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蛰存先生有什么作品==
施蛰存经典散文
施蛰存经典散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施蛰存经典散文:赞病在童年时候是生病时少,托病时多;在弱冠时候,是以为生病尚且可耻,遑论托病,到了现在,屏除丝竹入中年,又不幸而撄了淹缠的胃病;一年三百六十日,倒是生病的日子多而健康的日子少了。
于是,在这样的情形中,我确初次地经验到了生病的几点值得礼赞的地方。
我以为卧病在床,第一的愉快是可以妄想。
自从踏进社会,为生活之故而小心翼翼地捧住职业以后,人变得那么的机械,那么的单调,连一点妄想的闲空也没有了。
然而我的妄想癖是从小就有的。
惟有在发病的日子,上至父母,下至妻子,外及同事都承认我可以抛弃一天的工作,而躺在床上纳福,于是这一天就是我的法定的妄想期了。
我倚着垫高的枕,抽着烟,看着烟云在空中袅袅地升腾着。
我很慨叹于我不能像张天翼先生那样地把烟喷成一个个的圆圈儿,让它们在空中滚着。
于是我的没端倪的思想就会跟着那些烟云曼衍着,消隐着,又显现着。
我有许多文章都是从这种病榻上的妄想中产生出来的,譬如我的小说《魔道》,就几乎是这种妄想的最好的成绩。
生病又能够使我感到人类的很精微的同情心。
本来,在小时候托病的日子,母亲的那种忧愁和匆忙的情形,就应该使我深感了,可是我那时目的在逃学与多吃,而且我迟钝的神经似乎也不会感受到这些。
现在,我却分明地觉得一切的人对于我的同情心,是会跟着我的病而深起来的。
母亲的自言自语的祈祷,父亲的在客堂里绕室巡行,妻坐在床头料量汤药,沉静得有一种异常庄肃的颜色,孩子们一定进房门,看见了他们的母亲的摇手示意,便做出一种可笑的鬼鬼祟祟的姿势,蹑足地退了出去。
同事和朋友们来探望时似乎也比平常更显得亲热,好像每个人都是肯自告奋勇来医好我的样子,倘若他们有这个本领。
为了耽于妄想及享受同情这两个欲望,我至今也还如小时候企图逃学一样,喜欢“借病”。
“借病”这个名词是我自己创造的,那意思是本来有点病,然而还不至于必须卧床不出,但我却夸张地偃卧着了。
纪念傅雷2
傅雷家书
•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 愧于心。 •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 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 修养,方能廊清无累,真正解脱。 • 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有多少世代的 人追求的无非是完美。但完美永远是追求不 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谓 完美像水中花、镜中月,始终可望不可及。
施蛰存与鲁迅
• 施蛰存与鲁迅(1881-1936)有过愉快交 往的回忆,也有过瞠目怒对交锋的历史。 • 1929年年底,施蛰存和戴望舒等经营一 水沫书店,为发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他们想系统地介绍苏联文艺理论,将书 从英、法、日不同版本翻译过来,丛书 名为《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后易名为 《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丛》)。大家商请 鲁迅来领导,由冯雪峰出面与鲁迅联系。 鲁迅欣然应诺,并拟定十二种选目。鲁 迅亲自承担其中四本书的译事。后因时 局形势恶化,《论丛》遭禁,没有出齐, 但同人们合作还算愉快。
•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 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 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 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 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 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 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 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 断的自拔与更新。 ——傅雷献辞《约翰. 克里斯朵夫》
作为父亲的傅雷
• 《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 至1966年间傅先生暨夫人写 给儿子傅聪、傅敏等家信180 多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后来成 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 的信件。洋洋洒洒数万言,从父 亲对国事、政事的看法,与儿子 就音乐和艺术的探讨以及对儿子 生活的嘘寒问暖中,教育儿子懂 得国家的尊严和荣辱,做人的态 度和品格。文章隽永,字字爱意 涌动,使阅者无不为傅先生爱子、 教子情之深切所感动。
春阳不能荣枯朽——读施蛰存先生《春阳》有感
2020.9作文通讯上海师大附中闵行分校高二胡恩霖春阳不能荣枯朽《长歌行》中写道:“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春日的阳光带来生命与活力。
无怪乎施蛰存笔下的婵阿姨会在春阳之下产生巨大的心理转变。
记得内藤丈草的俳句:“春阳照孤坟,垅中逝者陌上人,幽明本难分。
”春天的确生机勃勃,但在万物复苏之时,那些枯朽的、逝去的人、事、物反而会让人感到悲伤。
