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

合集下载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的特 征。 (3)命题学习:掌握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 (特殊命题和一般命题)
二、认知同化过程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 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 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 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 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 念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可以对 新知识起到固定作用。
实质性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指新符号 或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 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 题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即非任意性的联系, 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 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 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积极主动性。
3.符号性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又称象征 性再现表象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其中最 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 不必是现实世界的映象,而可以是抽象的、间接 性的和任意性的。借助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个体 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 及其以后的中通过自己的探 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活动可以沿着认知表征 方式的发展顺序来展开,把动作性表征、映象 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三种不同的经验形式有 机地结合起来
1.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 (2)强调直觉思维。 (3)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从学习探索活动本 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的奖惩。 (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认识结构作业设计方案》

《认识结构作业设计方案》

《认识结构》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背景分析《认识结构》是一门重要的心理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类认知过程中的结构和机制。

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信息加工过程,为他们未来的进修和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认识结构的基本观点、原理和分类,理解认知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机制。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认识结构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认知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追求。

三、教学内容设计1. 认知结构的基本观点2. 认知过程的分类和特点3. 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演变4. 认知心理学的钻研方法和技术5. 认知结构与个体差别的干系6. 认知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的基本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增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调查钻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呈现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定期组织考试和测验,检验学生对认知结构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2. 安置作业和教室练习,促使学生主动进修和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鼓励学生参与教室讨论和互动,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进修效果。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的认知心理学教材,如《认知心理学导论》等。

2. 多媒体设备:准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

3. 实例资料:收集相关案例和钻研报告,供学生参考和分析。

七、教学环节安排1. 第一周:认知结构的基本观点介绍2. 第二周:认知过程的分类和特点分析3. 第三周:认知结构的发展和演变探讨4. 第四周:认知心理学的钻研方法和技术介绍5. 第五周:认知结构与个体差别的干系讨论6. 第六周:认知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八、教学效果评估1. 学生进修情况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评判。

第十一讲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十一讲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

二、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二)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 概念学习与概念名称的学习是不同的. • 不论是通过概念的形成方式还是通过概念的 同化方式来获得概念,其最终目标都是掌握 同类事物的关键属性. • 而概念名称的学习是表征学习,即用符号代 表概念.学生可以掌握概念的名称,但却不理 解概念的内涵.学生也可以不知道概念的名称, 但他却可以获得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心理意义.
上一讲内容要点:
第二节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认知发展过程论 二、发现学习 三、数学学习定理
一、认知发展过程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形成刺激与反应的 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也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1.动作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 2.映象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 3.符号表征(Symbolic Representation)
二、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二)命题学习(Proposition Learning) • 概括性命题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命题“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边长 的平方”中,“正方形”、“面积”、“边 长”可以代表任何正方形及其面积和边长, 而平方关系则是普遍的关系. • 命题学习实质上是学习若干个概念之间的关 系,或者说学习由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 合意义.
二、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一)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 所谓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 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代表什么. 其心理机制是,符号和它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 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了相应的等值关系. 表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或者说名称学 习,即学习掌握词汇所代表的事物的意义(或表 象).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总结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总结
2018/12/26 12
2018/12/26
13
2018/12/26
14
2.基本观点

学习实质
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手段、途径、
结果的认知,即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

学习结果
形成情境的“认知地图”,是情境整体的领悟。
学习过程★
根据预期进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
形成“目标—对象—手段”联系在一起的认知结 构,即整体的认知地图。
2018/12/26
41
2018/12/26
教师的任务(教学设计) 引起动机;说明目标 引起、维持、提高学生的 注意力 加强学习指导;刺激回忆 组织学生复习;作业
提供线索;教会检索方法 促进学习迁移;把知识与 其它知识联系 引出反应,如测验、操作、 作业;提供反馈
35
三、学习的条件:P176
1.内部条件:学习者--主观 已有的技能、能力、知识、态度、认知策略等 2.外部条件:学习的环境--客观 教学设计是关键 说明: 内部条件不同,外部条件也应作相应改变; 不同类型的学习需要有不同的外部条件;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习条件,尤其是 外部条件。
2018/12/26 36
小结:信息加工理论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实质: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 忆,概括,操作,反馈8个阶段 学习的要素:学习者,刺激情境,记忆,反 应; 学习的条件:内部条件,外部条件 学习的水平: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 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 题的学习 学习的结果: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2018/12/26 32
一、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旨在解释人类如何获取、组织和使用知识。

