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25号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燉T338-2007)》、《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南省水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依法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一、区划范围本次区划范围为18个省辖市及20个县级市的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省共113个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饮用水源地41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72个。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另行划定。
二、省辖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一)郑州市1.黄河邙山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黄河邙山取水口上游2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黄河南岸50米的陆域;邙山提灌站前沉沙池水域和沿岸50米陆域;石佛沉砂池厂界内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京珠高速公路桥至桃花峪的黄河水域和黄河南岸大堤以内、黄河北岸生产堤以内的滩区。
2.黄河花园口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黄河107公路桥至花园口取水口下游700米的水域及其黄河南岸大堤外50米的陆域;沉沙池和输水明渠的水域及其沿岸50米的陆域。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送审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编制组二○○六年十一月1、任务由来与背景饮用水安全关系千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饮用水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饮用水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是保护饮用水水源地最大可能免受人类活动影响、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
依据《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生活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同级水利、国土资源、卫生、建设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饮用水水源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条件、供水量、开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提出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的规定,1989年起,部分省市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科学的划分标准,各地保护区划分工作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护区作用的发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的“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在参考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纲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起草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本规范是《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划工作的基础。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先后召开多次专家论证会对技术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经专家修改后,国家环保总局发文到各部委、各有关单位及各省市环保局征求意见。
河南省饮水功能区划(最终版)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07〕12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河南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燉T338-2007)》、《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南省水功能区划》的有关规定,依法划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
一、区划范围本次区划范围为18个省辖市及20个县级市的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省共113个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饮用水源地41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72个。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另行划定。
二、省辖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一)郑州市1.黄河邙山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黄河邙山取水口上游2000米至下游200米的水域及黄河南岸50米的陆域;邙山提灌站前沉沙池水域和沿岸50米陆域;石佛沉砂池厂界内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京珠高速公路桥至桃花峪的黄河水域和黄河南岸大堤以内、黄河北岸生产堤以内的滩区。
2.黄河花园口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黄河107公路桥至花园口取水口下游700米的水域及其黄河南岸大堤外50米的陆域;沉沙池和输水明渠的水域及其沿岸5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京珠高速公路桥至桃花峪的黄河水域和黄河南岸大堤以内、黄河北岸生产堤以内的滩区。
3.尖岗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尖岗水库郑密公路桥至王胡侗桥水域及其沿岸200米的陆域;输水明渠的水域及两侧5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外,尖岗水库郑少高速、绕城高速、侯寨公路内的水域和汇水区的陆域;输水暗管两侧50米的陆域和输水明渠一级保护区外50米的陆域。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2.2社会经济状况
❖ 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行政区划、人口、GDP、产业结构、 城市建设等社会经济状况。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总论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1. 总论
❖ 区划背景
❖ 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目的、意义及任务来源。
❖ 区划依据
❖ 依据国家和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规范和已经批准实施的 相关规划等。
❖ 区划原则
❖ 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
❖ 区划范围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
v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选用以下参数作为水源保护 区划分的技术指标:
§ (1)距离:从取水点或某一界线起算的距离。 § (2)边界:根据集水区划定水源保护区的边界,水源保护区的边界不应超
出集水区(饮用水水C源o卫n生t防e护n带t 范围例外)。 § (3)拐点坐标:各级保T护it区le边界主要拐点所处坐标。
§ (4)面积:水源保护区所包括的水域面积、陆域面积和总面积。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3.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方法
