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负转嫁定量分析及应用

合集下载

什么是税负转嫁,税负转嫁形式及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税负转嫁,税负转嫁形式及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税负转嫁,税负转嫁形式及条件是什么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不实际负担所纳税收,⽽通过购⼊或销出商品价格的变动,或通过其他⼿段,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移给他⼈负担。

税负转嫁并不会影响税收的总体负担,但会使税收负担在不同的纳税⼈之间进⾏分配,对不同的纳税⼈产⽣不同的经济影响。

税负转嫁是税收政策制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什么是税负转嫁,税负转嫁形式及条件是什么(⼀)税负转嫁形式1.前转嫁。

前转嫁⼜称顺转嫁,是指纳税⼈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

前转嫁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典型和最普遍的转嫁形式。

这种转嫁可能⼀次完成,也可能多次⽅能完成。

当购买者属于消费者时,转嫁会⼀次完成。

当购买者属于经营者时,会发⽣辗转向前转嫁的现象,可称为滚动式前转。

如果购买者不再转嫁本环节的税负,只发⽣原销售者的税负转嫁时,称为单⼀滚动式前转;如果购买者将本环节的税负也加在价格之上向前转移,称为复合滚动式前转。

2.后转嫁。

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通过压低购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部分,逆着价格运动⽅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

属于由买⽅向卖⽅的转嫁。

后转嫁可能⼀次完成,也可能多次才会完成。

当销售者⽆法再向后转嫁时,销售者就是税负承担者,转嫁⼀次完成。

当销售者能够继续向后转嫁时,也会发⽣辗转向后转移税负的现象,可称为滚动式后转。

如果销售者不再转移本环节的税负,仍属于单⼀滚动式后转,如果销售者连同本环节税负⼀并后转嫁,则属于复合滚动式后转。

3.散转嫁。

也称混合转嫁,是指纳税⼈将其缴纳的税款⼀部分前转嫁,⼀部分后转嫁,使其税负不归于⼀⼈,⽽是分散给多⼈负担。

属于纳税⼈分别向卖⽅和买⽅的转嫁。

散转嫁除了其转嫁的次数可能为⼀次或多次,会发⽣滚动式转嫁以外,还会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或纳税⼈对商品及原材料市场的垄断、控制状况的改变⽽出现⽐较复杂的局⾯。

在通常情况下,前转和后转的税款其⽐例以及总体上能够转移的额度都是不稳定的。

税负分析方法与应用

税负分析方法与应用

税负分析方法与应用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税负分析是研究税收对个人、家庭和企业等经济主体的负担程度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介绍税负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对经济政策制定的意义。

一、税负分析的基本概念税负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承担的税收负担。

税负分析是对税收负担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的方法,旨在了解税收对个人、家庭和企业等经济主体的经济影响。

税负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个人税负、家庭税负和企业税负等。

个人税负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承担的税收负担。

个人税负可以通过计算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等税收的比例来评估。

家庭税负是指家庭在一定时期内所承担的税收负担。

家庭税负可以通过计算家庭成员的个人税负之和来评估。

企业税负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承担的税收负担。

企业税负可以通过计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税收的比例来评估。

二、税负分析的方法税负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如税负率分析、税收弹性分析和税收负担分析等。

税负率分析是通过计算税收占个人、家庭或企业收入的比例来评估税负的大小。

税负率越高,表示税收负担越重。

税收弹性分析是通过计算税收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程度来评估税负的灵活性。

税收弹性越大,表示税负对经济主体的影响越小。

税收负担分析是通过计算税收占个人、家庭或企业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来评估税负的重要程度。

税收负担越重,表示个人、家庭或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越少。

三、税负分析的应用税负分析在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税负分析可以帮助政府评估税收政策的公平性。

通过对不同经济主体的税负进行分析,政府可以了解税收政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程度,从而调整税收政策,实现税收的公平分配。

其次,税负分析可以帮助政府评估税收政策的效率。

通过对税负的分析,政府可以了解税收对经济主体的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从而调整税收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创新。

再次,税负分析可以帮助个人、家庭和企业等经济主体进行财务规划。

税负转嫁的形式和条件

税负转嫁的形式和条件

税负转嫁的形式和条件税负转嫁是企业为了减轻自身负担而将税费转嫁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行为。

税负转嫁的形式和条件有很多,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税负转嫁的形式1.价格上涨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

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企业在制定价格时,会考虑到自身成本以及相关税费,并将这些成本和费用计入到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中,从而实现将税费转嫁给消费者。

2.降低工资另一种实现税负转嫁的方式是通过降低员工工资来节省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减少员工加班时间、裁员等方式来降低人力成本,从而减轻自身税负。

3.削减投资企业还可以通过削减投资来实现税负转嫁。

例如,企业可以推迟新项目的启动时间或者缩小规模,从而节省资金并减轻自身税负。

二、税负转嫁的条件1.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程度越高,企业就越难以通过提高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

因为如果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过高,消费者就会转向其他竞争对手,从而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

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企业更倾向于通过降低成本来实现税负转嫁。

2.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市场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较低,即使企业提高了价格,消费者也不会减少购买量。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