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
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而这种认知结构又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和行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认知结构是由认知模式、概念和思维方式组成的。

认知模式是指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它们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一般性
认识,它们帮助人们将信息分类和组织起来。

思维方式则是人们处
理信息的方式,它们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和行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来建
立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
的认知模式、概念和思维方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需求。


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扩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提
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不仅可以帮助
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不断地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
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总的来说,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学
习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它们影响着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行为。


过不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人们可以不断地完善和调整自己的认知
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需求。

因此,学习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可以促进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完善,提
高人们的认知能力。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打印版笔记

(完整版)当代教育心理学打印版笔记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7)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7)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7)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7)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7)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7)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 (8)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8)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8)一、研究的方法★ (8)二、研究的步骤 (9)三、研究的有效性 (9)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9)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 (9)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9)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10)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11)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11)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11)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12)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12)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12)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13)第三章教师心理(重点章) (13)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13)一、教师的角色★P77 (13)二、教师的特征 (13)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13)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 (13)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14)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14)第三节师生互动 (14)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14)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 (14)三、师生的相互作用 (14)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14)一、教师的专业发展 (14)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15)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 (15)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 (15)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P101) (16)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16)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16)一、学习的界定 (16)二、学习的作用 (16)三、学习的分类 (16)四、学习的相关概念 (17)第二节学习与脑(略) (17)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 (17)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 (17)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 (17)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略) (17)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17)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 (17)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 (17)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7)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17)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7)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7)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17)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 (17)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17)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17)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18)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 (18)二、强化理论 (18)三、行为的学习 (18)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18)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 (18)二、观察学习 (18)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18)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18)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18)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19)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19)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P160 (19)一、认知表征理论 (19)二、认知结构理论 (19)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9)四、发现学习 (19)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P165 (19)一、有意义学习 (19)二、认知同化过程 (20)三、接受学习 (20)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20)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 (20)三、教学事件 (20)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章)20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 (20)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 (20)二、建构主义分类 (21)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21)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21)一、激进建构主义——冯.格拉塞斯费尔德 (21)二、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 (21)三、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 (22)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22)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列昂节夫 (22)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 (22)三、支架式教学 (22)四、建构主义评析 (22)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22)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22)第八章学习动机(重点章) (23)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23)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23)二、学习动机的作用 (23)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14 (23)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23)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23)一、强化论 (23)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P219 (23)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23)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23五、控制点理论——罗特 (24)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24)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 (24)八、自我价值理论 (24)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安 (24)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24)一、教学吸引 (24)二、兴趣激发 (24)三、反馈与评定 (24)四、奖励与惩罚 (24)五、合作与竞争 (24)六、归因指导★ (24)第九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 (24)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4)二、知识的分类 (25)三、知识的表征 (25)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25)第二节知识的理解 (25)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 (25)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 (25)三、概念的学习 (26)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 (26)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 (26)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 (26)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 (26)四、为概念转变而教 (27)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 (27)一、迁移及其分类 (27)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 (27)三、为迁移而教★ (27)第十章技能的学习 (27)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27)一、技能及其特点 (28)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 (28)三、技能的分类 (28)四、技能的作用 (28)第二节动作技能 (28)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 (28)二、动作技能的形成 (28)三、动作技能的培养★P311 (29)第三节心智技能 (29)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 (29)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 (29)三、心智技能的培养 (30)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30)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30)一、问题及其分类 (30)二、问题解决的界定 (30)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 (30)一、问题解决的模式 (30)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 (30)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31)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 (31)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343 (31)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31)第四节创造性思维 (31)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 (31)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32)第十二章学习策略(重点章) (32)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32)一、学习策略的界定 (32)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32)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 (32)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32)第二节认知策略 (33)一、复述策略★P370 (33)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33)三、组织策略 (33)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 (33)一、元认知的结构 (33)二、元认知策略 (34)三、资源管理策略 (34)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 (34)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 (34)二、常见的学习策略 (34)三、策略促进的方法 (34)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34)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 (34)一、品德的基本界定 (34)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34)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 (35)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 (35)一、道德认知的发展 (35)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35)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35)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35)一、品德的内化过程 (35)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36)三、品德培养的方法 (36)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36)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 (36)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36)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436 (37)第十四章教学设计 (37)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 (37)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 (37)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P444 (37)三、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P446 (37)四、教学目标的设计 (37)第二节选择教学模式★P453 (37)一、直接教学 (37)二、探究学习 (37)三、基于问题学习 (37)四、合作学习★P465 (37)五、个别化教学 (38)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 (38)一、课堂空间 (38)二、教学组织 (38)三、教学媒体 (38)第十五章课堂管理 (39)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39)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 (39)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布罗菲、伊伏特逊 (39)三、课堂管理的目标 (39)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 (39)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 (39)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学年开始几周)★P49439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 (39)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 (40)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40)二、行为矫正原则★P503 (40)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 (40)第十六章学习评定(重点章) (40)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 (40)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 (40)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功能)★ (40)三、学习评定的模式 (40)四、学习评定的方法★ (40)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 (40)六、良好评定的指标 (40)第二节标准化测验 (40)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 (41)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P522 (41)三、测验的新进展 (41)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 (41)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 (41)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 (41)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 (41)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 (41)五、学习理论的启示 (41)第四节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 (41)一、真实性评定★ (41)二、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 (42)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当代教育心理学教材目录

