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司汤达《红与黑》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结构完整的典范。于连个人奋斗是主线和中心,情 节上没有枝蔓的干扰。层次的安排上,由小到大,由 低到高,由外到内(外省到政治中心巴黎),严整清 晰、井然有序。
阅读小说《红与黑》,试分析于连形象特征。
《红与黑》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现实主 义杰作。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抓取典型的材料,通过 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作者主要描 写了三个典型的环境:充满唯利是图气氛的维立叶尔 市、阴森的贝藏松神学院与阴谋的权利中心巴黎。为 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重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是司汤达艺术上的突出之 点,心理活动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繁琐的渲染,而是 人物性格在特定的环境和情势下一种必然的反应,而 且又反过来投射到当时的生活场景中。人物活动与心 理描写相结合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
1821-1825间,参与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论战,发表 了文艺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提出了现实主义的美学 原则。
1827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芒斯》,通过一对贵 族青年的爱情悲剧,真实反映了复辟时期法国贵族的生活 风貌,展露了心理描写的高超技艺。
1830年完成代表作《红与黑》。
1832年到1842年,是司汤达最困难的时期,经济拮据,疾 病缠身,环境恶劣。但也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时期。他写作 了长篇小说《吕西安·娄万》(又名《红与白》),《巴 马修道院》,长篇自传《亨利·勃吕拉传》,还写了十数 篇短篇小说。
于连临死前的法庭答辩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的力量,他说: “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阶级,你们可以看见 我是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自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的 举动罢了。……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 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 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红与黑》艺术特点
第三单元 十九世纪欧美文学经典(一)
来自百度文库
三、司汤达&《红与黑》
1.生平与创作
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 作家。原名马里-亨利·贝尔 (1783—1842),“司汤达”是他 的笔名。生于法国一个资产阶级家 庭。司汤达从小受到外祖父的培养, 得到启蒙思想的熏陶,爱好文学。 中学毕业后,为革命的形势所鼓舞, 加入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随拿破 仑的军队转战欧洲大陆。波旁王朝 复辟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侨居意 大利的米兰。七月革命后,司汤达 仍然郁郁不得志,司汤达开始转入 小说创作。
于连形象特征分析
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 无权和受压的小资产阶级 青年的典型形象,对如他 这样的平民被剥夺了跻身 机会的现存制度是不满的。
他有着平民意识,蔑视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爆发户。但 他的反抗的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追求的是个人的发 迹和飞升。在这个复辟王朝,贵族阶级是决不许平民蔑 视和反抗他们的权威,即使往上爬,也是暂时的。于连 自身的妥协性和动摇性,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大革命时 代的英雄,第三等级的平民注定要失败。于连的悲剧是 一出时代的悲剧。
2.《红与黑》
《红与黑》被誉为灵魂的哲学诗,法 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19 世纪欧洲文学史中第一部批判现实主 义杰作。
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年 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 就希望借助个人的努力与奋斗跻身上 流社会。小说围绕于连个人奋斗的经 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 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 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 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 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 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卑鄙庸俗,利欲 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 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 是一部“政治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