3.政府政策政府的税收政策也会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实现税负转嫁。

例如,如果政府加大了对企业的税收监管力度,那么企业就难以通过提高价格等方式来实现税负转嫁。

4.供应链结构供应链结构也会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实现税负转嫁。

如果供应链上游厂商减少了资金投入或者降低了生产效率,那么就会导致下游企业成本上升。

这时候,下游企业可能会选择通过提高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

5.企业规模企业规模也会影响到税负转嫁的实现。

大型企业通常有更多的资源和更广泛的渠道来实现税负转嫁。

相比之下,小型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税负转嫁的风险1.市场份额下降如果企业通过提高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消费者可能会选择购买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消费行为改变
税收负担归宿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在价格效应的作用下,消费者可 能会减少对征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转而选择其他未征税或税负较轻的商品或 服务。
税收负担归宿对生产者的影响
成本增加
税收负担归宿对生产者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生产成本的增加上。由于税收的 存在,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支付 额外的费用,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激励效应
税收负担归宿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还体现在激励效应上。通过 税收政策的设计,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或税收激励 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增 长和发展。
04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
调查问卷法
通过对具体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案例进 行深入剖析,探究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
实证研究结论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 括税种、经济环境、市 场结构等。
在不同税种和经济环境 下,税收负担转嫁与归 宿的情况存在差异。
税收负担的实际承担者 和归宿点可能并不与税 收法律规定的纳税人相 一致。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 经济效应包括对资源配 置的影响、对物价的影 响以及对居民收入分配 的影响等。
市场供需关系
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市场中,税收负担可能由供需 双方共同承担,具体承担比例取决于市场结构和竞 争状况。
成本加成定价
企业通过在产品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来制定 销售价格,从而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税收负担转嫁的机制
80%
价格机制
税收负担通过价格机制转嫁给消 费者,企业通过调整销售价格来 将税负转移给最终消费者。
概念
税收负担的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方式将所纳税款转移给他人 负担的过程;税收负担的归宿则是指税负的最终归属点,即实际 承担税负的主体。

税负分析方法与应用

税负分析方法与应用

税负分析方法与应用税负分析是对企业、个人或其他经济主体的税务负担进行研究和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税负进行科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税务政策对个体或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来优化税务结构。

本文将介绍税负分析的方法和应用,并探讨其在实际中的具体案例。

一、税负分析方法税负分析方法可以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

定量分析是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量化税务负担的程度和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具体的数值结果。

定性分析则是通过综合考虑不同因素,对税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预测,得出相对主观的结论。

1.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依靠数据和数学模型来进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税收负担率、税收收入弹性等。

税收负担率是衡量税收对于个体或企业收入的比例。

通过计算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之间的比值,可以得出税负率。

税收负担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税务政策对经济主体的影响程度。

税收收入弹性是衡量税收收入对经济变动的敏感程度。

通过分析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变动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税收对于经济总量的弹性需求,从而判断税收政策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税率、税收种类、税收制度等,对税负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种方法常常依赖于经验和专家意见,更加主观。

二、税负分析的应用税负分析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实际问题,在税收政策制定、企业税务管理以及个人理财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1. 税收政策制定税负分析可以帮助政府评估税收政策对不同行业和个体的影响,从而调整和优化税收政策。

通过定量分析可以了解税负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从而制定合理税率和减税措施,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定性分析可以评估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出改进建议和完善政策制度。

2. 企业税务管理税负分析对企业进行税务筹划和管理也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定量分析可以辨别税负的瓶颈和影响因素,从而采取相应的策略减轻税务负担并增加经营利润。

通过定性分析可以评估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企业选择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提供参考。

增值税的税负转嫁和成本管理

增值税的税负转嫁和成本管理

增值税的税负转嫁和成本管理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增值税作为一种常见的税收形式,对企业和个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有效管理增值税的税负转嫁和成本,以维持其经济利润的稳定。

本文将探讨增值税的税负转嫁和成本管理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一、增值税的税负转嫁1. 税负转嫁的概念与原因税负转嫁是指企业将增值税等税负通过价格和成本的优化分摊给商品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者。

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努力将税负向下游的环节转嫁,以减轻自身的财务压力。

税负转嫁的原因包括税负分摊、竞争压力以及政府政策等。

企业在将税负转嫁时,需要注意合法性和合规性的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 税负转嫁的方法税负转嫁的方法多种多样,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逐步提高产品价格,以抵消增值税的负担。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减少生产成本来实现税负转嫁,例如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等。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供应链合作等方式来分摊税负,以减轻自身的财务压力。

二、成本管理1. 成本管理的意义与目标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和支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的成本效益。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环节。

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成本管理的方法和工具多种多样,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首先,企业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来进行成本管理,即通过制定标准成本来评估和控制实际成本。

其次,企业可以运用作业成本法来分摊和核算成本,以实现成本的合理分配和控制。

此外,企业还可以使用成本控制表、成本指标体系等工具来监控和管理成本情况,以确保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增值税的税负转嫁和成本管理的问题。

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对税法的了解和研究,以确保税负转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一、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纳税人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途径和方法很多, 可以归纳为六种形式:税负前转、税负后转、税负消转、税负辗转、税负叠转和税收资本化。

(一)税负前转税负前转亦称顺转或向前转嫁, 它是指企业将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 转嫁给购买者或者最终消费者承担, 这是最为典型、最具普遍意义的税负转嫁形式。

例如, 在生产环节课征的税款, 生产企业就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出厂价格而把税负转嫁给批发商, 批发商再以类似的方式转给零售商, 零售商最后将税负转嫁给终极的消费者。

这样, 消费者必须付出包括诸环节全部或部分税款在内的价格才能购进所需的商品。

可见名义上的纳税人是各环节的商品或劳务的提供者, 但真正的负税人却是消费者。

尽管税负前转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 但是并非意味着所有税负都可以通过这一方式转移出去。

