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精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

一、官职的变动

1、授予、提升官职类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辟:①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皇帝推荐,任以官职。如“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②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

举、荐: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爵或爵位。如“上召见袁世凯,特赏郎中。”进:⑴推荐。如“臣进西门豹。”⑵出来做官。如“是进亦忧。”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如“更选将官。”

封: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封功臣皆为列侯。”

当:任,充当。如“当侍东宫。”

点:指派。如“可汗大点兵。”

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起用,出任,做官。

拜:任命、授予官职,多指帝王授臣下以官职。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擢:在原官的基础上提拔。如“过蒙拔擢,宠命优渥。”超擢:越级破格提升。简、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察:考察和推举。如“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授:授予官职。如“故授洹水尉。”(但“责授”指降级授予官职。)

陟:升迁,指官吏的升迁和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升:升官。

服加:加封,在原来官衔上加上某种荣衔,可享受某种特权。

2、调动官职类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如“再迁为太史令。”

转、徙、调:调动官职。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改:改任官职。如“改盐铁判官。”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移:特指调任。如“贬潮洲刺史,移袁洲刺史。”

3、降职、免职类

贬:降职。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戍:有罪人被押送到边远地方去驻防。如“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出:①京官外调。如“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由家居而出任官。

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

绌:通“黜”,废弃,贬退。如“屈平既绌。”

左迁:降职(贬官)。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迁:流放,放逐。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夺:削除,罢免。

罢、免:罢除、停职。

革:革除。如“革职查办。”

废:黜废,罢官。

去:被调离。如“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解甲:罢官(因古代官印上方的印纽常做成龟形,称“龟纽”,故有其称)

乞骸骨:旧时官员年老自请退休,如“上书乞骸骨。”

4、兼职、代理类

兼:兼任。《<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领:兼任较低的官职。《晋书•谢安传》:“又领扬州刺史。”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

行:代理官职。《泷冈阡表》:“观文殿学士特进行兵部尚书。”

署:代理、暂任。《诸葛亮传》:“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摄:代理。《左传》:“羊舌鲋摄司马。”

判: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

假:代理或非正式的官职。如“假司马。”

5、其他

护:统率。

知:主持。

复:指恢复旧职。如“再转复为太史令。”

下车:官吏初到任。如“衡下车(新上任),治威严。”

仕宦:做官。如“仕宦于台阁。”

仕官:任官职,做官。

用事:执政,掌权。当权。如“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赵太后新用事。”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如“赠太子太保。”

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处理政事)。如“视事三年。”

登朝:指做朝廷的官。

赴:赴任。

退:辞去或失去官职。如“功遂身退,天之道。”

致仕:①官员退休。②交还官职。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致政:①归还政权。②辞官卸职。如“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矣。”

二、官职名称

(一)必修书出现的官职

1、“晋侯、秦伯围郑”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2、“敢以烦执事”

【执事】(1)从事工作;主管其事。(2)有职守之人;官员。(3)指供役使者,仆从。(4)对对方的敬称。(5)侍从。

3、“毋内诸侯”

【诸侯】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4、“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都尉】都尉,秦汉时重要的武官名。赵国将军下依次为国尉、都尉,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景帝改名为都尉。西汉都尉逐渐扩大为一个都尉体系,有掌管人员也入京畿的关都尉,掌管边郡与田的农都尉,管理归附各族的属国都尉,及与武事无关,掌皇帝所乘车辆的奉车都尉,掌副车之马者称驸马都尉,掌乐府的协律都尉等。东汉后都尉地位总体呈下降趋势。4、“拜为上卿”

【上卿】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5、“召有司案图”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

6、“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驸马】驸马是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7、“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公府】古代官署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8、“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为宫廷侍卫,后来成为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太史令】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代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