v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和卫监发 (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结合区 域水源地实际,确定本区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河南省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
河南省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要求,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划定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一、区划对象在省政府对全省18个省辖市、103个县(市)的26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保护区的基础上,本次对全省125个县(市、区)1204个乡镇的120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并对3个县级水源地保护范围进行了调整。
其中: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060个,河流型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56个,水库型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96个。
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一)郑州市1.中牟县(1)中牟县郑庵镇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厂厂区及外围西30米、北15米的区域(1号取水井),2号取水井外围50米的区域。
(2)中牟县九龙镇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厂厂区及外围西40米、北35米的区域(1号取水井),2号取水井外围50米的区域。
(3)中牟县八岗镇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厂厂区及外围南40米的区域(1号取水井),2号取水井外围50米的区域。
(4)中牟县三官庙镇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厂厂区及外围西、北30米的区域(1号取水井),2号取水井外围50米的区域。
(5)中牟县黄店镇地下水井(共1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厂厂区及外围东15米、西25米、南40米的区域。
(6)中牟县刁家乡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井外围50米的区域。
(7)中牟县姚家镇地下水井(共1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厂厂区及外围西42米、南30米的区域。
(8)中牟县韩寺镇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厂厂区及外围东28米、西20米、南45米的区域(1号取水井),2号取水井外围50米的区域。
(9)中牟县官渡镇地下水井群(共2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水厂厂区及外围东30米、西25米、南40米的区域(1号取水井),2号取水井外围50米的区域。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
附件:《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六年五月目 录1.总论 (1)1.1.工作背景 (1)1.2.规划原则 (2)1.3.规划编制依据 (2)1.4.规划范围与目标 (3)1.5.规划编制技术路线 (4)2.全国饮用水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 (5)2.1.基本要求 (5)2.2.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 (6)2.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 (8)2.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 (9)2.5.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 (10)3.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 (10)3.1.基本要求 (10)3.2.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11)3.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价 (13)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控制 (14)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 (14)4.2.不达标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14)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 (14)5.1.基本要求 (14)5.2.全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 (15)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16)6.1.基本要求 (16)6.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 (16)6.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18)6.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19)6.5.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19)6.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20)6.7.规划投资—效益评估 (21)6.8.规划实施保障 (21)7.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23)7.1.重庆市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23)7.2.大理市湖泊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 (23)7.3.深圳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筛选技术示范 (23)7.4.沈阳市浑河地表—地下复合型饮用水水源地环保规划技术示范 (23)8.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支撑体系 (24)8.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究 (24)8.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研究 (25)8.3.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研究 (26)9.工作成果提交 (26)9.1.地市级规划成果 (27)9.2.省级规划成果 (27)9.3.国家级规划成果 (27)1.总 论1.1.工作背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
河南省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提纲
河南省县级“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编制提纲一、综合说明综合说明是对规划成果进行高度概括,全面反映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结论,相当于整个规划文本的摘要,以便于规划使用者(或阅读者)不必通读规划文本即可对规划有一个总体概念。
主要包括:项目背景(简述项目的主要建设依据、建设目的和建设的必要性)、主要规划成果(项目拟建地点、建设任务、目标、供水范围、受益人口、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构筑物形式、项目主要工程量和材料、工程总投资等)、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等。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一)基本情况1、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简要说明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
(1)自然概况规划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工程地质、水文与水文地质等。