就像在春日阳光下,内藤丈草看着先师松尾芭蕉的坟墓,想着自己的多病之身由衷地感到悲痛一样,婵阿姨只能看着别人的幸福,自己却沉寂于永远的孤独中。
《春阳》是根据女主人公婵阿姨的意识流展开的,细致地描绘了婵阿姨的双重心理。
在金钱与幸福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婵阿姨从一开始便选择了金钱。
但人总是在得到一个后,便又惦记着另一个,平时看似不在意的,并不是真的不想要。
当隐藏起来的想法不断累积,最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春阳只是一个推动的外因,实际上内心的渴求才是使她做出一系列近乎病态的举动的内因。
对于婵阿姨的悲剧,她自身是要负极大责任的。
她想要得到财产、守着财产的想法是十分明确的。
哪怕陷入幻想时,她仍担心着保险柜是不是没锁好,还盘算着怎么吃饭比较划算。
就像她曾经做出的决定,在她心里,金钱一直都是高于幸福的。
也就是说,无论她在那天的春阳下是否如愿与人相爱,最终她都会因为舍不下那巨额的财产而回归原本的生活。
也可以说,婵阿姨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固然是有的,但在金钱面前,她追求幸福的渴望已经慢慢枯朽了。
无论春日的阳光多么温暖和煦,环境多么拨动人心,她都会回到那金钱铸造的冷清寂寞的笼中,继续循规蹈矩地生活。
这大抵便是《抱朴子》中所言的———读施蛰存先生《春阳》有感文化广场18. All Rights Reserved.2020.9作文通讯自从杜康发明了酒,酒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人的几案。
几千年来,酒已经彻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这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一次又一次触动富有才情的诗人的内心,从他们心中流淌出许多或椎心泣血或恣意奔放或温婉清丽的诗词篇章。
施蛰存《梅雨之夕》
施蛰存《梅雨之夕》梅雨又淙淙地降下了。
对于雨,我倒并不觉得嫌厌,所嫌厌的是在雨中疾驰的摩托车的轮,它会得溅起混水猛力地洒上我底在裤,甚至会连嘴里也拜受了美味。
我常常在办公室里,当公事空闲的时侯,凝望着窗外淡白的空中的雨丝,对同事们谈起我对于这些自私的车轮的怨苦。
下雨天是不必省钱的,你可以坐车,舒服些。
他们会这样善意地劝告我。
但我并不曾屈就了他们的好心,我不是为了省钱,我喜欢在滴沥的雨声中撑着伞回去。
我底寓所离公司是很近的,所以我散工出来,便是电车也不必坐,此外还有一个我所以不喜欢在雨天坐车的理由,那是因为我还不曾有一件雨衣,而普通在雨天的电车里,几乎全是裹着雨衣的先生们,夫人们或小姐们,在这样一间狭窄的车厢里,滚来滚去的人身上全是水,我一定会虽然带着一柄上等的伞,也不免满身淋漓地回到家里。
况且尤其是在傍晚时分,街灯初上,沿着人行路用一些暂时安逸的心境去看看都市的雨景,虽然拖泥带水,也不失为一种自己底娱乐。
在朦雾中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物,全都消失了清晰的轮廓,广阔的路上倒映着许多黄色的灯光,间或有几条警灯底红色和绿色在闪烁着行人底眼睛。
两大的时候,很近的人语声,即使声音很高,也好象在半空中了。
人家时常举出这一端来说我太刻苦了,但他们不知道我会得从这里找出很大的乐趣来,即使偶尔有摩托车底轮溅满泥泞在我身上,我也并不会因此而改了我底习惯。
说是习惯,有什么不妥呢,这样的已经有三四年了。
有时也偶尔想着总得买一件雨衣来,于是可以在雨天坐车,或者即使步行,也可以免得被泥水溅着了上衣,但到如今这仍然留在心里做一种生活上的希望。
在近来的连日的大雨里,我依然早上撑着伞上公司去,下午撑着伞回家,每天都如此。
昨日下午,公事堆积得很多。
到了四点钟,看看外面雨还是很大,便独自留下在公事房里,想索性再办了几桩,一来省得明天要更多地积起来,二来也借此避雨,等它小一些再走。
这样地竟逗遛到六点钟,而早已止了。
走出外面,虽然已是满街灯火,但天色却转清朗了。
琐忆施蛰存先生及其他
琐忆施蛰存先生及其他施蛰存先生在北山楼。
(沈建中/图)年前,退休不久的老同事、施蛰存先生长孙施守珪送来刚出版的施蛰存遗稿《北山楼随劄》(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
这是根据施蛰存留下来的他为研究古代文史所做的读书摘抄笔记整理的,凡二百余条,内容丰富,可见其学术兴趣的广泛和博学。
这本书勾起了我对施蛰存先生的回忆。
《唐诗百话》出版前后我只见过施蛰存先生一次,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但知道他的名字、读他的著作就更早了。
最早知道施先生的名字,可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上“中国现代文学史”课时,听老师说起过施蛰存是三十年代著名的小说家、他主编的《现代》杂志,以及他因为劝青年读《庄子》《文选》而与鲁迅发生争论并被鲁迅斥为“洋场恶少”的故事。
最早读的施先生大作,是1981年11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他主编的《词学》集刊第一辑,他在这本集刊上发表了《读韦庄词札记》等文。
我没想到作为现代文学名宿的施先生还是古典文学名家,于是开始了关注施先生、阅读并收藏其著作的历程。
1983年9月,我开始随王水照先生研读唐宋文学。
一年后,王先生赴日本讲学,系里命我随刘季高先生问学。
此后一年间,我基本上是每隔一周的周六下午去刘先生府上听他讲课。
刘先生对先秦至明清的文史都有广泛的涉猎和独到的研究。
他与施蛰存先生是老友。
有一次,刘先生要我们换一次上课时间,因为施先生邀请他参加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施先生的这位研究生的论文是关于吴梅村的。
1986年7月,我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在校对科实习半年后被安排在第二编辑室,室主任是时年67岁的陈邦炎先生。
