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合集下载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围城》中隐喻的翻译
之效 。
3 . 2替换 由于不 同民族或 国家的文化背 景 、风俗 习惯 、历史 进 程 、地 理 位 置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 某 些 隐 喻 为 本 民族 所 特 有 。英语 中也有许 多隐喻与汉 语中 的隐 喻区别很大 ,有 时 候 中英 文 化 中概 念 隐 喻 形 成 的经 验 基 础 并 不 完 全 相 同 。 若 将 源 语 中 的 概 念 隐 喻 直 译 到 译 文 中 ,译 文 读 者 并 不 能 获 得 相 同 的 认 知 效 果 。 这 样 的 隐 喻 在 翻 译 的 时 候 应 该 根 据英语 的习惯 ,转换 喻体 ,舍 弃原来英语字 面上的喻体 形 象 , 在 目的 语 中 可 以找 到 相 似 的 概 念 隐 喻 ,加 以替 换 , 来传达 原文的意思。例 如: 辛楣道 : “ 我并没 有那样 气量 小—— 这全是 你不好 , 听 了许 多闲话来告诉我 ,否则我耳根 清静 ,好好 的不会

此隐 喻属 于结构 隐喻 。 “ 税 ”在 此处指 的是付 出的代 价。 “ 代 价是税 ”在 中 国文化 中的这两个概念 ,相似之处 都为义务 的、非主动 的。 T o l l 在英文 中的概念意义为 “ 通 行费 ,税 ” ,而 其引 申意义为 “ 代价 ” ,由于中英文读者 在这个概 念上有相 同的认知基础 ,始源域 “ 代价 ”的特 征能够 映射到 目标域 上,所 以采 用直译 能起 到异 曲同工
概 念 隐喻 理论
■_
下只好舍弃始源域 ,采取意译的策略。
3 . 1直 译 世 界 各 民 族 文 化 各 异 ,但 是 人 类 在 生 存 和 进 化 中也
享有相 同的观点和认 知,在思 维和 行为方面 有一定程度 上 的相似 性 ,存在着 相同 的概念 隐喻 。汉语 中有很多隐 喻在字面 涵义、喻体 形象和 比喻意义方面与 英语的隐喻 致或者 喻体在英语 读者 中的联 想意义相 同,这个时候 就 采 取 直 接翻 译 的 策 略 。例 如 : 吐 了么? 没有 关 系的。第 一次 坐飞机 总要 纳点税 。

从语境角度看概念隐喻及隐喻的翻译

从语境角度看概念隐喻及隐喻的翻译
的隐喻翻译策略。 关键词 :语境 ;概念 隐喻 ;隐喻翻译 ;翻译 策略 中图分 类号 :H0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 0 9 5 —4 1 4 X ( 2 0 1 3 ) 0 5 —0 0 5 1 —0 4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可 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隐喻研 究有着悠久 的历史 ,也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话题。隐喻一
有 了新 的认 识 。学 界也 产 生 了大量 从 新 的角 度对 隐 喻 的 研究 ,然 而对语 境 与 隐喻 关 系 的研 究 比较少 。语 境 对概 念 隐 喻的理 解 和 翻译有 着 不 可忽视 的作用 。本 文 试 图从
过程 。鉴于以上理论很多文献 已做过详细的阐述 ,本文
不再 赘述 。
作者俺介 : 唐娴 ( 1 9 8 2 一 ) , 女,讲师,硕士 , 研究方向:语言学 、 翻译
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思想就 是 “ 隐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 ’ ,也就是说隐喻是概 念之间从源域 向目标域的跨域映射。这种映射关系是基 于人体经验 的映射 。隐喻思维是人类大脑对世界概念化
的一种 认 知过 程 ,并且 是 一 种具 有 系统 性特 征 的概 念化
在 《 我们赖 以生存 的隐喻 》中提出来的 ,使人们对隐喻
第2 6卷 第 5期
2 0 1 3年 1 0 月








Vb 1 . 2 6 NO . 5 Oc t . 20l 3
J O U RN A L 0 F W UH A N TEX TI LE U N I V ER SI TY
从语境角度看概念隐喻及 隐 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 3 0 0 7 3 )

