;
C
洲;
D
洲。
(2)在图上画出
B
地球的自转方向
26
27
28
29
6
教学过程 3 层层深入 突破难点
探 究
活动一:判定极地

地 地图的方向
7
如何在以极点的为中心 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8
西
S
。D
C

(1)A在B的____方向
9
S
。D C
(2)B在C的____方向 (3)C在D的____方向
西 东
10
90 B
135W
0 A
45E
B在A的 西南 方向
N
180
60 30

位置
被太平洋、大西洋、印 亚、欧、北美三洲的陆
度洋包围
地和岛屿

自然
环境 特征
严寒、干燥、烈风
终年冰封, 但不如南极冷
代表
动物
企鹅北极熊Fra bibliotek3南极地区
南 极 圈 南极
北极地区
北 极 北极 圈
4
西经 0º经线 东经
思考
西经
180º经线
东经
地球自图转中图方本的图中向图方中的在的向的同这中如射心心张何点线圆图确表代中定示表如?什什何么么标??注? 5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课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二课时)课件
部编版·地理·七下·第十章·
《极地地区 》
第二课时
nature

1. 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

资源及开发利用,能够在图中指出中国科学考

察站的位置;

◈2. 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在两极
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01 科学考察的宝地 02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01
科学考察的宝地
科学考察的宝地
从1984年第一次派出南极科考队,已经过去35年,我国的极地 科考己经在极地冰川学、海洋学、地质学、生态学、大气科学等 领域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科学新发 现,为人类认知极地地区做出了重要贡献。
• 人们为何要不远万里奔赴这个冰封世界?
科学考察的宝地
黄河站
2004:中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挪威斯瓦尔巴群岛
雪龙科号学考察的宝地
科学考察的宝地
考察时间:去两极地区分别什么时候最合适?
南极:北半球的冬季,即每年11月~次年3月, 南极的暖季去合适
北极:北半球的夏季,即每年6月~8月份最合适
02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极地罕见高温
2020年2月,巴西科学家在南极西摩岛 上测得20.75℃的新高温纪录,这是有记录 以来南极高温首次超过20℃!
科学考察的宝地
长城站
1985.2.14: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 在南极洲乔治王岛
科学考察的宝地
中山站
1989.2.26:南极大陆
科学考察的宝地
昆仑站
2009.2.2:南极内陆
科学考察的宝地
泰山站
2014:伊丽莎白公主地
科学考察的宝地
罗斯海新站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本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地理知识基础薄弱,对于远程地区的认知有限。

在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极地地区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现象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极地地区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和视频资料: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景观、动物、人类活动等。

2.PPT课件: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3.学习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文章、报道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美丽和神秘。

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什么内容?”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介绍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特殊现象和人类活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极地地区,分析其特点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人教七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课件

人教七下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二课时课件

A.《和平利用南极条约》 B.《南极条约》
C.《共同开发条约》
D.《南极共同体条约》
2.目前许多国家开展了南极考察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南极点终年可见极光
B.2月是考察的最佳季节
C.极地地区指南针指向可信
D.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课堂练习
3.到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好季节是( B ) A.5~9月 B.11月~次年3月 C.6~9月 D.10~12月 4.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南极地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B.南极地区在濒临印度洋的地区有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煤矿 C.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有磷虾、企鹅、海象等 D.中国于1985年和1989年分别在南极地区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
科学家一直警告,极地地区的气候变暖趋势比中纬度地区更明显。 如图是两幅公益海报。作一个简短的演讲,谈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 做些什么来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海豹和北极熊
人走灯灭,用荧光灯代替白炽灯;不让电器处 于待机状态;少开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
课堂练习
1.为了和平利用南极,我国于1983年加入的条约是( B )
新课学习
阅读材料 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南极地区,这片洁净的土地,不能受到污染。这是各国 南极考察队员的共同心声。在南极地区,队员们外出考察, 都要把用完的酒瓶、罐头盒装进袋子封好。有时甚至把粪便 也要装入塑料袋,带回站上处理。有些垃圾还要带回本国处 理,不能随便扔掉或烧掉。
新课学习 活动 演讲:保护极地,人人有责
人类对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作业布置
01 我国在南极和北极各建立了哪些科学考察站?
02 说一说针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作为中学生 的我们能做什么 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价值与道德观
通过保护两极地区环境重要性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使学生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2.理解人类对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
1.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2.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科学考察的宝地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真有机会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去考察,你认为应该在什么时候去呢?
旧知引路:(1)南、北极地区分别位于南、北极圈以南和以北,那里应该具有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是什么呢?(学生共同思考回答:极昼和极夜现象)
(2)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这时南极地区处于极昼还是极夜?气温回升还是下降?(B组学生讨论回答:南半球;极昼;回升)
(3)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在每年的哪两个节气之间?其中气温最高的是哪两个月?(A组学生讨论回答:春分日至秋分日;7月和8月份)
点拨说明:南极地区的气候冷中有暖,分为寒暖两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南极处于极昼时期,气温回升,是南极地区的暖季,这时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最为有利的时机。

北极地区一年可分为四季,从11月直到次年的4月为冬季,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至—40℃,5、6月和9、10月份属春季和秋季,7、8月为夏季。