编辑室内最年长的是刚过70岁的王勉(鲲西)先生,我正赶上为他的退休送行,并接手了几部他尚未审阅完的书稿。
编辑室内最年轻的是比我进社早一年的王兴康,我从他手中接过了编辑室编务的工作。
巧的是兴康兄正是施先生门下写关于吴梅村论文的那位研究生。
十五年后,王兴康担任了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疏朗雅逸的施蛰存书法
疏朗雅逸的施蛰存书法作者:管继平来源:《上海采风月刊》2013年第07期独自居家稍有闲暇,我都有个乱翻书的习惯。
有的书买来久了,长远不翻,几乎忘了它的内容;有的书隐藏在书橱一角,且还被什物所遮,偶然检出,居然是一册曾寻找多时的好书,仿佛在路上邂逅阔别已久的挚友,格外欣喜!前些日子书架上翻出一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施蛰存散文选集》,扉页上还有施老以圆珠笔题的字:“继平畏友留念施蛰存 1992年7月”。
将近二十年过去了,若不是这本书的提醒,我几乎忘了那次曾跟着朋友去拜访过施蛰存先生。
常听施老身边熟悉的人说起,施先生是一位非常慷慨的老人,后生朋友在他家闲聊,他时有书物随手相赠,若是你在他书架前梭巡,他也会关照一句“侬要欢喜就拿去好了”。
施老的慷慨在我处也得到了验证:记得当年随朋友叩访,其实那朋友与施老也不甚相熟,而我更是叨陪随行,故也未发一言,但最后告辞时,我俩还是分别获得施老的一帧书法墨宝。
朋友的那幅内容我忘了,我的一张半尺见方,写的是《论语》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比较特殊的是,施老这张字并非写在通常的宣纸上,而是一张类似当年印名片用的布纹卡纸,记得在背面他还写有两句唐诗,可能是感觉写得不满意,又用圆珠笔涂了两下。
由此可见施老的随意性情。
据与施蛰存共事50余年的钱谷融先生文章说,施蛰存是一位“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重性情,讲趣味”,看来此言不虚。
唯可惜的是,多年来我几经搬迁,且书籍杂物凌乱不堪,施老的墨宝好像已多年未有展观,一时竟不知藏于何处了。
施蛰存先生素不以书家鸣世,尽管他的书法不俗。
其实,他的“家”太多了,作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他是现代派小说奠基人之一,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受西方文学的影响,他是我国最早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的作家,发表了《鸠摩罗什》《将军的头》等小说引起了文坛的关注;他还是散文家和翻译家,古典诗词鉴赏家,金石学家等。
许多了解施蛰存先生的都知道施老学开“四窗”的典故,这是施蛰存妙喻自己一生治学的四个不同领域,即:“东窗”是古典文学的鉴赏,“南窗”是现代文学的创作,“西窗”是外国文学的翻译,“北窗”是金石碑版的研究。
施蛰存、花敬定和《将军的头》
文史杂谈1152018年·第3期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曾经开着东南西北四扇文学艺术窗户的施蛰存先生,被李欧梵先生称作是“新感觉派”的领导人。
后者在上海交通大学的演讲中竭力推荐了施先生的小说《魔道》。
笔者识陋,无才置喙,但听我父亲周楞伽曾经提起,施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历史小说《将军的头》,无论是当时,还是后来,都被许多人认为是现代派的开山之作。
施蛰存先生自己也将这些小说结集,在1932年出版于新中国书局,亦以《将军的头》冠名。
《将军的头》的主人翁,是唐朝的将军花敬定,他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下,因为平定叛乱有功,便骄横跋扈,不但放纵士兵大掠东蜀,而且目无朝廷,僭用天子礼乐。
杜甫委婉地写了一首题为《赠花卿》的诗讽刺他,产生的效果却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花敬定因此名声大震而流传后世。
杜甫一生为这个花卿写了两首诗,现在分别抄录于此:《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戏作花卿歌》成都猛将有花卿,学语小儿知姓名。
用如快鹘风火生,见贼惟多身始轻。
绵州副史著柘黄,我卿扫除即日平。
子璋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
李侯重有此节度,人道我卿绝世无。
既称绝世无,天子何不唤取守东都。
花卿既然如此勇猛,又建立殊功,不知道为何两《唐书》均没有替他立传;仅《旧唐书·崔光远列传》里简单提到,花惊(敬)定“将士肆其剽掠,妇女有金银臂钏,兵士皆断其腕以取之,乱杀数千人。
”正因为这样,同书《高适列传》里提及:“西川牙将花惊定者,恃勇,既诛子璋,大掠东蜀。
天子怒光远不能戢军,乃罢之。
”由此可见,因为花惊(敬)定的居功自傲,放纵士兵,导致了他的上司崔光远的丢职罢官。
另外,自从严武、高适先后以诗人开府蜀中,担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以来,当时的一般武将都学着附庸风雅,以结交名士骚人为荣。
杜甫是著名的诗人,又是严武、高适的朋友,一些武将对他趋附奉承,自然是司空见惯之举。
施蛰存全集目录及最有价值的篇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施蛰存全集》简目第一卷《十年创作集》——《黄心大师》、《将军的头》、《鸠摩罗什》、《石秀》与鲁迅《呐喊》、《彷徨》中的中短篇小说同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创作之一。
第二、三、四、五卷《北山散文集》第六卷《唐诗百话》——目前最好的唐诗入门读物,娓娓道来,不故作高深,极有阅读价值。