从各国的情况来看, 能够进行税负前转的, 主要是那些难以查定税源的商品, 即那些征税时无法确定其最终负担者是谁的税种, 如对香烟征收的消费税, 香烟的消费者实际上是消费税的负担者, 但由于预先并不能确定每包香烟的消费者(或购买者)是谁, 因而只能以香烟为标准, 并以其制造者和销售者为纳税人, 由制造者和销售者将税款转移给消费者或购买者。

类似香烟消费税的还有其他消费税、货物税、关税、营业税等税种, 它们的共同点在于, 随着课税商品的转移, 将税负加在价格之上, 与商品同时转移落到消费者身上。

一般来说, 前转既可以一次完成, 也可以多次完成或通过多次才能完成, 通过多次才能完成的前转称为复前转。

如, 对甲课税, 甲转嫁给乙, 乙又转嫁给丙, 丙又转嫁给丁, 丁为税负的归宿者, 转嫁过程经历三个环节, 这就是复前转。

(中华会计网校)(二)税负后转税负后转也称税负逆转或税负向后转嫁。

就是纳税人已纳税款因种种原因不能向前转给购买者和消费者, 而是向后逆转给货物的生产者。

税负转嫁纳税筹划

税负转嫁纳税筹划

税负转嫁纳税筹划税务筹划是企业在合法的基础上,通过选择恰当的税收政策、优化财务结构、合理运用税务优惠政策等手段来降低税负的一种管理活动。

税负转嫁纳税筹划则是针对企业如何通过合理手段转嫁税负,以达到降低企业纳税负担的目的。

本文将从税负转嫁的概念、筹划方法以及必要的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税负转嫁是企业为了减轻自身纳税负担,在满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经营活动将一部分税负转移到其他经济主体,从而保护和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

一般来说,税负转嫁主要是通过适当降低进项税额、增加销项税额来实现的。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税负转嫁纳税筹划:首先,合理利用税收政策。

企业可以通过熟悉并合理运用税收政策来降低税负。

比如,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选择适用低税率的税收政策,或者享受相应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

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税收政策调整自身的经营结构,以达到税负转嫁的目的。

其次,合理安排资金运作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资金运作方式来实现税负转嫁。

比如,通过分红、财务共享等方式,将部分利润转移到子公司或关联企业,从而减少自身的纳税额。

此外,在资源配置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规避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来进一步降低税负。

另外,合理运用关联交易。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运用关联交易的方式来实现税负转嫁。

比如,通过向关联企业提供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来转移一部分利润,从而降低自身的纳税额。

当然,在进行关联交易时,企业需要遵守相关的税法规定,确保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以避免税务风险。

此外,企业还可以合理运用跨境投资等方式来实现税负转嫁。

通过在税收优惠的地区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或者通过控股或参股外国企业等方式来进行跨境投资,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纳税风险和税务负担。

然而,在企业进行税负转嫁纳税筹划时,需要注意一些必要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

首先,企业应充分了解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筹划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浅析税负指标的运用及不同税负的处理方法

浅析税负指标的运用及不同税负的处理方法

浅析税负指标的运用及不同税负的处理方法税负指标是衡量纳税人税收负担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其经济能力之间的关系。

运用税负指标可以帮助政府评估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税制,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税负指标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税负指标可以用于评估税收政策的公平性。

公平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而税负指标可以帮助衡量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是否公平。

不同社会阶层和经济实体的经济能力存在差异,对其征收相同税额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税收负担。

税负指标可以根据不同纳税人的经济能力,比较不同税负水平下的分配效果,评估税制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从而调整税收政策,实现更加公平的税负分配。

第二,税负指标可以用于评估税收政策的效率。

税收制度的效率是指在实现一定财政收入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配置的损失。

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税收成本和税收预期,而税负指标可以揭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与其经济能力的关系,帮助评估税制对经济活动的扭曲程度。

通过分析税负指标,政府可以调整税制,降低税收成本,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税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差别税负制度。

差别税负制度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和社会责任来区分税负水平。

通常情况下,经济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承担更重的税收负担。

差别税负制度可以通过调整税率结构、设立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实现,从而减轻弱势群体的税收负担,促进社会公平。

第二,综合税负制度。

综合税负制度是一种将所有税种综合考虑的税负处理方法。

它不仅考虑了收入税、消费税等直接税的税负,还考虑了间接税、非税收入等其他间接税的负担。

综合税负制度能够全面评估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避免因单一税种的偏颇导致的不公平和扭曲。

第三,分权税负制度。

分权税负制度是指将税收权力下放到不同的层级,由不同层级的政府负责征收和运用税收收入。

通过分权税负制度,不同地区和层级的政府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经济能力调整税负水平,实现合理的负担对应关系。

