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_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改后)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归宿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在价格效应的作用下,消费者可 能会减少对征税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转而选择其他未征税或税负较轻的商品或 服务。
税收负担归宿对生产者的影响
成本增加
税收负担归宿对生产者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生产成本的增加上。由于税收的 存在,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支付 额外的费用,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激励效应
税收负担归宿对经济效率的影响还体现在激励效应上。通过 税收政策的设计,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或税收激励 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新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的增 长和发展。
04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
调查问卷法
通过对具体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案例进 行深入剖析,探究其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
实证研究结论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受 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 括税种、经济环境、市 场结构等。
在不同税种和经济环境 下,税收负担转嫁与归 宿的情况存在差异。
税收负担的实际承担者 和归宿点可能并不与税 收法律规定的纳税人相 一致。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的 经济效应包括对资源配 置的影响、对物价的影 响以及对居民收入分配 的影响等。
市场供需关系
在供需关系不平衡的市场中,税收负担可能由供需 双方共同承担,具体承担比例取决于市场结构和竞 争状况。
成本加成定价
企业通过在产品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来制定 销售价格,从而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税收负担转嫁的机制
80%
价格机制
税收负担通过价格机制转嫁给消 费者,企业通过调整销售价格来 将税负转移给最终消费者。
概念
税收负担的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各种方式将所纳税款转移给他人 负担的过程;税收负担的归宿则是指税负的最终归属点,即实际 承担税负的主体。
第六章税收概述

税收分类,是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照一
定的标准,对复杂的税制和繁多的税种所进行的科
学归类。
(一)按课税对象划分
税收
商
所
资
财
行
品
得
源
产
为
税
税
税
税
税
(二)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
税收
价
价
内
外
税
税
(三)按税负能否转嫁划分
税收
直
间
接
接
税
税
(四)按税收计量标准划分
税收
从
从
价
量
税
税
(五)按税收征管和支配权限划分
2、以所得税为主体
所得税一般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资
本利得税等,纳税人通常就是负税人。目前世界上
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国家,以发达国家居多。
3、以商品税与所得税共为主体
以商品税与所得税共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既可
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可靠,又能使税收刚性与弹性
相结合,充分发挥税收的宏观调控作用。
纳税期限是指纳税义务发生后应当缴纳税款的
具体期限。体现税收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我国现行税制的纳税期限有三种形式: (1)按期纳税 (2)按次纳税 (3)按年计征,分期缴纳
㈥减免税
减免税是对某些纳税人和课税对象采取减
少征税或者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是对某些 纳税人或课税对象的鼓励或照顾措施。
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免税、法律责任等。
㈠纳税义务人
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是指税法中规定的享
有纳税人权利、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解决“向谁征税”的问题。
[经济学]国家税收4——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_OK
![[经济学]国家税收4——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_OK](https://img.taocdn.com/s3/m/108521fdf12d2af90342e66a.png)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2021/8/2宁7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1
• 概念与分类 • 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分析
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
§1.概念与分类
• 税收负担
– 宏观税收负担
• GDP /GNP 税收负担率
– 微观税收负担
• 企业税收负担 • 个人税收负担
• 税负转嫁
– 概念 – 形式
• 前转、后转、混转、税收资本化、消转
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3
§2.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分析
• 供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 供给弹性 – 需求弹性
• 课税范围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 税种选择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 市场结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4宁Fra bibliotek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5
宁夏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6
[经济学]《财政学》第六章税收原理
![[经济学]《财政学》第六章税收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a834db964bcf84b8d57bac.png)
h
11
三、税率
(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都 按同一比率征税。
优点:
有利于贯彻效益优先原则 计算简便,有利于税收的征收管理
缺点:
税收负担与负担能力不相适应,不能体现负担能 力强的多征,负担能力弱的少征的原则,税收负 担不尽合理。
h
12
(二)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 全率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h
13
(三)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就是按照征税对象的一定数额直接 规定固定税额。
定额税率的优点,一是计算简便;二是从量 计征,税额固定,不因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 加税额,有利于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h
14
四、纳税环节
一次课征制 两次课征制 多次课征制
h
15
五、纳税期限
税款的结算期限 税款的缴库期限
h
37
主要税种有:对消费品课征的消费税;对商品、 劳务的经营课征的销售税或营业税;对进出口商 品课征的关税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所得税收入比重迅速 上升。
h
7
二、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一)税收的概念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按照法
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 分配活动。 (二)税收的特征 1.强制性 2.无偿性 3管理体制分类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h
23
五、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 直接税 间接税
h
24
六、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
h
25
七、按税收能否作为单独的征税对象分类 正税 附加税
h
26
第四节 税收原则
h
27
财政与税收-第六章 税收原理

3.定额税率
定额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 直接规定的固定的税额,因而也称固定税 额。定额税率不受价格变动影响,适用于 从量计征的税种。定额税率征税对象的计 量单位可以是其自然单位,也可以是特殊 规定的复合单位。如每升××元,每吨 ××元,每大箱××元,每一单位吨公里 ××元等。现行税制中的定额税率有四种 形式。
例题:纳税人2011年09月和10月应纳税所得额分别为9000 元和9001元,如果条件如下,其9月、10月应纳纳税额分别 为多少?
