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

合集下载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汉英语言中饮食隐喻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汉英语言中饮食隐喻
式从 另 一 个 角度 为 外 语教 学 铺 设 了道 路 。 关键词 ; 食隐喻; 知语言学 饮 认
一、隐 喻 的来自 知 机 制 但 可 以 比喻 打 耳 光 , 夹生 饭 ” “ 比喻 开 始 做得 不好 , 再做 也 很 难
隐喻 是 一 种 特定 的“ 理 映合 ”是 以 语 言 为 载 体 的 思 维 心 , 现象, 是人 们 使 用 源 域 的结 构 及 相 关 的 知 识或 经 验 , 谈 论 或 去 思 考 目的域 的 概 念 , 对人 的 日常 思 维 、 理 和想 象都 产 生 了很 推 大 影 响 。中 华 文 明蕴 涵 着极 其 深 厚 和 悠 久 的 饮 食 文 化 , 食 饮
有 人说 西 方 的 文 化 实 际 上 就 是 面包 文 化 , 或 许 多 少 带 这 点 幽 默 调侃 的意 味 , 西 方 的 面 包 与 日常 生 活 的 确 有 着 密 切 但 的关 系 。B e di t es f o f. 以食 为 天 。人 们 用 b e d ra t f f i 民 s h a le ra adb t r 示 “ 计 ” n ut 表 e 生 。客 人 给 热 心 的 主人 写 一 封 b ed a d ra n b t rlt r ut t ,即 表 示 自 己 对 主 人 款 待 的 感 激 。 l e o h e e e i n te v b ed l e 指 “ 以糊 口” ra n 是 i 难 。因 为 b e dl e 指 领 取 救 济食 ra n 是 i 品 的 穷 人 的 队伍 。
要的地位, 先来 看“ h ly Wa 这 个 词 , 果 只 是 直 接 按 teMi y” k 如
照 字 面 意思 翻 译 成 牛 奶 路 , 然 造 成 了理 解 上 的 困 难 。所 以 显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研究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研究
象、 个体 、 分 析思维 , 注重理性和客体 意识 。由于思 维方式不 同, 词语的构成方式和人的感知程度 均不相同 。分 析英 汉饮
人 类对世界的体验 和认 知 在许 多方 面都 是相似 的 。相 似 的 经验或认知使得 各 民族认 知事 物 的手段 和方式 趋 同。隐喻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 和认 知手段 , 都是 试 图从 两个不相 干的事
历和感知事物 的时候是有相通性 的。 2 知 现象 。人们通 过这 种方 式感 知
和解 释周 围的世界 , 通 过另一类事物来 理解和经 验某一类 事 物 。这种思 维方式让 人们 不断 地去 发现 事物 间 的相 同性 和
英汉两个 民族身处不 同的地理环境 和文化背景 下 , 人 们 对客观世界 的体验和 内心 的感觉会有 所不 同, 在隐喻 的使用 和感知上也存在 着明显 的存 异。本文 主要从 英汉 两 民族 的 思维模式差异 、 喻体内涵的文化差异及喻体 的意象差异进 行
物之间找 出相似点 , 用他事物来 阐述想要表 达 的事 物 。词汇
食词汇 的构词方 式 , 可 以发现两个 民族对 客观世界 的不 同看
方式 , 但 是不同的物质 文化 、 地理 环境 等 因素 对人 们的思 维 方式影 响很 大 , 导致 了各 自的思 维差 异。中 国人 强调 “ 天人 合一”, 思维方式主要体现为形象 、 整体 、 综合思 维 , 侧重 悟性 和 主体 意识 ; 而西方人则 强调 “ 物我分 立” , 思维方 式属 于抽
了探 讨 。
关联性 。同时 , 他 们还认 为 , 隐喻 在我们 的生 活中无处不在 , 在他们 看 来 , 我 们 日常 的概 念 系 统 在 本 质 上 都 是 隐 喻 性
的… 。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语义理据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语义理据
些 习语 除 了约 定俗 成 的 固定意 义外 , 因为词 意的扩展 而又 多 了联 想意 义 , 达着 生动 的感情 色彩 。本 文主 还 表 要 对 英汉饮 食 >语 的隐喻和 语 义理据进 行 了探 讨 。 - 7
【 关键词 】 饮食词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隐喻
语 义理据
文化 内涵
【 中图分类 ̄ ] 3 3 -H 1
中, 需要一种有效的社会化的言语交流手段 。 在这种 其 属 性转 移 到 另 一 种 相 似 却 不 相 同的 对象 上 去 。 或
交 流 活 动 中 , 种 观 念 的交 融 、 同看 法 的撞 击 、 各 不 产 者借某一事物将无形 的、 观念的东西呈现出来 , 在设 生 了许 多 丰 富 多彩 的 隐喻用 法 、 为增 进 语 言表 达 、 定 着两 种事 物 之 间关 系 的 时候 ,它 本然 地具 有 结 构 成 扩 展语言 功 能 的另一条 简便有 效 的认知 途 径 。 性 的意义 。隐喻是 语 言 的具有 本质性 的结构 方式 。 它 语 言是 文 化 的载 体 ,语 言 中蕴 藏着 丰 富的 民族 的最 大 功 能就 是 可 以在语 言 中创 造 出超 乎语 言 的东 文化 内涵 。学 习语 言必须 了解 语 言 所反 映 的文化 内 西 。而 隐喻 思 维则 正 是人 类 在思 维 中超 越思 维 而将 涵 。饮食 与人 们 的 日常生活 密切相 关 。 这种 密切 关 系 自身存在无限扩大 的基本手段和途径。文学作 为一 在 我 们 E常使 用 的语 言 中也 很好 地 得 以体 现 。 由于 个 独立 的语 言 世 界 , 其 自身 的 、 定 的话 语 方 式 , l 有 既 英 汉 两 个 民族 在 地理 环境 、文化 背 景 和思 维 观念 等 这种 话语 方 式 在不 同的存 在 、不 同 的经 验 世界 之 间 方 面 的差异 ,附 加在 饮食 词 汇本 身 概念 之 上 的 引 申 建 立起对 等 关 系 ,通 过 隐喻 使 E常语 言在新 的结 构 l

