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及答案参考(推荐8篇)
![《小石潭记》阅读及答案参考(推荐8篇)](https://img.taocdn.com/s3/m/34e88628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9.png)
《小石潭记》阅读及答案参考(推荐8篇)篇1:小石潭记阅读以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以及答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行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②为坻,为屿,为峪()③遂至承天寺()④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2、请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A、(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相与步于中庭C、(1)近岸。
卷石底以出(2)以其境过清B、(1)心乐之(2)念无与为乐者D、(1)闻水声,如呜佩环(2)庭下如积水空明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谪时所写,都借助自然山水抒发了内心的情感,但在思想感情方面还有明显的不同。
请结合文句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格外、特别②小岛③于是④轻快敏捷2、D3、①(潭)用整块石头作为底。
②只是缺少像我们二人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意对即可)4、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孤寂悲凉的情感,只是甲文更浓重一些,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可久留等还寄寓作者被贬后的忧伤、愤懑之情;乙文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既反映出作者自嘲、自解的心态,又透露出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小石潭记》阅读参考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d36f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4.png)
《小石潭记》阅读参考答案《小石潭记》阅读参考答案「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2)不可名状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因为(2)说出2.(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
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4.借景抒情。
如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幽美、凄寒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
《小石潭记》阅读参考答案「篇二」【甲】自渴。
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33686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1.png)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1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通用5篇)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eab0fe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c.png)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通用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练习题了,借助练习题可以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一份好的练习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篇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一、注音:篁(huáng) 佩(pèi) 洌(liè) 坻( chí )屿( yǔ )佁(yǐ) 翕( xī ) 邃( suì)寥( liáo ) 俶( chù ) 怆( chuàng ) 嵁(kān)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下见小潭看见⑵隔篁竹竹林⑶如鸣佩环好像⑷心乐之以……为乐⑸水尤清洌格外清澈⑹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动词而,表承接,不译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翠蔓:翠绿的茎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动缀:连结⑻参差披拂高低不平⑼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大概左右⑽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向下映⑾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⑿俶尔远逝忽然⒀似与游者相乐嬉戏,逗乐⒁潭西南而望向西南⒂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⒃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使……寒悄怆:忧伤的样子幽:幽静邃:深远⒄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凄清,冷清停留副词,就代词,指小石潭的景物连词,表顺承,不译离开⒅隶而从者随从跟随三、填空:1、《小石潭记》选自_《全唐文》,作者_柳宗元_,字__子厚__,唐代__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山水游记,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2.部编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资料
![2.部编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31a1540c22590102029dcd.png)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大放送(2)班级:姓名:学号:一、(一)(10分)【甲】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①,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②,遇用事者③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水州司马。
居闲⑤,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⑤停蓄⑦,为深博无涯溪。
而自肆⑧于山水间。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基志铭》)【注】①监察御史:御史台的属官,②礼部员外郎:官名,掌管辨别和拟定礼制之事及学校贡举之法,③用事者:掌权者,指王叔文,④例出:按规定遗出,⑤居闲:指公事清闲,⑤泛滥:文笔汪洋恣肆。
⑦停蓄:文笔雄厚凝练。
⑧肆:纵情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3分)(1)日光下澈.(2)俶尔..远去(3)益.自刻苦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为深博无涯溴。
8.甲文中第二段主要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式描写水?体现出怎样的特点?(3分(二)景清借书(9分)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
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
固请,约明日还书。
生旦往索。
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生忿,讼于祭酒。
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
'即诵辄卷。
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
祭酒叱②生退。
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
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9.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求而不与.(给) B.生旦.往索(早晨)C清即持所假.书(假的) D.祭酒叱.生退(大声斥责)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11.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12.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共8篇)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共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740d91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ed.png)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共8篇)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一): 找找古文阅读苏轼的《游白水书付过》的问题及答案(问:这地方为什么叫‘ 佛迹院’用原文回答)只有这个了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二): 游白水书付过是这个吧: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三): 《游白水书付过》和《记承天寺夜游》的比较阅读【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1]》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3],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4],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3]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4]馀甘:即橄榄.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一处)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义.顾影颓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下面各项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浴于汤池②三顾臣于草庐之中B.①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投以骨C.①循山而东②而戍死者故十六七D.①不得其所止②其如土石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5.甲、乙两文都是苏轼的写景文,但表达感情却不同,请你说说甲乙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2.顾:回头看但;只3.A4.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5.甲、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或者表现了东坡老人随遇而安、游兴不减的情感.)评分意见:主要意思对即可.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四): 《游白水书付过》阅读题!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时间:地点: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5)睡(6)写2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3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4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击汰中流,掬弄珠璧5答:因为山川之美和生世之悲的交织使作者心情矛盾,难以安睡.,所以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五): 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的一些练习!