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年试题例析(一)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一)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谙】①熟悉,知晓。
例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例2、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性。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转》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④压抑,止住。
按助强弱。
⑤于是,就。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1、案灌夫项令谢(道歉)。
例2、(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
江苏省高考文言文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8分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
少孤,好学。
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
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
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
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
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
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
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
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
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
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
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
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
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
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
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
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
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
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
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
《夜坐》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坐》原文及翻译赏析《夜坐》原文及翻译赏析1淮西夜坐萧萧风雨满关河,酒尽西楼听雁过。
莫怪行人白头尽,异乡秋色不胜多。
翻译风雨潇潇洒满山河,独坐西楼,饮尽美酒,只听那归雁孤鸣飞过。
不要惊怪于行人的满头白发,只因为他乡的秋色更让人惆怅难过。
注释关河:山河。
莫:不要。
乖:奇怪,惊怪。
赏析袁凯,字景文,江南华亭(今上海市奉贤区陶宅)人,元朝末年当过小小的府吏,博学有才,写得一手好诗。
大明洪武三年(1370),袁凯被荐授为御史,成为皇帝的近臣。
朱元璋坐稳江山后,疑忌心大膨胀,臣属因一句话或几个字而被杀的不少。
袁凯也不例外,由于朱元璋的猜忌,不久他便被逼装疯,食狗彘之食,才幸免于死。
这便是他的一生,因此在他存世不多的诗作中大都充满了悲苦之音。
这首《淮西独坐》是很典型的一首,内容很一般,也没有什么愁、苦、哀、泣之类的词语,但读来却令人“悲惋欲涕”。
第一句“潇潇风雨满关河”点明客观环境,风雨之时最易使人产生一种飘忽不定的情绪,充分感受到自然威力的巨大以及人生的孤弱、渺茫。
第二句写作者个人的活动:独坐西楼,酒已饮尽,酒兴阑珊,正感到百无聊赖,这时天边一声雁唳,有远而近,复由近而远,渐渐地过去了,消逝了,一切又归于岑寂。
以上二句所写的都是平淡而一般的日常生活,既没有惊风暴雨的震荡,也没有生离死别的摧伤,那么离乡的行人为什么头都白了呢?“异乡秋色不胜多”啊!这是一句十分精辟的生活格言,正如“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自然景物本无差异,然贫富不同,感受便不同。
客中与家乡的光景也是如此,喜者见喜,忧者见忧,在离人的眼光中遂不免处处皆秋,事事可愁了。
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特征,几乎人人都有类似的体验,所谓人人心中所有,口中所无,然袁凯却能准确地、生动而形象地将它表达出来,这大概便是这首小诗脍炙人口的原因吧!《夜坐》原文及翻译赏析2山中夜坐原文悠悠天地间,草木献奇怪。
投老一蒲团,山中大自在。
翻译悠悠天地之间,草木呈献出干奇百怪。
张耒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张耒原文_翻译及赏析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
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
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
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
《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张耒作品风格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如在《劳歌》一诗中对那些“筋骸长彀”、“半衲遮背”的“负重民”以怜悯;在《和晁应之悯农》一诗中对那些“夜为盗贼朝受刑”的“南山壮儿”以同情等等,等等。
也正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与此同时,面对辽、夏对北宋的侵凌,他也积极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
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着一股勃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生平张耒原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后迁居楚州(今淮安市楚州区)。
马端临《文献通考》作“谯郡人”,秦少游《书晋贤图后》记载:“独谯郡张文潜与余以为不然……”,他在《思淮亭记》中称“予淮南人也,自幼至壮,习于淮而乐之。
”。
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因亲老,乞请离京做吴江知县。
母亲李文安。
外祖父李宗易先以著作佐郎为谯县知县,历官尚书屯田员外郎,知光化军事,仕至太常少卿,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当时的大诗人晏殊的赏识。