(2)社会经济概况说明规划地区农村人口和分布、行政村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乡镇供水)、财政收入、农民纯收入以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3)水资源、水质与水污染概况结合本区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全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包括各类用水结构总量)、当地农村饮水水源地情况(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的可供水量和水质)以及水污染现状。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根据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到2010年底农村饮水安全人数及普及程度、集中式供水人口及其普及率。
1.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说明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及水质、水处理情况及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水价及其水费收取方式、水质检验、经营管理方式,各类工程分布、数量和受益人口。
说明历史原因,原先工程投资和标准没有达到现在饮水安全标准的人数和水质和水量已达标的人数。
(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说明分散式供水工程的水源类型及水质、供水方式及可靠性,各类工程的数量、分布和受益人口,以及无供水设施仍直接取用河、湖、坑、塘、山溪、山泉水的人口及分布。
说明饮水安全人口数和不安全人口数。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报告编号:XXXXX编制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概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对具有饮用水源功能地区进行划定,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其水质和水量,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
本技术报告旨在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方法、原则以及相关技术。
二、划分方法1. 根据区域特征划分法:根据地形、水文地质、土壤类型等区域特征进行划分,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地区划分为水源保护区。
2. 功能区划法:根据水源地的功能需求和地方政策法规,将水源地划分为保护、限制开发和控制开发区域,以实现对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
3. 水质和水量控制法:基于水质保护和水量管理的需求,按照水质和水量标准划定水源保护区的范围和界限。
三、划分原则1. 优先保护原则:优先考虑对重点水源地进行保护,如地下水水源地、主要河流源头等。
2. 综合考虑原则: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以及人口用水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
3. 可持续发展原则:确保水源保护区内的经济活动和人类活动不影响水源的长期供应和水质安全。
4. 纵向保护原则:以水源地为主体,沿着水流的纵向延伸划定水源保护区,确保水源地的上游和下游区域均受到保护。
四、技术应用1.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图像获取水源地的地形、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信息,辅助划定水源保护区的范围。
2.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地理数据和水文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实现精确的水源保护区划分。
3. 水质监测技术:通过对水源地水质的监测和分析,确定水质状况并划定合适的水源保护区范围。
4. 地下水模拟技术:利用地下水模拟模型模拟地下水流动和补给的过程,预测水源地的地下水补给区域,并据此划定水源保护区。
五、总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
通过科学合理的划分方法和原则,结合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水源地的有效保护和管理。
在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并加强水源保护区的监管和管控,以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供应。
安全饮水编制大纲ssfatg
《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提纲总则本实施方案编制提纲适用于供水规模小于日供水1000立方米的联村、单村或其他集雨等分散工程。
其中联村、单村统一水源地的集中供水工程参照《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提纲》设计,对每处工程的供水人口、水质超标类型(水量不达标)、水源地的选择、工程规模、工程形式、实际投资概算等要分章节逐处说明,工程形式相同的可以归类采用典型设计、不同的逐一踏勘设计;水窖等以户或同村联户的分散工程可归类采用典型设计,以村为单元对供水人口、水质超标类型(水量不达标)、水源地的选择、工程规模、工程形式、实际投资概算等进行汇总、说明。
实施方案要文字规范、简练、重点突出、图表齐全;以县为单位对逐处工程供水的乡(镇、办)、村名、人数,以及水质超标类型、投资概算总额等项列表汇总。
前言综合说明以县为单位概括说明拟实施项目的分布、工程处数、工程类型、工程规模、资金来源、投资估算总额等,并着重说明工程类型及处数。
1.编制依据、原则和任务1.1编制实施方案的依据说明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根据:批准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报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的批复文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办法》;《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其他相关的规定依据。
1.2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提出具体的指导思想。
1.3编制实施方案的原则先重后轻,先急后缓,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因地制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解决的范围:(1)饮用水中氟超标;饮用水中砷超标。
(2)苦咸水或因自然原因造成的铁、锰等其它水质问题。
(3)水源严重污染、已经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饮水问题。
(4)部分地区的水量不足、保障率低、取水不便等问题。
对于确定的解决范围,应附具备资质化验机构出具的现状水质化验结果。
解决方案要与水质超标要素一致。
1.4建设任务本方案计划解决总人数、按不安全因素分类统计乡、村名称及个数,主要建设内容等。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
熟悉相关法规、法律、 规定、标准等
收集基础资料
现场踏勘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的选择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级别和范围初步划分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定界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的核定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与分析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督与管理措施
图1-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路线图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2.2社会经济状况
❖ 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行政区划、人口、GDP、产业结 构、城市建设等社会经济状况。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2.3用水及供水状况
❖ 水资源状况
❖ 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特点等。
❖ 用水及供水状况
❖ 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用水及供水状况,分析区域供水及用 水结构、用水水平等。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2.6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状况分析
❖ 结合资料调研和现状调查的情况,分析水源地的管理机制和保护现状。