英汉食物名词的概念隐喻比较

英汉食物名词的概念隐喻比较
思维上存在 的同一性及差异性。 关键词 :英汉比较 食物名词 概念 隐喻


引言
喻 的共 性 和 差 异 ,并 分 析 这 些 隐 喻 背 后 的 理 据 ,揭 示 英 汉 民 族 对 食 物 名 词 概 念 隐 喻 的体 验 与 思 维 方 式 的 异 同 。本 研
L a k o f f 和J o h n s o n 在 《 我 们 赖 以生 存 的 隐喻 》 ( 1 9 8 0 )
L a k o f f( 1 9 9 3 )认 为 概念 隐喻 是 两 个 概 念 域 之 间 的 映射 ,参 N a t i o n a l C o r p u s 、北 京 大 学 汉 语 语 料 库 ) ( 为节省篇幅, 照 一 个 知 识 领 域 去 理 解 另 一 个 知 识 领 域 ,前 者 通 常 是 具 体 文 中用 例 不 再 一 一 标 明 出 处 。 ) 。 的 、较 熟悉 的实 体 领 域 ,称 为 源 域 ( s o u r c e d o m a i n ) ;后 者 通 常 是 无 形 的不 熟 悉 的抽 象 领 域 ,称 为 目的 域 ( t a r g e t 二 、英 汉食 物 名 词 概 念 隐 喻 的共 性 概 念 隐 喻 在 不 同 语 言 中 表 现 出 极 大 的 相 似 性 , 因 为
个事物 的认知方式 ,是概念性 的。从此,隐喻不再被认为仅 Di c t i o n a r y( 2 0 0 5 )、 《 现代汉 语词典 ( 第6 版 )》、 《 实 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是一种普通的语言现象和认知现象。
用 汉 英 习 语 词 典 》 ) 。2 . 英 汉 语 语料 库 ( T h e B r i t i S h
( 1 )H e ’s g b a d e g g .( 他 是 一 个 坏人 。 )

浅析与饮食相关的中英习语及其文化对比分析

浅析与饮食相关的中英习语及其文化对比分析

浅析与饮食相关的中英习语及其文化对比分析一门系统的语言一般都会拥有大量的习语,而习语是一门语言的精粹,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寓意深刻,带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色彩。

习语源自生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是经验逐渐创造出来的,它们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对一个民族或是一门语言来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衣、食、住、行是千百年来任何人都必须进行的最基本的生存活动,天长日久,日积月累,由此衍生出与之相关的习语不可胜数。

不同种族和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差异,这些习语的意义和用法可说是千差万别。

作为语言学习者,掌握这些习语的相关文化背景和他们的实际用途对完全深入理解一门语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我们就从中英习语中与衣食住行中食相关的习语入手,从它们反映出的中英截然不同的民族特性、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来探讨一下中英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

1 与饮食相关的汉语习语说到吃,很多人都会觉得很有兴致,一份精致的小菜能让一个人顿时口舌生津、精神愉悦。

而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家,烹饪技术自古以来就有很高的水准。

长期以来,通过劳动人民的创造,帝王贵胄的倡导,文人墨客的歌颂,我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物质上烹出了千味百肴,在精神上也结出了璀璨绚丽的硕果。

在汉语中,与饮食相关的习语相当丰富,有许多表达方式都和吃有很紧密的联系。

在此,笔者略举几个,并加以分析和探讨,比如:1)炒鱿鱼:本是一道菜肴的名称,炒鱿鱼丝,而我们现在都把它用作解雇、开除讲。

在《汉语大词典》中,炒鱿鱼被定义为:“比喻被解雇,卷起铺盖离开。

”怎么被开除了会和鱿鱼有关系呢?原来在旧社会,老板开除员工后,员工就会拿上自带的被褥等行李离开,人们偶然从“炒鱿鱼”这道菜中发现,在烹炒鱿鱼时,一块块平直的鱿鱼片遇热会慢慢卷起来成为圆筒状,这和被解雇后卷起的铺盖外形差不多,而且卷的过程也很相像,再加上“开除”这类词语太为刺耳,所以被解雇就逐渐被人们叫做“炒鱿鱼”了。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隐喻作为一种普通的修辞手段,近年来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它已经不仅仅是文学评论,诗歌欣赏的主要借助工具,而且更成了人们日常行为的基础。

在对两种不同文化的隐喻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更是能够借此对两种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有一个深入、准确的把握,对两种古老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饮食似乎只涉及到人类生存的最基本方面,但它却能够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及精神内涵。

在此,我们对英汉饮食词汇中的隐喻做一下简单的比较。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民以食为天”,见面就问“吃了么”,可见“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而在英语中也有这样一句, “Spread the table and contention will cease.” “吃”对现代人来说已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其背后蕴涵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以下就是从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一些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比较。