浅谈隐喻认知以及隐喻翻译

浅谈隐喻认知以及隐喻翻译

浅谈隐喻认知以及隐喻翻译隐喻在视觉艺术、文学、演讲和其他表达形式中都是经常被使用的语言工具。

它们可以激发读者或听众的想象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表现力。

然而,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下,隐喻的理解和翻译可能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隐喻的认知和翻译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隐喻的认知隐喻是一种将某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比较方式。

它们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来传达信息,强调其相似性和关联性,尤其是当与实际情况相比时,以便更清晰地解释某些复杂的概念。

在隐喻的措辞中,表示被比较对象的是“喻体”,而被比喻对象的是“喻义”。

例如,我们经常听到“生命是一段旅程”这种说法,这是一种强调人类的一生是一种旅程的隐喻。

隐喻的理解需要读者或听众理解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那么,在认知隐喻时,我们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的呢?现代的认知科学认为,隐喻的理解是基于比喻模型的,这意味着我们首先将被比较的人或物进行编码或”估值”(如判断它们的高度、颜色、大小等),接着将喻体的特征与喻义进行比较,并在喻体中找到与已知语境相关的“义项”或“共鸣”,以此来完成隐喻的理解。

与此同时,当我们对语言进行理解时,我们的大脑会根据我们的经验、知识和文化背景,来理解这些隐喻,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因此,读者或听众所理解的隐喻可能因其经验、文化和教育背景而各不相同。

二、隐喻翻译的挑战由于隐喻依赖语境的环境,难以轻易地将其直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

事实上,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隐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

因此,在进行隐喻翻译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文化差异在进行隐喻翻译时,不仅需要了解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背景,还需要对原文隐喻所涉及的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

在西方文化中,常用的隐喻可能在东方文化中无法完全理解,反之亦然。

例如,“Is it raining cats and dogs?”这是一种常用的英语隐喻,意思是“下大雨”。

但是,如果翻译成中文,直译的话,可能会被理解为猫和狗从天上落下来了。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视角下《围城》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作者:叶枫来源:《速读·下旬》2017年第05期摘要: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1980年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

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围城》英译本中的隐喻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选择的英译本译作有得失之处。

在进行文本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到文本的深层含义,将隐喻的内容考虑在内。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围城》一、引言1947年,钱钟书的《围城》一经出版,立刻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围绕抗战初期中国各阶级人民的群像,钱钟书使用了大量的隐喻,多含讽刺意味,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

随后,珍妮·凯利(Jeanne Kelly)和茅国权分别翻译了《围城》,将中国的“新儒林外史”介绍给了外国读者。

本文将结合概念隐喻理论,针对英译本中隐喻的翻译,评判英译本中对于讽刺意味的翻译程度,以及在概念隐喻的三个结构层面的体现。

二、概念隐喻早在1958年,德国语言学家Weinrich就开始系统性地阐述他的隐喻理论。

Weinrich认为每个词、物都可以用隐喻表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向场(image field),即始源意向(image donor)和接受意向(imagerecipient)的连接。

由于“融合在意向场的隐喻才最易被人接受”,因此意向场是由文明与社会塑造而成,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相似的意向场。

1980年,美国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其中正式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

类似于Weinrich的意向场理论,Lakoff认为隐喻是基于若干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隐喻的认知力量在于始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之间的一系列映射(mapping)。

概念隐喻视角下政治语篇中的隐喻翻译研究——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隐喻翻译为例

概念隐喻视角下政治语篇中的隐喻翻译研究——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隐喻翻译为例

202概念隐喻视角下政治语篇中的隐喻翻译研究——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隐喻翻译为例刘燕梅 钟焕春 华南理工大学摘要:隐喻研究从修辞学到认知语言学的转向为隐喻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是两个不同概念域(范畴)之间的映射关系。

政治语篇通常用隐喻概念化其所要传播的政治理念与政治议题,隐喻的翻译成为政治话语对外传播的关键。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视角,从认知的角度探讨和分析201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翻译策略,并尝试指出其中隐喻翻译的不足及提出解决翻译方法。