当代教育心理学教材目录

当代教育心理学教材目录第一部分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学生与教师心理第二章学生心理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第三章教师心理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第三节师生互动第四节教师的成长和培养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第三部分一般学习心理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第二节学习与脑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第四部分分类学习心理第九章知识的学习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第二节知识的理解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第十章技能的学习第一节技能的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第三节心智技能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第四节创造性思维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第二节认知策略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第五部分教学心理第十四章教学设计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第二节选择教学模式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第十五章课堂管理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第二节标准化测验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第四节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

第三章第二节 认知(三)(三)学习理论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第二节 认知(三)(三)学习理论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短时记忆(short - term memory) 注意到的 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以听觉记忆为主,容量为7±2
个单位(chunk),保留时间为1-2分钟。为人的
意识存在状态。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短时记忆经过
复述或编码进入长时记忆。以语义、形象、动作和 情绪记忆为主,容量无限,保留时间为2分钟以上, 甚至终身。为无意识状态。
为顿悟说。
格式塔心理学以知觉研究最为著名。在格式
塔心理学家看来,人所看到的世界并不是完全客 观的、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存在。人在认识客观 世界的过程中总是用自己的经验、认识、观点对 所看到的东西做补充或修正,同时人也会因为自 己的经验而受蒙骗.
• 小鸡视觉辨别实验

他将鸡分成两组,食物也分成两摊,而且特制了两块木板, 一块浅灰色,一块深灰色。他让其中两只鸡啄食丢放在那块浅灰 色木板上的米粒,另外两只鸡则啄食另一块深灰色木板上的米粒, 不准相互啄食。一旦发现哪只鸡跑到另一块木板啄食,则半天不 准它啄食。 • 比起猩猩、狗或其他动物来讲,鸡迟钝多了,但经过500次 左右的实验之后,4只鸡终于形成了思维定式:前两只鸡只啄食 浅灰色木板上的米粒,而后两只鸡也只啄食深灰色木板上的米粒。 • 接着,苛勒又定做了两块木板,一块的颜色比那块浅灰色的 更浅,另一块的颜色比那块深灰色的更深。按照联想主义者和条 件反射主义者的理论,由于鸡已学会将吃食与某种特别的灰度联 系在一起因而,它们应继续这么做。 • 但实验结果表明,差不多70%的概率这些鸡都在新的木板上 啄米,而不是在旧的木板之上。那对经过训练,只在较浅颜色木 板上啄食的母鸡大多只选择新的、颜色更浅的木板。而那对学会 在较深颜色木板上吃食的母鸡则大多选择新的、颜色更深的木板。 也就是说,鸡已学会不将食物与某种特别的颜色联系起来,而是 与某种特别的关系联系起来——在第一种情况下,是较浅颜色的 背景,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是较深颜色的背景。 •