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一、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1)折处辄为潭(辄解释)_______(2)殆可熟物(熟解释)_______(3)观山烧,壮甚(壮解释)_______(4)书以付过(书解释)_______二、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写水.请写出文中具体写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1)雪溅雷怒,可喜可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殆:也许循:顺,沿度:越过顾:回头看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编辑本段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5]殆:大概,恐怕.[6]少北:稍向北.[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11]水际:水边.[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17]馀甘:即橄榄.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1.“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2.“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六): 游白水书付过的练习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急~~~因为山川之美和生世之悲的交织是作者心情矛盾,难以入睡.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七): 游白水书付过(1)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游踪,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语.(2)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本文写作特色方面,谈谈你的体会时间顺序:十月十二日、暮、二鼓作者十月十二日这天白天的游踪:(1)游白水佛迹院.(2)浴于汤池(3)观悬水百仞(4)测潭深浅(5)寻觅佛迹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材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比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答案(八): 游白水书付过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好在哪里上文写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殆:大概(2)循:顺,沿(3)度:越过(4)顾:回头看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答:水边的山石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11.上文中“雪溅雷怒,可喜可畏”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12.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州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意思对即可.)游白水书付过阅读翻译游白水书付过翻译答案。
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1426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2.png)
四川省广安市2015年高中阶段教化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秕谷(bǐ)歼灭(ān)山峦(án)比肩接踵(ǒ)B.缟素(gǎo)热忱(én)自诩(xǔ)丢三落四(ò)C.可汗(kě hàn)酗酒(ō)倜傥(tǎ)刚愎自用(bì)D.诽谤(fěi)噩耗(è)对峙(ì)相濡以沫(rú)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境是一日不如一日。
B.老斑羚靠着娴熟的跳动技巧,在半大斑羚从最高点往下着陆的瞬间,身体出如今半大斑羚的蹄下。
C.森林是宏伟壮美的,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D.不要因为你将要失去一个挚友而懊恨,替你还债的人是死而无怨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习近平总书记惩治贪腐的看法非常强硬,“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举措真是大快人心....呀!B.母亲是宏大的,她那纯净无私的爱真叫我罄竹难书....啊!C.风雪载途的寒冬,鸟儿们都无影无踪....地隐藏起来了。
D.在“一诊”考试中,我比她总分低了一分,只是略胜一筹....而已。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校将全面整治并排查校园内各项设施存在的平安隐患。
B.姚明虽然分开了广安,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回荡在我们的耳畔。
C.为了避开我国藏族同胞再受到尼泊尔地震的损害,解放军战士带着他们连夜撤离了灾区。
D.端午节前夕,很多商家实行商品打折促销,吸引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太阳太剧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B.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C.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的诗句。
D.我每次读《阿长及山海经》的时候,都会被阿长那淳朴的爱所感动。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ab37a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3.png)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忧深冷寂,孤凄悲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篇课文!小石潭记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屿,为,为岩。
青树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佩环一作:)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忽。
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阅读题目】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竹卷( )石底以出为(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 ( )忽幽( ) 犬牙差( )互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为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411f1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3.png)
《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以下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小石潭记》阅读真题与答案,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wenxue)。
一、阅读《小石谭记》后答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8分)(1)悄怆幽邃 ( ) (2)斗折蛇行( )(3)乃记之而去 ( ) (4)潭中鱼可百许头 ( )(5)以其境过清 ( ) (6)不可名状 ( )(7)伐竹取道( ) (8)佁然不动(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
(14分)(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3)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7)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 乃记之而去岳阳楼记B. 明灭可见才美不外见C. 以其境过清不能以游堕事D. 潭中鱼可百许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4、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全石以为底B.卷石底以出C.属予作文以记之D.不以物喜5、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其岸势犬牙差互: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ff04c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57.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含解析答案)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雨中上韬光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
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
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
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
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
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
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注释)①韬光:指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
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时踞石而.坐学而.不思则罔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其.真不知马也【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熟记课文注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A表承接/表转折。
故A不合题意。
B连词,因为/连词,因为。
故B符合题意。
C助词,的/代词,它。
故C不合题意。
D代词,它的/表推测,相当于“恐怕”。
故D不合题意。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392e56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d.png)
《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小石潭记》阅读训练题附答案「篇一」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一)1.解释下列倾斜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心乐之(3)卷石底以出 (4)潭中鱼可百许头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3.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上下联对偶工整。
上联:坐在小石潭上休息,柳宗元倍感凄神寒骨。
下联:醉翁亭中,赏心悦目。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解释下列倾斜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斗折蛇行(3)凄神寒骨 (4)以其境过清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100左右)。
