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小学语文_“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难点】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2、文章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这是一对反义词)你能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通过你的读,我能够明白这是一对反义词。
还有什么发现?(运用了引号,起到引用的作用)谁能接过他的说一说这里引用的是什么?(引用了爸爸和妈妈说的话)3.“精彩极了”是文中谁说的话?“糟糕透了”是谁说的话?(板书:母亲父亲)4.谁能看着课题简单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两名学生)5.小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课题扩展法。
二、交流预习。
1.课前,我们已经结合自主学习卡对课文进行了预习,请同学们拿出自主学习卡,同桌交流2、3两题。
2.谁愿意做小老师告诉大家本课需要注意哪些词语?(出示字词)腼腆誊写出版慈祥歧途谨慎兴奋(你能说说誊和誉的区别吗?)继续交流,谁再来大家需要注意什么?)3.兴奋应该读xing,你能用它的另外一个读音组词吗?4.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词语(出示:腼腆)同学们,词不离句,老师把词语所在的句子找出来了,请位同学读一读,(指名读)你能结合句子解释“腼腆”这个词语吗?5.同学们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三、走进文本,理解内容。
快速浏览1____14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巴迪的父母对他这首诗的具体评价。
(一)理解母亲的评价:1.大家预习的非常充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原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原文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默读课文,想想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巴迪长大后,又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如何看待巴迪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他晚上七点钟回来。
”母亲摸着我的脑袋,笑着说。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眷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
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电影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
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
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
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
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
”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
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我再也受不了。
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本解读【优秀3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本解读【优秀3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本解读篇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主要表现为: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1.学会7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湿润、一篇、出版、谨慎、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学习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预习任务:一、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并流利朗读课文。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默读全文,并用划出母亲评价的语句。
用﹏﹏划出父亲评价的语句。
自主、合作、探究:一、我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并流利朗读课文。
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七、八岁的时候,巴迪写了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应?父亲的评价是什么?巴迪有什么反应?四、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我来闯关:1、放声朗读课文,注意咬准字音,读通句子:我能读通句子了!(☆)我能流利地读课文了!(☆☆)2、我会给下列词语注上拼音。
搂住自豪慈祥谨慎位置出版歧途糟糕誊写3、我会用上题目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用简单的几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我最渴望的爱是,因为学习收获:班级五课题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时第二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从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继而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如既往: 完全跟过去一样。
要求:请同学们把词语的意思写在课堂作业 本中(5分钟)。老师抽查(2分钟)。
4、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 自己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 的问题(5分钟);再同桌讨论,形成答案(2 分钟);然后举手交流,可以补充或纠错(2分 钟)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gāo dí lǒ háo
糕
迪 搂u 豪
qí miǎn tiǎn 歧 腼腆
zhì sī miào bǎn cí xiáng jǐn shèn 置 司 妙 版 慈 祥谨慎
要求:先自读生字,老师抽查(2分钟), 之后齐读。
2、词语
糟糕. 巴迪. 搂住. 自豪.
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 怎样,父亲又是怎样的,“我”又有什么反应。 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 的句子。
要求:先独自仔细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 相关的语句,注上批注(5分钟);再在小组 里交流,形成答案(3分钟) 然后,小组选 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可以补充、纠错或提问 (2分钟)。
明确: 母亲的评价: 精彩极了 父亲的评价: 糟糕透了
我的反应: 腼腆、自豪 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期望能再得到父亲的赞赏 委屈伤心 失望悲伤
母亲的心情: 高兴 、兴奋、激动
(二)品读课文,感受真情:
要求:找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反 复练习朗读,读出感情(3分钟),然后自由 举手展示朗读(2分钟);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分钟)。
年
巴德•舒尔伯格
轻
时
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在他68年的 写作生涯里,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父、母对巴迪同一首诗的评价截 然不同,原因是( D ) A.母亲比父亲更爱自己的孩子。 B.父亲比母亲欣赏诗的水平高。 C.母亲希望巴迪成为诗人,父亲不 希望。 D.母亲想鼓励孩子,父亲要鞭策孩 子。
作业:
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 “ 我懂了”为题,写一篇450字左 右的作文。横线上可以填上爸爸、妈妈、 老师… 。 要求:从现在的理解出发,写一件曾 经发生的,当时不理解的事,表现爸爸、 妈妈或老师…对你的爱。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 了”
鼓励 赞扬 批评 提醒
爱
正确把握航向,走向成功
成才
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听到 母亲 的评 价后 父亲的 目光被 诗吸引 住了 听到 父亲 的评 价后
兴奋自 豪急切 盼望父 亲回来
紧 张 极 了
委 屈 失 望
这些年来 几年后 现在出 少年时的 当我再 版发行 两种声音 拿起这 很多作 一直交织 首诗时 品后 在耳际。 我从心底 里知道: 这两个极 端的断言 醒悟了 越来越 都有一个 发觉那 体会到 共同的出 首诗的 自己当 发点—— 确相当 初是多 爱 糟糕 么幸运
爸爸依然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会 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 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 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却打动了在场 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 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 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 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 要义。
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这是因 为母亲希望儿子对自己更有信心,能取 得更大的成功,所以给予鼓励;
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时因 为父亲要防止儿子骄傲自满甚至误入歧 途,于是对儿子给予警告、提醒和鞭策, 是严格要求。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日常生活中,像这例说说。
小结反思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慈祥严厉
鼓励警告
爱
教学反思
自学质疑
童年时代的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母都有怎样的评价呢?小巴迪又有怎样的反应呢?(快读浏览1—14自然段,用“——”和“~~”分别勾画出父母不同评价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巴迪的反应。
小组交流
1、我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当初的幸运?