(1)实行全额累进 (2)实行超额累进
超率累进税率
所谓超率累进税率,即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 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 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 税率计算征税。目前,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 值税。按目前我国税法规定,土地增值税实行四 级超率累进税率,其应纳税额公式如下:
例如:营业税税目税率表
1.2.3税率
• 税率主要有三种类型:比例税率、累 进税率、定额税率。
1.比例税率
• 比例税率就是对同一征税对象不分 数额大小,规定相同的征收比例的 税率。 • 如:17%
• 我国现行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 得税等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2.累进税率
• 累进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随着数量 的增加,征收比例也随之升高的税率。
应纳税额=增值额×适用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 算扣除系数
• 目前,采用这种税率的是土地增值税。
全率累进税率
• 是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为若干级距,对 每一级距制定不同的税率,纳税人的全部征税对
象都按照相应级次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款的税率。
纳税环节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第6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答:价格上限又称限制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如果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这种价格上限对价格或销售没有影响,被称为没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如果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则价格上限会导致经济偏离均衡状态,使得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引起短缺,这种价格上限属于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上限。
政府解决供给不足主要有两种方法:配给制和排队。
在实行价格上限时还必然出现黑市交易。
在这样的政策下,得益的是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商品的消费者,而生产者和买不到商品的消费者的利益则受到损害。
2.价格下限(price floor)答:价格下限又称支持价格,指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如果价格下限低于均衡价格时,这种价格下限对价格或销售量没有影响,可以称为没有限制作用的价下限;如果价格下限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下限会使得经济偏离均衡状态,最终价格等于价格下限规定的水平,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引起过剩,这种价格下限被称为有限制作用的价格下限。
许多国家实行的农产品支持价格和最低工资都属于价格下限。
就农产品支持价格而言,目的是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收入,有其积极意义,但这也导致了农产品过剩,不利于市场调节下的农业结构调整。
3.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深圳大学2009研)答: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属点或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
它是关于税收负担分配的问题,指税收最终导致哪些人的福利损失,也就是税收最终由哪些人负担了。
第06章税收原理及其经济效应

2019/7/31
9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1.受益原则: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
2.能力原则: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 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1.促进经济发展原则(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2.征收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税收的行
(二)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类
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凡是税负能够转嫁的 税种,归属于间接税;凡是税负不能转嫁的税 种,归属于直接税
2019/7/31
6
(三)按课税标准不同分类
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四)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类
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一般而言,价外税比 价内税更容易转嫁,价内税课征的侧重点为厂 家或生产者,价外税课征侧重于消费者
2019/7/31
23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的工具 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 的一种方法
所得税指数化是指按每年消费物价指数,调整 应税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纳税扣除额,以便剔除通货 膨胀所造成的名义所得上涨的影响
2019/7/31
2
二、背景资料
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
三、关键词
税收 税率 税负转嫁 税收归宿 商品 课税 所得课税
四、教学内容
2019/7/31
3
第一节 税收及其分类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二、税收的分类
2019/7/31
4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个人所得税税负 率、流转税税负率等。
02 税负转嫁原理及方式
税负转嫁定义
01
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经济交 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缴纳的税 款部分或全部地转移给他人负担 的一个经济过程。