第五讲税负转嫁

第五讲税负转嫁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讲税负转嫁
• 5、供求双方都有一定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 在这种情况下,税负转嫁的结果,则要 视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强弱态势,更多 的是供求各方各负担一部分的税负。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讲税负转嫁
• 二、税收制度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 (1)课税对象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 (2)课税范围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 (3)课税方法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讲税负转嫁
• 税收资本化是一种特殊的税负后转方式, 它与一般的后转方式不同之处是,一般的后 转方式是纳税人将自己要缴纳的税款转嫁给 商品的供应者承担;而税收资本化是纳税人 将自己今后一段时间内预期累计应纳的税款, 提前转嫁给他人承担。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讲税负转嫁
• 税收资本化一般只适用于那些能同时满 足两个条件的商品: • 一是这种商品必须经得起多次课税,而 不是经过一次交易就退出流通而进入消费; • 二是国家对这种商品课征的税率或税额 必须是相对稳定的,纳税人可以预先估计今 后一段时期内累计应纳的税额。
•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使用税收资本化方 法的,主要有土地和长期债券。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讲税负转嫁
•例如, • 甲向乙购入一块土地,价值100000元,
假定按照税法,这块土地每年需缴纳土地税 100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为10%,那么,甲 就只愿意出价90000元购买这块地,因为他 若将少支付的10000元存入银行,每年可获 利息1000元,正好支付每年的土地税。可见, 土地税的税负实际上是由土地出售者承担的。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讲税负转嫁
• 2、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的税负转嫁
• 在需求完全有弹性时,纳税人将无法将 税负向前转嫁给他人。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税负转嫁筹划方法(上)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税负转嫁筹划方法(上)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税负转嫁筹划方法(上)税负转嫁的方法很多,在不同国家纳税人都会根据本国的特点和自身所处的地位及纳税身份,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我国情况,并参照国外的一些基本做法,税负转嫁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市场调节法市场调节法是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税负转嫁筹划的方法。

市场价格受供求规律的支配,需求的变动影响供给,供给的变动反作用于需求。

商品的价格随着供给与需求的变动上下波动。

因此,税负能否转嫁,主要看纳税者怎样利用市场供求变化,并根据市场情况“对症下药”。

(1)当商品的供给为一定时,如果需求增加或保持不变,生产经营者可以将其承担的税负加到商品价格上,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消费者。

这种情况是由一种商品生产相对处于数量、质量稳定过程中,即社会再对该产品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就会导致供大于求,而若从这些现有生产企业中抽走资金,减少生产,又会导致供给不足的局面。

这种局面在重大应用技术发明和扩大生产之前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实现税负转嫁也是普遍的。

(2)当商品的需求为一定时,如果供给不变或减少,税负就可以通过价格上涨方式转移给购买者或消费者,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供给是否充分掌握需求处于稳定时的程度和可预期能维持多长时间。

(3)如果课税商品供不应求,供给量和需求量相差十分悬殊,且课税商品价格未被抬得过高的情况下,生产厂家在努力扩大生产的同时,生产经营者都还应该尽可能把承担的税收连同各种费用一道转移给购买者,进行彻底的税负转嫁。

应该指出的是,商品经济社会税负转嫁不是一件坏事,它是加速供求关系平衡,促进市场繁荣的一种手段。

(4)在某些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课税商品对消费者来说属于可要可不要商品的时候,该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就不可能进行税负转嫁的尝试。

这是因为课税商品不是消费者必需的,价格低,人们购买的就多,价格过高,人们购买就少,甚至可以不买。

在这种情况下,税负转嫁尝试会使该商品难于销售出去,一旦商品滞销后再进行降价处理,问津的人也会减少(因为降价往往使人们同产品质量不高或质量发生问题联系在一起)。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税负转嫁筹划概述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税负转嫁筹划概述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税负转嫁筹划概述一、税负转嫁的含义某些税收的最初纳税人,并不一定是该税收的最后承担者,他可以把所纳税款部分或全部地转嫁给其他人负担。

这种纳税人将其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就叫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结果最终总有人承担,最终承担税负的人称负税人,税负最终落到负税人身上的过程称为税负归宿。

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可见,在税负转嫁的条件下,纳税人和真正的负税人是可以分离的,纳税人只是法律意义上的纳税主体,负税人是经济意义上的承担主体。

典型的税负转嫁或狭义的税负转嫁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商品购买者或商品供应者。

因此,对税负转嫁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1)税负转嫁问题是和商品价格直接联系的,和价格无关的问题不能纳入税负转嫁的范畴。

(2)税负转嫁是一个客观过程,没有税收价值的转移过程不能算转嫁。

(3)税负转嫁应理解为纳税人的主动行为,与纳税人主动行为无关的价格再分配性质的价值转移也不能算税负转嫁。

明确以上几点,既有利于明确税负转嫁概念的外延,也有利于将税负转嫁与避税做一体化区别比较。

就税负转嫁概念外延不明确而言,税负转嫁理论中有一种观点:纳税人纳税后,通过降低成本途径,保持原有的利润水平,抵消税负的增加,也是税负转嫁,并把这种转嫁形式称为“消转”,即税负在盈利增加中自行消化,这显然不是转嫁的本意,因为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就是负税人。

转嫁理论中还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有的税种在税法上明确规定,税额在价外由商品销售者代商品购买者缴纳(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商品销售者在销售商品收进价款的同时,也收回代缴的税金,因此也称为税负转嫁。

实际上这种情况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税负转嫁,因为商品销售者只不过起代收代扣的作用,并不是真正的纳税人。

因此税款代缴代扣人和负税人的这种关系,不能看成税负转嫁关系。

二、税负转嫁是税收筹划的特殊形式从纳税角度看,税负转嫁与税收筹划有十分明显的共同点。

税负转嫁的规律

税负转嫁的规律

税负转嫁的规律税负转嫁的规律:深入解析税收转嫁的原理与方法引言: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企业经营者和消费者而言,税收的负担是不可忽视的成本。

因此,税负转嫁是企业经营者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探讨的课题。

有效的税负转嫁方法不仅有助于企业盈利,还能够推动经济发展,为国家财政健康运转提供稳定支持。

本文将对税负转嫁的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税负转嫁的原理与方法。

一、税负转嫁的定义与原理税负转嫁是指企业将承担的税负成本通过调整产品价格或控制成本等方式向消费者、供应商、雇员或其他利益相关方转嫁的过程。

税负转嫁的原理基于价格弹性与市场竞争的相互作用。

当企业所在行业价格弹性较大且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企业更容易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二、税负转嫁的方法1. 直接价格转嫁:企业将税收成本直接体现在产品价格上,通过提高价格以弥补损失。