六认知学习理论概要

六认知学习理论概要

整体的领悟。
强化并非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提出了潜伏学习的概念。
14
3、 学习过程
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根据预期进 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形成 “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 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地图。
强调预期在学习中的作用。预期
的证实 是一种内在的强化。
17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认知表征理论
► 认知生长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 表征系统:
动作性表征 映像性表征 符号性表征 ► 对教师而言,其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之处在于:动作和视 觉的再现表象,对在课堂中研究新东西时是十分有效的。
18
二、认知结构理论
► 编码系统/认知结构
► 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或改变,即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变。
10
2、潜伏学习实验
研究白鼠走迷津过程中食物对学习的作用
三组白鼠
A、达到目的地给予食物强化
B、始终没有食物强化
C、前10天没有强化物,第11天开始有强化物。
结果:如图所示。
11
12
► 符号学习理论 •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预期) •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图”
• 将S-R改为S-O-R,O是中介变量;
32
3、组合学习 当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与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既不产生
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的新命题时,就产生了组合 意义。
(在组合学习中,新概念A是与已有概念B、C、D相联系的,但A 并不比B、C、D包摄性更广些,或更具体些。在这种情况下,新概念A 具备某些与这些已有概念共同的关键属性。)
33
三、接受学习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教材精讲-认知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教材精讲-认知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视频讲解]认知学习理论非常关心人类的学习,重视人在学习或记忆新信息、新技能时不能观察到的心理过程。

第一节早期认知学习理论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格式塔理论自1912年由韦特海墨提出后,在德国得到迅速的发展。

由于苛勒和考夫卡的访美以及他们的著作被翻译成英文,这种新的理论引起了美国心理学家的注意。

苛勒于1913年至1917年用黑猩猩做了一系列试验,证明了黑猩猩的学习是一种顿悟,而不是桑代克认为的尝试错误。

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人在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有机的整体,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格式塔(Gestalt)(或称为完形),对事物、情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理解,而不是对各种经验要素进行简单的集合。

这一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

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E.C.Tolman)是一位新行为主义者。

但他是一位受格式塔学派影响的行为主义者,他的理论被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性行为主义、符号一完形说或预期说。

他以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图的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迷宫有一个出发点、一个食物箱和三条通道。

实验开始时,将白鼠置于出发点,让它们自由地在迷宫内探索。

一段时间后,检验它们的学习结果。

检验时,再将它们置于出发点,并对各通道做一些处理,观察它们的行为。

结果是,若三条通道畅通,白鼠选择最短的通道1到达食物箱;若A处堵塞,白鼠选择通道2;若B处堵塞,白鼠选择最长的通道3。

这种理论认为:①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②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白鼠在学习方位迷宫图时,在头脑中形成一幅“认知地图”。

③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

主张将行为主义S-R公式改为S-O-R公式,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潜伏学习实验者将白鼠分成三组走迷津,一组为非强化组,这组白鼠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没有得到过食物的强化;另一组为强化组,这组白鼠总是得到强化;第三组为实验组,这组白鼠在前十天不给予强化,从第十一天开始才受到强化。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
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
结果;
12
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
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 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
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

8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运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 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 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做出 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设”的思索。动物解决 问题的过程似乎是在提出一些假说,然后检验一些假设,并抛弃一些错误的 假说。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 会出现。 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 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 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 现、速变、飞跃的过程。 。

托尔曼提出的。托尔曼是一位新行为主义者,但他是一位受格式塔学说 影响的行为主义者,经常用动物的动机、认识、预期、意向和目的来描 述动物的行为,他关心行为理论如何同诸如知识、思维、计划、推理、 目的、意向等概念相联系,他的理论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行为主义、
符号完形学说或与预期说。

学习认知-目的说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直接的联 结,而是存在一种中间变量。学习的结果也不是对一种刺激的反应,而