02
税负转嫁是税收负担的再分配, 其经济实质是每个人对公共产品 的贡家税负转嫁现象
发展中国家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税负转嫁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增值税等间接税的征收容 易导致价格水平上涨,从而将税收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不同类型国家税负转嫁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机制完善程度等因素的差异,不同类型国家税负转嫁现象存在明 显差异。一般来说,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税负转嫁现象较轻,而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则 较重。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目录
• 税收负担概述 • 税负转嫁原理及方式 • 税收负担与经济发展关系 • 税负转嫁与社会公平问题探讨 • 国际比较:不同国家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情况分析 • 我国当前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现状及改革
方向
01 税收负担概述
定义与分类
税收负担的定义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履行纳税义务 而承受的经济负担,反映了税收对纳 税人经济利益的影响程度。
加强税收监管
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 透明度,减少偷税漏税等 不法行为,从而降低税负 转嫁的风险。
发展社会保障体系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 体系,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降低税负转嫁的压力。
实现社会公平税收政策建议
实行综合征税制度
建立综合征税制度,将纳税人的各种收入来源纳入统一征 税范围,确保税收负担的公平性。
制度因素
税收制度、征管制度、纳 税意识等制度因素也会影 响税收负担。
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税收归宿的种类
法定归宿:依税法规定的法定纳税人所承担的
税负归着点。
经济归宿:随经济运动而不断转嫁以后的实际负
税人所承担的税负归着点。
23
税负转嫁的形式
目录
CONTENTS
1 税负前转 2 税负后转 3 税负消转 4 5 税负叠转 6 税收资本化
01 税负前转
★定义:纳税人将其所负担的税款,通过提高商 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式,转移给购买者或最终 消费者承担,这是最为典型、最具普遍意义的税 负转嫁形式。 ★复前转: 前转既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多次完成 或通过多次才能完成,通过多次才能完成的前转 称为复前转。
18
税负的部分转嫁:纳税
人将自己的税款一部分转嫁 给他人负担,余下的自己负 担。
税负的完全不转嫁:纳
税人缴纳的税款全部由自己 负担,不转给他人负担。
19
税负转嫁的条件
主观条件:纳税人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客观条件:自由价格机制的存在
20
逃税
与税负转嫁相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逃税。 逃税指个人或企业以不合法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
15
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而且价 格的升降是由税负转移引起的;
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也 就是经济利益的再分配,税负转嫁的结果必然导 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
16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 的主动行为(直接税负、间接税负)。因为课税是 对纳税人的经济利益的侵犯,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 纳税人必然千方百计地将税负转 移给他人,以维 护和增加自身的利益。
2.公共产品的提供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方式以及效率会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财
杨斌《税收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详解-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圣才出品】

第6章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1.单一自由竞争市场上商品的价格供求弹性如何决定流转税的税负转嫁与归宿?答: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通过种种方式将法律规定由其承担的纳税义务变为他人负担的过程。
所谓税负归宿,指税负转嫁的最后结果或税收负担的最终落脚点。
(1)需求弹性的概念及其与税负转嫁的关系需求弹性即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也就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弹性通过需求弹性系数E dp衡量:Q为需求量,△Q为需求变动量,P为价格,△P为价格变动量;△Q/Q为需求量变动系数,△P/P为价格变动系数。
假定供给的价格弹性和其他条件不变,那么需求量对价格变动越敏感,即E dp值越大,纳税人通过提高卖价把税负向前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越困难;反之,需求量对价格变动越不敏感或越无弹性,即E dp值越小,税负越容易向前转嫁。
(2)供给弹性的概念与税负转嫁的关系供给弹性即供给的价格弹性,反映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通过供给弹性系数Esp衡量。
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弹性高,意味着该商品的生产者在与原材料厂商及消费者关系上处于比较主动的地位,易于把税负转嫁出去。
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弹性低,意味着该商品的生产者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生产条件较不能适应课税变化,不易把税负转嫁出去。
某一种商品的供给无弹性,意味着税负完全由厂商负担而不能转嫁出去。
某一种商品的供给完全有弹性,意味着,征税后,税负通过涨价形式全部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3)总之,税负转嫁的主要途径是价格的变动,转嫁的幅度取决于供求弹性。