一、饮料酒在中英两种饮食文化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英语中有这样一句俗语,“Good wine needs no bush”。

无独有偶,汉语里也有这样一句话“酒香不怕巷深”。

从字面上看,都是和酒有关,而且两句话的隐喻意义都是指好的东西不需要宣传,自然会为人所知。

在汉语中还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成语,酒囊饭袋,专门用来隐喻无用之人,而在英文中虽然有一个极为对称的词语,“a-good-for-nothing person”,却没有像汉语中那样形象的比喻。

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牛奶在西方人的文化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有些与之有关的表达方式。

先来看“the Milky Way ”这个词,如果只是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牛奶路,显然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而之所以要把银河用Milky Way 来表示,更多的应该来自外形上的类似,银河是指在夜晚能够看到的由无数颗星星所组成的淡白色的带状物。

在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了。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是指对他人的善意和同情。

英汉“食物喻人”现象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食物喻人”现象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食物喻人”现象认知对比研究饮食词汇是语言中最富民族特色、最典型的文化词汇,能够揭示一个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

在英语和汉语中,许多饮食词汇都能借助隐喻的认知机制达到“食物喻人”的效果。

从概念隐喻角度进行英汉“食物喻人”现象的对比,发现:人类相似的生理结构、心理感知,决定了食物喻人在英汉语言中的共性;不同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和思维方式因素决定了食物隐喻的差异。

标签:食物喻人概念隐喻英汉对比一、引言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中与食物相关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

大部分的“食物喻人”现象都是人们运用隐喻的认知机制,借助食物来认知人类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Lakoff和Johnson提出“概念隐喻”的思想,是为了解释人类通过语言认识世界的认知机制。

隐喻是人类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有力的认知工具(Ungerer和Schmid,1996:114)。

隐喻不但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类理解周围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束定芳,2000:30)。

广义上,“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感受另一事物”(Lakoff和Johnson,1980:5),它不仅包含了修辞学的暗喻,还包括明喻和转喻。

本文拟采用广义的概念作为研究的基础和方法论,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入手,通过例证,对英汉语中有关“食物喻人”的词汇进行对比,进而分析英汉语食物隐喻认知的异同点及影响隐喻差异的因素。

二、相关研究食物涉及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方面,人们常常通过隐喻,用食物范畴里的具体概念来理解和表达抽象概念。

英汉两种语言中,以食物作为源域的隐喻现象非常多见。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食物隐喻进行过一些探讨和研究。

Telfer(1996)从哲学角度探讨了食物和思想的关系。

王冬梅、赵志强在《汉语饮食词语的隐喻转义》(2003)一文探讨了汉语饮食词语中的隐喻转义现象。

王雪英(2008)在《汉语—英语“食物”隐喻的比较》一文中探讨了汉英“食物”隐喻的比较,以寻求汉英两种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对比ppt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对比ppt
意指生死由对方掌控, 意指生死由对方掌控,自己只处在被宰割的 地位 •鱼肉百姓 比喻对老百姓的搜刮和剥削
蔬菜 vegetable
英汉语中都有用蔬菜来做隐喻的表达方 有些十分相似。 式,有些十分相似。
英:hot potato 麻烦的事情 汉:烫手的山芋 英:spring up like mushroom 涌现 汉:雨后春笋般冒出
•英: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 英 •汉:贪多嚼不烂 汉 •英:digest new idea 英 汉:消化新事物
英汉语上对“消化”都有吸收、领会的意思 英汉语上对“消化”都有吸收、领会的意思。
囫囵( •英:swallow the excuse•汉:囫囵(húlún)吞枣 • 吞枣
swallow的本义为吞,比喻义有相信的意思,和汉语的囫囵 的本义为吞,比喻义有相信的意思, 的本义为吞 吞枣有类似的意思,都表示不加以分析就轻易相信。 吞枣有类似的意思,都表示不加以分析就轻易相信。
4.吃的方式 4.吃的方式
尽管英汉在习惯、认知方面都有差异, 尽管英汉在习惯、认知方面都有差异,但是在吃的方式 的对比中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的对比中还是有一些共通之处。 •英:wolf one’s food down •汉:狼吞虎咽
用狼的贪婪,凶猛来比喻人饥饿时候的吃相, 用狼的贪婪,凶猛来比喻人饥饿时候的吃相,这点上的认知 英汉语是相似的。 英汉语是相似的。
英语中也有隐喻的用法在汉语找不到相 对应的词组。 对应的词组。 • full of beans 形容人精力充沛 • spill the beans 有意或无意泄漏消息 在汉语中, 豆腐块” 在汉语中,“豆腐块”比喻在报刊上发表的 小文章, 小萝卜头”比喻小人物, 小文章,“小萝卜头”比喻小人物,“大杂 比喻拼凑堆积而成的事。 烩”比喻拼凑堆积而成的事。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合理应用分析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合理应用分析

2472020年03期总第495期ENGLISH ON CAMPUS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合理应用分析文/赵夕雁就看到这个苹果,然后在学习中能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个短语现在通常是指“刻意讨好上司的人”,汉语意思就是爱拍马屁的人。

以上对英语和中文的语义差异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发现,英汉饮食习语之间在表面来说,均可以指代一种食物,但是一些基础的饮食习语中,往往蕴藏着较大的英汉差异,值得深入分析。