正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张耒从小就受着正统的封建诗礼的薰陶,加之受业于“山阳学官”,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十有三岁而好为文”(《投知己书》),十七岁作《函关赋》,传诵人口。
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

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文苑六○黄庭坚晁补之(弟咏之)秦观张耒陈师道李廌刘恕王无咎蔡肇李格非吕南公郭祥正米芾刘诜倪涛李公麟周邦彦朱长文刘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治。
时课颁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
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有丸〉法。
以亲嫌,遂移戎州。
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张耒原文: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
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
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
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
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
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
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
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
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
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
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
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如某之穷者,亦可以谓之极矣。
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
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沛然于文,若有所得。
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⑤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
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宋文选》,有删改)注释:①张耒(1054—1114):“苏门四学士”之一。
投知己书翻译(文白对照)(1)

2018年三月份温州二模文言文阅读
• 月日,耒谨因 仆夫,百拜献 书某官:耒闻 古之致精竭思 以事一艺,而 其不分者,其 心之所思,意 之所感,必能 自达于其技。 使人观其动作 变态,而逆得 其悲欢好恶之 微情。
• 五月某日,我恭敬 地通过车夫,虔诚 地写信给某官:我 听说古代殚精竭虑 去做一件事的人, 他的思想和情感一 定能在这件事有所 表现。让人观察他 的动作姿态的变 化, 就能推测得知他内 心悲欢好恶的细微 情感。
• 我平生微不足道,也 • 其平生之区区,既 尝自致其工于此, 曾致力把文章写好, 而又遭遇仕途的穷厄, 而又遭会穷厄,投 也就投其所便。所以 其所便。故朝夕所 朝夕所接、事物百态、 接,事物百态,长 长歌恸哭、诟骂怨怒、 歌恸哭,诟骂怨怒, 可喜可骇,可爱可 可喜可骇、可爱可 恶,沛然于文。耒 恶、,都充分地表现 在文章中。我对于写 之于文,虽不可谓 文章,虽不能算精巧, 之工,然其用心亦 但是用心是专一的。 已专矣。
• 古代能写文章的人, • 古之能为文章者, 大率穷人③之词 大抵十篇中有九篇 十居其九。盖其 是在他不得志的时 心之所激者,既 候写的。他们心中 已沮遏④壅塞而 的激愤,既被阻遏 不得肆,独发于 壅塞不能发泄,只 言语文章,无掩 能在言语文章中抒 其口而窒之者, 发,不会掩住自己 庶几可以舒其情, 的嘴使自己窒息, 以自慰于寂寞之 这样大概可以抒发 自己的情感,来安 滨耳。 慰自己那无边寂寞 中的一点点寂寞。
• 故工乐者能使喜愠 • 所以精于奏乐的能使他 见于其声,工舞者 的音乐表现欢喜愠怒, 能使欣戚见于其容。 精于舞蹈的人能使他的 当其情见于物,而 舞姿表现欢欣悲戚。当 意泄于外也,盖虽 他们的情感和思想表现 欲自掩而不可得。 出来时,即使自己想掩 昔伯牙之所好者, 藏也不可能。从前伯牙 琴耳,钟子期坐而 所喜欢的就是弹琴,钟 听之,而伯牙不能 子期坐着听琴,伯牙不 藏其微情。夫伯牙 之情,岂与琴谋哉? 能掩藏他的细微的感情。 伯牙的感情,难道能与 惟其专意一心以事 其技,故意之所动, 琴沟通吗?只是他专心 致志从事弹琴,所以心 默然相授而不自知 也。 中情动,便默默地传到
高三年级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含解析)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 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 往吊,〔树人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坟墓, 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 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 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 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 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 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 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 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 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 得除为丞,稍迁至XX嵩明州知州.
〔节选自〔元史·王磐传》
〔1蒙古军攻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王禧又拿出全 部家财来捐助蒙古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 〔众人依仗他才得以幸免.
〔得分点:"罄、赀、费"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李璮阴谋不轨,磐发觉后,抽身〔独自跑到XX, 得到驿站马匹飞奔到京师,通过侍臣来报告给皇上.
〔得分点:脱身、因、闻,各1分,句意2分
〔2守将在边境,只求没有事端〔发生罢了,不敢因为 贼寇随意给君主带来忧虑〔不敢因为贼寇随意招致 君主忧虑.〔边,边境,边疆,1分;妄,随意,1分;贻, 造成,招致;给予1分;句意2分
1、贪滥 :贪欲无度. 2、参:弹劾; 检查;通"叁"〔参分天下,而有其二; 星名. 3、擿:揭发. 4、假:宽容,宽恕.