第七卷《北山楼词话》——其中的《词学名词释义》言简意赅、极富见解。
第八、九卷《北山金石录》第十卷《北山诗文丛编》施蛰存先生作品分类目录短篇小说集《江干集》(1923年)、《上元灯》(1929年)、《李师师》(1931年)、《将军底头》(1932年)、《梅雨之夕》(1933年)、《善女人行品》(1933年)、《小珍集》(1936年)、《四喜子的生意》(1947年)散文集《灯下集》(1937年)、《待旦录》(1947年)、《枕戈录》(1992年)、《卖糖书话》(1997年)、《沙上的脚迹》(1994年)、《散文丙选》(1998年)、《云间语小录》(2000年)、《北山散文集》(2001年)编译作品《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劫后英雄》(1939年)、《丈夫与情人》(1945年)、《妇心三部曲》(1947年)、《荣誉》(1952年)、《轭下》(1952年)、《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恋爱三味》、《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学术著作《唐诗百话》(1987年)、《水经注碑录》(1987年)、《词学论稿》、《历代词籍序跋萃编》、《词学名词释义》(1988年)、《北山集古录》(1989年)、《金石丛话》(1991年)、《文艺百话》(1994年)、《宋元词话》(1999年)、《北山谈艺录》(1999年)、《北山谈艺录续编》(2001年)、《唐碑百选》(2001年)诗集《北山楼诗》(2000年)。
施蛰存先生简介及其作品
施蛰存先生简介及其作品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青萍,常用笔名施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8岁时随家迁居江苏松江(现属上海市);1922年考进杭州之江大学,次年入上海大学,开始文学活动和创作。
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回松江任中学教员,1928年后任上海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编辑,参加《无轨列车》、《新文艺》杂志的编辑工作;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的头》使其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1930年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1932年起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成为专业文艺工作者;1935年应上海杂志公司之聘,与阿英合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
1937年起在云南、福建、江苏、上海等地多所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其间一度旅居香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52年)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施蛰存因早年与鲁迅有过论战,因而在“反右”直至“文革”期间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
已刊行的短篇小说集有《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散文集有《灯下集》、《待旦录》,还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和大量译作。
4、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
4、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人称之曰万松老人。
居燕京从容,漆水刺楚村,一见老人,遂绝迹屏家,废餐寝,参学三年,老人以湛然目之。
后以所评唱《天童颂古》三卷,寄楚村于西域阿里马城,曰《从容录》。
自言著语出眼,临机不让也。
楚村序而传至今。
老人寂后无知塔处者。
今乾石桥之北,有砖七级,高丈五尺,不尖而平,年年草荣其顶,群号之曰“砖塔,”无问塔中僧者,不知何年。
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出,居者犹闷塔占其堂奥地也,又不知何年。
居者为酒食店,豕肩挂塔檐,酒檐环塔砌,刀砧钝,就塔砖励,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骂,二百年不见香灯矣。
万历三十四年僧乐讶塔处店中,入而周视,有石额五字焉,曰:“万松老人塔。
”僧礼拜号恸,募赀赎而居守之,虽塔穿屋如故,然彘肩酒刀砧远矣。
○极乐寺高梁桥水,来西山涧中,去此入玉河辞山而平,未到城而净,轻风感之,作青罗纹纸痕。
两水夹一堤,柳四行夹水,松之老也秃,梅之老也秃,柳之老也愈细叶而长丝。
高梁堤上柳,高十丈。
拂堤下水,尚可余四五尺,岸北数十里,大抵皆别业僧寺,低昂疏簇,绿树渐远,青青漠漠,间以水田界界,如云脚下空。
距桥可三里为极乐寺址。
寺,天启初年,犹未毁也。
门外古柳,殿前古松,寺左国花堂牡丹,西山入座,涧水入厨,神庙四十年间,士大夫多暇数游,轮蹄无虚日,堂轩无虚处。
袁中郎黄恩立云:小似钱塘西湖,然。
○白石庄白石桥北,万附马庄焉,曰白石庄。
庄所取韵,皆柳,柳色时变,闲者惊之;声亦时变也,静者省之。
春黄浅而芽,绿浅而眉,深而眼,春花絮而白,夏丝迢迢以风,阴隆隆以日,秋叶黄而落,而坠条当当,而霜柯鸣于树。
柳溪之中,门临轩对,一松虬,一亭小,立柳中。
亭后台三累,竹一湾,曰爽阁,柳环之。