❖ 管理情况包括水源地保护现有管理机构、监测体系的建立、周边道路危险 品的运输情况及管理措施、饮用水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情况、监督管 理状况等。
❖ 保护状况包括已实施的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 况、水质水量监测及信息发布情况等。
建筑物、水库大坝、水C工o建n筑te物n、t 河流汊口、输电线、通讯线等具有永 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T区it界le线,并利用定位仪确定拐点坐标。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2.4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分析
❖ 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 以单个水源地为对象,介绍水源地的基础信息、建设运行状况 以及水资源情况。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还应介绍所在水系 或河流湖库的自然属性,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还应介绍其 水文地质条件。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一、定义1.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指将饮用水水源纳入明确界线的范围内,保护饮用水水源全部或部分水系及混合水质保持不变或稳步改善,下限不低于比较无风险水质要求水域。
1.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饮水安全法》及省、市、县三级水源地管理的规定,把饮用水水源纳入明确界线的范围内,划分为半径以内区、半径以外区和环境敏感区以及三个在划分范围内和在实施保护措施时所整合考虑的主要因素,对饮用水水源进行保护和规划。
二、规定2.1 保护区划分应考虑以下因素:(1)水源地所处地区的气候、地质、水源地因地形影响的污染物传播和水系流动范围;(2)水源地附近的污染物源;(3)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受到的污染类型及抵抗力;(4)水源地附近的社会经济建设,以及其他影响水源净化的设施等。
2.2 在保护区划分中,应当把饮用水水源划分为半径内区、半径外区和环境敏感区:(1)半径内区: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直径在2 km以内的范围,尤其是内部水体损坏程度大、污染持续性强、水质水量控制难度大的水域。
(2)半径外区: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直径在2-5 km以外的范围,水体环境和水质状况较为稳定,通常可实行地区的综合治理。
(3)环境敏感区:指一些水质较敏感的区域,如沿河两岸、湖面上升和排放口等,有限但较多风险污染源聚集。
2.3 对保护区划分过程中,应采用生态环境承载力及水质指标进行评价,并根据实施保护需要结合乡镇(街道)的实际情况备选增减专项保护水域。
三、实施3.1 保护区划分和管理应在水源安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强调预防,突出治理污染源;重点抓好尾水污染的综合治理,促进污染物产生源头封锁,实现污染点控制,确保水源水质可继续保护、保持或稳步改善。
3.2 对保护区划分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水源地保护水域水质,把水源安全放在首位:(1)建立保护区活动监管机制,强化保护监测,提升污染苗头报警能力;(2)加强环境管理,控制人工污染,配合农村饮水安全的水质安全保障要求;(3)构建多引污排防护系统,及时缩小污染物进入水源水深的范围;(4)建设规范的水源取用和排放设施,确保取水排水的质量。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8.29•【字号】豫政办[2012]114号•【施行日期】2012.08.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行政执法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2〕114号)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扎实推进水源地环境整治、恢复和规范化建设,经省政府同意,从2012年起开展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政府负责对辖区内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报告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统一报省环保厅,由省环保厅会同省水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卫生等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统一报省政府审批。
二、2012年9月28日前完成县级和县级政府所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报告,10月15日前完成初审工作并报省环保厅,12月15日前完成县级和县级政府所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2013年1月15日前完成剩余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报告,3月15日前完成初审工作并报省环保厅,10月15日前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三、各省辖市、省直管试点县(市)政府要高度重视,组织环保、水利、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卫生等部门共同做好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工作,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对没有按期完成工作的地方将严格实行“区域限批”。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九日。
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水是生命的来源,支撑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水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发展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不可替代。
水源保护对于西部地区尤其重要,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是保护水源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水源保护的重要性
水源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将决定水质的质量、水的保障性、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的持续可持续性等方面。
二、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1、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以水源保护区划分为先导,从水资源总量、水质污染状况、生态系统特征、水资源利用方式、水资源防护力度、影响该水源保护区的社会经济建设情况等方面进行判断和综合考虑,从基础理论准备、数据采集、水系地理位置分析、水源保护区类型划分、水源保护区建设规划等步骤,提出合理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案。
2、水源保护技术报告内容
(1)概况:包括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背景、目的、任务、进展情况;
(2)水源保护方案:根据该水源保护区的特点,确定水资源的实施形式和程度;
(3)水源保护政策:制定水源保护政策,形成可操作的措施;
(4)水源保护控制系统:确定水源保护的控制体系,并明确绩效监督与考核的规范;
(5)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水源保护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效益;
(6)实施操作:确定水源保护措施的实施权责,明确配套投入;
(7)效果评估:采用生物指标和质量指标等方法,定期监测水源保护区的效果,对不达标的地区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结论
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的编制是保护水源的重要手段,可以确立水资源使用的标准,确定水质的质量、水的保障性、社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保证水源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2014年发布)