〔1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 械,〔这是必胜的方法. 〔"以其间""厉""坚"各1分,句意2分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唐诗宋词精选赏析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唐诗宋词精选赏析范文一》-中国古诗词首页唐诗宋词古诗考题诗词名句古诗名文古诗鉴赏元曲鉴赏文章阅读┃唐诗栏目李白的诗白居易的诗孟浩然的诗杜甫的诗王维的诗集李商隐的诗杜牧的诗柳宗元的诗王昌龄的诗韩愈的诗刘禹锡的诗韦应物的诗崔颢的诗岑参的诗集刘长卿的诗王勃的诗李颀的诗集元稹的诗集初唐四杰李贺的诗集张九龄的诗唐诗精选唐诗名句进入频道┃宋词栏目欧阳修词集苏轼的词范仲淹的词李清照词集辛弃疾的词柳永词集王安石诗词晏殊的词晏几道的词张先的词秦观宋词姜夔的词周邦彦的词贺铸的词陆游诗词吴文英的词宋词精选鉴赏宋词名句进入频道┃唐诗李商隐《二月二日》“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全诗翻译与赏析朱庆余《宫词》“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全诗翻译赏析李商隐《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曲江二首其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诗赏析翻译许浑《塞下曲》“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赏析李商隐《日日》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移家别湖上亭《唐诗三百首视频朗读动画版》赏刘禹锡《玄都观桃花》“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全诗翻译赏析进入频道┃宋词精选欧阳修《浪淘沙五岭麦秋残》阅读答案及赏析辛弃疾《最高楼》鉴赏苏轼《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全词翻译赏析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全文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送人》“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全词翻译赏析吴文英《风入松》宋词注释翻译及赏析“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文天祥《满江红燕子楼中》赏析史达祖《三姝媚》“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全词翻译赏析进入频道┃诗词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翻译赏析“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的意思及全诗鉴赏吴丝蜀桐张高秋下一句及全诗意思赏析“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全词翻译赏析雪消门外青山绿,花发江边三月晴的作者出处及全文赏析“一帆暝色鸥边雨,数尺筇枝物外身”的意思及全诗鉴赏“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

张耒《投知己书》原文及翻译张耒原文: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
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
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
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
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
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
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
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
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
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
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
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如某之穷者,亦可以谓之极矣。
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
故朝夕所接,事物百态,沛然于文,若有所得。
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⑤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
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宋文选》,有删改)注释:①张耒(1054—1114):“苏门四学士”之一。
张耒《风流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张耒《风流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风流子宋张耒木叶亭皋下[1] ,重阳近,又是捣衣秋[2] 。
奈愁入庾肠[3] ,老侵潘鬓[4] ,谩簪黄菊 [5] ,花也应羞。
楚天晚,白蘋烟尽处,红蓼水边头。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 [6] ,两处悠悠。
空恨碧云离合 [7] ,青鸟沉浮 [8] 。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注释:[1]亭皋:山上的亭子。
[2]捣衣:以木杵在水中槌洗衣服。
[3]庾肠:庾信流寓北周,不得南还。
作《哀江南赋》,词意凄苦。
[4]潘鬓:潘岳三十二岁,发已花白。
[5]谩簪黄菊:空把菊花插在头上。
谩,空自,徒然。
[6]香笺:女子的信笺。
锦字:锦书,珍重的书信。
见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注③。
[7]碧云离合:指离别。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江淹《休上人怨别》诗中语。
[8]青鸟:古称信使,为爱情使者。
事见《汉武故事》。
译文: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平地上,重阳节近了,又到了捣寒衣的秋天。
怎奈我愁绪萦绕心中.白发生于两鬓,即便随意地将菊花插在头上,花也应该感到被羞辱了吧。
天色已晚,(我极目远望)直望到白苹烟尽之处,水边开花的红蓼深处。
芳草脉脉含情,夕阳寂寂无语,大雁横在南浦上,人则斜倚西楼。
不知你是否安好?书信和题诗,因两地相隔遥遥而无法见寄。