2、歧途是什么意思?文中“歧途”指什么?
展示点拨
为什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训练拓展
完成导学案“基础达标”的第1、2、4题。
小结反思
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导入明标
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
2.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重难点
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导入明标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别之处?
(精彩和糟糕时一组反义词,课题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加上了引号。)
3.为什么课题要加上引号呢?
(因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亲和母亲说的话,引用文章中人物的话作为课题,要加双引号。)
教学内容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2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20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
那么在教学中,我主要是设计一个情景,让学生想象当作者成人以后成为了以为有名的作家,当他获奖要说感言,那他会感谢谁?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就让学生集中去学习母亲的表扬和父亲的批评。
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学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抓住“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
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
那么文章的前半部分用这样的朗读体会的方式学习完了,后半部分属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我抓住16自然段的一处句子:“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他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让学生思考“歧途”可能是什么?从而明白一味的得到表扬的弊端。
同时自然的引出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其实也需要“警告的力量,时常提醒”。
这一教学过程再次强化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对自己的成长同等重要。
但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特别是我在引导学生发言时,学生的回答都差不多,无法再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此时我的引导作用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的发言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反思(通用1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后反思(通用10篇)观点不一样的话都能够在课堂畅所欲言,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张扬,这同时也是对于我们师生平等关系的一种肯定。
这时,我灵机一动:为何不来个以学定教,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课堂大讨论呢?我的想法得到全班同学的赞成。
有的学生说:我还是赞成作者的说法。
因为爸爸妈妈这样教他,他最终成为了一个大作家。
有的学生说:对!我们不是有一种传统说法叫父母分别扮演白脸和黑脸来教孩子吗?所以我也赞同作者的说法。
有的学生说:传统的东西就必须是好的吗?传统的东西也有许多是不好的,用在现今社会是不适宜的`。
比如传统常说食不言,寝不语。
我看就不适合我的家。
我们白天都不回家,晚上吃完饭后,我们都各自忙自我的事。
如果不是在晚饭时间边说边吃,根本就没有时间来了解各自白天的事了。
我看白脸和黑脸的说法就不必须对!有的学生说:如果不这样,那你认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有的学生说:我期望我的父母教育我时(态度)一致。
要么是表扬,要么是批评。
有的学生说:而我则只要我的爸妈指出、批评我做得不对的地方。
因为我表扬多了容易骄傲。
有的学生说:我期望我的爸妈在我做得好的时候一致表扬我,在做得不好的时候一致批评我。
学生们个个都那么投入,脸上红通通的。
下课的歌声响起来了,我在极不情愿的情景下,叫停了学生们激烈的讨论。
我十分肯定所有学生的发言。
还特意表扬了有不一样观点的学生。
针对刚才学生的发言,我因势利导:你们有这样的想法,你们的家长明白吗?今日晚上请你回去与家长谈谈你们的想法,并且把你们谈论的结果写下来,告诉我,好吗?下课了,我笑着与学生点头再见,高兴地离开教室。
教室里仍旧一片议论声。
从课后学生写的情景和后期与家长的交流情景来看,学生与家长经过课后的`谈心,在教育孩子的态度这一方面,家长与学生基本上达成一致的看法。
有的学生在日记本上写道:我很高兴我的提议得到我的父母的赞成。
看来,只要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供给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通用14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通用14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篇1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还有老师听课调研。
原以为学生头一天在家按要求预习了,信心十足,预计完成第一部分“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没有问题。
谁知开课才发现,班上大部分同学没有预习,书上干干净净没有丝毫批画的痕迹。
没办法,只好要求大家朗读课文三遍思考预习提示。
有些学生这时才查阅字词典,了解词义。
等大多数同学完成预习,时间已经过去大半。
等到来学习第一部分,只有两三个学生举手,一个学生刚发言,下课铃已经响了。
这一节课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主要是学生课前预习没有完成,迫使我调整内容。
可是课堂上为什么只有少数学生举手发言?客观上是有教师听课,学生没有心理准备。
但是主观原因还是教师没有及时调动学生情绪,没有及时引导他们主动探究,自由表达的兴趣。
看来,课堂教学风云突变时,调整教学内容,调动学生情绪是救场的“及时雨”,教师在这两方面还要下工夫。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篇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预设】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⑴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
重点提示: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
训练学生朗读。
⑵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探究,展现学生理解。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9课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巴迪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评价:“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说:“糟糕透了”。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巴迪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个是他继续写作,另一个是他失望到了极点,没了信心。