【法规标题】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2014年发布)【发布部门】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文字号】豫政办〔2013〕107号【适用区域】河南省【发布时间】2014-01-07【生效时间】2014-01-07【关键词】取水用水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的通知豫政办〔2013〕107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月7日河南省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有关要求,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划定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一、区划对象在2007年省政府对全省18个省辖市、20个县级市的11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保护区的基础上,本次区划对其余83个县的14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划定了保护区;对新乡市、永城市、项城市新增的水源地,补充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全省83个县共有14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其中: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0个,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18个;新乡市、永城市、项城市新增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4个。
(一)郑州市1.中牟县(1)中牟县一水厂地下水井群(新城区万胜路西南,共5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井外围30米的区域。
(2)中牟县二水厂地下水井群(谷堆刘村北林场内,共18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井外围30米的区域。
二级保护区范围:一级保护区外,1~6号、8~13号取水井外围330米外公切线所包含的区域。
(二)开封市1.杞县(1)杞县一水厂地下水井群(县城中部,共6眼井)一级保护区范围:取水井外围30米的区域。
河南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勘界立标技术指南
附件河南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勘界立标技术指南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勘界、制图、标识标志设立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全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勘界、制图和立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8314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H/T2009 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GB/T 2025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GB/T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 24356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1 —GB/T 17941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HJ/T43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 773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 15566 图形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3 基本规定3.1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投影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国家2000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3.2比例尺3.2.1调绘底图应当采用1:1万的地图;没有1:1万地图的地区,应当采用相应精度的卫星遥感或航空摄影影像地图。
3.2.2勘界成果矢量数据精度应大于或等于1:1万。
3.2.3勘界成果印刷图可根据图幅大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4 勘界技术要求4.1勘测内容4.1.1按照先远后近、先易后难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勘界路线,编制勘测计划。
4.1.2依据保护区范围批复文件、保护区划技术报告、示意图等相关技术资料,测定主要控制点、边界拐点、水井中心、取水口等位置的地理坐标,勘测界定批复文件中保护区范围的边界— 2 —走向。
4.1.3勘测保护区区域内及外延100米范围内的建筑物、县道及以上级别道路等各类基础信息,水厂、各类型排污口、水源地取水水质监测点位等专题信息。
(2007.02.0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年1月9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7 年2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集中式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备用和规划水源地)的划分。
农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指国家为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地环境质量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3.2 潮汐河段指河流中受潮汐影响明显的河段。
3.3 潜水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3.4 承压水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3.5 孔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松散沉积物颗粒间孔隙中的地下水。
3.6 裂隙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3.7 岩溶水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地下水。
4 总则4.1 水源保护区的设置与划分4.1.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为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
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
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指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地表区域。
4.1.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备用的和规划的)都应设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般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必要时可增设准保护区。
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是一份关于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
技术性报告。
该报告通常由相关专业机构或专家团队编制,旨在对井群饮用水
水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定,以保护水源的水质和水量,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和可
持续供应。
报告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选择与调查:报告会对井群饮用水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
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合划定水源保护区的区域。
2. 水源特征与评价:报告会对井群饮用水水源的水质、水量、水源涵养能力等
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划定保护区的必要性和范围。