三、 饮食习语的语义理据随着语用过程的发展,词语的含义不断被丰富,饮食词语也逐渐形成了固定习语。

语义理据是词义的引申和比喻,通过对词义的延伸来表达对其他事物的态度与好恶,一种心理联想,例如,If they lose on Saturday, the team will really be in the soup. Soup其本义是汤,而in the soup短语则表示“陷入麻烦”。

当前,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记忆能力普遍较强,很多学生词汇量丰富,单独考一个单词时能够迅速说出它的一个含义,但是将单词放到句子中进行翻译,他们却无法得出整句话的含义。

教师应让学生记住词汇的同时,应让他们理解英汉词汇的理解差异,帮助其学会运用词汇。

例如,eat somebody’s salt,salt是英文中常见的饮食词汇,意思是盐,在这个短语例则表示“接受某人的款待”。

盐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吃了某人的盐,就说明他们之间产生了神圣的契约。

汉语中所说的“烫手的山芋”其隐喻意义是麻烦的事情,这与英语中hot potato的含义相似,其表面意思是热土豆,用来指棘手的事情。

Where is the beef?其表面意思是牛肉在哪里?这一次与源于快餐业,美国80 年代的快餐店的销售手段多为汉堡牛肉饼个大肉多,过于夸大其词,顾客在吃肉饼时找不到肉饼的影子。

这个句子现在引申为“要点何在 ”。

四、 结语饮食词汇的表面意思是我们所熟知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其丰富的隐喻意义。

英汉“食物”隐喻的认知阐释

英汉“食物”隐喻的认知阐释
Im ’ ti ed f a med- e r o w r ov t t e h ori . es
他 的思 想 还 不 成 熏 。
计 划还 在 辙 中。 2 中英 文 有 关食 物 隐 喻 的异 质 性 (ee oe eiy . h t r g n ) t
1 中英 文 中 有 关吃 的 隐喻 的 同 质性 (o o e e t ) . hm g n ]y 2 1 某 些 有 关 于食 物烹 调方 法 的 隐喻 . 11 有 关 人 体处 理 食物 的隐 喻 . 中 西方 的饮 食 习惯 具 有 某 些 差异 ,突 出 表现 在 他 们 的 烹 食 物从 口进 入 人体 并 经 过一 系 列 的 过程 ,如 吃 、 喂 、吞 饪 方法 上 。这 一 不 同也 反 映 在 与 之 相 关的 隐喻 表 达 上 。 咽 、咀 嚼 、 消 化等 。在 英汉 语 言 中 多用 这 类 的经 验 理 解 和 表 达 知 识 、信 息 的 着父亲话 里的味道。 我需要 一些时间 纪一下那些信 息。 他的文章 又长又难,让人 呓不消。
1 1 2 C MI C T O I E D N ( 流 是 喂 ) . . O - … A IN S F E lG 交 U
h t c r poo f T e ea he s n— ed he th i f ma o t m e n or ti n. Pri o rs s ne of wa b ng o e- d h p r ei f rc fe t e art li y ne.
T as e s he c hi r wa st w rg he el e t e u l f ' e i ̄ rs f ov r h s n o l
0 0w i hw sm s ig ( 0 h c a i s n . 钱少 了一 千美 元 , 出纳 员 着 急得

英语饮食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分析

英语饮食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分析

英语饮食词汇的隐喻和转喻分析郑家芳【摘要】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现象,更是认知思维方式。

隐喻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的认知活动。

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概念实体提供心理可及的认知过程。

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词义演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机制在英语饮食词语的语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Cognitive linguists assume that metaphors and metonymy are not only figures of speech, but also two thinking patterns of human beings. 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to understand and experience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Metonymy is a cognitive process in which one conceptual entity provides mental access to another conceptual entity within the same 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 The theory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to study the change of lexical meanings. The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semantic extension of the English cooking vocabulary.【期刊名称】《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5)007【总页数】4页(P93-96)【关键词】隐喻;转喻;饮食词语【作者】郑家芳【作者单位】漳州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福建漳州3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0一、引言传统语言学将隐喻和转喻看作语言修辞手段,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重要工具,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

英汉食物类隐喻习语对比及翻译

英汉食物类隐喻习语对比及翻译

英汉食物类隐喻习语对比及翻译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具有丰富的隐喻习语。

本文聚焦于英汉两种语言中与食物相关的隐喻习语,即由食物名称组成短语表达深层次的隐喻含义,从喻体的来源、选择、习语结构、翻译方法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对比。

英语食物类习语多以个体食物名称为喻体,汉语食物类习语多以食物总称为喻体。

英民族崇尚个性,善于抽象思维,汉民族讲求整体和谐,善于形象思维。

在英汉食物类隐喻习语互译过程中都应注重喻体形象的保留和隐喻内蕴的传达。

标签:食物类隐喻习语喻体翻译习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也是两种语言中词汇精华的体现。

习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义上具有整体性,具有寓意深刻、形象简洁、表达力强、文化内涵丰富的特点。

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具有丰富的隐喻习语,本文聚焦于英汉两种语言中与食物相关的隐喻习语,即由食物名称组成短语表达深层次的隐喻含义,从喻体的来源、选择、习语结构、翻译方法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对比。

一、概念隐喻理论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研究,通常被称作概念隐喻理论,它来源于莱考夫(Lakoff.G)和约翰逊(Johnson.M)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 We Live By)(1980)一书。

莱考夫和约翰逊研究了日常生活中的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而且是人类的普遍认知方式,是人们通过一种事物来认识、理解、思考、表达另一种事物的过程,是概念性的。