台后池而荷,桥荷荷之上,亭桥之西,柳又环之。
一往竹篱内,堂三楹,松亦虬是,海棠花时,朱丝亦竟丈,老槐虽孤,其齿尊,其势出林表。
后堂北,老松五,其与槐引年。
松后一往为土山,步芍花牡丹圃良久,南登郁冈亭,俯翳月池,又柳也。
施蛰存小说规范罅隙里的欲望蠕动
施蛰存小说:规范罅隙里的欲望蠕动慈溪中学孙文辉1931年,施蛰存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在巴黎大戏院》和《魔道》两个短篇小说。
左翼文人楼适夷随即撰文批评道:“比较涉猎了些日本文学的我,在这儿很清晰地窥见了新感觉主义文学的面影。
” (《施蛰存的新感觉主义》)在当时的文学批评语境里,“新感觉主义”是个颇具贬义色彩的词。
没想到,楼适夷的这一定性日后成了人们对施蛰存小说的习惯性评价。
有意思的是,施蛰存本人一直不承认他的小说有西洋或日本的“新感觉”质素,只认为“不过是应用了一些Freudism的心理小说而已”。
如果抛开文学史写作的诸种考虑,施蛰存的自白似乎更能带领人们接近他的小说世界。
在奠定施蛰存文学史地位的两本小说集《将军的头》和《梅雨之夕》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小说主人公都是不安分的,他们生活在现实世界,却在心理世界挣扎。
他们具有与世俗常人同样的欲望,却由于外在规范的束缚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满足。
而另一方面,不能满足的欲望并不因为长期没有实现而减弱或消失,反而因为规范的压迫更具力量,于是形成了小说人物丰富而曲折的心理波澜。
根据小说人物现实处境的不同,我们不妨把施蛰存小说中的主人公大致地分为两类:“理想的人”和“残缺的人”。
“理想的人”在施蛰存的小说中主要是历史上的高僧、将军、好汉等。
所谓“理想”,换个词即“假想”,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高僧、将军、好汉之类人物有某种神化的倾向,人们对他们有迥异于世俗常人的各种伦理规范要求。
高僧不必说,即使是对于将军、好汉也有一种无欲的潜在要求,不像希腊神话中的神,也具有人的七情六欲。
可以说,“理想的人”是由宗教或道德规范塑造出来的,体现了世俗常人所拟想和推崇的人之神性。
在历史典籍中,鸠摩罗什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的人”。
他生于龟兹,天赋异秉,七岁随母出家,游历四方,拜师学法,二十出头即成为享誉西域诸国的佛学大师。
施蛰存的小说《鸠摩罗什》虽然没有改变典籍所载的人物史实,但由于注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鸠摩罗什的形象一下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施蛰存著作名目
短篇小说
《江干集》(1923年)、《上元灯》(1929年)、《李师师》(1931年)、《将军底头》(1932年)、《梅雨之夕》(1933年)、《善女人行品》(1933年)、《小珍集》(1936年)、《四喜子的生意》(1947年)
散文集
《灯下集》(1937年)、《待旦录》(1947年)、《枕戈录》(1992年)、《卖糖书话》(1997年)、《沙上的脚迹》(1994年)、《散文丙选》(1998年)、《云间语小录》(2000年)、《北山散文集》(2001年)
编译作品
《匈牙利短篇小说集》(1936年)、《波兰短篇小说集》(1936年)、《劫后英雄》(1939年)、《丈夫与情人》(1945年)、《妇心三部曲》(1947年)、《荣誉》(1952年)、《轭下》(1952年)、《征服者贝莱》(1957年、1958年)、《恋爱三味》、《外国文人日记抄》(1995年)
学术著作
《唐诗百话》(1987年)、《水经注碑录》(1987年)、《词学论稿》、《历代词籍序跋萃编》、《词学名词释义》(1988年)、《北山集古录》(1989年)、《金石丛话》(1991年)、《文艺百话》(1994年)、《宋元词话》(1999年)、《北山谈艺录》(1999年)、《北山谈艺录续编》(2001年)、《唐碑百选》(2001年)、《品唐诗》(2015年)
诗集
《北山楼诗》(2000年)。
施蛰存散文三篇
施蛰存散文三篇施蛰存先生,是浙江杭州人,原名德普,以字行,著名文学家、翻译家。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施蛰存散文三篇,供大家欣赏。
施蛰存散文一:名老年人,或老实人,似乎都服膺着“名者实之宾”这句格言。
但在我,不是老年人,也不想自夸是老实人,对于“名”有时候是比“实”更重视的。
在许多日常生活的经验里,我觉得,“名”真是不可轻忽的。
在适宜的时候,它能增加它所代表的“实”之价值,反之,在不适宜的时候,却也真能贬损了它所代表着的“实”之价值,无论那“实”之本身是怎样地完美,崇高,或尊贵。
对于“名”这样地看重,在我自己,也真没有明白为了什么。
也许是由于不幸而识了字,对于字的意义声形能就自己之爱惜而定取舍。
但这个疑问,我们不必在这里研究,因为即使是为了这缘故,反正我也未曾有过一次“人生识字忧患始”的感慨。
曾有过一次,从灼热的盛夏的阳光中,走入林荫树下的一家咖啡店去。
在小小的桌子边猎得一个座位之后,瞪眼看路上的熙熙攘攘的行人,心中踌躇着“饮些什么呢?”急躁的侍者将红色的冷饮食谱展呈在我眼前,于是这样艳佚的名字就首先溜进了我的眸子:“夫人之舄(xi)”。
啜着这新奇的冷饮,我实在并不曾细细地如一个骨董鉴赏家似的辨别她的好歹,与其说我是在啜冷饮而祛暑,不如说我是在玩味这“夫人之舄”以忘热。
这样地付给了小账出来,我是踌躇满志了。
人如果问:“滋味如何?”我会说:“没有留心到这方面,先生。
”倘若是个欠聪明的人,他会得再问,“那么你怎么饮着的?”“我单是饮着一个名字。
”我一定愿意这样回答他。
而且,当他一笑而去的时候,我心里会这样想著:如果目的单是为了辟暑解热,自来水不是随处可以不费代价而喝到的么?施蛰存散文二:手帕我觉得,抹拭涕并不是手帕的唯一功用,甚且也不是它的主要功用。
手帕对于它的主人的唯一帮助,还是在于它能使主人随时得到一个适合的姿势。