这种方式常见于垄断行业或价格弹性较小的产品市场。

企业需要仔细评估市场需求弹性,以避免过高的价格导致消费者需求下降。

2. 间接价格转嫁:企业通过控制供应链的成本来转嫁税负。

例如,压缩供应商利润空间、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人力成本等方式来缓解税负带来的经营压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但也需要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3. 成本控制转嫁: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抵消税负增加带来的压力。

例如,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来减少税负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

这种方法需要企业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经验,并对成本控制有深入了解。

三、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1. 市场竞争程度: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难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往往需要通过成本控制等方式来缓解税负增加的压力。

2. 产品价格弹性:产品价格弹性越大,企业越容易通过价格调整的方式来转嫁税负。

对于需求较为敏感的产品,企业需要更谨慎地考虑价格调整的影响,以避免对销售量造成负面影响。

3. 税收政策变化:税收政策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税负转嫁的效果。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的纳税筹划技术与案例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的纳税筹划技术与案例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的纳税筹划技术与案例一、税负转嫁筹划规律的基本原理税负转嫁意味着税负的实际承担者不是直接缴纳税款人,而是背后的隐匿者或潜在的替代者。

税款的直接纳税人通过转嫁税负给他人自己并不承担纳税义务,仅仅是充当了税务部门与实际纳税人之间的中介桥梁。

由于税负转嫁没有伤害国家利益,也不违法,因此,税负转嫁筹划受到纳税人的普遍青睐,利用税负转嫁筹划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已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

二、税负转嫁筹划基本技术(一)顺转技术纳税人将其所负担的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式,转移给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承担,这是最为典型、最具普遍意义的税负转嫁形式。

比如,在生产环节课征的税收,生产企业就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出厂价格而把税负转嫁给批发商,批发商再以类似的方式转嫁给零售商,零售商最终将税负转嫁给最终消费者。

顺转技术一般适用于市场紧俏的生产要素或知名品牌商品。

顺转技术的基础是价格平台,如果将顺转技术与转让定价策略及集团经济结合起来,会显示出更大的威力。

顺转技术运作灵巧,有时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效果。

顺转技术很难将企业所有税负都实现转嫁。

从实践情况来看,能够进行顺转的,主要是那些难以查定税源的商品,即那些征税时无法确定其最终负担者的税种。

比如对香烟缴纳的消费税,香烟的消费者实际上是香烟消费税的承担者,但由于预先并不能确定每包香烟的消费者(或购买者),因而只能以香烟为标准,以其制造者和贩卖者为纳税人,由制造者和贩卖者将税负转移给消费者和购买者。

类似香烟消费税的还有其他消费税、关税、营业税等税种,它们的共同点在于,税款可以加在商品价格上,通过提高产品售价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消费者,实现税负转移。

(二)逆转技术逆转技术多与商品流转有关,纳税人通过降低生产要素购进价格、压低工资或其他转嫁方式,将其负担的税收转移给提供生产要素的企业。

纳税人已纳税款因种种原因不能转嫁给购买者和消费者,而是转嫁给货物的供给者和生产者。

怎样进行税负转嫁筹划

怎样进行税负转嫁筹划

怎样进行税负转嫁筹划一、资本劳动力鉴别运用法这是一种根据资本和劳动力的转移情况确定税负转嫁的方法。

资本和劳动力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经营成本的高低,而且不管资本和劳动力如何结合都对未来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会使产业部门形成两大类,即资本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

劳动密集型行业是以劳动力投入为主,资本投入甚少的行业。

在这一行业内,劳动力费用是生产产品的主要成本。

例如,刺绣、服装加工、采集等。

从税负转移角度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两个基本类别:一类是劳动力容易转移且阻滞甚少的产品生产,这类产品虽然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但其供给弹性很大、税负容易转嫁。

比如刺绣,这种产品需要的劳动力很多,且供给弹性很大,生产的人越少,价格越高,产品的收藏价格和欣赏价值也就越南。

对生产经营者来说,这种产品承受的税负十分容易转移给购买者和消费者。

另一类是劳动力难以转移或阻滞过多的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供给弹性不是很大,税负转移的可能性小。

比如农田水利建设中使用的劳动力。

这些劳动力费用很难转移(不是指劳动者不能转移,而是它必须保持一定的劳动力量),供给弹性甚小,税负转移也很困难。

一般情况下,企业不愿生产这种产品,所以在我国这些行业多是享受减税或免税的照顾。

资本密集型行业是指资本投入较多,对资本依赖较强的行业。

在这一行业中,有两个与税负转嫁发生不同关系的部分:一部分是资本投入后就固定或难以转移的,这部分资本投入产生的商品供给弹性不是很大,税收转嫁较为困难;另一部分是资本投入后可以流动且阻滞小的产品生产,这部分产品生产的供给弹性通常较大,比较容易实行税负转嫁筹划。

例如,大型工作母机模具生产的投入需要相当大数量的货币资本,且这种投入常常是固定或难以转移的,制成之后的产品供给弹性不可能很大,除了它所发生的费用可部分(也有可能全部)转移外,有关税收缴纳是难以转移给别人的,除非政府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

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如对彩色照片扩印的资本投入,这种资本投入量也很大。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税负转嫁筹划案例(三)

【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税负转嫁筹划案例(三)