教育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知学习理论
2.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即在新学的内容 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愿不愿)
3.学习者应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 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三)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是指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 关键特征。
(四)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之前应该给学生呈现准备性、引导 性材料——先行组织者。
三、对有意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注重有意义接受学习,澄清了长期对接受学习的偏见 适合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不适用于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
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 只谈知识的学习和教学,避而不谈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各种
2.似动现象在韦特墨之前,人们一般都认为并没有什 么理论上的意义,对韦特墨来说,这种现象正是不 能把整体分解成部分的证据。这种现象的组成部分 是一些独立的灯在一开一关,但组成一个整体后, 给人造成这些灯在动的印象。
经典实验之整体与部分
解释
1.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依 从于整体。
(一)动作式表征/表演式
儿童主要是借助于动作去学习,它是以学会 作出某种反应和形成习惯的动作为基础的。
(二)映像式表征
儿童开始具有一种表象系统。它依靠视觉或 其他感觉组织和各种概括化映像的作用。
(三)符号式表征/象征式
儿童的认知带有符号的性质,即具有符号系 统的一些特征。超越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简单的例子
复杂的例子
连续律:在知觉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使知觉对象 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
闭合律:闭合是指一种完成某种图形(完形)的行动。
成员特性律:一个整体中的个别部分并不具有 固定的特性,个别部分的特性是从它与其他部 分的关系中显现出来的。

第六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六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7
(二)经典实验
(1)“接竿问题”实验
8
(2)“叠箱问题”实验
9
(三)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 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来源于它对问题情境的知觉,学习
者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 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通常是从一种混乱的 、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所以说, 学习过程也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第四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科学技术背景 心理学自身的发展
2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人类学习过程中不能观察到的内部心理过程。
12
(四)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知功能在 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也启迪了后来的认知 派学习理论家们。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看成是积 极主动的和有目的的过程,也是正确的。
2、缺点
无法科学地解释内心格式塔的来源,而只是把它视为“原 始智慧”的结果,将经验的组织作用归功于脑的先念本能, 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5
一、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智力之父, 思想家和革新者”
苛勒
“内部人士, 干实事的人”
考夫卡
“格式塔的 销售者”
6
韦特海墨:将完形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并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先就读于茶 理斯大学法律系,1901年转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 理学,从师于斯图姆夫。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第二版)