关键词:概念隐喻;映射;政治语篇;隐喻翻译一、概念隐喻理论隐喻历来被视为语言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范畴,传统的隐喻观点认为隐喻只是语言层面问题,是词汇问题,只存在于文学语言中。

1936年,Richards 提出隐喻研究的互动性理论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隐喻性概念,突破了传统修辞学将隐喻仅仅作为一种辞格来研究的局限。

Richards(1936)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

隐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口头交际中平均每三句话就会出现一个隐喻。

到上世纪80年代,Lakoff (1980)等人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概念结构和认知机制,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所依赖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

概念隐喻理论将隐喻纳入认知范畴,成为认知语言学中最热的研究焦点之一。

概念隐喻理论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 &Johnson ,1980)一书中首次提出,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Lakoff ,1993)一文中得到系统阐释,是Lakoff &Johnson 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隐喻理论。

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映射,具体来说是从一个具体概念域向一个抽象概念域的映射;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一种思维方式。

《2024年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隐喻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修辞手法,在汉英口译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还深化了信息的内涵。

然而,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及表达习惯的差异,隐喻的翻译成为口译中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探讨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策略,以期为口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关联理论概述关联理论是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它认为交际过程是一个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

在口译中,关联理论强调译员应根据语境寻找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隐喻的翻译过程亦应遵循这一原则,通过寻找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关联,实现隐喻意义的准确传达。

三、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挑战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挑战主要来自文化差异、语言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文化差异导致隐喻含义的差异,语言差异使得隐喻的表达方式不同,而思维方式的差异则影响了隐喻的理解和接受。

这些因素都增加了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难度。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一)直译加解释策略直译加解释策略是指在口译过程中,将隐喻的直接意义进行翻译,并辅以解释或补充说明,以帮助目标语听众理解其隐含意义。

这种策略适用于文化内涵相似或相近的隐喻。

例如,汉语中的“像太阳一样热情”,可以直译为“As enthusiastic as the sun”,并补充说明“表示非常热情”。

(二)意译策略意译策略是指根据语境和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对隐喻进行重新表述,以实现意义的对等。

这种策略适用于文化内涵差异较大的隐喻。

例如,汉语中的“鱼水情深”,可以意译为“close an d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like fish and water”,以更好地传达原意。

(三)释义加重构策略释义加重构策略是指对隐喻进行解释和重构,使其在目标语中产生与源语相似的表达效果。

这种策略适用于源语与目标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表达的隐喻。

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看《飞鸟集》汉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

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看《飞鸟集》汉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

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看《飞鸟集》汉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覃乃川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上)》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概念隐喻理论(亦称隐喻概念),是由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其著作Metaphors We Live by中首次提出,并被学者们广泛关注。

这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意义上隐喻只是单纯修辞手法的看法,而且使得隐喻翻译的研究进入来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

泰戈尔《飞鸟集》通过自然、人文以及情感的生动形象描写,向人类传达许多的人生哲理。

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研究《飞鸟集》汉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并分析总结其翻译策略,可以为今后隐喻翻译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

【总页数】2页(P195-196)
【作者】覃乃川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9
【相关文献】
1.从概念隐喻的视角看《围城》中的情感隐喻翻译 [J], 郑凌燕
2.从文化翻译理论视角看汉英典籍翻译信息补偿--以林戊荪《论语新译》英译本为例 [J], 刘琳;梁颖
3.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莫言英译作品中的隐喻翻译策略 [J], 郝青;贺华丽
4.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莫言英译作品中的隐喻翻译策略 [J], 郝青;贺华丽;
5.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看《飞鸟集》汉英译本中的隐喻翻译 [J], 覃乃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何杰、罗天妮的《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拟人隐喻翻译研究》

何杰、罗天妮的《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拟人隐喻翻译研究》

何杰、罗天妮的《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拟人隐喻翻译研究》《何杰、罗天妮的《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拟人隐喻翻译研究》》是一篇重要的学术发表,深度探讨了拟人隐喻(personification)的概念。

研究者认为,拟人隐喻是文学翻译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在译者和译文中创造出叙事节奏和情感抒发的空间。