我们姑且把那些穿洋服的青年绅士们妥贴地插在左襟袋中而露出了一角美丽的手帕除外,单说那些被藏在裤袋中或袖筒里的手帕。
施蛰存先生著译年表
施蛰存先生是我最喜欢的现代作家之一。
从网上找到一份他的著译年表,存在这里,以便以后查阅。
施蛰存先生著译年表作者:夏雨(本名刘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审。
)OCR :陈村来源:香港《文学世纪》杂志2003年10月号“施蛰存先生百岁寿庆专辑”主编:古剑一九O五年一岁十二月三日(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年十一月初五)生於浙江杭州水亭址。
入学後学名德普,字蛰存,曾用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
一九二一年十七岁入杭州之江大学,与戴望舒、杜衡、张天翼、叶秋原等组织兰社,出版《兰友》四开旬刊,发表诗词、小说。
一九二三年十八岁本年八月一日,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自费刊印,以「维娜丝文学会」列为《维娜丝丛书第一种》,委托上海文明书局发行。
本年撰《苹华室诗见》首次以施蛰存署名,刊於七月三十日《时事新报·学灯》第一百期。
一九二六年二十二岁与杜衡、戴望舒于三月十七日创办《璎珞》(共出版四期),于此刊发表《上元灯》、《周夫人》等小说。
一九二八年二十四岁短篇小说集《娟子姑娘》于上海亚细亚书店出版。
选译意大利濮加屈(今译卜迦丘)《十日谈》的《十日谈选》,收入光华书局《萤火丛书》出版。
与戴望舒等合编《文学工场》、《无轨列车》等文学刊物,并在《无轨列车》发表《妮侬》、《雨》、《委巷寓言》、《追》等小说、新诗。
一九二九年二十五岁一月,短篇小说集《追》于上海水沫书店出版。
七月,点校明末董说长篇小说《西游补》于上海水沫书店出版。
八月,短篇小说集《上元灯》收录于《水沬丛书》于水沫书店出版。
译英国司各脱著长篇小说《劫後英雄》收入张梦麟主编《世界少年文学丛书》于上海中华书局出版。
十一月,译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家显尼志勒《多情的寡妇》于上海尚志书屋出版。
一九三O年二十六岁与戴望舒等编《新文艺》月刊(共八期),至本年四月废刊,在此刊刊载《鸠摩罗什》、《凤阳女》、《阿秀》、《花》等小说,心理小说《将军的头》和译英国劳伦斯小说《意赛尔》刊于《小说月报》。
1-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
1-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也。
因出其所为《章台柳》记若干章示余,曰:“人生若朝暮,聚散喧悲,常杂其半,奈何忘鼓缶之,阙遇旬之宴乎?”予观其词,视予所为《霍小玉传》并其沉丽之思,减其长之累,且予曲中乃有讥托,为部长吏抑止不行,多半《韩靳王》传中矣,梅生传事而止,足传于时。
第予昔时一曲才就,辄为玉云生夜舞朝歌而去,生故修窈,其音若丝,辽彻青云,莫不言好,观者万人,乃至九君之酬对悍捷,灵昌子之供顿清饶,各极一时之致也。
梅生工曲,独不获此二三君相为赏度,增其华畅耳。
九紫玉云先尝题书问梅生,梅生因问三君者一来游江东乎?予曰:“自我来斯,风流顿尽,玉云生容华亦长矣。
”嗟夫,事如章台柳者,可胜道哉?为之倚风增叹。
○紫钗记题词往余所游谢九紫,吴拾芝,曾粤祥诸君,度新词与戏,未成而是非蜂起,论言四方,诸君子有危心,略取所草,具词梓之,明元所与于时也。
记初名《紫箫》,实未成,亦不意其行如是。
帅惟审云:“此案头之书,非台上之曲也。
”姜耀先云:“不若遂成。
”南都多暇,更为删润讫,名《紫钗》,中有紫玉钗也。
霍小玉能作有情痴,黄衣客能作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第如李生才,何足道哉?曲成,恨帅郎多病,九紫粤祥各仁去,耀先拾芝局为诸生,ヘ能无能歌之者,人生荣因生死何常,为欢何不足,当奈何?○邯郸梦记题词士方穷苦无聊,倏然而与语出将入相之事,未尝不怃然太息,庶几一遇之也。
及夫身都将相,饱厌浓醒之奉,迫束形势之务;倏然而语以神仙之道,清微闲旷,又未尝不欣然而叹,惝然若有遗,清泉之活其目,而凉风之拂其躯也。
又况乎有不意之忧,难言之事者乎?回首神仙,盖亦英雄之大致矣。
《邯郸梦》记卢生遇仙旅舍,授枕而得归遇主。
因入以开元时人物事势,通漕于陕,拓地于番,谗扌而流,谗亡而相,于中宠辱得丧生死之情甚具,大率推广焦湖祝枕事为之耳。
世传李邺侯泌作,不可知。
然史传泌少好神仙之学,不层昏宦,为世主所强,颇有斡济之业,观察郏虢,凿山开道,至三门集,以便饷漕,又数经理吐番西事,元载疾其宠,天子至不能庇之,为匿泌于魏少游所,载诛召泌,懒残所谓“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是也。
施蛰存佛教小说《黄心大师》创作始末
生铁脊梁三世衲, 冷灰心绪一炉香。
庭前竹长真如翠, 槛外花开般若香。
万事到头都是梦, 天倾三峡洗高唐。 满江红・赠豫章尼黄心大师尝为官妓 豆蔻丁香,待则甚、如今休也。争知道、本来面目,风光洒洒。底事到头鸾凤 侣,不如掸脱鸳鸯社。好说与、几个正迷人,休嗟讶。 纱窗外,梅花下。酒醒也,教人怕。把翠云剪却,缁衣披挂。柳翠已参弥勒 了,赵州要勘台山话。想而今、心似白芙蕖,无人画。 只要认真对照施蛰存在《黄心大师》中抄录的白玉蟾诗词,即可发现他有两处误 录:“三世衲”应为“三事衲”,“惊凤侣”实为“鸾凤侣”。 且说第一误,三世衲。白玉蟾原诗“生铁脊梁三世衲,冷灰心绪一炉香”,从诗意 看,此处的三世衲应以三事衣,即僧服解。据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三事衲,(衣 服)又日三事衣。言五条七条九条之三衣也。禅林之螽。”④另据《禅林象器笺》:“三
关键词:施蛰存佛教
《黄心大师》
白玉蟾释震华
作者简介:黄艺红,文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一、《黄心大师》中两处误录白玉蟾诗词?