《当代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3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3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4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4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4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P12)4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4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一、研究的方法★ 4二、研究的步骤 4三、研究的有效性 5第二章学生心理(重点章) 5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5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5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5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5一、个性和社会化发展 5二、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6第三节学生的个体差异 6一、个体的智力差异 6二、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6三、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6第三章教师心理(重点章)7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7一、教师的角色★P77 7二、教师的特征7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7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7二、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7三、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7第三节师生互动7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7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7三、师生的相互作用7第四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7一、教师的专业发展7二、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8第五节教师职业倦怠8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8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P101) 8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8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8一、学习的界定8二、学习的作用8三、学习的分类8四、学习的相关概念9第二节学习与脑(略)9一、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9二、脑的特异化与学习9三、学习与脑的可塑性9第三节学习理论发展(略) 9一、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9二、行为倾向、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取9三、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的出现9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9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9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9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9二、华生的行为主义9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9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9二、桑代克的学习律9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9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9二、强化理论9三、行为的学习9第四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9一、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9二、观察学习9三、行为主义新进展9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9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9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9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9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P160 10一、认知表征理论10二、认知结构理论10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10四、发现学习10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P165 10一、有意义学习10二、认知同化过程10三、接受学习10第四节学习的信息加工论10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加涅10二、学习的条件10三、教学事件10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章)10第一节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10一、建构主义思想渊源10二、建构主义分类10三、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10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11一、激进建构主义--冯?格拉塞斯费尔德11二、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11三、认知灵活性理论——斯皮罗11第三节社会建构主义理论11一、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列昂节夫 11二、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11三、支架式教学11四、建构主义评析11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1一、马斯洛的学习理论11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11第八章学习动机(重点章)11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11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11二、学习动机的作用12三、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P214 12四、学习动机的分类12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12一、强化论12二、需要层次说-—马斯洛★P219 12三、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12四、成就动机理论与动机的期望—价值理论——阿特金森12五、控制点理论—-罗特12六、归因理论——韦纳★P226 12七、成就目标理论-—德维克12八、自我价值理论12九、自我决定理论—-德西、瑞安12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12一、教学吸引12二、兴趣激发12三、反馈与评定12四、奖励与惩罚12五、合作与竞争12六、归因指导★12第九章知识的学习(重点章)12第一节知识的分类与表征12一、知识及其含义12二、知识的分类12三、知识的表征12四、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13第二节知识的理解13一、知识的理解类型与过程13二、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13三、概念的学习13第三节错误概念的转变13一、错误概念及其性质13二、概念转变及其过程13三、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条件13四、为概念转变而教13第四节知识学习与迁移13一、迁移及其分类13二、迁移的理论与研究14三、为迁移而教★14第十章技能的学习14第一节技能的概述14一、技能及其特点14二、技能与知识及习惯的关系14三、技能的分类14四、技能的作用14第二节动作技能14一、动作技能的结构与类型14二、动作技能的形成14三、动作技能的培养★P311 14第三节心智技能15一、心智技能形成的过程15二、心智技能形成的特征15三、心智技能的培养15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15 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15一、问题及其分类15二、问题解决的界定15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15一、问题解决的模式15二、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15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15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15一、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343 15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15第四节创造性思维16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与特点16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16第十二章学习策略(重点章)16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16一、学习策略的界定16二、学习策略的分类16三、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16四、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16第二节认知策略16一、复述策略★P370 16二、精细加工策略★P376 16三、组织策略16第三节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17一、元认知的结构17二、元认知策略17三、资源管理策略17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17一、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17二、常见的学习策略17三、策略促进的方法17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17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17一、品德的基本界定17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7三、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的实质17第二节道德发展的理论17一、道德认知的发展17二、道德情感的发展17三、道德行为的发展17第三节品德的形成与培养18一、品德的内化过程18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18三、品德培养的方法18第四节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18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18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8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P436 18第十四章教学设计18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18一、设置教学目标的意义18二、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P444 18三、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P446 18四、教学目标的设计18第二节选择教学模式★P453 18一、直接教学18二、探究学习18三、基于问题学习18四、合作学习★P465 19五、个别化教学19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19一、课堂空间19二、教学组织19三、教学媒体19第十五章课堂管理19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19一、课堂管理的相关概念19二、课堂管理的阶段性—-布罗菲、伊伏特逊19三、课堂管理的目标19第二节课堂管理过程19一、课堂规则和程序的设计19二、课堂规则和程序的建立(学年开始几周)★P494 19三、课堂规则和程序的维持和完善19第三节处理严重的问题行为19一、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19二、行为矫正原则★P503 20三、实用行为分析程序20第十六章学习评定(重点章) 20第一节学习评定概述20一、学习评定的相关概念20二、学习评定的重要性(功能)★20三、学习评定的模式20四、学习评定的方法★20五、教育决策与学习评定20六、良好评定的指标20第二节标准化测验20一、标准化测验的类型20二、标准化测验的优点与劣势★P522 20三、测验的新进展20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20一、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成就测验的区别20二、设计测验前的计划20三、教师自编测验的具体形式20四、编制测验的注意事项20五、学习理论的启示20第四节真实性评定与评定结果报告20一、真实性评定★20二、评定结果的报告方式20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2、学习与教学因素教学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育心理学-06-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06-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1、下位学习
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 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 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 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2、上位学习
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 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于 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 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潜伏学习的实验认为,外在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 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意义
他反对和部分抵制某些较严格的行为主义先驱及 与他同时代的行为主义者所接受的限制性前提。 他提出的认知学习理论和内部强化理论对现代认 知学习理论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 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3、组合学习
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 习。
三、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有意义接受学习,尤 其是有意义言语接受学习。
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称为讲授教学。 这种教学是以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讲授
给学生。
(一)讲授教学的特点和性质
讲授教学的特点
(1)要求师生之间有大量的相互作用; (2)要大量利用例证; (3)它是演绎的,最一般的蕴涵的概念最初呈现,而后从中
一、认知表征理论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 征系统的阶段:
动作表征(enactive representation)——儿童靠动作来认知世界、获 得知识;(动作性再现表象)
映象表征(iconic representation)——儿童用头脑中的表象去表现世 界、获得知识;(肖像式再现表象)
当实验组的被试得到食物强化后,这种潜伏学习的效果即刻表现 于外。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认知过程和学习方式的理论,它强调个体对信息的组织和处理方式对学习的影响。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知识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更为复杂和深刻的认知模式。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认知结构,它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组织方式和处理方式。