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而是深层的语言认知机制。

在认知过程中,人们往往参照自己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知、思考和描述无形的或难以定义的概念,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

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

人类用一个领域的经验通过隐喻来理解或阐释另一领域的经验。

因此,隐喻是概念域(domain)之间的映射(mapping)或投射(projection),也是人类感知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手段和认知模式,是新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

英汉食物的概念隐喻

英汉食物的概念隐喻

英汉食物的概念隐喻食物在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满足生理需求的物质,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英语中,食物常常被用作隐喻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或者情感。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英汉食物的概念隐喻,以及它们在文化中的含义。

首先,英语中经常使用“bread and butter”来形容某个人的日常生活。

这个表达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的基本条件或者来源。

在中国,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水米之恩”,表示生活的基本需求。

在中文和英文中,食物都被用作表达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和来源,体现了食物在文化中承载的生活重要性。

其次,英语中也经常使用“apple of someone’s eye”来形容某个人是某个人的掌上明珠。

这个表达的意思是指某个人对某个人或者某个物品非常珍贵和重视。

在中国文化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独生子女”。

这些表达都体现了食物在文化中被用来表达人们对特定事物的珍视和重视。

此外,英语中也经常使用“piece of cake”来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容易做到。

这个表达是源自于食物,用来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容易就像吃蛋糕一样。

在中国文化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小菜一碟”。

这些表达都体现了食物在文化中被用来比喻某件事情的简单和容易。

另外,英语中也经常使用“spill the beans”来形容说出了秘密或者私人信息。

这个表达的意思是指不小心说出了不该说的事情。

在中国文化中,我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走漏风声”。

这些表达都体现了食物在文化中被用来比喻说出秘密或者私人信息的意思。

总的来说,食物在英汉语言中都有丰富的隐喻含义。

食物不仅仅是一种满足生理需求的物质,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食物的隐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或者情感。

食物隐喻贯穿了英汉语言和文化,反映了人们对食物的感悟和理解,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情感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食物的概念隐喻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工具,也反映了食物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语义理据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语义理据

2010年2月第13卷·第1期宿州教育学院学报一、前言人类在参与各种生产实践、进行社会交往、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乃至从事各色家庭事务的过程中,需要一种有效的社会化的言语交流手段。

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各种观念的交融、不同看法的撞击、产生了许多丰富多彩的隐喻用法、成为增进语言表达、扩展语言功能的另一条简便有效的认知途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中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学习语言必须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饮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这种密切关系在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中也很好地得以体现。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思维观念等方面的差异,附加在饮食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引申意义和联想意义也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文化的不同,就很难理解这些习语在不同文化中的深刻寓意以及所表达含义的丰富多样性。

二、隐喻的定义英语里隐喻(metephor )这个词是沿用希腊语的metaphora ,而这个希腊词又源于meta (意为‘过来’)和pherein (意为‘携带’)。

它指一套特殊的语言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一物的若干方面被带到了或转移到另一物之上,以至第二物被说得仿佛就是第一物。

隐喻的类型形形色色,所涉及的物也有多有少,但是,作为普遍规律,‘转移’程序是彼此一样的。

隐喻是一种隐蔽陈述,是一种特殊的同类项陈述,它建立在人与自然的相似性上,是通过移位作用把一种对象及其属性转移到另一种相似却不相同的对象上去,或者借某一事物将无形的、观念的东西呈现出来,在设定着两种事物之间关系的时候,它本然地具有结构性的意义。

隐喻是语言的具有本质性的结构方式,它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在语言中创造出超乎语言的东西,而隐喻思维则正是人类在思维中超越思维而将自身存在无限扩大的基本手段和途径。

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世界,有其自身的、既定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在不同的存在、不同的经验世界之间建立起对等关系,通过隐喻使日常语言在新的结构中获得了超越现实世界的意义和体验。

英汉饮食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英汉饮食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0引言《英汉翻译教程》对习语的定义为: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1]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饮食习语,有的含蓄幽默,有的严肃典雅,不仅极具丰富的文化底蕴,而且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这些习语在结构上具有固定性,语意上具有整体性,形式也是各式各样,主要有谚语、歇后语、俗语、格言、俚语、行话,如今饮食习语已经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

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饮食习语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英汉两国民族文化的了解。

[1]1隐喻的概念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是20年来认识语言研究的焦点之一。

该理论认为隐喻是思维问题,不是语言问题,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

它的结构性定义为“隐喻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2]。

在其和约翰逊的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也指出隐喻随处可在,不仅伴随着语言,而且伴随着思想和行为。

并且总结性地概括了我们思维体系中的隐喻概念理论:隐喻的实质就是实现通过一类事物来体验和理解另一类事物[3],也就是说隐喻是概念性的,不能随意而为,是具有全面系统性的。

因此有了概念隐喻的说法。

隐喻化是日常思维的一种方式。

实际上许多词都是用隐喻的手法来表达的。

英语中许多词既有字面意义,又有隐喻意义。

例如:Time is health,在其概念隐喻的作用下,将时间和金钱两个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这两个事物有了主观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在大脑中有了联想,从而使他们融合地更加具体。