拟人隐喻是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手法,它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诗人的感情和思想。

诗人用拟人隐喻将一种感情表达成物象,让读者通过物象来感受特定的情感。

例如,可以把太阳或风视为“人”一样活跃起来,以此来表达对自然的热情、对未知的渴望和对未来的追求。

然而,拟人隐喻不仅可以用来表达情感,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的意义。

例如,通过拟人隐喻,诗人可以把一种抽象的概念,如时间、空间、爱情、生命等,转化为一些具体的物象,使读者有一种同情或者投入的情感,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何杰和罗天妮就拟人隐喻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们探讨了拟人隐喻如何成为一种诗歌翻译的有效手段,以及拟人隐喻如何影响诗歌翻译的形式和内容。

他们认为,拟人隐喻可以用来指示译者在创造性翻译中的空间,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运用拟人隐喻来保留诗歌原文的情感特征。

例如,在翻译当中可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一些具体的物象,以此来保留原文中的情感特征,比如将“思念”转化为“海洋”,或者将“等候”转化为“鸟儿”。

拟人隐喻还可以用来控制诗歌的叙事节奏,以便使句子的长度和诗歌有机地衔接起来。

这篇文章对于拟人隐喻在诗歌翻译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使研究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拟人隐喻的作用和意义。

研究者们认为,拟人隐喻是诗歌翻译中一种重要的技能,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把原文情感特征传达给读者,并控制诗歌的叙事节奏。

借助拟人隐喻,译者可以把抽象概念表达成具体的形象,从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综上所述,拟人隐喻在诗歌翻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种有用的技巧。

研究者认为,拟人隐喻可以帮助译者在诗歌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情感特征,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目的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探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探究隐喻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关于翻译隐喻的研究也日益重视。

目的论视角作为当代理论研究的新视角,对于隐喻翻译也提出了新的认识。

本文将以目的论视角来探究隐喻翻译,并分析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本文将对目的论视角进行概述。

目的论视角是以语言使用者与其目的为基础,认识语言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文本,以及传达准确消息的过程。

该视角是一种以目的为导向的功能句法论,其理论假定语言使用者的目的是通过语言传达信息,而翻译的目的是在不同的语言系统之间实现准确的信息传达。

因此,语言使用者在传达信息时,需要注意语言设计,句法结构,语义内容,以及场景因素,而其中隐喻作为句子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影响着翻译者的翻译行为,翻译隐喻也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其次,本文将针对目的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进行探究。

首先,从翻译隐喻的定义入手,翻译隐喻是指在语言以外的实体的比喻,它可以指具体实体,也可以用抽象的概念来表示。

翻译隐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述一个概念或情绪,以传达更深层次的信息。

其次,本文将探讨目的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指出在翻译隐喻时,译者应该深入研究文本的内涵,注意文化背景、语境、文体的差异以及母语和目的语的不同,从而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翻译手段。

例如,在英语表达中,“a heart of gold”可以用“一颗善良的心”来表达,而在汉语语境下,则可以使用“一颗金子般纯洁的心”更好地传达出原文的信息。

最后,本文将简要分析目的论视角下翻译隐喻研究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隐喻翻译的研究还处于早期,存在着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目的论视角的研究仍将被重视,在今后的研究中,目的论视角将继续深入探究语言使用者的目的,以及翻译者在翻译隐喻时应该注意的文本要素。

同时,未来的研究也将以翻译实践为基础,培养一批具有跨文化敏感性的优秀翻译人才,从而实现信息的准确传达。

综上所述,本文以目的论视角探究隐喻翻译,分析了目的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在翻译隐喻时应遵循的原则。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隐喻翻译