认知结构包括认知模式、认知策略和认知技能等元素,它们共同构成了个体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中,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的经验、知识水平、认知风格等。

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来选择学习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注重对认知结构的认识和调整,以便更有效地学习和应用知识。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调整认知结构,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总的来说,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了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种关于学习方式和认知过程的新视角。

通过深入研究认知
结构学习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为提高学习效
果和学习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06-认知学习理论

06-认知学习理论

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不是盲目、被动的过程.
评价
1.贡献: 注意学习的认知特性,为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强调主观能动作用、顿悟说都对指导教学实践有重要参 考价值。 2.局限
带有严重唯心主义的色彩;
把试误与顿悟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二、符号学习理论
(2)白鼠潜伏学习实验
潜伏学习 潜伏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期 间,学习效果没有外部行为表现 的学习过程。典型的情境是,这 种学习在缺乏奖赏的情况下仍然 能够继续进行。 托尔曼把外部强化作为学习 的必要依据,认为外部强化并不 是学习所必需的,个体在没有外 部强化条件下出现的学习行为主 要来自个体的心理期待。期待是 目的的表现,也是一种强化。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第四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认知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支配下被动形成S-R或 R—S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 形成认知结构;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 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不是受已成 习惯所支配的,而是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
a+b a A SA=ab b B
(a+b)2 =?
(a+b)2 = S= SA+SB+SA+SC+ = ab+b2+ab+a2 = a2+2ab+b2
C
A
简评
贡献:
在推动美国的认知运动,特别是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为 指导的教学改革运动中,布鲁纳是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心 理学为教育教学服务方面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学习的过程有四个阶段
1、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
2、提出假设 3、上升到概念
4、应用
发现学习的特点: 1、强调学习过程 2、强调知觉思维 3、强调内在动机 4、强调信息提取
1、强调学习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地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 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主 要目的不是要记住教师和教科书上所讲的内 容,而是要学生参与建立该学科的知识体系 的过程。布鲁纳强调的是,学生不是被动的、 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地、积极地 知识的探究者。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 含着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 1、第一是新知识的获得。 2、其次,学习涉及到知识的转换,通过 转化,把信息转化为各种不同方式使之超 出它们最初所给的事实,从而学到更多的 知识。 3、学习的第三个方面是评价:要核对一 下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不是适合于这个 任务,概括得是否适当。他指出教师在帮 助学生进行评价中常常具有决定性作用。
布鲁纳在1966年出版的《教学论》中指出发 现学习有以下四点作用: ①提高智力的潜力,学习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探 索模型,学习如何对信息进行转换和组织,使他 能超越于这信息。 ②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比起给予学习者这 一概念或原则的分析性的描述来,更能激发学生 从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大的满足。 ③学会将来作出发现的最优方法和策略。如果某人 具有有效发现过程的实践,他就能最好地学到如 何去发现新的信息。 ④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他说“按照一个人自己 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 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亲自的学习更 有映像)
的是形成学生的内部动机,或把外部动机转化成
内部动机。布鲁纳把好奇心称之为学生内部动机
的原型。
4、强调信息提取 他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 而是提取。学生在储存信息的同时,必 须能在没有外来帮助的情况下提取信息。
发现学习有待改进之处
1、夸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产生过 程的差异。 2、“任何科目都可以按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 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是不可能实现的。 3、发现学习是有范围限制的。 4、发现法耗时过多。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四组
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
行为主义:研究外显的行为 认知主义: 与行为主义相反,认知主义研究那些 不能观察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如记忆的加 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它研究 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知觉、表象、 注意、思维、来自言等。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杰罗姆· 西摩· 布 鲁纳,美国教育心理 学家和教育家,当代 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 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 人物之一。其研究思 想,受杜威和当代认 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等 的思想影响主要从事 人的知觉、学习、思 维 、记忆等一系列研 究。
