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别董大1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别董大》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别董大》教案一、学习目标:1、根据注释或工具书自学、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重点理解最后两句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把你认为本诗中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2、了解作者3、了解本诗写作背景四、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小组合作。
1、(个人完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准确、流利的通读古诗。
2、(合作完成)借助课后注释和工具书,小组成员合作,弄清每一句古诗意思。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3、同学汇报古诗意思,其余同学安静、认真听后可补充。
新课自学尝试二、反复品读,入境悟情(二)品读第一二句诗。
1、别董大,别时的“景”是怎样的?(写出相应的诗句。
)2、你在读的时候注意到这两句诗中的一些景物了吗?请同学们用笔画出来。
3、这几种景物串起来勾画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那个送别的黄昏。
用心去感受,看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三)品读第三四句诗。
1.景的凄凉,前途的渺茫,人生的困惑,怎一个“愁”字了得!此刻应是挥泪告别,应是借酒消愁。
然而,高适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2.正是这两句成就了这千古名篇,请大家再读读这两句。
3.“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怎样的一个君啊?(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宰相非常赏识他,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李颀的长诗《听董大弹胡笳声》。
此刻,你对这位前途迷茫的董大说几句话。
()所以,诗人开导他——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如果你就是董大,此时,你的心情怎样?4.此刻,别去的是什么?留下的是什么?(四)回复全诗,朗读提升。
1、人常说情由景生,但情不能完全被景控制,诗人高适在写此诗时,自己也在逆境不得志时,失意流落,在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雄壮的豪情来,从诗人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3.同学们,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五)总结全诗,活用诗句。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别董大-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说明:《别董大》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珍惜”。
本课在全册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三、【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导学探练清五环探构”教学模式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案六、【课时划分】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背景导入:公元747年,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当时著名琴师)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今河南商丘,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两人又将各奔他方。
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高适作诗两首送别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老大,故称“董大”),这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此诗,感受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
2.板书课题3.出示目标:(学生齐读)4.预习检测:(1)看拼音写汉字。
xūn yàn zhījǐ白日()北风吹()()(2)走进作者本诗的作者___,字___,__代___诗人。
与岑参齐名,并称___。
董大是作者的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
(要求:单号组4号同学黑板展示(1)题,双号组4号同学展示(2)题;单号组3号同学白板展示(1)题,双号组3号同学展示(2)题;其余同学在导学案上做。
做完后1号同学批改4号,2号同学批改3号。
最后由两名同学点评,老师作总结。
)师:同学们预习的十分不错,那我们赶紧乘热打铁,展开进一步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1.熟读诗歌。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并试着读出情感。
(2)听朗诵。
第一遍认真听节奏、感情,第二遍可低声跟读。
(3)点名读。
(教师给予简单点评)(4)齐读。
师:同学们对诗歌的朗诵如此到位,那么大家理解诗歌的意思吗?请同学们根据导学案上的要求,自主学习2、3任务。
2.根据平时的积累,说说下列重点字词的意思。
别:曛:莫:愁:前路:知己:识:君:3.结合重点字词,说说你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别董大》这首诗;能够分析并描述诗中的意象和意境;能够解释诗中的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通过图像、音乐等辅段,感受诗中的意境;通过写作、表演等形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会诗歌的美。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尊重友情、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2.1 诗文背诵:《别董大》这首诗的理解和记忆;2.2 诗文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的把握;2.3 文化知识:诗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难点3.1 生僻字词的解释和理解;3.2 古代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应用;3.3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诗歌的译文、注释、相关背景资料;4.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4.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向学生介绍诗人董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2 朗读与感悟: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引导学生讨论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分享自己的感悟。
5.3 讲解与分析: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解释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分析诗中的情感和哲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4 应用与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表演等活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体会诗歌的美;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困惑。
六、教学评估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表演等;6.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回答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生僻字词和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6.3 创造力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表演等活动中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6.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尊重友情、珍惜时光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情况。
最新北师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别董大》优秀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
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 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 诗之间的内 在联系,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读中悟情。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和多媒体演示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离别的诗句 把学生搜集到的离别诗句,记录下来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1.谈谈自己从诗句中的体会,引导学生抓关键词体会情感。 预设: 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后两句写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练习朗读。 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全诗? 小结:诗人高适怀才不遇,将近30年,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