事物的相关性往往在两个事物中伴随着发生的,例如:Anger is heat(愤怒是火)。

这样出现的词汇都是日常用语中隐喻概括性的表现形式。

这种隐喻为全人类所共有。

所以只要我们掌握了简单的日常用语,对其分析理解,就可以更全面的认知隐喻了。

莱考夫以及大多语言学家都认为。

概念隐喻认知是在自身实验的基础上来研究,所以它既有普遍性,又有差异性,既有感性成分,又有理性成分。

从文化视角看英汉饮食隐喻差异

从文化视角看英汉饮食隐喻差异

体) , 通 常是抽象 概念。隐喻就是始 源域和 目标 域之间的跨域 映射 , “ 是认 知主体通过 想象和联
2 0 1 4年第 2期
从文化视角看英汉饮食隐喻差异
从文化视 角看英汉 饮食隐喻差异
黄 兰堞

黄 晓林
桂林 5 4 1 0 0 4)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 广西
要: 隐喻 不仅 是一种修辞手 法, 而且是 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反 映。英 、 汉语 中存在 大量饮食 隐喻 , 英汉饮食 隐喻 虽有 共性 , 但更 多的是存在差异 。探讨 英汉饮食 隐喻 存在的差异 以及 引起这 些差异 的文化 原 因, 对加深认 识 隐喻 、 了 解 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成功进行跨 文化 交际具有 积极 的意义。
关 键词 : 英汉对比 ; 饮食 隐喻 ; 文化 ; 差 异
中图分类号 : H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7 2 1 1 ( 2 0 1 4 ) 0 2— 0 0 1 7— 0 4
人 类 的生存 和 发 展 离不 开 衣 食 住行 , 而 饮食 又尤 其重 要 , 因为 它是人 类 维系 生命 的基本 要 素 ,
即“ 由此至彼” 之意。传 统的语 言学将 隐喻看作

种语言现象 , 一 种 用 于 修 饰 话 语 的修 辞 现 象 。
特殊的语言形式代代相传 , 从而对人 的思维 与行 为产 生 影 响 。其 次 , 隐喻受文化 的影响 和制约。
隐喻从 其 产生 、 理 解 和表 达 上 都体 现 了文 化 因素 的影 响 , 隐喻 随社会 文化 的发 展而 发展 、 随社 会 文 化 的变化 而 消亡 。 再 次 , 隐喻 对 文 化 世 界 产 生 影 响 。隐喻作 为人 类 思维 和 认 知 的工 具 , 将 某 些 成 分反馈 到 文化 世 界 中 , 影 响 人 们对 文 化 世 界 的理 解 和体 验 。总之 , 同一 社会 的文化 、 隐喻 思维 以及 语 言不 是彼 此 孤 立 的 , 而 是共 同构 成 一 个 不 可 分 割 的统 一整 体 。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语义理据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语义理据

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与语义理据
宋占春
【期刊名称】《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3)001
【摘要】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形成了大量丰富多彩的饮食习语,并且这些习语中有很多是隐喻习语.这些习语除了约定俗成的固定意义外,还因为词意的扩展而又多了联想意义,表达着生动的感情色彩.本文主要对英汉饮食习语的隐喻和语义理据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宋占春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阜新1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3
【相关文献】
1.英汉词汇化情感隐喻探索的新模式——评《隐喻,词源和文化:基于语料库的探索和方法论反思》 [J], 吴建平;戴光荣
2.英汉饮食词汇的隐喻研究 [J], 李永红
3.语言实证中的英汉隐喻文化之旅——评《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词汇隐喻模式的对比研究》 [J], 戴凌靓
4.英汉隐喻词的语义理据对比分析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J], 黄勇
5.通用英语与科技英语隐喻认知对比研究——基于《英汉多功能词典》、《汉英科
技辞典》中通用英语与科技英语基本颜色词汇、人体词汇和食物词汇中的研究 [J], 所明湘;黄燕;吉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方饮食文化以及食物词的隐喻对比

中西方饮食文化以及食物词的隐喻对比

浅析英汉食品词与文化含义的对比摘要:一说到吃,大家都不会陌生,一日三餐只当是稀松平常。

正因如此,大家都没有深入去探讨我们的饮食习俗与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究竟食品词和文化有怎样的渊源呢?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背景下食品词又有怎样的特定含义呢?本文将从分析二者异同出发,浅析英汉食品词与文化含义的对比,旨在揭示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各自精彩之处,我们不仅要熟悉自己的传统文明,也要了解西方文化传统,并且要懂得如何从不同方面进语言文化的对比。

关键词:食品词,对比,文化含义,隐喻引言:民以食为天,人们日常生活最离不开的莫过于一个“吃”字。

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几千年来饮食都是各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文化,饮食往往是个很好的研究切入点。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古国,饮食文化自然也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对于这一点相信每个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侨都是深有体会的,当把目光引向西方国家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的饮食文化同样也极具特色和魅力。

当我们谈到文化时,语言是必须要与之联系到一起的,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轨。

同样,中西方的饮食文化在各自的语言文字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从英汉两种语言角度出发而探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食品词的异同以及各自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正文:无论在中国还是欧美国家,食物往往都承载着许多特定含义,从食品词的角度观察往往可以了解到整个文化背景的一般概况。

我们先来看看中西方食品词的一些异同。

中西方食品都丰富多样,相比而言中国的食物种类更为丰富。

蔬菜类(Vegetable)有南瓜(pumkin)青椒(green pepper)胡萝卜(carrot)西红柿(tomato)土豆(potato)等常见的,但是我们国家蔬菜的范围更为广范,除了常见的外还有菜花,豆角,蕨类植物等通常也列入我们的蔬菜食谱。

肉类(Meat)区别更大,中西方猪肉(pork)牛肉(beef)羊肉(sheep)鸡肉(chicken)鱼(fish)等是共同的荤菜来源,但是中国人吃狗肉,猫肉,动物内脏等一系列外国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的肉类食物。