这两种评价对他都是激励,不过前者让他不骄傲,不自大;后者让他不自卑,不自弃。
正是因为这两种评价,巴迪坚持不懈地写作,最终成了一名作家。
课文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评价虽然截然不同,但都是对子女的一种关爱。
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对待这些关爱,要全面认识自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2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精选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案篇1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
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
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适当鼓励)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
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板书。
(板书: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二、学文:1、同学们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来说一说。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然后告诉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默读、浏览、自由读、找同学对读都可以,听明白了吗?)学生发言:……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a)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b)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11`)c)要求学生读一读从课文中找出的相关语句(2)学生回答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师: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导读:作者听了母亲的评价后他又有什么反应呢?语段二:“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注意加点的字)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作者的表现说明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师:说明了作者受到母亲的表扬后心里很激动、很自豪。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通用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能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对文章重点语句的感悟,理解为什么同一首诗,父母评价完全相反。
2、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书空课题。
这个题目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对呀,恰恰就是这样两种截然相反,甚至天差地别的评价组成了我们今天的课题,多有意思呀!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二、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
请看屏幕,开火车读词语,看那列火车开的又快又响亮。
(出示):糟糕确实腼腆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慈祥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歧途极端一如既往得意扬扬注意:“得意扬扬”也可写作“得意洋洋”多音字:将jiāng:将军jiàng:将士三、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谁来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2、对于我的第一首诗,爸爸妈妈读后都有什么反应呢?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后,又有什么反应呢?自读1-14自然段,画出爸爸、妈妈“我”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词句加以体会。
四、汇报交流:(一)、我们先来看妈妈的反应:1、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语言、动作、神态上的反应?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是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搂住了我”,这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2、哪些词更能看出这一点?(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为什么对同一首诗,父母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 评价。 2、为什么文中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这两种极端的断言,却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精彩极了
?
糟糕透了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 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 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赞扬声雨点 般落在我的身上。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 嚷 意思!”母亲 道。纲初读 课文,为课上质疑释疑,精读感悟奠定基础。 2、能力水平: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 学能力,但是对父母为什么对同一首诗会有不同 的评价和作者是怎样逐渐渐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 中都包含着爱,理解起来有难度。 3、情感态度:现在的孩子多是在爱的浸泡 中成长,所以对文中父亲那种严格的爱经历较少, 也很难理解。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父亲和母亲对 巴迪的第一首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 2、品读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 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 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感受爱 的不同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自己 感受最深的语句。
教学的具体环节有四步:
一、整体感知,初读质疑。 二、释疑点拨,精读感悟。 三、延伸拓展,丰富内涵。 四、交流感言,回归主题。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 亲把诗扔回原处。
母爱慈祥
父爱严厉
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
越来越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
谢谢指教!再见!