,积极面对人生,并以此来影响他的朋友。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 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五)拓展练习,升华认识
1.自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你认为这首诗和《别董大》相比较,有什么 异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总结:同样是写送别的诗,可是表现方法却不一相同。《别董大》刻画诗 人在寒冷、空旷、凄凉的环境中用开朗、乐观的语言劝慰朋友。后一首诗通过对 西湖景色的赞美,曲折表达出对友人的眷恋,刻画了一个明朗,轻松的送别环境 。 (六)审视文本,放胆质疑 1. 齐声读古诗。 2. 古诗学到这里,诗句的意思读懂了吗?诗人表达的情感明白了吗?自己还 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大胆提出来。 (七)自主编题,拓展运用 你想设计什么题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3、练习 理解填空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 ),通过描写 ( )、( )、( )、( )、( )等景物,表现出离别时( )的情景。其中大雁南飞隐喻( )即将远行。 4、总结 是啊,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情!在今天的课堂留给我们的也许不仅仅 如此,千年以来,人们也许不会更多了解董大是谁,高适是谁,但却永远记住了 这激励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精选16篇)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精选16篇)北师大版《别董大》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高适,理解诗句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并能积累几首此类离别诗。
3、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豪壮的气概,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想象诗境,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中景物描写与抒发情感的关系。
三、教学环节:(一)导入1你有没有和好友分别的经历呀?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2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的大诗人高适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和自己的好友分别的,为了永远地记录自己这片惜别之情,他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别董大》3.齐读全诗(二)知诗人课前老师和大家共同查找了关于诗人高适的资料。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了多少.《别董大》的作者-------字---------,是-----------时期著名的------------诗人。
(三)解诗题1、诗人要送别的好友是谁?他们为何分别?请你结合查到的资料讲讲诗题的意思。
(董庭兰由于宫中盛行胡乐而得不到赏识,失意离京。
)2、设想一下诗人和董大此时心情。
3、带此理解再读诗句。
(四)明诗意、悟诗情1、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体味一下诗人高适是为何吟咏自己与好友离别的感伤情怀的。
按照学习提示先自学再合作交流:个人学习:(1)读全诗(2)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意合作学习:(1)交流对诗句的理解(2)共同选出最感兴趣的两行诗(3)各人分工准备汇报:a、读诗句b、解字义讲句意c、体会感情d、提问应答2.学生自学交流。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重点指导:千里黄云白日曛:(1)白云、乌云都见过,黄云是什么?(2)小组再读,让我们仿佛看到黄沙遮天蔽日。
(3)指读、齐读。
北风吹雁雪纷纷:(1)在这黄沙漫天,一望无际的塞外,却有几只大雁迎着风雪吃力地向前飞着,读。
(2)你看,雪越下越大,大雁在风雪中飞得更吃力了,读。
(3)你听,雪越刮越大,大雁在风雪中就要飞不动了,再读。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的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2.1 诗文背诵和朗读。
2.2 诗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2.3 诗中意象和表达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难点3.1 诗中深层含义的解读。
3.2 诗歌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4.1 朗读感悟: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和情感。
4.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3 案例分析:引入相关诗歌案例,进行比较和鉴赏。
5.1 导入(5分钟)a)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b) 简介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5.2 诗文学习(15分钟)a)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韵律和情感。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5.3 课堂讨论(1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5.4 诗歌鉴赏(15分钟)a) 引入相关诗歌案例,进行比较和鉴赏。
b) 学生发表对不同诗歌的见解和评价。
5.5 课堂小结(5分钟)b) 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5.6 作业布置a) 背诵和朗读《别董大》。
b) 写一篇关于《别董大》的鉴赏文章。
六、教学反思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和诗歌鉴赏文章的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进行全面评价。
诗文文本《别董大》。
相关诗歌案例。
教学课件和辅助材料。
九、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十、教学进度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后续课程将继续深入学习和探讨《别董大》的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
六、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的积极性和作业的完成质量,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北师版六下_ 古诗两首 别董大【优质教案】.doc
别董大教案【教材分析】唐诗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数。
送别诗往往因其感情真挚,有感而发而令人难忘。
《别董大》是送别诗中的名篇,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凄凉却又雄浑的景象,景中寓情。
后两句语气雄壮,声势宏阔。
这首诗写得意境高远,真挚深沉,胸襟开阔,感人肺腑,写离别而一扫缠绵忧悒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境相媲美。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
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
通过对古诗的字、词、句的分析与思考,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初步感知古诗的语言特点,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并积累古诗名句的兴趣。
3、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表达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积极向上的人生启示。
【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诗的特点,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领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获得人生的启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自读梳理感知寻疑1、回顾旧知、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古诗,谁能给大家背几首送别的诗?(生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作者)[通过背诵自己搜集的送别诗,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表达的情感,为学习课文2、读懂诗题,了解背景1、生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介绍时代背景和有关作者的资料)2、师:高适和董大是一对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愤而离开京城之时,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3、读通读顺,整体把握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欣赏《别董大》,听后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2-3遍)(课件:出示全诗)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中有一个生字“曛”,看他读准了没有?3、师: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大家一定积累了很多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课件出示学习方法指导)。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境的把握。
(2)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词。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别董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的韵律。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组间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生字词。