英汉饮食隐喻的跨文化对比

英汉饮食隐喻的跨文化对比

英汉饮食隐喻的跨文化对比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传统的隐喻观把它看作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从认知的角度看,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并反映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一、隐喻的认知观隐喻研究源远流长,它始于亚里士多德,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亚氏在其名著《诗学》中指出,“隐喻是用一个词替代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

”这被称为隐喻的古典观。

即将隐喻看成是对普通平淡语言的装饰,是为了获得某种效果而使用的修辞手段,是偏离正常语言的表达方式。

传统的隐喻观还包括隐喻的浪漫观。

它认为所有语言都是隐喻,隐喻是语言不可缺少的东西。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隐喻的认知观是其浪漫观的发展。

它认为隐喻在语言中无处不在。

Lakoff &Johnson 在其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提出:“语言不只是语言或词语的问题。

相反,我们认为,人们思维过程大都是隐喻的,即人类的概念系统是以隐喻为结构的(1980:6)。

”他们的理论被称为“隐喻概念理论”。

尽管隐喻是个概念现象,但人们还是通过语言来接触隐喻。

因此,隐喻不仅是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方式,也是思考事物的方式。

人们说话中有隐喻,是因为人们用隐喻来思考。

一言以蔽之,隐喻是人们思考和谈论世界的重要方式。

隐喻概念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认知域之间的隐喻映射以及隐喻是如何制约人类思维和行为的。

关于认知域,他们提出,“隐喻的实质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1980:5)。

”这里所说的“另一类事物”指的是“源域”(即喻体),通常是具体概念; 而“某一类事物” 指的就是“目标域”(即本体),通常是抽象概念,隐喻就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浅析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刘莼* 黄建滨**摘要:近年来,隐喻不仅仅被认为是一种纯粹的文学手段,而且已逐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现象。

人们对语言的了解和认识也已不再局限于字面涵义,而应当更多地挖掘其丰富而且更为深刻的修辞意义。

本文将对英汉饮食词汇中的隐喻现象作简单的列举,比较和分析。

并从列举、分析英汉饮食文化中的单词、习语、谚语等入手,对这一方面的隐喻现象进行跨文化比较。

关键词:隐喻饮食词汇文化差异隐喻作为一种普通的修辞手段,近年来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它已经不仅仅是文学评论,诗歌欣赏的主要借助工具,而且更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认知、行为的基础。

因此,隐喻不再只是语言学家的研究任务,而是人们认知、行事的出发点及有力武器。

在对两种不同文化的隐喻的比较过程中,我们更是能够借此对两种文化的相似和差异有一个深入、准确的把握,对两种古老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文化底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饮食似乎只涉及到人类生存的最基础方面,但这个生存根本却能够折射出丰富的文化及精神内涵。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英汉饮食词汇的比较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我们拟对此进行探讨。

1.隐喻概论1.1 隐喻的发展亚理士多德说,最最了不起的事就是成为一位隐喻大师。

这是一件无法通过简单学习就掌握的事,其本身也是天才的一种标志。

但即使给予隐喻如此高的评价,在亚理士多德的时代,隐喻仍然只是作为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段来研究的。

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人从语义学角度来研究隐喻。

对隐喻真正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则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们开始意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修辞手段,它事实上已经是一种认知现象,影响到了人们的心理、文化和生活各个层面。

Lakoff在其和M.Johnson 合作的著作Metaphor We Live By中指出,隐喻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只是一种表达诗意的手段,是一种修辞的工具。

而事实上,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不仅在语言中出现,更是在我们的思想行动中体现出来。

因此,在他们看来,我们平常的理念系统在本质上都是隐喻性的。

1.2 隐喻的定义再来看一下不同的字典对隐喻的定义和相关评论。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是一个能取得特殊效果的单词或者词组,使它不再具有其通常的含义或者字面意义。

在隐喻的使用中,没有用到功能词汇,对某一事物的描述是通过一个与之有可比性的事物的描述来实现的。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隐喻,是用某种名称或描写性的词汇去描写人或物的譬喻,但不能用这种名称或描写性词汇的字面意义去说明人或事物,因此只能暗示一种类比的意思。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隐喻,比喻的一种,不用“如”、“似”、“像”等比喻词,而用“是”、“就是”、“成为”等词,把某事物比拟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种事物。

如“荷叶成了一把撑开的小伞”。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由此可见,对隐喻的定义和侧重点也许不完全一致,但不管在英语还是汉语中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隐喻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相关和可比关系。

就像Lakoff所说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了解和体会某一种事物。

1.3 隐喻的理解及其作用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对隐喻的理解已经不能只是局限于纯粹修辞学或者语义学的角度了。

对隐喻的理解还要更多地依赖于语境,或者说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认识隐喻也许更加符合现在的观点。

Grice的合作原则和D.Sperber & J.Wilson等人的相关原则都可以用来解释隐喻现象。

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束定芳,《隐喻学研究》):第一,创造新的意义,第二,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也就是说,隐喻的联系可以是一种对已经存在的关联的新的诠释,也可以是人们的一种全新的认识事物的角度。

但不管是哪一种认识,勿庸置疑,隐喻在人们认知的过程起了极大的作用。

2. 英汉饮食词汇隐喻对比中国人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民以食为天”,见面就问“吃了么”,可见“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而在英语中也有这样一句, “Spread the table and contention will cease.”“吃”对现代人来说已绝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问题,其背后蕴涵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和思想内涵。