【tips】本文是由梁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值得借鉴学习!【老会计经验】税负转嫁筹划的运用--税负转嫁筹划
案例(三)
三、营业税转嫁筹划案例
营业税是世界各国普遍征收的税种,是对我国境内销售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其主要特点是计算征收比较简单。

自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相对缩小,具体地讲,营业税共设置了九大征收项目: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讯业、文化体育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娱乐业等。

在这九个征税项目中,各种不同的项目的税率也各不相同。

因此,营业税的税负转嫁不像增值税那样几乎遍及所有的行业,而只是指这九大行业。

营业税作为对商品课税的一种税,它与价格的自由浮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具备了税负转嫁的基本前提条件,即营业税较易转嫁。

进行营业税税负转嫁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转嫁。

假设甲企业为一服务业,若其营业状况不佳,则很难通过服务将营业税转嫁给接受服务的消费者,而只能千方百计地将税负转嫁给卖者,以减轻自己的税收负担。

(2)企业与个人之间进行转嫁。

以上述甲企业为例,若甲企业营业状况相当好,消费者也愿意在此消费,则甲企业就具备了前转的条件,即将营业。

筹划新思路税负转嫁

筹划新思路税负转嫁

筹划新思路税负转嫁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或压低商品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嫁给商品购买者或商品供应者的行为。

比如某件商品,通常的销售价格是117元(含税),购进价格是81.9元,那么销售者应缴纳的增值税是5.1元,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是0.51元,则获得的毛利润为29.49元。

如果销售者有条件将销售价格提高到134.55元,则缴纳的增值税是7.65元,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是0.765元,获得的毛利润为44.24元。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销售价格提高后,虽然销售者缴纳的增值税及附加增加了2.8元,但其获得的毛利润却增加了14.75元,利润增长大于税款的增长,实际上把税负转嫁给了该商品的购买者。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进行筹划的基本途径之一。

转嫁意味着税负的实际承担者不是直接缴纳税款的人,而是背后的隐匿者或潜在的替代者。

税款的直接纳税人通过税负转嫁,自己并不承担实际税负,而仅仅是充当了税务部门与实际纳税人之间的中介桥梁。

由于税负转嫁没有伤害国家利益,也不违法,因此税负转嫁普遍受到纳税人青睐。

税负转嫁的方法很多,不同的纳税人会根据市场的特点和自身所处的地位及纳税身份,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税收粘滞性掌握税负转嫁是成功实现税负转嫁的基本规律。

税收粘滞性是指谁纳税,税负就由谁负担的特性。

税收粘滞性程度高,意味着所纳税款实际上多由纳税人负担,难以转嫁;税收粘滞性程度低,则意味着纳税人很可能不是实际负税人,税负较容易转嫁。

税收具有粘滞性并非说所有税收都有粘滞性,即使是具备粘滞性特征的税收,其粘滞程度也不相同。

粘滞性最强的是所得税等直接税种,间接税因税种不同而粘滞性不同。

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税收粘滞性具有相当普遍的特征。

税收粘滞性与商品的供求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规律支配。

需求变动影响价格,供给的变动反作用于需求,商品的价格随着供给和需求的变动上下波动。

税负能否转嫁,主要看纳税者怎样根据税收粘滞性来掌握市场供求变化,以及怎样引导这种变化。

局部均衡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定量分析

局部均衡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定量分析

局部均衡条件下的税负转嫁定量分析姚晓寒;胡号寰【摘要】在税收筹划中,纳税人可通过调整商品的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这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客观现象。

税负转嫁的难易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但都与商品的供求弹性有关。

在市场局部均衡条件下,通过分析供给和需求弹性,能够定量地计算出需求方和供给方税负分摊的比例和数量,总结出商品的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之间的定量关系。

%In tax planning,the taxpayer can adj ust the price of the commodity to realize the shift of tax burden,which is an obj ective phenomenon of the market economy.The difficulty of shifting the tax burden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but it is related to the elasticity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goods.In the local market equilibrium conditions,through analyze the elasticity of supply and demand,the proportion and quantity of the burden of the demand side and the supply side can be calculated quantitatively.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asticity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commodities and tax burden shifting is sum-marized.【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9)006【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税负转嫁;供求弹性;价格【作者】姚晓寒;胡号寰【作者单位】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地理地质信息勘查分公司,湖北武汉430223;长江大学期刊社,湖北荆州 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0.42税负转嫁是税收筹划的一种重要方法。

税负转嫁理论

税负转嫁理论

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无关性定理是指无论对需求方征税还是对供给方征税,其产生的影响是一样的。

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第二讲税负转嫁的基本规律QPSSDD P 0EQ 0初始均衡点税前均衡第二讲税负转嫁的基本规律QPSSDDP 0E Q 0u Q 1DD ’需求曲线P nP g B征税后均衡:对需求方征税第二讲税负转嫁的基本规律Q PSSDD P 0E Q 0u Q 1DD ’P n P g BA CF 税后均衡:对需求方征税第二讲税负转嫁的基本规律QPSSDD P 0E Q 0u Q 1DD ’P n P g BCD G 税后均衡:对需求方征税第二讲税负转嫁的基本规律Q PSSDD P 0E Q 0u Q 1DD ’P nP g D GA F 税后均衡:对需求方征税第二讲税负转嫁的基本规律QPSSDDP 0E Q 0uQ 1P nP g 消费者SS’税后均衡:对供给方征税在定额税的情况下,商品的供求弹性是税负归宿的主要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格弹性是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与商品数量变动百分比的相对关系。

