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第四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物活动在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先学前期,儿童与成人之间的交往逐渐被一 种间接的交往方式所代替。这种间接交往是通过 一种中介性活动-----成人指导儿童或与儿童共同 从事实物活动而实现的。
(一)什么是实物活动? 实物活动指的是操作实际物体(包括工具)的
活动。它是由一系列操作动作组成的。
(二)躯体动作的发展顺序
1岁左右开始独立行走; 1.5岁时可以爬上楼梯; 2岁左右可以双脚原地跳、踢球、攀登、很少摔跤。 3岁时学会独脚跳等复杂动作。
二、手的灵活动作----学用工具
1-3岁的儿童逐渐能够根据物体的特点和功用,比 较灵活准确、熟练地运用物体。
1岁半以后,儿童逐渐学会拿着各种东西做各种动 作,如:端起碗来喝水,拿小勺吃饭,用毛巾把娃 娃抱起来等。
第一节 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的发育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 、身体的发育
(一)身高:6岁达110cm (二)体重:6岁达20公斤 (三)骨骼:骨化远未完成,易变形 (四)肌肉:大肌肉比较发达,小肌肉 5—7岁开始发展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脑结构发展
1、脑重增加:3岁1000克,7岁1280克,相当于成人 脑重的90%以上。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脑重增加:3岁时脑重达1000克。 (二)神经纤维不断增长。 (三)突触联系不断增多。 (四)神经纤维髓鞘化迅速进行。 (五)皮质抑制机能继续发展。 (六)第二信号系统出现并发展。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1、第一信号系统

出现时间:婴儿期
概念:第一信号系统是以现实事物作为条件 刺激物而形成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系统。
1、调节张力与觉醒的机构
脑干的网状结构是调节皮层张力,保持觉醒的特殊组织。 2、接受、加工和保持信息的结构 枕叶的视觉中枢、颞叶的听觉中枢、顶叶的一般感觉中
枢,以及味觉、嗅觉等 3、计划编制、调节控制活动的机构 大脑皮质额叶
(二)脑机能发展
1、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加强 皮质兴奋加强表现为儿童睡眠时间相对减少,
二、学习
(一)幼儿学习的特点 (二)幼儿学习的发展
(一)幼儿学习的特点
1、既不同于3岁前也不同于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的 儿童。 2、正规学习的准备(知识、学习态度、学习习 惯、学习能力) 3、往往要运用游戏、看图片、观察周围事物等 形式。 4、学习和游戏之间没有严格界线
(二)幼儿学习的发展
3、游戏的特点 (1)自主性 (2)娱情性 (3)假想性 (4)非外在强制性
(二)游戏的心理结构
1、想象
想象在游戏中具体体现: (1)游戏材料---以物代物,一物多用。 (2)游戏角色---以人代人
2、直接兴趣和愉快情绪 3、动作和言语
(三)游戏在幼儿心理发菜中意义和作用
2、神经纤维增长:由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延伸 3、神经纤维基本髓鞘化 4、整个脑皮质达到相当的成熟程度 5、脑的发育有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
人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机能系统,比较高级的心理 现象(如思维、意志等)绝不是脑的个别区域活动 的结果,而是脑的机能系统协同活动的产物。脑的 整个机能系统可分为三个主要机能机构:
1、游戏是幼儿认知世界的一种手段 2、游戏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强有力工具
表5-1 儿童在不同条件下识记五个词的平均数
年龄(岁) 实验室条件 游戏条件
3-4
0.6
1.0
4-5
1.5
3.0
5-6
2.0
3.3
6-7
2.3
3.8
3、游戏是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个 性品质
表5-2幼儿在不同条件下保持站姿的时间
第二节 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1-3岁儿童与1岁之前相比,最明显的特点 是动作增多、熟练和复杂化。
一、躯体动作----走、跑、跳 二、手的灵活动作----学用工具
一、躯体动作----走、跑、跳
1岁左右,儿童开始练习独立行走。 (一)常常跌跤的原因 1、身体各部位的比例与成人不同,头重脚轻,导致 走 路时难以保持平衡。 2、骨骼肌肉比较娇嫩,骨组织不坚硬,肌肉力量较 差,还不能有力的支撑身体直立行走的姿势。 3、全身动作不能协调一致。刚开始学步时,孩子常 常把双臂张开,以保持身体平衡。
年龄(岁) 4-5
实验室条件 41秒
游戏条件 4分17秒
5-6
2分55秒
9分15秒
6-7
11分
12分
(四)游戏的发展
1、游戏内容逐渐丰富、深刻 2、游戏组织形式日益复杂 3、游戏中的计划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逐步提高
(五)如何组织幼儿游戏
讨论:怎样组织一场游戏பைடு நூலகம்举例说明。
1、计划游戏,准备游戏经验。(材料准备、游戏时 间长短、游戏空间大小、场地结构等) 2、观察游戏,了解游戏进展情况。(现状、存在的 问题) 3、参与游戏,促进游戏发展。 4、评价游戏,分享游戏体验。
的动作方式,不过,这时的孩子常常会固执地运用某
种动作方式,即使遇到困难和失败,也不肯放弃或改
变动作。
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 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 式。如有不正确的动作,很快就会纠正。
第三节 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
一、实物活动在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二、言语真正形成 三、思维能力出现 四、自我意识萌芽 五、如何进行教育
1、小班儿童基本意识不到学习的目的、任务,只 对学习过程感兴趣,往往把学习当游戏看待。 2、中班儿童对学习目的、任务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够把学习和游戏区分开来,但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 时间很短,主要以游戏的形式来掌握知识。 3、大班儿童为升小学而学习的目的逐渐明确,并 能按学习任务活动。
三、劳动
幼儿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游戏、早期学习 和劳动
一、游戏 二、学习 三、劳动
一、游戏
(一)游戏的心理实质
1、什么是游戏? (1)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是儿童反映
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 (2)游戏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虚构
与真实的巧妙结合。
2、游戏的产生
游戏是在幼儿接触社会时,产生了参加成人 的社会活动的强烈愿望,但其身心发展水平不允 许的情况下产生的。
1、好劳动爱做事----怎么办? a.非常好动 b.喜欢模仿成人做事 第一,珍惜孩子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加强引导。 第二、要注意安全。
2、闹独立----怎么办?
1岁的孩子已经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 2岁左右的孩子独立行动的愿望更加强烈,表
现为固执,不听成人吩咐。 解决办法: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二、幼儿初期(幼儿园小班阶段)的心理特点 三、幼儿中期(幼儿园中班阶段)的心理特点 四、幼儿晚期(幼儿园大班阶段)的心理特点
a.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过度限制。 b.利用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 用别的事物把孩子吸引开,先暂时解决问题, 再找适当的时机进行说理教育。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一、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 二、学前儿童的活动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是指3岁到6、7岁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 儿童一般正在接受入小学之前的教育,所以被称为 学前儿童(狭义),习惯上称为“幼儿”
条件反射容易建立等。 抑制过程加强使儿童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
行为,减少冲动性,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提供了条件。
2、条件反射易建立,而且比较巩固。 意味着学习新知识比较快,建立以后比较巩固。 3、第二信号系统作用加强,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
动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活动的发展
例如:孩子看见妈妈的形象,就出现高兴的
表情。(妈妈-----具体刺激物)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2、第二信号系统
出现时间:先学前期 概念: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词作为条件刺激物 而形成的暂时性神经联系系统。 词总是标示着一定的事物。
例如:已经形成了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逃避打 针的儿童,当听到“医生来了”这句话时,也会哭 起来或表现出害怕的表情来。
2岁以后,开始学着自己穿脱衣服、系扣子、洗手 等。
(一)学用工具动作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进行动作。
最初,孩子拿到手的物品简单地当作自己手的延续, 这一阶段,孩子不停地改变运用物品的方式,因此 动作方式很多,但有效的方式很少。
如:拿小勺吃饭,他一会儿大把攥住勺子柄的 顶端,一会儿又捏住勺子柄的低处,盛了汤饭 也不会保持勺子的平稳,往往勺子未到嘴边, 大部分事物已经翻洒掉了。
第四章 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主要内容
一、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 二、先学前儿童动作的发展 三、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先学前期:1-3岁。儿童学会走路、说话,都是在这 个时期。随着他们生活范围的扩大,外界对他们的 影响也日益增加。
最突出的就是产生了“独立性的需要”。这一年龄 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 称“第一个反抗期”或“第一个危机期”)
“医生” 是条件刺激物--------“穿白大褂的医 生”的信号
“穿白大褂医生”的形象是无条件刺激物----打针 疼的信号。
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直接刺激----直接反应。(7、8 个月)
儿童只能以自身的动作来应答具体刺激物。 如:儿童看见新鲜的玩具,就要伸手去抓。
第二阶段:词的刺激----直接反应。(8个月 以后)
(一)幼儿劳动的特点
1、幼儿劳动的重点不在于创造物质财富 2、幼儿劳动的目的在于发展幼儿的动作 3、通过幼儿劳动培养其劳动习惯和爱劳动的品质
(二)幼儿劳动的发展
1、小班儿童感兴趣的往往是劳动过程,而不是劳动 结果。
2、大班儿童注意的已不仅是劳动过程,开始注意劳 动成果,并对劳动的社会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第二阶段: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 不再连续变换新的方式。
这一阶段,儿童偶然碰到一种有效的方式,会立刻
抓住它,而且比较小心地完成某种动作。
例如:用勺子盛满食物后,慢慢地平着端起来,