以现有资料来看,黄心,这个神秘而传奇的佛教人物,最早被文学作品记录下来, 出自南宗道教祖师白玉蟾的诗词:《赠豫章尼黄心大师》和《送黄心大师》。一诗一词 仅寥寥数语,简括黄心法师的前尘往事及其出家后的禅心戒行,还为她生平笼罩上一层 神秘的色彩。施蛰存正是在无意间看到白玉蟾的诗词,发现黄一1、5,其人其事。白玉蟾简短 的题注:“尝为官妓”,更令他灵感发生,他不禁遐想:“黄心何以要出家?她的焚修情 形如何,尤其是她舍身铸钟的故事,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施蛰存进一步想,既然无 载籍可求,何不就借此题材,“揣测”和“演写”为小说呢?①于是,他通过艺术想 象,成功创作了《黄心大师》②这部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南宋时一个名为马瑙儿的女子,自幼性情特别,虽未脱尘俗,却也算 早有慧根,后嫁与季氏茶商,因夫家被抄,被办案知府霸占为妾。谁道三年后,知府锒 铛入狱,瑙儿与官府妻妾一同被发为官伎,堕入勾栏十年。十年间,瑙儿过着“舞迎 南北客,歌送去来人”的生涯。在酒客戏言中,她才惊悟:“我还在这里贪恋些甚么!” 终在妙住庵披剃为尼,法名黄心。黄心法师持戒谨严,后继承衣钵,升任妙住庵住持。 因管理有方,庵中香火不绝、声名日隆。她又发下大愿,募铸幽冥钟,然而前八次铸
5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
5、晚明二十家小品——施蛰存○唐公子传余下第归,抱幽忧之疾,以道书淘汰之。
心猛气深,强抑不下,乃搜读稗官家,得《李公子传》。
《唐书》言,邺侯之子繁,不甚贤。
今公子颇有奇韵,想繁之兄弟行也。
但不知为邺侯第几子耳?录之左方:李公子者,父泌,为唐邺侯。
侯既老,谢事辟谷。
公子官袭侯封,不愿侯,愿词赋科。
时肃宗新复两京,以《两京赋》试进士,御泰清殿亲临之。
公子立不万言,未尝加点。
赋上,上方午膳,大常作乐,命辍乐读之。
爱其美也,袖入宫中,擢第一人,勒石刻《两京赋》于殿前。
公子方十九,眉目清映,紫衣白马,宛如神仙。
上一见大喜,谓侍臣曰:“邺侯宣劳,再造邦家,曾不肯剖粒自饱,今其虽不愿侯,授官宜与侯等。
“以集贤学士授之。
公子谢曰:“臣实不敢当此,但乞告身一通,便宜山水间,县伯不得追呼足矣。
”上嘉其志,御写敕扎,并赐宫嫔两人曰:“一以掌书,一以爰酒。
”郭汾阳有女曰清明君者,有殊色,喜读《离骚》古陶谢诗,尝删诗去其郑卫者,手录一卷,日日批注。
闺房中以小室庙祀舜二妃,配飨以鲁共伯之母,黔娄之妻,春秋祭之以文,其高闲如此。
汾阳王难其配,以李《两京赋》视之。
清明君慨然叹息曰:“可矣。
”既归李,李年少谑浪,醉时微以谑语侵之。
清明君不悦,见其谢过,乃笑曰:“妆之天性,栖栖艺文,若欲濡首酒杯,从公笑间乞爰热,所谓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无已,愿以黄金千斤,为公子置妾数百,以任恣讨。
”汾阳王闻之也,遣人分驰四方,四方有奇女子以诗名显者,搜访殆尽,而其中曰纤纤,曰白娟,曰鹭,曰春荑,曰红草,曰晕儿,曰绿丝,曰碎桃,皆骨柔气清,熟于古文奇字。
而纤纤善筝。
白娟善歌。
春荑善鉴古器,善笙。
红草善弹鸟,善鼓琴。
晕儿善啸。
绿丝碎桃善种花,花经二人手,无不活,又善骑马。
鹭善丹表,善舞。
公子乐之以酒,酒必以诗,诗成,诸美人起而和歌,歌无杂声。
其他修竹清泉,细帘嘉树,月出之时,鸟啼弦乱,相与牵衣抱袖,红白低迷,起视草头蕉叶之上,大都墨迹酒痕而已。
清明君无问晴雨,每候山果新熟,则遣美人捧进公子。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摘要:摘要:施蛰存是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以提倡现代派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鸠摩罗什》、《善女人品行》、《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众多小说文本,施蛰存全部小说创作中,属于心理分析小说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梅雨之夕》、《将军的头》两部小说集以及《善女人行品》中的部分作品,也包括一些零星的创作如《呢哝》、《黄心大师》,二、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不重视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营造,而注重二重人格的刻画摘要:施蛰存是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代表人物之一,以提倡现代派文学和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鸠摩罗什》、《善女人品行》、《将军的头》、《梅雨之夕》等众多小说文本。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依据,用人格层次说、意识流和梦论来完成人物的的塑造和文本的创作。