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弹性绝对值有弹性缺乏弹性无弹性完全弹性大于1等于∞等于0小于1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QP O Q 1Q d DD ’P 1P d (A )需求完全弹性suQP O Q d uSP dP 1S ’D (B )需求完全无弹性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QO Q 1Q S u PDS ’SP 1P S (C )供给完全弹性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D ’SQP O Q S uDP S P 1(D )供给完全无弹性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在现实中,完全无弹性或完全弹性的极端情况几乎不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供给和需求都有弹性,但不是完全弹性。

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购买者承担的税负较大销售者将承担大部分税收销售者和购买者均等分摊税收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第二讲税负转嫁理论对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课税的税负归宿与商品税的税负归宿是相似的,即供求双方承担税负的比重取决于双方的供求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问题探索》2003年第5期税负转嫁定量分析及应用柯艺高(贵州财经学院)税负转嫁指纳税人通过商品交易,以提高商品售价或压低商品购入价格等方法,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一种行为。

它对收入分配、企业负担、商品价格、社会生产和消费等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它也是企业进行税务策划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税负转嫁的主要制约因素由税负转嫁的定义可知,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来完成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决定,采取自由价格形式,这就为税负转嫁活动的进行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是,税负能否顺利转嫁出去,还要受到以下主要因素的制约。

1、税种。

一般来说,课于商品、劳务等的流转税易于转嫁,课于所得、财产等的所得税、财产税等税种较难转嫁。

如果对商品或劳务课税,纳税人往往可以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出售价格或者通过压低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之购进价格将税负转嫁出去。

当然,这只是就税负转嫁的可能性而言的,税负能否实际转嫁出去还要由该商品的供求弹性而定。

对所得、财产等课征的税收,由于它们是以社会生产的最终分配结果为课税对象,纳税人很难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将税负转嫁出去。

2、商品的供求弹性。

税负转嫁的实现受制于课税以后商品价格的变化程度,而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又决定于商品的供求弹性。

一般来说,当商品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易于前转给需求方;而当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则税负易于后转给商品的供给方。

这是因为,商品的需求弹性相对于供给弹性越小,则该商品属于必需品的程度就越高,纳税人将税负向前转嫁给需求方的可能性越大;商品的供给弹性相对于需求弹性越小,则供给方(生产者)减少商品供给的可能性越小,商品价格难以提高,税负向前转嫁给需求方的可能性越小。

同理,税负后转的难易程度也取决于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相对大小,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将在后文加以论证。

3、应税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程度。

一般来说,应税商品生产的自由竞争程度与税负转嫁的可能性成反比,这也是价格机制作用的结果(后文将通过均衡税负转嫁率加以论证)。

4、计税依据。

采用价内税还是价外税对税负转嫁也有较大影响,由于价内税的税负具有隐蔽性,因而较容易转嫁;而价外税的税负明显,故相对较难转嫁。

上述制约税负转嫁的因素最终或多或少与课税以后的价格相关,而价格的变化程度又与商品的供求弹性相关,因此,税负转嫁与商品的供需弹性也必然存在某种相关性,若能推证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则可使我们的税负转嫁分析上升到较为精确的定量分析层次,而不是停留在421一般的较为模糊的定性描述的层次。

二、税负转嫁与商品的供需弹性的数量关系笔者试图以西方经济学中的供求均衡理论为出发点,论证商品的供需弹性与税负转嫁的数量关系。

供需均衡理论认为,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个在价格上朝相反方向活动的力量,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会使需求价格同供给价格相一致,形成均衡价格,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也相等。

如供需曲线图1所示,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点E为课税前的供求均衡点,与点E相对应的P0、Q0分别代表课税前的均衡价格和均衡商品量。

即与E点相对应的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为P0,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为Q0。

图1当国家对单位商品征税T时,卖方为转嫁税负维持其原有利润水平,也相应提高商品卖价(由于自由竞争的存在,提价幅度不会超过T),原供给曲线S上移T变成S’,这样,原S与D的均衡被打破,形成S’与D的新的供需均衡点E’。

在E’点供给量与需求量仍相等为Q’,但与E’对应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是否都等于新的均衡价格P1呢?这必须结合均衡点变化前后,供求双方的价格变化来进行分析。

分析新的需求价格P d,新的供给价格P s与P0、P1和T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税负T如何在供需双方之间进行分配,最后导出税负转嫁与供、需弹性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需求方看,新的均衡需求价格P d就等于均衡价P1(见图1),与原均衡需求价P0相比,需求价提高了P1-P0,即需求价格变化量为△P d=P1-P0。

从供给方看,新的均衡供给价P s′也应等于均衡价P1,但这是供给方的名义卖价,而不是其实际收入卖价P s,名义卖价P s′中扣除税金T之后的余额才是供给方的实际收入卖价,即P s=P1 -T=P2(P s′=P1,见图1),P s与原均衡供给价P0(P0亦为课税前供给方实际收入卖价)相比,下降了P0-P2,即供给方实际收入卖价变化量为△P s=P0-P2。

从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国家对单位商品课税T导致需求价格上升△P d=P1-P0,供给方实际收入价格下降△P S=P0-P2,从图1可知,这两种价格变化之和等于T,即△P d+△P s=T,这就是说需求方负担的税金量T d等于需求价格的上升量△P d,即T d=△P d=P1-P0,供给方负担的税金量T s等于其实际收入卖价的下降量△P s,即T s=△P s=P0-P2。

在T d=P1-P0,T s=P0-P2521中,课税后的买方需求价P1和卖方实际收入卖价P2是可知的(P2=P1-T),但课税前的均衡价格P0不知道,这样,我们仍无法比较T d与T s的大小,不能分析税负转嫁的难易。