(2)选取诗句,让学生进行翻译和赏析。
5.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推荐相关诗词。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别董大》。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收集关于友谊的古诗词,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词书写、诗句背诵、练习题解答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后拓展评价:了解学生收集关于友谊的古诗词的情况,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别董大二首其一教案
别董大二首其一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别董大二首其一》的背景和作者归属2.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象与主题3.学习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4.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欣赏诗歌的兴趣和习惯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3.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难点1.解读诗歌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四、教学准备1.课件、黑板、多媒体设备等2.《别董大二首其一》原文3.相关诗歌赏析的教辅材料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图片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董大和乱世的认知。
第二步:背景介绍(10分钟)1.向学生简要介绍《别董大二首其一》的作者和背景(如:庆元董大和明末乱世)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样的背景对诗歌的意义有哪些影响。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1.整体理解-让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段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传达的情感。
2.诗歌结构与语言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如押韵、排比、对仗等。
-解读诗歌中的隐喻、比喻等修辞手法。
3.诗歌主题与意义-让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主题和意义的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情感和思考。
第四步:诗歌欣赏(20分钟)1.播放相关的音乐或音频,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诗歌。
2.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诗歌的形象和意境。
3.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背诵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五步:拓展活动(15分钟)1.分组演讲:让学生自由分组,选择自己喜爱的诗歌进行赏析和演讲。
2.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创作一首与《别董大二首其一》相关的诗歌。
第六步:课堂总结(5分钟)通过问答、总结等方式,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别董大二首其一》为题,撰写一篇诗歌赏析的文章,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别董大)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写“雁”字。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初步体会诗人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教学重难点: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送别》,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
因为古代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没有发达的交通工具,古人与朋友这一别,就不知何时才能相聚,所以他们就把这种离别的情化作一句句真情的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送别的诗。
(板书课题:别董大)二、读诗题,晓作者1、齐读课题,谁能说一说“别”是什么意思?(分别,送别)谁为谁送别?2、课前同学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首先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董大和高适?三、正字音,通诗句1、过渡:要想学好古诗,就要先读好古诗。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多读几遍。
2、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齐读)3、指导“曛”的读音和“雁”的书写。
(课件出示)4、我们读古诗不仅要读的通顺还要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请同学们试着再读一读。
5、指名读,齐读三、悟诗情,想意境。
师:如果说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在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品读第一二句诗1、请同学们默读古诗的前两句,看看诗中描写了什么?2、董大离别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内交流。
2、汇报:(预设)──天气恶劣。
从漫天的黄云,黯淡无光的太阳看出来的,追问:你见过黄云吗?什么时候?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3人。
评价:通过你的朗读,老师觉得黄云还不够多。
理解“千里”谁愿意试试。
)──从北风中的大雁看出来的。
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纷纷扬扬的大雪。
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师:此景这是怎样的悲壮和凄凉啊!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3、同学们,漫天黄云,北风呼啸,纷纷大雪,董大不正像那雪中艰难前行的大雁吗,大雁尚且知道南飞,而董大的前路又在何方呢?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2古诗二首《别董大》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重点词的注释及古诗的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2. 品味诗句,体会诗中意象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人送别朋友时洒脱、乐观、豪迈的气概。
3.懂得在“景语”品味“情语”的古诗阅读方法,并初步学习运用。
4.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教学重点:品味诗句,体会诗中意象所蕴藏的情感,感受诗人送别朋友时洒脱、乐观、励志的豪迈气概。
教学难点:懂得在“景语”品味“情语”的古诗阅读方法,并初步学习运用。
一、解题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古诗,齐读课题。
2.解题:别是什么意思?看来,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这董大是谁?为什么高适不说《别董庭兰》,而要说《别董大》?对,这样的称呼显得亲切,说明高适和董大是很好的朋友。
高明的诗人遣词造句是非常讲究的,一提笔,情感就开始流淌。
3.送高适在这首送别诗里表达了送别好朋友董大的什么情感?他又是怎样表达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二、初读古诗1.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顺口了为止。
2.汇报。
3.谁来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能讲哪一句就讲哪一句。
先自己练习练习。
三、品读古诗,“愁”与“莫愁”皆深情1.刚才一读课题,大家从这个称呼上看出高适董大情谊深厚。
一般来说,要和自己好朋友分别了,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1)分别,就有离愁别绪。
高适的这首诗里有没有这样的离愁呢?(板书)如果有,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默读诗歌,想一想,划一划,也可以简单批注。
(2)汇报:黄云:白日:北风:大雁:大雪:谁能连起来说,在你看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送别画面?小结: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读诗,就是要这样读景语,悟情语。
(板书:景——情)(3)让我们想象着这离别之景,体会着这离别之情,再读这两句。
2.这种情景之下,董大的心情如何呢?(1)也许,让董大愁的,还不只是要和高适分别了。
我们来看一段资料:(2)从这段资料中,你了解到了哪些重要信息?你认为董大看到这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景象,他还会愁什么?(3)董大的这些愁,这些忧,高适知不知道?董大,你听懂了吗?让这句话长在心上,尽情地去施展你的才华!(5)这“莫愁”二字,便是对朋友最大的鼓励,最纯最深的情谊。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
北师大版《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分析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3. 诗歌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表现手法的深入分析和运用。