从概念合成理论看隐喻翻译
o c n t e mea h rc o c p y tm u n h i n u lta iin a d a mst x lr h ig itc c uri h tp o i alc n e ts se d r g t e bl g a rnsto n i o e po e t e l usi i i n me h ns b c u t a i e e c sa fc h r n l t n o tp o . c a im y whih c l urldf r n e fe tt e ta sa i fme a h r f o K e r s: o c p u lb e d n h o ; tp o ;r n lt n; e e c s a e y wo d c n e t a ln i g t e r mea h r ta sa i g n r p c y o i
际转 换 过程 中所 发生 的变 化 , 而 解释 文化 因 从 素在 隐喻翻译 过程 中作用 于语言 的机制 。 类 属空 间 (e e csae 在 两 种语 言 中存 gnr pc ) i
过程 中只能 做到部分对 等或者 根本不对 等 :归 化策 略往 往造成 隐 喻在 源语 言 中固有 的本 体 、 喻体 及其 内在联 系 被破坏 , 异化 策 略则 容易 而 给缺少背景知 识 的渎者 在理解上 带来 困难 。文
隐喻是人类 思维和认 知世界 的基 本方式之


隐喻在各种语 言 中的广泛使用让 文学作 品
主要集 中在翻 译策 略上 , 即如 何通 过 归化 和异 化 的合 理选 择 来获 得最 大 限度 的功能 对等 , 而
试 图从构成 隐喻 的概 念系统及 隐喻本身 的认知 角度 来解释 这一 问题 的研究则 不多 。本 文试 图 利用 概 念合 成理 论 , 认 知角 度分 析构 成 隐喻 从

英语消息中的隐喻翻译:概念隐喻理论视角讨论

英语消息中的隐喻翻译:概念隐喻理论视角讨论

英语消息中的隐喻翻译:概念隐喻理论视角讨论作者:张喆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第01期【摘要】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引进到英语消息翻译中,对英语概念隐喻进行分类,对英语消息的准确翻译和贴合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次研究基于概念隐喻理论视角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对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以及“概念隐喻理论”对提高英语学习者英语能力和翻译策略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英语消息隐喻翻译概念隐喻理论一、概念隐喻的概念内涵和相关理论1.概念隐喻的概念内涵。

随着可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概念隐喻这一命题,将隐喻研究推向学术界的新高潮。

自古希腊时期以来,就一直存有研究隐喻相关问题的学者,其中部分隐喻观点被后人称之为“对比理论”,并将这种理论局限于修辞学研究范围中。

然而,可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明确隐喻的认知功能,他们在文章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这也就是所谓的“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在本质上都是隐喻的”。

并且还指出隐喻可以理解为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映射。

由于语言与人们的认知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而各英语和汉语也存在隐喻的密切关系。

2.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

根据可考夫和约翰逊的理论系统研究,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的,那也就是人类的认知系统是由隐喻构造的。

而概念隐喻就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典型性的认知模式,对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抽象客观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人类认知隐喻结构中,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交融,从而实现对两种毫无相关的事物的认知。

基于这种概念隐喻的理论,概念隐喻是英语学习和理解的主要策略之一。

韩礼德曾经说过,语法隐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际隐喻,另一种就是概念隐喻。

概念隐喻主要体现在概念元功能的及物性上,及物性将人们现实世界的所见所闻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分为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以及存在过程。

概念隐喻视角下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隐喻翻译研究

概念隐喻视角下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隐喻翻译研究

概念隐喻视角下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隐喻翻译研究概念隐喻视角下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隐喻翻译研究引言: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方式,是一门既有艺术又有科学性的学科。

在文学翻译中,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于隐喻的翻译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以概念隐喻作为视角,探讨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隐喻翻译,以期从中探索隐喻翻译的实践策略和文化转换的问题。

一、概念隐喻的概述概念隐喻是指在人们思维、语言和文化中使用的抽象和具体概念之间通过比较来建立联系的隐喻。

通过概念隐喻,人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通过与具体的概念相联系,使其更加形象化和易于理解。

在文学作品中,概念隐喻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物理物质与抽象概念之间的类比、人物形象与某种特性之间的联系等。

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隐喻分析1. 动物隐喻在小说中,作者将动物与人物形象进行隐喻,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

例如,苔丝被描述为一只“野鸟”,象征着她的野性和难以驯服的个性。

而安吉丽娜则被比喻为一只“小鸽子”,暗示着她的柔弱和温顺。

在翻译中,如何准确传达这些动物隐喻的意义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张谷若在翻译中选择了与动物相关的词汇,如将苔丝翻译为“野鸟”,这样能够较好地传达出原文中的隐喻意义。