只能空白怨恨那时聚时散的白云,青鸟在其中隐现。
你在风中懊恼不已,一片芳心,两叶柳眉,怎能禁得起闲愁呢?情到不能言说之处,只能付与那东流水。
评析:此为秋日怀人之作。
斜阳、落木、潘鬓、庾肠,正是愁人时候。
“芳草”四句,用在过拍,而以骈语出之,便觉俊妙,境界也由衰飒变为凄丽。
“玉容”句转写本事,融景入情,力量甚大。
“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是以质语作结。
善于变换笔墨,有帆随湘转之妙。
作者简介:张耒(1054—1114),字文潜,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人。
才情富赡,工于诗文。
十七岁作《函关赋》,为东坡称道。
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

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1、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原文及翻译译文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原文及翻译张耒原文:《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
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
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
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
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
”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
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
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
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
”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
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
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
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
”(选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译文:《诗经》上不这样说过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翻译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翻译赏析《惠崇春江晚景》原文及翻译赏析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
《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
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公元1085年(神宗元丰八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本首诗是其第一首。
赏析这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
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
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
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
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
“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
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一)

2020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重点实词总结(一)1【谙】①熟悉,知晓。
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②熟记,记诵。
虽复一览便谙。
(《南齐书·陆澄传》)2【按】①查看,察看。
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雁荡山》)②审查,核查。
例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例2、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③巡查,巡行。
例1、部使者臧,新贵,将按郡至袁。
(2007福建卷,高启《书博鸡者事》江西湖东道肃政廉访司有一个姓臧的,新近做了高官,将要巡查所管各州郡,来到袁地。
)例2、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明史·海瑞传》刚才胡公巡查所部地区,命令经过的地区不要办礼物准备招待。
)3【案】①通“按”,察看,查看。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通“按”,考察,核实。
案贤圣之言,上下多相违(互相矛盾)。
③通“按”,巡行,巡查。
宣王案行其营垒,曰:“天下奇才也。
”④通“按”,用手压或按。
例(高进之)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之。
”(2007广东卷,高进之此时用手按住腰间的刀窥探檀道济,如果他有异言,就杀掉他。
檀道济快步走下台阶,叩头说:“武皇帝在上,我檀道济如有异心,就赶快诛杀我。
”)⑤文书,案卷。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暗】①愚昧,糊涂。
例1、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柳毅传》)例2、刘璋暗弱。
(《三国志·隆中对》,昏庸无能,胆小懦弱。
)例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②悄悄地,默默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行》)群书万卷常暗诵。
(杜甫《可叹》)③私下里,不公开的;隐蔽地,隐藏不露的。
明察暗访5【媪】①对老年妇女的尊称。
【诗歌鉴赏】宋史张耒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宋史?张耒传原文翻译宋史?张耒传原文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
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
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