到达嘴的高度时,才送进嘴里。
第三阶段:能够有意地重复有效动作,不再 是等待有效动作的偶然出现。

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开始主动掌握经验中有效
三、思维能力出现
1、认识过程齐全了。 2、认识过程发生了质变: a.“理解性”知觉 b.记忆理解性增强 c.情绪情感逐渐深刻 d.产生了意志行动 e.心理活动开始具有最初的系统性
四、自我意识萌芽
1、自我意识萌芽的标志: 代词“我” 2、自我意识萌芽的表现:“闹独立”
五、如何进行教育
8个月以后,儿童开始能对少数词发生它的动 作反应。
如:问儿童“妈妈在哪儿?”儿童会转向妈 妈或引起寻找妈妈的动作
第三阶段:直接刺激----词的反应。 (1岁---1.5岁)
对熟悉的事物能做出词的反应。 如:看到自己家的小花猫,儿童也会发出“喵喵”
的喊声。
第四阶段: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岁半以 后) 词开始摆脱与具体刺激物的直接联系,开始成为 代表一类事物的具体概括性的刺激物,因而,真正 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才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
第一节 先学前儿童的生理发展
一、身体发育 二、神经系统的发展
一、身体的发育
(一)身高:平均每年增长8-10厘米,2岁时约 85厘米,3岁时约93厘米。 (二)体重:3岁时体重约为13公斤。 (三)骨骼:继续骨化,弹性较大,易弯曲。 (四)肌肉:大肌肉已发展,小肌肉未发展。 (五)内脏器官:3岁时心率为100次/分钟,但 与成人相比仍较快,不宜剧烈运动。
(二)实物活动在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1、通过实物活动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实物活动的特点能够有助于儿童认识事物本 质和规律。 3、通过实物活动获得思维的发展。
二、言语真正形成
这一阶段儿童初步掌握本族语言 具体表现为: a.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 b.能用口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 c.能根据成人语言指示调节自己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