①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转嫁给消费者或买者的部分较小,不转嫁或向后转嫁部分大;②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转嫁给消费者或购买者的部分大,不转嫁或后转部分小;③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则往往由供给和需求两方共同负担税款,即厂商可转嫁一半于买者;④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影响在时间上有差别:需求弹性可以马上影响税负转嫁,因为消费者可以马上作出购买、不购买、少购买、选择替代品决定。
第六章 税负转嫁、税收负担

税收比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从各类国家的纵向对比来看, 从各类国家的纵向对比来看,税收比率呈 上升趋势, 上升趋势,而且以中等收入国家上升的幅 度较大
即使人均收入大体相同的国家,因国情不 即使人均收入大体相同的国家, 同,税收比率会呈现很大的差异
二、拉弗曲线
1、拉弗曲线的含义 拉弗曲线说明的是税率和税收收入之间的 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 函数关系,是美国供给学派代表人物阿瑟. 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 拉弗提出的一种思想。
4、税收资本化 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 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如土地、房屋、 股票)的所有课税, 股票)的所有课税,预先从商品价格中扣 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方式。
税收的资本化,即买主向后转嫁给卖主的 税收的资本化, 税负: 税负: n Ti ∑ i=1 (1+i)i
4、税负转嫁与逃税、避税、节税的区别 税负转嫁与逃税、避税、 逃税是指个人或企业以不合法的方式逃避 纳税义务,包括偷税、漏税和抗税等。 纳税义务,包括偷税、漏税和抗税等。 避税是指纳税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减少自 己的纳税义务。 己的纳税义务。 节税是指受到国家政策所鼓励的减少自己 纳税义务的行为。 纳税义务的行为。
第六章 税负转嫁、税收负担与最适课税理论 税负转嫁、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
最适课税理论
第一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负转嫁的方式
税负转嫁的条件
税收方式与税负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1、税负转嫁的概念 指商品交换过程中, 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 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 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 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 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联系的 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 税负转嫁是各经济主体之间税负的再分配, 其结果必然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
税收基本原理及税制

确实原则(principle of certainty)。是指国民所纳税目与条例应该是确实的,而且纳税的时间、地点、手续、数额等,都要明确规定,使纳税人明了。亚当·斯密认为不确实的
的税收,其危害程度,较不公平的税收还严重。
便利原则(principle of convenience)。 政府对国民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使国民感到方便。
教学重点与难点:
税收的效率损失;税负转嫁的规律;拉姆齐法则
01
02
03
教学内容
税收原则
1
税收原则的概念;税收原则的发展;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
2
最适课税理论
3
最适课税理论的基本含义;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内容
4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5
税收负担;税负转嫁与税负归宿
6
税收制度
7
第一节 税收概述
税收概念
98年96年的时候,这个乡统筹、村提留,不是给老百姓收钱嘛。那个时候把户口注销了,为了少报人口,少报人口不是少交钱嘛。
01
税收的基本特征
02
税收职能
03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利,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方法,强制地、无偿地、定量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方式。
强制性 国家征税是不依纳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讨价还价 税收强制性意味着征纳双方地位不平等 税收强制性存在的经济前提是纳税人利益独立化
无偿性 国家征税,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支付代价 税收无偿性是强制性存在的根本原因 具有整体报偿性和个别无偿性 固定性 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 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标准征税。 强制性 + 无偿性 + 固定性 = 权威性
里,他不仅系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理论,而且还专篇论述了财政税收问题,使财政学从此以后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这是对财政学研究的巨大贡献,也正是在这本著作里,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
杨斌《税收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圣才出品】

第6章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一、单选题1.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在进行商品或劳务交易时,将其所缴纳的税款附加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之中,通过提价的办法转嫁给购买者或消费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形式称为()。