弱冠第进士,历临淮主簿、寿安尉、咸平县丞。
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试,迁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秘书丞、著作郎、史馆检讨。
居三馆八年,顾义自守,泊如也。
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请郡,以直龙图阁知润州。
坐党籍,徙宣州,谪监黄州酒税,徙复州。
徽宗立,起为通判黄州,知兖州,召为太常少卿,甫数月,复出知颍州、汝州。
崇宁初,复坐党籍落职,主管明道宫。
初,耒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
五年,得自便,居陈州。
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
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
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
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
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汨汨,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
水之初,岂若是哉!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
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之玩耳。
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
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
"学者以为至言。
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
晚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卒,年六十一。
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
宋史?张耒传翻译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
幼时即显得聪颖奇异,十三岁便能写作文章,十七岁所做《函关赋》,已为众人传诵。
张耒《投知己书》考辨

县丞 。元{ ; 占 元年 春改 官 亳 州教 授 , 春末 召 为 太 学 博 士。 虽亦 “ 困于州县者十有 二年 ” , 但并 未“ 西走 巴蜀 , 南尽 吴
会, 陆困于周秦” 。
1 2年 , 则此 书或作 于治平二年至三年间。张耒 《 跋范坦所
服雄俊 , 辄 用九 日诗韵奉 贻》 ( 《 同文馆 唱和诗》 ) 原 注云 :
“ 先子与 张丈 职方 、 晁丈都官 同年 , 忠 臣与 应之 同年 , 两 家 俱有事契 。 ” 晁补之 ( 无咎 ) 父 名端友 , 字君成 , 皇{ ; 占 五年进
士 。宋人多在谈 及 “ 进 士 同年 ” 的情 况 下使 用 “ 事契” 一
( 责任编辑 : 刘
蔚)
①[ 德] 康德 : 《 论 优 美感 和 崇高 感》 , 何 兆武 译 , 商务 印 书馆
2 0 0 4年版 , 第 3… 6 7 2 8~2 9页。
张耒 《 投 知 己书 》 考 辨
崔
中华 书局点校本《 张耒集》 卷五五《 投知 己书》 所 叙事
迹, 与张耒生平颇相抵牾 , 疑为代父之作 , 试考辨 如下。
2 0 0 4年版 , 第1 温柔敦厚 , 《 诗》 教也 ; 疏 通知远 , 《书》 教 也; 广博易 良, 《 乐》教也 ; 絮静 精 微 , 《易》 教也; 恭俭 庄敬 ,
⑥②④高建平 、 丁国旗主编 : 《 西方文论经典》 第一卷 , 安徽文艺
江淮” 正相符合 。 二、 邓 忠臣《 夜 听无 咎 、 文潜 对榻 诵 诗 , 响应 达旦 , 钦
《 张文潜先生年谱 》 ( 以下简称 《 邵谱 》 ) 据此 语 断张耒 于
投知己书杜牧文言文翻译

投知己书杜牧文言文翻译翻译:孔子说:“我不埋怨上天,也不责备他人,学习人情事理从而通达仁义之道,了解我的大概只有上天吧!”他又说:“人们了解我是因为《春秋》,人们怨怪我也是因为《春秋》。
”这是由于圣明贤德的人秉持本心处事,不会顾虑普通人的是非评断,柱厉叔侍奉莒敖公,莒敖公不赏识他,等到莒敖公遇到危难,柱厉叔用死来报答他。
不赏识我就罢了,反而要用死来报效他,大概是怨恨已经在他心中积聚很深了。
豫让对赵襄子说:“智伯用对待国士的方式对待我,我一定要用国士的方式报答他。
”这就是忠烈而坚守大义的人,有才能又感激他人的赏识,毫不顾念自己的生死。
行为没有特别坚决明确,才能没有丝毫用处,心神不宁地请求别人赏识,别人赏识他却不能够有所报答,不赏识他就发怒,这是普通人的心态。
成为圣明贤德守义忠烈的人,已经不能够做到了,我比一般人特别的地方在于严格详究自己。
我详究自己的行为,详究自己的才能,都没有超过一般人,也不要求别人赏识,如果已经有人赏识,那就躲藏避开,只害怕赏识过重,自己思量大概是没有什么可以酬报的地方。
如果有其他的事由,不得不请求他人赏识,如果不被赏识,也不会埋怨愤恨,在妻子和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这和一般人相比,只是严格详究自己并求得赏识罢了。
大和二年,我参加进士科考试。
那时,先前考中的学子认为我品行好,可以和我交往亲近,认为我学业优异,可以和我一同修习,因此他们宣扬称赞我,争相把我看做知己的不下二十人。
我近来十多年都转徙在天下间,经常因为家里的事情短暂的来到京城,事情结束就返回。
曾经那些对我宣扬称赞的知己,大多已经荣显富贵了,我没有到他们家里一次。
为什么呢?这十多年来,品行没有进步,学业没有修习,半夜常常揣度思量,心中有愧疚,不知道要用什么说辞作为我拜见知己们的资本。
还是暗暗地躲过避开,只要免于挨饿受冻就暗自庆幸吧。
昨天李巡官到来,忽然告诉我您的意图,似乎您知道我的姓名,或许想要来日将我纳入门下。
您是当世功绩卓著,受人尊敬,品德崇高的人,我能得到短暂的拜见的机会,能够陪伴宴饮游乐,也是十分荣幸的事了,况且来日想在榻席上接待我,和其他几位英才并列吗?没有一丝一毫攀附的机会,却得到您特别的赏识,我认真思量,应该以什么样的才能满足您的要求,应该以什么样的主张才能报答帮您的恩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耒
原文:
五月日,某谨因仆夫百拜献书某官:某闻古之致精竭思以事一艺,而其志不分者,其心之所思,意之所感,必能自达于其技,使人观其动作变态,而逆得其悲欢好恶之微情。
某自丱角②而读书,十有三岁而好为文。
方是时,虽不能尽通古人之意,然自三代以来;圣贤骚人之述作,与夫秦汉而降,文章词辩,诗赋谣颂,靡不毕观,时时有所感发,已能见之于文字。
所习益久,所亲益众,所嗜益深。
故自十有三岁而至今三十有二年,身之所历,耳目之所闻见,著于当世而可知,与夫考于前古而有得者,无一不发之于文字。
不幸少苦贫贱,十有七岁而亲病,又二年而亲丧。
既仕而困于州县者,十有二年矣。
其煎熬逼迫之情,郁塞愤懑之气,盈心满怀。
而又饥寒困穷,就食以活其妻孥者,往来奔走率常数千里。
大夏炎暑,流金裂石,积阴大寒,烈风霰雪,皆已习见而安行。
计其安居饱燠,脱忧危而解逼仄,扬眉开口无事一笑者,百分之中不占其一。
又观一世之情,其所矜尚可以自振于贫贱厄穷者,某素于其身无有其一。
故虽出仕四方,修身治官,庶几于有闻,而门单族薄,执版③趋拜以见大吏,大则骂辱诟责,小则诘问陵侮。
其穷愁困塞有不可胜言者,又岂独此哉!