2. 自然与人的联系隐喻小说中充满了自然与人的联系的隐喻,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暗示着人物的情感状态或者命运的预示。

例如,雪花是一种重要的隐喻元素,表达了人物的纯洁和再生。

苔丝经历了种种磨难后,最终获得了自在和解脱,可以与大自然一同生活。

在翻译中,如何将自然景物的隐喻意义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张谷若采用直译的方式,使得读者可以直接感受到原文中隐喻的含义。

例如将“雪黎芬花”翻译为“黑穗的雪花”,直接传达了原文中的纯洁和再生的意义。

三、概念隐喻翻译策略1. 保持隐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翻译隐喻时,需要注意保持原文中隐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得读者可以在翻译文本中感受到隐喻的存在。

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的英汉翻译

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的英汉翻译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概念语法隐喻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曹慧君1,王朝轶2(1.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300;2.营口理工学院外语教研部,辽宁营口115014)收稿日期:圆园18原04原28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15AYY004)作者简介:曹慧君,女,辽宁葫芦岛人,大连海洋大学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课程教学论研究;王朝轶,女,辽宁鞍山人,营口理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课程教学论研究。

摘要:“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法及功能文体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功能语言学界的研究热点。

在英汉翻译中,概念语法隐喻与语义翻译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可以将概念语法隐喻作为理论基础,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概念语法隐喻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从概念语法隐喻在英汉翻译中的翻译途径入手,围绕一致式和隐喻式的区分、语法隐喻的范围及英汉翻译中隐喻认知差异的主要原因等问题,阐述概念语法隐喻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二语习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概念语法隐喻;英汉翻译;翻译途径中图分类号:G20;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50(2018)04-0140-05在英汉翻译中,概念语法隐喻隶属于语法隐喻的一部分。

英国当代语言学家、英汉翻译界泰斗韩礼德(M.A.K.Halliday)先生在介绍语法隐喻理论时,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

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语法隐喻对文意的影响较大。

语言隐喻中对语言的元功能十分重视,在英汉语义交互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语法隐喻给予充分的重视,那么翻译结果将会出现重大的偏差。

因此,研究语法隐喻对于英汉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隐喻及语法隐喻概述(一)隐喻概述1985年,以韩礼德先生为首的第一批学者对语言中的隐喻展开了首次研究,其后多位学者对语言学中的隐喻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隐喻,一般指的是以集体为单位的社会团体在相对不同于该团体的面前使用具有一定隐瞒和识别性的隐秘语[1]。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隐喻翻译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隐喻翻译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概念隐喻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隐喻翻译陈微微 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基金项目:本文为2018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青年项目“认知诗学关照下的中国古典艺术散文英译研究”(项目编号:L18CYY00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

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目的语中再现源域到目标域映射的过程;是一个从思维到语言的互动过程,而不是语言层面的符号转换过程。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首先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探讨了文学作品中隐喻的翻译过程,再通过具体译例分析,探讨中国古典艺术散文隐喻的具体翻译策略。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隐喻翻译过程;隐喻翻译策略作者简介:陈微微,1987年生人,女,蒙古族,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化工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和文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85-03中国古典艺术散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其语言优美,极具艺术魅力,它是古代文人抒发情感志向的载体,充分表达了儒道禅三家哲学影响下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

古典艺术散文的顺利传播能够使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传递给国外,使世界各国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及其传统文化。

因此,中国古典艺术散文的译介工作十分重要,然而其复杂的隐喻内涵给译者带来巨大挑战。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译例分析,探讨中国古典艺术散文中的隐喻的翻译技巧。

一、概念隐喻理论隐喻在传统上属于语言学层面的修辞学范畴。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认知现象。

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在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来解释隐喻现象,并指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

何杰、罗天妮的《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拟人隐喻翻译研究》

何杰、罗天妮的《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拟人隐喻翻译研究》

何杰、罗天妮的《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拟人隐喻翻译研究》近年来,隐喻翻译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因为它使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含义。

隐喻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语言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表达抽象的内容,而不用把它笼统化。