[中央财经大学2011、2014研]A.前转B.后转C.税收资本化D.税收价格化【答案】A【解析】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称为前转。
2.边际税率是指()。
[厦门大学2012研]A.税法直接规定的税率B.实际缴纳税额占课税对象实际数额的比例C.全部税额占全部收入的比例D.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答案】D【解析】边际税率指的是征税对象单位数额的增加所引起的应纳税额增量占征税对象单位增加额的比率。
简而言之,就是征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
3.纳税人对其所纳的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的方法自行消化税收负担,这种行为称为税负消转。
[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A.税收筹划B.提高产品售价C.改善经营管理D.压低采购价格【答案】C【解析】税负消转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它是指一定的税额在名义上分配给纳税人后,既不能前转也不能后转,而是要求企业对所纳税款完全通过自身经营理财业绩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等手段,自行补偿其纳税损失的一种税负转嫁方式。
4.政府提高税率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反而减少,这种情况反映经济中的税基弹性为()。
[南开大学2012研]A.大于1B.大于-1C.小于-1D.等于-1【答案】C【解析】税基弹性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基变动对税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该反应程度可以通过计算税率变动百分比与税基变动百分比的比值予以确定,用公式表示为:B t B B t tE∆=∆由此可知,当税基弹性大于-1时,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变动呈正相关关系;当税基弹性小于-1时,税率与税收收入的变动呈反相关关系;当税基弹性等于-1时,无论税率提高还是下降,税收收入均不变。
第六章 税收原理

(二)税收的归宿
税收归宿一般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整个过程如下:政府课税→纳税人纳税(最初受 到税收冲击)→转嫁(通过交易过程转嫁税收负担) →归宿(买方或卖方最终负担税收)。
税收归宿有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之分。
二、税负转嫁的规律
(一)税负转嫁与价格自由变动的关系 (二)税负与供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三)税负转嫁与成本变动的关系 (四)税负转嫁与课税制度的关系
图5-1 税收的收入效应
(2)税收的替代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商品购买方面的影响
物衣 A
P1 P3
O
E
B
食品
图5-2 税收的替代效应
2、税收的经济影响 (1)税收对生产的影响 (2)税收对消费的影响 (3)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4)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5)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二)税收的宏观效应
(一)非直接偿还性
税收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从纳税人手中取得 的税款即为国家所有,不需要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代价和报 酬;更不需要把税款直接归还给纳税人,而是用于满足社会公 共需要。
(二)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强制实 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税收的强制性表现在: 1、国家征税依据的是政治权力 2、纳税人负有纳税义务 3、征纳双方的分配关系是通过法律保证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 不得违抗
(一)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是税收对个人的经济行为和企业的经济 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和效果。
1、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 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 水平。
税收负担与转嫁(ppt21张)

第一节 税收负担
一、税收负担及其研究的意义
税收负担,是国家通过税法规定要求纳税人承担税 款的负担,或者说是国家征税带给纳税人的一种负 担,简称“税负”。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税收学课件
第一节 税收负担
研究税收负担问题的重要意义
税负轻重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纳税人之间以及纳税
人与纳税人之间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税负适度如否,是衡量整个税收结构是否合理的 重要因素。 税收负担是税收调节机制的核心之所在。 税收负担趋向公平、合理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税 收改革和完善的内在动力之一。 税收负担不仅是个财政问题、经济问题,而且是 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的大问题。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 • • • • • • • • • • • • • • • • • • •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 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 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 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 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12、跌倒了,一定要爬起来。不爬起来,别人会看不起你,你自己也会失去机会。在人前微笑,在人后落泪,可这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成长。 13、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永远能够依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管别人怎么看,坚持自己的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为止。 