由于我们现在已知征税后供给价格变化量和需求价格变化量与税负之间的关系:T d=△P d,T s=△P s,这样就可以通过说明价格的变动比率与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化率之间数量关系的价格弹性公式寻求突破口。

价格弹性公式为:E d=(ΔQ/Q0)/(ΔP d/P0)=(P0/Q0)/(ΔQ/ΔP d)=(P0/Q0)・(ΔQ/T d)E s=(ΔQ/Q0)/(ΔP s/P0)=(P0/Q0)/(ΔQ/ΔP s)=(P0/Q0)・(ΔQ/T s)注:由于E d表达式中的负号仅表示需求价格P d与需求量Q d成反向变化关系,故可省去负号取用绝对值。

从E d、E s的表达式可知,它们之间的差异只是T d、T s,将E d与E s一比,即可突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E d/E s=T s/T d ∴K=T s/T d=E d/E s① 关系式①即为供需弹性与供需双方税收负担的一种数量关系,它说明:1、当E d>E s时,T s>T d,即当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卖方负担的税负大于买方负担的税负,税负前转困难;2、当E d<E s时,T s<T d,即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买方负担的税负大于卖方负担的税负,税负前转较为容易。

运用关系式K=T s/T d=E d/E s、T=T s+T d、P0=P1-T d,又可以推导出计算买方税负T d、卖方税负T s以及课税T前的均衡价格P0的算式:………………………………………………………………T d=T・E s/(E s+E d)② ………………………………………………………………T s=T・E d/(E s+E d)③ ……………………………………………………………P0=P1-T・E s/(E s+E d)④ 这样,由②、③两式,我们可以算出税负T由供需双方负担的数量,便于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进行税负转嫁分析。

更有意义的是从②、③两式我们又可以引伸出能直接反映供需弹性与税负转嫁的数量关系的新概念———税负前转率和税负后转率的数学表达式,分别用RT d、RT s表示:………………………………………………………RT d=T d/T=E s/(E s+E d)⑤ ………………………………………………………RT s=T s/T=E d/(E s+E d)⑥ 税负前转率RT d是指对单位商品课税T中,由需求方负担的税负百分比;税负后转率RT s 则是指对单位课税T中,由供给方负担的税负百分比。

RT d、RT s均由供需弹性所决定,与其他诸如价格、税额等因素无直接关系。

假定以RT d=RT s=50%为税负转嫁难易的分界点。

由⑤、⑥两式可知:当需求弹性E d大于供给弹性E s时,RT d<50%,RT s>50%(RT d+RT s=100%),税负前转困难而后转容易(前转是相对于供给方而言,后转是相对于需求方面而言);当需求弹性E d小于供给弹性E s时,RT d>50%,RT s<50%,税负前转容易而后转困难。

以上分析表明,⑤、⑥和①式在反映商品的供需弹性与税负转嫁难易的数量关系上是一致的。

若能准确地测定商品的供需弹性,我们就可以①、②、③、⑤、⑥式对税负转嫁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而不是停留在感性的定性分析上。

三、税负转嫁率的适用条件及其应用1、税负转嫁率的适用条件税负转嫁率⑤、⑥两式的推导,是以课税T前供需均衡,课税后供需也均衡为前提,通过比621较分析征税前后需求价格和卖方实际收入供给价格的变化,以及税负在供需双方的分配关系而导出的。

因此,税负转嫁率⑤、⑥两式的适用条件就是征税后供需均衡,故⑤、⑥两式应称之为均衡税负转嫁率。

从⑤、⑥两式的数学表达式可知,均衡税负转嫁率RT的范围是0<RT< 100%。

这与后文将要分析的非均衡税负转嫁率URT的范围有所区别。

2、均衡税负转嫁率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在投资决策中,企业一般会选择低税率的税种或税率较低的产业,但是,由于税负转嫁现象的存在,选取轻税产业或低税率税种而应获得的利益可能会因其他重税产业的税负转入而丧失。

相反,某些重税产业或高税率税种可能会因其较高的税负前转率或产业高的税负后转率而大大降低其实际税收负担,享有轻税的利益。

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时,可运用⑤、⑥两式事先统计预测出售产品的税负前转率RT d和购买原材料的税负后转率RT s,这样可以定量综合分析本企业的实际税负,以达到低税负、高盈利的投资目的。

四、非均衡税负转嫁分析及其应用在自由竞争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绝大部分时间处于非均衡状态,供需均衡只是短暂、偶尔地出现,这是否说明均衡税负转嫁率⑤、⑥两式就没有多大实用价值了呢?当然不是。

相反,在市场价格变化无常、波动不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用均衡税负转嫁率作为分析市场供求状况的“参照基点”,即把某种商品的均衡税负转嫁率RT作为基本参照量,再把市场上实际的非均衡税负转嫁率URT与RT进行比较,判断市场上商品的供求状况和判断市场处于自由竞争还是垄断竞争状态。

通过这种判断,企业就可以做出相应的营销策略,以转嫁本企业税负,提高盈利水平。

上述就是我们进行非均衡税负转嫁分析的目的之一。

1、非均衡税负转嫁分析从图2可知,我们分析均衡税负转嫁率时,是把征税前后的供需均衡价格进行比较来讨论的,即以E点的供求价格为参照价,与E’点的供求价作比较(注意,这里的供给价格是指实际收入供给价P2,而非含税的名义供给价P1)。

当课税后供需均衡时,征税后的需求价P1与征税前的需求价P0之差为需方负担的税负T d,即T d=P1—P0,而供给方的税负T s则为总税负T减去T d之余额,即T s=T—T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