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能达到—8℃,因而5~9月是人类在北极地区进行各种活动的有利时机。

引导发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两则新闻报道,让学生看看两次建站在时间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这是因为2月前后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也是极昼期,白天时间长,是进行科学考察的好时机)
观察回答:投影展示课本图“南极地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的印度洋沿岸)
(2)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什么方向?(长城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

)
读图指导:在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地图上辨认方向:顺东逆西,内南外北。

即长城站所在的经线在中山站所在经线的逆时针方向(选择两地之间经度差不超过180°的弧段确定两地的相对位置),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方;长城站所在的纬线在中山站的外侧,则长城站在中山站的北方;因此长城站在中山站的西北方。

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学习小组思考探讨下列问题:
(1)人们最初去极地地区是出于什么目的?现在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每年有大批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最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3)北极有哪些研究和考察价值?
(4)科学家是怎样进行科学研究的?
指导阅读:指导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观察课文1~4自然段、课本“南极科学考察示意图”“北极地区海洋取样”和图10.9“在北极地区采取冰雪样”,以及课本活动2中国际横穿南极大陆考察队的中国科学家秦大河对南极地区考察的科学价值的形象比喻。

(1)人们最初去两极地区的目的是自然探险,而现在的目的是进行科学考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人类更好地进行持续发展。

(2)每年有大批的科学家去南极考察是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有经济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宝地。

那里不仅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而且最吸引科研工作者的是那里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

由于它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致使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为科学家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3)北极地区同样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比南极地区更具有多样性,独特的自然条件也为开展多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场所。

因此,北极地区与南极地区一样,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4)肯定学生的回答,使学生了解科学工作者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研究和考察的一些方法和基本过程,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以及科考工作的艰辛。

扩展探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1)人们把南极地区称为人类巨大的固体淡水库,为什么?南极大陆周围海洋上的冰山是怎样形成的?它给人类带来什么资源?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什么影响?
(2)思考:南极地区主要有哪些矿产资源?煤应形成于温带地区,但目前在寒冷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这说明了什么?在图中找出南极地区最高峰的名称和高度。

(3)展示从网上下载的我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以及在近几年对两极考察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知识和信息。

评价点拨: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学习小组边讨论、边交流、边评价点拨。

(1)南极地区93%的地区都覆盖着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3,其体积大致同大西洋容纳的海水相当,是一个巨大固体淡水库。

南极大陆海洋上的冰山是由于南极大陆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

千姿百态的冰川,成了南极地区最显著的自然景观。

众多的冰山为人类提供了淡水资源,可以解决干旱沙漠地区的缺水问题(在此也可介绍一些国家正在研究利用的情况,让学生探讨冰山的运输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冰山融化等的解决办法。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漂移在海洋上的冰山会妨碍海上航运。

如泰坦尼克号豪华游轮就是撞上冰山后沉没的,造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难。

(2)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有煤、铁、锰、石油及铜等,其中煤和铁矿资源分布的地区范围较大。

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地区,说明南极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南极地区的最高峰是文森山,海拔5140米,1988年我国女地质工作者金庆民,首次在文森山上发现了赤铁矿带,当时她激动万分,当即在铁矿上插上了五星红旗。

为我们国家争了光,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3)对于学生介绍近几年我国赴两极地区科考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教师应以评价为主,适当点拨补充。

读图思考:请学生阅读课本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国际科考队经过了哪些科考站?(长城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东方站、和平站)
(2)从科考的路线来看,队员们的前进方向是怎样改变的?(甲−−→− 南
乙−−→−西南文森峰−→−南
阿蒙森—斯科特站−→−北东方站−−→−西北和平站) (3)在考察的过程中,科学家遇到了什么困难?
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路线图
评价点拨:学生阅读讨论后,教师一方面用投影或画板图(上图)指导学生辨别国际科考队前进路线方向的变化。

一方面结合在科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危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南极做考察工作,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科考队员们卧寒冰,浴风雪,置生死于度外,他们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承转过渡:两极地区是世界科研的宝地,到目前为止,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4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在北极也建立了许多陆基综合考察站、浮冰漂流站和无人浮标站。

2003年8月22日,在中国第二次北极科考过程中,考察队员们成功地将第一套极区海洋水文卫星跟踪浮标布放在北纬78度24分、西经149度05分的一块3米厚、350平方千米的浮冰上,实现了中国极区卫星跟踪浮标零的突破。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那么,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洁净的土地呢?
阅读讨论:先让学生带着上述问题阅读课本:的新闻报道和课文第1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然后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并结合活动1以学习小组展开讨论。

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同时也使学生认识一些国家假借科学研究的名义而发展本国经济的虚伪面目。

讨论的结果最终要落在两点:一是签订条约,进行国际间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如《南极条约》的签订;二是加强个人的环保行为。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对两极地区环境的保护,进而上升到对全球环境的保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扩展引导:教师组织学生继续探讨,看看南极科考队员为我们树立了什么榜样,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南极科考队员热爱大自然,精心地保护着南极不受污染的环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不随地扔塑料袋、不随地吐痰等等,保护学校、社区和家乡的环境。

教学总结
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能力培养与测试 本节作业。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