14、也许你想要的未来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提,也许你已经很努力了可还是有人不满意,也许你的理想离你的距离从来没有拉近过......但请你继续向前走,因为别人看不到你的努力,你却始终看得见自己。 15、所有的辉煌和伟大,一定伴随着挫折和跌倒;所有的风光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揉和着泪水和汗水的脚印。 16、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未行动。有一天你总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让你难以面对。 17、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一下子把你打垮,也不会有一件事情可以让你一步登天,慢慢走,慢慢看,生命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 18、努力也许不等于成功,可是那段追逐梦想的努力,会让你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努力充实安静的自己。 19、你相信梦想,梦想才会相信你。有一种落差是,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负了所受的苦难。 20、生活不会按你想要的方式进行,它会给你一段时间,让你孤独、迷茫又沉默忧郁。但如果靠这段时间跟自己独处,多看一本书,去做可以做的事,放下过去的人,等你度过低潮,那些独处的时光必定能照亮你的路,也是这些不堪陪你成熟。所以,现在没那么糟,看似生活对你的亏欠,其 实都是祝愿。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商品供给弹性与税负转嫁的关系:供给弹性越 大,生产者处于主动地位,适应市场能力较强, 越容易转嫁(前转),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小,越 不容易转嫁(前转):即:正比。
由于后转与前转正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因而 跟前转刚好相反。
二、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考核形式:领会】
需求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 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中商品的供求弹性是影响税负转嫁形式及 程度的关键性因素,因为税负转嫁是和商品交换 中的价格的升降有直接的关系,税负转嫁的实现 以及转嫁实现的程度必然要受到商品价格变动的 可能性条件的约束。
一、供给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考核形式:领会】
首先,解释一下商品的供给弹性。所谓商品的 供给弹性,是指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 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 一定比率,引起供给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弹 性系数是一种很普遍的经济计算和衡量方法,常 见的还有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弹性系数)
但在长期里,在供应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各个
厂商在整个工业体系下会形成一股进提价力量,则 税负可以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商品的差异性是这一市场结构的重要性内容。在这 种市场结构下,同一种商品可由为数众多的生产厂 商共同生产,各生产厂商对市场的控制力都不大; 同种产品在不同厂商间,其质量、包装、牌号、销 售条件等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又 有替代性,各种有差别的产品之间形成了竞争。在 垄断竞争条件下,单个厂商可以利用自己产品的差 异性对价格作出适当调整,借以把税负部分地向前 转嫁给消费者。但由于没有形成垄断市场,不能完 全转嫁出去保留垄断利润,因此只能实现部分税负 转嫁。
一、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任何单个厂商都无力控制 价格,市场价格是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关系所决定, 价格一旦决定之后,对于每一个生产者而言,这一 价格便是既定的。因而在政府征税以后,任何个别 厂商都不能把商品价格提高若干而把税负向前转嫁 给消费者,只有通过该工业体系在短期内部分地利 用提价的办法转嫁给消费者。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导致税负归宿不同;而税收筹划直接导致 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 2.转嫁筹划主要依靠价格变动来实现;而税 收筹划的实现途径则是多种多样的。 3.转嫁筹划不存在法律上的问题,更没有法 律责任;而税收筹划则受到税法的影响和 制约
转嫁筹划的基本方法:
当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时,说明当某种商品
由于政府征税而引起价格变动时,其需求量的变
动幅度小于供给量的变动幅度。在这种情况下, 税负前转比较容易,会更多地由消费者(购买者) 承担。
•
总之,商品的供求弹性是制约税负转嫁的形
式及规模的关键因素
P
S1
P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
a
1
P
3
S D
Q2 Q1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
P
P
• 为了保持适当的税后利润率,通常的做法 是酒厂相应提高出厂价,但这样做一方面 会影响市场,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从价定率 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攀升。
• 有没有实现税负转嫁的办法呢?
• 设立多道独立的销售公司
• 许多酒厂都在政策调整后设立多道独立的 销售公司,利用增加流通环节的办法转嫁 税负。由于酒类产品的消费税仅在出厂环 节计征,即按产品销售给经销商的价格计 征消费税,后续的分销、零售等环节不再 缴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引入独立的销 售公司,便可以采取“前低后高”的价格 转移策略,先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卖给自己 的销售公司,然后再由销售公司以合理的 高价进行层层分销,这样便可以确保总体 销售收入的同时减少消费税的负担。
• 递增成本是成本随产品产量和经营范围扩大而增加的费用的损耗。如生产 产品的原材料、服务范围扩大后人员及设备的相应增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二、影响一国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 经济效益的好坏对宏观税负水平的影响。(为什么?)