其突出的现代性和特异性,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关键词: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二重人格意识流梦中图分类号:12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06-02 一、施蛰存与其心理分析小说施蛰存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上海形成的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自己独特创作风格。
他的创作小说集有《追》、《上元灯》、《梅雨之夕》、《将军的头》、《善女人的行品》等。
施蛰存全部小说创作中,属于心理分析小说的作品主要集中在《梅雨之夕》、《将军的头》两部小说集以及《善女人行品》中的部分作品,也包括一些零星的创作如《呢哝》、《黄心大师》。
在这些小说创作上,施蛰存不但明确表现了自觉的文体创新意识,如他自己所言要“开辟一条创作的新蹊径”,而且成功地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运用到中国社会的市民群分析与展现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小说类型――心理分析小说,为现代小说开创出新的审美范式。
施蛰存于1983年lO月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曾说:“三十年代末我读了奥地利心理分析小说家显尼志勒的许多作品,我心向往之,加紧了对这类小说的涉猎和勘查,不但翻译这些小说,还努力将心理分析移植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接连出版了《梅雨之夕》、《将军的头》、《善女人的行品》等集子。
关于施蛰存的历史小说集《将军底头》
关于施蛰存的历史小说集《将军底头》
郅莹
【期刊名称】《晋阳学刊》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 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创作始于1929年9月15日在<新文艺>创刊号上发表的<鸠摩罗什>,之后相继发表了<将军底头>(刊于1930年<小说月报>21卷10号)、<阿褴公主>(刊于<文艺月刊>2卷10期,初名为<孔雀胆>,后改名为<阿褴公主>)和<石秀>(刊于<小说月报>22卷2号).1932年1月,这4篇结集为<将军底头>.施蛰存运用旧材料而为新作品,着力剖析这些人在种种冲突中的抉择困惑和悲剧命运,给人们展现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心理冲突画面.
【总页数】2页(P124-125)
【作者】郅莹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太原,03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现代性关照下施蛰存历史心理分析小说的悲剧色彩——以《将军的头》、《石秀》、《鸠摩罗什》为例
2.情欲与理性冲突下的悲剧命运——论施蛰存的历史小说集《将军底头》
3.从《将军底头》看施蛰存心理小说的创作风格
4.从小说集《将军底头》看施蛰存历史小说书写特征
5.“族”的经济性理解——重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蛰存先生有什么作品
1923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江干集》自费刊印,撰《苹华室诗见》首次以施蛰存署名。
1926年与同学戴望舒、刘呐鸥等创办《璎珞》旬刊。
1927年翻译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和奥地利作家显尼志勒的《倍尔达· 迦兰夫人》。
1928年与戴望舒等合编《文学工场》、《无轨列车》,发表《妮侬》、《雨》等小说、新诗。
1930年与戴望舒等编《新文艺》月刊,刊载《鸠摩罗什》、《凤阳女》、《阿秀》、《花》等小说,心理小说《将军底头》。
1932年主编大型文学月刊《现代》,发表《创刊宣言》、小说《残秋的下弦月》、散发《无相庵随笔》等。
短篇小说集《李师师》出版。
1935年与阿英合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
主编《文饭小品》六期,编纂《晚明二十家小品》,译德国小说家格莱赛《一九〇二级》,译美国里德《今日之艺术》出版。
1939年编撰《中国文学史》、《散文源流》等教材。
1943年开设《史记》专题课,编撰《史记旁札》等教材。
1954年《轭下》新版于北京作家出版社。
1961年编撰《後汉书征碑录》、《蛮书征碑录》。
1963年编撰《云间词人姓氏录》、《三国志征碑录》、《隋书征碑录》、《魏书征碑录》、《北山楼碑跋》。
1964年编撰《云间碑录》等,续撰《北山楼碑跋》,辑录《金石遗闻》、
《宋金元词十遗》。
1974年撰作《浮生杂咏》,续撰《北山楼词话》。
1978年撰着《唐诗百话》,续撰《北山楼词话》。
1980年主编《百花洲文库》,译法国象征派诗人庞维尔、达尔尚、马拉尔美、孟代思、韩波散文诗编为《法国散文诗十篇》。
2001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施蛰存文集·文学创作篇》第二、三卷,《北山散文集》,以及《唐诗百话》、《北山谈艺录续编》。
2002年《施蛰存日记》由文汇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