古之能为文章者,大率穷人之词十居其九,盖其心之所激者,既已沮遏④壅塞而不得肆,独发于言语文章,无掩其口而窒之者,庶几可以舒其情,以自慰于寂寞之滨耳。
如某之穷者,亦可以谓之极矣。
其平生之区区,既尝自致其工于此,而又遭会穷厄,投其所便。
故朝夕所接,事
物百态,沛然于文,若有所得。
某之于文,虽不可谓之工,然其用心,亦已专矣。
某之区区,盖已尽布于此,则世之高明博达之君子俯而听之,盖有不待夫疑而问,问而后知其心也。
伏惟某官以文章学术暴著天下,方为朝廷训词⑤之臣,而不腆之文尝欲奖与。
人谁不欲自达于世之显人,而某自顾所藏,无一而可,敢书其平日之文与诗几六十卷,以辱左右,伏惟闲暇而赐观焉,则某之精诚,虽欲毫发自伏,而不可得矣,公亦念之耶?(选自《宋文选》,有删改)注释:①张耒(1054—1114):“苏门四学士”之一。
②丱角:儿童束发为两角。
③版:笏板。
④沮遏:阻止。
⑤训渊:帝王的诰敕文词。
译文:
五月某日,我恭敬地通过车夫,虔诚地写信给某官:我听说古代殚精竭虑去做一件事的人,他的思想和情感一定能在这件事有所表现,让人观察他的动作姿态的变化,就能推测得知他内心悲欢好恶的细微情感。
我自幼读书,十三岁就喜欢写文章。
那时,我虽然不能完全通晓古人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然而对夏商周三代以来圣贤、诗人的论述与著作,秦汉以来的文章、诗词、歌赋,没有不看的。
读书时有了感触,也已经能用文字把它写出来。
学习的时间越长,接触的书籍越多,对读书写作的兴趣就愈是浓厚。
因此(我从)十三岁至今,已经三十二年,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著录于当世而知道的,稽考前世而获得的,无一不用文字记载下来。
我不幸从小困苦贫贱,十七岁时父母得病,两年后父母去世。
出仕后
又被州县的杂务拖累了十二年。
那种煎熬逼迫之情、郁闷愤怒之气,充满胸中。
并且因为饥寒穷困,不得不谋生以养活妻子儿女,常常不得不四处奔波达数千里。
盛夏酷暑难耐,雷电洪水让人惊恐,冬日阴沉寒冷,寒风凌冽,大雪纷飞,这些恶劣的天气对我来说都已习以为常,能够安然出行。
算起来,那种安居饱暖、没有忧危窘迫、扬眉吐气、无事一笑的日子,不到百分之一。
再看现在世人所夸耀的、能使自己摆脱经济穷困和仕途窘迫的手段,我一向是没有,只空有自己这个人。
所以虽然在许多地方做过官,为官期间能修身养性尽职尽责,但始终默默无闻。
我出身寒门,家族无靠。
(只好)拿着笏板恭敬地去拜见大官。
结果重则被他们辱骂责备,轻则被诘问凌侮。
那种窘迫惨淡艰难的情状何止如此,简直一言难尽。
古代能写文章的人,大抵十篇中有九篇是在他不得志的时候写的。
他们心中的激愤,既被阻遏壅塞不能发泄,只能用言语文章抒发,不会掩住自己的嘴使自己窒息,这样大概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自己在无边的寂寞中得到一点点安慰。
像我这种穷困不得志的人,也算一个典型吧。
我平生微不足道,既然小时候曾经致力把文章写好,长大后又遭遇仕途的穷厄,也就投其所便(更多地钻研起写文章来)。
因此每天迎来送往的人事,世间万物百态,都充分地表现在文章中,仿佛有极大的收获。
我对于写文章,虽不能算精巧,但是用心十分专一。
平生所有,都寄托于文章之中了。
如果世上高明广博,通达事理的君子愿意俯首阅读我的文章,大概不用等到对方疑惑而提问,一问就会明白其中蕴含的心思了。
尊敬的某官依靠文章学术天下闻名,正担任朝廷撰写帝王诰敕文词的
大臣。
对我那些浅薄的文章,他曾想给予勉励。
人谁不想结识世间显达之士,而我看自己的那些文章,似乎没有一篇好的。
于是我斗胆抄写了平常的文和诗将近六十卷给您手下人,也希望您在空闲时能翻阅一二,那么我的精诚之心,即使想有一丁点掩藏,恐怕不可能。
惟愿您也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