3. 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朗读录音、相关背景资料和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和已学习的相关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诗歌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的唐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景。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字词、句法和意象。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价值观。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尝试创作一首小诗。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7.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
(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别董大》北师大版
《别董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送别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古诗大意,读中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面对人生困境时,激励董大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引入1、孩子们,你们有和亲人、朋友分别的经历吗?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2、我们唐朝著名的诗人高适也是怀着同样的心情告别了他的好朋友,于是留下了这首诗读:——题目(齐读题目)二、读诗题,知作者1、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课件显示题目)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送别诗(教师谈话:学会抓住题眼,有助于我们解诗意)2、那么对于高适、董大你了解多少呢?课前老师布置了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资料,大家说一说。
(关于排行,可视学生的回答引到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董大,介绍到琴艺高超时,引入赞美他的琴艺的诗句(课件显示)3、教师语言过渡到诗题(可是当时盛行胡乐,他只擅长古琴,也就是说不流行了,他备受冷落,于是愤然离开京城,此时,他的好朋友高适赶来送他,于是留下了这首诗)读题——(读题目,读出别的味道)三、读诗句,解诗意,悟诗情1、初读诗歌(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别时的情景吧。
)要求: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抽读(2)、生字“曛”教学,(字音,字义)(3)、老师也想读一读(教师范读,范读之后请学生评价)(4)、过渡:同学们,想把诗句读的有感情就必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再读诗句(1)你们平时也积累了不少学习古诗的方法,来说一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2)请你用你最拿手的方法自己读读这首诗,读后交流看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诗的大意)A、学生自由读B、汇报3、理解诗句(1)、你们觉得这首古诗里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别时的亲情?(愁)生:愁(板书:愁)师;读愁(2)、这是一个怎样的“愁”字,同学们诗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再读这首诗,想想诗里哪种景物最能体现这离愁别绪,自己想想,也可以小组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别董大
作品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
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
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教学目标
(1) 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咀嚼和揣摩重点诗句的情味,体验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2)在送别主题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内心的独特情感。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人生会常常碰到不如意的事情,你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又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略说)
是啊!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唐代诗人高适曾这样劝慰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啊!下面让我
们欣赏高适的《别董大》。
(板书课题)
(二)研读与赏析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你?(出示古诗《别董大》,学生自由反复诵读全诗)
2.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1)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
(明确: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2)高适?高适是谁?
(明确:高适是唐代诗人。
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
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
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
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
(3)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谁能说说呢?
(明确: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
(4)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5)这首诗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
(明确: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称他为——元二。
)
3.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
(1)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看图,想象一下,此情此景,你的感受如何?(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荒寒凄凉。
)(板书:荒寒凄凉的环境)。
(2)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
(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
)失意流落,好友分别,本身就是人生两大憾事,而天空亦不作美呀,细细读读前两句,你觉得那些景物最能反衬出当时的心情的?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明确: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
(3)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4)读这句诗,突出“千里”;再读这句诗,突出“曛”。
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5)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
(学生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
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
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4.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
(1)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明确: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
(2)好友分别,难分难舍,董大的心情一定糟糕到了极点了,而真正的朋友这时候最应该怎么办? (3)读一读,看诗人是怎样劝慰朋友的?
(4)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鼓励?
(5)如果你是董大,你会说一些什么呢?(小组说说)
(6)感情升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
学生自由讨论赏析
(董大是个人才,但暂时无人赏识,只要他不沉沦,不灰心,振作起来,他就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的。
让我们祝福他吧。
那样凄苦难耐的黄昏,诗人却能勃发出如此昂扬的豪情来,确实让人佩服。
)(板书:豪情昂扬)
(学生读——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再全班读)
(三)对比参读,感悟诗蕴
是啊,人生自古伤离别。
送别主题的古诗我们学过的还有很多,老师今天随手也抄了几首,与大家共同欣赏。
(出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这些古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1.学生比较,指名汇报。
2.同是送别之诗,这些诗又各有什么特色?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这些古诗,同是写对好友的别情,然而描写的景物不同,抒发的情感也不同。
这些诗中,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目相送,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话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
六、小结:
古诗词是一尊巨大的,丰富的宝库,可以通过它们穿越时空,了解当时的人事,感受诗人的情怀,学习做人的道理。
课下应主大量阅读。
七、板书设计
别董大
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荒寒凄凉真挚深厚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豪情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