五年级语文上册
刘老师
教材分析:
五年级上册共八组,第六组是围绕“爱”这一主题教材 从不同角度选编了3篇精读课文和2篇略读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本组第三篇课文,这 是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记叙了面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 父母竟然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与断言——“精彩极了”和“ 糟糕透了”,表现了父母对孩子赤热的爱,同时,字里行间 抒发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了严格之爱和慈祥之爱都是 孩子成长所必需的道理。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既有生 动、具体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又有作者成年后的启 示,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课文在表达方式上,对话较多,且 简洁明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幸福的一晚(节选)邱红波那一晚犹在眼前,那时的我十二岁。
妈妈爸爸带着我和妹妹一路上紧赶慢赶,就是为了在除夕前到达老家。
可到底没赶上最后一班长途客车。
住旅社一晚需要十四块钱,爸爸羞愧地摸着荷包,妈妈则犹豫不决地看着我和妹妹。
我似乎领会到了什么,拿出我小小男子汉的勇气说:“妈,我们不住店。
”就在那个寒风凛冽的夜晚,我们全家蜷缩在车站的长亭下,期待着天亮。
冷风中飘来抄手(馄饨)的香气。
妈妈兴奋地说,反正我们已省了一笔钱,索性去大吃一顿暖暖身子。
我和妹妹当然是拍手叫好,爸爸则舔舔嘴唇,把几张票子数给妈妈后坚守原地。
两毛钱一碗的抄手我们共吃了七碗,辣得我们浑身淌汗,妈妈扳着指头计算说:“我们才花了一块四,以后当家就要这样,既不要奢侈也不要对不起自己。
”过瘾之后,我们开始犯困。
爸爸脱下他的军大衣,妈妈脱下她的外套,给我和妹妹做了一个最舒适的地铺,我们很快就睡着了。
闭上眼之前,我看见爸爸妈妈哈出的白气在夜晚的灯光下急速升腾……我和妹妹感觉这真是我们在童年过的最幸福的一个夜晚,新奇、有趣又美妙。
很多年后,我们又谈起那晚时,妈妈无意中说:“那晚,是我一生中最冷的晚上。
”我突然记起,他们都没有地铺睡,爸爸甚至没吃过抄手,他们都穿着单衣,哆嗦在寒亭的灯光下,守护着他们的两个小天使。
他们将寒冷隐藏在我们认为最幸福的回忆里。
(选自《阅读(高年级版)》 2016年第11期)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羞愧——()舒适——()守护——()2.读画线句子,理解并填空。
爸爸的“羞愧”可能是因为;妈妈的“犹豫不决”是因为。
因此,“我”做的决定是。
3.对于“最幸福”的这一晚,孩子和父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呢?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参考答案】1.惭愧舒服守卫2.他没有足够的钱了既想省下钱不住店了,又为不能给孩子们温暖的住所而觉得对不起他们我们不住店了3.孩子们觉得是“童年过的最幸福的一个夜晚”,母亲觉得是“一生中最冷的晚上”。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4.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语句,了解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明白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在此环节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品一品、读一读的方式找到父母评价诗的相关语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一)练写本课生字词(每个生字写3遍并试着组2个词)
(二)继续读文找出文中关键语句,加以体会。
1.读课文15-17自然段找到“我”后来对写诗风波的认识。
交流句子,并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句1: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句2: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指名读,谈体会。)
2 .小结:正是作者理解了父母评价背后的深意,才使得他不断地努力创作,最后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PPT出示作者的资料)。
句1:“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Leabharlann 来。”句2:我冲出饭厅……
(2)带着体会再读这段话。(个别读、比赛读)
8.同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糟糕透了”,巴迪的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呢?(学生思考后汇报交流。)
9.师总结:同学们分析的真好,母亲的赞扬是针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是一种感性的评价。而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成年后的“我”能理解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吗?我们下节课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学时)
日积月累:生活中,母爱无微不至、触手可及、散发着浓郁的芬芳。
而父爱却深深地藏匿在父亲严厉的眼神中,只有当岁月走过,你才能渐渐明白其中的寓意。
【学习目标】
1.认真读课文,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语段。
【检查反馈】
课文回放:
“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和父亲分别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
【导学释疑】
1.读课文15自然段,说说几年后“我”对父母当年评价的认识有了怎样的变化?
(先独学,再和同桌对学交流)
2.成年后,“我”成了一名作家,对这件事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
细读课文16-17自然段,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
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独学:认真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并做简单批注;群学: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过类似的情况吗?谈谈你的感受。
(提示: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达标检测】
读一读,试着写一写:
父爱是一座塔标,父爱如辽阔的大海,
指引着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深沉而宽广。
母爱是一湾水,母爱是甘甜的雨露,
总能映出我前行的身影。
滋润着我的心田。
,…………
爱是( )、()、()。
母爱像(),()。
父爱像(),()。
【课后作业】
1.结合达标检测,自己创作一首关于爱的小诗,题目自拟。
(必做)
2.推荐文章《父爱,就在拐弯处》(必读)
3.推荐好书《爱的教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