3. 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报告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井群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和指导意见,确保划定的保护区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 划定方法与技术:报告会介绍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水文模型等,以实现对水源保护区的准
确划定。
5. 保护区管理与监测:报告会提出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与监测措施,
包括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制定管理规定、加强水质监测等,以确保保护区的
有效管理和水源的持续保护。
总之,井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是一份综合性的报告,旨在通过科
学的方法和技术,确保井群饮用水水源的安全、可持续供应和有效管理。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河南省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
袁彩凤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07()10B
【摘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是保护饮用水的基础工作,河南省位处中原,人口众多,水资源贫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河道型、湖库型和地下水三种类型,且多分布于人口集中区。
本文对河南省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际运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具体划分河道型、湖库型、地下水型、混合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协调跨界水源地和已划定保护区的关系等有关的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总页数】4页(P25-28)
【关键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区划;技术方法
【作者】袁彩凤
【作者单位】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3.4
【相关文献】
1.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以淮河淮南段某水厂为例 [J], 杨梅;高良敏
2.深入分析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比较 [J], 潘俐如
3.岩溶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以邯郸市羊角铺水源地为例 [J], 翟
立娟
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探究 [J], 曾蓉
5.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法研究
——以永丰县某水厂为例 [J], 封林波;董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附件1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批复(代拟稿)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省环保局和省水利厅《关于批准实施〈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请示》(豫环〔200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以下简称《区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区划》是我省水环境保护的基本依据。
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区划》的要求。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区划》结果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和本部门的实施计划,认真抓好落实。
三、要切实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纳入当地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建立有效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考核制度。
要积极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措施,按照《区划》的要求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
四、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加强对《区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
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和地表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加强《区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各级环保部门要会同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对《区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加强环境执法,确保《区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附件2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河南省环境保护局二○○六年七月河南省水环境功能区划(修订)审定:王国平李景明审查:马新春陶冶王全力李秋民韩晓晗编修:潘鸣钟袁彩凤赵吉昌赵颖杨卫忠刘琼主要完成人员(按姓氏笔画):马新春王全力刘琼刘爱华李秋民杨卫忠赵吉昌赵颖陶冶袁彩凤韩晓晗潘鸣钟目录1水环境概况 (8)1.1 水系状况 (9)1.2 水资源概况 (12)1.3 水体水质状况 (12)2 水环境功能区划原则与方法 (15)2.1 区划依据 (15)2.2 区划原则 (16)2.3 区划方法 (17)3 水环境功能区划结果及分析 (18)3.1 全省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18)3.2 四大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19)3.3 流经城市河段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22)3.4 跨省界河流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22)3.5 高功能水域水环境功能区划情况 (24)3.6 监控断面情况 (26)4 水环境功能区划实施与计划 (30)前言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和水环境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是实施水污染总量控制、评价水环境质量以及水环境分级分类管理的基础。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要求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要求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编写正式的“XX XX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技术文件。
技术文件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1划分依据A.1.1相关法律法规;A.1.2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
A.2保护区背景分析A.2.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或流域的自然状况。
A.2.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所在区域或流域的社会经济状况。
A.2.3饮用水水源地的资源、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水量、水质状况及发展趋势,可能对水源地产生污染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作为饮用水源开采的前景;与相邻水域的关系,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上、下游或相邻水域(或相邻区域)的功能、保护区的水量和水质是否受本行政区外的影响;若受到其影响,列出影响途径、影响程度(水量、水质、生态、经济、人体健康等)等实测数据、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结果。
A3技术方法与计算结果A.3.1根据各级保护区的划分方法,说明选用的技术指标、数值计算方法。