(二)政府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支出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 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取决于一国政府 职能范围,包括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即政府在社会 经济的哪些领域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程度如何, 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政府的职能 范围是不同的,因而经由政府财政分配的资金份额也不 相同,由此影响宏观税负的水平。
6
(三)财政收入手段选择
政府取得财政收入并非仅仅通过税收,当政府采用多种 渠道取得财政收入时,宏观税负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四)税收制度和征管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税种的设置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税收优惠政策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征管水平的高低和征 管强度的大小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7
第二节 我国宏观、微观税负的简 要考察
(2)我国小,中,大口径宏观税负的一个估算。
表二:(单位:%)
2008 18.03 17.01 20.40 19.50 ——
2009 17.46
9.06 20.10 11. 72 31.4
12
2010 19.44
20.88
——
结合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衡量税收负担的三个口径的走势基本相同,但水平相差很大。
另据专家测算分析,我国大口经宏观税负约为小口径宏观税负的两 倍或者更多。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算过一笔账,以2004年 为例,24141亿税收+社会保障5780亿+公共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收费 12211亿+土地收入年平均为4500亿左右,总计46632亿元。拿这个数 值跟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较,实际宏观税负高达31%。2006年政府 财政收入接近3.2万亿元,如果加上1.3万亿元的预算外收费、土地出让 金5000亿元、社保8000亿元等预算外收入,我们真实的税负已经达到 31%至32%。
2009年我国全年社会保险(不含农村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6 11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0亿元,增长率为17.7%
2010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等社 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完成预算的 111%;总支出133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完成预算的98%; 收支相抵,当年结余3761亿元,年终滚存结余21438亿元,比上 年增长21%
4255.3 5126.88 6038.04 6909.82 8234.04 9262.8 10682.58 12581.51 15301.38 17636.45 20017.31 24165.68
12.04% 10.64% 9.93% 9.71% 10.43% 10.97% 11.91% 12.68% 13.95% 14.66% 14.74% 15.12%
10
表一:1993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单位:亿元)
年度
GD P
税收 收入
税收收入占 GDP 比重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35334 48198 60794 71177 78973 84402 89677 99215 109655 120333 135823 159878
中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里的财政收入指的是纳 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国有资 产、变卖公产收入以及规费收入等);
大口径宏观税负: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 财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不纳 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以及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 入等,即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微观税负也就是个别税负,一般是用以研究某个纳 税人(或企业)的负税程度,体现的是个别纳税人 的经济负担。
4
▪ 税收收入额的不同口径。
税务部门的口径 财政部门的口径:税务口径+进口环节税收+农业各税
专款专用、专项基金性质特点的税收计入税收统计口径会影响税负的计算结果。 : 社会保险税(费)是否计入核算口径会影响国家间税收负担的比较。
第六章 税收负担 与税负转嫁
一、税收负担的一般涵义
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
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税负与微观税负: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 重来反映,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 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 职能及财政功能的强弱。
2005
183084.8
28778.54
15.65%
2006
210871
34809.72
16.51%
2007
249529.9
49449
19.82%
2008
300670
54219.62
18.03%
2009
335353
59515
17.75%
2010
397983
77390
19.44%
11
数据来源:中经网数据库
在这三个指标中,大口径的指标最能全面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
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而中小口径更能说明在政府取得的收入中,
财政真正能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
9
二、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考察
1.我国宏观税负的历史变化过程
(1)小口径宏观税负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税负(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经 历了从低→高→低→高的变化。1978年至1981年,一直处 在12%的较低水平;两步利改税至1994年税改前急剧上升, 1985年达到19.1%的峰值,之后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中国的宏观税负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的特点。 下表可以看出,我国1994-1997年的宏观税负维持在 10%左右的水平上,1997年开始我国宏观税负逐年上升, 2007年达到最高值19.82%,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部门所占 的份额在增加,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较大空间。
一、衡量我国税负水平的三个指标 二、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考察 三、我国企业税负水平考察 四.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差异的一般原
因
8
一、衡量我国税负水平的三个指标
小口径宏观税负: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这里的税收收入指的是税务 部门发布的税收收入加上关税、农业五税(现在指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以及减去出口退税支出后的税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