何杰和罗天妮的文章《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拟人隐喻翻译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是关于隐喻翻译的一项重要研究。

文章旨在探讨诗歌中故意形象化的拟人隐喻所反映出的语义特点,以及它对翻译的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研究》中所涉及的主题,着重讨论拟人隐喻的概念特点以及它在翻译中的应用。

在介绍文章的内容时,何杰和罗天妮首先介绍了拟人隐喻的定义。

他们定义拟人隐喻为“以抽象的概念、事物或活动为比喻的外在形象,赋予它们人类的性格、言行、特征和行为机制”(《研究》,p. 1)。

拟人隐喻是一种比喻,它是把抽象的内容,如状态、思想和力量,变成更容易理解的形式,给人一种直观的感受。

在文章中,何杰和罗天妮还指出,拟人隐喻既可以在语言形式上表现,也可以在象征形式上表现。

何杰和罗天妮还指出,拟人隐喻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和多样性。

由于拟人隐喻可以把抽象的内容以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诗歌的具体特征和多元性得以完整地展现。

因此,翻译者在处理拟人隐喻时一定要考虑到每一句话中的具体性和多样性,以便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此外,何杰和罗天妮在《研究》中也提出了拟人隐喻与翻译的关系。

在他们看来,拟人隐喻不仅可以帮助理解原文,而且还可以有助于提升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拟人隐喻的翻译除了精准将原文传达出来外,还要保持原文的韵律和诗意,以便令译文更加生动传神。

最重要的是,翻译过程要注意对拟人隐喻的释义,以及它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情绪,以便使译文贴合原文背景,最大限度地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

最后,何杰和罗天妮还指出,拟人隐喻在翻译中不能只被看作一种形式,而应该被认为是一种文学手段,它可以用来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和内容。

因此,在对拟人隐喻进行翻译时,翻译者要从更广泛的角度考虑原文的背景和语境,以便准确而全面地表达原文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2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3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4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5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6 从《看不见的人》中看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探寻7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8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9 论归化翻译法在宋词文化意象英译中的运用10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11 《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12 人名名词词汇化问题1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14 浅析《贵妇画像》中的心理描写15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6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17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18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19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20 古诗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21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22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23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ism in Creating the Inner World of Laura in The Garden Party24 Man-and-Nature Relationship in Moby-Dick25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26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27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28 哈代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29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30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31 中西方文化差异3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33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34 浅析官方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35 清明节与万圣节的比较36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37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38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创造性叛逆原则39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40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41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42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43 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44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45 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46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47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48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4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50 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51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主义52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rketing53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5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55 李宁的品牌推广56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57 A Study on Cultural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58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59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6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61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6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63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64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65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66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67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68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69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70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71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72 McDonald’s Success73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74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75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7677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78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79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80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81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8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83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84 美的遗失与幻灭——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世界85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86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8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88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89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90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91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92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93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94 An Analysis of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95 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96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97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98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99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100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101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102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103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104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105 隐喻视角下的政治新闻语篇分析106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107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108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109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110 浅析“冰山理论”调动读者参与的作用111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112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分析113 A 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Jo Rejects Laurie’s Proposal of Marriage in Little Women114 《海狼》主人公汉弗莱•韦登成长新论115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116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117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118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119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影响120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自然意象121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122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习俗123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124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125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126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127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128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29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130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 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31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132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133 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134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135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136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137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138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看哈姆莱特的性格变化139 分析《野性的呼唤》的生存原则—从美国自然主义观的视角140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41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142 像滚石一般流浪:六十年代鲍勃迪伦歌曲中的旅行者意象143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144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145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46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147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148 The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Contradiction in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149 英语中无意歧义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150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151 从生态主义观解读《愤怒的葡萄》15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153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154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155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156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学原则157 如何培养初中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158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159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60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161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162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163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164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165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166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67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16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169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170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171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现实主义特征172 论《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173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174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75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176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177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178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179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解读18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81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182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183 五官习语的翻译184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185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186 埃兹拉•庞德和意象主义187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188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189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190 “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开题报告+论)191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192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193 课堂管理对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194 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195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196 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197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198 从自我认同角度再析《简爱》199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200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