A.3.2计算结果及分析,各级保护区定界的技术说明。
A.3.3用图表示各级保护区的范围,并用表格确定红线坐标,保护区内污染源、集水区、排水区分布特性等。
A.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监测网站的布置,水质项目的监测,陆源污染的监督等;若水质尚未达标,应确定水质达标期限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A.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图件及有关说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包括:保护区详细情况(包括监测点的位置等)的图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登记表、一级和二级保护区详细情况的文字说明、准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及意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二O一二年九月1总论 (1)1.1区划背景 (1)1.2区划依据 (1)1.3区划原则 (1)1.4区划范围 (1)1.5区划基准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区划思路和技术路线 (1)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3)2.1自然状况 (3)2.2社会经济状况 (3)2.3用水及供水状况 (3)2.4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分析 (3)2.5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分析 (4)2.6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状况分析 (4)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5)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 (5)3.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方法 (5)3.3初步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5)3.4定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5)3.5核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 (5)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与分析 (6)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6)4.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问题分析 (6)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 (6)附表 (7)附表1区县基础信息调查表 (7)附表2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表 (9)附表3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信息表 (10)附表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状况调查统计表 (13)附表5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表 (23)附表6饮用水水源管理状况调查表 (24)附表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登记表 (27)附表8饮用水水源地各级保护区边界主要拐点坐标表 (27)附图 (28)附图1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分布图 (28)附图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图 (28)附图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分布图 (28)附图4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断面分布图 (28)1总论1.1 区划背景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目的、意义及任务来源。
1.2 区划依据依据国家和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规范和已经批准实施的相关规划等。
1.3 区划原则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
1.4 区划范围明确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区域和水源地。
1.5 区划思路和技术路线本次区划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推荐程序开展,具体流程见图1-1。
图1-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路线图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本次区划信息数据更新到2011年或2012年。
2.1 自然状况介绍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水系和水文地质特征等自然状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行政区划、人口、GDP、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等社会经济状况(附表1-1)。
2.3 用水及供水状况2.3.1水资源状况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特点等(附表1-2)。
2.3.2用水及供水状况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用水及供水状况,分析区域供水及用水结构、用水水平等(附表1-3)。
2.4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分析2.3.1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以单个水源地为对象,介绍水源地的基础信息、建设运行状况以及水资源情况。
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还应介绍所在水系或河流湖库的自然属性,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还应介绍其水文地质条件(附表2)。
2.3.2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附表3),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要求,对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给出水源地现状水质分级、营养状态结论,判断水质的达标现状,分析不达标水源地水质的主要超标物及超标倍数、超标原因等。
没有开展日常监测的饮用水水源地,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2002)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至少对常规监测因子进行补充监测。
2.3.3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影响分析结合资料调研和现状调查的情况,对饮用水水源地可能产生污染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进行分析(附表4)。
(1)点源污染影响分析分析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工业企业、居民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水排放口、违章建筑和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固定点源的分布、污染物产生状况及可能存在的对水源地的影响途径。
(2)面源污染影响分析分析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化肥农药使用、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染等面源污染及可能存在的对水源地的影响途径。
若存在其他环境问题如渗坑偷排、公路及铁路等潜在源和移动源,在报告中说明。
2.5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分析根据现状土地利用图件或遥感数据,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分析水源地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包括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情况,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自然湿地的面积及维护情况,水土流失情况等(附表5)。