以下就是从隐喻的角度对英汉语中与吃有关的一些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比较。

2.1 饮料酒在中英两种饮食文化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英语中有这样一句俗语,“Good wine needs no bush”。

无独有偶,汉语里也有这样一句话“酒香不怕巷深”。

从字面上看,都是和酒有关,而且两句话的隐喻意义都是指好的东西不需要宣传,自然会为人所知。

在汉语中还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成语,酒囊饭袋,专门用来隐喻无用之人,而在英文中虽然有一个极为对称的词语,“a-good-for-nothing person”,却没有像汉语中那样形象的比喻。

与中国文化不同的是,牛奶在西方人的文化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有些与之有关的表达方式。

先来看“the Milky Way ”这个词,如果只是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牛奶路,显然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而之所以要把银河用Milky Way 来表示,更多的应该来自外形上的类似,银河是指在夜晚能够看到的由无数颗星星所组成的淡白色的带状物。

在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联想了。

e.g.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这句话译成汉语相当于“覆水难收”,表示已成事实,难以挽回。

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是指对他人的善意和同情。

在中文里,有出自《孟子*告子上》的“恻隐之心”与之相对应,但却没有了隐喻的含义。

2.2 食物2.2.1 主食“a bread and butter job”在英文中指用以谋生、赖以生存的工作。

“a bread and butter letter ”是指对主人表示感谢的信。

“breadline”则是指等候领取救济金的队伍。

“out of bread”可以指失业。

由此看来在英语中把生存的最基本问题和日常生活的最根本问题的相似性联系了起来。

在汉语中就直接用“生计”来表达这个意思,而没有使用隐喻的手段。

在汉语中,“饭碗”可以表示工作,因此有了“端饭碗、保饭碗、砸饭碗、抢饭碗”等比喻说法。

“家常饭”比喻司空见惯的事,“大锅饭”比喻平均分配的方式,“大锅贴”本是一种面食,但可以比喻打耳光,“夹生饭”比喻开始做得不好,再做也很难做好的事,“空心汤圆”比喻没有内容而徒有形式的事。

包子和馒头在做法上只是有馅和无馅的区别,但“土包子”比喻没有见过世面的人,而“土馒头”却比喻坟墓,意象差别非常大。

这些比喻都非常形象生动。

2.2.2 肉类“meat”这个词在英语中有最基本、最主要的意思。

“the meat of something”就是用来比喻最主要、最有趣的一部分内容。

“meat and potatoes”在美语中指讨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meat and drink to som eone”则是对某人来说有趣或者很容易做的小事。

这个意思有点类似于汉语中的“小菜一碟”的用法。

“Meat”在这些短语中的意思如果从汉语的角度来考虑,似乎只能用“菁华”一词来替换。

因为“肉”这个词在汉语里,更多的是贬损的含义。

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意指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只是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鱼肉百姓”用来比喻对老百姓的搜刮和剥削。

2.2.3 蔬菜hot potato用来指棘手而麻烦的事情,汉语中则说“烫手的山芋”。

spring like mushroom 到了汉语里则成了“雨后春笋”;as cool as cucumber 比喻人头脑十分冷静,汉语中有“泰然自若”,“从容不迫”,但既没有了隐喻的含义,更在语义上有所偏差;full of beans 用来形容人精力充沛,Spill the beans则指有意或无意的泄漏消息。

这两个隐喻的用法在汉语中都找不到相对应的词组。

the carrot and stick approach 用来指一种软硬兼施的激励方法。

也就说,做好了有奖励,而一旦没有完成相关任务,就会受到惩罚。

这个词组据说是美国作家Dashiell Hammett在其名著The Maltese Falcon(《马耳他之鹰》)中首先用到的。

在汉语中,“豆腐块”比喻在报刊上发表的小文章,“小萝卜头”比喻小人物,“大杂烩”比喻拼凑堆积而成的事。

2.2.4 水果从收集到的有关水果的隐喻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语文化对苹果情有独钟。

这里只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the apple of one’s eye 译成汉语正好就是“掌上明珠”的意思,在英语中,apple被用来形容眼睛的瞳仁,自然是非常宝贵的,而汉语文化中就很直接的拿一样非常值钱的东西来比喻。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英汉两种文化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差距。

再有一个lemon的例子。

柠檬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舶来品,这从发音上就能体现出来。

在英语里,lemon 却被比作是次品。

例如:Only three weeks after I bought my new car, problems started. First, the door wouldn’t close, then the brakes failed. I should have known the car was a lemon when the dealer gave me five hundred dollar discount.汉语中的“吃人参果”比喻非常开心愉快,因为人参果很难得,能吃到当然心情很好。

“吃黑枣”这一表达法利用子弹像黑枣的联想比喻被枪毙。

“软柿子”则利用熟了的柿子的软的特点比喻软弱好欺。

2.2.5 鸡蛋很难把鸡蛋归入肉类或是蔬菜类,因此在这里单独列为一项。

在对鸡蛋一词的隐喻使用上,英汉语中有较多的相似之处。

在中英两种文化中,鸡蛋都和财富联系了起来。

nest egg 指额外攒下来的钱,或者说私房钱Don’t lay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 体现了一种理财观念,而进一步深入可以理解为做事不能孤注一掷。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正好对应了汉语中“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说法。

bad egg 在英文中意为坏人,而在汉语中也恰巧有“坏蛋”这样一个词语。

egg head 用来比喻知识分子,这个用法在汉语中则找不到相应的词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