他也指出了鼓励“猜想”在培养直觉思维中 的重要性。而我们日常学校中这些都是受到 忽视的。而且经常不鼓励“猜”,老师评定
也是评安全而无创造性的回答。
(四)学习动机
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的最
初刺激乃是对于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应该 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四、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 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 情境的态度,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 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 布鲁纳所说的,发现学习,并不只限于人类 尚未发现的事物,而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的阅 读书籍和文献资料,独立的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 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布鲁纳指出,发现不仅 是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还包括用自己的头 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谢谢大家! ~~~~
对教师来讲,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最 重要的,在于他相信当人们达到符号性再 现表象阶段时,仍然极大地利用动作性和 映象性再现表象,特别是当他们研究某种 新事物时。教师可以循序渐进的教学。
二、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人类是由于具有归类的能力,才不被周 围环境的复杂性所压垮。(体现归类的重 要性) 人们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 互作用的,或者是借助已有的类别来处理 外来信息,或者是由外来信息形成新的类 别。因此,布鲁纳的论点是:人们同周围 世界的所有相互作用都涉及对与现有类别 有关的刺激输入进行分类。如果刺激输入 与人们已有的类别全然无关,那么,它们 是很难被加工的。换言之,人们不大可能 知觉全新的刺激输入。(新知识的学习应 该联系旧的知识)
(二)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 这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 儿童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现他们的 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他们能 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根据可能再发 生的事的想象力(远见)去想象。通过动 作性表征的学习,此时的儿童可以通过拼 图的图解,来进行拼图。
(三)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 阶段的后期以及一直到以后的年代。这时 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这里 最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 事物,也不必是现实世界的复制,而可以 是抽象的、有间接性和任意性的。例如, 儿童可以通过成人的口语化的启示进行拼 图,最终能够假设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进 行创在性的学习。
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学习知识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 联的。 基本结构的必要性(知识框架) 1.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抓住本质特征) 2.从人类的记忆看,他说,除非把一件件 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否则很快就 会忘记。(归类记忆)
3.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是通向适当的 “训练迁移”的大道。(了解知识本质) 4.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 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
(一)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 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 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而学 习表征。以后能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 过去的事物。如怎样爬、走路、玩玩具, 一般地利用身体影响周围环境。在这个时 期,儿童通过做和通过看别人做什么而学 习。 儿童跟着成人学习拼图,要一块一块 的教,此时的儿童并无自己的想法,只是 简单的跟学。
在这三个系统的发展中,语言是很重要 的。因为,当一个年轻人达到布鲁纳所称 的第三阶段时,并不意味着认知发展就停 止了,它只是意味着这个人具备了进一步 理解世界所需要的基本的工具。这个基本 工具就是语言。通过语言,人们能为将来 计划,能从其他人的行为中抽象出意义和 打算,并能与别人交流,从而知道不同的 时代、世界和观念。布鲁纳和皮亚杰二人 都同意说,年幼儿童不能同时保持对几件 事件的注意。
2、强调直觉思维
布鲁纳的发现法还强调学生直觉思维
在学习上的重要性。他认为,直觉思维与 分析思维不同,它不根据仔细规定好的步 骤,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 来思维的。直觉思维的本质是映象或图像
性的。(学习灵感)
3、强调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想要在学习本身中发现学习的 源泉和报偿。在布鲁纳看来,学生在一般教学条 件下,学习的动机往往很混乱。有些学生谋求好 成绩,是为了一些外来的动机。而布鲁纳更重视
间隙。(提高对新获得的知识的理解,为
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的准备性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 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这里中心的意思就 是任何学科的最最基本的观念是既简单又 强有力的。 (三)在教育过程中直觉思维的价值 在日常教学中一般都注重培养分析思维 机灵的推测、丰富的假设和大胆迅速地作 出的试验性结论,这些是从事任何一项工 作的思想家极其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领 导学校儿童掌握这种天赋”,
内容提要
一、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二、类别及其编码系统
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四、提倡发现学习
一、认知生长和表征理论
布鲁纳十分重视生长的问题,他常常 把智慧生长与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把他 们看作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他认为, 智慧生长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 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 中的一切问题。 表征: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 则。 布鲁纳认为,人智慧生长时期,经历了 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