2.6 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状况分析结合附表6资料调研和现状调查的情况,分析水源地的管理机制和保护现状。
管理状况包括水源地保护现有管理机构、监测体系的建立、周边道路危险品的运输情况及管理措施、饮用水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情况、监督管理状况等。
保护状况包括已实施的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水质水量监测及信息发布情况等。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3.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
选用以下参数作为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1)距离:从取水点或某一界线起算的距离。
(2)边界:根据集水区划定水源保护区的边界,水源保护区的边界不应超出集水区(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带范围例外)。
(3)拐点坐标:各级保护区边界主要拐点所处坐标。
(4)面积:水源保护区所包括的水域面积、陆域面积和总面积。
3.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方法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和卫监发(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结合区域水源地实际,确定本区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3.3 初步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根据选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方法,结合水源地的特点,分析准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确定计算参数,计算和确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边界距离,初步划定保护区的范围。
3.4 定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据保护区初步划分范围,采用现场调研和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标、地物的特点,最终确定各级保护区界线,注意充分利用水分线、行政区界线、公路、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水库大坝、水工建筑物、河流汊口、输电线、通讯线等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区界线,并利用定位仪确定拐点坐标。
3.5 核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和相关图件,计算、核定各级保护区的划分面积。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与分析4.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确定出最终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结果,结合附表7、附表8和附图1、附图2采用文字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保护区的详细情况。
4.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问题分析结合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和现状调查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说明各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状况、污染源分布状况、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作附图3。
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监督与管理措施针对周围环境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督与管理建议,包括保护区标志的设置、保护区的水质监测网站的布置、水质项目的监测、建设隔离防护工程、陆源污染的监督、事故应急响应等。
附表附表1 区县基础信息调查表附表1-1 社会经济基本信息表附表1-2 水资源状况表7附表1-3 用水供水情况表2、生产运行用水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用水。
3、社会服务用水,包括公共服务用水、消防及其他用水。
4、区县用水总量=居民家庭用水+生产用水+社会服务用水。
5、区县供水总量=集中式供水量6、区县供水总人口=集中式供水人口+分散式供水人口8附表2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表(2)“所处区域”:水源地所在县(区)或乡镇名称。
若水源地在乡镇里,应填所在乡镇的名称;若水源地在县城(区)里,应填相应县城(区)名称。
(3)“服务区域”:水源地所服务的县(区)或乡镇名称。
若水源地服务的是乡镇,应填所在乡镇的名称;若水源地服务的是县城(区),应填相应县城(区)名称。
(4)“地下水类型#”:应按照“埋藏条件”分别填写潜水、承压水;按照“含水介质类型”分别填写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在相应栏中填写。
(5)“已服务年限”填写水源已正式供水的年数。
(6)“水位埋深”填写地面到地下水位的垂直距离。
9附表3 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信息表附表3-1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表单位mg/L度四项指标。
附表3-2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表单位mg/L10注:《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其余31项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开展监测的进行评价。
11附表3-3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统计表注:“水质类别”:填写相应的水质类别(未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前的水质评价结果);“主要超标因子”:列明主要超标因子和超标倍数。
12附表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状况调查统计表附表4-1 一级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和建设项目调查表注:建筑物用途填写建筑物的功能,如宾馆、游乐场等。
附表4-2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典型污染源排放调查表13注:“典型污染源类型”包括地下油罐、垃圾填埋场、垃圾转运站、垃圾堆存点、矿山开发。
14附表4-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污染源排放调查表注:1、本表数据以环境统计资料收集为主。
2、排污方式:污水处理厂排放、市政排放或直排。
附表4-4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调查表15注:1、“养殖种类及数量”栏,如有多于一种的生物,需分别填写其名称和数目;2、“排污方式”分无序排放、经冲洗后排放、经冲洗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利用、干燥后制作有机肥等几种方式,如有其他处理方式可据实填报。
16附表4-5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生活污染源调查表注:1、区域名称:各级保护区所在区域的名称,若保护区在乡镇里,应填所在乡镇的名称;若保护区在县城(区)里,应填相应县城(区)名称。
2、该表主要调查水源地所在区县、乡镇中有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若无污水处理厂可不填。
附表4-6 入河(库)排污口调查表17注:1、排污口调查范围:调查水源地上游10公里,下游1公里的排污口;2、污染源类型:包括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养殖污水等3、排污口与取水口的相对方位据实填写“上游”或者“下游”;4、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为必填项目,其它参考水质超标项目,选择2项污染物填写。
18附表4-7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田基本情况调查表附表4-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源调查表注:畜禽养殖量需换算成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