4.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感情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一)向西;喜欢或以为乐;而,顺接;大约。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10882a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b.png)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与答案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1)卷石底以出卷:()(2)怡然不动,俶尔远逝俶()12、解释下列句中点的字词。
(2分)(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嵁:(2)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1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分)14、阅读全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1)本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2)文中第②段表现了潭水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原句回答)[参考答案]11、(1)quan (2)chu(每小题1分,共2分)12、(1)不平的岩石(2)像狗牙那样(每小题1分,共2分)1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4、(1)潭中气氛(2)水尤清冽。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7126ee0ee06eff9aff807ae.png)
2021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题——八下第三单元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复行/数十步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D.寻/病终(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渔人甚异之异:_______________②黄发垂髫垂髫:_______________③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体现在哪些方面。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90593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e.png)
《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2篇《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水尤清冽冽:___________________(2)影布石上布:___________________(3)隶而从者隶: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C、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1分)其岸势犬牙差互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3ec58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5.png)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本文是按照游踪顺序写的,文章的内容依次为:,、,。
3、本文写作特点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观鱼时的心情与浏览到最后心情有何不同?请结合课文内容及背景来分析。
参考答案:1、(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溪的源流,潭周围的气氛。
3、观鱼时心情时快乐的,从写鱼“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以得知,作者融个人感情于鱼儿的愉悦之中;后来坐潭上,心情是孤凄悲凉的,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描写可知,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内心深处忧伤凄苦,从自然中获得的快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抑郁忧伤的心情又流露出来了。
(意思对即可)《小石潭记》阅读答案2阅读文言文《小石潭记》,回答文后问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小石潭记》《游白水书付过》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b993331e43323968011c9290.png)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8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
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⑦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崖: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捧。
⑦馀甘:橄榄。
7.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其岸势/犬牙差互C.折处/辄/为潭 D.复/与过/饮酒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心乐之 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度数谷___________ (4)顾影颓然 ___________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c.其源殆可熟物高可二黍许D.书以付过家书十二卷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及答案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b855aa417866fb84a8e63.png)
《小石潭记》课内外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2分)【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
民桥.其上。
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
②箭:小竹。
③麻(xiū),树荫。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民桥.其上()(2)逾.石而往有石泓()(2)北堕.小谭()(4)卷.石底以出()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有泉幽幽然.B.其.侧皆诡石怪木然.胡不已乎安陵君其.许寡人C.然卒入于.渴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2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二、[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35c2e6172ded630a1cb605.png)
课外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12分)东方朔救乳母葛洪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
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其言。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
申,按照。
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
③愍mǐn:哀怜。
13.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 但屡顾帝(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B. 帝虽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C. 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丢下,舍弃)D. 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窥谷忘反(通“返”)14.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B. 旁人言之何陋之有C. 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D. 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1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分)(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2分)16. 内容把握。
(4分)(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
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2分)开端:乳母发展:乳母高潮:东方设奇结局:武帝赦免(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2分)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14分)陶侃留客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
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
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④,而逵马仆甚多。
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
”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ï)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î)⑦诸茬⑧以为马草。
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8分)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恬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磓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
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④有巨人迹⑤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
度数谷,至江。
山月出,击汰中流,掬⑥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⑦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
②殆:大概。
③磓(duī)石五丈:用五丈长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
④崖:边。
⑤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⑥掬(jū):捧。
⑦馀甘:橄榄。
5.下列句子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折处/辄/为潭D.复/与过/饮酒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心乐.之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度.数谷___________ (4)顾.影颓然___________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为.坻,为屿不足为.外人道也
B.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
c.其源殆可.熟物高可.二黍许
D.书.以付过家书.十二卷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9.【甲】【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分别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